第一篇:2010年全国高考数学几何证明题
2010年全国高考数学几何证明题
1.(北京卷理12)如图,⊙O的弦ED,CB的 延长线交于点A.若BD⊥AE,AB=4, BC=2,AD=3,则DE=_______;CE=_______.2.(广东卷理14)如图3,AB,CD是半径为 a的圆O的两条弦,它们相交于AB的中点P,PD2a
3,∠OAP=30°,则CP=______.3.(广东卷文14)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中,DC∥AB,CB⊥AB,AB=AD=a,CDa
2,点E,F
分别为线段AB,AD的中点,则EF=__________.4.(湖南卷理10)如图1所示,过⊙O外一点P 作一条直线与⊙O交于A,B两点,已知PA=2,点P到⊙O的切线长PT =4,则弦AB的长为________.5.(湖北卷理15)设a>0,b>0,称2ab/a+b a,b的调和平均数.如图,C为线段AB上的点,且AC=a,CB=b,O为AB中点,以AB为直径做 半圆.过点C作AB的垂线交半圆于D,连结OD,AD,BD.过点C作OD的垂线,垂足为E.则图
中线段OD的长度是a,b的算术平均数,线段________的长度是a,b的几何平均数,线段 _______的长度是a,b的调和平均数.6.(陕西卷理15B)如图,已知Rt△ABC的两条直角边AC,BC的长分别为3cm,4cm,以AC为直径的圆与AB交于点D,则BD/DA= _____.7.(陕西卷文15B)如图,已知Rt△ABC的两条直角边AC,BC的长分别为3cm,4cm,以
AC为直径的圆与AB交于点D,则BD=______cm.8.(天津卷理14)如图,四边形ABCD是
圆O的内接四边形,延长AB和DC相交于
点P,若PB/PA=1/2,PC/PD=1/3,则BC/AD的值为 ____.9.(天津卷文11)如图,四边形ABCD是圆O的内接四边形,延长AB和DC相交于点P。若
PB=1,PD=3,则BC/AD的值为___________.10.(江苏卷21①)AB是⊙O的直径,D为⊙O上一点,过点D作⊙O的切线
交AB延长线于C,若DA=DC,求证:AB=2BC
11.(辽宁卷理22)如图,ABC的角平分线AD的延长线交它的外接圆于点E
(I)证明: ABEADC.(II)若ABC的面积S
12.(全国Ⅰ新卷理22文22)如图:已知圆上的,过C点的圆的切线与BA的延长线交 ACBD弧12ADAE,求∠BAC的大小.于 E点,证明:
(Ⅰ)ACEBCD
2(Ⅱ)BCCDBE
第二篇:2010年全国高考数学几何证明题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数学几何证明题
1.(北京卷理12)如图,⊙O的弦ED,CB的延长线交于点A.若BD⊥AE,AB=4, BC=2, AD=3,则DE=_______;CE=_______.【答案】
5;解析:首先由割线定理不难知道AB·AC=AD·AE,于是AE=8,DE=5,又BD⊥AE,故∠C=90°.由勾股定理可知,CEAEAC
28,故CE
2.(广东卷理14)如图3,AB,CD是半径为a的圆O的两条弦,它们相交于AB的中点P,PDOAP=30°,则CP=______.【答案】
98a
2a
3,∠
解析:因为点P是AB的中点,由垂径定理知, OP⊥AB.在Rt△OPA中,BPAPacos30BP·AP=CP·DP,即
a
aCP
a,由相交线定理知,98
a,所以CP
a.3.(广东卷文14)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中,DC∥AB,CB⊥AB,AB=AD=a,CD=,点E,F分别为线段AB,AD的中点,则EF=__________.2a
【答案】
a
解析: 结DE,可知△DEA为直角三角形,EF为Rt△DEA斜边AD上的中线,所以EF等于AD的一半.4.(湖南卷理10)如图1所示,过⊙O外一点P作一条
直线与⊙O交于A,B两点,已知PA=2,点P到⊙O的切线长PT =4,则弦AB的长为________.【答案】6
解析:根据切线长定理 PT所以AB=PB-PA=8-2=6
PAPB,PB
PT
PA
162
8
5.(湖北卷理15)设a>0,b>0,称2ab/a+b为a,b的调和平均数.如图,C为线段AB上的点,且AC=a,CB=b,O为AB中点,以AB为直径做半圆.过点C作AB的垂线交半圆于D,连结OD,AD,BD.过点C作OD的垂线,垂足为E.则图中线段OD的长度是a,b的算术平均数,线段________的长度是a,b的几何平均数,线段 _______的长度是a,b的调和平均数.【答案】CDDE
解析:(1)Rt△ADB中DC为高,则由射影定理可得:
CD=
ACBCab故CD
a、b的几何平均数.
(2)
2ab
ab
ACBCAB
2
CD
OD
DE,故DE为a、b的调和平均数.6.(陕西卷理15B)如图,已知Rt△ABC的两条直角边AC,BC的长分别为3cm,4cm,以AC为直径的圆与AB交于点D,则BD/DA= _________.【答案】
169
解析:连CD,易知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由射影定理得,BC²=BD·AB,AC²=AD·AB.故所求
BDDA
BDABDAAB
BCAC
2
4322
169
.7.(陕西卷文15B)如图,已知Rt△ABC的两条直角边AC,BC的长分别为3cm,4cm,以AC为直径的圆与AB交于点D,则BD=___cm.【答案】
55,又由切割线定理得BC ² =BD·AB,解析:
∵易知AB
∴ 4² =BD·5BD
165
8.(天津卷理14)如图,四边形ABCD是圆O的内接四边形,延长AB和DC相交于点P,若PB/PA=1/2,PC/PD=1/3,则BC/AD的值为
________.【答案】
6解析:因为ABCD四点共圆,所以∠DAB=∠PCB,∠CDA=∠PBC,因为∠P为公共角,所以△PBC∽△PDA,所以
PBPD
PCPA
BCAD,设PC=x,PB=y,3y
则PD=3x,PA=2y,由所以
y3x
x2y
6,得x.,BCAD
PCPA
x2y
9.(天津卷文11)如图,四边形ABCD是圆O的内接四边形,延长AB和DC相交于点P.若PB=1,PD=3,则BC/AD的值为___________.【答案】
1【解析】因为ABCD四点共圆,所以∠DAB=∠PCB,∠CDA=∠PBC,因为∠P为公共角,所以△PBC∽△PDA,所以
BCAD
PBPD
10.(江苏卷21①)AB是⊙O的直径,D为⊙O上一点,过点D作⊙O的切线交AB延长线于C,若DA=DC,求证:AB=2BC解析 :
(方法一)证明:连结OD,则:OD⊥DC,又OA=OD,DA=DC,所以∠DAO=∠ODA=∠DCO,∠DOC=∠DAO+∠ODA=2∠DCO,所以∠DCO=30 º,∠DOC=60 º,所以OC=2OD,即OB=BC=OD=OA,所以AB=2BC.(方法二)证明:连结OD、BD.因为AB是圆O的直径,所以∠ADB=90º,AB=2 OB.因为DC 是圆O的切线,所以∠CDO=90º.又因为DA=DC,所以∠DAC=∠DCA,于是△ADB≌△CDO,从而AB=CO.即2OB=OB+BC,得OB=BC.故AB=2BC.11.(辽宁卷理22)如图,ABC的角平分线AD的延长线交它的外接圆于点E
(I)证明: ABEADC.(II)若ABC的面积S
ADAE,求∠BAC的大小.证明(Ⅰ)∵∠EAB=∠CAD, ∠BEA=∠ACD∴ABEADC.解(Ⅱ)ABEADC
S
ABAD
,即ABACADAE
ACAE
ABACsinBAC
ADAEsinBAC
ADAE
sinBAC1BAC90(三角形内角)
12.(全国Ⅰ新卷理22文22)如图:已知圆上
,过C点的圆的切线与BA的延长线交于 E点,证明:ACBD的弧
(Ⅰ)ACEBCD(Ⅱ)BCCDBE
, ACBD解:(I)∵
∴∠BCD=∠ABC.(易知四边形
ACDB是等腰梯形)
又∵EC与圆相切于点C,故∠ACE=∠ABC,∴∠ACE=∠BCD.(II)∵∠CAE=∠BDC, ∠CEA=∠ABC+∠ACB=∠ACE+ACB=∠BCE
∴∠BDC=∠BCE,而∠BCD=∠BCE ∴△BCD∽△BCE
BCBE
CDBC
BC
CDBE
第三篇: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
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是推荐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少,关键是怎样运用,对于初中几何证明题,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维法。如果你已经上初三了,几何学的不好,做题没有思路,那你一定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总结做题方法。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例如: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一试。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几何证明题入门难,证明题难做,是许多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共识,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学习不得法,没有适当的解题思路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掌握证明题的一般思路、探讨证题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总结证题的基本规律是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关键。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要审题。很多学生在把一个题目读完后,还没有弄清楚题目讲的是什么意思,题目让你求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非常不可龋我们应该逐个条件的读,给的条件有什么用,在脑海中打个问号,再对应图形来对号入座,结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去寻找,也在图中找到位置。
二要记。这里的记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标记,在读题的时候每个条件,你要在所给的图形中标记出来。如给出对边相等,就用边相等的符号来表示。第二层意思是要牢记,题目给出的条件不仅要标记,还要记在脑海中,做到不看题,就可以把题目复述出来。
三要引申。难度大一点的题目往往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所以我们要会引申,那么这里的引申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平时在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平时训练的一些特殊图形要熟记,在审题与记的时候要想到由这些条件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就像电脑一下,你一点击开始立刻弹出对应的菜单),然后在图形旁边标注,虽然有些条件在证明时可能用不上,但是这样长期的积累,便于以后难题的学习。
四要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也就是要逆向推理,从题目要你证明的结论出发往回推理。看看结论是要证明角相等,还是边相等,等等,如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1.对顶角相等2.平行线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3.余角、补角定理4.角平分线定义5.等腰三角形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等等方法。然后结合题意选出其中的一种方法,然后再考虑用这种方法证明还缺少哪些条件,把题目转换成证明其他的结论,通常缺少的条件会在第三步引申出的条件和题目中出现,这时再把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很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
五要归纳总结。很多同学把一个题做出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去做其他的,这个也是不可取的,应该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回过头来找找所用的定理、公理、定义,重新审视这个题,总结这个题的解题思路,往后出现同样类型的题该怎样入手。
第四篇: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
在▱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直线DC于点F.(1)在图1中证明CE=CF;
(2)若∠ABC=90°,G是EF的中点(如图2),直接写出∠BDG的度数;
第一个问我会,求第二个问。需要过程,快呀!
连接GC、BG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90°
∴四边形ABCD为矩形
∵AF平分∠BAD
∴∠DAF=∠BAF=45°
∵∠DCB=90°,DF∥AB
∴∠DFA=45°,∠ECF=90°
∴△ECF为等腰Rt△
∵G为EF中点
∴EG=CG=FG
∵△ABE为等腰Rt△,AB=DC
∴BE=DC
∵∠CEF=∠GCF=45°→∠BEG=∠DCG=135°
∴△BEG≌△DCG
∴BG=DG
∵CG⊥EF→∠DGC+∠DGB=90°
又∵∠DGC=∠BGE
∴∠BGE+∠DGB=90°
∴△DGB为等腰Rt△
∴∠BDG=45°
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是推荐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少,关键是怎样运用,对于初中几何证明题,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维法。如果你已经上初三了,几何学的不好,做题没有思路,那你一定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总结做题方法。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例如: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一试。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第五篇: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
平面几何大题 几何是丰富的变换
多边形平面几何有两种基本入手方式:从边入手、从角入手
注意哪些角相等哪些边相等,用标记。进而看出哪些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所有的判断方式?
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