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生服务民生情怀(本站推荐)
计生服务民生关怀
——陆家嘴街道开展孕妇健康讲座“田教授讲课太生动了,我们听了非常受益,你们街道以后有这样的课再通知我们”。如今的孕妈咪们对优生优育、生个健康聪明的宝宝非常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怎样胎教?怎样科学摄取营养?为了给孕妈咪们提供全面的孕期保健及科学育儿知识,日前,陆家嘴街道人口计生办举办《孕妇营养和胎教》讲座,邀请复旦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资深专家田敏珍教授以新颖的科学理念、实用的内容对孕妈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围产期保健与优生、科学的营养指导。
来到现场的孕妈咪都听得有滋有味,现场还进行了互动游戏,课后孕妈咪们意犹未尽,把田教授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本次活动有35对夫妻热情参与。使孕妈咪们得到了这次活动给她们的孕期生活带来的知识。(祝霞文供稿)
陆家嘴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
二0一一年三月十日
第二篇:民生情怀(范文)
以人民群众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是周恩来的一贯思想。在《周恩来27年总理生涯的民生情怀》一文中,作者采撷了周恩来总理生涯中倾注民生的几个片断,以纪念这位人民心中永远的好总理。----南山
周恩来批评说:修干部疗养院就有钱,给当地群众建浴池就经费有困难?都知道洗温泉好,能治病,可当地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地方,却洗不上温泉。你们说,群众会怎么想?周恩来夫妇捐了200元给群众建澡堂。
广东从化,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1959年1月,周恩来来到从化,看望因病在这里疗养的邓颖超,并视察了从化县。1月8日,县委礼堂内,聚集了各界代表600多人。当周恩来、邓颖超等来到礼堂时,礼堂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周恩来满脸笑意,一边随从化县委书记张永信走上主席台,一边向群众挥手致意。“同志们,周总理和邓大姐在百忙中到我们从化视察工作,这是我们从化的光荣。现在我们欢迎周总理给我们作指示。”张永信先作了开场白。掌声四起。周恩来抬起双手,示意性地向下压了压,说:“请不要这么说,我也没有什么重要指示。我是来参观学习的。到从化来,看到大家非常亲切。从化地近港澳和外国,做好这里的工作很重要,不仅对全省,而且对和外国都有重要意义。”周恩来的讲话很简短,十来分钟。讲完话后,周恩来和邓颖超走下主席台,来到群众中间,亲切地与他们握手,并不时地与他们讲几句广东话。从县委礼堂出来后,周恩来和邓颖超又到街口公社视察深耕改土情况,接着又视察了门口江小学。门口江小学的对面,是街口公社雄锋生产队的公共食堂,没有列入视察计划。“那个地方是做什么的?”周恩来站在学校门口,指着食堂问。“是生产队的食堂。”“走,看看去。”说着,周恩来已迈开步子往前走。张永信等人在后面跟着。这时,正赶上社员收工到食堂吃饭,众人见总理来到大饭厅,一下子都愣住了。食堂的主任个子不高,但很机灵,连忙热情地迎了上来。周恩来进到厨房,在灶边,揭开锅盖,两口锅里分别装着干饭和稀饭。菜柜里,放着已煮好的菜。周恩来打开柜门,伸手拈了一块熟菜,正要放进嘴里尝尝。旁边站着的一位地方摄影记者连忙抓住这一难得的瞬间,“咔嚓”一声,按动了相机快门。由于屋子里光线较暗,照相机的闪光灯一亮,把没有提防的周恩来吓了一跳,正要往嘴里送的那块熟菜掉在了地上。县委书记张永信又急又气,冲记者连瞪眼带摇手。周恩来回过神来,见是摄影记者,笑了:“呀,原来是记者!”接着,又拈起一块熟菜尝了尝,“唔,味道不错,吃多少个菜啊?”“三菜一汤,有肉,有青菜。”食堂主任回答道。周恩来又详细地询问了食堂的吃饭人数、伙食安排计划等,食堂主任一一作了回答。黄昏时分,周恩来出了食堂,乘车观看县城街口镇。直到晚上7点多,才回到住地。从化的温泉,全国闻名,是著名的疗养地。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温泉都给干部疗养院占了,当地的普通百姓却难以享受到温泉。细心的周恩来在从化视察时,发现了这个问题。谈话是从孩子的问题开始的。1月11日下午,周恩来视察温泉小学。也许是从孩子们的脸和手脚上看出了问题,周恩来问旁边的老师:“孩子们有没有洗澡的地方?”“洗澡房眼下还没有修建。”老师如实地回答道。周恩来转过身来问当地负责人:“普通群众有没有洗澡的地方?能不能洗上温泉啊?”大队的干部看了看县里的负责人,欲言又止地说:“社员们一般就在池塘边洗,有的是打水回家洗。洗温泉还有一定困难。”“为什么不给群众建一些浴池?”“因为经费困难,还没能给当地群众修建浴池。”有关负责人解释道。“修干部疗养院就有钱,给当地群众建浴池就经费有困难?”周恩来生气了,批评说:“都知道洗温泉好,能治病,可当地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地方,却洗不上温泉。你们说,群众会怎么想?你们在温泉边修建这么好的房子给我们住,我们随时都可以享受温泉,温泉地区的老百姓却洗不上温泉,我和小超都感到不安。”一旁的有关负责人都低着头,无言以对。“我提一个倡议,”周恩来对当地负责人说,“凡是到温泉疗养的同志,向他们募捐,给温泉人民建一座温泉浴室。我和小超带头,每人捐100元。”那时的100元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能办不少事。当地负责人见状,连忙说:“我们一定想办法给群众建浴室,总理的钱就不要捐了。”“不,这是我和小超的一点心意,你们一定要收下。”回到住处后,周恩来让秘书送来了200元钱。当地的同志觉得不好收,又派人把钱送回去了。周恩来还是叫秘书把钱送过去,并交代秘书说:“告诉他们,这200元钱一定要收下,下次来从化,还要检查,看看到底给群众修了没有。”不久,广东省有关部门拨专款专料,给温泉地区的群众修建了浴室。根据周恩来的意思,还特地为儿童设计建造了两间浴室。1962年,周恩来到从化开会时,仍记挂着为普通群众建温泉浴室的事。他专门询问有关负责人:温泉浴室好不好用?群众满不满意?当得知一座共有冲凉房18间,同时可容纳50多人洗澡的温泉浴室已经建成时,周恩来满意地笑了。
周恩来忧心忡忡地说:毁林开荒等于饮鸩解渴啊!森林破坏这么严重,发展下去,绿洲也会变成沙漠。过度砍伐森林是个大问题,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好好抓一抓,不然,我们对不起子孙后代。
1961年4月,中国和缅甸正式签订了边界条约,合理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在两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气氛中,周恩来邀请缅甸总理吴努到云南度假,并到西双版纳过傣族人民的傣历新年。
4月11日,周恩来飞抵昆明,陪吴努前往西双版纳,参加为时三天的傣历新年庆祝活动。4月13日上午,周恩来陪同吴努等贵宾从昆明乘专机到思茅。飞机航行一个多小时后到达思茅机场。稍事休息后,周恩来与吴努等换乘汽车,前往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允景洪。上车时,周恩来要思茅地委书记史怀璧与他同车,他要利用路上行车的时间了解边疆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
当时,中央正在纠正“大跃进”以来“左”的错误做法,整顿人民公社。因此,周恩来问:“怀璧同志,你认为现在边境地区办人民公社的条件成熟了吗?”“根据我们地委调查的情况分析,边境地区不仅不能办人民公社,办高级社也比较困难。所以我们把思茅地区12个县划分为外7县、内5县,西双版纳的3个县都属外7县之列。在这类地区,只办合作社。”史怀璧汇报道。
“这样做好。我们办任何事都不能想当然,也不能生搬硬套内地工作的经验,一定要结合边疆的实际,一定要根据边境的特点和人民的觉悟办事,不能一哄而上,不能搞强迫命令。否则,就会脱离群众。”稍顿,周恩来像想起什么似的问道,“听说边境上有的老百姓不理解我们的政策跑到外国去了,有这种事吗?”“有。”史怀璧不敢隐瞒。周恩来严肃地说:“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共产党把蒋匪军的残部赶到了境外,现在再把老百姓也吓跑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还用人家去宣传吗?”“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这里的棉布供应问题怎么样?是不是与内地一样每人发24尺布票?”周恩来问这个问题,是考虑到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在服饰上的用布比内地要多。“不一样。对边境地区,采取按户口的实际人数供应,不加限制。”“对,对边疆是应该有些特殊政策,不能与内地一样。”周恩来点头称是。西双版纳山川秀丽,资源丰富,素有“天然森林公园”的美称。周恩来透过车窗,看到公路两旁有些茂密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忧心忡忡地对史怀璧说:“毁林开荒等于饮鸩解渴啊!森林破坏这么严重,发展下去,绿洲也会变成沙漠。过度砍伐森林是个大问题,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好好抓一抓,不然,我们对不起子孙后代。”车队是上午11点从思茅机场出发的。下午1点30分,车队行进到大渡岗。按计划,要在这里吃午饭。
午饭安排在路旁的一棵直径两米多粗、几十米高的大榕树下。
大榕树的四周树木茂密,鸟语花香。周恩来和大家一样,手捧便餐盒,边吃边聊,兴致很高。他围着大榕树边转边看,时而仰起头看看枝叶繁茂的大榕树,时而放眼眺望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赞叹不已。“西双版纳的森林一定要保护好。”周恩来转过身来,对随行的云南省委第一书记阎红彦和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等人说:“这是我们国家宝贵的资源,要经常教育当地民族兄弟注意防火,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保护好了森林,就是保护他们自己。没有了森林,人类就难以生存。保护动植物,防止水土流失,都离不开森林。”
周恩来还指着那棵大榕树说:“这棵大榕树一定要保护好,即便今后修公路也必须绕开它,只能人让树,不能树让人。几十年后,这里就会变成一块宝地了。”周恩来的预言得到了应验,如今的西双版纳,无论从生态环境的意义,还是从旅游经济的角度,都是一块名副其实的宝地。吃过午饭后,包括工作人员、警卫人员和文工团员乘坐的十几辆汽车组成的车队,按照规定的行动序列,继续在高山陡坡中向允景洪驶去。由于思茅到允景洪一带靠近边境,山高林密,敌特活动频繁,加之盘踞在中缅边境的一部分国民党军残余常常窜入云南边境制造**,杀害边民,安全状况不太好。云南省公安厅与昆明军区的领导为了保证周恩来和缅甸贵宾的安全,在从思茅到允景洪的沿途,都采取了严密的警卫措施,公路两旁每隔几百米就布置一个暗哨,无关人员不能接近公路。因此,快要到达允景洪了,但160多公里的沿途却很难见到一个人影,连耕作的农民都见不到。周恩来很纳闷,再细一琢磨,已明白了八九分,问史怀璧:“为什么沿途没有见到一个群众?田里也没有人劳动?是不是你们为了安全,不让群众出来?”史怀璧有些紧张地说:“是按照特级警卫的要求布置的。”“没有必要搞得这样草木皆兵嘛!这样做,一方面是脱离群众,事先通知沿途老百姓回避,反而把事情复杂化,更不安全;另一方面,外宾看到我们如此戒备森严,说明我们的边境地区不稳定,给外宾造成不好的印象,群众对我们这样做也有意见。前不久,我到一个地方,看到一条标语,说„书记出巡,地动山摇‟。这还得了。”周恩来流露出明显的不满。下午4点多,车队到达距允景洪两公里的澜沧江北岸轮渡码头。这里,已是一片欢乐和鲜花的海洋。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到允景洪,哪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城里及城郊附近村寨的几千名群众早已聚集在这里翘首以待。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周恩来也很感动。等渡轮把小车渡过来后,工作人员请周恩来上车。周恩来问:“我们步行进城不行吗?”“从码头到宾馆还有一公里多路程,事先也没有布置警卫,最好坐车。”工作人员回答说。周恩来摆了摆手,风趣地说:“这里又不是敌占区,当年重庆街头我都走过来了,今天到这里难道还怕群众吗?”于是,周恩来与缅甸贵宾在西双版纳自治州工委书记周凯和州长召存信等的陪同下,从渡口码头穿过欢迎的人群,步行前往自治州政府招待所。他们走到哪里,欢呼的浪潮就响彻哪里。周恩来批评密云水库总指挥部:“你们的图表中缺少了一样很重要的标志,那就是„人‟!你们对水库这五万多移民都作了哪些安排和工作?你们这是见物不见人啊!”1958年9月1日,在周恩来的运筹下,经过两个月的紧张筹备,密云水库正式动工。开工一个月之后,周恩来就来到工地视察。在听取汇报时,周恩来反复强调,既要保证进度,更要保证质量,绝不能把密云水库建成一个水害工程或是一个无利可取的工程,要把工程质量永远看作是对人民负责的头等大事。水库总指挥王宪回忆:一次在水库工地座谈会上,总理站起来,双手举过头,比喻说:“这座水库坐落在首都东北,居高临下,就如同放在首都人民头上的一盆水,一旦盆子倒了或漏了,洒出大量的水来,人民的衣服就要被打湿的。”周恩来所说的“湿”,是指千百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损失。密云水库白河大坝的坝底河床,是沉积了四五十米厚的沙子卵石层。大坝建在这样的地基上,就要解决好一个基础渗漏问题。这个问题不彻底解决,就会危及到建成后的大坝的安全。周恩来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发动专家积极想办法。当时,解决大坝基础渗漏有好几种方案:一是挖掉,二是灌浆,三是做混凝土防渗墙。经过比较优化后,专家们认为采取做混凝土防渗墙的方案比较好。但这一方法只是在有些国家用过,中国和苏联都还没有使用过的先例。周恩来在听取这一问题的详细汇报后,支持采用做混凝土防渗墙的方案。他说:“对新技术在尚未完全掌握时,要首先摸索、消化。”又说:“对密云水库这样重大的工程,应当特别慎重,必须一切通过试验,有把握再正式施工。”
1959年5月19日,在汛期即将到来之前,周恩来又一次来到密云水库工地视察。他先是到指挥部看了沙盘模型和各项工作进度表,听取了水库工程总指挥王宪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汇报。当他看到白河主坝的工作量几乎比潮河主坝多一倍,且开工又比潮河主坝晚的情况后,有点不放心,担心在汛期来到之前,白河主坝难以筑到拦洪要求的高度。他说:“密云水库是首都人民头上的一盆水,一旦倒下来,毛主席、党中央及首都人民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因此,你们一定要保证在汛期到来前使大坝达到拦洪高度。”周恩来思索了一会儿,又说:“我给你们再调一万名解放军来支援白河,务必确保全面拦洪,你们看如何?”水库指挥部的人一听,喜出望外。在视察过程中,周恩来对库区的移民工作十分关心。在总指挥部,周恩来仔细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形图和工程图表,细心听完指挥部负责人的汇报后,发现无论从工作安排还是工作汇报,都没有提到库区移民的安置工作。周恩来皱了皱眉头,说:“你们对工程安排得不错,执行得也很好,但是为什么在图表中没有安排移民的措施?”稍稍停了一下,周恩来又严肃地说道:“你们的图表中缺少了一样很重要的标志,那就是„人‟!你们对水库这五万多移民都作了哪些安排和工作?你们这是见物不见人啊!是一条腿走路。”站在一旁的水库指挥部负责人也都感觉到确实是遗漏和忽略了这个问题,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们的一切工作,是为了人民群众。因此做任何工作,首先心里要想着群众,关心群众。水库移民是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而离开他们祖祖辈辈的故土的,我们怎能只要求他们为国家作贡献,而忽视对他们今后生活和生产的安排呢?”说到这里,周恩来对密云县委书记兼水库建设指挥部副政委阎振峰说:“你是县委书记,老乡的房子盖了多少?你要赶快盖,不然老乡要对我们有意见的。以后我每月要问你,房子要是不盖好,我就月月催你。”出了总指挥部工棚,周恩来又来到白河大坝指挥棚。指挥棚内,只有几个用四根木桩埋在沙土中、上面钉块木板做成的简易凳子。周恩来坐在木板凳上,把带队干部招呼到一起,询问民工的劳动情况和生活情况。“民工们每天吃多少粮食?有菜没有?供应好不好?”周恩来问。“我们自己种了一些菜,加上北京供应一部分菜,民工的生活很好。”“要保证民工的身体健康,有病要及时治疗。”周恩来问身边的一位带队干部,“你们每个团都有医生吗?”当时民工的编队与管理都是按军队建制,团是县,营是公社。“有。”“一个团有几个医生?”“有的团一个,有的团有三个。”“那好。”周恩来又问,“民工一天劳动几个小时?”“每天12个小时。”“民工从住地到工地要走多远的路程?上工下工要走多长时间?”周恩来问得很细。“来回路程大概要走两个来小时。”“再加上吃饭,总共多少时间?”“需要15个小时左右。”“那怎么行呢?”周恩来从凳子上站了起来,“民工劳动时间太长了,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应当实行三班制嘛!三班制不仅能够保证民工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保持充沛的体力,而且还可以改善目前工地上劳动拥挤的现象。”“民工能看到电影吗?多久看一次?”周恩来这一问,把大家都问得哑口无言。“还是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看到物,更要看到人。”稍顿,周恩来又问,“民工每天的补助是多少?”“每天每个人发四毛钱的饭费补助。”“太少了!民工在工地上除吃饭外,还要补衣服,缝鞋子,会抽烟的每月还要买点烟叶和火柴,有时有个头疼脑热的,不想吃食堂的饭菜,还要到小馆子吃点片汤。天这么热,民工们也要买个冰棍吃。他们离家很久了,总要给家里写封信,还得花钱买邮票。每天只发给四毛钱的伙食费怎么行?一定得发些零用钱。要把民工生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使民工知道每天每人补助多少,并把钱发到民工手里,防止任何人克扣。”后来,水库指挥部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对民工每天每人另发三毛零用钱。完成任务多、劳动好的,还可多发一点。民工的劳动积极性更高了。1960年,周恩来陪外宾到密云水库参观。在向指挥部负责人询问了水库建设收尾工作后,周恩来没有忘记前一年交代的移民住房问题,特意问道:“库区移民的房子都盖好了没有?”“只盖好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盖好。”周恩来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生气地说:“你们的确是见物不见人啊!你们再不把移民的房子盖好,我再也不来了,什么时候盖好了,给我打个电话,我要亲自来看的。”周恩来走后,总指挥部立即成立了移民指挥部,加紧移民的安置工作。到1962年,库区移民都已搬进了新居。“20年啦,北京这样好,延安那样穷,怎么行呢?主席在延安时,家家还有余粮,现在还有要饭的,老乡家里还吃糠,这怎么对得起延安人民?对不起啊!”周恩来是在1947年3月离开延安的,一别就是26年。其间,他几次想回延安看看,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不过,延安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始终牵挂在周恩来的心头。
1969年,周恩来的侄子周秉和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到延安去插队。周恩来得知后,非常支持。1970年初,周秉和回北京探亲,到西花厅看望伯父。周恩来非常想了解延安的情况,特意嘱咐周秉和找一两个从延安回京探亲的知青来给他谈谈延安的一些情况。于是,周秉和找了一位在延安插队的女知青,一同向周恩来、邓颖超汇报了他们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他们首先谈到,延安人民的生活还很苦,时而可以看到从榆林农村来到延安城要饭的老乡,有的农民家里还在吃糠,有的人家里一家人合盖一条被子。延安当地的老红军常常回忆起毛主席在延安时的生活,说现在的生活不如毛主席在时那样好……
周恩来听完这些,心情非常沉重,尤其是当听到延安还有要饭的老乡时,十分吃惊,脸色很不好。
这次谈话后不久,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国务院召开了“延安地区插队知识青年工作座谈会”,陕西省、延安地区及其所属的12个县的负责人,北京市及其所属的7个区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3月26日,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参加座谈会的全体代表。他心情沉重地对代表们说:“从1935年到现在35年了,全世界都知道延安,可现在的延安呢?我一听插队青年谈起延安的情况,心里非常难过。胡宗南进攻延安,1947年主席离开延安,是最后走的。敌人到了宝塔山以南,离我们不到20公里,我们走的时候,只有100多人。主席一直是同延安人民同患难的。”
稍顿,周恩来又缓缓地说:“我说这些也是忆苦思甜吧!全国解放20年啦,北京这样好,延安那样穷,怎么行呢?主席在延安时,家家还有余粮,现在还有要饭的,老乡家里还吃糠,这怎么对得起延安人民?对不起啊!”
在场的干部无不为周恩来对延安人民的深厚感情所感动,同时也深深地感到内疚和自责,都难过地低下了头。
座谈会通过了《延安地区插队知识青年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提出:要发扬延安精神,焕发起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搞好老区建设,打几个生产建设的硬仗,搞好130万亩农田基本建设,达到全区每人一亩高产田,尽快实现农业上纲要……”
对此,周恩来说:“文件都好,说了要兑现。你们把毛主席的复电(1949年10月,毛泽东在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复电中,号召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印一下,一个生产队一张,好好学习。全国胜利后,主席进了城没有忘记延安,你们光是把主席和我们其他同志住的窑洞搞得那么漂亮,这样不能使人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开国20年,国务院就是不盖大楼,现在会议室有了地毯,借口我们年龄大了,怕摔倒,其实有块塑料布就可以了。还是要艰苦朴素。延安窑洞不要锦上添花,要雪中送炭,老百姓的生活还要改善嘛!陕北是个很好的地方,计划一定要实现,要把延安搞得繁荣昌盛。”
“陕西的问题,农业要帮陕北,工业帮关中,基建帮汉中。这要成为国务院各部门和北京的口号。”接着,周恩来对北京市的领导干部说,“我看北京可以派一些干部到陕北去,派1600人,一个大队一个,一定要挑好的,从下放的干部里面挑。”
“要把陕西搞起来。20年来,我们对不起陕北人民。我做了20年的总理,陕北没有改变,心里很不好受。真没有想到,解放20年了,延安人民的生活竟是这样。”说到这里,周恩来眼圈发红,说不下去了。
停了好一会儿,周恩来才又继续说道:“延安问题,引起我注意的是几个青年人,你们大人都不向我反映延安的情况。你们开座谈会,就是不让孩子们见我,我有意见就是了,就是脱离群众。”
这时,陕西省和延安地区的负责人站起来,说:“总理,我们工作没有做好,我们要作检讨。”
周恩来说:“首先我要负责,我是做总理的,我也是从陕北出来的。”
延安的负责人还请示修建纪念馆的问题。周恩来说:“先不急于搞纪念馆,那个晚10年20年也不要紧。这是表面的,真正的纪念是把经济建设先搞上去。”
岁月如梭,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延安的情况又怎么样呢?周恩来很想去看看。
1973年6月,恰逢越南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黎笋和越南政府总理范文同率党政代表团来中国访问,提出要到延安去看一看,周恩来欣然答应。他感慨地说:“自1947年离开延安后,26年了,一直没有回过延安,我也很想去看看啊!”
6月9日上午10点左右,周恩来等乘坐的专机降落在延安。
周恩来走下舷梯,握住前来机场迎接的当地负责同志的手,情不自禁地连声说:“我回到老家来了,我回到老家来了!”
按照礼仪,周恩来先陪同越南外宾到延安宾馆下榻,而后他谢绝了住延安宾馆的安排,住在了条件较差的延安干部招待所。来到招待所,周恩来没有休息,抓紧吃饭前的时间,同延安的负责同志交谈,了解延安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午饭时,餐厅里一共摆了两桌,省里来的同志坐一桌,周恩来与延安地委、行署的同志坐一桌。
当地领导想到周恩来阔别延安26年后第一次回来,特意准备了一些好酒好菜,来表达延安人民的一份心意。
但周恩来没有喝酒,却只吃了一碗小米饭,喝了一小碗南瓜汤。他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延安人民的生活还这么苦,我怎能吃得下去呢!”
周恩来这番话,说得在场的领导都低下了头。
“无论如何,延安要争取三年改变面貌,五年实现粮食翻一番才好啊!否则,我们以后还要对不起延安人民啊!”周恩来自言自语地说。
延安地委书记徐效民对周恩来表态说:“总理,我们决心在毛主席复电精神的指引下,重新焕发当年打胡宗南的那么一股拼命精神,苦干三年,使延安改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
周恩来惊喜地问:“你们有这个决心?”
徐效民和在场的延安地区其他负责人异口同声地说:“有,我们有这个决心。”
“好,我要的就是你们这句话。”周恩来激动了,他吩咐站在一旁的服务员,“服务员同志,拿酒来。”
服务员拿来了瓶酒,重新摆上了小酒杯,给每人斟了一杯。
随行人员提醒说:“总理,你的身体……”
一年前,周恩来作尿样化验时,发现了癌细胞,后经专家确诊为膀胱癌。到1973年1月,开始出现血尿。这次陪外宾来延安之前,周恩来刚刚作了膀胱镜检查和第一次电灼术治疗,身体还很虚弱。随行的医生不让周恩来喝酒。
“不要紧,为了三年改变延安面貌的决心,我敬大家一杯。”说着,周恩来首先举杯,“我提议,为延安地区三年改变面貌,五年实现粮食翻一番,干杯!”
周恩来与在场的人一一碰杯,而后一饮而尽。
大家都眼含热泪,喝下了这杯非同寻常的酒。
“三年变面貌,五年翻一番,好啊,到那个时候,只要我不犯错误,只要我还活着,我一定要再回延安来看看。”周恩来一边说,一边同在场的人一一握手。由于心情激动,握手时用劲过大,两手相接时发出了响声。这一情景被一旁的服务员看到了。事后,延安地区便广为流传这样的话:为了三年改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周总理与延安的领导“击了掌”(发誓的意思)。
“战争年代都没有这么苦!这是为什么?”周恩来独自在沙发上呆呆地坐了很久,照相机快门的咔嚓声竟然没有惊动他。准备登车的一刹那,一个服务员噙着泪花突然喊道:希望总理再回延安
1973年6月9日晚上10点,周恩来找陕西省和延安地区的负责人谈话,话题是如何发展延安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
周恩来问土金璋(曾任延安地委副书记):“金璋同志,你来延安快十年了,据你了解,延安人民的生活到底怎么样?”
“总理,延安地区14个县,130多万人口,南边7个县群众生活还可以,北边7个县群众生活很贫困。最近我到子长县李家岔村去看了一下,那里的群众连苞谷面都吃不饱,其中有一家五口人合盖一床被子。”土金璋与周恩来接触比较多,敢说话。
“战争年代都没有这么苦!这是为什么?”周恩来很震惊。
“这可能和政策有关系。老百姓在院子里种几颗南瓜、苞谷,也都被铲掉。”
“你们为什么不阻止?”
“人们的看法不一致,不好阻止。”
“要阻止这种做法,铲掉是错误的,要让群众吃饱饭嘛!1970年,我从几个插队的孩子那里了解到延安的一些情况,就和北京市负责同志商议了一下,请你们到北京,促你们一下,帮你们一下,今天我亲自来看看。毛主席1949年给延安人民的复电,是主席给延安人民的指示,复电发表到明年就是25年了。一晃就是25年。复电你们写在大路边上,贴在展览墙上,25年了不兑现怎么行?”
招待所的会议室静得连呼吸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周恩来继续以沉重的心情说:“延安有些地方的群众生活,现在还赶不上当年,这一点我心里很难受。枣园的高同有同志对我说,现在是儿孙满堂,生活不错。可能他那个地方好一点。杨步浩也给我说,现在没有当年延安时苦了。我说你们那个公社现在并不怎样好,他们都是些头面人物,见了领导说好的,有意见也不说。”
说到这里,周恩来有点不高兴地批评说:“我想给延安的父老乡亲讲几句话,也不让讲,不知道这是谁决定的?延安人民用小米哺育了我们,全国解放24年了,延安人民的生活还这么苦,我们对不起延安人民。在延安你们不让我讲,在西安我还是要讲。”
陕西省、延安地区的领导都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周恩来还询问了延安地区的耕地情况。
这时,墙上挂钟的时针已指向凌晨1点。
周恩来抬头看了看挂钟,说:“今天耽误大家的休息了。总之,首先要花大力气把农业搞上去,争取三年改变面貌,五年实现粮食翻一番。要舍得花力气,要苦干,大干,三年不行搞五年。要学大寨修梯田,这样不仅能增产粮食,而且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不能等,都等靠机械化提高产量,要等到哪一天?从飞机上看陕北是黄土高„塬‟,土字旁的„塬‟,土质很好,四边种地修梯田,这是最好的地方。当然,你们还要抓林牧副和手工业。省里可以给一些原料,帮助你们搞一点手工业。你们的五小工业赔钱,不搞点手工业怎么办?”
谈话结束时,已是10日凌晨1点多了。周恩来与省、地的负责人一一握手。他握住延安地区负责人的手,再一次叮嘱:“拜托各位了!一定要把延安的生产搞上去,搞好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央一定给你们政策,你们自己也一定要下大力气。”
延安地区的负责人握着周恩来的手,含着眼泪点头答应。
当年参加接待工作的刘民立回忆说:
这一天,周总理整整工作了18个小时。我清楚地记得那夜周总理谈话结束后,和在场的同志一一握手告别。我看到周总理疲倦的身子,实在不忍心打扰总理,故意走在最后。但总理看到后仍然站在门口等我。当我抓着周总理亲切而软弱无力、热汗津津的手时,我的心几乎碎了。
摄影师杜修贤回忆说:
当晚,总理在自己的房间和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的领导谈话,从晚上10点一直谈到12点,还不见人出来。警卫们在门外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才见人走出房间。大家进房间,想安顿总理睡下。我也悄悄地跟了进去,一进门,不由得停下脚步……总理阴沉着脸,眼神发直,情绪低沉,好像非常难过,呆呆地坐在沙发里一动不动。我给总理拍了一张他沉思的照片,快门的咔嚓声,竟然没有惊动他……
周恩来究竟在沙发上坐了多久,谁也不知道。招待所值班的服务员只看到,鸡都早叫过了,周恩来房间的窗户上还亮着灯,直到凌晨3点多,灯才熄灭。
6月10日上午,周恩来带着对延安的依依惜别之情,告别了延安。
招待所的服务员知道周恩来要离开延安了,一早就自发来到了招待所,在门口不约而同地排成队,为周恩来送行。
周恩来亲切地与每个服务员握手告别。
就在周恩来与服务员握完手后,准备登车的一刹那,一个服务员噙着激动的泪花突然喊道:希望总理再回延安。
周恩来转身走回来,紧紧地握住这位服务员的手,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差点掉了下来。
飞机轰鸣着,载着周恩来对延安人民的无限牵挂和情思,离开了延安。
周恩来走下飞机回到延安的第一句话是:“我回到老家来了!”
周恩来临上飞机离开延安的最后一句话是:“等延安建设好了我再来。”
然而,遗憾的是,从此周恩来再也没有回过延安。
两年多后,周恩来带着对延安人民的未了情,离开了人世。
第三篇:服务民生
江东团区委深入推进“四大工程”服务青年民生改善
推进青年民生改善,是共青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共青团工作以青年为本、服务青年的具体体现。今年以来,江东团区委积极贯彻落实十七大及省、市、区委全会关于“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精神要求,深入推进“四大工程”,全力服务青年民生改善。
一是深入推进青年创业就业促进工程。促进青年创新。继续开展青年创新团队、青年创业创新标兵等评选,奖励先进,激发广大青年的创新热情。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的经验,使更多青年能从中借鉴、指导自身的创新实践。加强交流,推动区内外青年的交流合作,促使创新的火花在互动中迸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推动青年创业。以青年创业创新行动为统揽,继续开展创业论坛,创业SYB培训;以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中的阳光展翅和阳光家园为依托,开展好阳光大讲堂和阳光求知社活动,举办技能培训、职场导航、职业发展等专题培训。发挥好青年创业导师团作用,借助导师团成员的实践经验为创业青年提供政策、法律、操作程序的指导。
二是深入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工程。构建专业化的社区青少年服务平台。以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为基础,以四大阳光工程为重点,着力开展心理辅导、技能培训、行为锤炼、道德塑造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满足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各种需求。打造网络化的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以区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网为依托,健全网站功能,完善服务手段,丰富服务信息,打造宁波市首家真正面向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综合服务网站,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网络支持。健全社会化的青少年专业服务体系。整合社会资源,与宁波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知名服务机构建立起战略化的合作联盟,借助社会化机构的专业服务资源,为服务我区青少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三是深入推进困难青少年帮扶工程。服务外来务工青年。选择外来务工青年集中的工地、企业、社区开展技能培训、安全教育、法律维权等服务,同时通过选择重点工程工地或企业,建立外来青年团组织,探索建立外来青年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机制,促进外来青年在江东的和谐发展。服务社区困难青少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结对帮困活动,组织动员青年文明号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与社区困难青少年结对,城区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帮助困难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特殊群体青少年。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组织志愿者和专业人士,根据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实际情况,提供义务家教、心理健康咨询、医疗服务、法律援助、文体娱乐、信息咨询等服务。
四是深入推进青年和谐文化培塑工程。倡导志愿服务文化。加强对志愿者骨干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注册志愿者队伍。继续实施好“青春文明行动“,进一步打响志愿者品牌。积极创新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加强志愿服务网络建设,拓展志愿服务社会化参与渠道。大力倡导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促进人与人相互关爱、人与社会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培塑优秀青年文化。围绕适应青年特点和满足青年实际需求,进一步发挥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培育多元化文化阵地,发展高雅青年文化,促进青年文化融合,培塑青年文化品牌
第四篇:服务民生
服务民生的新探索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十七大以来,广大基层党组织按照中央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工作创新,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从本期起,《光明调查》将连续刊出“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系列调研报告,集中介绍基层党组织在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典型经验,敬请读者关注。
民生问题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春市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和干部为主体,以服务民生工作站为依托,通过健全组织网络,明确服务功能,整合各类资源,开展系列活动,形成了一整套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服务民生工作的有机统一。长春的实践启示我们: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民生机制,不仅有利于解决群众困难,促进社会和谐,也有利于基层党组织保持与群众的紧密联系,团结带领基层群众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改善民生以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有关要求,长春市委提出,党委、政府做好民生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服务民生工作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探索建立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深入总结长春市探索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机制的经验,我们会同吉林省有关方面对此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这个报告。
主要做法
2007年11月,长春市委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的意见》,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随即启动。这一机制的主要特点是,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和干部为主体,以服务民生工作站为依托,以整合利用资源为手段,以服务民生工作为重点。具体工作中着重抓好五个方面。
1、健全组织网络。从建立健全服务民生工作机构入手,在全市形成覆盖城乡、运转有序的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组织网络。在市、县(市、区)、开发区建立15个党组织服务民生指导服务中心,在乡镇、街道党(工)委建立159个服务民生工作总站,在社区、村和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以及居民楼
院、商务楼宇、集贸市场等建立6472个服务民生工作站,站长由党组织书记兼任。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力量,长春市还通过机关干部挂职、事业单位分流、社会招聘等办法,为工作站配备8300多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开通“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网站”和手机信息系统,设立民情传递、服务指南、制度文件、经验交流等栏目,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网上服务,拓宽党组织与群众沟通联系的渠道,同时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一支4300多人的信息员队伍,及时受理和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2、明确服务功能。把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机制的功能定位为: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察民情,就是组织党员、干部和民生工作站人员,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意愿和要求,并通过设立热线电话、意见箱、群众问事栏、发放服务民生提示卡等办法,畅通民情通道。解民忧,就是根据调查掌握的民生问题,研究确定服务民生工作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和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传民声,就是及时反映群众对民生的意见和诉求,凡本级能够解决的,落实专人立即办理;本级不能解决的,报上级党组织协调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向群众说明情况。聚民心,就是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总结宣传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把做好思想工作与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3、整合各类资源。一是整合驻区单位资源。街道社区党组织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服务民生工作,从人、财、物、场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宽城区新发街道党工委通过党建联席会,借助驻区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的场地和设施,建立学习教育、党员活动、医疗卫生、文体娱乐等4个服务基地,拓展服务民生功能。南关区协调医疗、教育、劳动、司法等部门,成立服务民生协会,促进了服务民生工作经常化。二是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设立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接待日,组织区域内“两代表一委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反映和帮助解决民生问题。朝阳区南湖街道党工委开展了代表、委员“一线行”活动,两年多来,驻区十几位代表、委员走访群众800多户、驻区单位20多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30多件。三是充分发掘自身资源。全市3096个党员服务机构与服务民生工作站合署办公,依托市和县(市、区)党员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党员服务站、村(社区)党员之家、居民楼栋(商务楼宇)党员服务点五级党员服务体系,共同做好服务民生工作。四是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组织1000多名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采取结对帮扶、捐款捐物、提供信息等方式,支持和参与服务民生工作。
4、开展系列活动。按照省委提出的“一个党支部联系一个困难户、一个失业户、一个上访户”的要求,组织开展“大救助、大就业、大查访”活动。围绕“大救助”,开展“万户特困户结对救助”活动,每个党支部和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结对救助1户以上困难户,目前全市结对救助困难户25756户,做到了应帮尽帮。经过近三年持续帮扶,已有11595户困难户脱贫。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全市493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帮扶一名贫困学生,全市共救助贫困学生7900多名,做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开展服务民生集中行动,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全市统一组织走访慰问,为困难户送去粮油、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围绕“大就业”,深入实施“创业就业援助行动”。通过开展信息咨询、就业培训、创业扶持、岗位开发、法律维权等工作,2009年以来共开发就业岗位11万个,城镇新增就业8.6万人,扶持困难群众创业就业1.6万人。二道区远达街道英俊社区打造“十分钟就业圈”,仅2009年就帮助25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围绕“大查访”,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采取接访、查访、代访、陪访、领访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反映群众意见,积极协调解决问题。2009年,全市群众上访问题有65%在基层得到妥善处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气热等问题的上访量同比下降70%以上。全市各级党组织围绕“大救助、大就业、大查访”,结合各自实际开展“民生帮你办”等经常性系列活动,做到了“哪里有群众呼声、哪里就有党组织回声,哪里有群众需求、哪里就有党组织服务”。
5、健全制度机制。按照市委提出的“民生工作机制化”要求,坚持把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县(市、区)委书记、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项述职和党建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健全落实了经常化、系统化的长效机制。市和县(市、区)党委建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服务民生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问题,督促抓好落实。县(市、区)还成立了由组织部门牵头,民政、社会保障、信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每季度根据需要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重大民生问题。榆树市建立市、乡、村党组织服务民生快速反应机制,形成自上而下、三级联动服务民生快速反应管理工作构架。农安县26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全部建立服务民生工作联系点,83个县直部门分别联系一个村,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服务民生。双阳区在领导干部中实行推进项目建设和服务民生工作“双绩联考”制度,把领导干部履行服务民生职责情况作为考评、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全市基层党组织普遍实行首问负责制、两次办结制、服务代理制、情况报告制、信息沟通制、服务承诺制,基层党组织
服务民生工作站每天对服务民生工作进行详实登记,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召开例会,每季度第一个工作日进行通报,年底组织一次党员群众评诺。
基本成效
长春市建立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机制,坚持基层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作用。特别是社区党组织通过解决群众困难,促进了社会和谐,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把群众团结凝聚起来,积极响应和支持党委、政府的号召和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1、促进了党和政府确定的民生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2007年以来,全市基层党组织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服务民生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增收、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环境、交通、教育、卫生、治安等问题。围绕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了100个创业示范基地,城市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了“创业大讲堂”、“创业大篷车”、“创业大集”、就业培训等活动。2009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创业技能培训5634次,参加人数达13.8万人次,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围绕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积极开展救助工作,2009年城区城镇低保标准已由上年的每月245元提高到305元,城区农村低保由上年的1200元提高到1500元。结合实施“暖房子”工程,开展“楼道保温行动”,帮助48520户群众协调解决供暖问题,对15006个楼道门栋加挂御寒门帘、包裹捆扎管线,保证了水、暖、气等管道设施正常使用。围绕教科文体和群众健康需求,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科技大集、送戏下乡等活动。2010年,卫生系统党组织在全市123个乡镇卫生院、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定点诊疗机构,开展“健康长春”特困家庭医疗大救助行动,为6087户特困家庭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和医疗救治。围绕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城乡基层党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村组、社区、学校、工地、企业,建立联系点,划分责任区,落实包保责任制,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围绕便民惠民和优化环境,各基层党组织发动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活动,积极打造“美丽夜长春”,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推动了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机制的建立,使党员干部在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等各方面得到充分锻炼,在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工作责任感增强了,主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了,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过去老百姓反映问题到处找人,现在有了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这个载体,老百姓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党组织解决,通过党组织反映。绿园区规定每季度第一个工作日为“民情恳谈日”,全区22名副区级以上领导干部、197名处级干部,分别到各民情恳谈会现场,去年共收集群众反映问题582件,解决547件,办结率94%。2009年以来,全市共收集群众意见和诉求15561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39612件,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感明显增强。
3、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作用更突出。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机制的建立,探索和创造了许多灵活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特别是通过开展服务民生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领域和活动空间,使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更有针对性。九台市开展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三诺一通”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承诺、践诺、评诺,实现了民生需求与民生服务的速通,活动开展以来,党组织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的110多项、6000多件实事全部办结。德惠市围绕服务民生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置思想政治、经济发展、村务监督、公共事务四大类20多种岗位,4223名党员认领了岗位,使党员服务民生有目标、有抓手。近三年来,长春市各级党组织创新服务民生载体920个,开展主题实践活动4024个。通过广泛深入开展服务民生工作,基层党组织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几点启示
长春市的探索实践,为社区党组织做好新形势下的服务民生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1、必须引起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切实发挥领导和统筹推动的作用。天下之大,民生为最。做好社区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各级党委高度重视至关重要。长春市的实践表明,树立民生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党委统领民生,政府落实民生,社区党组织服务民生,有效整合民政、信访、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以及驻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力量,才能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强力推动、部门分工负责、党员干部带头、社会各界参与的服务民生工作格局和推进民生工作的强大力量。
2、必须突出党组织和党员这个主体,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服务民生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长春市的实践表明,抓好民生工作,离不开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只有在服务民生工作中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主体作用,真心实意地服务群众,才能更好地组织和领导群众。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只有把工作着眼点放在服务群众上,党的工作才能深受群众欢迎,更加富有成效。
3、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抓好经济发展,打牢坚实的物质基础。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改善民生无法得到保障。长春市始终抓住经济发展和民生工作“两个轮子”,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工作同频共振,相互促进。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保证;另一方面通过改善民生,进一步调动广大党员群众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践证明,无论在农村,还是在社区,只有紧扣加快发展主旋律,唱响诚信服务最强音,社会建设才能始终朝着大民生、大和谐的目标前进。
4、必须从最具体的问题、最困难的群体抓起,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对民生工作,社区群众关注的事情大都比较具体。日常生活中,往往对暖气热不热、煤气通不通、路灯亮不亮、公交挤不挤等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比较关心,也往往从这些具体事情上来评价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长春市的实践告诉我们,民生工作无小事。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需要办好的事情,不能以“小”而不为,不能光吆喝不干活,再小的事情也要办好。只有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他们才会真正拥护我们党,才能打牢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5、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服务民生工作常态化、系统化、制度化。以民为本,本固邦宁。民生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系统、多个部门,不能各自为战,分而治之,更不能只停留在零打碎敲地解决几个具体问题和群众的一时困难上。长春市的实践启示我们,民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现在群众需要的是一种长效、常态和制度化的关怀,我们的民生工作要在形成一种长效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要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评价作为第一标准,下力气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要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就在身边,党就是靠山,使社区党组织在服务民生中彰显生机活力。
第五篇:公正廉洁 服务民生
公正廉洁
服务民生
甘井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 季丽娜
我于1981年参加工作,从科员做起,在劳动局工作整整30年,现任甘井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这些年来,在同事与我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先后被评为省先进集体、文明机关、“雷锋号”、市人民满意公务员先进集体、基层行风建设先进站所、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我也获得辽宁省社保试点和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巩固和完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专项行动先进个人、省市“三八”红旗手,大连市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以及甘井子区十佳廉政标兵等荣誉称号。
倾心为民 孜孜不倦
我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始终坚持用“凡红旗就要夺,是排头就要站”的理念来管理和带好人社局团队。2001年12月,我担任甘井子区劳动保障局局长,2009年机构改革,改任甘井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以下简称“人社局”)。其实在这期间,论年龄、论资历,我完全可以做个“安稳官”,将工作平稳推进,不出差错就可以了。可这时也正是甘井子区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关键时期,每当老百姓 一次次用充满期望的眼神看着我时,我便忘了所有的辛苦和劳累。
2002年以来,甘井子区委、区政府把农转城人员的社会保障、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作为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面对这一形势,我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我就带领一班人先后多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深入到每个村屯调研论证,走遍了全区56个村屯。一次,赶上了多年不遇的大雪,只能徒步在村屯间跋涉;有时一连二十多天领着大家连轴转,常常白天研究政策,晚上测算资金,午夜后才能回家;有时深夜想到一个点子,就立即给副局长发短信,生怕过后忘记。在带领大家深入村屯300多次后,我们终于计算出一套具体数据,经认真系统研究后,形成了甘井子区农转城人员社保、医保的初步方案,使全区5万多农转城人员从2003年开始逐步进入社保体系,实行的政策在全国最优,其中多项做法成为全国首创。目前,我区社会保障已实现了全域覆盖,这是在社保战线工作30年,最令我欣慰的事。
甘井子区是拥有数万名农转城人员和大量国企下岗职工的百万人口的大区,就业,是我区最大的民生问题。每天到服务大厅里来求职咨询的人络绎不绝,我对职工的唯一要求就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兄弟姊妹。企业失业军转人员张立新,党龄30年、军龄20年,10年前因企业破产等原因导致人事档案和劳动关系丢失,党员关系也无处可落,因生存困难,他多次到北京上访,绝望中曾几度想到自杀。2009年,张立新原破产企业转入甘井子区,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人社局。我派专车专人到市军转办、档案馆、沈阳军区后勤部、原工作单位等处调查,与市局多个部门积极协调,为他补办了《失业证》,重新建立了劳动关系和人事档案,免交了10多年的养老保险滞纳金,并为他争取到失业人员和军转干部的相关待遇,还落实了党员关系。
从我做起 向我看齐
古语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生明,廉生威。要成为组织信任、群众放心的好党员、好公仆,就必须洁身自好、清正廉洁。多年来,我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凡是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凡是要求他人不去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每天我都与机关干部一样统一穿着工作装并佩戴胸牌;按考勤制度进行指纹打卡。大家逐渐记住了我的口头禅——从我做起,向我看齐。
2000年搬进独立的办公大楼后,机关全体百余人每天与上千人进行零距离接触,使我局成为名副其实“民生窗口”单位,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都代表着政府形象。于是,我提出了“三星级办公条件,五星级管理服务”的口号,要求大家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导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认证体系,靠制度来规范各项工作。成立了作风监督小组,每周定期巡查。对工作时间不在岗,去向板上如没有说明去处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处 罚。
在机关人员工作作风问题上,我从不袒护,严肃处理。区监察局到我单位明察暗访时发现一名女职工上班时间打瞌睡,有人和我反映说,这位职工是区里一位处级领导干部的爱人,我没有犹豫,按规定进行了处罚,她的主管领导也承担了连带责任。还有一次,服务大厅里有两个服务对象因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一气之下打了工作人员,随后,这位工作人员的朋友赶来反打了这两人。经了解,这位职工是区某重权部门领导的家属,我并没因此而袒护他,给他待岗一个月、停发半月工资、作书面检查的处罚,罚金用于购买图书,罚款收据与图书发票一起张贴在局公示板上。事后,有人问我:你这样做,不顾及关系,不怕得罪人吗?我坦言:在我的团队中,只看职工个体,不看背景,工作上一视同仁。对于人才招聘等社会敏感度极高的工作,我有自己的方法。2005年,我局要面向社会招录5名大学生。有人通过关系向我打招呼,面对这些既避免不了、又照顾不上的棘手问题,在考生面试环节,我没有当主考官,而是坐在观众席里。为减少干扰,我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方式,从笔试、面试、录取到大学生上班,只用时一周就全部进行完毕,有效避免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身处民生工作最前沿的人社局总是在解难题,做好事,也赢得了群众的感情回馈,这乃人之常情,可我也知道,这是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不能接受大家的礼物,不但个人不能接受,单位也不能接受。由于让农转城人员得到了实惠,基层干部知道我付 出很多心血,想“表示表示”。许多基层单位就给我和单位送来了“心意”,还有人用“快递”或邮寄等方式送来高级化妆品等等,大家的心意我领了,可是东西都不会收。我们人社局班子成员几乎都替我退过礼。一次,某基层单位派人拿一张空白支票直接送到局财务科,说:“季局长给我们争取了这么好的政策,节省了这么多资金,给百姓谋来那么大利益,局里经常下基层搞调研,单位人多车不够用,这钱就给局里买台车吧,这是我们大家的一点心意”。话说得实在,也很恳切,可我没让收。还有一个被婉言谢绝的基层单位领导曾笑着说:“来之前就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果然还是白跑一趟”。有一个职工很感激我对他的关心,因总是表达不上心意觉得难受,他就带着土特产来看我,我外出公干,他就一直等了大半天,东西又拿回了家。我总是对班子成员讲:我热爱这个集体,热爱这份工作,我们所做的都是应该的,仅此而已。正是缘于这深沉的爱,我才能在思想深处筑起一道“防火墙”。
阳光监督 风清气正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多年的工作使我认识到,要形成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仅靠领导者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我经常对局班子成员和身边的同事们说,我们要抵御诱惑,就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政府职能部门干部职工的素质和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 中的威信和形象,不仅自己要行得正,还要打造出一支过得硬的队伍。
作为党政“一把手”,我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提高班子执政能力的首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要求班子成员以身作则,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人社局是个权力相对较大的部门,每年全区筹集用于落实“4050”人员两险补贴、政策性就业、就业培训、企业军转干部等资金多达上亿元,全局每月过手的再就业资金也在千万元以上。局里百余人年龄不
一、素质不同,手中的权力或多或少都涉及到百姓利益。如何运用好国家政策给予的各项资金,使其不折不扣地用在老百姓身上,对人社局是个考验。为防患未然,逢年过节,党委都给机关干部发一份《致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公开倡议书》。局里还适时组织他们观看警示教育片、实行科级干部集体廉政谈话、撰写思廉体会和述廉报告、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建立科级干部廉政档案、设立党风廉政建设投诉举报箱,倡导干部廉洁自律,使他们从思想上筑起了拒腐防变的警戒线。同时,在制度上实行“源头控制”,我亲自带领班子成员制定了一系列资金使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让资金监管公开透明。把相关科室的资金管理和发放职能集中起来,从初审、复审、核算到发放,实行分段流水线作业,分散了权力,使之相互制约。我还要求班子成员和一般机关干部不论工作到多晚,都不能在基层用餐,不给基层添麻烦,这已成为全局上下的工作习惯。由于我局风清气正,洋溢着蓬勃向上的干事激情,目前,已经成为甘井子区机关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排头兵,并多次作为大连市唯一的县市区代表,迎接国家审计署的检查,成为就业资金使用信得过单位。
我热爱我的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深知如果没有人社局这么多好的同事支持、辅佐我,我是什么也干不成的。局办公楼地处闹市区,出于安全考虑,大年三十我带着班子成员在单位值班。逐渐地越来越多的职工被吸引来了,每年除夕,总有二三十人自发来到单位,放鞭炮、吃年夜饭,一同守岁。这几年来,不断有年轻干部被一些部门看中,在征求他们的意见时,他们表示很喜欢这个团队,不愿意离开。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的生活难免受到影响。儿子上中学时,曾因身体不适数次住院,可我没能给孩子细致的照顾,这是我作为一个母亲最大的遗憾。
作为民生战线的一个女兵,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以创新的工作思路、以务实的工作作风,为甘井子区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