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著论文 半部论语

时间:2019-05-13 16:1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名著论文 半部论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名著论文 半部论语》。

第一篇:国学名著论文 半部论语

半部论语

摘要:孔子的《论语》一路走来,仁义、孝、积极入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潜意识中的内在气质,从春秋战国,到汉唐宋元,说不尽道不完,无穷展现。关键词:儒家精神,论语

正文: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

此成语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学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这就是《论语》。要说这部小小的册子,前后不过几百条言行记录,但却永远整理不清它的关健词:仁,直徳,诚,为仁由己,君子,大人,自省,忠恕,礼,乐……

作为儒学的第一本经典,其原创性地位是其他著作不可同日而语的。试想想,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如果孔子没有留下他的言行著述,没有培养起弟子三千,那就没有曾子子思子,也就没有孟子,统治者堂而皇之的使用刑名法学管理百姓。数代之后统治者发现仅看刑名之学是不好用的,于是极可能孕育出一种类似儒学的理论,但如果历史让一位乖戾之徒承担这个使命,或者让类似董仲舒这样只想“货与帝王家”的人构筑这将要取得独尊地位的思想体系,那怎么及得上孔子这位忠厚长者的思想呢?幸亏历史是让孔子他老人家开创了儒学。所以《论语》的地位更是牢不可撼的。论语的精神是泽被后人、深铸其中的。

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积极入世,胸怀苍生,身无半亩而心忧天下,这恐怕是“累累若丧家之犬”却依然推行学说不倦的孔子最最一以贯之的精神吧。仁义孝悌,积极人世,佐君治民,关心民瘼,为国家大业而舍一己之私,甚至达到为国家而不惜牺牲名声与生命的高度。这种追求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成为君子儒生薪火不断的动力,那普遍的“兼善天下”之志,那天下苍生的仁者情怀,延续至今。这是要“一以贯之”之所在。

汉代是儒家独尊的时代,是治经最盛的时候,儒生深受这种精神影响,最突出的体现就在东汉末年党锢之案了罢,越是黑暗邪恶越是能体现儒家精神的力量。从李固到李膺,从范滂到陈蕃,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虽然一个一个为外戚宦官所杀害,总是不肯在那个浑浊不清的时候转身离开以保身,总是要抗争到底,坚守到底,一以贯之。

汉末三国相争,白骨蔽荒野,世人该是人人自危的,却有王粲赋一首《咏史》,其诗云:荆轲为燕使,送者盈水滨。缟素易水上,涕泣不可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悲歌在历史的时空里回荡而来。战乱却不全身以自保,为了“理想”哪怕一去不复还呢?建安诗歌,作慷慨之音,那对于现实的不尽忧叹和对生命的深沉感念,如果不是执着于生又怎会发出呢?

曹植当是最好的明证了,“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锐

意进取精神时时充溢在他的诗篇中,这首《白马篇》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昂扬斗志和万丈豪气。然而曹植不也写过寻求解脱超然世外的游仙诗吗?这算是将儒家理想一以贯之了吗?很明显,若不是痛苦太甚,子建也不会寻什么仙,如果不是太执着于不可实现的儒家鄂情怀,他也就不会痛苦太甚!事实上,在他被压抑难自遣的时间里,“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的念念不忘,“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的自叹身世,上书屡求自试,这才是他的内心。在曹丕即位后,兄弟间的敌意已是难免,他没有退守一隅,明哲保身,而是面对,坚持。可惜的是,他的哥哥和侄子并没有超越这些恩怨,也不理解曹植,反而认为曹植时时都会威胁到他们的统治,而曹植的表白也就变成了矫情自饰,成了他掩饰自己的野心的故意之举。悲剧。悲凉。这是论语的悲剧,是儒家的悲凉。《论语》有半点被当朝君主赏识吗?

说起心怀天下一以贯之,又怎么能避开杜甫呢?。一部杜诗,一部忧患之书。笔触从个人的身世之感伸向社会现实,他的诗中充满着优时优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想.处穷用之境而无厌世之心”,想想杜甫好像孔子,一样的仁爱忠厚老者,一样的潦倒不用于世,一样的圣人地位,一样的不可超越,一样的膜拜。“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越觉伤感,若不是满怀心事如块垒难以自解,又怎会好花当前更心伤呢?那块垒何以沉积下来?只因万方多难而我无处报国,只能眼见世事如此。忧虑了一生,沉郁了一生,到最后仍是慨叹“公孙仍恃险,候景未生摘。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这样撒手人寰。如此的“自作多情”,如此的“一厢情愿”,如此深重的爱,一以贯之,死而后已。

到得元朝,文人们满腹牢骚都喊着要归隐的,这可还是儒家的人吗?“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问事,争甚么半张名利纸”,元代文人是这样的心意了。且慢下结论。看马致远是怎么说的,“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南吕·四块玉】<恬退》),看似甚是消沉,倒向了道家那一边去了,可是细细想,一个真的旷达恬淡、于世无求的庄子式人物,说出这种话来都嫌显得下等了,只有,也只有内心放不开天下的人才会露出这般故作镇定、实则牢骚满纸的话来啊!张养浩在一片赠序中说:“土未尝不志乎天下也,亦非有志而无其材也,志与才两有,其所以不获施者,时不与焉。”他们最初也是满怀抱负,在他们汲汲于功名与理想之时,他们屡屡碰壁,以至于头破血流。若不是有用世之心,何来牢骚满腹?何来故作超然语?杜牧说“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几曾有人归”,当初说的是汲汲于功名的利禄之人,此时用来形容汲汲于理想的有志之士也无不可,一样的顽固,一样的执着。

特别想说一下武侠小说中的仁义,总觉得侠义精神和儒家精神那么像。读《射雕英雄传》,郭靖的前半生用来学成武艺和结识黄蓉,他并没有逍遥天涯,后半生守卫襄阳城,明知此城难保,破城是早晚的事,然而就将自己的命运永远和这座脆弱的城池相连,终于失守,后自杀殉城。

二、为仁由己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由己,而由人乎哉?虽然孔子提倡礼乐,但是没有“仁”的礼乐只是形式教条,虚伪的礼节,使人不得成为真实的自己。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道德真正显示的是人的自我主宰,是康德所说的“律令”,是由己而下达的,而非由人。

说到此我最先想到的是古龙的武侠小说,想到了萧十一郎,无依无靠,大盗恶名昭著,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往何去,满是孤独,向往自由,但是在他有意识的与社会保持距离的时候,他已经在坚守自我了,那个唯一的主宰的“我”。他不理会那些人所谓的“江湖道义”,他只是按照内心的想法去做,只是听从内心的召唤,但这才是最难的。这意味着,你要顶住社会各种违背心意的要求,你要只能依靠自己而不能有一点对别人的屈尊,你要一以贯之。郭大路听到“棍子”要杀人,马上跳起来出出去救人,快的连救人的念头都不曾起过,更不是依照“江湖规矩”了。最感震人心的,是也只是真实感情。古龙笔下的浪子,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自我,都是内心,非迫于外而感于内,是什么情就流露什么意,这难道不是“为仁由己”吗?后来孟子也说过“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同样精彩的道理。

但是读论语这么多年了,若不是读了武侠小说至今还不会对这个道理有什么想法,好像这四个字从来没有特别的地位。我越来越怀疑,孔子及他的儒学是两千年来“层累造成的,现在社会主流意识中的、大众宣传的以及深入民族性的所谓的孔子和儒学精神,早已相当不是春秋时期的孔丘那个人和《论语》那本书了。大家都口耳相传这一个臆想的、被各个时代出于各种目的改造后的实际已不复存在的圣人孔子。而本初原样的孔子又向何处觅?想来想去还是想到了古龙。浪子侠踪,一路高歌一路悲凉,漂泊于江湖中,固不容于权势头脸人物所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而浪迹夹缝之中,笃定信念,反抗者寻觅着,行不尽的天涯路。像极了孔子。我为找到了那些独立而不休的生命之间的共性和联系而感到小小的得意。然而,叹息难道孔子的真性格只存在于小说的世界?据说是孔子一手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却发现没有几个人在实践他真实的精神吗?我不晓得。然而,一个生命要有些光辉必须是这样的,像一个真实的孔子那样。人类社会不论是孔子的哪个春秋,现在的后工业社会,还是书中那个沧桑的进江湖,都有那么多的无奈,叫你不能守着你所谓的理想而不顾社会现实,可是偏又那么一种精神那么一群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仁由己,一以贯之。

哪怕只是半部论语,它浮载了几千年,痕迹仍在,现在的我们,不知敬仰还在不在,要懂得它却是一生的事,是要用心的。

第二篇:国学名著读后感

国学名著读后感

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

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并想尽早实现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和研读一下“四书五经”,并按照《大学》所说的原则修炼自己,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收到《国学常识》一书也有一段时间了,由于放假外出,书评也就提交的有些晚了。

说实话,《国学常识》一书并没有看完,里面的东西太多,包含的知识太杂,可以说是中国的一本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书中讲到了很多典故,习俗的来源,每个里面都包含这中国上下五千年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包含了职官典制、法律文化、民生礼俗、衣食住行、体育娱乐、哲学宗教、语言文学、书画艺术、戏曲曲艺、建筑园林、中华医药等方面,可以说涵盖了生活中得方方面面,好多问题可以毫不费力的在其中找到答案。

但是,我想说的却是,这些文化,现在知道的人又有几个呢,有几个人会关注呢,社会是进步了,我们的知识面再不断扩展,不断的在接受新的知识,可是对于我们的传统,我们却一直在忽视,茶道起源于中国,而现在却流行于日本,韩国也在申请中秋节,而中国人在干什么,在过圣诞,过2.14,我并不反对洋节,但是在过洋节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难道就要丢掉吗,你问问现在的80,90后,100%知道2月14情人节,但对于七夕知道的就估计不多了吧。当然这好像与本书无关,但至少从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知识是很缺乏的,是该补补的时候了。

这本书可以说是现在图书市场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了,题目吸引,而知识点也很多,每篇都很短,茶余饭后看上几篇,很是惬意。

第三篇:国学名著200种

国学名著200种

国学名著200种

说明

书籍在编信息

前言

凡例

一、工具书与语言文字类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举要性目录书《书目答问》 查检年号的《历代纪元编》 《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

查检史书人名的《史姓韵编》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说文通训定声》

简明举要的《说文句读》 最早的训诂学著作《尔雅》 古代训诂学名著《经籍纂诂》

王念孙的训诂学名著《广雅疏证》 辨古书传写之误的《读书杂志》 古代虚字训诂专著《经传释词》 训诂文字学书《经义述闻》 《古书疑义举例》

最早的官修韵书《广韵》 著名大型韵书《集韵》

《佩文韵府》

《马氏文通》

二、思想与哲学类

孔子语录《论语》

思孟学派的《孟子》

儒家经典《大学》

另一部儒家经典《中庸》 富有哲学思想的《周易》 反映儒家思想的《孝经》 《荀子》

道家经典著作《老子》

表现庄周哲学思想的《庄子》

墨家学派著作总集《墨子》

法家经典著作《韩非子》

法家另一经典著作《商君书》

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

杂采各家的《管子》

名辩思想代表作《公孙龙子》

杂家著作《吕氏春秋》

集采先秦诸子的《淮南子》

“贵虚”的《列子》

西汉政论名著《贾谊新书》

强调天人合一的《春秋繁露》

古代会议文献《盐铁论》

批评伪书俗文的《论衡》

儒道合流的《抱朴子》

古代无神论杰作《神灭论》

古代家训类著作之祖《颜氏家训》

理学名著《二程全书》

理学集大成的《朱子大全•朱子语类》 理学言论类编《近思录》

心学代表作《象山集》

政论代表作《龙川文集》

永嘉学派代表作《水心文集》

心学语录的《传习录》

集心学大成的《阳明全书》

《王心斋先生遗集》

纵横恢诡的《胡子衡齐》

第一个贬孔子的人写的《焚书•续焚书》 顾炎武的代表作《日知录》

主张法治的《明夷待访录》

反对程朱“天理”的《思问录》

阐发张载学说的《张子正蒙注》

论证行知的《读四书大全说》

抨击理学的《四存编》

《孟子字义疏证》

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全集》

维新志士谭嗣同的《仁学》

康有为鼓吹变法的《大同书》

专著《明儒学案》

《宋元学案》

古代年谱名著《朱子年谱》

清代学术史名著《汉学师承记》

评价理学的《宋学渊源记》

清代经学著作《经学历史》

阐微举要的《经学通论》

佛教禅宗经书《六祖坛经》

禅家南宗经典《金刚经》

哲理深刻的《华严经》

研究华严宗的《华严原人论》

大乘佛教经典《法华经》

阐扬中观学说的《中论》

三、历史与地理类

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

春秋战国礼制汇编《仪礼》

研究周代**及官制的《周礼》

古代礼仪文编《礼记》

“春秋三传”之一的《左传》

评论春秋史事的《公羊传》

解释春秋义理的《榖梁传》

最早的国别史《国语》

战国史料汇编《战国策》

周代记言性的史书《逸周书》

古代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

古代纪事本末体史书《绎史》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南史》

《北史》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纪事本末体的《宋史纪事本末》

《元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

古代制度史名著《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清朝文献通考》

明清之际要籍《鲒埼亭集》

论清朝盛衰的《圣武记》

清代人物传记集《国朝先正事略》

书史著作《书林清话》

《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

研究水道的地理名著《水经注》

清代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

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史通》

《文史通义•校雠通义》

史论名著《读通鉴论》

历史考据名著《廿二史札记》

古史辨疑的名著《考信录》

考订掌故名著《容斋随笔》

考证札记汇集的《困学纪闻》

考论辨伪名著《少室山房笔丛》

考据随笔《十驾斋养新录》

考论心得《东塾读书记》

四、文学类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辞赋总集《楚辞》

《昭明文选》

《乐府诗集》

诗总集《古诗源》

唐代诗歌总集《全唐诗》

唐代诗文总集《唐文粹》

宋诗总集《宋诗钞》

宋词总集《宋六十名家词》

宋诗文总集《宋文鉴》

元人杂剧总集《元曲选》

散文总集《古文辞类纂》

《经史百家杂钞》

诗集《十八家诗钞》

国学名著200种4.doc

骈文总集《骈体文钞》

曹植的《曹子建集》

阮籍的《阮步兵集》

《陶渊明集》

谢灵运的《谢康乐集》

李白的《李太白集》

杜甫的《杜工部集》

王维的《王右丞集》

《孟浩然集》

高适的《高常侍集》

韩愈的《韩昌黎集》

柳宗元的《柳河东集》

白居易的《白香山集》

李商隐的《樊南文集》

杜牧的《樊川文集》

苏轼的《苏东坡集》

王安石的《临川集》

黄庭坚的《山谷集》

陆游的《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

顾炎武的《亭林诗文集》

龚自珍的《定庵文集》

古小说集《世说新语》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儒林外史》

《红楼梦》

《镜花缘》

《窦娥冤》

《西厢记》

《琵琶记》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开山之作《文心雕龙》 古代文学批评名著《沧浪诗话》

五、自然科学类

《黄帝内经》

中国科技史名著《梦溪笔谈》

《王祯农书》

药物学名著《本草纲目》

《徐霞客游记》

《天工开物》

古代科技书《物理小识》

附录

一、“首要必读书”及“重要必读书”选目

一、首要必读书(10种)

二、重要必读书(50种)

附录

二、推荐者简介

原文链接:http:///viewthread.php?tid=2481512

第四篇:国学名著读后感

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国学名著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国学名著读后感一

《感悟父爱母爱》这本书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好大的震撼。读过书中这些文本的我,难以抗拒他们的魅力,他们蕴含着的深切的情感,让我心里感受到爱的力量,爱的伟大!

这本书围绕“父爱到永远”、“比血还浓的母爱”、“妈妈的心”、“父亲的高度”、“妈妈的纯净水”这五个题目,讲述了1个又1个感动天下所有人的小故事。

书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背》这篇文本。文本首要描述了作者钟头间双腿残疾,从小就在父亲的背上长大。父亲为了实现儿子的“音乐梦”,背着儿子走了很长很长的一段路,最后圆了儿子的梦。

父爱重如山,母爱深似海。书中的另1个关于母爱的故事——《人生的姿势》,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文本的题目虽看不出与母爱相关,但资料却十分感人:一对夫妇为了庆祝小孩的生日,决定去登高达7000米的雪山。在登山的途中他们遇上了危险,妈妈为了爱护自我的小孩,离开了人世。读完这篇文本后,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想:世上还有比这更伟大的感情吗?爱,在好多时间往往表现为一种姿势。父爱母爱的姿势总是那么令人感动。坚信每个妈妈都有这种“爱的姿势”——雨中为儿女撑伞的姿势、厨房中精心做饭的姿势、在校园外等待着还在考试的小孩出来的姿势……妈妈用相异的姿势表达着对儿女的爱,而这种爱,作为儿女,几乎是无以回报的。

“妈妈的恩惠就不是恩惠吗?”这是书中的一句话,对这句话,我的理解很深:在日常中,妈妈是伞,我们是伞下的小孩;妈妈是豆荚,我们是荚里的豆子。我们在妈妈的翅膀下长大,妈妈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爱,但是我们又有谁把妈妈的恩惠放在心上呢?他们养育我们的时间,我们在羡慕同伴手中的玩具;他们守护在我们病床前的时间,我们想的是外面世界的自由;他们为我们的失意而忙碌奔波的时间,我们在埋怨世道的不公……但是,我们很少认真地想想我们的妈妈在想什么、在为我们做些什么。从现时开始,让我们把妈妈对我们的恩惠放在心上吧!

读了《感悟父爱母爱》这本精品美文,真的使我受益匪浅!我暗暗下定决心:今后,我务必要孝敬、回报自我的妈妈,用心领悟,做一个品德兼优、热爱祖国的好少年。我爱我的妈妈!也愿天下人都爱自我的妈妈!

国学名著读后感二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现在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进入这诗歌的世界吧!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文章,让我在这很美好的春天里感受别一样的情怀。古代的诗人们也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呢!我知道不少呢!比如说《咏柳》、《早春》等等。《咏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情,借柳树来抒发春天的美。其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是把二月的春风比作了剪刀,多恰当的比喻啊!

我不仅了解了春天的诗歌,而且也学到了不少夏天的诗歌呢!就说《小荷》吧,诗人把初夏到来的时候写的惟妙惟肖。荷花刚开始的时候在诗人笔下变得更美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是荷花刚刚开的时候样子。

夜晚来临,月亮也随之出来。让我们来看看诗人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吧。《中秋月》、《关山月》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歌。让人感觉到空中皎皎明月的美丽。

“圣贤千言万言,只是教人做人而已。”儒家学说为何尤其关注怎样做人的道理及其人生哲学、人生智慧的问题呢?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钱逊教授认为,孔子表现出了极其深邃广阔的眼光,他所提出和回答的问题,不仅超越了一朝一国、一姓一君的保国安邦的狭隘眼界,也超越了君民关系的思考,面对礼崩乐坏的乱世,孔子思考的是人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政者正也”、“为政以德”的思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治国理念,而且首先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孔子认为,社会的安定、国家的稳固,基础在人,不在物;社会和国家的治理,实质不是管制,更不是镇压,而是“正”。使社会秩序和人心走上正道;治理的手段主要不是强制,而是教化,恃德不恃力。孔子从人出发,立足于人的完善,把治国平天下的希望建立在人们“有耻且格”的基础之上。在孔子的思想中,人是一切的主体,人的完善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总之,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

国学名著读后感三

有这样一本创造了奇迹的书,为什么说它创造了奇迹呢?因为它记载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生育和死亡,而且它创造于十八至十九世纪之间,在那个时期,昆虫学家的“田野实验”是不被认可的,昆虫学家们只是将昆虫做成标本,睁大眼睛观察,却不考虑真正的昆虫的习性与本能,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初看这本书的题目,还以为是一本科普读物或是观察记录什么的,所以并没有在意,只是漫不经心的去阅读它,可当我读了才不到一半的时候,我便被它深深的吸引了。于是,昆虫的颜色是从哪里得到的?蝗虫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些问题久久萦绕在脑海里,使我不得不如饥似渴的读完了它。这本书使我受到了无数的启发。

蝉,这位大自然的歌唱家,虽然在炎炎夏日为我们带来了高昂的歌声,可人们似乎并不喜十分欢它。法布尔抛开世人对蝉的看法,开始了他对蝉的研究。很快,他便发现蝉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反之,被人们授予极高荣誉的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它们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这使我懂得看待问题时不能光依据别人对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寻觅真正的答案,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钻研。

寄生虫,这种似乎被世界上所有人所唾弃的昆虫很快也成了法布尔的研究对象。在人们看来,它们天生懒惰,靠夺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但法布尔在妥协此看法的同时也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他认为从本质上来说寄生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行猎行为。表面上是坐享其成,但实质上寄生虫付出了劳动。他还举了几个例子来证明了这一观点。为寄生虫家族洗去了千古罪名。法布尔这种求真精神使我大受感动,他不论昆虫们曾经作了什么,只从自己的实验里去真正的了解他们。

法布尔的这部书,咋看起来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可当你深入去了解它,你便会发现,法布尔不仅是一位昆虫学家,还是一位作家!“萤火虫的光是白色的,非常柔和而且幽静,没有一点儿刺激,就像星星的光华被这只小小的昆虫给收集起来了一样。让我们怀疑天上的星星原本就是无数萤火虫在那里睡眠。”如此一段优美的文字正是出自法布尔之手。因此,人们赞誉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书写”。

总而言之,《昆虫记》这部书给了我无数的乐趣与无数的启发,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的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体会和感想,一定会知道的更多。

第五篇:国学经典论文

国学经典论文

国学经典论文 关键词:国学经典,论语,周易,金刚经,坛经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 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 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如儒家哲学为主 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 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 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 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的国学经典文化底蕴丰厚,蕴藏 着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和做人的道理。

诵读经典,使我们变得聪慧、礼仪、仁爱、守信、博学......国学经典学习提升国民道德品质,让 我们一生受益无穷。国学经典包括一.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二.易经、诗经、老子、庄子。三.唐诗、宋词、元曲、韵文。四.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诵读经典美文吸收、储藏、理解、运用。一位名牌大 学的高才生曾深有感触地讲道:语文学习是任何学习的基础。我之所 以各门功课学的得心应手,是因为大大得益于小时候的国学经典学习,记忆酝酿,厚积薄发。读经重要,胜于读其他书。孔子的经典语 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 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 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 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 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 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 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 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 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 “君 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 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 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 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 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 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 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 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 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

二、勤于好学,终身不懈 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勤于读书求知,探究 学问。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 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否则,一味埋头蛮干,难免会有差谬,也就是说,学习前代经典有益于涵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能感发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礼能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使人能够单立于世,而音乐能够 熏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圆满。总之,孔子认为学文可以涵养完美的 人格,所谓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 些美好的品质,都应当归功于学文时潜移默化的力量。

三、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论语·述而》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说努力 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而不感到厌倦。纵观《论语》全篇,孔 子这里的诲人不仅指教诲他人以知识,还包括教诲他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作为教育先祖的孔子,可谓教书育人的典范,孔子从而立之年开 始教授学生,而且持久不渝,终生以之,他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 十二”,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佳话,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孔子 的教育事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除了他的“诲人不倦”的态度,还有 就是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方面,孔子最伟大的口号是“有 教无类”,它打破了阶级的差别,年龄、贫富、贵贱等界限,学生中 长幼老少者有之,富贵贫贱者有之,但孔子却把他们调教得各有专长,各有成就,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团体,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师 生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没有因为困厄而变心从俗,这是非常难能 可贵的。在《论语·先进》中有一段场景,令人感动,对于我们很受 启发。子路、曾皙、冉有等弟子侍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和他们坦诚自 然交谈,孔子启发他们:“如惑知尔,则何以哉?”弟子们于是很自然地说出真心话来。子路鲁莽率直,公西华谨慎持重,曾皙洒脱悠然,无不显示了个人不同的才性、抱负和愿望,孔子于是据此对他们做恰 切的指导。

四、修己治人,仁爱至上 孔子无论谈“修己”还是“治人”,最终归依还是人生道德。

孔子所重视的德行,所包括的范围甚广,而这些都可用“仁爱”来总 括。“仁爱”是孔子所树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在《论语》中有 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具体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 种道德的修养境界,是一切德行的总和,孔子提出“仁爱”,是对人 的情感、情操、修养的重视。“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胁肩谄笑,趋炎附势,出于利欲诱惑而屈己的人的行为不是 “仁” 何谓。“仁” ?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 则得众,信则人仁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认为恭敬就 不会招致欺侮,宽容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守信就会得到人们的信 任,机敏就会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调遣别人。这就是孔子认为的 “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当然,孔子关于“仁”的言论还有很 多,但就教师的为人准则,只此几点,我认为就足够矣。可见,孔子 仁德思想的深远影响。

国学经典论文

上河湾中心校

王育新

下载国学名著论文 半部论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名著论文 半部论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学经典论文

    亲近国学,学好汉语 ——学习《国学经典》有感 合川区涞滩镇中心完小平培培 当你以一口蹩脚的中式英语和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交流时,他会很有礼貌地打断你,然后用标准的普通话对你......

    国学经典论文

    国学经典论文 关键词:国学经典,论语,周易,金刚经,坛经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

    国学论文

    奉节县康乐镇希望小学 2013年春国学征文活动评比方案 为有效研究国学教育对学校师生学习、生活的导向作用,全面探索国学教育对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价值,同时,为不断深化国学教育......

    国学论文

    工商管理学院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略读过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一书,时以想起“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论语,语出《论语.子路》,是儒家的思想,意思是:君子用自己的意见......

    名著阅读论文

    写在世界读书日之前,已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习惯 沙河汉子阅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我们素质的一种方式,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学校作为文化传......

    教育名著论文

    从《童年的秘密》看我国的儿童教育 摘要: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她创办 “儿童之家”, 并以此为基地, 在进行了长期的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写出了《童年的秘密》等多本......

    名著选修论文

    一个成功者需要有哪些品质 ---四大名著之公关艺术之漫谈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统称为 “四大名著”,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每部作品都......

    国学名著导读(小编整理)

    从《诗经》看殷商到周初天命观的变化 匡亚明学院2006级 主要撰稿人:陈荣(061041003)胡阳(061041013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