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聪明的孩子学习不好
为什么聪明的孩子学不好
现在许多孩子很聪明,学习时反应很快,一学就会,有的还是电脑高手、打游戏机的专家,但学习成绩很差。
你若不信,到各个学校、各个班级去走一走,看一看,就会发现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个个都很聪明,但就是考试成绩不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这些“聪明”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些“致命”的弱点:例如,注意力不集中,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学习的耐力不够,连续学习的时间短;总想取巧而不肯做扎实的基础训练;学习主动性差,钻研精神不够。专心致志地工作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之一。有些孩子反应很快,自认为很聪明,上课时一听就懂,以为内容很简单,便不再专心听讲,而当老师讲到关键的地方时,他思想抛锚了,没有听到。老师不可能每次都为这些学生去重复一遍,时间一久,他就发现听不懂了,但此时为时已晚。
许多学生上课或做作业时做小动作,便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成为严重的学习障碍。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这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最近遇到一个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但绝对不集中,给他一个人辅导功课,眼睛盯着他做练习,他都能东拉西扯不时提出一些不相干的问题。解一元一次方程中一个简单的移项需改变正负号的问题,学了几天还是出错,他一点也不操心,其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但说起上网、玩游戏,那他绝对是高手,我曾亲眼看见过他打败计算机赢得比赛的胜利。
如何引导这类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使之能顺利完成学业,是我目前正在研究但尚未解决的课题之一。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学习的耐力不够,持续的时间短,经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思维的过程常常中断,所以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他们很难集中精力持续学习一段时间,常常不是喝水就是上厕所,或者注意力转向了别处。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根本没有学进去,不能被学习的内容所吸引,因而缺少主动学习的兴趣。
第二篇:聪明父母必为孩子做的三件事情
聪明父母必为孩子做的三件事情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第三件事: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激励、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第三篇:孩子学习不好家长9方法解决
孩子学习不好家长9方法解决
孩子学习不好,孩子学习差,孩子学习马虎都是困扰家长的大问题;那么,孩子学习不好,孩子学习差,孩子学习马虎的原因有哪些呢,关键又在哪里呢?专家将逐一给你分析。
孩子学习马虎,不好(差),长期以来一直困饶着广大教师,更使家长忧心忡忡,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学习不好呢?
专家指出,家长在教育中不自觉的错误,可导致孩子多种心理问题,并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1、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
家长不能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孩子,对于一个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复强调名次,势必使孩子陷于自卑。而孩子的自我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都会受到妨碍
2、常指责孩子的失败。
比如有两个孩子的语文考试不及格,家长甲对孩子说:“妈妈和爸爸都很关心你的语文成绩,我相信这次考试还没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家长乙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家长甲传达的是关心和爱护,家长乙引发的却是焦虑和憎恨,前者能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于问题的解决;后者则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孩子通常都实践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给孩子摧毁性的预言会造成伤害。
3、常阻止孩子玩耍而命其回到书桌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地阻止,迫使其“学”,而且学之不尽,孩子必然会产生厌烦心理。成功的教育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将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恰当的教育,则只会使孩子原本存在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了。
4、在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使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孩子学习马虎,不好(差),家长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家长必须要有耐心,情绪稳定。
因为孩子过去的基础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学习搞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能躁之过急,更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指责孩子。
第二,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
交谈时,父母应该对孩子抱着真诚关心和宽容体谅的态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是难免的。同时,父母还可以谈自己过去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给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气。
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
①在学习上是否尽了全力?
②你是否认为自己无法搞好学习?
③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第三,应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在。
①孩子上课是否用心?作专是否认真?能否按时完成?
②孩子平时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没有受到什么消极影响?
③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能否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让孩子恢复自信,培养其成功感。
第四,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坚持不懈,顽强奋斗。
②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不要老干预,老指导,老帮助。
③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告诉他是成功之母,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出成功之路。
④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绩的方法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他尽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样爱他。
⑤鼓励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步地争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第五,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期望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到做事不拖拉,当天的事情当天处理,而不要轻易斥责孩子学习拖拉、不主动以及贪玩;对孩子讲话、做事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易指出孩子致命的弱点,要维护孩子的尊严;不应该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避免作
业强迫症,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言行规范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去领悟如何做人做事;要经常在家庭中进行民主交流,父母和孩子分别总结一段时期以来个人的得失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同时相互交流家庭成员之间对彼此的意见和建议,让孩子畅所欲言,使其感受自己的存在意义,而不是在不断的埋怨和抱怨中挣扎。
第六,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其优点。比如,孩子的特长、兴趣以及其他表现良好的地方。要结合他现有的优点,鼓励和督促孩子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建立起对文化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对文化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上的成功感。
第七,要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关心、支持、鼓励;孩子出现进步行为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和肯定(比如,努力程度、按时完成作业、写作业又快又好等),鼓励和支持孩子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独立的学习模式,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八,父母要多与老师沟通,了解作业的布置情况,以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同时还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协商帮助策略,比如针对孩子的学习实际请课任老师设计辅导方案,循序渐进,保证孩子“当天学当天会,当天的事当天做”。
第九,要鼓励与调动孩子积极主动地学。比如,与孩子展开写作业竞赛,促使孩子全心身地投入到写作业的竞赛之中,使其兴趣盎然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和孩子商量如何完成学习任务以及玩耍,这样既了解了孩子的需要,也让孩子明确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增强了孩子自我做主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
第四篇: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
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
“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现代很多父母常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那么遇到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呢?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同时向三个方向努力:
1.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2.指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3.再给孩子一点耐心,鼓励他,让他有个适应调整的时间。
具体怎么干,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百位状元学习法》针对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也作出了很多的总结。其中收录了河北省2007年高考的文科状元武桐小时候的一件趣事。2007年,她考入了香港中文大学,入学第一天,因为成绩优异,还直接获得了香港新鸿基地产郭氏基金资助的50万元全额奖学金。这么一位天之骄女,小学数学却差点不及格,只能考60分。母亲训她,父亲却挺身而出,说:“不准你拿分数羞辱孩子。”武桐的父亲从不因为成绩批评武桐,甚至还对她很“纵容”,武桐小学逃课,父亲还帮她打掩护。
武桐的父亲这么做,不是因为他的女儿天资过人,而是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他说:“学习只有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才能学好,如果武桐兴趣不高,或者情绪不好,勉强学习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武桐说:“孩子成绩不好大部分取决于自己的心情。我总是在一种很快乐的氛围下学习的,无论成绩怎样,父亲总能找出让我继续充满信心和兴趣的理由。”
我们也许没有武桐父亲那样的胆量,但适当放宽一点对孩子的要求还是能做到的,须知“学习科学”也要“科学学习”。相信家长针对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也应该有相应的了解,小编也希望家长多和孩子沟通,在提高学习成绩上助孩子一臂之力!
第五篇:爸爸带 孩子更聪明
爸爸带 孩子更聪明
昨天,江北区教委主办的“家长大讲堂”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钱志亮,他给区内的幼儿园园长、部分家长讲了一堂生动、实用的“科学的早期教育”课。
很多家长听后,都后悔起的。原来育儿还可以这样,原来一些老观念教育方式,比如娃娃不听话,就打屁股,这些都是错误的。
如果你是孩子家长,或者是准爸准妈,下面的这段话,你要先看看
小孩3岁以前,每年智力开发空间约19%,4~6岁在幼儿园里,每年智力开发空间约8%,在小学里,每年则是3%。再往上,就越少了。
所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早期教育的内容以感觉运动训练为主,很多事情,家长自己就能做。
孩子到底几岁才不同父母睡?
触觉教育:顺产的孩子4岁单独睡,剖腹产的孩子七八岁后
宝宝3岁了,到底要不要让他单独睡?这个问题,前几天,我们时报也报道过,引来很多爸妈探讨。
昨天,钱志亮教授也提出自己的观点顺产的孩子4岁可以分床了,剖腹产的孩子要到七八周岁后。
现在很多孩子是剖腹产,钱副教授建议,剖腹产的女孩要亲子同床到7周岁,男孩要到8周岁再分床。这是因为
尽管剖腹产让孩子出来得快,但对于孩子来说,就像平时我们正在打盹儿,被人猛地敲醒,带来的是惊慌,甚至不愉快。这样的“不愉快”将持续生命的一个周期,也就是女孩是到7周岁,男孩到8周岁。
另外,钱志亮提醒注意的是:孩子2岁后,洗澡时,脖子开始到会阴部的位置不要碰了,已经是性敏感区,应该让孩子自己洗了,特别是女孩。
此外,钱志亮认为,孩子早期教育的起点是从脱离母体的瞬间开始的,而触觉教育就是从妈妈亲自喂奶开始。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吃完奶后,眼睛斜过来看妈妈的眼,接着,再“狠狠”地咬一口。妈妈应该怎么做?别吼他,忍着吧,抱着孩子,和颜悦色地说,“你这么咬妈妈,妈妈很疼哦!妈妈很爱你哦!”这是建立依恋、信任的重要方式。
小游戏:“挠痒咯吱”
目的:主要训练触觉。
小孩子都喜欢,和孩子多玩玩,有好处,特别是对于剖腹产的孩子。
孩子写字时,为什么横写不平?
本体觉与平衡觉教育:可以带着孩子“牵手指”与“转飞机”
孩子写字时,横不平,竖不直,就和平衡能力有关系。(家长,别急,可参考后面小游戏练习。)
此外,小学里,10个成绩不好的孩子,8个半没有爬过。所以,爬很重要,此外,爬也可以训练平衡力。
钱志亮说,如果孩子5岁了,真没学过爬,有个办法来弥补:孩子两手撑地,脖子向上仰,父母把孩子俩脚踝抓住,走,累了歇会儿,一天爬5回,连爬20天,为一个疗程。
学爬的第二步,学牛走:
钱教授现场演示:两腿分别比双肩略宽,身子向下弓着,双臂下垂至手触地,手脚并用地前进。看起来就是牛缓慢前进。
6岁前,床上前滚翻,也可以训练本体觉与平衡觉。此外,带孩子一块儿择菜,也能锻炼精细动作。
神经协调也可以锻炼。家长也可以学着做: 和孩子并排或对坐着,举起两手距离面部约20厘米,一手手掌面向脸部,一手手掌面向前方,以180度的角度转动,再加快速度。两手举起,与面部同高,手掌相对。左手拍腿,右手不动,拍手;右手拍腿,左手不动,拍手。让孩子跟着你做,中间的拍手响度和次数进行变化。
小游戏:牵手指与转飞机
目的:锻炼平衡力。
孩子喜欢走马路沿上,给他一小指头,带着他,慢慢放开。
还有带孩子转飞机(就是打转,向左三圈,向右三圈),帮助孩子以后乘车船不晕。
孩子为什么老爱磨蹭?
视觉教育:可选图形游戏玩
“怎么孩子上小学后,这么磨蹭?很简单的题要做很久!”很多家长有这样的疑问,不一定是孩子不抓紧时间,很有可能是学前阶段,图形背景辨别能力没有得到训练有关。
一道应用题:小明有三支铅笔(上次老师讲的是小华,也不是讲的铅笔,%¥¥#),小芳(这个字是读fang吗?)有四支铅笔,小芳借了一支给小红(上回小红不是借的铅笔,是借的橡皮啊„„),问小明和小芳总共有多少支铅笔?这括号里,可能就是孩子把时间磨蹭到这些与题干无关的问题里的。
怎么做呢?家长可以选一些图形游戏,黑白对比图形,比如,辨认大象有多少只腿,图片里有哪些动物。
知觉转换:顺捋后背
一年级,上课了,“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21页,找到第三行„„”老师通常会这样对同学们说,但有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是孩子的“听觉转动作”的能力没有训练。钱志亮教给在场的家长们一个办法:后背上的中枢神经很丰富,从后颈开始,从上往下顺捋,平时注意多捋一捋。
这个办法还适用于孩子犯浑的时候,抱紧孩子,一边捋,一边说着安慰的话。
也适用于情绪一点就着的青春期。当然,如果孩子又跳起来,说,“不要碰我!”爸妈得眼睛看着孩子,耐心地说点好话,在后背顺捋,等情绪好了,再“秋后算账”。
听觉教育:“听”好了,学习就会很轻松
孩子上了小学,一半的时间,都在听。“听”好了,孩子学习就会很轻松。
钱志亮建议家长:要重视与孩子一起的时光,妈妈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爸爸每天和孩子玩一次游戏,如果孩子喜欢玩,不要老把孩子圈在学校和家里。
小游戏:听声音拍手
目的:听觉练习
家长说,听到能吃的东西,就拍手:
开始发口令:面条,柿子,苹果,板凳„„
孩子完成后,家长又发口令:听到带轮子的,拍手,自行车,火车,汽车,轮船„„
听到家用电器,拍手,电视,电冰箱,电灯„„听到能吃的拍一下,听到动物拍两下,面包,饼干,栗子,狗„„
喜欢闹腾的孩子少吃苹果多吃黄瓜
5个月后孩子必须“打哇哇”
这些“育儿经”很新,你不妨看看
1.据统计,长三角、珠三角的院士最多,经考证,这两个地区的人,前者爱熬粥,后者爱熬汤,把食物里的多种氨基酸熬出来了。钱教授建议家长们多给孩子熬粥、熬汤,不仅仅是在婴儿期的时候。
2.喜欢闹腾的孩子吃水果有讲究,不给吃西红柿、苹果、杏、草莓等水杨酸盐含量高的水果,吃黄瓜、桃、西瓜等。
3.转基因食物就不给孩子吃了。
4.睡眠的讲究:每天,太阳距离我们最远时,下丘脑分泌生长激素的量最大,长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内脏、结缔组织,真正的长,是在夜里10点到凌晨2点,应处于深度状态。晚上8点半开始,全家营造睡觉的状态。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每天要保证13小时睡眠,中班12小时,大班11小时,否则,孩子活动时,神经不够兴奋,也会“磨蹭”。
5.15岁前,孩子的卧室里不允许有电脑、电视机。主要是考虑到电器对孩子的辐射。还有孩子的养成教育。
6.要惩罚孩子,屁股只能掐,不能打,因为屁股上有坐骨神经,要惩罚可以打手板,大人用俩指头打就行了。
7.妈妈每天要给孩子讲一故事,爸爸要和孩子玩一个游戏,有调查,爸爸带得多的孩子,智慧几率越高。
8.五个月后,孩子必须“打哇哇”(孩子嘴巴里发出啊啊啊声音,手轻拍嘴巴,也能引发孩子的探究反射探索究竟发生了什么),声带降三厘米,如果没有下降,就是一哑巴,降得不好,降了一半,成破嗓子了。降得好,就可能很有磁性了(排除生理性原因)。
9.“溜胎”是胎儿的权利,是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学习触觉本领的机会(另外,还有顺产)。妈妈怀孕时,得经常走走停停,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头朝下,停一次,撞一下,臀部、后背出血,毛细血管破裂,其他都被吸收了,就青斑黑斑留下来了。臀部、后背青斑越大越黑,孩子以后读书成绩好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准妈“溜胎”多。
孩子必备的五件玩具
响铃、毛绒玩具(孩子睡醒后就能看到它,带着它上幼儿园,能避免入园焦虑,有的孩子很大的时候都带着,说不定是最好的“嫁妆”)、球、七巧板、扑克牌(别以为是让孩子习赌,不到1岁就开始玩,某张扑克不见了,让孩子在一堆牌里找回来,到小学四年级学四则运算,算24点,都有助益)。
当然,如果有条件,要让孩子多玩沙子和水。哪儿有沙子,带孩子到哪儿玩儿去,光着脚丫子。(我们在网上查到,在心理学家看来,宝宝喜欢玩沙是因为这样的游戏让他们感到快乐,它可以促进宝宝发展感知觉,练习手的协调性,发展创造力,以及获得情绪上的满足。)
精彩语录:
三岁前,花在孩子身上1元钱,相当于在幼儿园花17元,小学44元,初中87元。所以,这个时候,大人要舍得投入,投入不只是指钱,还有精力和时间。
孩子出生后,好好哺乳,别就交给“牛干妈”。
(关于剖腹产亲子分床睡)你欠人家的,你就陪人家睡吧。
对于孩子的错误,妈妈告状,爸爸打,别谁“又当爹又当妈”,大人角色混乱,以后怕是孩子不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