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品德: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三课时_导学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第一单元·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品德备课组主备人:蔺珍备课组成员交流研讨签名
教学时间:2013-09-0
4第三课时: 难报三春晖
2、阅读课本P13---------P14及P14的相关链接内容,归纳出每个故事的主题,及对我们的启发,写到课本上。
3、阅读课本P14----P15所提供的六个情境,体会什么是孝,什么是不孝。
4、阅读课本P15的相关链接,体会出孝敬父母的不同层次,想一想,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
5、把你尽孝后的感受和你的同桌分享。
四:强化训练检测达标
(一)自我检测:
单选:
1、一成年儿子把有贪污嫌疑的父亲举报给检察院,他的行为是()
A、不孝顺的表现B、是为父亲好,是孝顺的表现
C、是合法但不合情的D、是想断绝父子关系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诗给我们的启示是()
A、父母在,不远游B、母主内,儿闯外
C、子女一切顺从父母D、子女应该回报父母
3、下列有关孝敬父母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是全人类的共同崇尚的美德
B、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C、孝敬父母,是最重要的是敬重量和爱戴父母
D、孝敬父母是成年子女的事,与未成年人无关()
(二)阅读思考:
小磊的父母患有抑郁症,父亲踩黄包车,起早贪黑每个月也只有四五元的收入,家庭的贫困没有给小磊的成长带来阴影。他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并未影响成绩,在阳光助学行动的帮助下,小磊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小磊的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找两句爱家,爱父母的名言写到这里:
五、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二篇: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名师导航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名师导航
自主梳理
1.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是如何确立的?家庭结构的类型如何
(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血缘关系或 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依照 和 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 的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 而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3)现在的家庭类型一般为 和,此外还有少量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或者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
2.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为什么是不可选择的
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是、的。
3.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
(2)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的优良传统。
(3)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4.我们应怎样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 父母。(2)孝敬父母要从 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照这些要求去做。
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血缘关系不因父母之间婚姻关系的解除而消亡,不因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同学们可以收集整理孝敬父母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例,理解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的人受人称赞。进一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同学们讨论应如何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制定一个孝敬父母的行动计划并付诸实践。
疑难突破
1.正确认识家庭关系的确立和家庭结构的类型
剖析:家,是我们在不同意义上常常使用的字眼,它与家庭有关。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庭关系的确立即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现在的家庭类型一般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此外还有少量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或者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应该认识、了解、热爱自己的家。
2.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剖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
爱心
用心
专心
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3.我们应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剖析: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
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孝敬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即要付出代价。我们可能付出时间,付出感情,付出体力,甚至委屈自己,但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
我们应每天尽可能地做一些家务事,如拖地、洗碗、整理自己的房间等;每天生活有规律,自觉地学习,不让父母为我们的学习操心;父母或者其他长辈过生日的时候,送上几句祝福的话语等。当然,我们对父母的孝敬,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是为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如果他们触犯法律,做儿女的要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
问题探究
问题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经典之作,为历代华夏子孙吟咏传诵。我们应当向孟郊学习,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请你陈述孝敬父母的几点理由。
本题重点考查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如果能答出以下几个方面就比较全面: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子女应尽的义务。
探究: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同时这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 问题2我们都热爱自己的父母和长辈,但在如何孝敬父母长辈上还有许多的疑惑。有的同学说孝敬父母就是要听父母的话,顺从父母的意志;有的同学说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就是对父母的孝敬„„我该怎样做呢?
学习思想品德课必须善于探究问题,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认识、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对“如果父母违法,我们应怎样做”这个问题的探究就体现了这一点,同时也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孝敬父母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探究: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孝敬父母需要付出,即要付出代价。我们可能付出时间,付出感情,付出体力,甚至委屈自己,但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但如果父母触犯法律,做儿女的要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
典题精讲
爱心
用心
专心
例1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辗转几日来探望正在服刑的儿子。她带给儿子的不是大包小包的日用品,而是一个装着瓜子的白布包。里面的瓜子是母亲一颗一颗亲手挑选过、亲手炒熟的,临来前她白天在田里劳作,晚上在灯下一颗颗剥瓜子,自己没舍得吃一粒,全装在这个白布包里。为了千里迢迢探望儿子,母亲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做路费。可等见到了儿子,母亲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撩起衣襟拭泪。儿子用颤抖的手接过瓜子,不敢正视母亲,他禁不住“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深深地忏悔。
读了这则小故事,自己有什么感想? 思路解析:故事中那位贫困的母亲有着博大无私的爱,她不因自己的儿子误入歧途而嫌弃他,仍然用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来唤醒儿子迷途知返。这种爱是天地间最纯洁的情感,也是最感人的力量。也许她的儿子是一个胆大妄为的不法之徒,可在这母爱的力量面前,也不能不深深地感到内疚和忏悔。我们做子女的,怎能不为这母爱所感动?怎能不由衷地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热爱和孝敬自己的父母呢?
答案: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黑色陷阱:解答此类问题出错往往在于审题不全面,不细致,不能正确把握材料所反映的主题。
变式训练根据例1材料思考:
假如让你对这位母亲的儿子说几句话,你想说什么?你打算怎样以实际行动孝敬自己的父母?
答案: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你应该痛改前非,好好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照这些要求去做。我们应每天尽可能地做一些家务事,如拖地、洗碗、整理自己的房间等;每天生活有规律,自觉地学习,不让父母为我们的学习操心;等等。
例2李明的好朋友发现他最近情绪低落,心事重重。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李明的爷爷年老体弱,需要人照顾,而李明的父母却对老人家不管不问,甚至恶语相加。李明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他想劝说父母孝敬老人,但考虑到自己是父母的独生子,父母平时很疼爱自己,怕与父母闹翻了,所以非常烦恼„„
如果你是李明的好朋友,请你帮他解除烦恼好吗?
思路解析:这道题重点考查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项子女应对父母履行的法定义务。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李明可以找恰当机会,用合适的方式劝说父母,如果实在不行,也可以诉诸于法律。这样还可以锻炼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项子女应对父母履行的法定义务。李明的父母作为成年人,只要有能力,就必须履行赡养、扶助老人安度晚年的义务,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李明作为未成年人,虽没有赡养自己爷爷的能力,但也可以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给老人精神上的安慰。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他们为社会、为家庭作出过贡献,对我们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甚至较之父母更对我们疼爱有加,在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时,做孙子女的更要献上一片孝心。
李明可以找恰当机会,用合适的方式把以上有关道理讲给父母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果父母不听,可以请求成年的亲属、长辈、老师等帮助劝说。实在不行,可以帮助
爱心
用心
专心
爷爷通过诉讼手段,靠法律来解决。
绿色通道:该题是一道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题目,做类似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切忌答案与材料“两张皮”。同时应注意多角度考虑问题。
变式训练根据例2材料思考:
李明为什么会对父母不孝敬老人的行为“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假如你是李明,你会如何做?
答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子女应对父母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李明的父母作为成年人,只要有能力,就必须履行赡养、扶助老人安度晚年的义务,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假如我是李明,我会找恰当机会,用合适的方式把以上有关道理讲给父母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果父母不听,可以请求成年的亲属、长辈、老师等帮助劝说。实在不行,可以帮助爷爷通过诉讼手段,靠法律来解决。
例3柳老汉今年已经71岁,他一生可谓是含辛茹苦:早年丧妻,留下六个儿女。为了儿女的健康成长,老汉又当爹又当妈,硬把孩子们拉扯大,并让他们成家立业,而他却落下一身病。按理说,劳累了一辈子的柳老汉也该享享清福了。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虽已是风烛残年,六个子女却都不承担赡养义务,甚至对老人恶语辱骂。
2010年10月,老汉得了肺结核病,无钱医治,希望儿女们能拿出医药费,六个子女竟无人愿意承担,老汉无奈,欲将自己种的两棵树卖掉筹款治病,却也被儿子们无端阻挠,致使老汉一直遭受病痛的折磨。三个女儿借口自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认为父亲的生老病死应由几个兄弟负责,于己无关。
柳老汉膝下子女成群,原本可以尽享天伦之乐,可如今,柳老汉的六个子女却成了他心中一块难以愈合的伤痕。柳老汉伤心欲绝,茫然不知所措。
读了柳老汉的辛酸经历,你有何感悟?
思路解析:这一道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主要揭示了生活中成年子女不赡养老人的现象。我们知道,父母抚养了子女,对家庭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当他们年老体弱时,理应得到子女赡养。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这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对拒不履行义务的成年子女,老人有权把他们告上法庭,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在你知道柳老汉该怎么办了吧?抓紧把你的主意告诉他吧!
答案: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
黑色陷阱:解答此题不能得心应手的原因在于弄不懂材料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或者不懂得换位思考问题,答案与材料不相符,偏离主题。
变式训练根据例3材料回答:
请你告诉茫然不知所措的柳老汉该怎么办。假如让你调解柳老汉和其子女之间的矛盾,你打算如何做?
答案:柳老汉首先应该要求其子女履行孝敬老人的义务,讲明孝亲敬长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如果不行,则把他们告上法庭,依法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首先指出柳老汉子女的行为既违反道德,又违反法律。告诉他们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付出了很多,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同时孝敬父母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也要告诉柳老汉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爱心
用心
专心
第三篇: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一、请你选择
1.2010年春节晚会上一曲《吉祥三宝》激起了无数人对家的向往,因为家是()A.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 B.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C.我们温馨的港湾 D.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家”的理解。“家”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家中的温情和快乐,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似晶莹的雨露滋润着我们,使我们如田间的禾苗茁壮成长。了解了这一点,此题就不难选择。答案:ABCD 2.对下图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回 报
A.父母养育了我们,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和回报
B.养儿为防老,父母养育子女就是为了得到子女的照顾和关心 C.如果现在父母不关心我们,我们将来就可以不孝敬他们
D.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
思路解析:此题属于图文并茂的类型,仔细观察漫画并结合教材内容,不难作出选择。答案:AD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朝孟郊的这首诗说明了()
A.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B.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 D.不孝敬父母是违法的
思路解析: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孟郊的这首诗体现了这样的情感,也体现了子女的做法。答案:AC
二、请你判断
1.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思路解析: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父母不仅从生活上照顾我们,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答案:(√)
2.父母的话永远是对的,我们要绝对听从。()
思路解析: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 1 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如果父母说的话是正确的,就要听从。如果父母说的话是错误的,就要拒绝。答案:(×)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一、我选择
1.“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呀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从这段歌词中你对“家”的理解是()A.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B.家只是一处住所,是吃饭的地方 C.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D.家有贫富之分,贫穷的家庭无可炫耀
思路解析: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答案:AC 2.小晴的妈妈是个上三班倒的女工。有时小晴放学回家,妈妈在睡觉,没给她做饭。这时小晴应该()
A.把妈妈叫醒给自己做饭吃 B.责怪妈妈不关心自己
C.理解妈妈的辛苦,自己解决吃饭问题 D.妈妈不做饭,就去吃肯德基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的问题。孝敬父母不能只喊口号,只说不做。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却能反映出你对父母的态度。答案:C 3.有这样一幅电视广告画面:年迈的母亲盼望已成家立业的儿女回家,可是电话传来的都是儿女不回家的信息。失望的母亲面对丰盛的晚餐,倍感孤独和无奈。这则公益广告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B.子女只要给父母物质上的帮助就可以了
C.子女已成家立业,不再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D.子女对父母不仅要在物质上帮助,而且要在精神上给予慰藉
思路解析: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给父母一些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答案:AD 4.小明因为自己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收入低还没有文化,觉得在同学们中间很没有面子。于是他向当地法院请求“更换父母”,他在法庭上提出对父母的要求是:一不能是下岗工人,收入要高;二要有文化,最好是干部或者医生。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上的议论。下面的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这个孩子的做法应该受到批评和教育,他不懂得尊重和体贴父母
B.这个孩子的做法应该得到支持,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 C.这件事说明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在增强,学会了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D.这件事说明一些青少年缺乏家庭责任感,应该加强对他们进行家庭美德教育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如何孝敬父母的问题。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体谅父母,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小明这样做,失去了做人的最基本原则,应当受到谴责。很显然,B、C两项是错误的。答案:AD
二、我判断
1.生活中,富有的家庭才能温馨美满,贫困的家庭一定缺少幸福。()
思路解析:家庭的温馨,不是以财产的多少来衡量的,只要一家人相互支持、相互关爱、相互体贴,这样的家庭就是一个温暖的家。答案:(×)
2.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是父母的父母,应当由他们来孝敬,与我们无关。()
思路解析:爷爷奶奶与父亲的关系,外祖父母与母亲的关系,也是父母子女的关系。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因为他们为社会、为家庭作出过贡献,对我们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甚至较之父母对我们疼爱有加。在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时,做孙子女的更要献上一片孝心。答案:(×)
3.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法改变、无可选择。()
思路解析:就大多数同学而言,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我们要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体会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真和纯真。答案:(√)
三、我回答
2002年夏天,65岁的安徽农民王守成背着百岁老母游览了北京。得知老人非常向往佛教圣地九华山,2003年1月,他又背着百岁母亲登上了九华山,参观了全国重点寺庙——百岁宫,游览了九华街如画的美景,了却了老人多少年来的一个心愿。读了这段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感想。
思路解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立足材料,审清题意。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
答案: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肖子孙常常受到人们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快乐时光
多少钱一斤
大家去学农,学校规定要自己煮饭,我们都很兴奋。我们到了田里,准备干活,只见一个农村大妈挑着一担菜从远处走来。几个人高马大的男同学看见了,跑上前去问:“多少钱一斤啊?”大妈瞟了一眼,回答到:“不要钱,这是喂猪的!”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一、基础测试
1.我们理解的家一般包括()A.地域——“我家在某省、某市” B.住所——“那座房子是我家” C.是亲情——“家中有亲人”
D.与家庭有关,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思路解析: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它与家庭有关。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答案:ABCD 2.下列行为不符合法律要求的有()
A.秀怡的父母嫌她是女孩,出生后就将她寄养在外婆家,很少过问,也不负担任何抚养费
B.75岁年老多病的吴大妈的三儿两女成家立业,自立门户,一个个离她而去 C.9岁的小兵是非婚生孩子,一直和妈妈住在一起,他亲生父亲现已结婚,又生了一个儿子。妈妈下岗了,无力供小兵上学,小兵去找父亲,但是亲生父亲根本不认小兵,还说他们之间没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D.玲玲期模拟试的成绩不好,妈妈要她的试卷看看,玲玲硬是不给妈妈看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孝敬父母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这一知识的认识。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如果不履行这项义务,就是违法行为。了解了这一点,很容易作出选择。答案:ABC 3.对下面漫画中“孝子”的言行,你的态度是()
A.赞同 B.不赞同 C.理解 D.无所谓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漫画题,只要看懂内容就能选择。答案:B 4.小莉过几天就要过生日了,小莉想请几个要好的同学来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可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上班又忙。因此小莉应该()
A.先征求父母的意见 B.考虑家里的难处,量力而行 C.请同学去饭店大吃一顿 D.永远取消生日聚会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孝敬父母”的问题。孝敬父母就要热爱父母、尊重父母、回报父母,体谅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A、B两项符合要求。答案:AB 5.初中生小丽的父母离婚。小丽跟妈妈生活,爸爸应该每月给小丽200元生活费,但从来没给过。小丽爸爸的行为()
A.不道德但不违法,因为小丽的父母已离婚
B.是违法的,因为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C.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小丽不跟她爸爸生活
D.是违法的,因为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是无条件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免除 思路解析: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夫妻双方的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是无条件的、必须履行的义务。只有D项符合要求。答案:D 6.陈红的一曲《常回家看看》道出了多少老年人的心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是帮爸爸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结合材料请思考:儿女之所以要常回家看看,是因为()
A.不能忘记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B.这是子女关心父母的唯一形式 C.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D.这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仔细阅读歌词,抓住歌词反映出的重点,再找出与教材的结合点。该题的答案很清楚。
答案:ACD
二、综合测试 1.我们受了委屈,常常回家诉说;当我们获得快乐,常常与家人分享;当我们生活充满灰色,往往是家庭帮我们驱走黑暗;当我们心灵成了沙漠,往往是家庭给我们带来绿色。结合上面的表述,请你概括家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
思路解析: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点:第一,细读材料,划清层次。第二,联系教材,找准知识点,思路清晰,具有逻辑性。
答案: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2.小朋说:从小,我就是别人眼里的好孩子,父母对我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什么事情都为我安排好,甚至我到了中学都没有为自己选过喜欢的衣服,我几乎没有自己的意见。每天,妈妈都会告诉我今天要做什么,时间应该怎么安排,她会什么时候来接我,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作业,我认为我什么都听父母的就是孝敬父母。小朋的说法对吗?怎样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辨析题。我们知道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但是,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盲目的服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
答案:小朋的说法不对。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是为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如果他们触犯法律,做儿女的要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
3.有一天,发生了地震,一位母亲和她新生的女儿给压在楼层下面。重重的厚物压着她们,让她们动弹不得,母亲只能用手指触到女儿。母亲看着自己那还是婴儿的孩子,看着她在自己不远处嗷嗷待哺,她很痛心,可又很无奈。女儿的哭声慢慢变低变弱,母亲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最后她勇敢地划破自己的手指,用自己的血液来喂养女儿„„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不忘父母养育恩。我们从该材料中,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爱比山高、比海深。
答案: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爱子女胜过爱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从这位母亲身上,我们看到了母爱的力量。面对这份恩情,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
4.在一项面对中学生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维护父母的权威并不是孝顺的一种最好方式”。可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已在现代家庭中普遍建立。不少同学同时表示,虽然不认为父母是家庭的绝对权威,但会尊重父母的意见。如果有不同意见,他们也会以委婉的方式表达。你同意上述观点吗?为什么?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辨别能力,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点:第一,读懂材料,划清层次;第二,联系材料,找准知识点,思路清晰,具有逻辑性。
答案:同意。因为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但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如果 5 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是为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
三、探求活动
1.两三岁时,我就没有了妈妈。可是,我懂得了有一个哑巴爸爸是多么的屈辱。因此,我从小就恨他——我的哑巴父亲。
最可气的是别的孩子叫我“哑巴老三”(我在家中排行老三),骂不过他们的时候,我会跑到家去,对着正在磨豆腐的爸爸在地上划一个圈儿,再在中间吐上一口唾沫。虽然我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但别的孩子骂我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我想,这大概是骂哑巴的最恶毒的表示了„„
我常想:人间充满了爱的交响曲,然而我的哑巴父亲却让我懂得,其实,最美的音乐便是无声的父爱。
这个故事中间省略号处省略了一些重要内容,请你按照你的理解进行合理补充,表达出作者最后抒发的感情。
(1)我的补充提纲或者概要。(2)“我从小就恨他——我的哑巴父亲。”请你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思路解析:此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旨在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难报三春晖。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便可,答案可以不唯一。答案:(1)(提示)后来,我成家了,当了母亲,便想起了孤苦伶仃的父亲,回老家接父亲到城里享福。不料,中途翻车,自己摔成了植物人,父亲长期坚持给我进行康复性治疗,终于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仅供参考)
(2)这种行为是错误的。①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它不因父母之间婚姻关系的解除而消亡,不因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的缺陷而改变。我们同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无法改变的。②父母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这种恩情我们要永远铭记在心中。主人公的父亲虽然有语言障碍,但他尽到了一个做父亲的责任,理应得到子女的爱而不是恨。2.父母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操劳着,对此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会因为习惯而忽视了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来,观察并记录下一天当中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事情吧!
(1)我的观察:
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这道题主要是为了让大家了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爱,以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可能大家观察到的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生活中的琐事、小事,但是如果年年如此,月月如此,日日如此,平凡之中就会见伟大。答案:(1)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事,可以是生活方面的,也可以是学习、思想品德方面的。(2)通过观察父母一天为我们所做的事,我们知道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孝敬父母。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语文八上30课导学案(模版)
30课《诗四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鉴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的方法。
3、感悟古代诗歌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朗读体味诗中的情感。
2、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诗歌中的文字转换成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领悟导学案所给的材料,对诗歌进行深入理解,小组合作,试对诗歌进行赏析和评点。
一、教材助读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被称为“平淡之宗”,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曾官至尚书右丞。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并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二、二、预习自测
1、完成《课易通》基础智能练习1、2、3小题。
2、自己选取一首诗,与组内同学互相说说诗的大意和对诗的感受。
三、信息链接
诗歌赏析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使至塞上》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表达了诗人的抑郁、愤懑、孤独、寂寞之情,和希望边疆平定的感情。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渡荆门送别》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登岳阳楼》
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作者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消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该诗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全诗紧紧围绕“悲”字展开。首联第一句“洞庭之东江水西”,横空出世,从大处着笔,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直接点出: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的东边,在奔腾浩荡的长江之西。不由得让人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看到这
气势非凡的语句,让人不由得心驰神往,但第二句却笔锋一转,不再是空阔无边的壮景,而是描绘出一副宁静的画面,“帘旌不动夕阳迟”,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铺于水面,湖面一半冷绿一半红,看上去风平浪静,有些惨淡,有些寂寞,有些苍凉。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愁。此句乃以景传情也。颔联由上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登临吴蜀横分地”,既说登临的地理位置,也在回顾历史,当年吴蜀争夺荆州的历史似乎再度重现,吴蜀两军相争,互相厮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声,马蹄声,兵器撞击声„„声声不绝于耳。历史的辽远、战场的血腥似乎又出现在眼前,战争,战争,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思及此,“徙倚湖山欲暮时”,面对满眼的湖光山色,诗人却无心欣赏,独自徘徊,是因为有满怀的愁绪,有满腹的心事啊,而在这苍茫的湖山暮色之下,徘徊的身影拉长,拉长,正如作者理不清、剪不断的愁情,更增添了几许怅惘、落寞之感。忆历史,思往事,感时世,心悲切。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发出了痛苦的呐喊,为什么偏偏会忆起吴蜀之战,那是因为诗人在历靖康之变后饱尝战争之苦:万里逃难,南奔襄汉,颠沛湘湖,流离失所。这正是诗人悲之所在啊。“万里”、“三年”分别从时空的跨度来叙其遭遇之悲,读之让人感慨万千。登高望远不但不能减轻心中的悲苦,反而更添几许愁绪。这无边无际的愁绪当“望远”“凭危”时更如一江秋水滚滚而出。如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如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高望远怀乡思家,乃人之常情也,更何况饱尝无限家国之痛的诗人呢?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早已深入骨髓了啊?此句将诗人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似乎是诗人顾影自怜的喃喃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为国事,为家事,为自己,为那些与自己一样国破家亡的同乡们焦虑、忧愁,吊古伤今,感怀伤时,在秋霜的季节里,更觉时世如风霜相逼,冷峭之极。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何尝不像自己呢?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
四、合作探究
1、名句赏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为。
2、小组选取一首诗,进行赏析,然后在全班交流。
五、训练自测
完成《课易通》7——18题。
第五篇: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导学案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节《礼貌显魅力》
科目:思想品德主备人:梁恩钊课时:1课时
使用说明
1、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结合学习目标和导学案,自学教材P66--P71的内容,用铅笔在课
本上将重点标记出来并独立完成《独立自学》的内容。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组员对导学案所设问题进行讨论,选举发言人进行成果
展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礼貌,礼貌有什么作用: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并在生活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能力目标: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辨别具体行为是否礼貌的能力。不同场合按礼貌行事的能力。语言文明,和蔼态度,得体举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爱追求礼貌的情感,体验以礼貌待人的快乐。感受礼遇获得的尊重和享受。
一、独立学习
1.人与人之间需要,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
2.礼貌是。
3.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和等方面,语言文明、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4.是否文明礼貌绝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
有,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二、合作探究
材料:某人到楼里找人。当时楼道很黑,他低着头上楼梯时,突然迎面遇到一位老人,某人开口问道:“喂,第一教研室怎么走?”老人头也不回的说:“笔直走。”这时,某人转过身看着渐渐走下楼梯的老人说:“谢谢您啊!老师傅。”那位老人听到后,转过身来对他补充说:“笔直走到三楼,向右拐。”原来这位老人跟他讨价还价呢!如果某人不谢他,他就可能让某人一直走下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2)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
(3)在人际交往中,讲究礼貌应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不讲文明礼貌可能有哪些危害?
三 检测提升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完整、最符合题意,请把它选出来)1.友好交往礼为先,礼貌是交往的“名片”。下列关于礼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②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③礼貌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展示一个人的风采④有了礼貌,就有了与人交往的亲和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2.王明是个蛮横无礼的男孩,常常对身边的人大发雷霆,班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做朋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如果对人不礼貌,就会对人造成伤害,妨碍我们与人交往②讲不讲礼貌纯属个人私事,与别人无关③如果生活中不讲礼貌,我们会失去身边的朋友④王明不讲理只会影响他与周围人的关系,与国家和社会并无多大关系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③
3.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被人接纳。那么,最常用的合乎礼仪的姿态是()
①站如松②坐如钟③卧如弓④行如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晏子春秋》说:“凡人所以贵于禽兽,以有礼也。”这句话说明()
A.贵人一定是有礼貌的人B.没礼貌的人如同禽兽
C.讲礼貌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修养D.讲礼貌是所有的人都做到的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节《礼仪展风采》
科目:思想品德主备人:梁恩钊课时:1课时 使用说明
1、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结合学习目标和导学案,自学教材P66--P71的内容,用铅笔在课
本上将重点标记出来并独立完成《独立自学》的内容。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组员对导学案所设问题进行讨论,选举发言人进行成果
展示。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什么作用。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了解个人礼仪的主要要求,掌握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
能力目标:辨别基础利益要求的能力,形体礼仪的实践能力,在不同情境中践行交往礼仪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礼貌礼仪要求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自己无礼行为的愧疚,对严重无礼行为的憎恶。树立讲文明,讲礼貌,守礼仪的交往态度。
一、独立学习
1.现代礼仪既与 的要求相一致,又与一个民族的2.自觉做到,不仅关系到我们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甚至关系到我们和的形象。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和,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被人接纳。
3.、、4.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展示我们和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5.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伤害民族感情,妨碍交往,影响团结。
二、合作探究
小红是个非常“前卫”的学生,街上流行红色的超短裙.她就立刻买了一条穿在身上:看到一些社会青年将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她也去尝试,发现一些大姐姐的手指甲染得非常好看,她也要效仿。为此,班主任老师找她谈话,说她的装扮不符合中学生的礼仪要求,这不仅违反了学校的规定,而且对其成长不利。小红则认为这是爱美的表现,不存在合不合礼仪的问题。
(1)小红的行为符合礼仪要求吗?如果不符合,请指出。
(2)对中学生来说,有哪些基本的礼仪要求?
(3)请你结合校园生活实际,对当前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归纳并填在下表中。
三、检测提升
1.清代思想家颜元曾说过:“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
A.礼仪缘于最初的人类文明,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B.礼仪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
C.礼仪就是一种形式,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
D.礼仪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2.在待人接物中注意遵循礼仪,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更容易被人接纳,也有利于办成事情。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伤害别人,也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社会。关于礼仪的作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礼仪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 ②礼仪能展示我们内心的自信、蓬勃的朝气和振奋的精神 ③礼仪有助于陶冶身心④礼仪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礼仪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要求,要想使自己在家庭、学校和各类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要求,就必须注意个人的礼仪修养。就在学校的个人礼仪来说,表现于()
①举止文明②动作优雅③佩带首饰④容貌整洁⑤表情自然⑥服装整洁⑦仪表端庄⑧讲究卫生
A.①②③④⑤⑤⑦ B.②③④⑤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⑤⑦⑧ D.①②④⑤⑥⑦⑧
4.有个大学生去求职,因他的条件不错,公司表示可以考虑录用。这个学生一时兴奋,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响指表示道别。就是这个响指,让公司主管觉得他轻浮,结果没有录用他。这说明()
①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伤害别人,也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 ②这个学生是个人才,公司因为一个响指而不录用他,是小题大做
③“不学礼,无以立” ④礼仪无处不在,不同场所都有相应的礼仪要求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①
5.我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文明给我们积淀了众多的传统礼仪。对待传统礼仪我们的态度应该是()
A.注重传统的繁琐的礼仪B.把传统的礼仪和现代社会要求结合起来,与时俱进 C.用科学的态度,去全部继承和发扬D.毫无保留的剔除
6.日本的孩子从小就在家中受到系统的礼仪教育。例如:见到客人要鞠躬,鞠躬要双腿并拢,双手紧贴裤线,弯腰的时间不得少于三秒等。日语中的敬语和谦语更是复杂,使用时有严格的规定。日本如此注重礼仪教育说明()
A.礼仪修养只能从小时候形成,长大了就难以养成 B.礼仪只是一种形式,只有在正式场合才用得上 C.比较麻烦,我们现在应不拘泥于此
D.社交礼仪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的学习、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