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学会学习总结
学会学习、立志成才个人总结
学会学习、立志成才活动开展了有将近一个月了。学校以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情趣,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为目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这项活动。校师生本着“师帮师、师帮生、生帮生、上帮下、手牵手”的精神,在学校“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直接带领下,我带领全班学生积极、认真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学习一些东西,发现一些问题,摸索一些办法,总结一些经验,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全体学生成为,学会学习,发展特长,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合格接班人。
这次活动举办的非常好,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刚开始学生并不明白这次活动的意义,所以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同学还觉得这有点浪费时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开了一个班会,告诉他们“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及“学会学习”之后对以后就学及人生的影响。通过这次班会课,学生似乎明白了一些,后来我“乘热打铁”,又开了几次班会并利用早读前五分钟“总结昨天”的时间向学生灌输此次活动的重要性。学生更加意识到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在学校领导安排的“‘学会学习立志成才’师生交流会”上,孩子们表现出力极大的热情,在老师分享学习经验时,学生能做到认真记笔记;师生交流时能积极发言。
在这次活动中,我也去了其他班交流经验,在交流过程中,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困惑,也有一些学生和大家分享学习经验,各个班的同学都表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我觉得这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
“学会学习立志成才”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个月,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我自己在这次活动中也有不少的收获,首先是从语文教学方面来说,我有如下体会: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改悼“依葫芦画瓢”式的盲从教学模式,通过参与性教学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焦急地向老师询问自己的作文写的好不好。学生焦灼的眼神,充分反映出教师的权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围着教师转,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消极地学习。但从现代教育观念看,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教师的“教”应该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进行,“教好”是为了“学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第一次语文课,虽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也有激情,但由于以“我”为中心,我成了知识的代言人,我讲什么就是什么,学生被动地听我讲解,教学效果不理想。后来,我改变了思路,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从他们对知识的兴趣点人手,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迸衍引导或评点。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学习气氛很好,学生学得高兴,找也教得轻松,教学效果也好。这使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参与,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参与中找到真实的自我,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当代社会提倡的是“终身学习”的理念,一而就是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就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在这次活动中我也认识到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习惯上的不足,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1、学习之前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可以用提纲挈领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和关键,一下子就抓住学习内容。如果要学习什么都不知道的话,是没有什么进展的,学习之后,围绕目标进行评估,这样就能知道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
2、学习要定时,要在最短的时间做最有生产力的事情。通常我给自己规定了30分钟左右的学习时间,三十分钟到了立即停止,这样不仅劳逸结合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
3、学习的时候要专注,最好的办法是关掉手机,把自己关禁闭,给自己一个舒适的自由空间,如果可能会有打扰的时候,最好不要学习,或者说学一些轻松的内容。
4、学习的时候运用尝试回忆法,及时地回忆学习的内容,帮助记忆;对于需要理解的内容,主要采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法,并且给自己一个暂停是时间来思考;学习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因此学习最主要的是有自己的心得,最好是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写读书笔记;最后,学习最重要的是运用,如果学习不能运用,就没有学习到真理,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才是最主要的。
5、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让学习的方式更加轻松并且更加有效率。比如遇到写得好的文章可以读一读,尽量安排在早晚的时候读最好,享受有声阅读的滋味,可以录下来。有时候听讲或是与同学讨论也是很好的,总之不要把一切压力都交给眼睛。
6、首先要放松,放松时学习的关键,尽可能没有焦虑状态,或是一切都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如果不行的话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
7、学习的关键是应用,多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是最好的学习,也许你说语文怎么能用呀,你可以给你的朋友或是亲人讲你所看到的而他们又感兴趣的故事,或者是直接做一些题目。
学了是为了用,用了会有切身体会,用的过程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边学边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加深学习的效果。在以后的学习及从教的过程中,我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边学边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
第二篇:学会学习总结
学会学习、诚信考试班会总结
——造价1103班
人无信而不立”,这是每个大学生都知道的箴言,诚信也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基础,但是,面对社会上的造假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明礼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是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能兼备的合格人才,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诚信自古有之。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我们取得了预期目标。大学里要学的不仅仅就是书本知识,我们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考试成绩不能说明一切,一味地因追求高分而忽略道德,这不仅是对其他同学的不公平,更是对自己不自信和不负责任的表现。孟子曰:“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树立道德新风,立诚信之本,做文明公民,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道德底线。
诚信象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诚信,是一股清泉,它将洗去欺诈的肮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作为大学生,学习和考试是大学生活里至关重要的两项活动,我们班的同学能又一次加深对诚信的理解,用于面对从前的缺点,战胜困难,是值得纪念和尊敬的。通过班会表现形式,让同学们对诚信的认识得到拓展。通过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更加认识到诚信在当今社会当中的重要性。
本次班会比较成功,也多亏班委前期的准备和同学们的支持。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诚信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三篇:学会学习与职业规划总结
学会学习与职业规划总结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职业规划课,时间不长,课程也不多。但这门看似简单的课程,却意义重大,可以说事关今后我们的未来,容不得马虎。学习这门课后,真的很有感想,在这里,我对这几次职业规划课来一次总结。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上课时讲的,在大学时期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他们后来成为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没有目标的人还在为自己的基本生活担忧。在这个学历贬值、经验饱和、能力褪化、精神压抑、健康透支和许多人前途渺茫的现实世界当中,如果作为职场中的你不进行有效合理的职场生涯设计与规划,没有明确的规划目标,看不见的危机,步步紧逼,那么,最后的归宿可以毫无悬念的可以归结到那60%的模糊目标者,甚至是那些没目标的人。
在上了徐老师以及做了系统的职业测评之后,我对自己有一下几点认识:
1、定立目标,借助目标不断的修正完善自己。
没有目标的人,不可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有的人适合做学者。有的人适合做工程师,有的人适合做老师,这些都是根据个人的兴趣来选择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同样我们制定目标的时候同样要根据实际情况,即时调整,让自己保持最旺盛的激情,去实现目标。
2、人生的路程是曲折螺旋线的,一定有风回路转的时候。
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总会有失败的时候,但是只要没有失去希望,就要勇敢的向着目标一步步迈进,始终坚信总有峰回路转的时候,今天我们很迷茫,明天我们会很坚强。用坚强的心去学习目标所需要的各种技能素质,永不言弃。
3从容维护尊严。
面对未知的未来,面对社会,我们想必会碰到一些委屈的,难过的,感到不可理喻的,愤懑的等等。在这其中我们可能会被挤兑看到那些所谓社会的另一面,但是我相信我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会需要这一条的。
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成功与否也需要一生的时间来考量。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一切都在变化,唯有变化是不变的。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用未来的目标来预示自己的变化。只有我们善于对未来规划,才能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和有效的行动措施,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上了职业规划课后,了解到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它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也想想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实际上,我只能想,我不敢现在就在书面上做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这必须要慎重,我要尽可能多了解现在的现状,不管是社会还是自我。有时修改某些东西比重新再去做它更困难,我觉得,与其做好一份职业生涯规划,而后发现问题再去改,还不如在做之前考虑好,想全面点,然后再去认真的规划。而我正在努力做着自己的职业规划,即使那还只是雏形,但我相信它是我今后生活的宏伟蓝图。
第四篇:学会学习
基于“学会学习”的教学分步剖析
课题:《》备课人:()
第1步:头脑风暴
1.这个课题包含哪些知识点?请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罗列出来。把各类变式都考虑进去。(请细一点,再细一点)
2.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点可能会是什么?
第2步:梳理思路(确定这节课要落实的知识点,然后从导入到教学过程形成一个逻辑思路。我准备怎么组织教学?)
第3步:准备资料(根据上课思路,准备所需资料)
第4步:模拟上课(我怎么讲?学生怎么学?发现了什么问题?再次梳理上课思路)
第5步:自我反思 教师功夫在课外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课堂 让学习真实地在课堂发生
第五篇: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6年就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四大目标,即:Learning to know(学会求知);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Learning to co-operate(学会合作);Learning to be
(学会生存与发展)。
教育部最新颁布实施的新课程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教育的追求,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审美的情趣。这就又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上学,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更不是要追求那个“一百分”。
这就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他们“会学”知识。学会和会学,这是完全不同的二个概念。前者,学生是被动的;后者,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与发展,更是在未来社会中十分重要的必备能力。这些都必须从小培养。什么是基础?这才是真正的基础。真正的基础教育就应该在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四个“学会”上下功夫。
学会求知。我们通常只知道教育学生上学,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始终是把能把书本知识弄懂学会,考试中能得高分作为上学受教育的主要目的。提出“学会求知”这一观念是知识观和教育观的根本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在对“知识”和“教育”的认识上发生了严重的偏差。我们的学校教育长期来所执行的任务似乎就是教学生学会知识。这种定位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应该说有很大的问题。教学生学会知识,学生是处在被动的接受地位;所接受的知识往往是过去的,或者相对来说是比较陈旧的;人类社会的知识在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更新,仅仅接受原有的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的;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将要面对无数的新情况,需要用新新知识去解决各种新问题;今天我们提倡要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光凭有书本知识或过去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学校教育的任务仅仅局限于教学生学会知识是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的。人类现有的只是财富需要继承,更需要发展。
传统的教育观念赋予了知识一些“神圣”的特征,成为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类似于地下的矿物那样的客观存在物,人们唯一能够做的似乎就是“发现”。从这种认识出发,学生上学接受教育,唯一的任务就是接受和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这样,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现象,必然是死记硬背、题海战术,通过没完没了的考试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谁记忆得好,谁在考试中得高分,谁就是好学生。
其实,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对世界的一些认识。“知识”不是名词,不是绝对的、不变的结论;“知识”应该是一个动词,是一种“探究的活动”。无论新知识的获得,还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强调学生听老师的话,好好学,学生是处在被动状态,没有真正参与探究,所掌握的知识都是陈旧的、死的,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的,更不可能培养创新精神。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极不适应的。学会求知,就是学会探究。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几年,不可能把前人所积累的知识都学会,而且我们今天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大量的新知识出现。
我们已经快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变化,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产业工人。所谓知识劳动者,主要是指从事知识、信息收集、处理、加工和传递工作的劳动者。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将改变“文盲”这一概念的内涵,“文盲”一次将不再单纯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不会求知,就不可能获取新的知识,就可能成为新时代的“文盲”。只有学会了求知,就会始终处于积极进取状态,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提高、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学会做事。这是一个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甚至整个社会都反复地告诫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有些家长甚至跟孩子说:你只要把书念好,别的什么事情都不要管。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因为大家一致认为:学习就是长知识,有了知识就是人才。这里暂且不论有了知识是不是一定是现时代所需要的有用人才。我们先来考虑这样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知识的本质应该是一种探究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不是记忆和背诵,需要探究、选择和创造,这里本身就包含着做事的内容。不会做事,没有动手操作能力的人不可能真正获得知识。再说,今天的学习,学习、上大学,最终不还是要会做事吗?学习和做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不能分开的。做事的能力不是学习结束以后才需要开始学习的。
学会做事应该是教育的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不具备做事能力的人,所学知识是无用的。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很好,一到社会上,什么事儿也不懂,“书呆子”一个,这样的人对社会有什么用处?这同教师和家长本来的愿望不也背道而驰了吗?有的家长有这样一种想法:只要我们的孩子有知识,将来就干大事,就会有许多人伺候他,不需要自己做事。这种想法多么荒唐!我们社会上需要这样的人吗?就说干大事,也需要有做事的能力呀!已经出现这样的例子,孩子非常聪明,学习非常好,曾被称之为“神童”。为了保证孩子专心读书,家长放弃自己的事业,甘心当陪读,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了下来,不让他做。结果孩子因为没有最简单的做事能力,不会与人合作共处,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学习无法进行下去,只好中途退学。这样的孩子还能干大事吗?做事是人生必备的能力。不能想象一个在学生时代什么事都不能做的人将来能干出什么大事
来。
学会合作,我们今天的环境再也不是“鲁滨逊漂流记”所描写的那样,无需与周围人发生关系。我们今天的时代也不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时代,许多事情靠一家一户就能完成。我们今天的社会已经到了人与人之间谁也离不开谁,必须合作的社会,个人的力量已经变得非常渺小,只有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通力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学生在学习时期不懂得这一点,不会与人合作,将来只能一事无成,甚至要遭到社会的遗弃。学会合作,这是时代提出的一个要求,必须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传统教育只强调好好念书,很少有参与合作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都相当差。“过度的竞争不适当地强化了孩子的自我中心倾向,并使相当多的孩子不断面对失败,损害了孩子应有的自尊、自信,从而产生社会化方面的困难”(劳凯声教授语),说的就是造成学生不会合作的原因。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强调的不是合作,而是在考试分数上的竞争。优胜者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惟我独尊;失败者觉得无助,失去自尊、自信。这两方面的学生都无法适应需要合作的社会环境,无法融入整个社会。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各年纪都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门非学科领域,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既要培养学生实际做事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精神。因为这门课程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不是由教师讲授、学生记忆,而是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适应未来生存空间
做好准备。
学会生存与发展,或者说,学会做人,一个人之所以需要接受教育,就是要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不仅需要文化知识,更需要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尤其在现代社会中,竞争十分激烈,生存的机遇和困难并存,面对的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只满足于念过多少书、取得什么文凭、获得什么证书是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的,甚至连生存都会发生困难。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有这方面的准备。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扼杀人的个性、人的创造性。“超负荷的学业压力使一代人变成了被动的学习机器,压抑甚至泯灭了孩子应有的童心;机械的记诵使活生生的孩子整天面对一大堆死记硬背的无用知识,扼杀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原创力、好奇心,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一个人没有了原创力,没有了好奇心,那就没有了活力。在现代社会中,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变成了被动的学习机器,还能有创造力吗?
在现代社会中,要取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力。今天的社会是能力决定一切的社会。能力还不能是一般的能力,要有特长或专长。什么是特长专长?就是别人不会你会,别人不能你能。每一个人都有某一方面的特长或专长的潜在素质,它一般表现为你的兴趣爱好所在。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特别重视每一个受教育者潜能的挖掘和发挥,重视他们个性的发展。
我们必须看到,目前人类面临着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只有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也就是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才能具有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参与社会的发展。学会生存与发展的确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也应该是教育的全部内容和最终目的。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对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