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陈琛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陈琛
一早就听说过这本书,学生时代也读过,当时没有看完,觉得都是写给小学教师看的,分析的案例也都是小学生的素材,对于以后要教高中生的我来说,没有多少借鉴的价值。但是从踏上讲台的几个月来,越来越多的困惑从心底滋生出来,学生对学习的漠视,自己每天做着无用功的感觉,都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的向我呐喊: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于是我开始寻求答案,偶尔又看到这本教育著作,想起它那不菲的评价,我重新打开,再次阅读起来,却越读越心惊,我开始颤抖,是兴奋、是激动还夹杂着一丝后悔,仅仅一百条建议,对于我却像是在大海中漂泊已久后看到了指明灯,在沙漠中艰行而久渴之时找到了绿洲一般,我贪婪的吮吸着作者的思想,如同聆听圣人的教诲,那声音动听的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把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与他的教育思想相结合,每谈论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他发现问题,然后从实践中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思路,同时对新老师娓娓道出他的希望与嘱托。
读过之后,我开始思考我的第一个困惑,为什么所谓的“差学生”会感觉学习如此的累,每天疲惫的应付着课堂、作业,仿佛这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身心俱疲而又费力不讨好。而相反的,所谓的“好学生”就如同一个掌控者,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安排好的任务,还有空余时间自由支配。
书中谈到,学习困难的学生之所以会越学越困难,主要是因为在初级阶段,阅读和书写这两种能力没有充分的锻炼和掌握,从而在阅读或书写的同时无法顺利的思考,一旦在接受知识时没有思考,那么这个知识就变成了一堆包袱,没有活力,更无法成为工具来学习更进一步的内容,学生背负的包袱越积越多,那么他前进的步伐就会越来越慢并且道路越来越崎岖,学生岂能觉得不累?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苏霍姆林斯基也给出了他的观点:阅读。“学校教学论里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在学生出于兴趣、出于认识的需要而阅读的材料总量中,要求学生以识记为目的而学习的材料所占的比重越大,他学习起来就越困难。”也就是说,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越大,他学习教材的难度就越小。
但是高中阶段,已经错过了阅读与书写能力的培养时期,在高考大环境下,需要大量知识的涌入,对于没有足够阅读与书写能力的高中生而言,如何改变疲惫不堪的学习状态。很显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重新培养学生的阅读与书写能力,也没有多余的时间供给学生做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给高中阶段的“差学生”提供解决的办法,那么我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
改变什么?改变学习模式。学习的四大环节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但是,学习感到疲惫的学生的学习模式往往缺少其中的环节,比如没有复习,但更多的是没有预习。学习被动的学生,往往是由于上课听不懂,上课听不懂的直接原因是不预习,所以学生永远处于落后状态,课堂是低效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在学习,老师对学生根本不起作用。
在整个学习环节中,“听课”是最重要的。只有预习了,听课效果才有保证,当天作业才能顺利完成;于是晚上就有了预习的时间,第二天的听课效果就有了保证。长此以往,学生就踏上了学习的“快车道”。通过预习,可提前学会一些知识内容,减轻课上的学习任务,对经过预习仍未弄懂的内容,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心态下听课,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思维会主动,再经教师的讲解、指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入。
有的学生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好像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会说根本没时间预习,但是不预习永远不会有预习时间,只有踏出第一步,改变自己的学习模式,才能慢慢走上学习的正轨。
而另一个更让我困惑的问题是关于教师本身,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当然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若干年的时间,一步步一点点的进步,这是就基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也是书中我印象颇深的一个章节: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在这半年的工作,我的时间真的如书中描述的一般:每天在学校上课3、4小时,加上备课和改作业5、6小时,另外每天还得至少有两小时被课外工作所占用。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这都需要时间的支持。这样的结果导致,我没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天天忙碌于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天长日久,如何才能成长。
文章中的描述了一位历史老师对于他的一节非常精彩的课的评价,引人深思,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
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我仿佛也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类似于上文中“差学生”的学习模式,不阅读,就没有进步,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导致更没有时间阅读,我应该警醒这一点,告诉自己不阅读就永远没有阅读时间。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会变得越来越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这正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无数事实也证明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因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第二篇:四年级美术教学总结 陈琛
四年级美术工作总结
陈琛
在这一个学期中,我担任四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在这一个学期中,我担任四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本学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根据开学之初制定的计划,通过具体的教学措施,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内容。工作上兢兢业业,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的达成,培养学生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教学领域的全面发展。工作中坚持做到教书育人双向进行,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好的方面
在开学之初,就对全册教学进行了分析归类,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好本学期的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上好课做好物质准备。学生在完成一幅画的内容时,不在像以前一样拖拖拉拉,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紧张而专心的去完成一幅作业,他们知道没完成的内容已经没有下一节课的时间来继续,所以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提高了绘画速度,有效了应对了上级的二十分钟美术技能抽测。在教学中,我还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教学。多媒体的应用有利的辅助了我们美术教学。现在好的课件在每个班级的课堂上都能用到。美术教学中我认真遵照《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美术基本素养的传承,还注重学生个性的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的方面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美术特色的体现还有待提高,在国家课程和校本课上,完全可以让学生多做多练,能够有更多的作品收藏保存展示。准备材料是上好课的关键,和班主任沟通,在这方面应该让学生家长重视起来。
四、改善措施:
美术课的课前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在美术课的教学中,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准备之外,教师更要从所任年级学生的特点考虑,结合各学段学生的知识储备精心准备丰富的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连贯的美术学习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了解美术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每节课上课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几问能让自己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能更加充分,不上无准备之课。
义务阶段美术教材的设臵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的学科界限,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扩大了美术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学习和探索的空间,也正是这个亮点,往往让我们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忽略了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差距。教材里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位艺术大师都想讲,而且认为每一个都很重要,每一个都要深入的的讲,但是受时间限制,哪一个也都没有讲透,教师的力气没少出,学生听的也是一头雾水。所以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要秉着“减、简、精”的宗旨,有目的进行取舍。要舍得放弃,通俗易懂的活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当然是美术教学的重点,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课前准备的有组织性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作的无组织性的矛盾。如何来克服这一矛盾呢?教师应该在课前就充分的考虑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在出现情况时,能灵活“应变”进行有必要的“干预”,既做到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美术课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往往一味的追求美术课堂的有序整齐又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要根据课程需要灵活安排课堂教学形式,不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使美术课堂教学做到即灵活多变又收放自如,真正的做好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角色。一堂高效、有序的美术课,应该是活而不闹的,也就是:课堂气氛要宽松,学生思维要活跃,创作表现时要静心。
新的课程改革还在继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难免会存在误解和片面认识,今后我将理性地分析和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扎实的工作态度为今后的美术教学改革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第三篇:期末思想工作总结陈琛
期末思想工作总结
陈琛
本学期即将结束,在学校领导和化学组老师,特别是我的指导老师沈祖芬老师和沈正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颇丰,思想上更是进了一个台阶,下面对我一学期的思想工作进行总结:
1.思想工作方面
本人思想端正,热情努力,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并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学校发展。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自己周末自觉加班备课,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同事研究教学工作,互相学习提高教学水平,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作为老师我更明白,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活力。在忙碌的教学任务之余,我抓紧时间阅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相关杂志,以及《科学发现者》、《化学诺贝尔奖的故事》、《化学发展史》以及名牌教师王金战的《高中化学是怎样学好的》等书目,拓展了化学视野,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吸取优秀的理念和教学经验,并应用于日常教学中。
2.教育教学方面
教育教学作为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做好,必须要从爱心出发,才能与学生达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在这个过程中,用爱心克服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担任高一10班和18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以来,我努力做到了一下几点:
(一)教学工作。
由于刚刚参加工作,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除了认真专研教材,多方参阅各种有关书籍外,积极向沈老师及备课组其他老教师请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我还注意认真编写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坚持听课,尤其是师父的课,学习他人的宝贵的教学经验,并与自己的设计比较,反思自己的不足,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辅导中做到因人施教;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加以纠正和改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
在学校的特色课程选修课中,每节课都精心准备,以拓展学生化学视野为宗旨,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与技能。
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
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但是,不可避免的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是与学生沟通不够深入,从而对于学生的学习障碍把握不准确;其次,应变能力不足,特别是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困难时,没有给予很好的方法指导和心理解压,导致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畏惧和厌烦情绪;另外,从学生评教结果中分析课业可以看出,课堂上的教学手段单一,语言不够精炼和生动,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影响教学效果;最后,对于作业反馈信息分析不够全面,同时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对弱项进行弥补,使学生基础知识框架的形成出现漏洞。
(二)教育工作
作为10班的见习班主任,我缺乏管理班级的经验,但我尽最大努力,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经验的欠缺,定期或不定期和学生进行感情和心理的交流,除了就事论事,更多的是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分析对其人生的影响。认真阅读学生的每一次反思和总结,从中掌握学生最新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更多的是向指导老师学习,观察他的管理方式,学习其中的管理艺术,如何选班干部、如何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在适当时间通过个别交流或者班会等形式纠正班级中不良方面等等。
当然,在本学期的工作生活中,无论在教育还是在教学工作中,我自己还有许多不足和缺点,但是,我相信,在指导老师沈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在各位同事的支持帮助下,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加上自己对学生的爱心,我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会将任务完成的更好。
第四篇:家电维修心得(陈琛)
家用电器实验心得
家用电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教学、生活中常用的较大的家用电器为主,突出实用性,解决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同学也愿意学。每次实验课的内容充实,信息量大,龚老师讲解由浅及深,形象的用实物来给我们进行讲解,同学们很容易学会,并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所获取知识,便于引发更多思考。
由于我们高中扎实的了解物理学电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所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常用家电的故障现象,以及结合老师的讲解,配合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了解电路是怎样连接的,画出电路图,并计算分析相关数据,如果出现故障,应该怎样解决,以及故障原因分析。然后将调查结果记录下来,由老师对同学的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将整理的结果告诉学生,以增强理解。通过这类实验,可以使同学学习到家用电器的故障排除和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这不仅使学生懂得了怎样运用家电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让学生明白了知识来源于实践,又要用于实践的道理,从而使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素质得到真正有效的培养。在实习的内容里,我们充分了解了电风扇和洗衣机的工作原理,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掌握了家电常见的一些简单故障的排除以及解决办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电器核心部件的主要功能和特点,使我们更清楚了解了电器的构造。
家电维修这门课程对促进专业教学的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必须把素质教育融于课堂内外教学中,以学生集体的自主活动为主旋律,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教学的方式,理论用于实践,这样有利于同学们深刻的了解教学内容,更容易掌握知识。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的家电维修课的老师,龚道荣老师,这学期,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考到了中级电工证书,还掌握了常用家电的认识和维修,希望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芙蓉电信0801班
陈琛08090103
第五篇:陈静 读书笔记
读《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一本好书犹如一泓清泉,它能让你在困惑之时有醍醐灌顶之感,对我而言《第五十六号教室》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让我疑惑许久的问题一下有了确切的答案。
在我们的许多教室里,学生之所以听话、肯学、守规矩,是因为他们害怕教师的惩罚,害怕父母的责骂。他们有许多喜欢做的事,但是他们不能,而且不敢。结果充满恐惧的教育就一点点地吞噬了孩子的灵性,扼杀了他们的才华,甚至毁灭了稚嫩的生命。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确实与众不同,它充满快乐,没有其他学校其他教室多多少少总有的一种情绪:害怕。它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雷夫老师做了四件事——
一是以信任取代恐惧。开学第一天,雷夫老师就和学生讨论这件事,师生达成共识:我们的教室要以信任为基础,而这个基础必须由老师首先做起。雷夫老师说:“我有问必答。你的问题有没有问过不重要,我是否疲劳也不重要,我必须让孩子们看到我的热切、我的信心,哪怕需要讲解500遍。”当然,孩子如果不小心破坏了信任,也应该有赢回信任的机会,但他必须花更多的努力。所以多数孩子不想轻易失去这份信任。
二是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教师要与对自己的承诺负责,让孩子把信任放在我们肩上。我们常常会说:“如果你们做得好,就奖励。”但我们又往往会用“你不听话就取消这种奖励”来胁迫孩子,或者因为自己的各种原因而随意地改变了曾经的许诺。雷夫老师认为:“这种背叛不知把你做过的许多好事都毁了,更让孩子对你大失所望。”
三是纪律必须合乎逻辑。学校当然要有纪律,但纪律很容易变成教师手中的一把随心所欲的戒尺。教室里最常见的处罚就是:因为一两个学生的捣蛋,教师就可以决定下午全班都不准打球,留下来一起受训。另一种经典的处罚是:某学生忘了做数学作业,结果给他的惩罚是不准上体育课或美术课,限时补好作业。雷夫老师提出质疑:“孩子会因为害怕默默接受惩罚,但他们的内心是不服的。老师可以严格,但必须公平;只要孩子看见你赏罚不公,对你的信任就会失去。”
四是坚持教师就是最直接的榜样。雷夫老师坦言:“孩子们一直在看着你。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我要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最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的最简单的道理。
雷夫老师做的这四件事,很普通,道理也不深奥。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了25年,天天如此。我认为师生之间有了互相信任,奇迹才有可能创造。因为,信任原本就是教育最重要的前提。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让我发现原来奇迹也可以发生在一群普通人的身上。雷夫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他服务的丛林小学处于一个充满贫穷与暴力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家庭,成长的环境并不好。但这些孩子经过雷夫的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为什么他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呢?他成功的秘诀何在呢?
雷夫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雷夫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把柯尔伯格的“道德六阶段”首先教给学生:1.我不想惹麻烦。2.我想要奖赏。3.我想要取悦某人。4.我要遵守规则。5.我能体贴别人。6.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雷夫老师的“六阶段”成了凝聚全班的黏合剂,成了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雷夫老师说:“我知道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是把“我”(老师)和“你”(学生)连在了一起。我们,的确是的,是我们,我们在一起,应该是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观念不同,语言不同,对教育的理解截然不同!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是一本让人热血沸腾的书,他天堂般的课堂、这间教室的不可思议确实是我看到了教育事业蕴含着无限潜能。我们常说,数学源于生活,其实,教育也源于生活。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雷夫用行动告诉我们,其实只要你坚守教育,只要沉于教育,只要你挚爱教育,一切奇迹皆能发生,而不仅仅是第五十六号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