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东营胜利第十三中学任恒海)

时间:2019-05-13 17:1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东营胜利第十三中学任恒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东营胜利第十三中学任恒海)》。

第一篇: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东营胜利第十三中学任恒海)

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东营市胜利第十三中学任恒海

通用技术课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的,它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观点,其中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探究性学习,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纲要》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中乐于探究就是探究性学习,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探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能够体验、理解和应用本学科探究方法,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的体现出“创新”和“创新学习”的本质。通用技术探究性学习不是模仿,而是优化创新。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重要学习方法,适合所有的课程内容,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我们更加侧重技术原理和技术设计内容的探究,还要切实注重技术思想方法的教学。技术探究不是凭空猜想推测,需要围绕探究目的,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适的载体来呈现探究过程,形成探究结论。载体选择的恰当于否,将直接影响到技术探究的进程和效果。典型的探究内容有设计1中的“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的一般原则”,“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方案的构思方法”

等;设计2中的“稳固结构的探析及设计”,“流程的设计优化及设计”,“系统的分析优化及设计”,“控制的方式和过程”,“控制的干扰和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等。

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又应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疑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堂交流讨论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活动,更是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助推器。通过质疑问难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方向,因为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探究者的不懈努力。例如在《控制与设计》的教学中,笔者引入楼道的声控灯案例:如果白天有声音,灯同样会亮,这样浪费电。怎样才能达到白天即使有声音灯也不会亮的目的呢?借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当学生比较困惑时,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加以提示,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思考。因此很多同学设计出了声光控灯,满足了设计要求。这一例子说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不但可以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去

通用技术是以培养学生技术设计和应用能力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它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现在的教学往往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不能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充分

参与,长此以往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通过充分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可以赋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发挥全体学的积极性,促进探究过程的有效开展。有了小组合作的形式,也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采取课堂辩论,激发学生进行探究

辩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通过辩论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思考、善于发现、乐于表达的能力。通过辩论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从而最终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技术的两面性”的教学中,设计了“中学生上网的利弊”一题。采用辩论的形式,辩题设正、反方两个组,主要发言人各4名同学。同学们先分别收集资料,再在课堂上一争高低,大家积极性非常高,辩论非常精彩。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对技术两面性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四、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采取开放课堂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由于信息的多元化、主体的差异化,我们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堂学习空间,才能使主体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体现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材料的开放性,努力构建民主的、双向交流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尽量排除教材定论和教师权威对学生的束缚,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思维上尽量发挥,让学生

在独立观察、思考、合作和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列举身边生活中的流程设计,有的学生列举去银行取钱的流程;有的同学列举了去医院看病的流程;还有的同学列举了盖一栋房子的基本流程,学生通过身边的实例认识到了流程的重要性,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

第二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科:语

目:

作者单位:阳东县塘围中学

作者姓名:陈

写作时间: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豪 2009年3月12日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 摘要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将探究性学习引进中学语文教学,我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认为主要做到以下五点:尊生学生,激发热情;根据实际,难易适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

【 关键词 】 《语文课程标准》、探究性学习、尊重学生、难易适度、探究意识、体验感悟、思维拓展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道、授业、解惑”这些传统思想模式的影响,语文教学几乎僵化,教师惯于牵着学生走,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一味灌输”,在知识时代及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与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是不相适应。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显然是捉襟见肘的,必须有一种发自学生内在的精神解放,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将探究性学习引进中学语文学习实践是当前新课标实施中的迫切问题。我认为将探究性学习引进语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激发热情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老师尊重学生是关键。只有老师尊重学生,师生处于平等、和谐的氛围之中,才能让学生敢于探究。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还要尊重学生的“问题”,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在教学《第 1 一次真好》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并且开展讨论,让学生大胆的说自己第一次有趣的事情。有一调皮学生却故意捣蛋,他说:“其实,最值得我去回乙的第一次,就是我的第一次接吻!”当时全班马上炸开了窝,把我气晕,七年级的学生竟然“体味”初吻,这不是在“造反”吗?但是我很快又平静下来了,心想:这是学生的个性,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合理,我也应该尊重学生。于是我对每个学生的“第一次”作了点评,当点评“第一次接吻”时,我却话锋一转,说“其实吻有很多种,在西方国家吻和拥抱都是一种礼节,相信同学们都吻过自己的亲人,如爸妈等„„”然后用鼓励的口气说:“现在,我提个建议,不如我们下节课一起探究一下为什么在西方国家吻是一种礼节,而在我国却还不真正成为礼节呢?”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净化了学生的一些不好的想法,而且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敢于去探究。

二、根据实际,难易适度

在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中要把握好几个“度”,重视深度、把握难度、掌握时间度、提高效益度、关注参与度。由于初中生阅历不深,知识积累不够,要想在大范围上实践探究性学习,还得从降低难度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逐层推进。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陶行知先生也曾谈及:“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句。” 胡适给北大的毕业生开的三味“防身药方”中,第一味就是“问题丹”。他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和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 问题。”问题与质疑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起点,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涵之一。因此,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位”,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去产生问题,这是最符合中学生的身心规律,也是最容易让学生培养探究意识。如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当讲解到“我从石架向下望,„„结果发现原来是自己。”我就让学生换位想一想“如果你是文章的“我”,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当讲解到“‘听我说吧’,„„你能看见石架下面的那块岩石吗?”时,又让学生换位想一想“爸爸明知你不敢去做,为什么还这样做呢?而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然后又提问“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作为‘我’的同学,你会怎么做?”这样换位思考,能让学生对提出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换位思考,就会让学生觉得想问题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就逐渐使他们形成问题意识,达到培养提问的品质,从而达到培养探究意识的目的。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探究意识,让学生乐于去探究。

四、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

学习语文离不开一个“情”字,课文是情感的产物,作者“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只有对作者倾注在文中的情有了真切的体验,对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有了透彻的感悟,才能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进而“会意”、“悟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品字析句,换位移情等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教读《春》,先由语言感受春天的信息,仔细观赏春天里风雨花草的声音、色彩、形状以及人的活动,渐渐地在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欣欣然的迎春图。继而由景象、人、事转入理性 思考,由个人感受上升到社会理性层面,问春天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春天像一首歌,唱出了鸟语花香,预示着人们的美好未来”;“春天像一台戏,展示着五彩缤纷的世界”等等。这就超越了文本固有的内涵。文本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学生进一步提出表示要珍惜青春年华,进而醒悟“一年之计在少年”要扬起风帆向前去。这就由文本转入人生体验。哲学家加达默尔说“只要某些东西不仅仅被经历了,而且其所经历的存在获得一个使自身具有永久性意义的铸造,那么这些东西就成了体验。”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仅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最终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这种最充分的资源整合的目的。

五、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

传统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答案的“标准化”,往往要忽视学生思维拓展,如果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呈定势特性,展不开思路,就往往跳不出“框框”。因而,拓展学生思维,使其思维呈活跃的势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如果学生思维拓展了,就容易产生灵感爆发,对事物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产生越乎寻常的独特见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可能可以分两步走。首先,由此及彼,逐步拓展。使如在学习《春》一课时,我按照课文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春特点,在学生基本认识春特点之后,让学生带着愉快新奇的心情去探究其他的季节的特点,让学生大胆地加以越味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春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之处。其次,设计游戏,边玩边学。游戏是青少年的天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 点,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有趣的、愉快的游戏,让学生们在不贩游戏中去探究学习。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一文中,我组织学生开展游戏,让班的一个男生扮演皇帝,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扮演骗子,其他扮演相应的角色,在游戏过程,要求学生按照课文的内容,留意自己每一步都做着什么。然后提出问题:“在根本不存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这是为什么?”、“你怎么理解皇帝的新装?”、“骗子是怎样使皇帝受骗的?”这样就把单调的语文知识融化于趣味的游戏之中了,学生很容易就能将自己的思维拓展,根据游戏从而得到答案,就变得爱学、乐学、会学。这样,学生在探究分析过程中也就会得心应手。

总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顺应《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使探究性学习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叶平、姜瑛俐《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2、伍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期。

3、谢智昌:《面向中学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广东教学研究》。

第三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标准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人将对此作一定的论述。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的模式,是一种积极学习的过程,它包含着两层意思:探究和探究性学习。探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而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探究性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怎样组织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把教学活动看成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只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其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启发探究的切入点,更可能所提的问题太难等等。受应试教育下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中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中学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甚至一片随风而落的秋叶……,都能成为中学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2、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忽视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些中学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机械的。在教学中若能讲述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深思维的层次。

3、要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储备

语文是一门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一门学科,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是无法维护正常思维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若没有充分的思考基础——语文基础知识和生活感受的积累,而欲展开有效的启发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那是无法想象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思考基础的储备。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积累,是为了学生能够具备持久的阅读前景,熟练运用多种的启发方式,则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形成,而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可以获得更好的思维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1、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

在现今语文课本中,常常有一些感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常常有不同于常人的壮举。可以让学生利用本身固有的思维方式与故事中人物的事迹进行比较,探究矛盾根源。例如在初学语文课文《勇气》一文中,法国妇女以一家人的性命为代价,两次毫不犹豫的挽救了美国士兵。可以先启发学生体验在那种危险时刻的感觉。为什么法国妇女有如此伟大的壮举?是什么精神支撑着她?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2、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

教师提供可选择的几种答案,使学生感到不知道该选择那一种答案才对,从而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一些以物作为题目但实质上是写人的文章。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课文题目,再出示被选答案:a专门写人,b专门写物,c既写人也写物,d表面写物实际写人。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教师便引导学生探究,到课文中找答案,并要求找到根据。

(三)巧拨妙引,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自主探究方法。

1、围绕矛盾处质疑

初中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

2、扣住情境点换位

课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和思想轨迹,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借用文中角色,或引入相关角色,或充当某些角色,去换位思考。为了使自己

进入那种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当好工作人员这一角色,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研究课文,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3、捕捉“空白”点延伸

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

4、抓住模糊点探究

课文的语言具有模糊性,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抓住文中的模糊点、交代不明处去探究,去探索,直陈己见。如何让学生确切地理解课文中的一些中心句,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那些模糊点进行讨论,甚至进行辩论,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意识。

总之,教学中,无论是什么方式的探究学习,都必须以学生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探究学习不是以尖子生为主,中下学生做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另外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是同桌议论,也可以是四人小组讨论,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三四个、七八个都行,只要有利于合作学习,应当有多种选择:内容简单的题目,可以同桌合作;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的内容不一样,应当选择相同学习内容的伙伴合作。

第四篇:立体几何复习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立体几何复习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在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中,我们从“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出发,将课堂教学设计为探究性学习组织教学,发挥了较好的效果。探究性学习主要分为两个过程:

一、问题引动,加强双基;

二、主动探究,培养能力。现以立体几何复习中的“角度、距离的计算”一节课的教学为例,分述如下。(限于篇幅,主要侧重于二面角)

一、问题引动,加强双基

加强双基,夯实基础是复习目标之一。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第一次学习的经历,无论理解的程度如何,总是以为自己是知道的,若仍按照教师提问学生答,教师罗列学生抄,教师归纳学生听的复习方法,势必让学生感到乏味。时间花费多,学生收效少。我们采取“问题引动”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问题组,引动学生主动复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如在“角度、距离的计算”一节复习中,首先设计如下问题:

1.在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PBPCa,则二面角PABC的余弦值为_______ 2.已知P为锐二面角l的棱上一点,PQ,PQ与l成45角,与成30角,则二面角l的大小为_______ 3.过二面角l内一点P,分别作两个面的垂线PA,PB,A,B为垂足,已知PA3,PB2,APB60,求二面角l的大小及P到l的距离(设计意图:回顾二面角的计算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

2、三垂线定理法;

3、垂面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口头回答结果,教师同学生一起反思解题过程,归纳方法及书写格式,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总结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二、主动探究,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培养能力是复习的重要目标,而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来实现。我们的做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目标、精选示例,让学生独立思考或通过与同学合作讨论解答,然后师生共同评价。

1、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侧棱才长2a,底面边长为a,P是侧棱CC1上一点

(1)求证:BDAP

(2)若CC13C1P,求平面AB1P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

(3)当P点在侧棱CC1上何处时,AP在面B1AC上的射影是B1ACD1A1B1C1P的平分线

让学生独立思考3分钟左右,再口述思路

生1:第一小题用三垂线定理即可,第二小题用射影法可求解,但我没有计算出来,第三小题不会做

生2:第二小题我算出来了,答案是arccos3 7DCAB 生3:可以用三垂线定理法,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做法是:延长再连结AM,然后过B作BHAM于H,连B1H即可,B1HBB1P与BC交点M点,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D1

A1B1C1师:讲的很好,思路很正确,第三小题呢?

P生4:是不是PB1PC就可以了,M可我说不上为什么

生5:错了,PB1PC只能说明P在面B1AC的 ADHBC射影到B1与C的距离相等,而我们需要的是P 的射影到AB1与AC的距离相等

师:太精彩了,一起想象吧,在书本上哪块知识有相关内容? 生6:教科书(A本)P26例3与此类似

师:对了,如何把我们熟悉的类型与(3)联系

生7:老师,我是这样想的,设Q是P在平面B1AC上的射影,那么AQ就是AP在面B1AC上的射影,因为Q到AB1与AC的距离相等,所以由例3可以知道P到那么,只须过P作PRAB1于R,由PRPCAB1与P到AC的距离即PC相等,就可以知道PC的长度了

师:思路很清晰,请同学们按照生7的思想进行证明与解答(以下略)生8:用向量

(2)、以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DC、DD1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底面边长为3,则A3,0,0,B3,3,6,C0,3,4,易得平面ABCD和平面AB1P的法向量为n10,0,1,n21,3,1.5

cosn1n23 n1n27(3)、只需∠PAB1=∠PAC,设P0,3,z,则AB1APAB1APACAPACAP

解得z

153103103,所以PC1=PCz

22例

2、斜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是边长为23的正三角形,且点A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O恰好是BC的中点

(1)当侧棱AA1ACB的大小 1与底面成45角时,求二面角A(2)D为AA1上一点,当

A1D为何值时,有BDA1C1 DA(3)对于(2)中的D,若BD面A1ACC1,求异面直线BD与CC1的距离 A1C1DB1AFOBC

这一题我让学生前后四人一组讨论解答,然后将由某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5分钟后

生9:(1)可以用三垂线定理法作出二面角,然后由条件计算出答案是arctan2;(2)因为BDA1C1,所以BDAC,由三垂线定理知BD在面ABC的射影垂直AC,所以需要寻找D的射影,又因为AP面ABC,所以过D作A1D的平行线交AO于F,F就是D的射影。由上,BFAC,又AFBC,所以F是等边ABC的中心,则

A1DDF1,(3)我们没有完成 ADFA2师:好的,生9为我们详细的分析了(1)(2)小题的思路,接下去我们对(3)进行发言

生10:因为异面直线距离可以转化为线面,再转化为点面,在这小题中,CC1与BD的距离即CC1与面ADB的距离,即求C到面ADB的距离,可以用11VDABCVCADB,即SABCDFSDABh,而DF和AD的长度由(1)可以33计算出来

生11:他们的分析是对的,但是DF和AD的长度不能由(1)得到,因为(1)中AA1与底面成45不能作为(3)的条件

师:很好,这一点生10没有注意到 A1C1DB1AOBC

生11继续:我们发现DC就是BD与CC1的公垂线段,∵BD面ACC1A1,∴BDDC,又AA1BD,AA1BC,∴AA1面BCD,且CC1平行AA1,∴CC1面BCD,∴CC1CD,由DCBD和DCCC1可知CC1是公垂线段,但CD的长度好象条件不够

师:刚才生10和生11的方法是求异面直线距离的两种典型方法,但是他们都不能计算出距离,主要是他们还没有发现题目中的条件蕴涵的意义

生12:我发现了,这与刚才的例1类似,出于书本P26例3,因为A1的射影O在BAC的平分线上,同样的D也如此,所以有DB=DC,只要证明DBODCO即可,所以BDC中,BD=DC,BAC=90,BC23,马上可以求出CD6 教师进行总结

这样,通过独立思考,分组协作,互相交流,再通过师生共同解答过程进行反思,比较,使学生主动领悟,吸收,内化解题规律,训练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活动中,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达到高考复习数学的总目标。

第五篇: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研究1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研究

在中小学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推行了“自主探究性学习”,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精神。经过近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已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本文拟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所谓“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从中掌握探究性学习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在掌握所学新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自主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能自主地选择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而获得新知。二是培养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即通过探究过程,能够甚至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五官的知觉能力,激发积极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探究能力。三是使知识能力同步到位。学生通过亲身探究和体验,使知识掌握很自然,理解更深刻,学习效率高。学生在注意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探究学习中,首要目的是培养探究能力,并运用这种能力去形成新的科学概念。四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实践证明,一个人即使掌握了一定的能力和知识,如果缺乏积极的态度和探究精神,他的能力和知识仍然不会发挥作用。反之,即使他的能力不足和知识面不宽,如果有了积极的探究态度和旺盛的热情,那么,他的能力很快会提高,知识很快会拓宽和深化。可见,探究的心理态势,在发展探究能力,探索未知世界方面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而这种探究态度和精神,只有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以上主要论述了学生在“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自主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克服机械传授、硬性灌输等包办代替现象,努力做到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组织学生讨论,及时反馈探究学习的信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总结等,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多边活动”。

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探索

根据“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我们认为,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当采取不同的探究性学习方法。但一般遵循的程序是:

创设情境 确立目标 激发动机→自主探究 尝试解决 发现问题→交流反馈 解疑释疑 启发导学→反思论证 科学抽象 整理结论→强化训练 总结巩固 迁移应用

上述仅是一种科学方法的逻辑,同实际的探究过程是不同的,现实的探究并不是那么平坦的。它需要种种必要的情境——反反复复地尝试错误,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派生,需要理出头绪的细心与耐心。很多情况下,提出的假设若被验证推翻了,它可能导出新的发现……这样的教与学,要求学习者具有反叛权威的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直觉洞察力和独创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示例:原电池原理。1. 确立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原电池装置的原理。

②理解原电池电极反应原理,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

③掌握原电池概念和用途(联系干电池)。

(2)能力目标。

①能自己设计原电池装置,并会做实验。

②能将原电池原理与常见电池联系起来。

(3)态度目标。

①对原电池装置能“发电”感兴趣,以此培养学生对原电池原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兴趣。

2. 探究学习过程。

师:展示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电池。让学生看电子表显示的时间,开亮手电筒片刻或听一段干电池收音机放的广播等。引入课题:这些电池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原电池原理”。激起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强烈欲望和兴趣。

屏幕投影展示:请同学们自己做下列实验。

①同样的两锌片插入稀硫酸,观察并记录现象;将两锌片上端连接在一起,观察并记录现象。

②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观察并记录现象;将锌、铜上端连接,观察并记录现象。

③在以上锌片和锌片、锌片和铜片之间连接一电流表,观察并记录现象。

④用干电池判断电流方向,与上述实验③作比较,观察并记录现象。

师:实验①为什么两锌片连接前后现象一样?电流表为什么没电流?

生:同样的两锌片,连与不连都一样,因金属相同,没有电势差,所以不可能有电流产生。

师:实验②的现象为什么不同,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请看教材中图4-23及教材中对实验的分析,记下要点(可相互讨论)。学生通过看书,原电池原理的概念已基本形成。

屏幕展示:结合实验总结分析,并填写下表(表中需填内容开始是空白,学生填完后再以此作对比,对自己填写的情况进行评价 表略)。

师生总结原电池装置、电极反应、电流方向等(略)。

师生:举例说明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师生共同讨论。

屏幕展示:

练习1:用铜片、锌片、西红柿、电流表设计一个原电池。

学生通过实验看到用西红柿能发出电来,感到特别有意思,学习兴趣倍增。

练习2:已知氯化铁溶液能与铜发生反应:

Cu+2FeCl3=2FeCl2+CuCl2

根据这一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提供的材料有锌片、铜片、碳棒、氯化铁溶液,1.5 V小灯泡、导线等。

学生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特别是电极材料的组合有铜片和锌片、铜片和碳棒、铜片和铜片等。同时还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铜片和锌片作电极,在该反应中谁为负极;都用铜片作电极,能否形成电流;反应能否进行等。经过认真思考、讨论和实验,选出正确的电极材料应是铜片和碳棒。反应为:

铜负极:Cu-2e-=Cu2+

碳棒正极:2Fe3++2e-=2Fe2+

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原电池的理解,而且还使学生产生一些新的发现,特别是对电极材料的选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当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原电池真的能“发电”时,无不精神振奋,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成功的喜悦,学习的效果能不好吗?

三、充分发挥“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的优势

对同样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学会的途径绝不是一种,实践证明,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而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我们经过三年的实施与探索,发现“自主探究性学习”适用于各种课型和各类教学内容。当然,要做到充分发挥其优势,还需要教师做很多细化工作,特别是对教材的处理,以及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等,都需要下功夫去研究,并努力做好

以下几点。

(一)设计探究性学习提纲

对一些理论性强、难理解的内容,如化学平衡、盐的水解、元素周期律、电离理论等,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有困难,所以要根据教材内容实际,设计有针对性的探究学习的提纲,以帮助学生探究,效果更好。

(二)充分发挥实验探究的优势

化学实验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研究性,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挖掘教学内容的探究性,做到:一是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二是少做验证性实验,多做探索性实验;三是对教材进行改进处理,如有些内容靠教师干巴地讲解,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如果改为实验探究的方法,学生立刻兴趣倍增,效果极佳。

(三)挖掘教材内容的探究性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所以探究性学习必须紧扣教材。如讲元素单质或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时,一般应采取展示实物,或列出学习提纲、表格,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它们的性质,这样获得的知识灵活,记忆深刻,比教师一讲到底好得多。再如,教材中大量的“问题讨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阅读资料”等,都是很好的探究性学习的素材,教学中要尽量用好。

(四)“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自主探究性学习”并非是一种僵化的模式,要视教材内容而定。它可以是一整节课的内容,如高中“合成氨工业”的教学,因是在刚学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之后,所以整节内容都可以根据上节学过的知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教师只起引导探究的作用,这既掌握了新知识,又复习巩固了上节学过的内容,特别是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获得了新知,真是一举多得,事半功倍。也可以是对某一教学片段的探究,如“镁和铝”一节中讲氢氧化铝的两性时,采用探索性实验的方法,学生通过亲自做实验,用事实证明了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其效果可想而知。

(五)要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自主探究性学习”并非是一种孤立的模式,它与其他教学方法并不矛盾,相反,有时需要与“学案导学”“学议导练”“启发诱思”“小组研学”等教学模式密切结合,这样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效果会更好。

(六)需要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配合

“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离不开先进的教学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中必须创造条件,提供充足的材料(教具、实验用品、声像制品、文字材料……)才能创设出理想的教学情境。

综上所述,“自主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是把教与学有机融为一体的培养高效学习能力的教学形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03-4-8 已经阅读838次

李德胜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 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

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 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 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的内容,从而获 得新的知识,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终身学习等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一)时代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 到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 是加强素质教育,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义务教育的化学 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 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 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 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课程的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 改革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要把 “乐于探究”作为课改目标之一,强调课程结 构要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提出教材要 “有利于学生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 学生探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 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基础教育 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着眼点放在与国际接轨 上,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展探究性学习的 研究势在必行。

(三)教改的启迪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宜昌市长阳土家族 自治县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历经了四个大的阶 段:第一阶段是1984---1988年,开展了启发讨 论式教学法的初步研究,总结了此教学法的主 要课堂教学模式及此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思想; 第二阶段是1989一1992年,开展了启发讨论式 教学法的推广和运用研究,探究此教学法在城 镇和农村中学的适应性;第三阶段是1993---1996 年,进行完善此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体系研究; “第四阶段是1997---2000 年,开展此教学法中学 ’习策略的研究,探究学生学习化学心理过程的 诸方面因素,在这四个阶段中,研究的侧重点 不同,成果类别各异。但广大教师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不断进取,从改进、完善教学方 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从 实施教法指导学生学法,从而在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意识,获取认知技能,进而开发其学习潜 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怎样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 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 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为了国家新的 课程标准能顺利实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一)探究性学习研究的子课题

1.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群的研究。

2.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策略的研究(动机、兴趣、潜能)。

3.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

4.初中化学利用实验与现代教学技术促进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目标

1.形成新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发 展取决于人的发展,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改 革要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即“以 学生的发展为本”。这种教育新观念的形成不 仅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主动性,而且注重 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是学生发展与社会发 展需要在根本利益的价值体现上的统一,是迎 接世纪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人才培 养方面的保证。

2.构建新模式。变革化学学习方式,培 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需要构建教学的新模式和 方法群,充分利用实验和现代教育技术,科学 设计教学框架,应用教育新理念,研究探究性 学习的多种模式,使学生在新的学习模式中主 动积极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培养新人才。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化学教育应通过化学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方面的培养来提高未来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 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促 使他们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开拓创 新型人才。

(三)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鼓励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 程。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积极作 用,努力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问 题的一般方法。

2.创造性原则。引导学生在探究中独创,把新颖独到的理念、行为和结论作为评价的重 要指标。

3.开放性原则。在课题研究中,努力激 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不设定标准答案,而设计研究性的问题群,启 发学生逐步探究,从不同的侧面研究问题,得 出开放性的结论,在开放中探究。

4.互动性原则。提倡多重互动,如教师 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校 外人士等多方面的互动交流。互动手段可以是 谈话、书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在互动中 交流、碰撞,产生思想的新火花,使探究的问 题有深度、有广度。

(四)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内容

1.教学过程中如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教学活动成为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营造良好的课堂探究氛围,构建探究 性学习的新模式和方法群。

3.科学设计探究活动,形成科学的评价 机制。

(五)探究性学习的组织方法

探究性学习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 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在这些 要素中核心要素是“提出问题”,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而问 题可来自于教师、学习材料或社会实践等,问 题的提出适合学生与否及其科学性、实践性都 会直接影响探究性学习的成与败。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探究性学习切实 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 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 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 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课外探究学习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和工农业生产等实际问题,教师作适当引导,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地探究。

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案例

现结合我县开展探究性学习研究的实际,呈现其中的一例。

探究的课题: 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提出问题。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基础上,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学生很容易提出这样的问 题:既然氧气和氢气都可用排水法收集,那 么,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呢?

2.作出假设。学生通过氧气和氢气制法 的比较、分析、回忆、猜想会提出多种假设:(1)可用排水法收集;(2)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3)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4)不能 用排水法收集;(5)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 集;(6)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7)既可 用排水法收集,叉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科学探究。

方法1:实验探究。

(1)准备好碳酸钙(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l:2)、澄清石灰水等药品和大广口 瓶、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双孔 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玻璃棒等仪器。

(2)学生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来制二氧 化碳,再分别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 排空气法收集三瓶二氧化碳,然后用蘸有澄清 石灰水的玻璃棒伸进集气瓶口检验。

方法2:文献探究。

(1)通过查阅《无机化学》、(何家傅编 著)知道101 kPa、273 K时1体积的水可溶解 0.88体积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稍溶于水。而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大多数炔烃在同温、同压下 比CO2的溶解度大,许多炔烃是可以用排水法 收集的,从理论上分析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收集。

(2)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中有这 样的叙述:“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碳酸。碳 酸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只有不足4% 的二氧化碳与 水反应生成碳酸,况且碳酸易分解又生成了二 氧化碳,所以对于制取大量的二氧化碳来说,二氧化碳少量溶于水的损失就微不足道了。

4.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探究和文献探究,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得出以下共识。

(1)二氧化碳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用排水法收集。

(2)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中介绍了氢气既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又可用排水法收集,而二氧化碳只介绍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是否可用排水法收集正是留给我们的探究课题。

(3)实验探究讲究实践性和科学性,培养 学生观察、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文献探究 能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培养搜集、整理、比 较、推理等综合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水平层次,活动中包含的探究要素可多可少,教师指导的程度可强可 弱,活动的场所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探究的问题可来自教材也可源于生活实际。只有学生 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 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才能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摘自《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3中学理科)

课题研究论文

化学实验与探究性学习

重庆市云阳县凤鸣中学 李 建

化学实验一直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和亮点。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内容标准五个一级主题中的一个主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将“探究性学习”切入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充分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严设的治学方法。同样,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建构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1.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可以开启探究性学习之源

问题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头脑所产生对事物的疑惑心理,这种心理驱使个体去积极思维、去探究、去解答疑惑。正如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题词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所以创设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个环节。问题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能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中,除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化学实验是最形象、生动、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

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每个实验桌上摆放了注射器、底部有洞的破试管、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U型管、橡皮管、橡皮塞、单孔橡皮塞、带支管的烧瓶、玻璃导管、漏斗、铜丝、水槽、酒精灯、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铁架台……等仪器。有同学可能会问:“老师,今天桌上放这么多仪器干什么?”我们老师就可以趁机引导:“这个问题问得好,你们想一下,这么多的实验仪器,都有什么用?今天老师要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上述某些仪器或生活代用品或其它仪器,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看你们能设计出几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认为最理想的装置是哪组装置?为什么?在选择仪器时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哪一组装置与众不同?”此问题一出,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大胆思维、讨论比划、尝试,力图设计多组装置,力求自己设计的装置有所创新。正所谓有思则明,明则通,通能应变。同学们根据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了多组装置,同时知道了破试管还大有用处,并养成废物利用的意识。课堂上就可以讨论探究出的比较有创意的多种实验设计方案。

2、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可以验证探究的假说或猜想

化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化学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因此,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针对实验提出的问题,经过多渠道的收集信息和深入的思考,将会提出有关问题解决的方案和问题答案的假设或猜想。然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探究 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说,通过化学实验的过程及其得出的结论对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这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所以,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实验这个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

如在做“钠、镁、铝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有什么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巳有的理论知识“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至3,应表现出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特点”,可以提出假设:“钠、镁、铝的金属性逐渐减弱。”然后进行实验检验:金属Na、Mg与冷水、热水的反应,Mg、Al与酸的反应,Na、Mg、Al之间可能的置换,Mg(OH)

2、Al(OH)3与强酸、强碱的反应等等,尽可能多的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体会到猜想与假设是化学实验学习的重要且具体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情景,在实验探究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主动、大胆地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注意发挥实验探究小组的作用,使每一名学生在小组内都有提出猜想与假设的机会,都能对别人的猜想与假设发表个人的看法,这样的交流与论证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开阔思路。

二、化学实验中实践探究性学习有效方法

明确了化学实验与探究性学习的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积极发挥探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1、渗透探究意识。从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看,要想它能顺应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务必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向学生渗透探究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产生探究的源动力和内在需要。与此同时,教师适时提供化学探究的场景也显得十分必要。

在化学教学中把严密的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使日常教学能够让学生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以便全面发挥各种感官作用。如讲“分子的运动”之后,可以留这样一次作业:收集你周围各种装液体的瓶子,比较分析其共同点,并用所学知识解释之。学生一周之内收集到酒瓶、药瓶甚至酱油瓶、醋瓶、指甲油瓶、香水瓶等。学生比较它们的材质、形状、颜色后发现,瓶口都细小。学生的年龄虽然小,说起理由来,却分析得头头是道,颇有几分小行家的味道。

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也非常重要。如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开辟“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了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

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这些活动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探究学习的开放性;因为只有开放才能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才能由每一个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个体指向,真正由学生从其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也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探究化学的内在需要。

2、注重探究方法。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为了不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走错路或者少走错路,又不能使学生全按照教师设定的路线走而失去探究的意义或者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老师就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探究的方法。总体来说,探究学习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讨论为途径,实验探索为形式,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要特别注重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有目的、有条理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从复杂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还要注意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成化学实验。因为学生在其感到熟悉和认为有用的情境中特别能发现问题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例如在进行初中化学的关于“燃烧条件”的学习时,从实验室酒精灯的熄灭。燃烧木柴要把木柴架空、液化气灶及煤炉都留有通风口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情景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

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和经历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和猜想的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特别是要帮助和指导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探究性学习中验证假说或猜想的实验方案,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要使实验能够用来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条件必须与题设条件相吻合。通过实验验证过程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选择,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实验条件控制是实验的灵魂,从而有效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3、进行探究反思。探究性学习,最看重的是探究的过程,他是整个探究性学习最有价值的部分。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体验;可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可以学会分享和合作;可以培养科学的态度和道德;可以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反思探究的过程,就是要思考总结在探究过程中是否增强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是否是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是否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探究性学习”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它能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促进思想情感交流,也能增进友情,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高层次的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也就要从这些方面去思考。

总之,化学实验以它特有的魅力在探究性学习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条件。所以,应该提倡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下载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东营胜利第十三中学任恒海)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东营胜利第十三中学任恒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精选5篇)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倡导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

    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应用.

    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应用 ——都匀市甘塘邦水中心校参赛论文 李永芝 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

    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尝试

    [教学论文·小学体育]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学 校:临潼区北田街办北田小学 姓 名:王 欢 邮 编:710605 联系方式:***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下面结合......

    论文 浅析初中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5篇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中文摘要 语文教学中构建探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杨 鹏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新课标对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校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

    数学教学论文实践探究性学习论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探究性学习

    数学教学论文实践探究性学习论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探究性学习【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的整......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资源可用性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中逐步深入。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独立性的学科,自身具备科学性。探究性学习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