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型年级组交流材料
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年级组
——杨村六小三年级组
杨村六小三年级组由九位勤恳耕耘,默默奉献的教师组成:谢荣婷、李秀明、陈宝兰、孙红娟、刘守瑞、郑欣、刘振芬、曲瑞艳、荣宝玲。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有效进行教学研究,在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教学教研风格,使我们的年级组成了一个学习的集体,合作的集体,研究的集体。
一、师德与师风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了加强年级组教师的师德修养,我们定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学习教育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在工作中力求身体力行。年级组九位教师身上都具备了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工作中都能勇挑重担,不计回报。热爱、尊重学生的个体智能差异和兴趣差异,培优补困,真正体现了当今教育的精神和教育工作者的品格。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备终生学习能力的人,要想培养出这样的人首先要成为这样的教师。我们年级组是一个学习型的教研组,不光是师德学习,我们学思想、学理论、学标准、学方法,认真学习了各种教育教学文件;走进各级名师课堂,观看专家的讲座,拜读他们的专著,领悟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老师们边读边思考,认真学习,还撰写了学习笔记。每人每学期的业务笔记都在一万字以上。在切磋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把个人的收获汇成集体的成果,从集体的智慧中
提升个人的境界。就这样,我们的年级组成了我们学习的阵地、研究的阵地。和谐的气氛使我们由衷地感受到了工作的快乐、奉献的快乐、团结协作的快乐。
二、加强团体成员互动交流,在团队合作中学习。
全体成员的合作学习具有令人吃惊的能量,集体可以比个人更有洞察力,团体的智商远远大于个人的智商。在我们年级,只要有谁上公开课,相关的学科组的成员就会腾出时间,一起备课、听试讲、研讨,大家都会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有时会发生激烈的争论,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拿出一节最好的课来。这样精雕细琢出来的课,是全组智慧的结晶。在年级中,每个成员彼此视为学习合作伙伴,共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深层次的交流,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动互补,每个成员在其间都可以得到充分发展。即便是家常课—— 从对教材的研读,到教学的思路,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到作业的设计,到课后情况的交流,到作业的批改等等各个环节都能及时交流,形成共识,这就是我们年级的集体备课。
在我们组内,学科组之间,班级任课老师之间的合作学习也是最经常的方式,老师们经常就一些学科教学的问题进行讨论,其他学科的老师也时常会发表一些见解。相互的经验都可以共享。班级任课老师之间也经常就某些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等进行切磋,或者就班级教育的一些方法、途径等进行商量、讨论,这些工作自然而然的就成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在智慧碰撞中学习。
我们年级的老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组织的与课题有关的各项活动,比如沙龙、论坛等活动。在课题的课堂实践活动中,我们年级的老师也是敢于尝试,敢于交流,敢于学习。区级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使用》、市级课题《高效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两项课题正在研究之中。
四、积极推进课堂改革,在教学反思中学习
我们年级的老师一方面用发展性教学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一方面积极反思,总结成败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大家总是广泛学习各种资料,语文组还借了两套教参,一套在学校研读,一套在家中研读。这样的学习成就了许多老师的精彩,多位教师的论文获得了区级以上的奖励。2009年谢荣婷老师撰写的论文《用寄语铺设学生成功之路》一文获市级二等奖,《先学后教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获国家级三等奖,获天津市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市级二等奖。李秀明老师荣获课堂教学设计国家级二等奖,她设计的多媒体软件《识字3》获区级一等奖,获天津市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市级二等奖。郑欣教师《把爱播撒到孩子心里》获第七届德育学术论文参评奖。2010 谢荣婷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第二期校级“265工程”学员、校级师德先进个人,获天津市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市级一等奖,获国家因特尔未来教育学科教师培训证书。郑欣撰写的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获区级二等奖,《统计》荣获武清区
第十四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解决问题》荣获武清区第三届ScienceWord优秀教案设计大赛三等奖。李秀明教师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孙红娟获天津市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市级二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三年级组将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建立共同远景、参与团队学习、突破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为教育教学工作锦上添花!
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年级组
杨村第六小学
三年级组
第二篇:年级组交流
三年级组工作经验交流
一直喜欢“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这两个词。因为任何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与生活,不可能脱离集体而独自存在,他必将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直接导致人与人之间交往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每个人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想合作必须做到相互尊重、彼此包容、互相接纳、相互帮助。
我们三年级就是这样一个团队,三年级组由我们26位教师组成。“尊重”、“包容”、“接纳”、“互助”,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前提,“用心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是我们工作的原则,缔造“尊重包容 接纳 互助” 也是我们这个团队的核心理念。
如果你常来我们办公室就会发现,在我们这里除了有教学问题的严肃认真的探讨,更有年轻人大胆的直言,有轻松幽默的玩笑,有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你如果注意还会发现我们像一家人总是想法找一点时间一起吃吃饭,聊聊烦恼…我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同事,更是朋友。这种友好的人际关系,创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
深知要做好一名年级组长必须心思细密,且具有出色的协调沟通能力,这对于一向心直口快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幸运的是年级成员的支持与信任一路与我相伴,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本年级一直洋溢着和谐的团队氛围、保持着高涨的工作热情。
一学期来的年级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
1、作为年级的带头人,高度的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作为三年级主任,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为了让家长满意,学校放心,一学期以来,我对工作从来不敢怠慢,率先垂范,经常超负荷工作,要求教师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起早贪黑,早来晚走,作为一名年级带头人,只有身先士卒,工作才有说服力,才能赢得同志们的认可和支持,这样才能有利于开展年级工作。同时,在我个人利益与学校工作相冲突时,我能从大局出发,正确取舍,宁愿牺牲个人利益,也要全力支持学校工作。率先垂范,无私奉献,是我做好年级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
2、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出成绩
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力量就有了战斗力。一学期以来,以班主任和各备课组长为核心,认真研究,精心策化,周密部署每项工作,经常性和教师谈心、交流,思想上保持一致,心灵上达到沟通,使年组的每一位教师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使我的想法、安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这一学期,每个班都有以班主任为核心,研究学生、分析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凝聚力,每个学科组又以教研组长为核心,通力协作,落实到位,全体教师精诚团结,一人有事,其他人都毫无怨言的顶上去,圆满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已成为我们共同的心声。
3、重感情,讲原则,善于上下协调。
公正是信任的基础,做为一名年级主任,失去公正就很难让人信服,当然也就谈不上合作了。在工作中我从不讲个人感情,一切都按原则办事,小到签到,大到评选年级冠军,我都是公正无私地去落实、去安排,力求让每个人都有服气、都舒心,工作中遇到问题,我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事情解决了,还是好同事,力争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脾气、秉性,久而久之,年组的各位教师都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上下协调是做为年级主任的基本素质。学校决策的传达、教学管理上的安排,都要通过我来落实,年级主任必须善于上下协调,才能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三年级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得益于我们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我们三年级的十个班主任在学校教务处、德育处、教研室的领导下,他们工作热情高,细致周到,有极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帮助学生认真学习,督促学生日常良好习惯的养成,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是我们年级班主任的每日必做的事;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建设好班集体,提高班级的学习成绩,是他们永远也忙不完的工作。每个班主任都立足于本班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在平时工作中,总是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班间开展健康而有序的竞争。我看到的是他们忙碌的身影,憔悴疲倦的眼神,感受到是他们工作中充实和艰辛,成功和汗水;他们不仅要上好自己的课,还要搞好学生工作。同时还要领导和协调各任科老师的工作,成了班级真正的领头人。每天早出晚归,工作的压力和劳累并没有征服我们的班主任。由于班主任卓有成效的工作,整个年级一直都很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年级的班主任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召之即来,战无不胜。我想这番话,与其说是对我们年级班主任的一种鞭策和激励,不如说是对我们班主任工作的真实准确的概括。
三年级组的幕后功臣当属那些科任老师了。有了他们,班主任能有更多的力量与时间去教育好学生;有了他们,让班主任不必忧愁在搞活动时的孤军奋战;有了他们,让班主任的每次外出听课与学习和请假时都没有了后顾之忧。借这次机会,对我们三年级组的所有老师道一声辛苦。
努力方向:
1、今后应更加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抓好常规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年级活动,让本级组的老师过得更开心、快乐,增强年级组的凝聚力。
3、应更加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在此衷心的感谢所有的老师给予我们三年级组的帮助和支持。虽然我们年轻,但我们拥有朝气;虽然我们缺乏经验,但我们拥有智慧;虽然我们不够成熟,但我们拥有热情。希望我们能继续合作,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第三篇:学习型组织建设交流材料
商学院学习型组织建设交流材料
一、加强组织建设,为创建活动提供组织保障
按照学校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要求,商学院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担任负责人的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开展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领导、考核、督促等工作。同时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党政一把手分别自己主抓分管工作,具体事务责任到人,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在创建活动中,商学院党政领导充分认识到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每一位教职工的的内在动力,为学校发展、教育事业发展 不懈努力。因此,我们把创建的过程作为强化教职工理想信念和纪律观念的过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制定创建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同时要求全体教职工按照学院的整体目标和规划目标确定个人目标,制定个人五年学习计划和工作目标,使创建、学习达到一致,形成共识。
二、确保经费到位,有力保障了活动的持续开展
按照学校文件要求,商学院党政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在学院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克服重重困难保障学习型组织建设经费的落实,达到了学校人均100元的最低保障要求。
三、保障制度有力,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实施
建立健全了学习考勤、考核制度、激励制度、检查通报制度、交流评比制度、上级领导指导学习制度,完善了学习动态管理机制,定期检查交流、通报学习情况,把学习成效纳入教职工考核中,形成规范管理和严格约束的机制,力争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有力的保障了学习型组织建设开展。通过自上而下的集中学习和自学等方式完成理论学习。通过自检,商学院的集中学习时间为18次,教职工个人平均自学时间近达100学时,学生保证每天
12小时的自学时间。
四、活化各类载体,为学习型组织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1、以读书活动建设学习型教工组织。
我院以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为契机,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坚持每学期开展两次二级中心组的集体学习,每月开展两次教职工集中学习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要求每位教师在必读三本与教学科研相关的书籍,完成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通过读书和撰写读书笔记,拓宽了教职工的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学习热情感染、带动了身边的学生,掀起了师生共读的热潮。通过阶段性自检,商学院的集中学习时间为18次,教职工个人平均自学时间近达100学时。
2、以网络宣传建设学习型信息组织。
充分运用现代化网络媒体,在商学院网站上开辟专栏,建立信息化学习的平台。学习计划、规章制度、教职工读书笔记、心得体会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展示与交流。
3、以赛课活动、团队创建建设学习型教研组织。
积极参与学校青年教师的赛课活动,所有青年任课教师都必须参赛,以讲课、说课、评课等形式,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根据专业和兴趣建有财务会计、农村区域发展两个学习型团队,其中财务会计专业的老师今年带队参加全国创业之星大赛分获国家银奖和四川省一等奖。团队老师参与的教研教改项目三项获得立项,参与学校第五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提出建议20多条,论文收录2篇。同时会计学教研室被列为首批示范教研室。团队的积极创建对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以团课班会活动建设学习型学生组织。
商学院各班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活动有特色。到目前为止,各班级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团课班会活动。大学生们围绕当前国内国际所发生的重大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并着重对锦涛书记七一讲话及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讲话进行认真学习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大学生们写出近1000余篇学习心得。学院学工系统举办学生学习成果专场展览,并对稿件评为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
五、创建成效显著
一年来,在党政领导带领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商学院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和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围绕学习型组织的主题活动为师生全方位发展搭好台。学校的管理工作,实质上就是为教师、学生的发展搭台。我院积极为每个教师的发展创建一个宽广的空间。本学期通过开展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爱心助学、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为每个教师的发展筑好台阶。教师、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得到了发展,收获了成长。
二是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同二级中心组的学习活动相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以学习型领导班子为龙头的,商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不断提升了工作水平和教育理念。同时带领全体教职工学习了各种相关的书籍和领导讲话。让教师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当成一种经常化、普遍化的行为。使每位教师爱读书,读好书,善于选择合适的书。通过读书这种最质朴的方式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提高水平。截至目前教职工高质量完成学习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近80篇,共开展4次学术报告。三是以班主任队伍为核心开展学习型组织主题教育。由于班主任日常与学生接触最密切,他们的一言一行最直接地代表着教师整体的形象,所以我院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无论是从选人还是在日常工作的监督指导等方面,都把树立教师师德形象,以自身高尚师德影响教育学生的观念作为对班主任工作的首要要求。制定了 《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法》、开展师德主题教育。通过以上措施,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改进了师生关系,也对教师产生了督促和鼓励的作用,让教师在专业理论逐步增强的同时道德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在学生和家长中树立了我院教师的良好形象,在创建活动中,我们精心谋划、群策群力,力争全体教职工把学习的成效体现在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中,使创建活动取得了扎实有效成果。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商学院教职工逐步提高了个人素质、修养、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涌现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1名,绵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还获得校级的科研、教学、党务工作先进集体单位。今后我院将立足本职工作,加强政治、思想、业务学习,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学习型组织创建质量,为学校的下一步发展夯实力量。
第四篇:九年级组语文交流材料
语文专题教研交流材料 专题: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景物 备课组:九年级
备课人:刘荣玲 生建花 郭荣厂
如何指导学生描写景物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小学生的作文,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生如何对景物的描写,自己认为应对学生加强以下四方面的指导。
一、观察前的写作指导:这方面的指导着重在平时课堂教学,不要贪走捷径。例如:讲述《火烧云》一文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用了哪些写景的方法?既按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的这个过程顺序写,还要从地面到天空的顺序,把静态和动态紧密结合起来,采用联想的手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出来,不仅使文章条理清晰,而且把火烧云变化无穷的奇特景观写得淋漓尽致,进一步使学生通过范文加深对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理解及应用。
二、观察中的指导:在观察景物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经验不足,作为老师可以简明指导点拨。
1、指导观察顺序,我们参观一个地方或者看一处景物都有一定的位置,一定的角度,一定的次序。这就要求观察应从什么方位和角度,按照什么顺序才能领略其特点,欣赏其美妙,认识其价值。例如:是移位观察还是定位观察,是由远及近还是由整体到局部,以便选择适当的方式,才会写出参观、游览对象的特点。
2、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各自的观察重点,如指导写建筑物,有的注重它的奇特的造型;有的注重某一层的禽兽花卉图饰,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侧重点,因之要提示学生细看重点,抓住特征,把形状、色彩、动态、静态及感受都应记录仔细,这样练习写作时就不会空洞。
三、对景物尝试表达的指导:在观察时不仅要提醒学生展开联想,把视、听、嗅、味觉各器官综合运用在感受景物上,重要的是时时鼓
励学生,把看到的景物,在同学生之间相互说出怎样写,或自己单独尝试表达。一次表达不理想,再次组织语言练习,心思口诵,领略景物,体味表达。
四、定稿后,督促修改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要正确指导学生在遣词造句、标点、书写格式上反复修改,使语言精炼达意。
语文专题教研交流材料 专题:怎样提高早读课的效果 备课组:九年级
备课人:刘荣玲 生建花 郭荣厂
怎样提高早读课的效果
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可是许多老师面对一天天的早读认为只要到岗就行,放之任之。学生在早读课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东一鎯头西一棒槌,兴趣所至,还吼上几声,可那些基础差、自觉性又差的学生,一个早读下来,收效甚微。那么该如何上好早读呢?
一、明确早读的教学目标“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当中,人在早上的学习效率是相当高的,广大师生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黄金时段,千万不可放任自由。
早读课,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记忆能力、审美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具有扩大学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美学熏陶的功能。所以早读课的教学目标依然丰富多彩,每一节课都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同时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质量。
二、如何上好早读
(一)明确早读任务。早读课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任务要适中,要让多数学生有信心完成任务。
(二)创造竞争向上的氛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事实证明,在早读课上引入竞争机制,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笔者曾做过多次实验,一堂早读课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背得快”活动,每一组通过背诵的,依次到黑板上签名,看哪一组通过率高,一节课下来完成任务情况出人意料,那些平时拖拉的学生为了本组集体的荣誉,竟然也不甘落后。早读结束,及时评比,以一些小奖品予以奖励,能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怎么读。
1、领读。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也许会背诵这篇文章,但不一定就代表其已经会读这篇文章,能读好这篇文章,教师在早读课上还要领读,也可以让一些朗读能力强的学生领
读,让大家读准、读好、读出美感,读出享受。也可以让一些朗读能力差的学生读,边读边点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
2、朗读比赛。个人与个人,一小组与一小组,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听朗读带,看谁读得好,看谁读得快,看谁读得有感染力,诗歌朗诵,分角色朗读,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3、背诵比赛。比一比,谁先完成任务,哪一组完成任务的人最多。看谁背的诗歌多,以“春”为内容,看谁背的诗句多„„组与组比,男女生之间比,对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要及时予以奖励,对落后的要予以指导。
总之,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无处不在,而且又辨证地统一,教师在早读课中的主导性加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相应地得到进一步体现。学习语文本是一乐事,我们要努力走出早读课的一些误区,望早读课精彩起来,让学生在兴趣的海洋里快乐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语文专题教研交流材料 专题:如何做好古诗词赏析 备课组:九年级
备课人:刘荣玲
生建花
郭荣厂
如何做好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也是学生提升文学素养的必备营养品。但由于学生平时涉猎的古诗词有限,教师平时的讲解存在着偏差,所以在试卷中的诗词鉴赏环节,学生们的答题情况都不大理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了以下的方法,有了一些效果。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这里,新课标连用三个“打下基础”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打底”功能。一是语文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二是语文课程是学习做人的基础,学语文同时也是在学做人,三是语文课程是学生继续发展的基础,语文学好了,学生才能健康地继续发展和完善。三个基础把语文课程的重要作用说得十分透彻了。
一、课内:指导中学生古诗词朗读和背诵来加强理解
初中生对古典诗词意蕴的把握、理解主要来自于教师的精讲与点拨,但光靠老师的这点讲解,显然是很难在短时间奏效的。一般来说,古典诗词的学习仍应以诵读为主。一方面,对待初中生在古诗词的理解上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教师应持宽容的态度,不能求全责备,正如宋代理学家陆象山所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另一方面,我们主张理解记忆,反对死记硬背,但初中生在古诗词的背诵中不可能全部理解,有些古诗词就得死记硬背,即使不懂,也得
先吃进去,吃下去了,随着日后知识水平的提高社会阅历的丰富,总能慢慢消化,有所领悟。
诵读能力,自然包括朗读和背诵两项基本能力的训练。古诗词的朗读,既要达到“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的朗读要求,也要仔细品味诗的意境,了解一点格律,读出诗的韵律美。在鉴赏古诗词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朗读和背诵放到所有环节的中心位置上来,用读来带动并加深领悟,这样才能培养语感,没有良好的语感,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难以学好的。当然语感的培养,需要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弃井也”,没有足够的诵读量,浅尝辄止,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是不可能有大的提高的。
古典诗词,往往会接触到一些历史内容。有时候,作者的遭遇,作品的内容,更涉及到某些具体的史实。如讲杜甫的诗,一般总与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相关。大而言之,像历史事件与作品产生的关系;小而言之,像典章、制度、名物、风习等等。课堂上的那点容量,不可能使学生见多识广,领悟很深。怎么办?只有启发、指导学生依托图书资料去做一些扩展阅读工作,这样文史结实,课堂内外结合,实有互补相彰之效。有时也指导学生写点探究心得型或赏析型的小文章,指导他们注意“赏”与“析”的结合,帮助他们克服时代差异,借助形象思维,设身处地理解诗词意境,从对语言文字的“析”中引出对艺术形象的“赏”,从对艺术形式的析中挖掘出对思想内容的赏。大部分学生能从中得到一种认同感和成就感。
二、课外:指导学生赏识古诗词,尝试创作。
巧妙地引用、化用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名句,往往能借古说今,实现历史感和时代感的巧妙融合,既意存高远,又能增添文采,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当然在古诗词的借鉴使用上,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我们教师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借鉴运用古诗词的能力,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借助古诗词教学来发掘学生的想象力的捷径是注重古诗词作品的再创造,可以在欣赏完古诗词作品后,利用诗人创设的情境把古诗词改写、续写成散文作品,辅以适当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形象。这就是朱光潜先生说的领悟“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本领”。这种再创造无疑是学生对古诗词作品阅读感受的一种展示,我们应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在再创造中朝思维多元化、阅读感受多元化方向进行大胆的探索。
文学教育说到底是情感教育,古诗词就更是如此。没有生命的张扬,就不会有灵性和创造力,也就更谈不出真正意义上的诗情画意。古诗词的语言最具灵性,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是最富浪漫情怀、最富生命激情的“写诗族”。
三、利用古诗词独厚的优势,加强对学生文化的熏陶
对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作用,一些学者和名师也以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作了回答。北大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就特别重视语文教育的“打底”功能。他说,“语文教育在育人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与意义。语文教
育所用的教育材料是语言文字,是各类文体的文章,文学作品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都无一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我想强调的是,这样的精神灌注、文化熏陶也是影响终生的。这就是我在很多文章中都反复强调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非常强调语文教育的“打底”功能。她说,“语文教育要在学生心田‘植根’。”于漪老师说,学语文,就是要帮助学生“树魂立根”。她说,“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者和名师的阐述,不仅具体细化了新课标的精神,而且对我们也是一种警醒和鞭策。
在“打底”方面,古诗文有着天然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篇篇文言文,一首首古诗词,不仅都是经典之作,而且也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就仿佛是同古代那些伟大的人物进行心灵的直接对话,就是直接从他们的文字气象里,感受博大的胸襟,和丰沛的人文情怀。所以,我们不仅要启发学生多注意积累,也应该在赏析方面做点初步工作。如果我们的眼光只盯住那点分数,那我们就矮化了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且也有负教育的崇高使命。
语文专题教研交流材料 专题:如何发挥小组长在教学中的作用 备课组:九年级
备课人:刘荣玲
生建花
郭荣厂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各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要想让小组学习见成效,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即小组长。小组长的确定有三个要求:
一、小组长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组织学生学习;
二、要对同学认真负责,要求严格;
三、要有扎实的基础,学习成绩优秀。如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笔者从课前自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和评价等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自学阶段,组长的作用是检查指导
上课前,小组长检查组员是否完成布置的复习和预习任务。复习和预习内容主要是字词句对话段落篇章等的读写背诵等。可利用途径有、查字典、听录音、朗诵、角色扮演、对话、课本剧、重要句子背诵、默写、听写、用异色笔做笔记等。组长通过检查,会对本组组员在复习和预习过程中所遇到困难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帮助,促其知识能力的提高,不致掉队。
二、教学目标设置阶段,组长的作用是沟通反馈
教师备课时,可让小组长参与,师生共同制定目标,确定重难点和组织形式等。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学习主动权。而且,由于是学生自己确定的目标、重难点等,符合其认知实际,能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参与时有自觉性和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组长可根据自己制定的重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本组成员进行学习。同时,由于各组员的知识基础、语言能力等各不相同,因此,各小组长在检查本组学生的复习和预习情况时,应求大同,存小异,把组员的学习及思想情况和建议等及时反馈给老师,积极与老师沟通,便于老师做出安排调整知能目标。
三、教学过程阶段
1.情景导入环节,组长的作用是配合引导
这一阶段,活动的目的是教师通过创设逼真的情景,引导学生轻松地进入课题。这时,他们就放下思想包袱,敢问敢说,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胆子较小的学生也变得大胆起来。那么,小组长就应该积极思考,踊跃做提示性的答语,努力在该情景下引导组员开阔思维,开展与课题联系密切的情景活动,从而实现快速高效地切入话题。
2.展示交流环节,组长的作用是榜样示范
这一阶段可以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发现每个人的长处,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充分展示自我风采。组长与组员之间是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小组长不可有“享受特权”的想法,小组内的各项制度,小组长首先要遵守;小组内的各项任务,小组长要争取最先按质完成。要组员做到的,小组长首先要做到,小组长要时时处处起榜样的作用,做好示范。如进行角色扮演,尽量用自己的语言;组长要做好发音示范,并帮助组员矫正。
3.合作探究环节,组长的作用是启发引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挥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各小组长则应利用已学知识,结合现学知识启发并带领组员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拓展知能发展空间和领域。
4.达标拓展环节,组长的作用是监督辅导
小组长要组织组内成员相互监督遵守各项制度和完成各项作业,维持小组活动纪律,维持好课内外活动的正常秩序,确定采取什么方式讨论,怎样汇报,不能让教室一片嗡嗡声,协助老师做好小组活动的安全防范等。组织组内帮扶辅导,互帮互助,监督改正错误,帮助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督促完成作业不积极的同学按时完成作作业等。
四、课后评价阶段,组长的作用是多元化评价和协调
在我们以往的学生评价中,往往是老师一人说了算。既没有学生的自评也没有学生的互评,更没有体现组长评价。因此,我们在学生的评价时,可以让各个小组的组长对小组的成员先进行一次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先有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互评,然后组长再给各个成员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习积极性、合作能力、集体主义观念等。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评价多元化、民主化、合理化,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价学生。
小组长要协调好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与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形成小组合力。发挥小组长在教师与小组成员之间的桥梁作用,沟通协调师生关系。协调并处理好本组成员和其他小组成员的矛盾,主动处理好各小组长之间的关系,和谐竞争,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总之,毋庸讳言,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加大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而小组长这个角色在小组教学过程中又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不仅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所以,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并进行表扬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信任他们的才能,树立他们的威信,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语文专题教研交流材料 专题: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备课组:九年级
备课人:刘荣玲
生建花
郭荣厂
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中,说明文比例占了相当一部分,因此说明文教学成为八年级的重要内容,在八年级的期中期末考试中均会涉及说明文阅读。一般是课内文章,如果出现课外说明文阅读试题,说明难度加大了不少。
学生在答题时往往把握不住要领东一句西一句,或者不能抓住恰当的方法,甚至明明知道答案,却不能表达出来,常常失分不少。
如何让学生能在考场上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说明文的阅读,好好答题,少失分,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而真正的功夫却不在考场上,应该是在平时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学,让学生懂得如何阅读说明文,如何答题。
首先一定要有原文意识,书读百里遍,其义自见,考场上不能读很多遍,可是最好也要读三遍。文读三遍,其义也见的差不多了。有的学生仅读一遍,就慌忙做题,结果剩下不少时间,就是再回来重做,也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第一遍知道大意,第二遍就知道层次了,第三遍就可以把握一些细节及重点。有些题目就是让学生在文中找对应的句子,根据题目的提示,很容易在文中找到,如概括内容,找说明方法的句子等。
其次是要有发现中心句的意识。说明文的条理性很重要,说明一个事物,介绍了几个方面,或者这个事物有几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分析文章的时候都要看仔细。好的文章都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一个文章的中心句可能就是这篇说明文的中心,如《故宫博物院》的第二段“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也就是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这一句,分析本文就有了方向。还有,如果找到一些段落的中心句找出来,层次就很明显了。如果把每一段中心句都画下来,在概括方面会有用的。
第三,要掌握说明文的文体常识,这就相当于掌握一套工具,也
相当于是关于说明文的字典,有了这个字典,分析说明文就显得专业规范。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四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常常在文中有一些标志性的文字。考试题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经常出现,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用。经常涉及到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在具体的应用中,按照语言风格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最后,要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也就是说要在反复训练中强化规范意识,不能随便乱答题。要交给学生渔,而不只是鱼。如果教师不注意整理,学生就会东一句西一句乱扯。
比如在回答说明方法及作用时,就应该让学生把握住答题模式,甚至把一套模式背下来。如:
1.举例子:这一段话举了„„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把某事物分成几类,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把什么比方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
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列举了哪几个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把什么和什么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以上是我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积累的几点体会,如果能合理使用,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平时教学,指导学生的考试技巧,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专题教研交流材料 专题: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备课组:九年级
备课人:刘荣玲 生建花 郭荣厂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初中《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要求的第四条,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第五条,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第八条,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由此可见,除了对课文进行客观的解释、复述,读出作者的原意,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外,还要允许学生有差别地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经验、价值观、所处环境等对课文进行理解,在掌握原意的基础上,把作者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作者应该想到却没有想到的想出来,批判性阅读出新颖的东西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强调对课文理解的多元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尊重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独特体验。我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体验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调动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情感体验来阅读理解课文,促使他们的趣味、感情融入教学之中,珍视学生的独特看法。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感悟,去体验,把创造的空间还给学生。教师要善于营造出逼真、优美、愉快的有利于体验的氛围,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下反复听老师吟诵,听朗诵录音,可以带领学生品读,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辅以浓烈的情感渲染、背景介绍等,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体验作品的神韵,领略作品的美感,获得情感上的愉悦,然后师生交流体验,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最终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如教学《一起长大的玩具》一文,我让学生说说伴随自己长大的玩具,说说自己制作玩具的过程,从中获得了哪些乐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踊跃发言,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有的说玩过赛车;有的说用积木建成过城堡;有的说制作过弹弓,还用它射下了麻雀;有的说制作过飞镖、小桔灯等,制作时乐此不疲,有时真可以说是废寝忘食。玩耍着自己制作的玩具特别高兴、自豪。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再来学习课文,就能获得更深刻的独特的理解,从而打通了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
二、问题法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的作用很大。思源于疑,疑在于问。问得恰当、科学、合理,会激发兴趣,开启思维,启迪智慧。教师鼓励、指导学生在不断阅读课文时,不断地质疑发问。通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除了鼓励学生敢疑敢问、养成质疑发问的习惯,还要教给学生寻疑提问的方法、思路、角度和范围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以以渔”,使学生提起问题来有章可循。比如问的角度,可以从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兴奋点、思维点五个点提问,也可从文章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变化处、规律处、重复处、含蓄处、细节处、最佳处、文眼处十处提问。提问的方法可用曲问、举例、类比、设疑、联想、悬念、演示、表演、操作等。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评论: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问题对大家有启发?哪些问题最新颖,富于挑战性?哪些同学提的问题最多等。教师再有目的地巧妙选择部分与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探究、分析、交流、解决。如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我让学生读几遍,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在作业本上写出你的问题,然后全班交流所提问题。有的提出为什么妈妈看到羚羊木雕不见了,那么紧张?有的提出为什么爸爸送给我的木雕,我却没有支配权?为什么文中要插入我与万芳的友谊?为什么爸爸妈妈硬逼我去要回送出去的木雕,奶奶劝他们也不听?为什么万芳的妈妈要说成是万芳拿了我的木雕?我就引导学生明白本文是围绕羚羊木雕叙写的一个故事。所提问题综合起来即矛盾的双方是谁?矛盾的焦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产生?让学生小组探究后交流看法。
三、画图法
画图法即把文字描述转化为头脑中的想象,再用图画把想象的内容表现出来。前者是创造性思维,后者是创造性实践。这样使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在读与画中得到培养,也顺应了中考的学科渗透题型,把语文与美术学科结合起来。如教《写在雪地上的书》一文,可要求学生在熟读兔子躲避狐狸追杀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文中内容画出兔子、狐狸的行动路线图。让学生在读中画,画中读。抓住文中的关键性语句。首先要正确理解原文,是作画的基础。其次是把兔子躲避狐狸追杀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头脑中的想象,是作画的关键。最后用图画把想象的内容表现出来,这是画图法的核心。还比如《河中石兽》一文中老河兵认为应在上游找石兽的理由,也可让学生用画图法来加深理解。老河兵的思维本身就是结合实际经验的创新思维,打破了思维定势。
四、迁延法
迁移想像法是摆脱课文的基础的束缚,从局部地方旁逸斜出,进行相关的语言教学活动。目的是要增加“新鲜活水”,扩大教学容量,拓宽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如教《鞋子夫妻》一文时,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以《鞋子夫妻旅行途中》为题,写出鞋子夫妻在太太和小孩的成全下去旅行的途中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迁移想象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还可把《蜀鄙二僧》的故事情节想象后生动形象地讲述出来或表演出来,或改写成一个情节曲折的故事等。可以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尊重体验,培养联想能力。如学了《海鸥乔那坦》,可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乔那坦,你会怎样做?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看法。还可进行同主题文章的拓展阅读,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联想能力,加深理解文章主题。如教了《望天树》,可推荐指导学生阅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峭壁上的酸枣树》、《秃的梧桐》、《寂寞红柳》等文章,从中获得自然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学习这些植物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也可进行仿写,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近年来的中考,“仿写”成了常见的题型。仿写,犹如飞机的滑翔,它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翱翔的前奏和必经过程,有用且有效。既要抓住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又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学到文中一些诗意浓郁、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就可进行仿写练习,如《空山鸟语》一文中,对山中美景的描写生动形象:“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崎岖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着迷。”可让学生仿写出田野、草原、蓝天等地方的美景。
语文专题教研交流材料 专题:提高班级内课堂积极性,减少课堂差异性 备课组:九年级
备课人:刘荣玲 生建花 郭荣厂
一、创设“各抒己见”的言论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对每个数学问题的真实想法,从这些想法中,我们就能找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能让每个学生各抒己见的言论氛围。如:我在上“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时,学完例题后,师生口头小结出“求比多比少”的应用题用减法做。之后的练习有一道题是:第一行摆了6颗五角星,第二行摆了11颗五角星,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多少颗?有一部分学生是用“6+11=17(颗)”的方法做的。于是我问道:“谁愿意告诉老师你是怎样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小手一下子举起了很多,我故意点了一个用“6+11=17(颗)”的方法的学生。她站起来很自信地说:“6+11=17(颗)”“错了!”许多小朋友喊道。她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我示意其他学生安静下来,接着问她:“你能告诉老师是怎么想的吗?”她有点犹豫,在我的鼓励下,她小声地说:“因为6-11不够减”。真出乎我的意料,从她的回答,我找到了一部分学生为什么用加法的原因所在,也为我找到了合适的引导学生说出用减法但要用“多—少”的机会,于是我高兴地在全班学生的面前表扬道:“**同学回答得真棒,老师要奖她2分,尽管她回答错了„„”我还没说完,几个“调皮鬼”就嚷道:“哇,答错了也能奖分”。“对,同学们,以后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管你是答对了还是答错了,只要你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你就是最棒的!老师都给你们加2分。答得好的还可以多加分。”我趁势向学生解释道。接着,在讨论“6—11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下,这堂课得到了完美的解决。通过这次,这个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更高了,也更自信了,许多学生也打消了怕答错的顾虑。
二、创设“勇于提问”的课堂氛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调查发现,小学阶段中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思想单纯,对事物
充满好奇,求知欲强,因而上课提问积极。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想的顾虑也在增加,怕提的问题不得要领而被老师批评或被同学嘲笑,有失“面子”,因此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积极的提问氛围,保护学生的提问积极性。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就是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学时把学生每两个人变成一组,让他们互相提问回答,每节课可抽查3~4组,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每次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秀学生的顺序进行。就像考试做试卷一样,先易后难,很有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抽查复习。这种做法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提问,学生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为其创设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学生能够大胆地去做。
二是创造了成功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课堂提问,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容易紧张心慌,怕批评,怕同学嘲笑,情绪不稳定,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学生相互提问回答,能够顺利地回答出来,从而充满了成就感,打消了胆怯心理。
三是使学生不断进步、奋进、成才。分层次抽查,使学生在自然和谐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重新认识自我:后进生开始起步,步入知识的殿堂;中等生更加奋进,努力提高自我;优秀生则更加优秀。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逐步走上成才之路。
实践也证明:分层次抽查、学生互问互答,使课堂提问充满艺术性、灵活性,能真正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边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参与性。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经发挥,便会使教与学活动达到和谐发展,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来。
三、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敞开思想参与学习活动。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
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束缚,把好问好学的积极性压抑了下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觉得教师应办好三件事:一是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宽松的气氛,必要时,可以下位,可以重组小组,甚至大声争辩;二是理解童心,允许学生用自然的、带有童趣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学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师,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例如在“认识米和厘米”的数学课上,我设计了一个通过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来认识米和厘米的环节。学生们量完了书本、铅笔盒、桌子等物体的长度后,同桌之间开始自由地交换着测量身体的许多部位。忽然,有两个同学提出想量量老师手臂的长度、老师和同学们都笑了。老师毫不介意,请他们测量。全班同学用心地看着。两个学生,一个跪在蹬子上,一个高高踞起脚,先后量出了老师手臂的长度,非常高兴。但一比较,测量的结果不一样。老师马上提出一个问题:“两个同学测量老师的两条手臂,为什么测得不一样呢?难道老师两条手臂不是一样长的?”同学们根据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和亲眼观察到测量时的情景,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长期这样做的结果,大大改变了课堂上生硬灌输知识的局面,使学生在生动活泼、友谊和谐、充满情感和乐趣的智力活动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自觉学习着构建新知识的方法。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培养小组合作习惯,营造全员参与氛围”是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性得以实现的重要一环。首先,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注意倾听、学会交流、达成共识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当然要发挥自己的智慧,思考和研究一些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的小策略。其次,教师提出问题后,必须给学生
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都作好充分准备,在活动时才有话可说。
我们在大班额下进行小组合作的组织过程中,把七十多人的大班学生分成了八个大组合作,而且选举了组内最负责任的学生作组长,班级内所有的活动都以这个组为一个单位,并注重了大组合作效果的奖励和评价机制,每天都进行评价结果公示,使得每一个大组的每一名成员都很非常关注自己组的评价结果,因而在合作中都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互相督促,学优生不忘拉一把小组内的学困生,学困生也很主动的参与到合作中,虽然发挥的作用没有学优生大,但是,他们确实很主动的参与了,参与了合作,也参与了交流。这种大班额大组的合作,也同样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真正的做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
语文专题教研交流材料 专题: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备课组:九年级
备课人:刘荣玲 生建花 郭荣厂
记叙文阅读是中学生课堂阅读的主体之一,培养中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是“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之“读”的能力之一,是阅读文体能力的一个重要成部分!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呢?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体裁。只有掌握记叙文的定义,才能真正了解记叙文的范畴。它包括:新闻体裁的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还有游记、回忆录、日记、散文、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
另外学生还要懂得记叙文的分类、记叙文的要素、记叙的顺序、行文线索、人称、语言特色、表达方式等。
牵扯到的小说和散文,还要了解小说或散文的有关常识。虽然现在要求要淡化文体常识(中考几乎不考),但是对培养学生记叙文阅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掌握了它,就事半功倍!
其次让学生知道阅读记叙文有哪些技巧,是如何下手的。我给它总结为:一看、二读、三画、四思考、五体会
一看:看文章的标题(题目),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把文章的内容和基本思想浓缩其中。从标题中大致可以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所蕴含的思想。
从题目上推测:是显示体裁?表明线索?还是揭示主题?概括内容?等等,抓住了这些,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要点,有助于我们对文章内容的探析和对主题重点的把握。
二读:通读感知全文,这是阅读理解的主要步骤。对写人的文章,如小说,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分析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和所反映人物的性格;对记事的记叙文,要弄清记叙的要素,分析事件所体现的意义和中心;写景的记叙文主要分清写景的层次、方法、景物特点和想象、联想、修辞等手法的运用。
三画:在读的基础上,把主要体现文章中心的以及过渡的字、词、句以及运用修辞的语句、刻画人物的语句画出来;把描写环境句子、主旨句、抒情议论句画出来。因为这些句子,是理解文章的枢纽。通过这些句子,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等。
四思考: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弄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明了文章的大意和文章的详略、写法,从而归纳文章的主旨,把握和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体会:细节铸就辉煌。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醒学生千万要注意细节。甚至这也是文章的亮点。如:让学深体会某词运用的妙处和作用、某细节描写的妙处和作用、某一个修辞运用的妙处和作用等。这些能力是欣赏文章必备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中考中频频出现的试题形式之一。
另外,能力是培养出来的,是训练出来的,是长期坚持的结果。作为语文老师,千万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把这种方法贯穿在课堂上,再加上平时的模拟训练,你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篇:学校学习型党支部交流材料
学校学习型党支部交流材料
夯实堡垒基础,践行学习理念,努力创建学习型党支部
我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动学习型党支部的建设,将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与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不断创新载体,强化成果转化。在创建学习型党支部过程中,突出创建重点:优化党支部的工作方式,提升党支部围绕教学中心抓党建的层次水平。为了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支部积极导入学习型党支部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以创建优秀党支部,打造过硬队伍为目标,以“我学习、我受益、我成长、我奉献”为重要载体,促进全体党员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推进了教学管理的持续创新和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一、树立学习理念,筑牢了学习型党支部创建的根基
一是牢固树立“学习就是责任”的理念。我党支部把学习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来抓,不断增强党员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是牢固树立“学习就是工作”的理念。排除把学习当作工作负担的片面认识,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达到学习、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是牢固树立“学习就是乐趣”的理念。为党员干部搭建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活,从中深刻地领会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二、组织健全,制度周密,形式灵活,强化了学习型党支部创建的后劲
我党支部共有党员36人,设有4个党小组,支委会由4名成员组成。我支部根据校党委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学习计划,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学习内容广泛,包括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时事政治、业务知识等几个方面。并充分借助网络,拓展学习空间,灵活采取学习模式:采取自学、集中学习、党小组讨论式学习。制定了《教学党支部党员学习制度》,通过多层次深入学习,党员们加深领会科学发展观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学校在发展关键时期更需要广大党员教师带领群众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精神旨意。
我支部不断完善党员干部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来确保学习时间、人员和学习效果得到落实,把党员活动出勤、理论素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作为考核、优先评比的重要依据,以此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2011年我支部刘宝怀、李树彪和李金桥同志分别被评为局级和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支部自开展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活动以来,党员干部教师每天自觉坚持至少读书一小时,集中学习每月二次。充分利用好手学习笔记本,对支部规定的和自学的学习内容做好笔记,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支部不定期检查,并做好点评和反馈。在2011年支部组织的“我和我的学校”征文中,共收集征文23篇,有10名党员的征文获奖;推荐刘楠等11名党员参加校党委组织的“颂党恩”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比赛分获不同奖项;支部撰写的论文《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获得局级党建论文优秀奖。党员队伍和群众队伍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凝聚力不断加强,支部学习效果显著。
三、构筑六大载体,为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搭建了落地平台
我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以“人见思想、事见成果、效见作风、能见创新”为主要目标,创新工作方式,狠抓“作风和能力”,确保了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两促进。坚持以“以学促能、以能立公”为基本要求,积极构筑六大载体,为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搭建平台。全体党员认真履行承诺,严谨教书育人,很多党员逐渐成长为教学骨干,在各方面均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1、以“读书”活动为载体,“我学习,我进步”,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学识修养。
我支部每月向党员推荐一本好书,要求党员写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提高了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学识修养,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2011年支部向党员干部推荐了《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钱学森故事》、《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于丹趣品人生》等组织研读。促使广大党员进一步“认真形势,调整心态,转变教育观念,学会品味生活”,并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客观冷静地去研究教学对象,快乐地去面对教学岗位,保持阳光的心态,品味美好的生活。
2、以“听评课”为载体,“我参与,我收获”,进一步提高党员教师业务素质。
支部坚持每月一次的“集中听评课”制度,督导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行为,提高中青年党员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在教师队伍中发挥表率作用。听课后,给予了明确剖析,并给出书面反馈意见和建议,共同追求最恰当的教学方案。此活动大大促进了党员教师对课堂秩序的管理,督促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教学设计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党员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2011年,我支部积极推荐了24名党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刘楠、苏国芬、杨璐铨、张宁等11名党员教师分别获得全国及天津市的说课、示范课、教案设计等不同级别的奖项。
3、以“1+1结对子”活动为载体,“我成长,我快乐”,培养带动青年党员成长。
支部组织党员开展“拜师学艺结对子”活动,实施以“带思想、带纪律、带技能、带作风、带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党员“1+1结对子”活动,让更多党员体会成长的快乐。通过签订师徒协议,详细规定“传、帮、带”任务,每月加强监督和检查,年终举行综合评比,提高新教师、新党员的业务水平。本年共结对子10组,效果显著。
4、以“党员讲堂”为载体,“多宣讲,共受益”,进一步加强党员间的沟通交流。
开设“党员讲堂”活动,一方面,使“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给每位党员表达自我的机会,使支部能及时了解党员们的思想动态。支部号召党员精心选定课题,组织党员不定期谈工作体会和学习经验,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使讲课人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演讲能力,加强了党员间的沟通交流,锻炼了队伍,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工作责任感。2011年,支部积极组织党员教师完成了教职工思想状况的问卷调查47份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问卷30份,同时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建议15条。
5、以“二课堂”活动为载体,“我努力,我奉献”,提升了党组织服务师生的功能。
支部一直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管理长期坚持的首要任务。每年三月份均号召党员教师带头利用业余时间组成学生技能训练小组进行培训,丰富学生们的第二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各个技能小组的训练当中,同时,协同校团委,在学生中组织多个突出动手能力的兴趣小组,参与我校“技能节”的展演,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积极反响,三年来,在天津市职业技能大赛中,我校有9名学生获得一等奖,22名学生获得二等奖,53名学生获得三等奖,陈昌梅、安雅静、杜新丽、周峰等一批党员教师为学生们技能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成绩。
6、以“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为载体,“我反思,我提高”,动助推“学习型党支部”稳固发展。
我支部在“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中,先后组织党员教师收看爱国电影、警示片和网络视频,如电影《建党伟业》、《杨善洲》、警示片《欲盖弥彰》和师德教育视频《师德来自感谢与爱》(徐晓东)等,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站稳立场,积极反思,再一次感受革命先烈为祖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牢固党员爱党爱民爱国的思想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组织党员们到“周邓纪念馆”参观,提振党员队伍士气,树立“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候要起到战斗堡垒的作用;开展“优秀读书笔记”展评和“学习心得”经验交流会等特色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我支部构建“学习型党支部”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