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学简介

时间:2019-05-13 18:2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中学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中学简介》。

第一篇:xx中学简介

xx中学

【创办历程】学校创建于1974年秋,初设初一级2个班,初二级2个班,高一级1个班,学生223人,教职工17人。1975年9月学校扩大高二级1个班,成为完整的中学(初中、高中均为两年制)。1995年学校迅速扩大,只设初中(学制三年),班级增至20个班,学生人数增至897人,教职工增至52人。1996年顺地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的“双基达标”验收。2003年6月学校晋升为县一级中学。2005年晋升为xx市一级学校。

【基本情况】学校分教学区、运动区区、学生生活、教师生活区四个区,布局合理。校园绿草如毯,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我校占地面积2298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1217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69.2%,现有18个班,学生729人,教职工69人。

【设施建设】按市一级学校的标准配齐了相关的设施设备。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66名专任教师,中教一级教师50人;本科学历38人,专科学历25人;县教坛新秀16人;近几年来,评为县优秀教师20人,县优秀班主任15人。市优秀教师2人。

【办学特色】学校秉承“立志、健体、笃实、活泼”的校训,形成了“文明、团结、求实、创新”的校风、“崇德、爱生、严谨、善教”的教风和“笃学、全面、求真、进取”的学风。凸现出“学科创新、培育人才”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和群众较高的赞誉。

【学校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xx县文明单位”、“xx县‘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体育竞赛成绩突出,文艺表演频频得奖,2003年11月,我校舞蹈《破浪腾飞》代表xx县参加“xx市第八届‘英东杯’中小学文艺汇演”,荣获一等奖。近二年,学生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14人次,获市级奖16人次,获县级奖20人次。教师撰写的论文26篇获市级奖,40篇获县级奖。教师优秀课例获国家级奖4人次。升中成绩喜人,考入省市县重点高中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升学率逐年增高。

【未来展望】目前xx中学正在总结适合农村乡镇学校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现代教学模式,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把学校办成教育教学质量较高,有一定特色的农村初级中学。

校长:张xx 副校长:吴xx电话:xx

地址:xx县一六镇初级中学邮编:xx

第二篇:盐城中学简介(推荐)

盐城中学简介

江苏省盐城中学创建于1927年,创建人是中央大学督学周宣德。初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盐城中学。学校校址原在淮美中学,曾迁至箭道巷,后购得附近彤华宫庙址扩展而成。1928年学校改名为江苏大学盐城中学,同年4月改为中央大学区立盐城中学,9月改名江苏省立盐城中学。她是当时盐城地区唯一的一所省立中学。

盐城中学在办学早期就恪守“办学必成功,理事须公道”之原则,从严治校。学校提倡“以博学为门径、以约修为指归”,重视学法指导和学生能力培养。1933年夏,江苏省举行首次全省高中会考,盐城中学学生参加考试结果成绩“乃属上游”,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其后“淮之南,江之北,滨海区域之莘莘学子,由小学而初中而高中,遂多指斯校为归宿焉”。曾任新中国外交部长、著名外交家乔冠华,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1949年率部起义的中共地下党员,原国民党江阴炮台总台长唐秉琳以及原全国兵工学会弹道学会主任委员、弹道学专家鲍廷钰等均是这一时期的盐城中学学生。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时期。但时隔不久,盐城地区中共党组织恢复活动,盐城中学是当时地下党组织活动的主要阵地。地下党组织积极组织领导进步青年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1928年10月初,盐中、亭湖等学校举行大游行,行至城隍庙,一群学生捣毁了庙内的神像。国民党县政府雇用一些坏人纵火烧毁城隍庙,说学生得罪了神,火灾是城隍显圣,要惩罚学生,盐城中学学生王长江对他们严加斥责竟被投入火中活活烧死,制造了震惊全县的“一0?八惨案”。敌人的暴行并没有吓倒青年学生,一些青年学生在斗争中锻炼成长,学生宋子滨、姚英、刘景春、骆继乾、宋金煜、张衍栻等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盐城县区较早的一批学生党员。

1934年,盐城中学改为盐城高级应用化学职业学校。校长是王义珏,“初高级学生共六级”。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盐城沦为敌占区,盐城中学被迫迁至今盐都县楼王庄塔院寺。次年秋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三临时中学,简称“三临中”,先后在盐城、淮安乡村流离迁徙,在艰难困苦中继续办学。到了1943年,日寇再次侵袭被迫解散。抗战胜利后,“三临中”在泰州复校,次年11月,复名江苏省立盐城中学,代理校长李西垣。1947年1月,盐中部分师生返回盐城原校址复校,另一部分师生以盐中泰州分校名义留泰州办学,校务由李西垣的侄儿李景周代理,至1949年因时局变化自行解散。台湾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陈廷宠等一批在台湾校友有不少是这一时期毕业生。

抗战以来,由于学校不稳定、碾转迁移,盐城中学有相当一部分师生流散在盐阜各地,这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新型学校播下了种子,未灭的“香火”使盐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继承和发展。

1940年10月,八路军五纵队在司令员黄克诚的指挥下与新四军在白驹镇狮子口会师,创建了盐阜区抗日民主根据地。11月,在原江苏省立盐城中学的校址上建立了抗日军政大学五分校,陈毅同志兼校长。1941年7月,运筹华中全局的刘少奇同志特于驻地召见盐阜区党委书记刘彬、盐阜行署主任宋乃德和行署文教处长戴伯韬等负责同志开会,研究恢复和发展盐阜区的教育问题。在会上,刘少奇对大家说,这个地区知识分子很多,青少年也很多,但学校已经星散,为了避免这些人流到敌伪地区或摩擦“专家”韩德勤那里去,我们应该开办学校,团结他们,使他们有书可读,有地方教书,希望你们办一所联立中学。为贯彻少奇同志指示,1941年秋,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第一所完全中学——盐阜区联立中学在阜宁县郭墅张庄诞生。校长开始由行署主任宋乃德兼任,后请盐阜地区著名教育家江重言担任。另委早期中共地下党员,在上海大学长期工作过的许德良同志任副校长。生活指导部主任是林珏,社会服务部主任是顾崇实,总务部主任是顾乃湘(女),师范部主任先为朱泽甫,后为陆维特。教师有不少是从军部和行署派来的,有一部分是从本地区选聘的。学校设有初中部、高中部、师范部,后增设艺术专修班,学生来自苏鲁皖沪等省各地。

联立中学成立后,新四军军部宣传部长钱俊瑞和抗大五分校训练部长薛暮桥以及学者孙冶芳等均来校作过报告。陈毅军长对这所中学十分关心,他与其它有关领导特邀在周恩来副主席关心下成长壮大的全国闻名的“新安旅行团”到校联欢演出,又请上海来的一批文化名人贺绿汀、鲁莽等到校讲课。军部医务主任、德国共产党员罗中特也曾来联中作过报告。

办学一年后,日寇荡,学校分散到射东、东季、吴滩三个补习团。1943年秋反扫荡胜利后在阜宁边胥董庄集中开学,校名未变。1944年春又迁至阜宁县空寺阴办学。这时学校有了较大发展,有学生500多人,教职工100多人。当时日军“清乡”、“扫荡”频繁,斗争尖锐,办学条件极为困难。盐阜联中的领导和老师带领广大学生,采取军事化、游击式和时分时合等多样灵活的形式,克服种种困难,在农村坚持办学,是盐阜地区一所非常有影响的学校,这时由于在阜东县已建立了“二联中”,联立中学从此被称之为“一联中”。

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精神,盐阜区各县都办起了县立中学,1942年8月阜东中学创立。1943年春,日寇“大扫荡”,学校适应战时环境,化整为零,建立了新滩、五汛等补习团。1944年1月阜东中学在蔡桥北乡东墩子(现滨海县蔡桥乡)复校,不久改称盐阜区联立第二中学,简称“二联中”,校长由阜东县文教科长后为阜东县县长熊梯云同志兼任,生活指导部主任是罗芒(女),学生增至100多人。开始聘请来的教师有姜观吾、张正南、李旭东、李兆阳等,后加入的有蒯家义、周学源、左石清等;事务人员有左新樵、顾铖先等,校医是左作之,工人有裴凤来、吉玉顺、杜有才等。

一联中、二联中都是由我党创办的直属盐阜区民主政府领导的两所新型学校。这两所学校无论从办学思想、办学目的还是从办学形式、方法、教育教学内容来看都不同于国统区的旧式学校。学校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服务,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努力把学校办成既象抗大那样注重政治,又象普通中学那样重视知识技能。一方面注重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讲授新民主义革命和抗日救国的道理,废除国民党统治时期旧学校的“党义”、“公民”等课程,代之以《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问题》、《论持久战》等。另一方面根据师资和设备条件尽可能地开设完全中学的课程。本着少而精、学用一致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政治课主要讲根据地建设,历史课主要讲中国近百年历史,地理课主要讲抗战地理和解放区的地域概况,农业生产知识主要讲解放区的主要农作物栽培,数学课除讲定理法则外,还教学生怎样做会计和计算土方。语文教学中还选用《苏中报》、《黄海日报》、《盐阜大众报》登载的新华社电讯和文章。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及时地满足了根据地建设的需要。

这两所学校在办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和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勤工俭学和校办工厂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联中建校不久,就蓬勃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老师带领学生开荒、种菜、纺纱、织布,并由化学老师徐以达负责试制、生产肥皂,1943年办起了小型实验厂,后改名为“工专肥皂厂”,日产肥皂1000块到2000块,供应部队和销往各地。现在的淮阴光华化学厂就是在“工专肥皂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联中以“以生产养学校,以劳力换智力”为口号,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通过勤工俭学,一方面解决学校办学经费困难和学生读书困难,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受到劳动锻炼,加深和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办学一开始,师生就在学校数千亩土地上砍草、开荒、种植,并在学校附近数十亩土地上种植瓜、菜、葱、辣椒、萝卜、蕃茄等,解决了600多名师生日常食用的蔬菜问题。后来还在学校内建立造纸厂、纺织厂、榨油厂、肥皂厂等,由学生自己动手,边学习、边实践,逐渐提高生产技能。二联中生产的肥皂、毛巾、棉布等产品在根据地内甚为畅销。

1945年5月,政府为适应抗战胜利后需要工业建设人才的新形势决定将一联中更名为苏北工业专门学校,高中部设有化工和土木两个系,担负着培养技术干部的任务,由苏皖区政府直接领导。同年9月,淮阴、淮安相继解放,苏北工业专门学校奉命迁往淮安,不久迁到淮阴。与此同时,二联中改名为苏北盐垦专门学校,10月又改名为苏皖边区农纺专门学校,校长仍由熊梯云同志兼任,副校长由王启宇同志担任,生活指导部主任是李方曙,姜光斗、孟君孝等均来此任教。1946年3月,苏皖边区政府教育厅决定将苏北工专划归华中建大领导,改名为华中建设大学附设中学。校长仍为江重言先生,教导主任和副主任仍为李庚同志和李克同志,党总支书记为杨海波同志。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敌机常来空袭淮阴,建大附中被迫迁往城郊农村上课。就在这个时候,农纺专校的人事也发生了变化,李继南同志由一高中(前身是1943年建立的阜淮中学)调来担任校长,王正风、李声宏、沈正超、庞天仪等同志也来此任教。9月中旬,敌军侵犯淮阴、淮安,华中建设大学决定附中部分师生随建大向山东撤退,同时决定江重言校长和徐以达老师率大部分师生利用完整保留下来的图书、仪器设备留在本地办学,9月19日附中部分师生近百人在杨海波和李庚同志率领下开始北撤。留在苏北坚持办学的江重言校长和部分师生在我军撤出两淮之后,将附中撤退到盐阜老区农村复课。1947年初,苏皖边区五分区一高中迁至驳柴港。这时射阳境内的二高中大部分学生转入一高中。二高中孙达人、陈汲

三、吴子英等同志调到一高中工作。同年夏,附中搬到空寺阴庄招生办学,学生增加到400多人,校长为江重言,生活指导部主任是徐以达。年底蒋军入侵,纵火焚烧农纺专校校舍、设备、图书。1948年初,建大附中、农纺专校迁校至驳柴港与一高中合并成立“苏皖边区五分区区立中学”,校长江重言,副校长郑白,教师增至40余人,学生200多人。1949年初学校迁至阜宁城。同年4月,苏北行政公署派人从苏南接回原省立淮安中学师生近200人,在区中经过短暂集训后,绝大多数教师留在区中。这批教师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其中有数学教师朱占元、生物教师钱冰抱、化学教师韩席儒、历史教师秦公超、英语教师王济川等。

一联中、二联中、建大附中、农纺专校、—高中、二高中以及区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办学为盐阜区根据地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我党在解放区办新民主主义基础教育和建国后办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学校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里为我党培养了3000多名人才。有些同志毕业不久,就血洒战场,为民主革命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有不少同志经历了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成为祖国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一联中、建大附中毕业生在解放后大多数人担任了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其中担任部级领导干部的就有近10人。原地矿部部长,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秘书长朱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上将周克玉,原轻工部副部长王文哲,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委陈潜等都是一联中的毕业生。曾在一联中(或建大附中)担任过领导工作或从事过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原外经部副部长李克,中国文联书记处原书记李庚等。二联中、农纺专校毕业生后来担任部队师以上、地方厅局级以上职务的有100多人,担任县团级干部的有300多人。他们当中的突出代表有《光明日报》原总编辑姚锡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少将殷学润,中国文学评论家、作家顾骧等。

1950年初,区中又迁至盐城,与先期进盐的叶挺中学(前身泽夫中学,初名亭湖中学,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宋泽夫创办于1924年)合并。在原来江苏省立盐城中学的旧址上建立苏北盐城中学,校长江重言,党总支书记何夷白。1953年学校改为现名江苏省盐城中学,并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

进城初期,学校有18个班级,在校学生743名,教职工45人。校园面积从原来的三十余亩扩大近200亩,基本奠定了今日盐中校园面积的基础。

1951年,姜光斗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1954年姜亚材任校长,吕浦克任总支书记,1958年薛一凡任校长兼总支书记,1964年邵沛任校长兼总支书记。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盐城中学发扬战争年代解放区的光荣办学传统,把培养保卫和建设新中国需要人才放在第一位。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盐城中学学生踊跃参军,先后有118名学生加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列。结合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在教学上由战争年代注重实用向学习系统基础知识、进行扎实的基本技能训练转变。在校园内开展群众性的演讲活动和文艺演出活动。以学生为主要演员的大型歌剧《白毛女》演出轰动全城,学校军乐队闻名遐迩。学校田径队、篮球队是盐城地区最强的两支中学生体育劲旅。为了美化校园,进城不久,校团委号召建造一座风景山,师生们积极响应,不到一月时间即垒起了一座现在还屹在的“共青山”。努力克服游击作风,大力开展正规化管理。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培养基础人才的同时造就了一批名师。1960年,沈正超代表学校数学教研组出席全国群英会;王子仲、沈正超、万恒德等教师荣获“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使盐城中学很快成为一所有影响的学校,为盐城中学后来的辉煌奠定了基础。60年代初,著名数学家,当时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华罗庚在一次会议上说:“在苏北地区办得最好的中学是盐城中学”。

从1950年进城到1965年,盐城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有不少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其中有安徽省副省长黄岳忠、铁道部纪委书记张有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政委少将史有来、上海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李万新、南昌飞机制造厂总经理姜亮、马鞍山钢铁公司总经理杭永益、三峡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李茂和、中科院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孙九林、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学成、江苏省计经委副主任管保宣、江苏省烟草局局长胡子林、南通市市长程亚民、盐城市副市长谷容先、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易庆瑶、江西铜业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振坤、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主任、工委书记汤宝昌、上海申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裁左新之、原中国民航学院院长王文富、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勋、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吴同瑞、原盐城工专校长胡乃定等。有不少人成为高等学校、学术机构、冶金制造、工程建筑,国防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其中有金矿勘察专家范永春、水利专家季奎、机械工程专家杨钟藩、生物学专家刘志礼、超导物理专家金新、有机化学专家钱长涛、加速物理及技术专家张武、吸血虫病专家王在华、轿车制造专家智百年、微波技术专家邱学恒、激光技术专家陈建文和沈书泊、航天工业专家唐登斌、飞机制造专家陈治安、国防科技专家成自龙和宋成勤、化学工程专家游成培、数学专家王能超和赵林城、考古与先秦史专家徐锡台、中国古代思想史专家唐宇元、明史专家王春瑜等。

“文革”期间,盐城中学的正常办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在五六十年代办学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遭受严重损失。有些教师被极“左”思潮迫害致死,有些教师被辱为“牛鬼蛇神”打入牛棚,有些教师被下放到农村接受“再教育”。1973年,盐城师范学校复校,盐城中学有13名干部、教师被调至该校。1976年,盐城师范专科学校恢复,盐城中学又被抽走了26名骨干教师,几乎囊括了各学科的教研组长到盐城师专。1976年至1977年,学校一度改名为江苏师院盐城分院附属中学。这一时期学校革委会主任先后是邵沛、仲吉、徐月亮。就在这困难时期,盐城中学仍为国家培养不少人才,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研究室主任林中梁、江苏省建材局局长王占成、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熊仁民、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导、全国十大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王诗宬,南京理工大学飞行力学专业博士、教授商筱亭,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吴康宁,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政治学博士之一北大教授王浦劬等均是这一时期的毕业生。

十年**结束,进入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新时期,盐城中学重新焕发青春。1977年9月,刘则先任校长兼党委书记。1978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首批办好的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并恢复江苏省盐城中学原名。学校致力于重新组织和培养师资队伍,恢复和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轨,优良校风基本得到恢复。1983年5月,庞天仪主持学校工作。学校大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常规建设,办学质量基本恢复到文革前的水平。

1985年8月杨四海任党委书记,陆云翔任校长,王文荪、朱五华任副校长。次年8月,王杰任党委书记、陆云翔继续担任校长。为适应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四化”建设对中学教育的需要,盐城中学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针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1987年开始,逐步深入地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建立起充满活力、有利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性的“三结合三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强化德育工作,从1986年起,学校在每学年都要组织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分别军训一周和下乡劳动锻炼一周,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劳动观念。1989年12月,学校被江苏省教委授予“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八十年代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姚晓东现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茅矛,1995年在导师指导下发现了人类两个新基因,为人类最终攻克癌症提供了依据,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副教授丁建东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2年11月,朱五华同志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前后担任副校长的有周晓林(党委副书记)、房天龙、李祝源、顾为建。

九十年代以来,盐城中学进一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狠抓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办学质量跃上新的台阶。

坚持德育为首,爱国主义教育从初一到高三形成序列教育特色。91年上半年,盐城中学承担了省“八五”科研项目《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总体设计及实施》,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于1995年4月完成了此项科研任务,并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近几年,盐城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先进事迹先后被《新华日报》、《半月谈》、《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报道,在省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

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在90年代初,盐城中学就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对现阶段课程设置进行了积极而慎重的改革。压缩必修课,根据学生兴趣和成才需要增开选修课、劳技课和活动课,先后开设了学科深化类、方法技能类、体育艺术类、拓宽知识类四大类二十多门选修课,基本形成了有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此项教改成果被《学校管理》杂志作了专题介绍,还被选入《江苏省普遍高中改革经验选编》向全国高中会议介绍。

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大力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效益为目标,为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开展了“新秀杯”、“五四杯”、“而立杯”、“不惑杯”、“红烛杯”等系列教学竞赛活动。通过系列教学竞赛活动使老教师发挥了传帮带作用,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先后有18名中青年教师在省优质课评比中获奖。90年代以来,盐城中学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0篇、出版专著和各类教学参考书18部,数学、物理等学科有四位教师参加了国际学术讨论会,他们的论文被收入论文集、翻译介绍到国外。现有专职教师159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60人,中级教师72人,基本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三结合三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同时还对分配制度进行了配套改革,基本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办学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

经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近几年盐城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省前列。高考本科升学率稳定在95%以上。94届学生严挺以703分的总成绩夺取了全省理科状元。从1990年以来,盐城中学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数理化等学科竞赛共有768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176人,二等奖240人,先后有12名学生进入国家冬令营,6名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由于模范地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成绩突出,1991年12月学校被团中央授予“中学实践教育活动合格单位”;1993年8月被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表彰为全国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1993年9月和1997年2月学校被省教委两次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1994年11月被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中国科协授予“中学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学校”;同时被省教委、省体委、省卫生厅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单位”;1986年以来,学校一直是省市“文明单位”;1996年6月,学校党委被中共江苏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同年10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1997年4月率先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1995年4月2日,李岚清副总理来盐城中学视察充分肯定了盐城中学近几年的办学成绩,认为盐城中学的“办学思路是对的,方法是正确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好的,注意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进入“九五”,江苏省盐城中学认真地制订了“九五规划”,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和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发展可能性,瞄准二十一世纪,明确提出了“全国一流、国际先进”的宏伟的办学目标,力争到本世纪末基本实现学校现代化。

第三篇:中学社团简介

潍坊中学社团简介

一、社团简介

目前,我校已有以文美文学院、文美女子合唱团等学生社团为代表的共计50余个学生社团先后在我校社团管理中心注册成立。这50余个学生社团主要涉猎了文学、现代艺术、民间传统工艺、体育、益智以及公益等为主的多个学生社团种类。其中,在我校开展多次讲座的文美文学院名誉院长莫言先生在今年荣获了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我校文美女子合唱团也在近年来多次参加了许多国家、省以及市级的文艺演出或比赛,均获得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二、社团管理宗旨

我社团管理中心本着“搭建平台、活跃校园、拓展素质、打造精品”的社团建设宗旨,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建设,为同学们提供锻炼的平台,使我们潍坊中学学子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挖掘与发展。

三、社团发展计划

1、推行“社团活动自荐制度”。将由同学们被动参加的传统式社团活动课方式,逐步改为由同学们主动、自发的组织或参见学生社团活动的现代式社团活动方式;将由传统的社团活动课的方式,逐步改为由学生为主导,自由、新颖的社团活动,鼓励各社团积极策划各项健康有益的比赛活动,将社团活动变为比赛的形式从而产生各社团间的良性竞争。

2、实行“抓重点、树榜样”的社团管理模式,每年重点发展培养10-20个社团。以优秀且有潜力的社团为入手点,大力发展此类社团,并采取“委派优秀学生会干部挂靠”的方式为此类社团的发展助力,使此类社团加速发掘潜力、迅速成长,为其它中小型社团做出好的榜样。

3、开展与各学校间的社团活动交流。如:与大学生社团联手策划推出各类社团活动,从中吸取经验,借鉴其好的想法和思路进一步完善我校社团文化的建设;与初中学校联手策划推出各类社团活动,与初中社团互相交流,为初中的孩子们带去新颖合理的社团建设与管理理念。

四、社团活动时间

以尽量不影响我校各教学部正常上课为基础,以学生放假在校外的空暇时间为主要活动时间,以学生在校每天下午第四节活动课时间、晚自习时间、小周周末自习时间为辅助活动时间。

五、社团活动场地

1、固定社团活动室:共计7间,其中展室一间,可容纳40人的活动教室6间。

2、学校小型报告厅:共计1个,可容纳120人左右。(本场地使用权需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

3、学校大型报告厅:共计1个,可容纳400人左右,内设小型舞台一个。(本场地使用权需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

4、学校体育馆二楼篮球场馆:共计1个,可容纳我校高

一、高

二、新疆部全体学生,内设大型舞台一个。(本场地使用权需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

六、社团活动经费 应我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心要求,我校各社团均实行“经费自筹”的社团活动经费处理办法,且我校社团相关章程中明确要求,各社团不得以任何名义或形式向社团征收任何费用,故我社团活动经费均以外来活动赞助以及活动广告费的形式产生。

注:以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我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心所有。

潍坊中学社团管理中心

肖博元

2012年10月29日

第四篇:仁怀中学简介

仁怀中学简介

仁怀中学简介

z省仁怀中学,址在z市z区东港镇东港路88号。原名z私立仁怀中学,始建于1938年的抗日烽火之中,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z乡区最早的完全中学,是锡、澄、虞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是我国着名火箭专家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姚桐斌的母校。1943年,清朝农工商部尚书、z国学专修馆馆长唐文治先生为学校题“博爱”校训,并加按语:“锡邑北乡仁怀中学,创办有年。癸未孟夏,校长陈伯瑜介严生古津来征题。余维君子体仁,足以长人,校名仁怀,任重道远,韩子云博爱之谓仁,诸君其谨守之哉。”又请武进清癸卯年进士、着名

书法家钱振锽书写校训匾额“博爱”和校牌“z私立仁怀中学”。

70多年来,学校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从一所落后的农村中学华丽转身,成为顺应农村城市化发展潮流的现代化中学。2000年学校晋升为z省重点中学,2002年跨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行列,2004年转评为z省首批四星级高中。2009年8月,原仁怀中学高中部和八士中学高中部合并为仁怀中学,搬入异地新建的校区。学校现占地196亩,建筑面积6067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近40%,环境优美,布局和谐,文化氛围浓厚。学校办学规模为16轨48班,有教职工260多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60多人,学生2000多人。

学校秉承“教育就是服务”的中心理念。现代化的教学生活设施,为学生提供绝佳的学习环境,“远离城市喧嚣,享受乡村静谧”,是静心读书的好地方。学校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健康发展的现代公民。

学校践行“仁怀臻美”的核心文化。通过打造美丽校园、构建美妙课堂、规划美好人生,致力臻美教育,打造仁怀办学特色,把学校建成师生生活的花园、学习的乐园和精神的家园。

学校以“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队伍建设、以“学生生涯规划”统领德育工作、以“三动”课堂研究和教学案一体化推进教学和科研工作、以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以艺术教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学校教育的魅力在于“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更大发展”,“集体的智慧、极端的认真、超常的付出”是对仁怀师生最好的诠释。学校倡导“本一伟大、本二优秀、本三专科也光荣”,兑现“相同起点,更大提高”的社会承诺。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丰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办学业绩,使学校美誉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z省平安校园、z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z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z省消防安全教

育示范学校、z省军训工作先进单位、z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z省绿色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基地学校等荣誉。

第五篇:清华中学简介

重庆市清华中学位于重庆李家沱长江大桥南引道旁——交通便利的花溪河畔。它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厚的文化底蕴,园林式的校园格局,水木清华实为主城区内城郊结合部理想的求学圣地。重庆清华中学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指示,经清华大学在渝校友积极筹办,创建于1938年。解放后,学校由政府接办,更名为“重庆市第九中学”。学校设施优良,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料室、网络中心控制室及学生多媒体计算机室、多功能教室、智能双向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观摩评估系统、校园电视台等现代化设备已属全市重点中学领先水平。重庆清华中学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目 录 1巴渝名校——重庆市清华中学 2简介 3发展前景 4历届英才 1 巴渝名校——重庆市清华中学 重庆市清华中学渊源于清华大学,创建于1938年。因筹办者和主要任课教师均系清华大学校友,经清华大学校政当局和校友总会同意,学校命名为重庆清华中学,首任校长傅任敢先生亦为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委派。解放后学校由政府接办,更名为“重庆市第九中学”,1984年恢复“重庆清华中学”校名,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82年学校列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1999年被确认为重庆直辖后首批市级重点中学,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200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2007年被国家汉办、重庆市教委批准为“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被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绿色环保学校”。目前,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王元先生担任重庆市清华中学首席顾问,研究员级教师尹先国同志担任重庆市清华中学校长、党委书记。

重庆清华中学自创办以来,一直秉承清华大学“求实”校风和“自强不息”校训,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近七十年风雨兼程,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占地230余亩,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拥有80多个教学班、4000多名在校学生、住校生2800余人的大型寄宿制高中。学校先后培养出以两弹元勋、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为代表的七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专家、学者及党政军界杰出人才。“水木清华”以其优美的校园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设施设备、光荣的办学传统、悠久的育人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重庆主城区的“育人乐土,求学圣地”。

为积极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学校继续弘扬“求实”校风和“自强不息”校训,确立了“厚德载物,人人成才”的新时期办学理念和“学校家庭化、办学民主化、管理精细化、育人多元化、发展国际化”的工作方针,形成了“五充满”(充满责任与自信、充满关怀与温馨、充满个性与和谐、充满信任与尊重、充满激励与活力)的育人环境和“四注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育人模式。学校根植于清华大学,联合清华大学附中,加强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全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正向着“环境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中华名校目标挺进!

清华人,创造过辉煌的历史;清华人,正创造着更加辉煌的未来!重庆市清华中学位于重庆李家沱长江大桥南引道旁——交通便利的花溪河畔。它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厚的文化底蕴,园林式的校园格局,水木清华实为主城区内城郊结合部理想的求学圣地。重庆清华中学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指示,经清华大学在渝校友积极筹办,创建于1938年。解放后,学校由政府接办,更名为“重庆市第九中学”。学校设施优良,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料室、网络中心控制室及学生多媒体计算机室、多功能教室、智能双向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观摩评估系统、校园电视台等现代化设备已属全市重点中学领先水平。

下载xx中学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中学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少年宫简介

    中学少年宫简介 中学少年宫是依托第二实验中学建设的一所青少年活动场所,也是我校特长学生的活动中心。 少年宫坚持开放式、多元化建设,做到室内室外相呼应、课内课外相结合,将......

    白杨中学简介

    恩施市白杨坪乡初级中学简介恩施市白杨坪乡初级中学位于二0九国道和白奉公路交汇处,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建于一九六O年,始名为恩施县综合师范,六一年更名为恩......

    通州中学简介

    发展中的通州中学 通州中学创办于1958年9月,目前有教职工85人(含新聘的3名保安),学生近1500人,班级27个。在教职工中,具有本科学历的26人,大专学历的52人,中学高级教师16人,中学一级教师21人......

    沙沟中学简介★

    西吉县沙沟中学简介西吉县沙沟中学位于中静公路边,沙沟乡人民政府旁。其前身可上溯到民国初期的沙沟初小。1972年春,向社会招生,始创中学建制,1992年搬迁到此。 学校现有教学班1......

    清华中学简介[合集]

    巴渝名校——重庆市清华中学 重庆市清华中学渊源于清华大学,创建于1938年。因筹办者和主要任课教师均系清华大学校友,经清华大学校政当局和校友总会同意,学校命名为重庆清华中......

    凤城中学简介

    连江县凤城中学简介 经过凤中人的薪火相传,学校砥砺出“励志、笃学、明德、博爱”的校训,孕育了“严谨、勤奋、拼搏、创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教学相长,求是拓新”的”办学思......

    民族中学简介(精选)

    化隆民族中学简介化隆县民族中学始建于1983年,1993年创设民族高中部,是全县唯一的一所寄宿制“双语完全中学”,肩负着全县17个乡镇的“双语”教学任务,课程设置采用“藏汉双语”......

    2011中学基本情况简介

    赵县高村乡中学基本情况简介 赵县高村乡中学建于2009年,地处赵县高村乡北王村村西,西邻元氏,南邻高邑,是三县交界处的偏远农村初级中学。该校是依据县政府和教育局关于中小学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