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华中学简介
巴渝名校——重庆市清华中学
重庆市清华中学渊源于清华大学,创建于1938年。因筹办者和主要任课教师均系清华大学校友,经清华大学校政当局和校友总会同意,学校命名为重庆清华中学,首任校长傅任敢先生亦为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委派。解放后学校由政府接办,更名为“重庆市第九中学”,1984年恢复“重庆清华中学”校名,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82年学校列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1999年被确认为重庆直辖后首批市级重点中学,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200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2007年被国家汉办、重庆市教委批准为“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被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绿色学校”;2009年7月,学校被中宣部等十部委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9月,学校荣获“重庆市森林校园”光荣称号。目前,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王元先生担任重庆市清华中学首席顾问。
重庆清华中学自创办以来,一直秉承清华大学“求实”校风和“自强不息”校训,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七十余年风雨兼程,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占地230余亩,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拥有101个教学班、5300多名在校学生、住校生3100余人的大型寄宿制高中。学校先后培养出以两弹元勋、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为代表的七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专家、学者及党政军界杰出人才。“水木清华”以其优美的校园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设施设备、光荣的办学传统、悠久的育人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重庆主城区的“育人乐土,求学圣地”。
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庆清华中学坚持“三个面向”的办学方向,继续弘扬“求实”校风和“自强不息”校训,确立了“厚德载物,人人成才”的新时期办学理念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办学特色,实施“学校家庭化、办学民主化、管理精细化、育人多元化、发展国际化”战略,形成了“五充满”(充满责任与自信、充满关怀与温馨、充满个性与和谐、充满信任与尊重、充满激励与活力)的育人环境和“四注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育人模式。学校根植于清华大学,联合清华大学附中,加强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全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正向着"“质量优良、特色突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中华名校”目标挺进!
清华人,创造过辉煌的历史;清华人,正创造着更加辉煌的未来!
第二篇:清华中学简介
重庆市清华中学位于重庆李家沱长江大桥南引道旁——交通便利的花溪河畔。它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厚的文化底蕴,园林式的校园格局,水木清华实为主城区内城郊结合部理想的求学圣地。重庆清华中学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指示,经清华大学在渝校友积极筹办,创建于1938年。解放后,学校由政府接办,更名为“重庆市第九中学”。学校设施优良,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料室、网络中心控制室及学生多媒体计算机室、多功能教室、智能双向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观摩评估系统、校园电视台等现代化设备已属全市重点中学领先水平。重庆清华中学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目 录 1巴渝名校——重庆市清华中学 2简介 3发展前景 4历届英才 1 巴渝名校——重庆市清华中学 重庆市清华中学渊源于清华大学,创建于1938年。因筹办者和主要任课教师均系清华大学校友,经清华大学校政当局和校友总会同意,学校命名为重庆清华中学,首任校长傅任敢先生亦为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委派。解放后学校由政府接办,更名为“重庆市第九中学”,1984年恢复“重庆清华中学”校名,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82年学校列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1999年被确认为重庆直辖后首批市级重点中学,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200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2007年被国家汉办、重庆市教委批准为“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被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绿色环保学校”。目前,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王元先生担任重庆市清华中学首席顾问,研究员级教师尹先国同志担任重庆市清华中学校长、党委书记。
重庆清华中学自创办以来,一直秉承清华大学“求实”校风和“自强不息”校训,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近七十年风雨兼程,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占地230余亩,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拥有80多个教学班、4000多名在校学生、住校生2800余人的大型寄宿制高中。学校先后培养出以两弹元勋、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为代表的七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专家、学者及党政军界杰出人才。“水木清华”以其优美的校园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设施设备、光荣的办学传统、悠久的育人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重庆主城区的“育人乐土,求学圣地”。
为积极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学校继续弘扬“求实”校风和“自强不息”校训,确立了“厚德载物,人人成才”的新时期办学理念和“学校家庭化、办学民主化、管理精细化、育人多元化、发展国际化”的工作方针,形成了“五充满”(充满责任与自信、充满关怀与温馨、充满个性与和谐、充满信任与尊重、充满激励与活力)的育人环境和“四注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育人模式。学校根植于清华大学,联合清华大学附中,加强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全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正向着“环境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中华名校目标挺进!
清华人,创造过辉煌的历史;清华人,正创造着更加辉煌的未来!重庆市清华中学位于重庆李家沱长江大桥南引道旁——交通便利的花溪河畔。它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厚的文化底蕴,园林式的校园格局,水木清华实为主城区内城郊结合部理想的求学圣地。重庆清华中学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指示,经清华大学在渝校友积极筹办,创建于1938年。解放后,学校由政府接办,更名为“重庆市第九中学”。学校设施优良,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料室、网络中心控制室及学生多媒体计算机室、多功能教室、智能双向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观摩评估系统、校园电视台等现代化设备已属全市重点中学领先水平。
第三篇:清华min简介
“管理硕士”项目(简称MiM,是Masters in Management的缩写)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为企业、政府以及各类非赢利组织培养有潜力的、未来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该项目是清华经管学院将原有的企业战略、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市场营销和技术经济与管理四个方向的硕士项目整合而成,为清华经管学院首创。相关的课程改革得到了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也符合教育部正在推动的将学术研究型硕士转型为应用型硕士的改革思路。
项目特色
强调综合性和应用性
培养方案重点不在个别专业的知识,而在于综合知识和整体能力的提高。区别于迄今为止举办的各类工商管理学科的学术型硕士,注重在实践中应用已有的知识,而非学术研究。
国际化
实行中英文双语教学。部分学生有机会加入CEMS项目,在清华大学学位之外再获得CEMS管理硕士学位。CEMS即管理硕士国际联盟,清华经管学院是CEMS在中国的唯一成员学院。该联盟起源于欧洲,目前共有26个会员学院。它的原则是在每个国家只选择一所顶尖管理学院成为会员学院。联盟还拥有超过50个全球顶尖大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无需工作经验
与MBA不同,这是工作经验前的学位。借助清华经管学院本科生和外院、外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源,采用小班教学、精英式、大强度的教学和训练。可以预见这会是所有硕士项目中学生生源最具选择性的一个硕士项目。
灵活性和适应性
该项目中管理的涵义具有包容性,不区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其他各种“非赢利组织管理”,涵盖所有类型组织的管理,因此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广阔的就业前景
将来学生的职业前途不仅广阔,而且职业路径具有较强的提升潜力。该项目的毕业生不仅会去大型企业就业成为管理精英,也会去政府部门就业成为后备干部,同时也会去国际组织就业成为国际雇员。
第四篇:清华通信与微波研究所简介
通信与微波研究所依托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9年11月由原来的通信教研组和微波与天线教研组合并组建,现有教职工28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4名,讲师与工程师8名。通信与微波研究所分属于电子工程系的二个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其一级学科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其一级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两个二级学科在1987年被评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2002年再次被评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通信与微波研究所以现代通信理论和技术、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和应用为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广博学识、具有独立见解和高度创新能力、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通信与微波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满足我国通信与微波事业飞速发展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目前通信与微波研究所承担16门本科生、16门研究生课,所内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每年进站博士后约4-5人,每年招收博士生30-40人,硕士生70人左右。通信与微波研究所每年承担多项国家、部委、横向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将科学研究融入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形成了科研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促进研究工作的良性循环。
通信与微波研究所紧密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迫切需求以及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在通信与微波一些重要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并形成了以下一些研究方向:
♦ 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 包括无线蜂窝移动通信、高速超高速无线通信、卫星通信、无线机动通信系统、无线数字多媒体通信与广播系统等
♦ 通信网与交换技术 包括通信网理论、新一带互联网、光纤通信与宽带交换、数字复接与交换、无线局域网和无线城域网等
♦ 数字信号处理与终端技术 包括语音和图像压缩编码、抗噪声语言信号处理、高性能信道编码、高效率调制解调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多输入输出无线发送接收技术、信源信道联合处理技术、多媒体终端技术等
♦ 通信与信息系统仿真与集成 包括通信系统计算机仿真技术、通信专用芯片设计与测试等 ♦ 射频及微波电路技术包括微波毫米波及射频电路技术;微波集成电路、高速电路技术;微波及射频电路CAD技术、超高速电路CAD技术、电路参数提取、电路设计;微波测量技术等
♦ 无线通信及其他射频系统技术 包括无线通信射频电路及射频分系统;时间、空间信号处理系统;主动与被动微波遥感系统;雷达系统;微波及射频电路智能化、软件化等
♦ 电磁场理论及电磁波应用技术 包括电磁场理论、电磁波理论与电磁波传播;电磁场、电磁波数值计算与仿真;电磁兼容;无回波暗室设计技术、射频仿真理论及软件;主/被动微波遥感机理及其应用的研究等
♦ 天线理论与系统、空间信号处理 包括天线理论与设计;空间信号处理;有源天线、智能天线、微带天线、共形天线、天线测量技术等
通信与微波技术研究所在相关领域中与国际上著名的大学如:美国MIT、Berkeley、California、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KAIST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研究单位如:美国朗讯贝尔实验室、韩国电子与电信、三星电子研究院、日本国立通信研究院等;和大型企业如:美国Nufront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Inc.、高通无线通信公司、Motorola 公司、日本松下、东芝、NEC、日立公司、韩国三星电子、LG公司等建立了学科内及跨学科的学术交流、联合研发和产业联盟关系,保持着密切的人员、学术和合作研发的交往,这些联系交往为本学科实现与国际水平接轨、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五篇:中学少年宫简介
中学少年宫简介
中学少年宫是依托第二实验中学建设的一所青少年活动场所,也是我校特长学生的活动中心。
少年宫坚持开放式、多元化建设,做到室内室外相呼应、课内课外相结合,将整个少年宫园地打造成为一个立体的育人大课堂,为我校青少年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让广大学生及特长爱好者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全面和谐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
针对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家长对孩子进行校外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的实际情况,学校在少年宫内开设了二胡、古筝、竖笛、舞蹈、围棋、书法、剪纸等文体活动班,并相继开放了“科学探究室”、“图书室”、“舞蹈室”、“古筝室”、“围棋室”、“二胡室”、“竖笛室”、“绘画室 ”等九处集休闲、健身、学习、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室。选聘校内 12 名执教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突出的优秀的辅导员,带领学生聚集在这里进行特长训练。并在选聘校内专职辅导员的基础上,特聘了临沂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对特长教师和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指导与培训,促进了训练水平的提升。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中充分挖掘艺术潜能,张扬自己的个性,整个校园呈现出生机盎然、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古筝、二胡、舞蹈是我校少年宫的优势项目,所培养的学员中有5人已过古筝、二胡考试九级,九三班许广云同学的拉丁舞、国标舞在中华国标舞协会考察时摘得过银牌,舞蹈班学员编排的舞蹈《军民一家亲》在临沂市第八届小学生艺术节上获三等奖,大型团体操《扇舞龙年》在2012年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中获优秀表演奖。
第二实验中学少年宫自成立以来,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兴趣培养为主导,着力造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各项技能发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索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县委县府核定为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定点验收单位。今后,少年宫将乘借我县争创全国文明县城的有力东风,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力争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