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课外实践活动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课外实践活动学分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为落实《天津工业大学贯彻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学校出台了《天津工业大学本科生课外实践活
动的学分管理办法》,材料化工学院根据学院实际,制定了本实施细则。
一:课外实践活动要求:
1、从2007级本科生开始,学生在校期间应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并至少获得4学分。
2、学生获得的课外实践活动学分超过上述规定学分的部分,可代替全校任选课学分。
3、2007年以前入学的本科生符合本实施细则规定条件的,也可取得相应学分,并可代替全校任选课学分,但不作为毕业资格审核的必要条件。
4、每学年第二学期第12周,学院提出“课外实践活动学分认定计算办法调整方案”。
5、每学期第18周集中申请、上报。
6、同一课外实践活动项目以最高分记载一次学分。
三:课外实践活动学分的上报程序:
1、论文、专利、证书认证等项目,由学生本人填写“天津工业大学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学分评定登记表”,提供有效证明文件,向学院提交,学院审查批准后填写成绩单,上报教务处。
2、社会实践活动由校团委统一上报;
3、各类竞赛项目的学分由指导教师参照课程成绩管理办法上报;
4、专业社团活动的学分由指导教师参照课程成绩管理办法上报;
5、其它课外实践活动由负责部门按照学生的参加情况和所获成绩,以成绩单形式上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10-23
第二篇: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本科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范文)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本科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更好地贯彻《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有关文件精神,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配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的实施,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是指经学校或学生所在院(系)认可、以培养修而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为主的课外学科或科技实践活动,包括各种校内外学科、科技竞赛及学科、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等活动。
第三条 课外创新实践学分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并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成果,按本细则有关的规定经认定后获得的学分、第四条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需要获得6个学分(专升本插班生减半)课外创新实践学分方能毕业。
第五条 学生通过参加学校或学生所在院(系)组织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取得6个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均由院(系)依据本细则实施细则后登记,教务处和学生处分负责监督。
第二章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认定规范及标准
第六条 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及其学分认定标准
(一)发明专利和著作权登记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每项每人记6个学分;成功申请发明专利,每项每人记2学分;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每项每人记4学分;成功申请实用型专利或著作权登记,每项每人记1学分。
(二)发表论文或作品论文或作品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记2学分;在上述类型的核心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记6学分;第二、三作者则减半记学分。
(三)参与创新基金项目 获学校学生创新基金立项的课题组前三名主要成员,每人记1学分;通过结题验收的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组成员,每人记2学分。
(四)参加学科及科技竞赛
1.参加校级学科、科技竞赛,完成竞赛且成绩合格,记1学分;获得三等奖(含)以上,记2学分;
2.参加省级学科、科技竞赛,完成竞赛且成绩合格或获成功参赛奖,记1学分;获得优秀奖和三等奖,记3学分;获得二等奖(含)以上,记4学分;
3.参加国家级学科、科技竞赛,完成竞赛且成绩合格或获成功参赛奖,记2学分;获得优秀奖和三等奖,记4学分;获得二等奖(含)以上,记6学分;
4.参加省级性、全国性学科与科技竞赛,按获奖项等级参照1、2点记学分。
(五)获得各类专业资格证书 参加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国家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取得初级、中级或高级证书,分别
记1、2和4个学分。认可的证书种类、等级认定学分数由院(系)根据专业特点确定。获得广东省、国家和国际认可证书取得的创新学分累计最多分别不超过2、4、6学分。
(六)参加学术活动、教师科研和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等工作学生在校四年期间,参加院(系)规定数量的学术讲座和学术活动,并撰写达到要求的学习报告;或参加教师科研、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成绩最多不超过2学分。
(七)参加社会实践参加课外社会实践,受到国家、省(部)、学校(含厅、局级)表彰者分别记6、4、2学分;虽未受到表彰,但向院(系)提交较高水平的调研或总结报告或参加经院(系)认可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表现良好,经认定成绩优秀者记1学分。此项累计最多不超过4学分。
(八)其它成功创业者记4学分;考上硕士研究生记4学分。
第七条 本《细则》未提及的创新实践活动,可由院(系)提出,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补充认定标准后执行。
第三章
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的实施原则
第八条 学校和院(系)组织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按课程进行管理,由承办单位制定活动大纲或管理办法,并指定项目负责教师。在公布活动结果或成绩后两周内,由学生所在院(系)按相应课外创新实践学分标准审核认定后登记学分,一般在每年的6月份和12月份认定并登记。
第九条 学生自行开展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达到学分认定标准的,由学生本人在获得相关证明材料1个月(寒、暑假除外)内,向所在院(系)提交书面申请和相关证明材料原件;院(系)在学生提出申请的当个学期,根据学校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认定标准审核认定后登记学分,并做好证明材料的存档工作。
第十条同类、同项但不同级别的多次活动和奖励,获得的学分不累加,按最高学分记1次。
第十一条学生取得的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记入学生课外创新实践环节成绩栏,超过6学分的部分可以记载,但不可能冲抵课程和其它环节学分。
第十二条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纳入学生成绩管理子系统,各院(系)每学期都必须将“课外创新实践”环节加入到教务管理系统“开课计划”中,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后,由成绩管理人员按学分认定学期和认定学分数记入创新实践环节。课外创新学分,成绩均记为良好。第十三条学生在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定期了解、追踪自己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和获得情况,如有错漏,应及时报告或查问,追溯期以一年为限。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细则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细则自2009年9月1日起,从我校2009级本科学生开始实施,原《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关于课外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试行)同时废止。
第三篇:2018-2019二上科学课外实践活动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二年级科学课外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整套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强调了“探究式学习”、“课程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课程的开放性”。显然,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之间,课堂之中,需要不断开拓、引入鲜活课程资源,同时打通课内、课外,通过生活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我们制定合理的课外实践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是课外实践活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科学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促进学生在家庭里、校园里、社会上、生活中,学习运用科学探究,发挥每一位小学生各自的潜能和创造性,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从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本学期科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要点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课外科学活动的形式,注意对学生群体的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课程内容要与社会发展、科技新成就之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以及科学仪器最大效能,以更好地开展科学课外实践活动。
四、措施与方法
1、在班级内设立科学课外实践活动小组,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是课堂上无法完成需要课下通过课外延伸探究完成的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课外实践活动有观察、实验、考察、饲养、采集、种植、制作等。在第一单元动物感知环境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观察对象,甚至进行蜗牛的饲养和观察。
2、进行校园大搜索。大自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生命物质世界又是丰富多彩的,小学阶段生物的内容比较多,但是要观察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变化,了解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像小生物学家一样,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植物。让书本的图片动起来,让书本的资料更丰富。
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校园这个熟悉特定的区域内调查有多少动植物,通过实地考察、统计、汇总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走出教室的活动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更有自主性,但也许学校的区域不能满足学生的考察,那么就可以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像考察学校生物一样去考察“家”“村庄”等区域中的动植物数量,扩大生物多样性的范围,以自己观察、调查得到的更多的内容来丰富课文的内容。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要了解它们生长变化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因此观察生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能观察到变化并记录下来,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能完成一个调查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非常
有好处的,因为科学素养就是在漫长的体验中形成的,而不是一时的冲动。
3、种植花草,感知环境。我们可以在班级设立植物角,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种植一些学生喜欢的植物,这样更便于学生观察、记录,探究的时间也更灵活。比如,一些草本的花,从一颗种子开始种植,到植物开花,往往能调动学生很多感官,让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可以结合本学期第三单元当中种植大蒜,便于学生观察和实验。
每一次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果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对活动的开展将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要把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及时告诉家长,请求家长的支持,并给家长一个督促孩子的时间表,保证课外实践活动的真实性。
第四篇:北华大学本科生课外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北华大学本科生课外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更好地贯彻《高等教育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鼓励本科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创新与素质拓展能力,根据05版《北华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北华大学本科生课外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活动是指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持或参与的科学研究、科技发明、科技制作、调查报告等;本科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 , 除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 , 还应获得不低于4 学分的课外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 , 方可毕业。
第三条
学生创新与素质拓展活动的内容包括:参加国家级(以国家名义、部、委联办)、省(部、委)级、校级科技、文体竞赛,组织校内科技活动;参加科技类展示会、交流会,主持或参加学校许可的科研项目、调查报告,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出版物;参加国家职能部门组织的水平考试或职业技能考试等。
第二章:实施细则
第四条
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并获奖者,经认定后参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 1、国家级:最高奖级计 10 学分,各奖级按 1 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 5 学分;、省部级:最高奖级计 7 学分,各奖级按 1 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 3 学分;、校 级:最高奖级计 3 学分,各奖级按 1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 1 学分。
第五条
参加科学研究并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论文发表以正式刊物为准)者,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 1、被 SCI,EI,SSCI 收录论文,每篇计 8 学分,其后根据作者排名按 0.5 学分顺次递减;、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计 4 学分,其后根据作者排名按 0.5学分顺次递减;、在一般期刊(含增刊)及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学术文章,每篇计 2 学分。
4、非正式出版的刊物(学术交流,会议交流),每篇计1学分。第六条
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并取得鉴定成果、获得奖励者,参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国家级:最高奖级计 20 学分,各奖级按 5 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 5 学分;、省部级:最高奖级计 10 学分,各奖级按 2 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 3 学分;、专利:主要完成人计10学分,一般成员计6学分。、厅级:最高奖级计 8 学分,各奖级按 2 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 2 学分;、校级:最高奖级计 4 学分,各奖级按 1 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 1 学分。
注:同一项目在不同级别层次上获奖可累加相应级别应记的学分,集体奖项与个人奖项重复时采用两项认定的最高学分;获奖人员等差递减0.5学分。
第七条
社会实践课外创新学分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科技咨询),受到国家、省、学校、学院或小外县局级表彰者,分别计8、7、6、5课外创新学分。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写出较高水平的实践报告或者调查报告,且在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者分别计4、3、2、1学分。
3、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科技咨询、科技兴农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当地组织表扬者可计2学分,参加者均可计0.5学分。
4、积极参加学院青年志愿者活动,表现突出者可计1学分,参加者可计0.5学分。
5、学生在所选修的课程中,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与本课程相关的文献及参考书,写出本课程的论文综述或心得体会,经指导教师批改为优秀者计0.5学分。
6、设计、制作小产品,学院组织审定合格的计2学分;自拟方案进行设计性实验,有较好的实验报告,学院组织考核为优秀的计2学分,考核为合格的计1学分。
7、在自制或改制实验仪器、设备中,主要技术负责人计2学分,一般成员计1学分。
8、学生在所选的课程中,经任课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写出所学课程的综述或心得体会,经指导教师评阅为优秀者,计0.5学分。
第八条 文体活动课外创新学分
1、参加全国或国际文体比赛(含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获前三名者分别计8、7、6学分,其余名次获奖者计3学分;集体项目获前三名者,每人分别计7、6、5学分,集体项目其余名次获奖者,每人分别计1.5学分。
2、参加省级文体正式比赛(含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获前三名者分别计7、6、5学分,其余名次获奖者计2学分;集体项目(六人以上)获前三名者,每人分别计5、4、3学分,集体项目其余名次获奖者,每人分别计1学分。
3、参加校级文体正式比赛获奖者,计2学分;集体项目获奖者,计1学分;
4、正式体育竞赛中,破全国、省高校记录者,分别计10、8学分;破校记录者计3 学分;在校学生体育测试成绩连续4年优秀者计1学分。
5、凡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文体活动者(如迎新晚会的演出者、参加校运会正式比赛者等)每次计1学分。
6、凡参加学院组织的大型活动(如团员形象设计大赛、各类院级体育比赛等)获奖者计1学分,集体项目获奖者每人计0.5学分,参加但未获奖者(含裁判员、勤杂、宣传报道人员)均可计0.2学分。
7、每一次文体活动(含竞赛、比赛和演出等)中,个人获得的最高课外创新学分取最高值。
第九条 其他方面的课外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
1、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合格(60分以上)者,计1学分;
2、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国家英语八级考试,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参加国家英语五级考试成绩合格者,计1学分。
3、参加全国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合格(文科获一级以上等级证书,理科获二级以上等级证书)者,计1学分。
4、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软件水平考试,获初级程序员证书者,计1学分;获高级程序员证书者,计2学分;获系统分析员证书者,计4学分。
5、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资格认定证书,高级计4学分;中级计2学分;初级计1学分。
6、参加校级学术报告会时间累计到20学时,可计1学分。
7、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检查和各种评估中,被抽测成绩优秀者计3学分,良好者计1学分。
8、未列入的其余各类校级以上奖项,参照本细则中相关奖项等级给予相应学分。
第三章 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的申报、审批程序
第十条 学校每学期初受理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的申报工作;凡符合获得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条件者,由学生本人填写《北华大学学生“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向所在学院申请,16周后交教务处备案。
第十一条 经指导教师同意,将《北华大学学生“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认定申请表》、证书和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交至所在院系,经所在院系审核公示,报教务处审批。
第十二条 评定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学生的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申请经教务处审核、审定批准后予以公布,教务处将获得创新学分的学生名单和申请表一份返回各院系,由学生所在院系将批准获得的创新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总表《创新与素质拓展》课程一栏中。
第十三条 凡经查实弄虚作假者,取消该项目所得学分分值,并根据《本专科学生违纪处分办法》,按弄虚作假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四条
本细则最终解释权归北华大学教务处。
北华大学教务处
2006年9月
第五篇:小学课外实践活动安全实施预案
本次活动系全校活动,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地点选在河坝。基于以上原因,为保障学生在安全的情况下参加活动,特制定以下的安全预案:
1. 出发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由各班的班主任对该班学生进行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并且讲清楚活动的安排以及注意事项。在班级内实行班主任领导,科任老师监督,组长负责制度,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由组长带领,组长负责成员的安全,并且随时与班主任及课任老师取得联系。
2. 在乘车的时候,老师按年级顺序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并且安排老师负责,保证学生在车上的安全。同时向学生做出乘车的要求。以及要求汽车司机在开车的时候注意安全。
3. 到达目的地,先由老师选好活动地点,在选地点的时候注意对不安全因素的排除。同时安排好老师的监督岗位,做到有学生的地方就有老师。
4. 将学生分组进行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对班主任老师提出具体的要求,除了安排好学生的活动以外,同时注意学生的安全。
5. 在学生活动的时候,学校领导随时走访,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安全。
6. 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将学生全数召集,待确定学生全数集合以后,组织教师,按原来的顺序将学生护送回学校。
7. 回到学校以后,要求学生径直回家。不能在路上停留。要求“路长”做好监督。
活动安排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木齐发。为了使孩子的学习不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学校中,中心寺少先队大队部特计划3月21日,(星期五)全校师生共同走出校园,感受春天的美,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了使活动能有效地开展,特制定以下的安排:
1. 活动时间:3月21日,9点出发。预计9点40到达。
2. 活动地点:隐丰河坝
3. 到达方式:乘车
4. 活动具体安排:
(1)上午9点,组织全校师生乘坐1路车,前往目的地。安排好老师的任务。
(2)到达目的地以后,将学生集合,布置活动任务,并且作好安全的要求。要求老师选好活动地点,并且作好安全的监督。
(3)班主任带领学生进行活动,要求注意安全。
(4)中午12:00组织学生就餐。
(5)待学生就餐后,清点人数。联系好汽车,在汽车到达后,按原来的安排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回到学校。要求学生径直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