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阳实小精心构建师生精神家园
当阳实小精心构建师生精神家园
走进市实验小学校园可以看见综合楼上的一行大字“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未来”,这就是“实小”的办学理念。从精心布置的主题文化长廊、宣传栏、教室的黑板报、学生的作品和老师的风采展示,处处让人感到这是一个充满浓郁育人氛围的精神家园。11月下旬,市教育局副局长曹孙勇一行五人到当阳市实验小学进行创建校园文化建设合格学校验收活动,各位评委由衷地感叹:今天我们终于真正看到了“家长削尖脑袋挤破实验小学校门”的原因,那就是实验小学已经成为了师生眷恋和依赖的精神家园。
2005年6月,市实验小学获得“湖北省示范小学”的殊荣,这是“实小”百年辉煌历史的厚积薄发,是“实小”精神文化引领的积淀与升华。在荣誉面前,“实小人”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把荣誉当成促进学校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校长李家华的带领下,“实小人”对学校过去和现在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对未来发展进行了规划和定位,确定了“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未来”的办学理念,提炼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实小精神,办学的思路更加明晰、具体、科学,为实验小学又好又快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不到五年的时间,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学校管理规范,习惯养成教育扎实,教师队伍精良,校园文化浓郁”的办学特色。在实验小学教师享受生活的幸福,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师生结伴成长,人人体验欢乐和成功。下面几个镜头足以证实,在实小校园没有一个学生将早餐、午餐带进校园,因为学校70多名教师已成了学生的榜样;年满55岁且在2009年12月1日正式退休的黄兆清、黄英两位老教师由于缺编至今还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岗位和副班主任工作,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精神饱满,乐此不疲,毫无怨言;身患癌症的张刘莉老师与病魔作斗争,在英语课堂上风采依旧,挥洒自如,青春焕发。这些只是“实小”这个优秀团队中的缩影,是“实小”精神朴实无华的真实再现。
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习科学学术活动先进集体,湖北省“示范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绿色学校、教改名校、教育科研50强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代会工作先进单位、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宜昌市“最佳文明单位”等80多项荣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累累硕果凝聚着“实小”全体师生的辛劳,也将成为实验小学构筑精神家园的不竭动力。“实小人”深知,精神家园的创建没有终点,已经取得的成绩只能为今后的工作确立更高的基点。“实小人”将再接再厉,让精神文明之花在校园中开得更加灿烂夺目,让全体师生在互动共生的精神家园中采撷到更为甜美的果实!
第二篇:打造新课堂底色,构建师生共生的精神家园
打造新课堂底色,构建师生共生的精神家园
——邯郸市“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在十中圆满结束
为进一步深化邯郸市新课堂的创建工作,加强对全市教师的新课堂学科培训,有效解决一线教师在实践新课堂过程中的困惑,2012年10月18日,由市教育局牵头组织的邯郸市“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在邯郸市第十中学东二楼会议室拉开了序幕。
会议由第十中学科研师训处石翠霞主任主持。刘磊副校长首先为本次活动做了主题为《打造新课堂底色,构建师生共生的精神家园》的报告,向邯郸市各学校的与会领导与教师,介绍了近年来,十中在“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过程中所积累的重要经验。报告结束后,与会的近300名领导与教师走进十中课堂,听取了我校初、高中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物理等共十个学科、十三位教师所带来的新课堂展示课;并在展示课结束后,观摩了十中“创建新课题”的相关资料及校园文化。最后,本次展示活动在外校教师与十中教师亲切而又热烈的经验交流中,落下了帷幕。
本次活动是邯郸市教育局为推动“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快“四名”工程建设步伐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邯郸十中对外展示新课堂创建成果,提升社会知名度的又一重要平台。通过本次活动,十中人向外界展现了自身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贴在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的务实工作态度,成功的诠释了“竹石”精神的内涵。同时,也使邯郸教育界的同人,对十中近年来在“创建新课堂”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就,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相信,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在未来“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道路上,十中人必将会走的更远,取得更多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构建精神家园
构建精神家园需要凝聚核心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在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后,特别强调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我理解,这样一个“新局面”就是我们需要努力去构建的“精神家园”,这将是一个既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一个很温馨的概念,其实也是一个很具传统文化意蕴的概念;在当下语境中,它还是一个“很生态”的概念。提起家园,会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会想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会想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会想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仔细想来,对家园的思念往往都是在离家出去之后;更进一步,还可能是在闯荡江湖并且失意江湖之后。在这个意义上,“家园”从来都是“精神”层面上的,是精神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后,油然而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一种心境。
精神家园是精神的栖息地,其实也是精神的养生堂,应该还是精神的孵化器。当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时,当我们“酒酣胸胆尚开张”之时,当我们“敢为丹心借一枝”之时,当我们“白浪如山寄豪壮”之时,我们意气风发的精神何曾留恋过家园!一旦我们回首家园的温馨、惬意与和美,我们其实是想为彷徨的精神注入定力,为粘滞的精神注入活力,为疲软的精神注入锐力„„也就是说,精神家园不仅是我们精神寄放的圣地,还是滋润我们精神的清泉和引领我们精神的灵光!
构建精神家园,引发的第一个理念是结束精神的漂泊,结束精神的无所皈依。精神的漂泊,在许多情形中并非无所皈依,这个漂泊大多是精神自觉地从家园出走,是为着追逐精神之光而实施的自我放逐。也就是说,精神的漂泊其实往往是构建新的精神家园的先声,它的出走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开拓新的精神领地,构建新的精神支柱。需要指出的是,出走者并非都是自觉的,其中也不乏“盲流”——盲流者认为家园的回望是不合时宜,更认为家园的守望是不识时务;只是他们不思开拓也不想构建,他们把“神马都是浮云”视为终生漂泊的指南,把“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视为终结漂泊的自嘲„„
因此,构建精神家园引发出第二个理念,这便是梳理精神的取向,梳理精神的自觉求索。曾经的精神家园的“出走”,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说明既往精神家园的亲和力有所淡化,凝聚力有所松散。面对自觉者的披荆斩棘和“不自觉者”的随波逐流,我们构建新的精神家园需要梳理精神的取向。一个时期“城市精神”的风起帆扬,便是梳理精神取向的舟驰潮涨。于是我们看到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看到了“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上海价值取向,看到了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也是“包容”)的深圳“十大观念”„„诸多“城市精神”作为“精神家园”的构建,似乎都格外关注“包容”。
包容,与其说是对一种“精神价值”的诉求,不如说是对“精神家园”的一种期许。“包容”作为一种精神价值的取向,本身是期许着更为丰富的精神聚会和更为自由的精神抉择,是期许着个体的心情舒畅和整体的创意勃发。这其中引发出构建精神家园的第三个理念,也即我们需要宽松精神的生态,宽松精神的生长氛围。正如报告所说:“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特别注意到,报告一方面要求文化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一方面也要求“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真正实现“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构建精神家园,特别需要关注的第四个理念、也是最重要的理念,便是凝聚精神的内核,凝聚精神的社会共识。“五千年不间断”的中华文明,当然也有其道德维系、社会凝聚的主张。在常识上,这些经过提炼并高度凝练的主张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对庶民百姓讲“礼、义、廉、耻”,对知识阶层讲“仁、义、礼、智、信”,对“读书做官”者则提出“修、齐、治、平”的更高要求。我们注意到,前两部分人群虽有所差异,但总体都是社会之“民”,是“民贵君轻”的社会之本。对二者的要求虽有差异,但都有“礼、义”二字在其中。前者“礼”字当头,体现出对伦理规范的“顶礼膜拜”;后者“仁”字居首,实现着“仁者爱人”的“当仁不让”。在这种要求的差异中,前者可视为“底线伦理”而后者则相通于“贤人治理”,这就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在这种人生理想的进阶中,又形成了“达则兼济”、“不达则独善”的价值取向。在文化建设上,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包括12个概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即报告所说“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如大家所理解的,三个“倡导”分别是在国家大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三个层面上来提出的,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也是民族精神传统的时代化,还是精神家园构建的大众化。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和践行,是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方面,是我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时代新风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这样,我们不仅能有效地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而且能成功地建树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国际形象。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适应时代要求、引领时代发展的精神家园构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民族众多、人口众多的最大发展中国家,需要这个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元价值差异共存、精神需求千姿百态的广阔社会,需要这个核心价值观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相对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的基本国度,更需要这个核心价值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人民的精神有归宿感和自豪感,有向心力和创造力!
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条道路和与之相关的理论体系、制度,一并成为我们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对此,报告提出“全党要坚持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那么,对于我们在“五千年不间断”的文化血脉和“90年不僵化”的道路命脉基础上的精神家园构建,我们同样充满着自信——我们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前进方向和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自信这个精神家园建构将推动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于平)
人在探索外宇宙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探索“内宇宙”。这个所谓的“内宇宙”,其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家园”。内宇宙同外宇宙一样,是无限的,也是永远让人充满兴趣的,探索也是无止境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和悖论,人们往往对陌生的东西感到恐惧,可又对熟悉的东西感到厌倦,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构筑精神家园。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灵魂,需要一个家园。在生活中,人们常说,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也就是说,有痛苦,也有阴暗。过去有一种观点,说只要社会制度好了,就不会有不如意的事情了。曾有一个著名的作家在上世纪50年代撰文,说再过几十年,人们连眼泪都不知道是什么了,只有快乐。一些香港以及沿海地区的人也爱讲“心想事成”,这怎么可能呢?就因为生活中有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人们无法解决时,才要想到构建精神家园。
我们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王蒙在谈到如何追求精神家园时说,古代的孔子说过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所说的“道”,我的理解,就是“真理”,也就是我今天要说的“精神家园”。在生活中,有人将宗教视为“精神家园”;有人将助人为乐、乐善好施视为“精神家园”。而我觉得,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就是精神家园。每个人追求自己心中的价值,对它确认和崇敬,他的心灵自然就会平静。当然,每个人的追求是不同的,可能是一种境界,也可能是财富。我在小时候,曾经常想,那些富人已经很有钱了,怎么还要拼命赚钱?现在想,他也是在追求自己的价值,也就是他的精神家园吧。每个追求精神家园的人和团体,在追求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痛苦,因为别人往往不认同他的理念与价值。这样不同的价值认定,就会引起冲突和矛盾,甚至会引起战争。
文学能为精神家园带来什么
如今,文学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么风光了。有人对此不习惯,有不满。其实这才是正常的现象。过去,人们多单纯呀,没事情的时候,就去关注文学。而现在,要在物质上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什么房子呀、车子呀等等,已经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关注文学了。
但我自己本人对文学没有失去信心,因为从历史的角度讲,我们国家毕竟是一个重文的国家,我们有着悠久的重文的传统。单是看看现在的情况吧,在“文革”前的17年,中国大陆整个文学创作情况是,长篇小说才十几部,平均一年才一部。现在则是,一年就达700多部,平均每天两部。我觉得,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文学都是无法替代的。因为人的体验是有限的,而文学的好处恰恰是可以扩展生命的体验领域,还可以帮助你实现精神上的愿望。
精神家园的特征及构建
简单地讲,精神家园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寄托。构建和谐、稳定、健康的精神家园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使人从容面对纷乱世界的干扰,专心于工作、事业,使生活变得更充实。为了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首先要了解精神家园的特征。笔者认为精神家园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相应地我们应从这三个方面去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从静态的角度剖析,良好的精神家园具有层次—系统性
精神家园的最表层是兴趣、爱好。一个人如果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就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土。在学习工作之余沉浸在于其中,不仅使身心得到了休息,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审美观和价值观是精神家园的内核。“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审美的眼睛”。当你具有了健康而又高雅的审美观时,你就会发现身边的美,并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去创造美,你的生活因而也就成为美的了。价值观或者说信仰(即对一定价值观发自内心的高度确认),则是人生的支柱。一个立志将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献给社会的人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而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淡薄名利,甘于清贫,志在奉献。
精神家园的灵魂,具有统摄意义的则是世界观。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都是由其世界观决定的,就是兴趣、爱好,也受世界观的影响。
所以说,精神家园是由不同的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一个有机的系统内,兴趣、爱好、审美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分处在不同的层次,因而作用也就不一样。世界观好比是精神家园的基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审美观、价值观则构筑了精神家园的梁柱与四壁,是人生的支撑;兴趣和爱好则如同“精神家园”的花园,是人们休闲、陶冶性情之处。另一方面,兴趣、爱好、审美观、价值观不仅受世界观的影响,它们也反作用于世界观,促进世界观的发展。
了解了精神家园的这一特征,人们就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广泛而积极的兴趣、爱;培育自己健康、高雅的审美观;坚定正确的信念和信仰,树立科学而又成熟的世界观。
尤其要从自己的信念出发,在内心中构起明确的“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有了这两样东西,也就有了人生航船的灯塔,再也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陷入迷茫与痛苦之中。
二、从动态的角度审视,良好的精神家园具有开放、发展的特性。
人的精神世界不是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兴趣、良好本身有一个培养的过程,在不同的年龄段,人的兴趣、爱好往往也不同。一般而言,青年人比较喜欢交际、喜欢运动,各类文体活动往往是他们的最爱;人到中年,内外压力都比较大,空闲时间也相对要少一些,由且由于生活的历练,他们一般衷情于读书思考之类的活动;历经沧桑,洗尽铅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变显得深沉而悠远,经历了无数次成功的挫折、兴奋与沮丧以后他们一般会在书画的艺术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宁静。当然这只是一般而言,但是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以至人生境遇不同,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迥然有异的。因而其精神家园也应是开放的,不断自我更新的。
精神家园的开放——发展特性在审美观、信念(即对一定价值观发自内心的高度确认)和世界观这两个层级上表现得就更明显了。从儿时对质朴无华的热爱,到青年时对姹紫嫣红的追求,再到中年时对清新简约的衷情,直至老年时对“淡极始知其艳”的彻悟,向我们显示了一个人的审美观是不断更新的。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它本身是在一个人的生活、工作中,逐步确立起来并经过长期的自我修养,才最终坚定下来的。因而和世界观一样,是比较稳定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个体知识结构的更新,一个人信念也应不断发展完善。对于一些已经过时的、僵化的信条应该果断地抛弃;对于一些尚有生命力但又显得有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应该及时修正、更新,使之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挥作用;对于一些历久弥新、经过长期考验的、正确的信念则应不管外界风吹雨打,都始终坚守自己的精神阵地。比如作为一名教师,甘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就应是一生不变的追求。
世界观也同样如此。外部世界的日新月异,兴趣、爱好、审美观、信念的不断发展完善,个体的不断成熟,都推动了其世界观的进步。而进步了的世界观将对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产生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总之,精神家园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终生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开放的头脑、博大的胸襟,能够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惟有如此,我们的精神家园才能够永远清新怡人。
三、从联系的角度观察,良好的精神家园具有合作——合谐的特性。
精神家园的合作特性是就个体之间而言的,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不断交流的。而交流的结晶之一就是友谊。作为一种个体之间的现实关系,友谊具有物质的属性,但不论是从友谊中包含着精神的关系还是从友谊本身也构成了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来看,友谊又是精神家园这一大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一个只有与其他个体交往才产生的子系统。
前文讲到世界观犹如精神家园的基石;审美观、价值观则构筑了精神家园的梁柱与四壁;兴趣、爱好如同“精神之家”的后花园。但离群索居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荒无人迹的莽野中的一座小屋也不是真正的家。人要生活在社会中,“精神家园”也应座落在社会精神家园的“村落”里。故而友谊之对精神家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其本身也是多层次、多侧面、不断发展的。人与人之间既有萍水相逢的感情火花,也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灵共鸣;既有朝夕相伴、形影不离的厮守,又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迈;既有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战斗友谊,也有相孺以沫、体贴入微的生活友情;既有相逢一笑、过后不思量的一面之交,也有推心置腹的知己朋友;既有两小无猜的清纯之情,又有白发黑首的忘年之交;既有英雄所见略同的伟大友谊,也有小桥流水的平凡真情;既有偶然相逢、时过境迁的短暂交情,又有始志不渝、终生不移的人间挚情。
这些,有的是我们需要的、渴望的;有的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起多层级、多侧面,不断发展的友谊之厦,使之成为精神家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处平静的港湾。
精神家园的和谐性是就个体与社会、组织而言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一个人只有融入到社会中去,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所以在构建精神家园时既要有个性又要注意与社会“精神大家庭”保持和谐一致。只有这样精神家园才有意义,也只有这样的精神家园才不怕风吹雨打。比如说,一个人的奋斗目标、人生理想不应该是离开时代使命、民族责任的单纯的“个人设计”。这样的人生理想不仅没有社会意义,也是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个人的心灵之声只有与社会进步的大乐章合拍才会奏出或雄壮或美妙的人生交响乐。
社会的人总是生活在一个个具体的组织之中,因而个体的精神家园必须与他所在的组织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我们石油大学历经半个世纪苍桑,在几代石大人的努力拼搏和奉献下,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这就是我们石大人精神家园的支柱。有了她再经过共同努力,我们石大人一定能够建立起一个温馨怡人的精神家园。“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为祖国石油事业、教育事业的奋斗中谱写新的辉煌!
构建精神家园享受智慧人生
“幸福是比较富裕的物质生活对人的生理的满足,比较充实的精神生活对人的心理需求的满足,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对人的伦理需要的满足。这样才会有真实的幸福感,幸福是一种‘感’,不是相互割裂的,幸福感应该是安心、顺心和放心的感觉,而不是一种担心、操心和烦心的感觉。”昨天,吉林省宾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在长白山讲坛作了题目为《生活世界与精神家园》的讲座。
“人们需要不同层次的满足,也体现了梦想的不同层次。”孙正聿说,中国梦既是百年来这样一种抗争的过程、革命的过程、建设的过程和改革的过程凝练形成的,中国梦已经有实现基础,其实现途径要求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样中国梦想就不会仅仅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口号。
人的生活世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关键
“人的生活世界,也就是从我们人本身出发,可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信仰?什么是我们值得追求实现的梦想?”孙正聿对这些问题一一阐述。
“追求实现中国梦,因为人不是简单的,更重要的是历史的文化遗产,时间就是历史和人的活动,也是积累在一起的。”孙正聿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这种创造活动并不是存心为所欲为的,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的目的的过程,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关键,这也离不开马克思的历史觉悟,必须学习马克思,我们能够在历史规律做理解,所以马克思说历史是必然的。
充实精神家园
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人的精神家园奠基于人的存在方式和生存方式,人本身是理想性超越性的存在,我们能自觉认识到死亡的存在而渴望有意义的人生,向死而思生。”孙正聿讲解,充实人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不是简单地阅读文献,而是需要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品味感受理解,文献积累得道于心,思想积累发明于心,生活积累活化于心。
“我们应认识到人的精神家园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是科学、哲学、艺术的充实,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学习科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孙正聿说,精神家园是自相矛盾的家园、自我构成的家园、自我超越的家园,其中科学的作用绝不是仅仅教给我们知识更是给了我们三个改变,改变了世界途径,改变了思维方式,改变了价值观念。
现场互动
孙正聿推荐三类书籍
孙正聿教授进行完讲座后,设置了互动环节。“这个暑假自己身边的不少同学都忙着各种各样的资格考试,钻研学问的人少,功利而浮躁,我想用读书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请孙正聿教授推荐几本好书。”一名女大学生说。
“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孙正聿当场推荐了三类书,一是优秀文学作品,二是哲学类作品,三是和国情以及当前情势结合得很紧密的论文、申论等书。
听众感想
听到高端报告 很受启发
省直某机关干部曹爱鹏听完讲座后表示:“如果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出了问题,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他说,作为机关干部,首先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积极向上的、充满健康正能量的精神家园,要学习理论,坚定精神信念,不断地提升自我,以务实作风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世界。
第四篇:以人为本共建师生精神家园_6
以人为本 共建师生精神家园
伊宁市第九中学位于伊宁市胜利街150号,是一所市属汉语授课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学校始建于1975年9月,占地面积266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累计6357.8平方米。现有37个教学班,其中有4个英语特色实验班,7个外国语教学班,在校各族学生2291人。建校近30年来,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的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学校现有教职工154人,专科以上学历达97%以上,现有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51人,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开拓进取,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在这个具有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的优秀群体中先后涌现出了一批自治区级、州级、市级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学校先后承接并顺利完成《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英语课堂分层教学达标实验》等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研究课题,2002年被自治区教育厅命名为国家级英语多媒体实验基地和被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挂牌为外语实验学校,今年又首先成立了我州第一所外国语中学,学校还被列为州级课改重点实验示范点。学校培养目标明确,管理科学民主,校风纯朴,教风严谨,学风朴实,环境整洁;学校拥有配套的试验设施,具有高标准的语音室、计算机室和多媒体教学设施及校园局域网络,如今的九中正以前所未有的创业姿态,积极投身全方位的开发和建设。学校近几年来取得的主要荣誉:
1、全国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国家级先进集体;
2、创新写作研究与实验先进学校
3、自治区级卫生红旗单位;
4、自治区级精神文明达标单位;
5、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
6、州级课改示范学校和全国外语特色学校会员学校
7、州级绿色学校
8、市委、市团委评为基层先进党、团组织;
9、市委评为“三个代表”学教先进单位
10、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比赛组织奖
11、学校工会被市教育工会评为先进工会
12、社区精神文明、爱国卫生、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13、创建市委基层 “五个好”达标学校
一、德育为首、育人为本
学校是德育的主要阵地,我们牢固确立了“大德育”观念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坚持“德育必做,德育实做”,细化德育管理,发扬“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抓好德育基础常规,从严治教,管理到位。同时还让德育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家庭,走向社会,让家长和社会各届人士都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趋于一致,形成具大的教育合力,从而整体构建德育工作体系。针对校情,我们制定了德育工作总思路,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以环境育人为契机,以社会活动为着力点:着力扩大德育内涵,提高工作实效。围绕“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形成互动机制,构建德育网络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德育的保障机制
学校德育工作由党支部书记程祖兴,校长李璐、副校长石美云、副校长杨安玲亲自挂帅,政教处、教务处具体负责,全体班主任具体落实,所有老师共同实施,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有力的德育队伍。并且积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真正形成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校德育特色。
在德育实践中,我们研究发现,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学校抓的紧,家庭放得松,社会空对空”。虽然学校德育途径比智育途径多,然而,德育实效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过程中,以学校德育体系为核心,家庭和社会德育体系为辅助和补充,在发挥各自独特德育功能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建立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势在必行。
德育机制的全面构建与完善,促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的同步运行,实现了“三维”联动,大大增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利推进了我校德育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德育合力,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2、人性化管理
严格党支部中层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认真履行职责,在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榜样激励人,以制度约束人,使自己成为全校师生人格、能力、智慧的榜样,从而把支部和中层领导班子打造成有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领导核心。
3、切实抓好师德建设,培养一批作风优良、精明能干的德育队伍。我校先后组织全校教师参与制订并学习了《九中教职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九中教职工评优、晋职、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伊宁市第九中学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制度,同时出台了“师德建设十四不准”,大力弘扬人民教师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诲人不倦、敬业奉
献、开拓创新六种精神,全面进行师德建设。切实落实班主任有关待遇,关心他们的工作、学校和生活,让他们心情愉快,无后顾之忧。有学校的理解与支持,班主任们工作积极性高涨,也更能体会并落实学校提出的“班主任首先重在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要求。2003年,我校全面启动了“青蓝工程”、“阳光工程”、“名师论坛”、“青年沙龙”等工程,签订了《伊宁市第九中学班主任转、帮、带协议书》。另外还以开展“三好班”、“优秀班”、“优秀班主任”、“教学新秀”、“教学能手”、“青年文明标兵”、“巾帼文明示范岗”、“五好文明家庭”、“模范夫妻”等评比活动,树立大批教师典型,逐渐在教师中形成爱岗敬业,争先创优的工作局面。我校刘玉娟老师荣获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陈敏、杨启立、杨红霞老师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刘红老师荣获市级“教学新秀”称号,充分发挥了广大教师德高品正、教书育人的表率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也为学校德育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4、积极探索德育途径,充分利用家庭德育教育资源
至今,我校已举办了七届家长学校,参加人数共计6800余人,达到在校学生家长数的90%以上。开办期间,由我校领导牵头,组织管理并指导教学计划和重点,聘请了伊宁市劳教所教育科科长万晓菲,新疆儿童发展中心教授蒋惠芳,教研中心马昕等家庭教育专家以及我校优秀老师、优秀班主任孔淑琴、张建华、刘玉萍担任家长学校的兼职教师,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坚持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使老师、家长互相配合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家访与开会相结合,加强家校联系,寻求育人的方法和有效途径。
三、以人为本,积极扩展德育途径
我校的德育工作始终贯穿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思想。
(一)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个性校园文化,全面优化育人环境”是我校校园建设的目标。我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校园建设,优化校园环境。
1、努力加强校园及校园文化建设。三年来我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校舍建设,使校园实现校园道路硬化、校园绿化、环境净化、校容美化、后勤工作责任化、校园设施配套优化、学校管理与三室(教室、寝室、办公室)布置规范化。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每年春天进行校园植树栽花种草活动,在美化校园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校意识外,我校还设立了学生会行为规范监督岗、学生会文明礼仪监督岗,坚持每天进行检查。通过“文明标兵”、“优秀学生会干部”、“文明班级”等评比活动,“阳光工程德育试读生”跟踪教育制度,使德育教育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大力塑造“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公民”的三好学生,让校园的美丽与学生的行为相互辉映,促进我校良好校风形成。同时,校园内的报刊栏、宣传栏,教学楼内中外科学家和爱国人士的肖像画,教室内的文化建设,各教室、教研室定期举办的内容丰富的黑板报,每天定时播放的校园小广播,一学期两次的文明学生“学身边典型,做先进模范”活动,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优秀品质,使我校的环境育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从建设学习型、礼仪型、信息型校园的办学观念出发,力争为学校营造出个性的校园文化。首先,我校根据新教育形式的发展趋势,要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以及其他教学途径,使学生接受头脑风暴的洗礼。在学生中树立起“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的思想,使我校形成了一股好读书、读好书的学习氛围。其次,我校根据学生的生源特点和构成特点,制定和健全了《伊宁市第九中学学生手册》、《第九中学学生操行量化考评办法》、《升国旗制度》、《第九中学学生安全制度》、《住校制度》、《进出校门制度》、《自行车车棚管理制度》、《军训制度》、《课间常规》、《礼仪常规》、《上下楼制度》等一系列德育规范。充分利用晨会、夕会、班团会、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切实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再次,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我校抓住这一契机,加强了网络的利用率。每天下午放学以后我校开设的计算机培训课,已使许多学生在从迷恋网上游戏,转化为会从网上获取健康有用的信息,为自己又增设了一扇学习窗口。在全校网络使用氛围中,各年级已出现能够制作个人网页的顶尖网络人才。
(二)爱国主义教育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道德知识只能在转化为道德实践之后,才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内化为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为此,几年来我校坚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一系列德育活动,如爱国主义主题班会、每一周“国旗下的演讲”、爱国知识问答、去烈士陵园扫墓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责任感。每周国旗下的演讲是我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仅2004—2005学年至今,就进行了20余次以“祖国在我心中”“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等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在2003年和2004年春季伊犁地区抗洪防涝工作中,我校师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仅捐赠编织袋等防洪物品就达10000多条。真正做到了将爱国主义情感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
(三)法制教育
建立警民共建基地,创设法制教育课堂。自2002年起,我校与北大营部队、武警五支队、武警8660部队、伊宁市劳教所均签订了《警民共建协议书》,加强了警民之间的互相联系。武警部队每学期初为我校新生进行入校军训,学校也适时安排学生到武警部队一日生活,观摩武警的训练、学习等活动,学习官兵们优良的作风,过硬的本领,进行国防、拥军爱民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促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方针的贯彻,我校有计划地组织全校师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新《宪法》等。2004年2月27日我校举办了“警民共建 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和“警民共建联谊会”。与此同时,5月15日,我校与伊宁市司法局“148”协调指挥中心签订了“青少年维权岗协议书”,并在“148”法律服务专线的帮助下,成立了少年法校。在此基础上,我校聘请了伊宁市“148”法律专线主任邱跃明主任为法校的校长,定期为学生做法制报告。除此我校还积极开设法制课堂,先后请到伊宁市法院、市交警大队、艾兰木巴格派出所的干警们、市戒毒所的同志们为全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全校师生人人懂法知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四)民族团结教育
共建友好学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多年来,我校始终把巩固、发展和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的稳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加强师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狠抓民族团结教育,组织广大师生学习新疆地方史和宗教发展史,积极参加新疆区情知识竞赛,组织了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把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使“两个离不开”思想深入每一个学生。从2001年起,我校与伊宁市第十四中学结为民族团结友好学校,多次与十四中班级结为友好班级。2003年6月9日,我校七年级〈九〉班又与伊宁市七中七年级双语实验班签订了《民族团结联谊书》,同期我校还举办了“伊宁市九中民族团结好少年”评选活动,评选出来的好少年得到了广泛宣传,这些标志着我校民族团结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
(五)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计,正心为本。”培养优秀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是以良好心理素质为前提的。现代教育早已为我们提出;没有良好心理基础的人才,是有缺陷的人才;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心理不健康的老师,培养不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为此,我校在校领导的指导下,以德育为主线,心理健康为扩张点,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成为新形式下德育工作的延续和补充,成为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原有的心理讲座活动的基础上,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并确立了七年级以适应性教育为重点,八年级以青春期教育为重点,九年级以学习心理指导为重点进行课题研究并开展活动。在教育途径上,我们坚持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知识指导;通过专题讲座,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个别谈心,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通过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学会调节情绪、控制行为、友好交往、密切合作,为其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校“蓝色心情”心理辅导中心开办一年以来,共接到校内外电话咨询热线120余人次,进行个人咨询案例20余例,每月开办一次年级性讲座,如对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应对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方法探究”等。
(六)安全教育
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护能力。组织安排了《自我保护尝试讲座》、《消防安全演练》等安全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1、充分重视其它学科的德育渗透作用,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要求各科教师充分挖掘学科德育因素,强调德育目标“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自觉遵循“有意、有序、有机、有效”的八字原则,有意识地挖掘教学中的德育资源。我校于2004年5月10日起举办了“鱼翔潜底,鹰击长空”教学实践活动。该活动以育人为根本,以创新为目标,以培养健康、活泼、快乐、富有个性的中学生为宗旨,以增进家长暨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教育情况的了解为契机,将学科德育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中5月14日英语组的《Practice makes perfect》, 5月21日数学组的《丰富多彩的图形》、物理组的《今天的小制作,明天的大发明》、生物组的《了解自己、增进健康、保护环境、绿化校园》,5月28日语文组的《 演绎语文,我心飞翔》、历史组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地理组的《美丽伊宁是我家,管理爱护靠大家》,5月29 日,体音美组的《创新实践,全面发展》等综合实践活动在同学们当中产生强烈反响,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即将离校的九年级学生说道:“这也许是我们在母校参加的最后一次实践活动,但带给我们的教育却让我们终身受益。” 2005年12月,我校还开展了“爱我九中、青春飞扬”文化艺术节,评选出一批优秀的节目和班级,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发扬特长、热爱生活的热情。
2、加大主题班会力度,显示德育教育的优势
为了充分挖掘主题班会课的德育价值,我校专门组织了主题班会的研讨与开发。2004年4月28日—30日、2004年12月18—
21、2005年3月4日—7日共举行三次德育主题班会大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指导教师及具有高度德育教育价值的优质课。参加了伊宁市教研中心举办的德育主题班会观摩课大赛,其中七年级(2)班的《阳光总在风雨后》获一等奖,八年级〈4〉班《拒绝不良诱惑,告别不良行为》荣获二等奖,七年级〈3〉、〈11〉班《诚信在我心中》、八年级〈8〉班《法律为你护航》并获三等奖。七年级(5)班、团结班等十个班的班会课将参加2005年德育年会观摩课。这一系列的主题班会,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积极主动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四、加强理论基础,提高德育效能,致力德育科研
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党委的关怀领导下,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的办学指导思想,狠抓学校德育工作,积极进行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发掘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完善德育管理机制,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该课题的研究也取得重大成果,于2002年和2004年我校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级《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课题研究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为了进一步深化该课题的研究和实验的推广,进一步加大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避免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零散性,使我校德育工作顺应新时期的任务和要求,逐步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现代德育教学及管理体系,在中央教研中心、自治区教科所的课题指导下,结合我校课题研究进程,我校于2003年9月再次启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的课题研究,确立“整体构建德育途径体系”作为此次研究的重点。并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由书记、副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政教主任、教务主任为课题小组负责人;由年级组长、47名班主任及部分课任老师担任组员;2200余名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实验。同时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与实验的计划、步骤,确立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把探索有效的、科学的德育途径和加强德育工作的管理放在研究首位,通过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等多种方法和途径,促进良好德育氛围的形成,使我校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又着手开展了“以人为本,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的研究课题,进一步深化德育理论的研究。
德育途径从总体空间特点看,可以分为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三个途径体系。我校以学校德育途径为中心,家庭德育途径与社会德育途径为辅助和补充,结合“科研兴校”的方针,不断加大德育工作力度。通过一年的努力,我校德育途径体系创建工作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在2004年被评为全国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国家级先进集体;我校邢立磐老师、刘玉萍老师、杨安玲老师的“爱我九中,图标设计”、“阳光总在风雨后”等论文获得分获国家二等奖、三等奖;仅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我校又有26位老师的44篇德育论文和随笔参加了市级德育论文比赛。
五、今后发展方向
1、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建设,在师德师风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德教育工作等方面完善思路,使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自我完善的思想,做到“奉献到位、负责到位、收获到位”。
2、开拓研究途径,加强家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是健康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径,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制度,使学校和家庭教育信息共享,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及时调整教育方式,积极有效的实现教育目标。
3、加强德育科研。德育活动的实施开展需要理论的支撑,整体构建我校的德育体系,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师德情操及健康的心理要素,是师德建设在科研的先导下更具有指导性、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不断提高科学建设的水平。
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上级领部门的正确
领导下,结合我校自身实际,不断完善、深化研究,打造出一套有九中特色的德育机制。不断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接班人,这是我们的事业,也是我们的希望。
以人为本
伊宁市第九中学
2005年4月
共建师生精神家园
——伊宁市第九中学德育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伊宁市第九中学 2005.4
第五篇:用心守护学生安全 精心看护精神家园
用心守护学生安全
精心看护精神家园
安全工作方面:我们都明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希望的寄托。家长把子女送入我校,同时也把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带给了我们学校。学校首先要当好学生安全的“守护神”。我们齐贤镇中为此作了多方面的努力:
第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确保了学校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
学校早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治安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聘请领导担任法制安全教育校外辅导员;建立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每学期初与全体班主任、门卫保安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小卖部人员签订治安安全工作责任状,实行班主任安全工作考核制,不断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大力宣传,开展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学校认真开展了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窗、墙报、警示牌等宣传阵地,利用升旗仪式、周前会议、校园广播、图片展览、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多种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安全工作逢会必讲。学校还规定每学期初为法制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周,坚持开展一学期一次的法制、安全教育强化系列活动,从而有效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
第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学校的治安安全管理品位。学校加强了制度建设,使工作有章可循,并逐渐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自2003年新校落成后,学校已先后制订了20多项有关学校安全保卫的制度,印发了《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并且对学校的防火防电工作、实验室危险品、体育器材的使用、学生进出校门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做到了目标明确、要求具体、职责到岗、责任到人。
第四,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确保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先后制订了20多条制度,开展了多项活动。如期初的安全教育活动周,印发安全教育读本,每天早晚派行政值周、保安、教师站好交通安全岗,校门口值周学生和教师认真督促、检查学生戴好“小黄帽”。
2、切实加强门卫保卫管理,聘请了专职保安人员,外来人员进校一律须办理登记手续,学生出入校门实行严格的请假管理制度,住校生必须持出入证进出大门;安装了监控设备,组织人员进行夜间和节假日的校园巡逻,确保了校园安全。
3、学校经常与派出所、交警中队、文化站等部门联系,重视解决无证流动摊贩校门口乱设摊,社会无业青年敲诈、勒索在校学生,网吧、游戏室违规接
第 1 页
纳中学生,无牌无证车辆或车况不良车辆接送部分学生 等问题,以及早消除祸患。
4、切实抓好住校生的安全工作。学校严令禁止学生在宿舍内使用点燃式蚊香,严禁违规用电;坚持晚上教师宿舍值班制,由行政领导带好班,实行严格的点名制、请假制,每天作好值班记录,并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各类突发事件。
5、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学校制订了一 系列食堂卫生制度,严把食品进货关;餐具消毒设施齐全,食堂人员定期体检,持证上岗,规范操作;并常年开展灭“四害”活动。同时加强对学校小卖部的管理,与业主签订卫生责任状,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卫生检查。
6、认真做好体育课和活动课的安全防范工作;严格学校事故报告制度;认真采取有关措施,防治“非典”等严重的突发性传染病。
总体而言,我校一直全心守护着学生的安全,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然而,作为现代社会的教育者,我们不光要守护学生形体的安全,而要走得更远,悉心看护好学生的精神家园:真正以人为本,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注重学生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向社会输出“形神”皆备、皆优的学子,培养好未来社会的主力军。
在此思想指导下,我校认真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过去工作简述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保证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学校较早就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校长、分管校长——政教处、团委———班主任、任课老师的三级纵向管理网络及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级横向教育网络,充分发挥了学校政教处、团队组织、班主任、政治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作用,加强了对学生干部、团队干部的培养和培训,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长会及平时的家校联系,密切与家庭保持联系,力求与家庭、社会协调配合,从而基本上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机制,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并能定期研究和部署有关措施,保证了学校这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章立制,落实职责,确保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管理。
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学校先后制定了30多条相关的职责和制度,明确了各类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加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条例》、《学生处分条例》等一系列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更加细化、量化,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第 2 页
三、找准载体,开展活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落实。
1、充分发挥政教处、团队会组织作用,深入开展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校政教处、团委、少先队、学生会能紧紧围绕学校思想工作重点,联系青少年思想实际,持久、适时地开展各种活动,如开展班级十项竞赛考核评比活动、各种纪念日活动、爱心捐款活动、周一升旗仪式、少先队员离队仪式、学生会干部竞聘上岗活动、“诚信”主题教育等,成立少年团校进行团知识讲座并选拔优秀青年入团,开设“羊山之声”校园广播并定期播出。切实有效地把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教育等融合到各种活动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校团委也因此被县团委命名为2002县级“青年文明号”。
2、结合各种创建活动,深化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市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学校、市级示范学校、县市级绿色学校、市级园林式学校、县级校园文化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同时参加了镇政府组织的省级卫生城镇的创建活动,学校能利用这些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拓展了内涵,创新了形式,增强了实效。
3、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推动全民“四五”普法教育活动。2002年10月,在县司法局、县教育局的具体指导帮助下,学校成功地举办了“小手拉大手,把法带回家”的主题教育,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另外,学校一方面积极开设法制教育课和创设各种法制教育活动载体,如举行法制教育报告会、观看法制教育电影、发放法制教育读本等,努力增强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利用学生面广、量大、涉及到千家万户的优势,向学生家长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家庭法律知识的通讯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把法带回家,增强了学校法律教育的辐射性,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到目前为止我校未发生学生严重违法违纪事件,学校也被评为市法制教育先进学校。
4、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我们能牢牢地把握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个着眼点,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展了“美德在我身边”、“争创遵纪守法小公民”、“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等征文比赛和“文明礼仪月”活动、“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系列活动、爱护公共财物大讨论等活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高标准行为规范的达标考核,定期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评比活动,2004年一月份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了首届校园“三十佳”评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学生的道德行为素质,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 3 页
5、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确保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由于前面已作专门论述、此处不再重复。
6、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研究》课题被列入市级重点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心理教育示范课、邀请绍兴文理学院教授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了师生自觉运用心理科学知识的能力,使思想教育更具科学性,实效性。
7、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以美好的环境教育人。学校加强了对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整个校园整洁美观,校园内合理分布各种文化符号、校训、校规、警示牌、名人像,宣传窗、黑板报能定期更新,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学校还加强了文明礼仪教育,规定学生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要求学生佩带校徽、团徽、队徽。通过《班级卫生达标要求》、《卫生保洁制度》、《公共场所卫生达标要求》等制度,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县级首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回顾学校的安全工作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心头有一点点踏实、欣慰的感觉,但还不能就此释然、松懈。因为我们懂得:安全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终点,也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始终要擦亮双眼,竖起耳朵,绷紧心弦。
本学期学校又认真分析了学校的安全工作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深入思考探讨了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思路和发展计划。在此提出和大家共议:
安全方面:我们齐贤镇中学是一个有着49个教学班,2900多名师生的大规模初级中学,人多事杂,部分硬件设施设计有不太合理处,如教学楼楼梯设计相对较窄;学校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学生面临的不良诱惑较多;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的安全意识还较淡薄,如有些学生心存侥幸,还在乘无证或超载车辆;另外,目前绍兴县电力缺口较大,齐贤镇也按计划拉闸限电,这为我校工作尤其是住校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鉴于这些情况,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极其细致谨慎,抓好安全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做好安全检查。
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安全工作计划如下:
一、认识上再加强,提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克服麻痹思想,坚持安全责任制。
1、利用教师例会和集中培训及时传递上级教育部门有关安全文件精神,警钟长鸣,紧绷安全弦;要努力将安全意识化解到全校教师的每一个自觉行动中;
第 4 页
同时将安全教育的着力点从以学生为主转变到教师、学生并重。
2、成立以校长为 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学校与全体班主任、体育教师、门卫、安全岗教师、食堂人员和各科室成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制。同时,把安全工作的考核列入结构工资和岗位考核条例中,并享有相当比重,在考核中群体考核与个体考核相结合。
3、调整学校交通安全辅导员与法制副校长。
二、抓好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1、加大对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做到人手一份《浙江省中学生安全工作细则》、《齐贤镇中学安全工作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并对此进行全员学习,明确职责。还将开展“学生安全知识讲座”与“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
2、开设以《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为教材的安全教育课,将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中,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并能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自觉关注安全行为。
3、学校将根据 不同季节,不同阶段,利用广播、黑板报、讲座等形式进行专题安全知识培训,如交通法规、法制知识、饮食卫生、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预防。
4、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营造气氛,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
5、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规范心理健康辅导室,利用好我校心理咨询热线电话(5181613--8004); 为各班主任订阅一册《心理健康教育读本》,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自学考试,使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6、向学生家长发放安全教育资料,同时利用家长会等途径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与知识水平,正确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家校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安全制度建设,构建管理网络,落实岗位责任。
1、学校领导班子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分块负责,政教处负责学生管理,总务处负责校舍安全、饮食卫生,用水用电等安全,教务处负责日常教学工作安全、实验教学等安全工作。
2、学校将健全各种安全工作制度;修订防止楼道拥堵的方案;已调整出台2个应急预案:即防火应急预案和停电应急预案。要求各教师详细了解预案,第 5 页
学校计划在适当时候组织相关演习。
3、各班级根据本班实际,制订班级安全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4、实行“谁主办谁负责”的方针,落实岗位责任制。我们开展各类活动时首先要考虑到安全因素。全体教师应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开展任何工作前要全面考虑,要预测可能有的各种安全问题,并准备好应对措施,及早消除事故隐患。
四、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光有教育而没有检查,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为零。(这如我们进行素质教育,还要不要考试,要不要取消考试?现在的定论是:考试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回归到安全教育上,我们看到,尽管我们苦口婆心教育、三令五申学生不能在路上并行骑车,不能互相追逐,不能不戴“小黄帽”,但仍有部分学生我行我素。)我们要加大检查力度、监管力度。
1、本学期新实施校级领导值日制,从早上6:30--9:30对校园环境进行巡视检查。护校队一如既往在中午11:30—12:30,傍晚4:30—5:45,晚上5:45—9:30进行校园巡视,加强学校安全。
2、要及时检查教室、食堂、宿舍的安全,落实专门的宿舍门卫管理人员,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定期检查学校的电路线及住校生的用水用电安全;不定期检查学校周边环境,要到路上检查学生乘车安全情况,狠抓学生进“三室一厅”者,并及时与有关执法部门联系,共同处理违规事件;加强学生自行车车况检查。每次检查要有专人负责并如实记载,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3、维修校门口的交通安全标志与强行减速坡。
6、在学生寝室、围墙、田径场等处增设报警或监控设备。
7、音体美课、实验课、技艺课等须移位上课的课要实行严格的点名和检查制度,务必查明缺席学生去向。全体教师要本着对自己、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将这项制度抓实抓细。
8、利用学校电视台曝光学生违规或不良行为,使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我们认为要带着极强的政治和责任意识、人本和服务意识,着眼于素质教育和经济社会建设的大局,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认真分析当前青少年学生思想现状,深刻反思我们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经过审视和反思,一些人已认识到新世纪的青少年并不是生活在单一的世界中,而是同时生活在“理想世界”、“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这三个不同的世界中。
在“理想世界”中,部分青少年的教育处于错位的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第 6 页
比如有些家长、学校教育者、社会人群的思想仍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还在不约而同地把一个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理想世界灌输给学生,使青少年无法从自己的个性、兴趣、才能出发来营造适合于自己的理想世界,使呼声较高的“素质教育”在某些时候仍为空话。
人类已进入了一个以“网络文明”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在虚拟时空中营造出的“虚拟世界”在青少年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个虚拟世界由电脑网络、武侠小说、科幻小说、卡通系列、电子游戏等构成,对青少年而言,这个世界充满了诱惑,也布满了陷阱。一些被“应试教育”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学生甚至沉醉其间不能自拔,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如江湖意气,暴力情结,流连网吧。
同时,青少年生活的现实世界又以其特殊的方式教育着青少年,其力量更为强大,方式也更为潜移默化。一方面市场经济以自己的方式塑造了青少年的思维和生活,他们的生存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与时间观念都起了积极的变化;又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另一些现象也给他们的思维、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如广告、时尚、西方大众文化的渗透,使得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力比较弱;还有生活的负面因素,如贫富落差、父母离异也冲击着他们,使青少年学生产生许多无奈,甚至激起他们对金钱的崇拜、对现实生活的“怨恨”、反叛。
这需要我们教育者清醒地在“全球化+虚拟化+现代化+个性化”的背景下来从事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杜绝过去“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理念,放弃单一的,简单化的教育方式,确立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平等对话式的、启发式的教育理念,从其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出发,积极引导、调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中一切可能的的资源,并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教育之间建立必要的张力,使青少年既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又能适应现实生活。
近距离看我们齐贤镇中,由于处在经济相对发达、新思想较活跃的的绍兴县城乡结合部,在校学生的思想变化较快、较大、较复杂,一些不良问题如学生早恋、厌学、离家出走、与邪恶势力往来、沉溺网吧、法制观念淡薄等偶有发生。同时我校部分教育者的教育教学理念、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还有落后之处。对此我校教师应引起高度关注,并及时转变观念,确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学校也将始终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现阶段要扬长补短,在扎实推进以往行之有效的常规工作的基础上,重拳出击,首先抓好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转变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着重下大力气推进问题学生、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和转化工作。
第 7 页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把握以下几个大方向,并在此指导下真抓实干,展开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1、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各学科教育有机结合。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有其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但我们并不能将之单独割裂出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各科应紧密联系、有机结合,使之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主管和各任课教师联手,在各科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尤其是在做问题学生或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是不分干部群众,不分一线二线,不分份内份外,不分班主任与任科老师的。我们要深刻认识问题学生、学困生产生的根源。各科教师要认真寻找和消除这些学生的认知障碍、情意障碍、技能障碍,不因为他们普遍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而采取歧视、打击甚至放弃的错误做法,要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要维护其自尊心、培养其自信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比如对于问题学生和学困生我们可以应用期望理论。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有什么样的期望假设,就有可能得到与此相对应结果。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期望理论案例:
幼儿园家长会,老师对一位母亲说,你的孩子连三分钟都坐不了,有儿童多动症。母亲回到家对孩子说,老师以为你原来一分钟都坐不了,现在能坐三分钟了。那晚孩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饭,而且没有人帮助。
小学家长会,老师对母亲说,数学考试全班五50人,你孩子第40名,智力有障碍。母亲对孩子说,老师说只要你细心,就能超过你的同桌,你的同桌排名第21。孩子眼睛亮了一下,第二天比平时上学都早。
初中家长会,母亲没有在差生行列里发现孩子的名字。老师对母亲说,孩子考重点高中有点难。母亲对孩子说,老师很满意,认为你只要努力就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孩子是第一批被通知到录取学校的。母亲有一个预感,孩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她曾对孩子说过,他能考上这所大学的。
一个智力普通的孩子在母亲的热切期之下拥有了自我激励的能力,朝着母亲期望的方向发展了!
这个故事让我感动!也愿大家从中深受启发。
学校已研究出台了一个关于问题学生、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激励机制,决心分层次、有弹性地对做这项工作的班主任和任科老师实行奖惩。
2、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有机结合。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力求避免政治化、抽象化和空洞化的说教,而要回归学生的社会生活与学习生活,与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全体教师要更加关注和
第 8 页
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和帮助学生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关注和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3、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子女的人格发展受到父母整个行为模式的影响,与家庭教育方式紧相关联。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拿世界首富Bill Gates(比尔盖茨)来说吧!1975年,比尔还在哈佛大学上二年级,母亲节时,他给妈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长玛丽.盖茨寄了一张贺卡,上面写道:“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我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我们可以感觉到比尔从他母亲那里得到了一份珍贵的东西——赏识。这使得比尔.盖茨从小就有非凡的自信心,这份自信伴随他踏上成功大道。老师,父母在教育学生时千万别忽视了这份赏识,尤其是在教育和转化那些更需要他人关注的目光和重建自信的问题学生和后进生时。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且有能力进行正确的教育。我们学校要进一步增进和家长的联系,继续利用好爱生卡、家校联系本,实现学校内外互动联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提高实效。
4、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机结合。
我们始终明白,安全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界线分明、互不相干的。实际上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包含在思想教育里面的。我今天对安全作专门论述是为了更好地明确这块工作。安全教育是基础,是前提,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离开安全教育奢谈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做强了有助于提升安全教育的实效。相反,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方面不到位或不及时就会影响安全工作。例如,一些学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出现了厌学情绪,而我们的教育者却没能及时发现或者不够关注,使其继续恶性发展:不再渴求知识,不再留恋同学老师、不再热爱学校……进而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给家庭和学校蒙上阴影。因此,我们要从政治的高度看待此类问题,用心竭力做好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问题学生、后进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转变工作,以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更好地稳定学生情绪,规范学生行为,创造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
5、使思想政治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发展服务。
我们正努力实施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作为其
第 9 页
中有机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为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全体学生的 生活、学习、生理、心理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教育者要坚信每个心智正常的学生都有潜力获得属于他的成功。对于教师个体而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付出爱心;对于学校集体而言,要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投入,提高工作的实效和水平。此外,我校要促进教师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充分理解学生,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帮助学生在自主认识、体验、选择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学校将在本学期进一步做好问题学生、后进学生的摸底调查工作,召开有关学生家长会,建立详细的学生个人档案,实施有效管理,而且学校将更加注重过程管理,鼓励和扶植每一位要求进步的学生,真诚地为他们的点滴进步叫好。
6、杜绝以牺牲学生自尊为代价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尊重、保护学生的心理权益。
我们要懂得,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心理权益。他有获得生活、学习安全的权益;有被尊重、被理解、被鼓励和被爱的权益,有被集体接纳,发展良好人际关系和参与集体活动的权益,有自主选择及自主决断的权益;有学业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得到尊重,以及得到具体帮助的权益;有在个性心理、品质发展水平上得到具体帮助的权益。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使学生充分享受这些权益,我们要切实讲求教育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上,切忌简单化,切忌粗暴伤害;我们要求全体班主任、任课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耐心、细致而严格地教育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学生,以无私的爱去开启部分学生尘封自闭却又无限渴求理解关怀、外表坚强却又十分敏感脆弱的心,并使之充分舒展,也使自己的心在付出中体验快乐。
7、以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主体,使师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同成长。我们要始终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主体。因为教育的任何作用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理性选择才能最终实现。我们的每位教师要切实把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来对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并把这种作用体现于实现目标要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进行成功体验,加强自信心。同一时间,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解决好自身思想品德修养、道德水准与社会对其成员不断发展着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以切实帮助学生解决个体思想水平与社会思想之间的矛盾。为此,学校也要督促全校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认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学校要搭好相关平台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
这里我还想对全校教师强调的是,今后我校要多开这样的会议,将工作务
第 10 页
实和理论务虚紧密结合,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重抓落实,不断推进我校的安全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老师们,让我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更加用心守护学生安全,精心看护精神家园。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欢迎商榷。
谢谢大家!
第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