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意义
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意义
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是多样的,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实证研究表明,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和提高学校绩效之间有着显著的因果关系。
由于学校发展计划已不是外在强加的革新活动,所以应当考虑如何在利用发展计划控制学校和赋权于学校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也应当考虑发展和责任之间潜在的冲突和压力。当然,督促学校实施发展计划作为管理策略和提高学校绩效水平的目的是学校发展计划永恒的主题。
具体说来,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意义在于以下六个方面。
(一)通过参与式方法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使学校和教师共同参与发现学校面临的问题、困难、原因和需求,全面而具体地了解学校的现状和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并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二)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鼓励学校和教师承担起改善学校教育的责任,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把积极争取外部支持和自力更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目的。
(三)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发展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提高其参与的能力,在学校与教师之间建立互动、互助、互利的有效机制,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四)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提高社区成员对教育的认识,在当地形成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入学。
(五)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有助于校长、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促使学校管理朝着民主、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提升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质量。
第二篇:三维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三维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名词术语,“三维目标”就是其中一个。虽然三维目标频频出现在我们口中,但什么是三维目标?三个维度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备课时,如何制定“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这些都是我们本次培训必须弄明白的问题。现在,我就自己在学习实践中的理解与体会,就上述问题与大家作一交流。问题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过去我们把它叫“两基”,即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篇)和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新课程赋予了语文能力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交际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等。“知识与能力”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语文“知识与能力”来进行。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一直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2、过程与方法。是相对过去较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较重视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提出来的。“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对学与教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等等。为此,语文课堂教学重点应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上,放在学生在探研新知时的经历与思考,获取新知时的感悟与体验上,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知识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相对传统语文课堂重视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而提出来的。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它是解决“能不能”学的问题,非智力因素是解决“想不想学”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是推动过程与方法顺利进程,知识与能力掌握的催化剂或说中介力量。为此,语文课堂教学要重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语文、热爱语文,渴望了解祖国语文的情感;体会语文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促进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
问题二:三维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这三维度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 “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没有“过程和方法”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难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没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由此可见:三个维度目标虽各具内涵,但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我想用“渡河”来说明三维目标间的关系:我们到河的彼岸去,河的彼岸就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要达成这个目标(到达彼岸),就必须选择过河的方法,方法的选择和到彼岸去的路程就是过程与方法,如何更快地达成目标(到达彼岸),要借助一定的动力系统,这动力系统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问题三:我们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制定“三维目标”?
有老师可能会认为,三维目标制定太简单了,只要抄抄教参就行。当然如果你只想一辈子做个教书匠也可以,可是我们的理想不仅仅是教书匠,新课改也不允许,它要求我们新时期的教师要向科研型教师转变。记得窦桂梅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写教案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那种‘抄了一辈子教案’的教师,那种‘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课相似’的教师,他们永远也‘享受不到语文教学的乐趣’”。
众所周之,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指标,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因此,它的制定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怎样设计一个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新时期每位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对城市教师而言,我们农村教师的可供教学参考资料比较缺乏。据我了解大部分农村教师没有条件借助网络,搜集供教学参考的相关资料,大部分教师只有三本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有的地方老师至今还没有蓝皮本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统一编写和颁布的。它是反映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思想和定位目标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最基本的依据。它犹如大海中的指航灯,如果在座的骨干老师有人还没有《语文课程标准》一定要想方设法拥有一本。否则,在教学过程中你就会像在大海里迷失方向小舟,盲目、无效且辛苦。我们农村教师如何凭借手中仅有的教学资源来科学地制定“三维目标”呢。
一、研读新课标,整体感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小学部分分为三个学段:
1、2年级为第一学段;
3、4年级为第二段;
5、6年级为第三学段。各阶段目标间相互联系,呈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的要求。各阶段目标都是由“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五个板块组成。就目标设计的五个板块的框架说,纵向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维度,但这是隐性的线索;横向则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这是显性的呈现。隐性的目标是通过显性的呈现来实现的。基于这个原理,通过研读新课标,就能构建的一个小学语文知识目标的整体框架。这里我用知识树来表示。
二、通读教材文本,了解单元教学目标。
每学期始我们首先要重温小学语文知识目标的整体框架,然后通读教材。不管哪套教材,它们都是教学的载体,我们必须认真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例、结构特点等等。纵观我国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体系,有的以“主题单元”建构,有的以“知识或能力单元”建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是以“专题”组织单元,把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较好地体现了知识、能力、方法、情感之间的联系。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围绕“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这一专题,设计听说读写各项活动。“综合性学习”建议学生记录课余生活;“口语交际”引导学生说说课余生活的收获,评评谁安排得好;“习作”启发学生写一写有趣的课余生活,使语文各项能力的培养整体推进,协调发展。通过通读教材文本,了解单元的教学目标,把握单元间课文、口语交际、综合训练、习作等板块间的联系,制定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就不会走样走味。
三、细读教学本文,初定本课教学目标。
这里所指的教学文本是指即本次课堂教学内容。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文本。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意思是说:教材是听说读写的范例。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例子”又有的新的内涵:一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例子;二是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领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建构的例子。所以我们必须细读“例子”(教学文本)。“细读文本”也是在课改的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的名词,它与原来所说的“解读本文”有着本质的区别。“解读文本”就是通过对分析剖析文本来,重在“理解”;“文本细读”就是通过对文本仔细的品味来走进文本,重在“品味”。因此,细读文本一要静下心来读;二要潜心吟咏。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潜心吟咏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三要有自己的见解。通过潜心吟咏,对本文要有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初定三维教学目标。
四、深入分析学情,选择有效教学目标。
一般来说,新学期始,我们老师要对班上学生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谈话、家访等方式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在细读教学本文初定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与初定哪些教学目标有差距,哪些同学哪些目标容易达成,哪些同学对知识点感兴趣等等问题,选择有效教学目标。
相对城市孩子来说,农村的小孩学习环境及物质条件要差些,自信、自强、自立的能力相对较弱。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有效的教学目标。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安排会写生字100个,会认300个。对城市孩子来说,就没有什么困难,但对我们农村孩子要达成这个识字目标就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要放低难度,重点还是放在生字拼读教学上,让拼音真正成为我们农村孩子的识字拐杖,为以后的大量识字打下扎实的基础。再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通过学情分析:刚上二年级的小孩,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对事物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小孩对自己或同学的长处与短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在选择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环境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中明白“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五、参考教学用书,制定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参考书是供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查阅参考的书,一般由一线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编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在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时,要将自己初定的、认为有效三维目标与教参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哪些比教参中定得更科学,哪些没教参中考虑周全,然后吸取教参中的精华,最后制定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三维目标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我们在确定三维目标时,可以将它们分开,也可以进行有机整合,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一课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只要求认识,不抄不默不考)“郁、澈、湛”等9个生字,会写(要求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会用)“森、郁、葱”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一教师执教《西湖的“绿”》(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一课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5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绿的喜爱。
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准确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和时间赛跑》(人教版第七册)一课教师制定教学目标:
立足于学生的自主读书感悟,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读、抓重点词句、联想、结合经验等语文学习方法,感悟文章的内涵,丰富语言积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
从上述三个不同的案例说明广大教师已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更要重视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地发展。
问题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相对“知识和能力”目标来说,“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的,是不可量化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落实时显得难以把握。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三维目标不是三个板块,而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事实也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我们教师如何将消极变成积极,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可能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自己职业的习惯化。因此,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课堂教学,是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基于上述认识,现我就上两堂课谈谈执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略)
总之,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作为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努力体现。但这些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一节又一节的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与思考,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东西。让学生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真正“人”,一个大写的“人”。
第三篇:学校如何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学校如何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十五”期间,我校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我们以小班化教育研究为契机,依托华师大、区教研室,开展理论指导下的校本研修,构建小班化教育理论与小班化教育实践的桥梁,完成了教育实践经验课程、教育研究课程、带教指导课程,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构建了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培养了一批会上课、能带教、具有一定教学风格,有科研能力、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在小班化背景下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2005年区“普陀杯”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评优活动中,7位老师分别获奖。我校全面完成了学历达标,现有教师64人,其中,硕士学历2人,本科学历 56人,大专学历6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存在的问题:
1.在目前师资整齐、团结勤奋的基础上,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于提升,缺乏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力量还不足,需要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在专业方面进取,从而增强学校走向市场的竞争力。
2.学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学校继续教育工作有待于深化。
3.教师角色的转变、研修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校本研究既然以学校内部教师为主体,教师是否转变角色成为一个研究者,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校本研究能否得以落实。不仅意味着要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和职业习惯,甚至改变教师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4.在“十五”实践中,我们感到:如何变革校本研修方式、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和实效?如何使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是目前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培训的主题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应该让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行为。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市教委、普陀区政府有关教育发展和师资培训方面的精神,以提高本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有效学习为中心”作为新时期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
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普陀区“十一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为适应“十一五”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结合本校校情,特制定怒江中学“十一五”继续教育规划。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及新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培养一支能将新课程理念内化于自身教学行为中,且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和开发能力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新课程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使全校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利于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教师的主动研究、主动学习、自我发展创设条件,培养能够带动全体教师整体发展,并逐渐能成为市、区级的骨干,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具体目标
1.全员培训目标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知识为重点,以校本研修为基础,以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为价值导向,组织实施全员培训,全体教师完成区教局规定的相关知识性课程和新课程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实践新课程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反思能力。
2.建立骨干教师工程,以点带面促进全体教师的整体发展。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力争通过“十一五”继续教育,培养6位师德高尚、业务清湛、科研成果丰富的教师,带动全体教师的整体发展,并逐渐塑造成区级骨干教师或后备人选。具高级职称比达10%。
3.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再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五年内本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10%。
三.学习对象与任务
学习对象:
凡2006年1月1日以后在编在岗且2010年12月31日以后达到退休年龄的教师,均为我校“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的对象。
学习任务:
1,具中级及中级以下职称的教师应完成基础性学习课程的240学时研修任务,修满24学分。其中,必须分别完成知识课程与实践课程所要求的相关研修任务
2,具高级职称的教师应完成540学时的研修任务。除完成基础性学习课程240学时研修任务外,还应完成包括学历深造在内的300学时的研修任务,修满54学分。
3.“十一五”期间,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其参加学历进修的课时按区统一规划折合成一定数量的学分,但不抵冲实践课程的学习任务。
4.新教师(2006—2010年间参加教育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工作第一年起必须参加区教育学院统一组织的为期两年的培训任务。
5.基础性实践课程是本轮培训任务的重点所在,是校本研修的主题任务,其必修的学分,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的课程学分冲抵。
四.课程实施策略与举措
围绕区“十一五”“二维四类多元”课程体系,在学校“自主发展,引领和谐人生”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结合我校的小班化教育实践,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宗旨,以研究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建立专家引领下校本研修制度,从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师自我反思等方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合作互动、研训一体为我校“十一五”课程实施策略,实施我校“十一五” 继续教育课程。
课程实施举措:
1,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十一五”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区“十一五”继续教育规划,制定本校“十一五”继续教育规划和“十一五”基础性实践课程实施方案,要求每个参加培训的教师制定三年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2,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区、校规划,调动教师自主参与“十一五”全员培训的积极性,使教师明确研修任务。
3,建设专家指导团,实施课程项目的研究与带教,为教师提供理论支持、专家引领,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加强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效益。
5,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培训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搭建交流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终身学习氛围,激励全体教师以终身学习为要求,以不断追求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积极参加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在校改实践中更新观念,在研修中提高专业素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6,构建开放互动的校本研修环境,聚焦小班课堂,研训一体化。即以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学习思辨、实践探索、合作研讨、自我反思等环节,使校本研修活动成为研究解决小班化教育课程、教学中现实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
程,推动教师自觉提升小班化教育教学理念,并内化为具体的小班化教学行为,使教师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成材。
五.课程实施
1. 基础性知识课程的实施:按照“自主、合作、开放”的原则,根据区教育学院统一安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学期统筹安排、组织每一位教师从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出发,在师德与育德领域、新理念与新课程领域、新技术与新知识领域等方面内容,自主选择学习科目,计划通过8个学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2. 基础性实践课程的实施:基础性实践课程属于校本研修的主体,内容由校长带领研修领导小组全体人员,自主开发与管理,具体方案另定。
3. 发展性知识课程的实施:由教育学院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发展性学习的知识课程中的学历进修,有计划派送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专题研修。
4. 发展性课程的实施:由教育学院组织实施。凡骨干教师都必须参加,鼓励高级教师以个体或团队形式自觉开展专业研修。
六.管理与保障机制
1,课程管理机制
组织机制:成立以王臻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由校长、副校长、师训专管员、教导主任、科研主任、人事干部组成的校“十一五”继续教育领导小组。
建立三级管理网络,实现学习培训的自我管理。
2.管理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继续教育决策、组织、监督与保障,制定规划及制度,定期召开例会、加强管理、总结经验。
师训专管员辅助校长联络沟通区师训办公室的各项事物、协调课程内容、全程记录教师参与培训的投入程度及提高幅度,及时完成学分记录和学分上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
3.制度保障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培训考核制度、培训激励制度。确保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有序、规范地开展。
4.资源保障
学校将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整合学校实践课程资源,依托高校、区教育学院、校优秀教
师等方面的教育资源,构建学校专家团队资源、育德资源、信息平台资源、教学实践与研究等资源,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水平。
5. 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6. 评估与奖惩
根据区教育督导室制定的评估指标,学校依据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目标,制定结合校情的个人评估指标。对于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按时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的教师予以表彰。落实教育部关于继续教育的学分要求,对于没有完成培训任务的个人,按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理。
7. 档案管理
严格按照继续教育方案,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认真做好每一位教师在实践课程中积累的所有资料,做到一人一档,随时可查。
新课程需要教师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拓展教学时空,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为教师的主动研究、主动学习、自我发展创设条件。学校继续教育应体现教师学习、实践、研究的特点,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教师、激励教师。为教师提供民主的、多元的、互动的研修方式,提供开放的发展空间。
第四篇: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忽视了对语文课程的理解,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消耗在语文教材教法和花样百般的教学形式上。很多老师,一拿到新课文,往往很少考虑“教什么”,而愿意在“怎么教”上大做文章。特别是公开课,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课堂上只要选用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教学中就一定能精彩叠出,魅力无穷。殊不知,一旦“教什么”偏离了语文的轨道,再丰富的过程准备,再精致的教学技术,也只能是天马行空,南辕北辙。
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具体到教学过程,就是要依据正确、有效的“教学目标”或“课时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目标是否正确、精当,就成了检验语文课堂成败的关键。纵观很多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目标的制定似乎是公式化、标签式的。第一课时大多为“学会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脉”,第二课时则常见为“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精神”诸如此类的教学目标。这些深入人心的、固定的目标总会条件反射般地在教师脑中如期而至,似乎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应该怎样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呢?
一、潜心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年段特点,制定明确的目标 “明确”是指所制订的目标内容正确,指向清晰,表述具体,要陈述可以观察到的学生的具体行为,说明产生这些行为的条件,以及指出评定行为的标准,以便操作和评价。例如字词学习,应具体到能认读识记哪些字,在什么条件下积累哪些词语并达到怎样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课文内容,应具体到了解什么内容,是在怎么的条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样的程度。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小学部分分为三个学段:
1、2年级为第一学段;
3、4年级为第二段;
5、6年级为第三学段。各阶段目标间相互联系,呈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的要求。各阶段目标都是由“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五个板块组成。下面我们以朗读教学为例来看看各年段的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学段和第三学段“用”的前面加了限制词语“学习”、“能”。什么是“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出错改正的过程。一二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不久,就要他们“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用”前面加了“学习”二字定位就很准确了。
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前应潜心研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特别要充分考虑年段目标和内容要求,以年段目标为准绳,宏观分析,整体观照,再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作重点把握。
二、深入解读教材,准确把握课型特点,制定集中的目标 “集中”是指一堂课的目标要重点呈现一堂课的主要任务,能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表述时应尽可能地将三者加以整合或有所侧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把握,三维要统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然而,细想我们平时制定的目标,却不难发现缺少了“过程与方法”!比如,识字写字这一条,均是“会认多少个生字,会写多少个字。能正确读写“某某”等几个词语。”那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生字?难道每个生字都用同样的方法吗?这些词语又该怎样去理解掌握?
所以,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有一个先后考虑的思路,面对一节课,应首先考虑这节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即知识和技能;然后再考虑要让学生怎样学,即过程与方法;最后考虑怎样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哪些环节可以渗透价值观的教育,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制定,教师脑中有一个整体意识,清楚每个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课堂也就比较有效。
三、切实关注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制定适切的目标 “适切”是指所制订的课程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和年段要求,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面对不同的班级,教学内容、难度等应有所不同,以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为度,不宜过易,也不宜过难。相对城市孩子来说,农村的小孩学习环境及物质条件要差些,自信、自强、自立的能力相对较弱。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有效的教学目标。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安排会写生字129个,会认255个。对城市孩子来说,就没有什么困难,但对我们农村孩子要达成这个识字目标就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要放低难度,重点还是放在生字拼读教学上,让拼音真正成为我们农村孩子的识字拐杖,为以后的大量识字打下扎实的基础。再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谁的本领大》,通过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小孩,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对事物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小孩对自己或同学的长处与短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在选择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借助风和太阳比本领,他们各有各的本领中明白“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另外,制定目标时还应考虑到班中学生的个别差异,目标的制定要有弹性,关注全体学生,使学生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达到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也就是说,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目标的上限和下限问题。教学目标的下限,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要求;教学目标的上限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定的最高教学标准,这样弹性设制,就不会使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待进生吃不了了。
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明确学生的学习并非零起点,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知识能力储备等进行全面了解,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发展点,从学生的需要和起点出发,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制定出“适切”的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非“喊口号”、“贴标签”。
那么,如何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实施三维目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我就从识字、写字及朗读教学方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由于低段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弱,而且刚刚处于建构知识基础的最关键时刻,所以个人认为低段语文的第一课时目标应重点落实认字、读词和了解课文大意上。但同样是低段,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能力,教学目标的落实比重又是不一样的。就一年级而言,首要任务就是识字、写字。而且以集中识字为主。学生刚结束拼音的学习,对他们而言学以致用很重要。在识字中复习巩固拼音很重要。如生字中的前后鼻韵母、平翘舌音等等。再次,一年级的学生写字刚起步,他们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笔顺和笔画的积累和书写。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应该加大识字和写字的比重。二年级的第一课时教学,在一年级认字读词的基础上应该有所提升。比如找规律积累、扩展积累、比一比积累。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和写字方法,指导学会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夯实基础的同时学会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落实字词教学。但是我总觉得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怎样才能将字词和课文有机地结合呢?记得我曾经执教二年级下册的《学棋》这篇课文,思路比较清晰,以两个问题支撑起《学棋》的第一课时,即“两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和“为什么跟同一个老师学,而学棋的结果不一样呢”。第一个问题可以牵出课文的生字词,学生能在文本的情境中学习生字。第二个问题展开后即为课文重点段落,老师可以相机指导重点段落的朗读。
低段学生朗读的指导一般分为读准、读通、读好等几个层次,指导朗读要有目的、有指导、有方法、有层次。在读中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质疑,并自主解疑,尊重学生多元化答案。再如: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5个自然段的朗读指导方法和过程都不一样,第1段想象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阳光下,小花闪着亮光,特别好看,读出你的感受来,重音落在“金黄色、格外”上,读着读着,请你闭上眼睛读。第2段演读:老师范读第2段,划出松鼠和鼹鼠对话的语句,同桌练读对话,注意不同的语气,个别读小松鼠心理想的话,评一评: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引导要读得轻点、高兴点。分角色演一演。第3-5段悟读:小组先读后思考讨论:我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交流:什么事情让松鼠觉得不明白?松鼠自己跟自己怎么说?“奇怪”、“自言自语”的意思讨论,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你准备怎么告诉小松鼠。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第3段)、失望(第4段)、疑惑(第5段)的样子。如果你是松鼠,你打算怎么弄懂这件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核心,有层次地组织学生合作、思考、感悟、创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全面达成三维目标。
总之,教师应落实“为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制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围绕目标选择有效教学方法,聚焦教学重点,留心教学细节,设计教学思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第二节发展规划近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荣丽双语艺术幼儿园发展规划
第二节发展规划近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一、发展规划近期目标的制定
在发展规划总体目标的精神指导下,分阶段安排、分步实施。从总体目标中分解出近期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
2010——2012年发展规划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服务为先、继承发展、与时俱进、张扬个性、特色鲜明的与人思想。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目标,以“幼儿发展为本、家长需要为纲、教师成长为主”为管理目标,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树立“团结、进取、敬业、开阔”的两哈园风,营造“尊敬、平等、民主、开发、主动、创新、快乐、和谐”的园所文化。
(一)发展规划目标
目标内容: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教改科研课题的延伸。
1、行政管理。求实创新,吸收现代文化管理理念,实现管理体制的新突破。改革办园体制,扩大办园规模。
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提高专业水平,增强管理力度。
2、教育与科研管理。深入学习和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为人才成长扎实终生发展的基础。
3、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培养其健康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为目的。创设开放的社会环境,体现幼儿社会性教育特色。充分利用英语教学优势,实现侵入性双语教学,完善原有基础。规范家长学校的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4、后勤管理。完成综合教学楼的改建,对院楼整体规划,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绿化、美化、园林化。购置和匹配现代教学和办公设备,打造温馨的、亲情的办公室环境。在“预热期”制定和强化各项管理制度上,将再次加深各项完善制度与管理。
(二)策划
近期发展规划目标的确立和前期的预热,是迎接近期发展宏伟目标任务的起跑,是下一个时期的起跑线。
1、预热的成效。在各项的不断的完善中,我园将在2011年后期启动园舍修缮工程,建设美化、绿化、环境教育化的园林。
2、听取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意见和建议。教育局及各部门领导不仅对我荣丽幼儿园提出指导意见,还多次来园检查日常工作,了解日常工作及各项开展情况,帮助指导!
3、园所班子会议。针对2010——2012年发展规划目标中的硬件建设,后勤管理工作作出新的调整,作出新的安排。
4、二、发展规划目标的实施
1、改革措施
(1)筹集资金,改革办园体制。
(2)制定幼儿园教师职业平等30条。
(3)制定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制度。
2、管理改革措施
(1)保育与教育融为一体,体现“生活处处皆教育”的指导思想。
(2)细化保教工作常规。
(3)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技能。
3、教科研管理措施
(1)建立幼儿档案管理系统
4、后勤目标管理任务
(1)加快整顿步伐。
(2)按照原计划不能延误。
5、卫生保健
6、规范食堂管理
(1)严格执行食谱,食品制作注重花样。
(2)主副食搭配讲究营养,有现代饮食改革意识。
(3)按照5常发管理要求管理好物品,保持清洁、有序。
荣丽双语艺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