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19:1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

第一篇:“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

“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

新课程呼唤管理的重新定位,要求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发生相应的变革,创设有利于推进课改进程的氛围。从我校的校情、生情出发,提出“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为基点,在管理上“以师为本”,活动上“以生为本”,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管理,体制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一、“与时俱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民主、科学是学校管理追求的境界之一。新课程环境下教育管理,要讲究方法、讲究科学,除了通过规章制度管人,还要崇尚人本,灵活应变。

1、坚持民主管理。以工会组织为依托,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共同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如制定《庵杰中心学校管理若干规定》、《庵杰中心学校教学管理细则》等有关制度。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加大收支透明,虚心接受来自各方的意见与建议,逐步建设和完善管理者,教师、学生、互动的民主、科学的运行机制,做到各司其责,各尽所能,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形成既分工又协作,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态势,使广大教师成为教书育人的主人,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2、坚持制度管理。推行考试奖惩制度,根据教师年度考核要求,从考勤、考绩、教书育人,教研进修等方面提出岗位目标要求,平时进行有序的全面的检查与考核,以及时发现先进、督促后进,起到褒优警劣的作用,其次采取精神和物质兼有的奖罚机制,每年的“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挂钩等。

3、坚持人本管理。学校努力关注、关心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与专业成长,努力为教师营造自身发展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坚持在政治上引导人,在思想上教育大,在业务上锤炼人,在体制上激活人,在生活上关心人,将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我们在管理制度上加大创新力度,实行“竞争上岗”,工作目标责任制等,为学校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

二、“更新理念”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的观念”是教育领域里常讲常新一个重要话题。我校要求全体教师年牢牢树立为“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把服务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抓好学校班子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的领导班子。一是思想上要有活力,要善于学习,善于钻研,追求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二是工作上要有创新力,要勇于思考,善于思考,形成创新意识。三是管理上要有凝聚力,在以身作则的前提下,做教师的良师益友,使学校成为具有坚强战斗力的战斗集体。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总要求是“提高学历,培养能力,增强实力,开发潜力”努力培养一支事业型、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一是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挚友视为合作者。教育中要杜绝破坏师生平等关系的用语,多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二是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提高教师接受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音像资料,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吸纳教改信息和经验。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信息技术培训。

三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努力构建平台,让青年教师更多的用武之地。如有机会学校就派青年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外地学习。

三、“探索创新”大力推进课改

为了使课改得以深入有效地进行,我校从战略高度进行思考,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配套进行。

1、学习创新。新课程以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自身素质提升的机遇。教师应该深入学习、解读并实践新课程,学校围绕新课程改革,通过教师自学、讨论、交流心得体会。观看专家学者专题讲座录像,外出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等形式,开阔眼界,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加大培训力度,让教师不断“充电”提高业务水平,从而使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视野上占据教育制高点,自上而下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有目的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2、德育工作创新。一是在德育的工作要求上,做到务实、求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二是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将新《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校养成教育主要内容。推进小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建设。三是在保证措施上,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充分利用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广泛开展集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两次大型的活动,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演讲会、广播操、队列比赛等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3、教学工作创新,我校采取了既有创新性、又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管理,教学工作落实“八个字”,理念要“新”,备课要“实”,课堂要“活”,作业要“精”,辅导要“细”,评价要“放”,教研要“真”,家访要“勤”变重数量管理为重质量管理,重管理“教”为重管理“学”。

⑴校本教研。我校建立新型的“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创设了“自下而上”的自我更新的校本教科研机制,积极倡导反思教学与行动研究,建立理论学习,对话交流,课题研究等如案例反思,教学示范,课题汇报,课改大家说等,给教师展示交流平台,发挥潜力空间,给学校更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为学校课改实验注入不竭的动力。

⑵抓两个“七个一”的落实。学校课改管理“七个一”:①每月学校召开课改会议一次;②每师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③每月组织一次研讨活动;④每学期召开一次课改经验交流活动;⑤校长、教导每周听课二节以上;⑥学校设立“校本教研园地”;⑦建立课改资料库。教师的“七个一”:①每周作一次教学后记;②每周听课一节以上;③每月向学校提一个问题;④每期上一节公开课;⑤每期写一篇最佳教案;⑥每期写一篇教学说课设计;⑦每期写一篇案例反思、体会。⑶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地处汀江源头。如何来保护环境,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乡。我校以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拓展点:①学校成立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全体教师全员参与。②认真做好资料搜集工作,通过学习、走访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校本教材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方案的设计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奠定基础。③组织教师学习,在深刻领会的基

础上拟出教学方案,先在一个班组试教,在取得一定经验及理想效果后,在全校全面铺开,达到开发地方特色教材。

我校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点面结合,纵横交错,齐头并进,既突出重点,又兼顾面上,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检查和调控,使学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篇: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学校)

时下,不少校长为了把学校做强做大做优,大多把希望寄托在建造豪华的“标志性”大楼和购置先进设备上,如2005年第一期的《杂文选刊》上有一篇《没有大爱,何来大学》的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多学校只热衷建大楼而忽视了对师生的人性化关爱;另外,据《扬子晚报》报道,广州市不少中学都在每个教室的后面安装摄像头,有的还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网,认为这样就能随时观察到学生和老师在教室内的一举一动,从而使学校教学秩序井然。但事与愿违,面对摄像头,老师和学生如坐针毡,心理压力很大,试问这样老师能教好学,学生能上好课吗?所以我认为这种管理方式忽视了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文关怀,实际上是忽视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老师和学生是充满灵感、有血有肉的人,本人认为应更多地从思想上入手,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管理,创设宽松、和谐、团结的人际环境来促进教师更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促进学生更主动、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而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关键在于张扬管理人性,让教师安心、舒心、热心、尽心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所以我认为一个学校要做强做大做优,不在于你的规模有多大,你的设备有多先进,关键还在于要以人为核心,优化学校的管理。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之间,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的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暑假作业,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的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在台湾的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的字样。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就是以人为核心来优化学校管理的。其实,任何学校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教师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人人兢兢业业做事、事事认认真真做好;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质高效低耗完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靠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管理和人的极强的事业心来实现。要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合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管理就是最优化的管理。

2、完善各种制度,用合理的制度来制约人,引导人,激励人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做好“五定”工作。即:定岗、定员、定人、定工作量和定工作岗位职责。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精减机构和精编人员,减少管理层次、杜绝因人设岗;合理设定管理、教学、服务三大类型岗位的相对比例;根据岗位性质和人的思想觉悟、能力高低、性格特点等择优上岗,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工作数量达到满负荷,工作质量要高标准;岗位职责要具体且易操作和检查。其次要认真落实“五制”,即落实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结构工资制。另外,还要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有了合理的制度还要有正确执行制度的干部。用什么样的干部就是树什么样的旗帜。学校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监督、评价等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管理程序。学校的腐败,特别是用人的腐败必然导致学校教育的失败。选用干部要有严格的程序,避免腐败因素搀杂其中。

3、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结合,用优越的制度凝聚、吸引教师学校的管理,说白了就是平衡不同层次教师的心态。必备的制度管理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是推行情感管理。要坚持“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的原则。学校的制度管理如果过于僵化、死板、苛刻,必然导致职工怨声在道,必然影响师生的情感,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那些一天到晚的签到、签退,中间抽查坐班的行为控制方式和随意减少教师休班时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那些不顾广大职工的意愿,把领导的意志强加与人的做法,更是影响职工积极性的。比如强行集资,还得让教师写出自愿申请。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要通过某事,问“不同意的举手”等,这些不尊重职工人格的做法是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违背的。作为教育的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把“五心三情”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即对教师要真心呵护,诚心关怀,耐心扶助,细心体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质激励富于情,精神鼓励满含情。这样,领导的关怀就如点点甘霖滋润教师心田,“真心换来诚心,热情换来激情”,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忘我工作。另外,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合理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也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总之,在学校管理中,一定要改变那种“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关心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存在和价值。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学校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巩固,达到强、大、优的办校目的。

第三篇: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优化学校管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优化学校管理 ——学习党的“十八大”心得体会

永修县立新中学 熊高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次通过对“十八大” 的学习,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改变乡镇学校的教育状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优化学校管理是关键所在。

当前,我县不少乡镇学校在教育管理上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一味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对部分成绩差的学生要么是采取不闻不问的方式,要么是采取强硬的做法:一管代导,只要学生犯了错误,动不动就是训斥、惩罚或者是让家长带回管理,对老师的考评也只看重学生期末的成绩。长此下来,那些所谓的差生因长期得不到阳光的普照和人情的温暖,更加恶性循环;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教书,也只能违背自己的心愿,背着沉重的包袱朝着指挥棒的方向前行。所以我认为这种教育管理方式忽视了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文关怀,实际上是忽视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

作为学校,应更多地从育人的思想上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管理,创设宽松、和谐、团结的人际环境来促进教师更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促进学生更主动、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一所学校要想做大做强做优,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核心,优化学校的管理。

一、在教育管理中什么是以人为本

1、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解决为何而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就是以人为本。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倒觉得应该加一条:授人(调动)以“欲”。当学生明确为何而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你就不必担心有什么学不好的了。学校教育,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可能的因素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2、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使其可持续的发展,达到能把握学习的规律、特点,运用有效的方法去面对学习,这就是以人为本。

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指导方法,把如何预习、如何复习、如何去学等问题融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3、改进师生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过程,让师生共同成长,这就是以人为本。

在学校里,既要有老师评价学生的学,又要有学生评价教师的教,这样教学相长,就会出现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当教师们自觉的用积极的评价去激励、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生们自觉的参与教学,主动的思考,这样,师生共同成长的氛围就已形成。

4、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成长发育是全方位的,只有心智和体能都得到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以人为本。

5、学校尽其所能的营造一流的育人氛围,为学生成长提供“绿色空间”,就是以人为本。

让墙壁说话,让专刊导航,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适应学生年龄特 点和时代特征的活动,来承载育人目标,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让教育做到与时俱进。

二、在教育过程中应怎样做到以人为本

1、要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人的发展为本。要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人在物质、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

2、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结合,用优越的制度凝聚吸引老师,用真挚的情感打动老师。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改变那种“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存在价值。

3、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那些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那些被孤立和被拒绝的学生、那些有过错的学生、那些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那些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还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4、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包括他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发展人、成就人是“以人为本”的至高境界。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平等、和谐、自主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三、在教学实践中要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误区

1、在学校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尊重、理解、关怀、支持每一位师生,注重师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师生的发展动力,给予学生成长成才的条件和教师发展、创新、成才的空间。但是“尊重”不是放任自流,“理解”不是全盘认可,“关怀”不是拉关系走后门,“支持”更不是无原则同意,这些“尊重、理解、关怀、支持”都应是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以促进发展为目标,就是要平等待人,公正处事,而不是在人情之下的一人一个标准、一事一个准则。

2、在学校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当坚持个人的需求必须符合或有利于推动学校整体利益和价值观的发展。因此,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营造一个宽松、尊重的工作氛围,但更需要树立扬善抑恶的舆论导向,摆正个人与集体、责任与权利、付出与获得的关系,建立积极向上的观念认同,不断提高群体的道德情操,形成主流价值观,对人性“善”的一面倡导人文管理,进行褒扬、激励、推动和发展;而对于“恶”的一面,要谨防“以人为本”可能成为他的遮荫树、挡箭牌。有了群体的高尚,才能使那些狭隘的偏见、刻意的歧解没有生长的空间,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才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达到个人的需求与学校整体的发展需要、精神价值的辩证统一及和谐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使“以人为本”的管理具有足够的动力支撑和真实的主体依托,否则,其运作只能是虚幻。实践证明,制度管理在克服人性弱点和惰性、维持工作准则、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学校管理者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同时,不能弱化制度管理,加强和完善制度管理与倡导“以人为本”管理应被视为改善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发展的两个方面,不宜过于强调孰重孰轻,我们需要做的是增强制度的人文色彩,使制度管理充满人本的温情,只有将制度管理与“以人为本”管理有机结合,使其相辅相成,才能达成理想的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

4、“以人为本”的教育,不是说事事顺从学生,关键是:一方面,在合乎情、理、法的时候,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正当的追求,顺乎学生的合理要求;另一方面,“以人为本”应该在规则、纪律、制度之下,尊重学生的权益、个性与自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为本”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帮助、尊重和关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不是任性,要对学生宽容而不是纵容,对于不合乎情、理、法的需求,教师要坚决抵制,通过说理、沟通、感化、激励等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也就是说表扬与批评,激励与惩罚一样都不能少,这才是科学的教育规律,才是完整健全的教育。

总之在学校教育中,只要我们在各项工作中遵循教育规律,关心教师的利益,关注学生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我县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在十八大的指引下迈上新的台阶。

第四篇: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施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惟一动力。人本观念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思想工作是整个教师队伍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管理者必须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要一切着眼于师生员工,一切依靠师生员工。学校管理者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采用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和谐的学校小气候,让每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从而获得学校工作整体创新发展的合力。

容人之短,发挥教师长处

每位学校管理者都想用人所长,但人又必有短处,有些人甚至因有其短才更显其长。在很多情况下,“扬长”很容易做到,“避短”就很难做到。既然难以“避短”,那就必须学会“客人之短”。

学校管理者必须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机会的开发,问题的消失,有效的学校管理者应该把每一个人都看作是一个可以开发的机会,唯有发挥团队中每个人的长处才能产生效果。身为学校领导者的责任不是重新塑造教师,而是在于运用每一位教师的才干。学校中每个人的才能各有不同。作为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激励的方法,激发每个人的才能与潜力,以此激发组织的动能。这样,学校在面对不间断的挑战时,才能保持最佳的团队力量。学校管理者要懂得整合团队成员的能力,知人善任,用人之长来提升学校这个团队的综合绩效。

撬动学校发展的杠杆不是经济利益,而是丰富教师的生命质量。每一位教师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学会用放大镜来看他们的优点。用缩小镜来看他们的缺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和发掘每一位教职工的创造能力,善于发现乃至挖掘教师工作的“闪光点”,放手让其实践,并及时肯定有价值的劳动,促使其不断自觉完善。要充分地信任教师。学校管理者用人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挥了教师的长处,而不在于弥补了教师的短处。要懂得把每个教师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每个教师都是人才。

要注意满足和发展教师要求尊重的需要。每个教师是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在学校工作的,他们的劳动理应得到尊重,这是教师最基本的精神需要,有的教师不安心工作,并非是出于对物质贫乏的不满,而恰恰是由于不能受到领导的重视,自己的价值和才能无法得到充分的认可、实现和展示,当教师有了缺点或者错误,做领导的必须给予指出,批评、教育甚至处理。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方法。在适当的场合,采用平等的,和风细雨式的谈话方式了解情况,让对方把话说完,甚至用商量的口吻指出问题,让其心服口服,不背包袱,以利他今后“轻装上阵”。人无完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无关大局,不妨“容人之短”,决不要给教师“穿小鞋”。唯有这样,学校才可能涌现一大批具有鲜明个性特长的老师。

待人有情,温暖教师心灵

学校管理者要有一颗尊重平等的心,有一预宽凉的心。要用宽厚、关心、尊重、信任、理解、激动。去拨动教师的心弦。在领导工作中,需要坚持校长负责制和教代会民主监督制,不搞“一言堂”。学校管理者要走到教师中间,倾听他们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及时为他们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学习进修等问题。有新教师进校,则要及时对他们提出职业道德的要求,并请学校师德高尚的教师现身说法,做好传、帮、带工作。

学校管理者在与学校教职员工的互动中,要有尊重、平等的意识。学校中,每个人的资质不同,所以要尊重他们的才能;每个思考及看法的角度不同。所以要尊重他们的谏言。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对学校的忠诚感,是这个学校的宝贵资产,学校管理者要在学校管理中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必须要反思自己在下列方面做得如何:教师有困难,你关心了吗?教师在想什么,你了解吗?每一位教师,你都是公平对待的吗?你让教师感到自己重要了吗?你对教师的许诺兑现了吗?教师提出的好建议,你采纳了吗?

此外,满足和发展教师渴求平等以及归属的需要也尾很重要的,渴求平等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教师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放下领导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教师,不仅时时处处如此,而且要有意识地与教师接触、交流、沟通,方式方法很多,并且随时随地部有机会,只要时时做个有心人。每个生活在群体中的人,都有归属的需要,教师都希望自己从属于学校这个群体,特别是与领导能和睦相处,能得到领导的信任,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教师,使教师在学校里有一种安全感。就能够逐步形成“学校是我家”,“你我是一家”的良好局面。另外,教师正当的物质上的愿望和需要都是学校管理目标的一个方面。学校管理者要将办好学校与实现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如教师需要有先进的教学,办公设备;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待遇,并逐年有所提高等等都是正常的,作为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千方百计去努力争取,尽量满足。

“亲其师,信其道。”学校管理者唯有做到与别人实行“心理位置互换”,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思考,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召每位教职员工,情到深处,必然能使教师在工作岗位上释放出无限的能量。只有教职工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学校才有一个家的温馨感觉,这样才能在学校内部形成凝聚力。

激人奋进,给予教师机会

学校管理者要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上抓主要工作,要实行科学的管理。在人才培养上,要将每个教师作为人力资源库去开发。从教师切身利益出发,鼓动教师参加各种活动,不放弃进修、学习的机会,而且尽量为他们创造机会。学校管理者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培养教师。

推行“值日校长制”

目前学校人事制度开明,即使学校管理人员与学校骨干教师流失很厉害,但也为教师潜力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条件。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在学校实行“我搭舞台,你展才华”的用人机制。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如果道路通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益的方式。大多数人都有的欲望,关键是学校领导要将这条道路打开,让教师成长。要让他们自由地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要通过激发、帮助和鼓动性的领导行为创造有益教师实现自己的积极本能的条件。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为了鼓励教师敢于争先,展示才华证明自己的实力,学校管理者可以在校内推行“值日学校管理者制”。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可以采用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担任实习学校管理者,在为期一周的任期内,担任起学校管理工作,具体负责每周的工作安排、布置、检查及每周工作总结。这样就可以为教师创造民主开放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发展。通过“值日制”的实行,干群关系可以得到改善。还有效地把竞争机制引入了学校管理工作之中,充分挖掘了教师的潜能,成了青年教师成长,尤其是管理人才的茁壮成长,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民主管理的一项有力举措。

规范教师考核

为了改变传统教师考核为考核而考核的状况,学校管理者要强调加强教师职业功能的开发,通过考核激发教师潜在的能力。做到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除了广泛的宣传,还需鼓励教师用专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鼓动他们进行行动研究,并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帮助教师组织材料,包括组织他们写论文,参加校外的公开活动,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成熟。

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问题与困惑,并把它视为教师认识发展的生长点。为了适时激发教师学习的愿望与热情,可以适当提供给教师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方面的专业书籍。如《差生心理学》,《情感教育学》和(课堂教学技巧》。通过研读,做读书笔记,讨论,结合学校的工作,融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思考,教师们可以从中感悟提升使工作更上一层楼。

根植实践。勤于思考;点面结合,逐步推进,是学校管理者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总体思路。最终是要促使他们走上一条自主。理性。科学的专业发展道路,只有每个教师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的良好发展,也只有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才能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

作为领导者,学校管理者既要带人也要带心,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对周遭教师要有敏感度,让他在学校内可以获得自我的实现。让每个人有清楚的人生方向、使命。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学校管理者,就能真正体现“没有比脚长的路,没有比人高的山”这句话的真谛。

第五篇: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精选)

学校教育应是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体

提要:国家提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学校肩负重要责任。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道德和知识是构成人的素质的两个重要支柱,道德教育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在此基础上,学校教育要固强补弱,力争做到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协调发展。

关键词:学校教育;知识;道德;统一体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这说明,通过教育可以把我国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但是,要真正搞好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专职教育机构的学校在这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合格的人才必定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均衡发展的,特别是在道德方面应该是健康的。今年的中央8号文件和在教育部举行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周济部长的讲话明确地提出了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这为我们学校,特别是未成年人的主要集散地——中小学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容。新形势下,学校要继续履行好为社会育好人的职责,就必须要使学校教育成为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体。

一、道德和知识是构成人的素质的两个重要支柱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学校就是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理论的地方,道德教育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家庭和社会的事情。产生这种认识误区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因为道德教育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而并非依赖于独立时空展开的,正如德洛布尼斯基所认为的那样,道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侵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道德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这样就使人认为学校不用安排单独的时空进行无形的道德教育,让家庭和社会去渗透就可以了,因此学校在学科教学设置上有形有位,而德育工作仅仅是讲起来重要,实际工作中并不存在。主观上,就在于我们在教育观念上长期存在着一种“泛政治化”倾向,从而导致无法在摆正德智体美劳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真正认识到道德素质在整个人的构成素质中的基础地位。

其实,人的综合素质是由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各种素质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的道德和知识是两个重要支柱。在人的素质结构中,知识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不可或缺的。一方面,知识是道德进步的促进力量。知识中所包含的科学技术部分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生产力,它的发展最终必将和其他社会生产力因素一起,导致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从而引起道德的发展进步。而道德的发展与人们的知识程度和认识水平有密切的联系,道德上的文明总要依赖于知识的一定发展,道德上的愚昧落后往往是与知识上的愚昧落后相关联的。诚然,个人的道德品质主要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阶级地位、世界观以及他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决定的,但是,个人的道德自觉性、道德修养程度以及道德评价能力,则是与他的知识上的修养,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水平分不开的。知识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直接影响人们的某些道德观念和某些道德生活的变化,从而推动道德的进步。当然,知识和道德的发展也会存在不同步现象。最明显的事实就是当今有极少数人掌握的知识很多,但社会道德却低下,经常干着损人利己的事。另一方面,道德对知识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学校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道德教育就构成了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的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作为人的价值尺度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渗透性的特点,它渗透到人的一切社会活动领域中去,调节和评价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社会活动的方向。科学文化活动作为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也同样会受到道德观念、道德价值的重要影响。一般说来,进步的道德促进知识的发展,而腐朽的道德则阻碍知识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也要大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两者既不可偏废,也不能相互替代。

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众所周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以下素质的人: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自尊、自信、自主、自立;能适应社会,积极主动、乐观向上,有能力迎接挑战,忍受挫折,追求人生的不断超越与完善;能合作,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在团队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培养这样的人,就要求学校教育围绕道德教育展开。究其原因,一方面,按照上面的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学校教育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播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学科知识,而是要积极探索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新途径,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倾向。特别是在国家提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后,学校道德教育的担子就更重了。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为我国未成年人的主体是中小学在校学生,除了节假日,学生日常生活大约1/3的时间是在学校,在校3/4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为此,学校应确实把德育摆在核心位置。在课程体系改革中,要把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美德、民主法制教育纳入教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富有趣味、益情益智的课外活动;积极探索育人艺术,采取措施使逆变顺、虚变实、远变近;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切实克服重智轻德的倾向。另一方面,正向价值是人类道德体系的基础,而学校道德教育在传递正向价值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道德教育界曾经走过一段弯路。比如在美国,人们为了突破传统的单一价值传递的所谓“美德袋”式的道德教育模式,曾一度认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进而使其学会在多元文化中进行自主的价值选择,而不必明确提出传递某种正向价值。但在经过短短的一二十年的实践之后,就有学者开始对这种道德教育模式进行反思。一种意见认为,固然道德判断能力很重要,但当一个人尚不能清醒地、健全地和理智地区分各种价值的时候是无法使其具备基本的价值观念的。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既然存在着多元的价值文化背景,那么是否就意味着各种价值之间是无法沟通和相互认同的,换言之,在多元价值中是否也还包含一些基础性价值。基于这种责难,加拿大有学者就明确提出,人类要过美好生活就需要传递正向价值,而其中包含的一些基础性价值又具有相对的恒常性,因而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中都是需要尊崇的。通常,这些基础性的恒常性的正向价值都是在学校以基础理论的形式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的,其它地方很难做到这一点,仅能提供帮助或配合。

三、固强补弱,力争做到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了加强道德教育,不少学校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推动下,教学改革日益深入,德育工作稳步发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得到加强,师资队伍和德育工作者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加强,所有这些成绩都是可喜的。但是,由于过去我们不够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造成了学校的智育与德育不同步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必须在进一步发展智育工作这个强项的情况下,采取各种补救措施,大力加强德育工作,力争做到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协调发展。在工作指导上,要围绕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使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统一协调发展。培养“四有”新人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因此,学校的教育都要围绕这个根本目标进行,要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使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统一协调发展。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实质上是红与专的关系。专不等于红,不能认为知识传授好了,学生道德水平就一定高;红一定要专,一个具备良好道德的人,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只有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立足培养“四有”新人这个大目标,才能从指导思想上确保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统一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既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知识传授,又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在组织实施上,要切实保证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协调发展。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要高度重视,切实摆在重要位置。校长负总责,专职人员亲自抓,其他教师各司其职,是加强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并使它们统一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其次,要以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一些实实在在、行之有效的活动。智育和德育同其它教育一样,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比如,大张旗鼓地开展学先进活动、读书育人活动,广泛开展歌咏、演讲、影视欣赏、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具体、有益的活动,既能使广大学生学到各种知识和技能,又能在活动中陶冶道德情操。再次,灵活调度时间表、学校空间、环境和各种资源,以配合德育、包括德育课程的教学需要。单独指出这一点的原因是由于过去学校德育相较于智育偏弱,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到现在,还有很多学校仍然固执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把学生禁锢于课堂和“题海”之中,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存在,使他们既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也没有时间去丰富自己的人际交往经验。事实上,道德产生于交往,倘若一个学生没有时间去和多彩的历史文化交往,没有时间去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交往,那么他就不可能获得由这种交往所生发的心灵体验,就不可能真正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同样也就不可能懂得体面生活的真义。由此可见,灵活地调度和安排教育时空直接关系到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

在综合配套上,检视学校的文化、校规、各种制度与措施,营造有利的环境,促进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协调发展。虽然今天的社会环境十分复杂,但是学校是可以通过精雕细刻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浓厚知识和道德氛围的小环境的。前苏联心理学家鲍诺维奇就认为,人和外部存在之间的关系构筑起一种文化,由文化刺激就产生了各种需要并形成了所谓的“动机圈”,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和态度。既然学校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均衡发展,而人的发展性向和潜能又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处于不同境遇中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知识需求和道德认识,所以,学校教育就要求形成刺激多种动机、满足多种需要的多层次的文化环境。总之,学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学生的知识多了,视野就开阔,鉴赏和识别能力就能得到提高,一些精神垃圾就没有市场;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了,又将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动力。虽然道德建设成果不像知识那样容易量化,而且抓起来见效缓慢,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把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作为加强学校建设的系统工程来抓,就一定能使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得到统一协调发展,最终造就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素质过硬的人才。

下载“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人为本谈学校管理

    以人为本―――浅谈学校管理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着眼于人的发展,千方百计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在一个学校里面,校长就会把学生既看作......

    以人为本,优化管理,同心同德,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优化管理, 同心同德,和谐发展 ——同和中学2007—2012年校长任期目标责任方案 一、现状分析 在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

    以人为本优化机务劳务员工管理

    员工管理资料共享 以人为本优化机务劳务员工管理 在专业维修人员不能满足安全生产任务需求的情况下,飞机维修单位劳务员工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维修人员的现状,辅助专业维......

    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的几个误区

    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的几个误区吴堡小学曹陈洋随着学校管理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逐渐成为学校管理文化的主流,并使学校管理从牺牲人的个性追求回归到对人的尊重......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 施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惟一动力。人本观念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思想工作是整......

    以人为本抓大放小-学校管理之我见(精选5篇)

    以人为本,抓大放小——学校常规管理之我见 保定市凌云小学 谢志威 如何做好学校常规管理是摆在每一位学校管理者面前的首要课题。常规管理水平是决定一所学校能否健康有效的......

    学校管理应以人为本(共5则)

    学校管理应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长期以来,很多学校的管理受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只重物不重人,这种只重视物的管理的方式,使......

    优化学校管理 促进学校发展

    优化学校管理 促进学校发展昌吉市榆树沟镇中心学校孙宝库 2009年1月20日 优化学校管理 促进学校发展 昌吉市榆树沟镇中心学校孙宝库 一、学校现状 昌吉市榆树沟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