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建议

时间:2019-05-13 19:4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建议》。

第一篇: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建议

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建议

徐东方200711219

1摘要: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中学生上网成瘾的现象和危害日益严重。怎样帮助学生戒除“网瘾”是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抵御诱惑的自制力差;又由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某些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满足,也没能被及时疏导,而虚拟网络恰恰迎合了学生的这种需要,所以中学生容易迷恋网络。另外,网络网吧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教学过于应试化,也使戒瘾行动更加困难重重。这些问题可以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在积极预防学生上网成瘾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对网瘾学生的沟通、理解和帮助,强化学生网络心理的健康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及创建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等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网络成瘾;网络心理;戒除网瘾;和谐心理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由于沉溺网络而荒废学业,损害身心健康,破坏家庭,伤害亲情,引发猝死,自残自杀,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和解决。如何尽快帮助这些中学生戒除网瘾,回归正常的学校生活,并且积极有效地预防学生迷恋网络,是学校教育急需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一、“网瘾”及其我班学生的网瘾状况

什么是网络成瘾?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认为:网络成瘾综合症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许燕教授提出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评估标准:一是将网络作为排解调节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二是把网络当作生活的中心,学习被排除到中心以外。三是产生了依恋性,一旦停止上网马上就会出现不良的反应;四是无法阻断或者说反复.(以上引文出自中国戒除网瘾工作网)依据这些标准,可以把网络成瘾按程度不同分成四个时期:初恋期,迷恋期,依恋期和沉溺期。不同学生个体所处各个时期的时间长短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是跳跃式地成瘾。如果学生在网上只是为了玩乐、刺激、发泄,而且已经影响到现实世界中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那么就应当引起注意。

仓山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认为有三类中学生容易得网瘾。一是学习适应困难者。他们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二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者。他们希望上网逃避现实。通过QQ聊天交结网友,倾诉心菲,发泄情感。三是家长教育子女存在误区的学生。许多家长只知道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以上引文出自中国戒除网瘾工作网)几个月来,我多次去网吧看他们玩游戏聊天,自己也学会了网上聊天,并且两次包夜到天亮。通过观察得知:男生上网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少数人包厢或包夜浏览色情网站看黄色影片。女生上网主要是聊天和听歌,少数人会看看电影。几乎没有学生为了学习查资料。他们上网的时间主要在中午、晚自习后和周末假期,也有少数学生下午晚上逃课上网。星期六晚上学生特别多。平时女生少,到了假期女生明显增多。我同几个有网瘾的学生交流,他们也知道自己是不对的,也认识到网瘾带来的危害,但就是克制不住自己。在他们中间,单亲家庭,父母忙于生计,父母外出打工,1

远离父母的在校寄宿生特别是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占大多数。这说明父母的关爱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多么的重要。

我所教的班级是农村实验班,共70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31人。经多次记名和匿名问卷、个别交谈、集体座谈、跟踪调查、学生举报、教师反应和突击查网吧等方式,基本上掌握了全班的上网情况。男生中有五人从未上过网,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从小就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良好教育,认识到网上的游戏是假的,QQ是骗人的,上网对学习对身体是有害的。其中一位学生在问卷上写道:“我从来不上网。如果有一天上帝问我,你为什么能克制住自己不受网络的诱惑。我会坚定地说,为了报答父母为了自己的前程,我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男生中有3人在小学时上过网,但现在不上网也不想上网。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同学取笑他们,不会上网是落后土气,是赶不上时代潮流。为了不让人小看才去上网的。后来觉得上网并不是什么高难动作,没什么可以炫耀的,就不想再去了。男生中有2人成功戒除了网瘾。以前经常偷着去上网,几次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视力也明显下降,在老师家长的教育下,通过打篮球戒掉了网瘾。男生中有9人有时上网。这些学生成绩一直比较好。主要是周末没事做,觉得无聊孤独才去上网消磨时光的,属于“初恋期”。男生中有18人经常上网。这些学生在学习上一直有困难。主要在每天中午和周末白天上网。他们要么总想在游戏中升到更高级;要么不去和网友聊天总觉得丢了什么似的、六神无主、烦躁不安,属于“迷恋期”。目前有二位男生不但课余一有时间就会去上网,而且有时逃课上网,有时连续几天包夜。他俩白天玩游戏查找女孩聊天,深夜看淫秽色情。精神恍惚,沉沦于假想的性生活中。这两位学生脾气暴躁、自私自利、好说谎借钱、好欺负女生,属于“依恋期”。

在31位女生中,有18人没上过网。大多数曾经在同学的怂恿下有过上网的冲动,但想到父母的辛劳和严厉地告戒,也害怕一旦上网就成瘾,从而影响学习,就时刻提醒自己,把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在女生中有四人曾经上过几次网,都是陪姐姐或表姐去的。网吧里难闻的气味、缭绕的烟雾、污浊的环境、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使她们再也不想去了。女生中有九人有时会去上网。这些女生多半属于成绩比较差的,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很压抑,去网吧听音乐、聊天放松心情,获得快乐。属于网络“初恋期”。其中二位是在跟同学谈恋爱,周末、假期约定时间上网。还有一位只是在家里同家人一起上网。后三位应该还没有网瘾。

从整个班级来看:全班有67.1%的学生上过网,男生有87.2%上过网,女生有41.9%上过网。全班有50%的学生有网瘾,男生中74.4%有网瘾,女生中19.3%有网瘾,经了解全校情况也差不多。首先,成绩不好,学习有困难有压力的学生上网成瘾的比较多,网瘾也比较重。上网使他们身心疲惫,与同学、老师、父母关系疏远紧张,旷课逃学,节衣缩食甚至产生偷钱抢钱的念头。其次是父母溺爱、家教简单粗暴、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也容易上网成瘾。另外课余时间特别是周末假期空闲无聊,为了打发时间去上网的也不少。上网使他们成绩下降、上课走神、抑郁苦闷、产生无助感和犯罪感。由于同学间谈论网络的好玩与刺激,互相影响互相带动,结伴去网吧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在家长老师共同努力下,很多学生开始痛下决心,逐渐减少了上网的次数和每次的时间。然而戒除网瘾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最后会不会反复。这也是社会上戒除网瘾机构存在的软肋。我向几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他们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么不厌其烦说教;要么责骂;要么罚款检讨;要么通知家长转学。县城有条件的家长采取天天接送,严格监管。课余时间送子女去私人开办的各种兴趣培训班或各科辅导班。有时也无奈地陪同孩子去网吧或在家,让孩子过过网瘾以缓解冲突。没有条件的县城家长和远在农村的家长只能寄希望于学校的管教了。

二、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

如何积极主动充分有效地预防学生上网成瘾的发生,以及怎样才能帮助已经成瘾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正常情况下,迅速彻底地戒除网瘾。关键在于使学生远离网吧,远离网络中的游戏、聊天和色情;根本在于消除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核心在于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拥有快乐、享受成功。对学校来说这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教育任务。《学记》说:“知其心,然后能求其失也。”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教育学生,必须首先全面了解学生,得其心方能育其人。”掌握学生的心理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确立教育的对策和方法,有的放矢,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首先应当对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把握,然后寻求预防和戒除网瘾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从不会上网到开始上网,最终成网瘾的过程中学生的网络心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以下分三个阶段对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进行分析解剖。

(一)学生未接触网络之前的心理分析

1.好奇心理的驱使

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对新奇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接近和探索的渴望。网络世界是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同时又是一个虚拟的高科技世界。对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空前的、超现实的诱惑。我的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一天,同学与我谈起网络,说它是一种十分神奇的科学。在网络里,有许多有趣的网络游戏,有各种各样的劲暴音乐,有精彩刺激的电影录相,还可以在网上聊天找朋友,倾述自己的心情。我便迫不及待跟他去了网吧。于是我与网络交起了朋友,再也分不开了。”

2.从众心理的驱使

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迅速增强,所以中学生极容易盲目从众。在集体座谈时同学们谈到:同学朋友会上网玩游戏聊天,而自己不会,觉得自己落后落伍了。在上电脑操作课时,经常上网的同学操作更熟练更有技巧,懂得更多更会玩,令其他同学非常羡慕。平时同学朋友大谈网络中的乐趣,而自己却插不上嘴,觉得是件很尴尬的事。甚至认为通宵上网聊天玩游戏是一种时尚。一位女生在问卷中写道:“自己曾经动过去上网的念头,是因为怕自己以后不会玩电脑,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便,但后来老师和家人告诉我,电脑很容易学,如果现在去上网可能会影响成绩。所以我就打消了去上网的念头,全心全意地学习。以后再也没有这个想法了。”

3.空虚心理的驱使

学校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使学生的精神空虚,心灵寂寞。一到课余时间,一旦离开教室,特别是周末假期,很多学生就看不进书,也不愿做作业。学校和家里又没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因而无所事事、空虚无聊、坐立不安。这就很容易使学生走进网吧迷上网络。一位成绩优异的女生在检讨中写道:“连续几个星期天的上午都是我一个人在寝室看书。除了操场上有些男生在打篮球外,学校很少看得见人。这次我终于忍不住跟他们一起去了网吧。”

4.侥幸心理的驱使

父母千叮咛万嘱托、甚至措辞严厉,老师三令五申、苦口婆心。学生也知道网瘾的危害,也听说过或亲眼目睹了一些网瘾者的悲惨后果,可是很多学生还是心存侥幸,就玩一次吧,自己不会上瘾的,父母老师也不会知道的。然而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并不强,意志薄弱,抵御力差。一旦上网玩游戏或聊天就很容易上瘾。

(二)学生从第一次上网到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

1.缓解压力的心理需要

中学生普遍面临着考试升学的沉重压力和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特别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压力挫折更大,而且他们又不善于自我调节。为了释放紧张的压力,消除郁闷的心情,随身进入网吧,通过网络上的游戏、聊天、听歌、看电影来宣泄。一位学生在问卷上写道:“学的太苦太累了,只有网上才是乐园。

2.争强好胜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希望有作为,被关注。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自己在异性面前是否有吸引力。因此他们在网上通过玩游戏来不断地使自己升级强大。他们也在网上通过聊天极尽所能地吹嘘自己和取悦对方。然后在班上眉飞色舞、自鸣得意地给同学叙述自己在网上的精彩业绩。在网络游戏中,游戏的高技巧性、复杂性使游戏者产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并可以发泄他们潜在的攻击性,愤怒乃至仇恨的情绪。匿名带来的多种身份感,可以使上网者卸掉伪装,展示自己人格的另一面,使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以师傅自居,从而获得别人的羡慕和崇拜。

3.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是脱离家长老师,向往社会交流最强烈的时期,但由于交往心理不成熟,导致在现实中交往失败,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又由于父母只重说教,只关心成绩,很少与孩子交流情感。这样伴随学生的必然是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上网聊天便成了他们寻求慰籍,解除寂寞和孤独的途径。网上空间的无限性,内容的随意性,身份的隐蔽性,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他们尽情倾诉。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网上他们没有了拘谨、害羞、不善交往的焦虑,网络给了他们交友的信心,同时也容易使他们迷恋。

4.青春期性心理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性意识迅猛觉醒,性生理发育日臻成熟的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和神秘感。有了接近异性,了解异性的愿望和需要,甚至对异性产生爱慕,但由于现实世界的约束、责任和后果,使他们压制了对异性的冲动和渴望。而网络聊天交友的开放性和隐蔽性无疑为中学生驰骋自己对异性的幻想提供了良好的安全场所。又由于不能从有效途径接受到科学的性知识和心理调节的教育,所以只能从网络上寻求感官刺激和语言猎奇的感受,以至于频频光顾黄色网站,热衷暧昧聊天而不能自拔。

(三)学生上网成瘾后不断反复的心理分析

1.叛逆心理的体现

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普遍具有成人感,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容易对管理者产生对抗情绪。有些家长爱子心切,一旦发现孩子有网瘾,制止行为过于激烈,措施生硬方法不当,反而引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为了发泄不满,孩子会用变本加厉上网以示对抗。有的孩子离家出走,甚至选择自残自杀的方式表示抗议。也可能是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把自己上网成瘾的原因转嫁到家人、老师的身上。其实学生也很想戒除网瘾,自己也尽了很大的努力。此时特别需要家长、老师的宽容和鼓励。如果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就会使得学生产生敌对情绪,对家长和老师不满,对现实不满。而网络的暴力游戏正好迎合了一种攻击性毁灭性的叛逆心理。因此犯了网瘾的孩子更需要尊重和帮助,而不是挖苦、讽刺、歧视、打骂、高压监禁,那样只能恰得其反。

2.依赖心理的体现

长期沉溺虚拟世界的学生几乎远离模糊了现实世界。一方面适应现实世界的能力更差了。现实中的压力挫折更大了;另一方面虚拟世界却满足了他们的刺激和欲望。使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无法离开网络。现实生活中的失落失败和虚拟世界的刺激成功之间的矛盾,使学生逃避现实,更加依赖网络。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每次上网后都会空虚、内疚、后悔,但每次都抱着再玩一次的心理,却从没有间断过。特别是交了网友后,更是觉得找到了知音。一到自己习惯上网的时间,如果得不到上网,就会心跳加快、心慌意乱、焦虑不安、脾气暴躁,总想砸东西打人。可是一进入网吧,那种环境那种气氛就让我舒心;敲击键盘让我快感;网络刺激让我兴奋;尤其是几位好友同时玩同一个大型游戏时,那种大喊大叫、大骂大闹更是让我疯狂。”

3.自暴自弃心理的体现

由于网瘾太深诱惑太大,学生已经完全克制不住自己的网瘾,多次反复使学生自责自悲对

自己失去了信心,对生活对未来几近绝望,从而干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甚至自残自杀。连续在网吧奋战三十六个小时后,从二十四层高楼纵身自杀的十三岁少年张萧艺在绝笔中写道:“我是个垃圾,真正的垃圾„„我什么事情都干不好,立下的誓言有许多都完不成,圣诞刚刚过去了,我也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相信会有转世,会有天堂地狱的。来世如果我还是人,我一定会是最好的孩子。”(引言出自《在网路上狂奔》)

三、针对中学生网瘾心理的教育建议

网瘾不是病,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症和强迫症的综合。现实中的焦虑心情和强迫行为在网络中能够得到缓解,回到现实中则更加严重。学生一旦上网成瘾,戒除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而生理发育却超前。因此教育学生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教育的根本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戒瘾总是被动的,重点要放在防患于未然。第二,坚持疏导原则。对于网瘾者不能采取粗暴干涉或者盲目禁止的做法,要因势利导。第三,坚持渐进性原则。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学生心理的变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第四,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个性、不同网瘾内容、不同网瘾心理阶段、不同网瘾时期的网瘾者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第五,坚持共同协作的原则。帮助学生克服网络迷恋,走出网络迷谷,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成效。第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不论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能影响和阻碍学生身心发展和长远发展。学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预防和戒除网瘾。

首先,强化学生对网络危害的认识,消除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和依赖心理。

1、网络游戏的商业性、圈套性、虚拟性和暴力危害性;

2、网络聊天的隐蔽性、虚假性和欺骗性;

3、网络色情的腐蚀性、犯罪性和对身体的毁灭性;

4、网络危害的典型案例;5、戒除网瘾的成功范例。

其次,加强学生网络心理的健康教育,疏导缓解学生人际交往的紧张心理、争强好胜心理、叛逆心理和青春期性心理冲动。

1、勇敢面对挫折,树立自信心,提高意志力;

2、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走出心理孤独;

3、克制逆反心理,主动与家长老师沟通交流;

4、开展健康科学的青春期性知识教育,消除学生对性的苦闷和神秘感;

5、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控制自己。

第三,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消除学生的心理空虚情绪郁闷,转移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心理,满足学生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

1、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锻炼自己、实现自我。

2、培养学生至少二种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最好是一静一动。

3、周末假期鼓励家长学生结伴去野外郊游,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陶冶情操、增长见识。

4、和学生一起规划制定合理的活动内容和时间表,并且严格执行。让学生沉闷,枯燥的校园生活活跃起来,让学生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习。

第四,营造健康稳定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减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抑,使网瘾学生从自暴自弃的心理阴霾中走出来。一位学生在问卷上写道:“大多学生第一次上网都是被同学朋友带去的,一个班的班风很重要,好的班风能把同学从网上带回现实中,而一个差的班风会不断带动更多的同学去上网成瘾。”

1、对那些上网成瘾的学生,全班师生要一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中的各种困难,鼓励他们走出网络阴影。并且要指定专人(二对一)进行重点监督、教育和帮扶。让成瘾的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称赞和真诚以及同学的友情、信任和尊重。

2、创设条件鼓励和支持男女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使他们真实地了解异性内心的情感世界,缩短距离,减少神秘感,消除学生上网聊天交友的心理冲动。

3、建立校级网站,开设班级博客。在网络中架起交流沟通、互助互爱的桥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发展学生的网络技术能力。

4、严格管理、规定时间、规范内容,允许学生在老师的陪同下,在学校电脑室上网。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在网络中直接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律意识。让学生上好网、用好网,从而发挥网络的教育教学功能。

5、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我把全班三十五位有网瘾的学生按上瘾程度分成:“初恋期”、“迷恋期”和“依恋期”三个大组。邀请各课任老师、班干和没有网瘾的学生组成相应的三个帮扶大组,每大组又分若干个小组。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和措施,落实各项戒瘾行动,及时检查各阶段每个学生的进展情况,必要时做一定的调整和修复。第一阶段,充分利用学校的读书走廊、年级的宣传栏、班级的黑板报,通过专题讲座、现身说法、参观曾巩读书岩和赵醒侬烈士雕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网络认知、网络道德、网络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理想教育。第二阶段,分两次举行了家长参与的“戒网瘾主题班会”。先分别由年级领导、家长、老师和班干对网瘾学生提出殷切希望;再让家长和子女、老师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交流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网瘾学生上讲台表决心、定方法并宣誓戒除网瘾;最后对家长进行了培训。第三阶段,建立多种课外兴趣小组,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如:篮球、乒乓球、象棋、军棋、诗歌、笛子、书法、图画和捐书读书等,从而占居学生课余周末的心理空闲期,让他们过得充实快乐。第四阶段,对一些网瘾不断反复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主要采取聊天法、放松法、意识阻断法、厌恶法和满灌疗法,以缓解他们网瘾发作时紧张焦虑的情绪,逐渐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在大家不懈地努力下,处于“初恋期”的网瘾学生,现在基本上不会去上网了。主要是多种文体活动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处于“迷恋期”的学生大多数还会偷偷地去上网,上网频率有所降低,而两位“依恋期”的网瘾学生,一位已辍学回家;另一位仍然会在网吧过夜。究其原因主要有:

1、网吧通过开业、节假日限量免费,雇佣学生当网吧保安,办会员卡等多种形式来吸引诱惑学生上网的现象非常严重;

2、学校没有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和戒除网瘾工作室,更没有专职专业的老师;

3、学校也没有设置用来规范学生文明上网的电脑室,因此,无法使用系统脱敏法来更好地疏导和帮助学生逐渐戒除网瘾;

4、学生周末、节假日在回家和返校这两段时间,学校和家长都难以控制;

5、学生在学习升学方面的压力没有得到明显减缓;

6、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难以真正实现平等交流;

7、学校和社会大环境中上网风气的负面影响很大。我们迫切希望以上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让我们的学生能早日远离网吧,戒除网瘾,健康成长。

目前,部分欧美国家已经成立网络成瘾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网络成瘾的教育,并且使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网络成瘾。我国也成立了多个戒除网瘾机构,帮助网瘾者摆脱网瘾。相信在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脱离网瘾的学生会越来越多,上网成瘾的学生会越来越少。使网络网吧得以净化,使人人健康上网,让网络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戒除网瘾工作网http://

2.张春良编著:《在网路上狂奔》,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年版。

3.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编写:《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和平出版社2007年版。

4.何艳茹主编:《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黄行福编著:《教育看上去很美》,远方出版社2005年版。

6.王本法主编:《心理学趣谈》,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版。

2008.5.8

第二篇:中学生网瘾心理分析和教育建议(推荐)

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建议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由于沉溺网络而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破坏家庭和谐,伤害亲情,引发自残自杀,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不再只是个人、学校和某个家庭的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和解决。如何尽快帮助这些中学生戒除网瘾,回归正常的学校生活,并且积极有效地预防学生迷恋网络,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是学校教育急需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1.“网瘾”及其我班学生的网瘾状况的调查

什么是网络成瘾?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认为:网络成瘾综合症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许燕教授提出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评估标准:一是将网络作为调节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二是把网络当作生活的中心,学习被排除到中心以外。三是产生了依恋性,一旦停止上网马上就会出

现不良的反应;四是无法阻断或者说反复。[1]依据这些标准,可以把网络成瘾按程度不同分成四个时期:初恋期,迷恋期,依恋期和沉溺期。不同学生个体所处各个时期的时间长短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是跳跃式地成瘾。如果学生在网上只是为了玩乐、刺激、发泄,而且已经影响到现实世界中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那么就应当引起注意。

笔者认为有三类中学生容易得网瘾。一是学习适应困难者。他们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二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者。他们希望上网逃避现实。通过QQ聊天交结网友,倾诉心菲,发泄情感。三是家长教育子女存在误区的学生。许多家长只知道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几个月来,我多次去网吧看他们玩游戏聊天,通过观察得知:男生上网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少数人包厢或包夜浏览色情网站看黄色影片。女生上网主要是聊天和听歌,少数人会看看电影。几乎没有学生为了学习查资料。他们上网的时间主要在中午、晚自习后和周末假期,也有少数学生下午晚上逃课上网。星期六晚上学生特别多。平时女生少,到了假期女生明显增多。

造成学生上网的有关原因分析及教育的困惑:首先,成绩不好,学习有困难有压力的学生上网成瘾的比较多,网瘾也比较重。上网使他们身心疲惫,与同学、老师、父母关系疏远紧张,旷课逃学,节衣缩食甚至产生偷钱抢钱的念头。其次是父母溺爱、家教简单粗暴、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也容易上网成瘾。另外课余时间特别是周末假期空闲无聊,为了打发时间去上网的也不少。上网使他们成绩下降、上课走神、抑郁苦闷、产生无助感和犯罪感。由于同学间谈论网络的好玩与刺激,互相影响互相带动,结伴去网吧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在家长老师共同努力下,很多学生开始痛下决心,逐渐减少了上网的次数和每次的时间。然而戒除网瘾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最后会不会反复。这也是社会上还没戒除网瘾机构存在多的不足。作为班主任我们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只有不厌其烦地说;和家长反应,要求家长监督,对于成瘾旷课的进行批评并要求写检讨和保证;在班会课上谈谈网瘾的毒害,制定惩罚条例。但是就学校一方是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的。

2.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

如何积极主动充分有效地预防学生上网成瘾的发生,以

及怎样才能帮助已经成瘾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正常情况下,迅速彻底地戒除网瘾。关键在于使学生远离网吧,远离网络中的游戏、聊天和色情;根本在于消除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核心在于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拥有快乐、享受成功。对学校来说这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教育任务。《学记》说:“知其心,然后能求其失也。”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教育学生,必须首先全面了解学生,得其心方能育其人。”掌握学生的心理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确立教育的对策和方法,有的放矢,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首先应当对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把握,然后寻求预防和戒除网瘾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从不会上网到开始上网,最终成网瘾的过程中学生的网络心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以下分三个阶段对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进行分析解剖。

2.1学生未接触网络之前的心理分析。

2.1.1好奇心理的驱使。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对新奇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接近和探索的渴望。网络世界是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同时又是一个虚拟的高科技世界。对自

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空前的、超现实的诱惑。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一天,同学与我谈起网络,说它是一种十分神奇的科学。在网络里,有许多有趣的网络游戏,有各种各样的劲暴音乐,有精彩刺激的电影录相,还可以在网上聊天找朋友,倾述自己的心情。我便迫不及待跟他去了网吧。于是我与网络交起了朋友,再也分不开了。”

2.1.2从众心理的驱使。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迅速增强,所以中学生极容易盲目从众。在集体座谈时同学们谈到:同学朋友会上网玩游戏聊天,而自己不会,觉得自己落后落伍了。在上电脑操作课时,经常上网的同学操作更熟练更有技巧,懂得更多更会玩,令其他同学非常羡慕。平时同学朋友大谈网络中的乐趣,而自己却插不上嘴,觉得是件很尴尬的事。甚至认为通宵上网聊天玩游戏是一种时尚。

2.1.3空虚心理的驱使。学校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使学生的精神空虚,心灵寂寞。一到课余时间,一旦离开教室,特别是周末假期,很多学生就看不进书,也不愿做作业。学校和家里又没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因而无所事事、空虚无聊、坐立不安。这就很容易使学生走进网吧迷上网络。一位成绩优异的女生在检讨中写道:“连续几个星期天的上午都

是我一个人在寝室看书。除了操场上有些男生在打篮球外,学校很少看得见人。这次我终于忍不住跟他们一起去了网吧。”

2.1.4侥幸心理的驱使。父母千叮咛万嘱托、甚至措辞严厉,老师三令五申、苦口婆心。学生也知道网瘾的危害,也听说过或亲眼目睹了一些网瘾者的悲惨后果,可是很多学生还是心存侥幸,就玩一次吧,自己不会上瘾的,父母老师也不会知道的。

2.2学生从第一次上网到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

2.2.1缓解压力的心理需要。中学生普遍面临着考试升学的沉重压力和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特别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压力挫折更大,而且他们又不善于自我调节。为了释放紧张的压力,消除郁闷的心情,随身进入网吧,通过网络上的游戏、聊天、听歌、看电影来宣泄。一位学生在问卷上写道:“学的太苦太累了,只有网上才是乐园。”

2.2.2争强好胜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希望有作为,被关注。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自己在异性面前是否有

吸引力。因此他们在网上通过玩游戏来不断地使自己升级强大。他们也在网上通过聊天极尽所能地吹嘘自己和取悦对方。然后在班上眉飞色舞、自鸣得意地给同学叙述自己在网上的精彩业绩。在网络游戏中,游戏的高技巧性、复杂性使游戏者产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并可以发泄他们潜在的攻击性,愤怒乃至仇恨的情绪。匿名带来的多种身份感,可以使上网者卸掉伪装,展示自己人格的另一面,使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以师傅自居,从而获得别人的羡慕和崇拜。

2.2.3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是脱离家长老师,向往社会交流最强烈的时期,但由于交往心理不成熟,导致在现实中交往失败,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又由于父母只重说教,只关心成绩,很少与孩子交流情感。这样伴随学生的必然是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上网聊天便成了他们寻求慰籍,解除寂寞和孤独的途径。网上空间的无限性,内容的随意性,身份的隐蔽性,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他们尽情倾诉。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网上他们没有了拘谨、害羞、不善交往的焦虑,网络给了他们交友的信心,同时也容易使他们迷恋。

2.3学生上网成瘾后不断反复的心理分析。

2.3.1叛逆心理的体现。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普遍具有成人感,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容易对管理者产生对抗情绪。有些家长爱子心切,一旦发现孩子有网瘾,制止行为过于激烈,措施生硬方法不当,反而引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为了发泄不满,孩子会用变本加厉上网以示对抗。有的孩子离家出走,甚至选择自残自杀的方式表示抗议。也可能是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把自己上网成瘾的原因转嫁到家人、老师的身上。其实学生也很想戒除网瘾,自己也尽了很大的努力。此时特别需要家长、老师的宽容和鼓励。如果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就会使得学生产生敌对情绪,对家长和老师不满,对现实不满。而网络的暴力游戏正好迎合了一种攻击性毁灭性的叛逆心理。因此犯了网瘾的孩子更需要尊重和帮助,而不是挖苦、讽刺、歧视、打骂、高压监禁,那样只能恰得其反。

2.3.2依赖心理的体现。长期沉溺虚拟世界的学生几乎远离模糊了现实世界。一方面适应现实世界的能力更差了。

现实中的压力挫折更大了;另一方面虚拟世界却满足了他们的刺激和欲望。使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无法离开网络。现实生活中的失落失败和虚拟世界的刺激成功之间的矛盾,使学生逃避现实,更加依赖网络。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每次上网后都会空虚、内疚、后悔,但每次都抱着再玩一次的心理,却从没有间断过。特别是交了网友后,更是觉得找到了知音。一到自己习惯上网的时间,如果得不到上网,就会心跳加快、心慌意乱、焦虑不安、脾气暴躁,总想砸东西打人。可是一进入网吧,那种环境那种气氛就让我舒心;敲击键盘让我快感;网络刺激让我兴奋;尤其是几位好友同时玩同一个大型游戏时,那种大喊大叫、大骂大闹更是让我疯狂。”

2.3.3自暴自弃心理的体现。由于网瘾太深诱惑太大,学生已经完全克制不住自己的网瘾,多次反复使学生自责自悲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生活对未来几近绝望,从而干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甚至自残自杀。连续在网吧奋战三十六个小时后,从二十四层高楼纵身自杀的十三岁少年张萧艺在绝笔中写道:“我是个垃圾,真正的垃圾……我什么事情都干不好,立下的誓言有许多都完不成,圣诞刚刚过去了,我也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相信会有转世,会有天堂地狱的。来世如果我还是人,我一定会是最好的孩子。”[2]

.消除中学生网瘾心理的教育建议

网瘾不是病,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症和强迫症的综合。现实中的焦虑心情和强迫行为在网络中能够得到缓解,回到现实中则更加严重。学生一旦上网成瘾,戒除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而生理发育却超前。因此教育学生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教育的根本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戒瘾总是被动的,重点要放在防患于未然。第二,坚持疏导原则。对于网瘾者不能采取粗暴干涉或者盲目禁止的做法,要因势利导。第三,坚持渐进性原则。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学生心理的变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第四,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个性、不同网瘾内容、不同网瘾心理阶段、不同网瘾时期的网瘾者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第五,坚持共同协作的原则。帮助学生克服网络迷恋,走出网络迷谷,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成效。第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不论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能影响和阻碍学生身心发展

和长远发展。学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预防和戒除网瘾。

3.1强化学生对网络危害的认识,消除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和依赖心理。①网络游戏的商业性、圈套性、虚拟性和暴力危害性;②网络聊天的隐蔽性、虚假性和欺骗性;③网络色情的腐蚀性、犯罪性和对身体的毁灭性;④网络危害的典型案例;⑤戒除网瘾的成功范例。

3.2加强学生网络心理的健康教育,疏导缓解学生人际交往的紧张心理、争强好胜心理、叛逆心理和青春期性心理冲动。①勇敢面对挫折,树立自信心,提高意志力;②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走出心理孤独;③克制逆反心理,主动与家长老师沟通交流;④开展健康科学的青春期性知识教育,消除学生对性的苦闷和神秘感;⑤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控制自己。

3.3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消除学生的心理空虚情绪郁闷,转移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心理,满足学生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①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锻炼自己、实现自我。②培养学生至少二种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最好是一静一动。③周末假期鼓励家长学生

结伴去野外郊游,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陶冶情操、增长见识。④和学生一起规划制定合理的活动内容和时间表,并且严格执行。让学生沉闷,枯燥的校园生活活跃起来,让学生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习。

3.4营造健康稳定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减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抑,使网瘾学生从自暴自弃的心理阴霾中走出来。一位学生在问卷上写道:“大多学生第一次上网都是被同学朋友带去的,一个班的班风很重要,好的班风能把同学从网上带回现实中,而一个差的班风会不断带动更多的同学去上网成瘾。”①对那些上网成瘾的学生,全班师生要一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中的各种困难,鼓励他们走出网络阴影。并且要指定专人(二对一)进行重点监督、教育和帮扶。让成瘾的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称赞和真诚以及同学的友情、信任和尊重。②创设条件鼓励和支持男女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使他们真实地了解异性内心的情感世界,缩短距离,减少神秘感,消除学生上网聊天交友的心理冲动。③建立校级网站,开设班级博客。在网络中架起交流沟通、互助互爱的桥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发展学生的网络技

术能力。④严格管理、规定时间、规范内容,允许学生在老师的陪同下,在学校电脑室上网。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在网络中直接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律意识。让学生上好网、用好网,从而发挥网络的教育教学功能。⑤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把有网瘾的学生按上瘾程度分成:“初恋期”、“迷恋期”和“依恋期”三个大组。邀请各课任老师、班干和没有网瘾的学生组成相应的三个帮扶大组,每大组又分若干个小组。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和措施,落实各项戒瘾行动,及时检查各阶段每个学生的进展情况,必要时做一定的调整和修复。第一阶段,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读书走廊、年级的宣传栏、班级的黑板报,通过专题讲座、现身说法、参观曾巩读书岩和赵醒侬烈士雕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网络认知、网络道德、网络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理想教育。第二阶段,可以分两次举行了家长参与的“戒网瘾主题班会”。先分别由年级领导、家长、老师和班干对网瘾学生提出殷切希望;再让家长和子女、老师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交流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网瘾学生上讲台表决心、定方法并宣誓戒除

网瘾;最后对家长进行了培训。第三阶段,可以成立多种课外兴趣小组,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如:篮球、乒乓球、象棋、军棋、诗歌、笛子、书法、图画和捐书读书等,从而占据学生课余周末的心理空闲期,让他们过得充实快乐。第四阶段,可以对一些网瘾不断反复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主要采取聊天法、放松法、意识阻断法、厌恶法和满灌疗法,以缓解他们网瘾发作时紧张焦虑的情绪,逐渐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4.消除学生网瘾教育背后的困惑和呼吁

在大家不懈地努力下,学生上网虽然可以得到一定的效果,可是我们还得认清其背后的困惑:①网吧通过开业、节假日限量免费,雇佣学生当网吧保安,办会员卡等多种形式来吸引诱惑学生上网的现象非常严重;②学校没有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和戒除网瘾工作室,更没有专职专业的老师;③学校也没有设置用来规范学生文明上网的电脑室,因此,无法使用系统脱敏法来更好地疏导和帮助学生逐渐戒除网瘾;④学生周末、节假日在回家和返校这两段时间,学校和家长都难以控制;⑤学生在学习升学方面的压力没有得到明显减缓;⑥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难以真正实现平等交流;⑦学校和

社会大环境中上网风气的负面影响很大。

我们迫切希望以上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让我们的学生能早日远离网吧,戒除网瘾,健康成长。目前,部分欧美国家已经成立网络成瘾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网络成瘾的教育,并且使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网络成瘾。我国也成立了多个戒除网瘾机构,帮助网瘾者摆脱网瘾。呼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己共同努力帮助所有有网瘾的学生,让他们健康走进学习,让健康的网络教育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服务。

第三篇:青少年网瘾心理分析及对策

青少年网瘾心理分析及对策

如何戒除网瘾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网瘾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同样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程。上网是操作过程,网上尝到的“甜头”是强化物,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称为强化,多次强化后,便形成了“网瘾”操作性条件反射。瘾对人都有害,烟瘾可致癌、心血管病、胃炎等。网瘾则可妨碍学习进步,养成说谎恶习,疏远家庭,损伤网瘾者的身心健康,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并降低个体免疫力。网瘾本身即是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需要诊断、治疗。

有了网瘾如何消除呢?既然网瘾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牢固化所致,而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强化,即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所以消除网瘾的办法便是逐步不强化,使上网操作逐渐减少并不和强化物结合,网瘾便很易根除。具体办法是认知行为疗法。

1.认知。家长和网瘾孩子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确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发育、发展的关键。然后理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如荒废学业,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损伤身心健康,上网要钱,而钱不够便会养成说谎的习惯,上网占用时间过多会疏远亲情与友谊,不利心理发展。与此同时,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

2.系统脱敏。家长与网瘾孩子双方协商,定出总体计划,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如原来每天沉迷网吧8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6小时,第二周4小时,第三周3小时,第四周2小时。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而是将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娱乐、看电视或其他活动予以减少,如不给吃快餐,不给吃冰淇淋等。这样,两个月内会消除网瘾。

3.代替疗法。青少年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所以不让其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游泳、打球,陪孩子登山、旅游等。

4.厌恶疗法。叫孩子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孩子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拉弹的同时,孩子还要提醒自己,网瘾有危害。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用意志力压制上网的念头。

青少年网瘾心理分析及对策

一定程度上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点,又有信息量大、传播及时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已逐渐成为人们交换和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种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心理障碍“网络成瘾症”也随之而现。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为:大量的时间花在上网或与上网有关的活动上,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不上网,就会出现类似戒断症状的表现,如焦虑、烦躁不安等。调查表明,在我国,上网人群主要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症也主要发生在青少年身上。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网络对他们来说格外有吸引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学生沉溺于网吧而荒废学业的报道。因此,探究“网络成瘾症”发生的心理机制,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是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发生是与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分不开的。在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矛盾现象,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闭锁性与交友意向的矛盾、求知欲与认识水平的矛盾、性冲动与自控力的矛盾、要求理解与难为他人理解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而网络是对现实社会的虚拟和“克隆”,如果青少年的上述矛盾心理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与释放,再加上其心理特征的影响,就可能使青少年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找到缓解这些矛盾的途径而不能自拔。

文章来源:中国网瘾心理研究中心(免费咨询青少年问题,就上心理100)

第四篇:网瘾的危害心理教育材料

网瘾的危害心理

2013年秋

XXXX

活动主题:网瘾的危害 主持人: XXX 地点:Xxxx 参加人员:全校学生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常见上网和网瘾的区别。

2、网瘾对人的危害。

3、网瘾为什么会有成瘾性

4、青少年如何学会正确和科学地使用网络 活动准备:

1、班委讨论如何实施

2、购买必备的东西

3、班级布置

活动方式:

1、通过案例分析

2、联系自己周围的耳闻目睹的人和事。

3、学生分组辩论。

4、进行小游戏

5、老师小结归纳 实施过程: 开场白:

1、青少年迷失与电脑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在这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许多地方以得以常见。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网上聊天等的泛滥正在改变、侵蚀着一代人的生活……

2、各位同学我想大家对网络电脑都很熟悉了吧!在做的各位可能都去过网吧吧!那么大家说说看上网是好还是不好呢? 用案例分析来直观展示网瘾的危害

★据最新统计,我国网民超过一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占80%,青少年上网大多以玩游戏和聊天为主,网络成瘾、网络受骗、网络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高达250万人,14岁~24岁是网瘾最高发的时期,占整个网瘾青少年的90%。

★因为上网,全国的青少年犯罪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济南在押的1500名少年犯中,70%是“网瘾”造成的,北京更是有90% 的青少年犯罪案与“网瘾”有关。

★北京市约有20余万中学生迷恋网络或游戏,平均一次持续玩5小时以上的占72.9%。有65%的人认为上网很容易上瘾、很难控制。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一项调查报告显示,10%的中学生有网络成瘾综合征的倾向。

★上网的大学生中80%以上访问过色情网站,经常光顾者占12%,网络色情是导致大学生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2年浙江大学开除了120名学生,他们大都沉迷于网络不知归路„„

★有个19岁女大学生,在网吧呆了7天后竟然不认识生父。

★一位清秀文静的孩子,因家里不让上网,曾经砍伤过父亲,自杀过6次。

★更有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13岁少年,面带微笑、双手平伸、双脚交*地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姿势从24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

★一名优秀学生,偶然一次光顾了一个色情网站,起初还感到面红耳赤,但却禁不住好奇多次打开那些赤裸裸的画面,最终导致犯强奸罪而被判刑。

★一位女生在与和她聊天达一年之久的一网友见面时被对方强*;而另一位女生则在与男网友第三次会面时被杀害了„„

★某大学三年级学生进学校时曾拿了新生入学一等奖学金,但是后来沉迷于电脑游戏,旷课成了习惯,已经有10多门功课不及格,面临退学的危险。

陶宏开教授曾经说:“中国千万个青少年的堕落,千万个家长的不幸都是从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开始„„ 辩论题目

提问:从上面的案例大家认为上网和网瘾有什么区别?

小结:上网要看是干什么比如说是查资料啊、找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啊、名箸啊之类的都可以。而网络就是真个人象吸毒品一样迷恋其中而不能自拔,甚至发生各种悲剧!

提问:我们应该对游戏下“逐客令”吗?玩游戏就不行吗?

小结:不应该的!现在许多家长都认为玩了游戏就会导致本性或学习下降,也有人会这样,因游戏的吸引力太大了没有意志的人是无法摆脱游戏的。当你和你掌握游戏时间就可以益脑,有一句话说得好“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啊!我还是希望大家根游戏隔上一句话:道不同,则不相为谋。

提问:为什么有人会染上网瘾呢?

小结:因现在孩子只喜欢玩只喜欢玩提起写作业就烦躁,或学习感到被动所以导致厌学。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认为,当下造成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家庭中家长和孩子不能顺利沟通;

☆目前学校只重分数、流行的教书不育人的“应试教育”,使孩子进一步迷失理想,厌恶学习;

☆大量低级媚俗、光怪陆离的文艺作品和电视节目。“这些都使得孩子们更容易沉溺于那些怪异刺激、虚无缥缈的电脑网络游戏中难以自拔。”陶宏开教授指出,“孩子一旦接触网络游戏和网聊,就非常容易着迷。”……..4迷恋网瘾的人会怎样?

小结:会有孤独症、抑郁症、分裂症、焦虑症等严重症状。性格脾气暴躁、感情淡漠、不和家长讲话

5、吸毒者为什么以青少年为多:

小结:☆青少年多单纯无知,有强烈的好奇心,且从众心理强,☆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挫折,逆反心理强,精神空虚更经不起诱 惑,在网瘾中求刺激。

☆盲目追求时髦。

☆自我控制力弱。

☆轻信偏言…… 游戏:

准备材料。(铜丝长6厘米16根、硬纸板3-4张、长棍4根、线长1.5米6根)(班会所有节目完后颁发礼品))

1.钓绿色。

池子里有10个纸牌,好的意思6个不好的意思4个。

用长棍钓上好的一个加一分,不好的减0.5分,累计分数最后谁最多随赢。2.碰运气。

在天花板上垂钓10个气球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去选气球,(有好有坏)好的加1分,坏的减0.5分。

摆脱网瘾的方法

提问:那网瘾危害这么大,那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或者是摆脱它呢? 小结: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耐心细致地作好这项工作。

☆反面堵正面疏。“堵”就是孩子在戒除网瘾之前最好不要碰电脑,或者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开始每天以不超过两小时为宜,然后慢慢减少。网络成瘾后一定要有一个真正的隔离期,这个时间对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一个星期有的一个月。要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尝试采用各种办法,耐心地打开他们心中的一个个死结;同时还要借助反面教材,让学生知道网瘾的巨大危害,努力消除他们对网络游戏的好奇心,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远离网络游戏。“疏”就是要加强正面学习引导,多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交流活动,使学生们把精力尽可能多的放到学习、健康的文体活动中来。使他们“无暇顾及网络游戏”让他们感到“原来除了上网,世界也是如此精彩。

☆配合家长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解决几个问题。针对已经有”网瘾"的学生,班主任找其谈话时往往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样是难以凑效的。结合一些成功的戒除网瘾个案,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步进行:第一步,应该解决孩子对家长、老师态度问题。要让他们认可家长和老师,并愿意把父母和老师当成朋友看待,而不是当作训斥者。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改变以往的教育方法,放下师长的架子,也试着去理解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去和孩子交流。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合作。第二步,解决孩子对网络游戏的态度问题。正面可以从人生的理想谈起,让他重新认识生活的美好和人生价值的体现以树立其对生活的热爱;反面再谈网瘾的危害,这样的反例举不胜举。同时还要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在新时代没有网络是不行的。网络是用来工作、查资料、进行正常的交流的工具,而不是玩具。第三步,解决孩子对学习的态度问题。老师要能够切中要害的指出其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鼓励其逐步实现一些小的进步,逐步找回自信和学习的兴趣。并发动其他学生伸出温暖的友谊之手。第四步,抓反复。家长应在时间、金钱上加以控制,最好能看在身边,让他真正回到生活学习的正轨后再慢慢放手。班主任应及时关注其细微的变化,及时的给以帮助和细致的心理工作。

☆联系公安,文化等部门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对容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要加以重罚,通过严格的执法,坚决打击网络犯罪,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规范,健康,文明的网络社会环境。

☆结合学生心理和身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转移注意法 在其他活动中寻找快乐,如欣赏一曲优美抒情的音乐,去运动场跑步、打球 读一些轻松愉快、有趣味的书刊,或与朋友逛街、散步、看电影、郊游等等。对于一些因过度上网而产生孤独、忧郁等情绪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大脑中神经肚物质的释放。只要不放弃,总有一次爱的付出能让孩子回到你的身边!学生代表全班同学提出倡议:

正确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让我们做网络的主人,而不是做网络的奴隶,让它更好地为我们学习生活服务!

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经过刚才同学们的辩论和游戏可以知道它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追求健康上网,安全上网,创造美好的人生。让每颗星星都闪发光彩,让每颗心灵为戒网瘾呐喊,是本次主题班会课最突出的亮点。

第五篇:中学生网恋心理分析

中学生网恋心理分析与矫正

【内容提要】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关键而又富有特色的时期,是人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病率有明显增长的趋势。面对学生种种不健康的心理状况,教师有责任也有优势扮演好“心理治疗家”角色,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让生命之花结出灿烂的果实。笔者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多年,耳闻目睹了多起网恋给中学生带来的危害,特撰文分析中学生网恋心理、明白阐述矫正办法,以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学生 网恋心理 分析矫正

16岁的花季,正是青春绽放,追寻梦想的季节,然而,甘肃省庆阳市16岁的刘燕却是不幸的,短短7天时间,她被网络聊天改变了正常的生活。快速陷入网恋的刘燕怀孕了,一时间,周围的邻居与朋友都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无法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刘燕偷偷买来农药一饮而下„„,2006年7月6日上午8时许,刘燕带着泪水永远离开了人世。

2005的1月23日,河南省宁陵县一名年仅16岁的花季少女,与网聊不过月余的18岁男孩私订终身,相处不到半年后,又因吵架赌气出走,身无分文,流落到安徽水家湖火车站,竟动了卧轨自杀的念头,幸亏被车站民警及时发现,避免了一场因年少无知引发的悲剧。

2004年7月8日上午,安徽省肥东店埠镇一位年仅17岁的少年因网恋失败一时想不开,竟服安眠药自杀,幸亏被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化险为夷。

近年来,中学生“网恋”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是一件令教师、家长深感困惑和棘手的事情。本文试从心理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一、网恋成因的心理分析

网恋的悲剧不少,却丝毫没能使人们对网恋的热情降温,仍然有很多人期盼来一场刻骨铭心的网恋,很多人甚至是“次次失望次次望”,一点都没有“浪子回头”的意思,网络就像一层厚厚的面纱,隔开了两个人,也遮住了两个人的真实面目,因此,在交往时,人们只能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去猜测,即使有所了解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看不真切,因而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总是吸引着人们去一探究竟。那么中学生网恋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追求时尚、追赶潮流

网络正在全面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上网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有些中学生认为,通常的恋爱方式太俗!而网恋则属于高科技的产物,天然的有某种高贵、美好却代表新生活的一种方向。与现实中的爱情相比,网恋不需要你考虑房子、票子、工作的好坏等诸多对婚姻起重大制约作用的因素。这样,去掉了这些世俗的影响,两个人全身心的投入到纯粹的爱情之中,尽管双方彼此未曾谋面,但在感情的交流上也许比生活中的夫妻要深刻的多。这也使得许多人明知这种恋爱没有结果,却乐此不疲,越陷越深的原因之一。

(二)渴求“友谊”,充实生活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因此,渴求友谊就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当然中学生也不例外。从整体上来看,人类的活动领域在不断的扩大,但就多数个体而言,人的活动空间却在不断缩小。这是因为现阶段人们的交往,由于物质水平的提高反而减少了。因此,人与人的交往就显得非常可贵。而且在人们交往的对象中,最普遍的人际关系是亲友关系、同学关系,其范围显然不能满足中学生交往的本能需要。所以,中学生迫切期望在学校和家庭之外,有一些合适的交往场所。而互联网的普及正好迎合了中学生的这种需要。在那里,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无所顾忌地谈天说地。谈得好,可以“掏心窝子”;谈得不对路,鼠标一点就走人,完全不用顾及对方的脸面。

(三)逃避挫折,寻求慰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遭受挫折一般都会产生三种反应:补偿、逃避、攻击。在学习压力日益紧张的现代社会,中学生渴望宣泄自己的感情,同时又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而网络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宽松的环境。坐在电脑屏幕前,敲击着键盘,通过网线两个相距遥远的人互诉感情,这份距离带来的美,这种新鲜与感动,是公园里的长凳、树荫下的人行道所不能体验得到的。由于不用面对彼此,一向含蓄的人们可以更加大胆热烈的表达爱情,把所有想到的爱意捎给对方,把自己的不愉快告诉给对方,彼此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爱情也就显得格外的美。

(四)本我享受,自我炫耀

网恋是无拘无束的,没有现实的道德观念。可以自由选择网恋对象,并且这种选择是相当大的,可以因为不需要太多的珍惜而谨小慎微。可以任由本我快乐原则肆意大放撅词而不须顾及有伤大雅。本我是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它是一种原始的力量源泉,是一种完全没有组织的能量储备库,居于无意识领域中。本我受享乐原则的支配,遵循初级的思考方式。在网恋中网恋者总是觉得做“自己”的角色心情很好,如今的年轻人更是不再想过前辈们没有“爱情”的生活。相反因为网恋的甜蜜和自身价值的体现也已成为网恋者引以为炫耀和自我慰藉的资本。

(五)社会渐染,人生仿效

“网恋”心理及行为的发生不只是由其生理因素,还有其社会因素。当今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开放,文化娱乐的多样化,大众传播中性、婚恋内容的剧增,同龄人的互相感染式影响,都促进中学生的性心理的早熟和性意识的强化。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性文化”(诸如色情文学、色情影视、色情音乐等)泛滥,诱使一些学生模仿、效尤,导致网恋,甚至误入歧路,违法犯罪。另外,由于青春期教育特别是“性知识”教育滞后,不少中学生缺乏正确的“性知识”,产生对性的神秘感和畸形的好奇心,这也是造成中学生“网恋”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网恋的危害

中学生谈恋爱主要有两个特点:情感的不稳定性和结局的不确定性。由于中学生还处在未成年的阶段,还不成熟,他们对爱情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幼稚,并且不具备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的能力。两个人走在一起往往是一时头脑发热,一时的冲动,根本不考虑后果,只注重眼前的“幸福和甜蜜”。常言道:“早开的花早谢”。网恋往往难以持久,缺少承诺,大多是没有结果的。

(一)分散精力,影响学业

网恋多半是不理智、不成熟的选择,容易造成过度狂热和痴迷,从而直接影响学业。网恋的同学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急速下降,进而与老师、家人关系恶化,严重者甚至会影响自己一生的前途。网恋的青少年中有不少成绩优秀、出类拔苹者,但因为网恋,使他们过分好奇、兴奋、痴迷,过分沉醉于爱的幻想中,再无法全身心地投人学习。其实,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学生每天同时学几门功课,即使很用功的学生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倘若谈情说爱,彼此情意绵绵,心猿意马,怎么能将功课学好?中学生学的课程大多是基础课,学的是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铺垫的知识,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把基础打好,将来凭什么就业,靠什么成才发展,靠什么立足于社会、为国家作贡

献呢?

(二)感情冲动,种下苦果

少男少女在堕入爱河以后,强烈的性冲动往往使他们失去理智,不考虑后果而发生性行为。一旦生理和心理防线被冲破,婚前性行为便由此开始。在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生活经验尚未能有效地对本能欲求施加控制的情况下,早期的性行为会使青少年沉洒于性快感之中,而无视由此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后果。由于性知识的缺乏,由此而产生的生理后果----怀孕常常使得网恋中那种浪漫倔意的气息一扫而光,代之以性行为后双方的惊恐不安和无所适从。由于少女的身心均未发育成熟,婚前性行为必然要种下苦果。我国的道德观念和舆论对少女怀孕是不能容忍的,于是有的少女因害怕别人知道,又无颜向老师及家长交待,便装病偷偷到远离家的医院去做人流,术后又得不到充分休息,给身体造成极大伤害。有的少女甚至因自行买药打胎而死于非命,更有的少女在事情败露后,在家长的打骂、学校的惩罚、同学的冷眼嘲笑面前无地自容,继而轻生。可见,网恋的结果,往往是少女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三)精神受创,心理失衡

由于网恋的需要,处于热恋中的年轻人需要经常上网、聊天,长时间的上网会导致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诱发肠胃不适、偏头痛等疾病。尤其是容易引发学生的精神问题。按理说,上网扩大了交流范围和深度,可以使学生的压抑之情得到释放,缓解学生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但是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感情容易冲动,网恋又缺乏理性的引导,往往会产生网上失恋等问题。严重者精神受到重创,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17岁前便谈情说爱的少年人,由于无法应付初恋带来的情绪困扰,将会为日后患上精神病埋下伏笔。有关数据表明,不论这些少年人真的有特定恋爱对象,还是自我陶醉地迷恋偶像明星,都有可能因为不懂得处理这段感情而导致日后出现忧郁症及酗酒等精神病。网恋在遇到波折---感情转移、争吵、分离等情况时,易于产生偏激行为,如殉情、恶性报复、离家出走等。

(四)交际障碍,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由于上网使一些学生迷恋于与网上朋友交流,热衷于虚拟的朋友关系,对网上的朋友产生心理依赖,而没有给现实中的朋友、同学时间和空间。他们常常拒绝和同学一起活动,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进行逃避,引起人际关系的障碍。他们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人际沟通能力下降,如果这种情况形成恶性循环,就会出现“网络孤独病”等症状。

由此可见,网恋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参考文献】

1.陈庆良 丁昭福 刘明撷.学生心理学[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2.马建青发展性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J].当代青年研究.1998,(5)3.郑日昌 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人民教育出版社

4.范红霞.渗透人格教育促进心理健康[J]课程教材教法,1999。(1)5.贺银瑞.关于当前学校心理辅导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1998,(1)

下载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心理挫折及教育

    中学生心理挫折及教育 学生的心理挫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挫折感的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疏导,往往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甚至一蹶不振,产生的负面影响也......

    中学生演讲稿——远离网瘾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演讲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做引子。一只蜘蛛向年轻的蚊子打招呼:“小伙子,到我家里歇歇吧,我家可好了。”蚊子说:“别骗人了,谁不知道你那是个要命......

    如何帮助中学生戒掉网瘾

    如何帮助中学生戒掉网瘾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给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只有在使用过度的时候,才会发展成网络成瘾,所以要合理利用网络。青少年网络成瘾一直以来都......

    如何让中学生戒掉网瘾

    如何让中学生戒掉网瘾 家长提问: 我的小孩去年开始每天去网吧,晚上都不回家吃饭。老师反映说他隔两天就 逃课。 我才知道他经常去网吧玩游戏。 为此我伤透了脑筋, 我减少了他的......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作者:于鹏飞 摘自:心理教育网 一、案例陈述 小明,男,初中学生。他在上初一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学习好,还担任了班长。但他学......

    中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种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都......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分析5篇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 武鸣县甘圩镇中心学校黄菊梅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十七岁至二十岁之间,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这些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特别是一些家......

    教育讲稿---网瘾

    牛佛中学教育讲稿之 网瘾 网络就像蜘蛛网一样,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众多网民中,青少年是一个很重要的群体。据统计,截止到去年9月,我国上网人数已达到1580万,其中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