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现代化建设让教育走上了高速路(共5篇)

时间:2019-05-13 19:3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现代化建设让教育走上了高速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现代化建设让教育走上了高速路》。

第一篇:学校现代化建设让教育走上了高速路

学校现代化建设让教育走上了高速路,飞速的发展。在学校现代化创建中,由于受到人员、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各种困难一一摆在学校管理者的眼前,正是有了迎难而上的精神,此次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达标。

兴趣小组的设立成了西吕庄小学的头等问题。学校共有11名教职员工,根据现代化建设达标要求,学校兴趣小组类别不少于9个。过去,兴趣小组是根据教师的个人能力、特长而设定的,在现代化创建会议上,学校领导班子可是费劲了脑汁。兴趣小组的选项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而不应简单由学校提前设定,强加给学生。为此,学校首先在学生中开展摸底,发放了问卷调查,摸清学生到底喜欢哪些活动。根据初步的反馈,许多学生选择了专业性比较强的音乐、美术类,同时还有活动类别。在调查的173名同学中,21人填写了“抖空竹”活动,当时学校老师根本不知道“抖空竹”是什么。后来经过和学生调查才了解到,原来在我辖区内有一支老年空竹队,经常在广场上练习,许多孩子都到那去围观。

怎么办?孩子有兴趣,老师一窍不通,可愁坏了学校老师。在校委会上,有的人提出取消这一活动,但这样做会不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再者,“抖空竹”是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既然孩子们喜欢,就应该让它传承下去。学校决定,去找老年空竹队求援。说来也巧,老年空竹队的领队正是学校退休的老校长闫校长。当学校把想法告诉老人家时,老人二话没说,立即答应了下来,并推荐了原乡政府武装部退休的沈部长,学校向他们颁发了校外辅导员证书。从年初开始,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道路崎岖,他们总是按时到校指导、训练。两位老人,一位60多岁,一位70多岁,一个身体残疾,一个身患眼疾,每天到校后,从不打扰学校,自己带着马札在操场等候,连水都是自备。经过一个学期的活动,学生们个个技术纯熟,旋转、爬杆、抖空,看着他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的样子,其他同学和老师也都手发痒,时常抖上两把。

在现代化建设验收当天,学校的抖空竹小组一表演,获得了满堂喝彩,专家组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学校的聘请校外辅导员的做法也得到了肯定,这是学校开放办学的体现,既解决了人员问题,又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得到社会的认可。

第二篇:数码时代让胶卷走上了陌路

数码时代让胶卷走上末路

曾经红极一时的海鸥、富士、柯达等等相机与胶卷行业,在如今数码 相机、手机走入千家万户的时候,都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机。

在电影《2012》中,太阳耀斑大爆发导致地球内核变热,引发天塌地陷,板块重构,全球数十亿人中,只有少数几十万逃上“诺亚方舟”的人方能再见新生的地球。而传统的影像行业,早在2001年就遭遇了这样的毁灭性重构。彼时,一场前所未有的数码风暴席卷而至,如同太阳耀斑大爆发般的数字技术革命几乎摧毁了两大传统胶片巨头———柯达和富士安身立命的产业基础,在巨大的产业变革面前,两大巨头不得不先后踏上漫漫无期的“逃亡之路”。

然而,十年过去,他们是否登上驶向数码未来的“诺亚方舟”?迎接他们的将是怎样的命运?在传统领域风光不再、新的领域前途未卜的过程中,他们又将如何谋局、谋事、谋略?

胶卷市场的争夺战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胶卷市场,是富士的天下。富士牢牢占据着中国60%%以上的胶片市场份额,绿富士的形象几乎随处可见。富士是成功的,但也是傲慢的。当时广东省省长去日本后希望到富士总部拜访,富士高层也视而不见,这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架子十足”。

另一方面,在中国国内,当时中国胶卷业整体走投无路。上世纪80年代,各地方政府相继从美国柯达、日本富士和德国爱克发三家企业处,引进了成套的彩色胶卷生产线,在短短10年内,中国建成了7家胶卷工厂。然而这些盲目的引进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效益,随着富士、柯达、爱克发等巨头的进入和冲击,到90年代,国内感光企业陷入全行业亏损的边缘。

这让嗅觉灵敏的“行业老二”柯达抓住了机会。彼时的柯达,日子并不好过。这家号称百年不衰的老牌公司在全球受到了日本富士的强力冲击。当新任总裁裴学德上任后,他把宝押在了有着巨大空间的中国市场上。在进入中国后不久,他提出了一个“全面收购中国胶卷企业”的计划。

1998年初,柯达与中国政府多个部委联合签订了著名的“全行业合资计划”,即“98协议”。协议规定,柯达与中国七家感光企业中的六家进行合资合作。“98协议”中还规定,中国政府承诺在协议签订后三年内,不批准另外一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感光材料行业。

“98协议”意味着,国内感光材料领域由此对柯达开放,但对富士等其他企业而言,这一协议无疑是致命地打击。富士不能与国内感光企业合资,意味着所有产品必须从国外进口,而这必须缴纳高昂的关税。富士暗地与中国小企业合作建分装厂,但柯达每次都依据与中国官方达成的“98协议”进行投诉,迫使富士关闭工厂。

富士走投无路下转型

至2001年时,富士在中国胶卷市场的占有率从70%%迅速滑落到20%%。在近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惨败的富士决定把数字业务作为下一个重点发展的目标,并确立了向数码转型的基本思路。

2000年7月,富士集团第七任社长古森重隆上任。为了表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古森同时还兼任了富士中国的董事长———在富士胶片所有的海外公司中,只有富士中国享有如此地位。

1997年,富士在苏州的工厂开始生产数码相机,并大量供应中国市场;2000年初,在数码对大多数人依旧还是个新鲜概念的时候,富士自行研制的“魔术手”数码冲印设备开始登陆中国数码冲印市场;也就在这年,富士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生产印刷版材的合资公司。

客观地说,对这轮数码冲击究竟会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彼时的柯达和富士都是没有太多预料的。而此时对市场最敏感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在国际上还没有多大分量的韩国企业三星。

“98协议”对于柯达而言无疑是大有好处的。柯达的市场份额,通过这一份几乎具有着垄断性质的协议,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2001年,柯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63%%,超过富士近一倍。但柯达没想到的是,数码变革也在同一时期袭来。从2000年起,数码相机市场连续高速增长,并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在这个高速增长期,索尼、佳能、三星、尼康等企业纷纷杀入数码相机领域,其可替代的优势对传统胶片领域构成了强烈的冲击。当年,全球数码成像市场翻了差不多两倍,全球彩色胶卷的需求则走上了一个历史的拐点,此后开始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

柯达轻视数码的失误

柯达的决策者,此时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断,他们的重心,依旧放在传统胶片上。作为一个在传统胶片业占绝对份额的公司,柯达的决策者们并不希望看到数字业务太过迅猛的局面。期间,柯达始终没有合适的产品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2000年,柯达的数码业务收入基本与1999持平,只占营业额的21%%。

相比而言,没有太多选择的富士在数字业务转型上则心无旁骛。截至2001年,富士数码相机已经卖出了1000多万台,并宣布已拿到在中国的内销权,且其中的30%%

50%%将内销中国市场,富士数码相机在中国实现了本土化生产。

紧接着,富士又广开数码激光冲印店,并命名为“100万创业计划”。富士宣称,将每年投资1亿元,在中国3年内开1000家具有全新理念的数码激光冲印店。开始抢占新兴市场的制高点。

到了2002年9月,富士宣称,其数码冲扩设备“魔术手”已经在中国销售了300余台,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销售出了8000余台。这一时期,柯达一直是被动的。直到2001年3月,柯达才在上海推出了数码冲印业务;2001年6月9日,柯达与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上海轻工控股 集团 公司签订合资备忘录。根据双方的协议,柯达将与海鸥公司合作在中国生产面向一般消费者市场的数码相机。

而在2002年,柯达相继推出的是“9.9万元创业计划”、“照相机播种计划”以及“柯达照相馆计划”———但这些计划都与数码无缘。以“照相机播种计划”为例,柯达在全国各地投放了市场价格为99元的相机,这种相机无需电池,专门为不懂相机使用的顾客提供方便,还随机附送4个柯达胶卷,似乎也更迎合柯达百年来“只要你轻轻一按,剩下的事交给我们来做”的核心理念。

到了2002年,一则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柯达的数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富士已达到了60%%。就在这年,据调查显示,2300万的美国家庭拥有了数码相机,比前一年增加了57%%。同期富士公司数码相机的销售量比2001年又翻了一倍,占据了日本市场的30%%,全球市场的20%%。

此时,柯达才意识到,传统胶片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市场是残酷的,2000 2003年柯达利润报告显示,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2003年的41.8亿美元,跌幅达到了71%%。也就在这年9月,柯达 C E O邓凯达首

次公开承认,低估了数码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后,柯达宣布实施重大战略转型,“全力进军数码领域”。(下转41版)

本期关注理由

数码时代让传统胶片遭遇了多大的冲击?或许看看曾经的柯达、富士和乐凯的今昔异同,我们从中就可以感受到诸多变迁的痕迹。

无可否认,在一个数码当道的时代,绝大部分胶片相机已经失去了市场;同样无可否认,在170年的发展历程之中,胶片相机曾经给世界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记忆和色彩,即使数码狂潮席卷世界每一个角落,但是胶片相机仍然坚守着最后的一块阵地———首先,在同等条件之下,胶片相机成像的质感和层次,是数码相机无从比拟的,因此一些专业玩家,仍然会选择胶片拍摄;其次,正如在 C D流行的时代里,传统的磁带同样拥有着相当一批拥趸一样,胶片相机对很多发烧友来说,仍然是他们无法舍弃的选择。

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松下、富士、佳能、尼康等等已经开始尝试电子相机的研制工作,但数码相机真正发轫时间不过二十年,算得上是朝阳产业;而传统的胶片相机则遭遇挤压,走进了一个血色黄昏。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尚且是乐凯胶卷、海鸥和凤凰相机的天下———在黑白相间的电影、照片世界里,乐凯曾经记录过新中国数十年的风雨历程,也曾记录从北京到偏远乡村各类人群的人生百态;而到80年代末期,胶片市场上柯达、富士等等早已和乐凯一起逐鹿中原,而徕卡、理光、富士相机已经在中国大地流行,等到90年代之后佳能、尼康等相机占据主流位置,海鸥、凤凰似乎进入了弥留状态。

彼一时此一时。随着数码相机的异军突起,胶片商家也不得不纷纷寻求转型的道路。不得不提的是,尽管1990年柯达推出了 D C S100电子相机,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

码相机的一般模式,成为了数码相机研发和推广的先驱,但之后他们并没能领先业界一步,因为他们在传统胶片上的痴情,让他们错过了一骑绝尘的良机;而到了1998年之后,低价位、高像素成为数码相机的主打词,百花齐放背后是竞争的加剧,因此当年的大部分厂商如今已退出,物竞天择。

数码相机的蓬勃发展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高端市场佳能、尼康、奥林巴斯、三星、松下等等,都先后推出系列单反产品;一是消费型相机市场的价格纷争让相机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的胶片相机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在此过程之中,德国爱克发胶片公司2005年申请破产保护;柯达去年关闭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彩卷品牌——— K o d a c h r o m e彩色胶片生产线;一直积极从事数码发展的富士,同样面临着诸多的磨难。民用胶片基本已退出了市场,曾经的胶片傻瓜机已降至了10元一台的价格„„或许有一天,数码相机真的可以完全取代胶片相机,但这绝非是短期就可以实现的,而且胶片机留给我们的记忆,并不会随着数码的发展而消失。文/曲宏波

第三篇:加快现代化建设,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加快现代化建设,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我王庄中心小学地处尚湖镇西陲,南邻无锡羊尖镇,西接无锡东港镇和江阴顾山镇,北毗张家港凤凰镇,是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发展起来的一所典型农村中心小学。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校近年来努力追求的目标,从去年上半年起,我们就着手制订创建方案,参照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的评估细则,进行了全面的学习、自查、整改和自我评估。

一、改善条件,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创办于1919年,1990年10月整体迁建现址,之后分别于1995年、2004年进行了二次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目前,学校有22个教学班,教职员工76人,学生877人(不包括新接收的四川灾区54名新生),平均班容量为39.86人。学校占地面积为21115平方米,生均22.6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691平方米,生均9.34平方米,绿化面积为6408平方米,生均6.88平方米。全部达到或超过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标准。

学校拥有科学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各2只,另有多媒体教室3只,风雨操场、计算机网络教室、少先队队室、音体美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广播室、电视台(兼)、多媒体创作室、劳技手工室、舞蹈房(兼)、心理咨询室各1只。学校各普通教室均配备了电脑、电视机和移动实物展示仪。各专用教室配备均达到江苏省教育现代化标准,实验仪器、教学器材、多媒体设施齐全,有健全的设备登记帐册和管理使用制度。学校在尚湖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于2009年春季建设250米环形塑胶跑道。

学校图书室共有纸质图书20208册,生均21.7册,配备专兼职图书管理员各1名。全部图书采用中图法编码,实行电子借阅管理,每生每周借阅图书一次,并每天开放师生阅览室。同时,班班建有图书柜,为开展图书漂流、读书活动提供了方便。

学校建有100兆校园网,网络终端通达各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学校共有学生用机81台,生机比为11.4:1,教师用机42台,师机比为1.8:1。学校财务、人事、档案、图书等工作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逐步向无纸化办公过渡。学校还拥有闭路电视、广播音响、现场警报和周界警报系统,能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于2006年4月创建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

二、固本培源,提高队伍质量

师资队伍为学校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是推进教育改革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始终把建设一支人本高效的干部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领导班子建设富有成效

学校配备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人、副校长2人,教导处主任、总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各1名,德育主任和副教导等中层副职7名,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34.2岁。高一层次学历达100%,本科学历7人,占50%;中共党员9人,占64.3%。获得常熟市级骨干教师称号的有9人,占64.3%。

学校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聘用领导班子成员。所有中层正副职领导都通过竞聘走上管理岗位。每学年末专门召开教代会,举行中层领导述职、考评,做到责、权、利挂钩,促进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锐意进取。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确立了四种制度:每两周一次行政集中办公制度、每月一次书面总结反思制度、每年一次中层干部述职测评制度、每三年一次中层岗位竞聘上岗制度。我们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运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主动意识。如今,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勤奋踏实、开拓创新、人本高效,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2、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有专任教师61名,学历合格率为100﹪,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达85.2﹪,其中本科学历23名,占37.7﹪。学校按标准配备专职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微机和卫生保健教师,1名教师通过培训取得心理辅导上岗证书。学校依靠教师自己的努力,依托学校创设的成长舞台,齐心协力推进“四项工程”,不断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⑴、推进师德工程:学校以教师大会及教师政治学习为阵地,全面系统地学习时事政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上级文件,以及各类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文章。并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事业为荣,以学校为荣”——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学校是我家”主题教育、辅导组“十佳教工”的评选和事迹演讲活动、“加强师德建设,做人

民满意教师”的公开承诺和签名倡议等活动,督促教师们在教改大潮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层次思考,构建新的职业理想和事业情感,增强教师群体的敬业精神和岗位责任意识。近年来,我校教师无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⑵、推进充电工程:学校提出“让学习成为享受,让培训成为必需”的口号,大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和校本培训的机制。学校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每年拿出专项资金为教师购买并赠送教育名家专著,每位教师每周一次进阅览室学习,双周一次教研组学习和每月一次的课题组学习;要求工作之余自觉学习,摘抄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及时在个人博客上发布推荐文章、学习体会,学校在期末组织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的评比与展览。同时,我们尽力地创造机会让教师外出参加各级的学习、观摩和培训活动,吸收前沿信息和先进经验。学校每学期聘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座和培训,引领广大教师拓宽知识面,推进新课改。近年邀请来校作课讲学的名师、专家有:南师大赵凯博士、苏州教研室朱红伟老师、吴江实小李新校长(特级教师)、教育局朱永坤科长、教研室徐建文主任、教科室陶振环老师、电教馆赵立锋老师、实验小学朱嘉萍老师、练塘小学金一民校长等。

⑶、推进青蓝工程:当前,我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2.3%,努力探索培养青年教师的好路子,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顺利实现新老教师的交替,成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领导重视。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袁校长具体抓,在每年教师节前后都要举行隆重的师徒结对签约仪式,沈校长亲自做师傅,带二个徒弟。平时,班子成员千方百计抽出时间认真听新教师上课,听指导老师给新教师上示范课,查看他们的备课笔记和教学心得,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好课评比,对获奖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督促有力的强化了广大青年教师的进取精神。

转变观念。我们以为青蓝工程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教学技艺的传授和继承问题上,更要帮助青年教师确立敬业、乐业、进取、奉献的精神。同时,我们还提出了互学相长的要求,让青年教师把自己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教给老教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选好师傅。我们的标准是有敬业精神,有顶真态度,有教学实绩,有帮带能力。所谓“顶真态度”,就是要求导师具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不随乎,不做老好人。所谓“帮带能力”,是指不仅自己能上好课,还能指导别人上好课;不仅会上课,还有科研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

明确目标。实行青蓝工程,总要求是“一年适应,二年成熟,三年冲校级骨干”。具体到青年教师,要求他们坚持跟班听课,一年内基本掌握师傅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思想,掌握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心得、教育叙事和案例。第二年除继续听课,熟练运用师傅的教学艺术外,能熟悉教学业务,开展一些教学研究。到第三年能熟练掌握一个教学小循环的各个环节,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撰写具有一定质量的专业论文和案例。每年暑期,师傅和徒弟都要一起撰写成长总结,填报《三年成长计划书》的相关栏目。

总结评比。为了确保青蓝工程落到实处,我们要求:一课一评,一周一议,一学期一书面总结,一学年一评比表彰。总结评比的内容包括: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辅导学生和班主任工作。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与荣誉进行公示和激励。

⑷、启动名师工程:为了使我校骨干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常教人〔2008〕49号《关于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从本学期开始,启动名师工程,通过有计划地开展专业引领、行家指导、同伴互助等工作,争取用三年时间培养出2-3名高层次骨干教师。

近年来,学校师资队伍的质量不断提高,这正是教师有自我发展的愿望与学校有助教师成长的培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目前拥有常熟市级骨干教师1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4.6﹪。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与评优中成效显著,获苏州市数学评优课二等奖1人,常熟市数学评优课一等奖1人,语文评优课、劳技评优课、科学评优课、体育评优课、品德与社会评优课和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各1人。被评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周氏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计4人次,常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计12人次,三年来先后有6名中青年教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三、规范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牢牢把握“教育观念要有新跨越,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校园建设要有新变化,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的工作要求,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雏鹰争章达标学校、常熟市教育科研星级先进学校、常熟市特色文化学校、常熟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在市局组织的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中,多次荣获“优秀”。

1、明确办学目标

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全体师生感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管理努力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思想,结合学校实际,牢固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办环境优美、队伍优秀、管理优良、成果优异的‘四优’学校,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这一办学目标,形成了“和谐、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博学、博爱、善教、善导”的教风和“乐学、善思、勤奋、践行”的学风。学校的办学目标、三风建设都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并能有效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2、实施科学管理

首先是制度管理。学校制定有《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学校章程》,严格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十项制度,建立健全了校本化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做好制度的落实、完善、维护等工作,使学校管理秩序日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其次是民主管理。学校重大事项经过教代会民主讨论、表决决定。学校广开言路,通过家校路路通、信箱、电话、问卷等途径,听取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建议和意见。学校实施校务公开,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再次是人本管理。学校进一步改革劳动分配制度,体现优才优遇、优绩优酬、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学校关心教工身心健康,改革慰问庆贺礼俗,融洽同事关系,促进家庭幸福。学校尽量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富有挑战意义的工作岗位和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实施多元性与发展性评价机制,大力营造“以事业凝聚人,以创新吸引人,以爱心团结人,以机制稳定人”的工作氛围。

3、规范办学行为

学校坚决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开展工作,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我们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全课程,上足课时,提倡“零代课”,推行“二分钟候课制”,准时上学放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不超6小时,不组织学生集体补课。认真安排每天3:20之后的活动课程,严禁教师有偿家教。学校以《素质教育发展报告书》的形式实行等级记分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实行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我校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四率)历年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也达到了100%,并于今年春季学期开办半日制特教班。

四、贯彻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智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艺术审美素质。

1、抓实德育工作,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德育领导小组,建立了家长学校和社区委员会,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并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开展多种活动,努力提高针对性性与实效性。德育处每月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总结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正副班主任进行每月考核,学生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学校充分利用地域教育资源,创新德育活动。先后开辟了王庄戏曲馆、西瓜种植基地、货架工业园等校外德育基地和王庄赡养院、无锡炮九师、尚湖风景区、任阳蒋巷生态园等综合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将德育工作延伸到社区,开展“环保进社区”、“健康进社区”、“奥运进社区”等主题活动,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学校以养成教育为核心,认真实施《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结合班级实际,结合校园具体生活事例,每学期修订各项班级行规和公约,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动作”进行持之以恒地学习教育和督促遵守。学校认真开展 “雏鹰争章”这一少先队品牌活动,队员参与率100%,获章率80%以上,队员们在争章活动中获得了新知,发展了能力。学校师生在感受党和政府关爱的同时,积极开展“168”帮困助学活动,三年中,师生结对帮困捐款近6000元,慈善捐款近10万元。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以后,全校师生自觉自发的现场捐款达52000多元,并向原在读的180多名川籍学生(全辅导组)赠送了学习用品,开展了慰问和心理辅导活动。

2、深化课程改革,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广大教师牢固确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理念,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因材施教,采取“小步走、细指导、勤反复、多激励”的办法,教好每一名学生。学校每学期组织新课

标、新教材和“六认真”工作的培训、辅导与检查,倡导集体备课和教后反思,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向40分种要质量,探索“轻负担、高质量”之路。

广大教师紧紧围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这一改革的难点和关键,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以校本研究为载体,在各自的教学工作中探索和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整合生活化、多元化、儿童化、富有挑战意义的教材内容,尝试激励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努力凸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与新课程同行”校内展示活动、辅导组送教下乡活动和兄弟学校校际交流活动,广大教师获得了可贵的教改经验和可喜的教改成果,不仅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而且有力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3、丰富校园生活,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认真贯彻落实苏州市《三项规定》,成立了迎阳文学社、小兰花艺术团、手绣壁毯、科技、智力冲浪、书画、电脑、乒乓、篮球、珠心算等10多个学生社团。我们的口号是:“参加一个社团,培养一种兴趣;学会一门知识,练就一项技能;体会一次成功,享受一份快乐。”各学生社团的辅导老师由学校统筹安排,每学期制订辅导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认真上好每一节辅导课。学校还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包括读书节、戏曲节,体育运动会、“我型我秀”少儿才艺展示、学科擂台赛等子活动,加上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以及环保宣传、“学雷锋”服务、假日雏鹰小队等少先队自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了学生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

4、加强科研工作,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兴教、兴校、强校的基本战略。我校研究的课题内容覆盖面较广,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拥有“十五”和“十一五”课题共11个,其中全国级课题4个,江苏省级3个,苏州市级2个,常熟市级2个。目前已结题的有4只。学校“十·五”阶段的主课题是苏州市级的《学科教学生活化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十一·五”阶段的主课题是江苏省规划办课题《缄默知识观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行动研究》。

我们具有完善的科研网络,建立了“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组例会制”,在教科室统领下,各课题组长认真制订阶段工作计划,重视阶段性情况分析和阶段性工作小结,对存在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认真做好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学校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建立了四项制度:专业引领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同伴互助制度和自我反思制度,在教科室精心安排下,有计划开展沙龙、论坛、博客等集体研讨活动,案例与反思、教育叙事等个体研讨活动,我们的做法得到了市教科室的肯定,近三年中承办了二次常熟市级的教科研展示活动,并被常熟市教科研工作先进学校。学校93%的专任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广大青年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及时总结,撰写的论文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其中国家级获奖发表101篇,省级59篇,苏州市级47篇,常熟市级66篇,还结集编印了《常熟教科研(王庄小学专刊)》6 辑,《迎阳教科苑》(校刊)19辑。学校教科研工作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也对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打造办学特色,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千校一面”状况已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我们依托丰厚的地方资源和社区特色文化,以少先队的雏鹰争章活动为把手,以校本教科研课题为保障,充分挖掘王庄戏曲这一乡土资源,发动并督促全校师生学习和交流戏曲知识、学唱并表演锡剧片断,发动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创作戏曲节目,学校的“小兰花艺术团”以王庄社区的大兰花艺术团为依托,认真排练,出好节目,多次参加常熟广播电台、常熟电视台演播室、各级各类文艺演出活动,获得了许多荣誉和一致好评,展示了我校特色建设的成果,开辟了一片戏曲芳草地。另外,我校从2005年9月开设了手绣壁毯的兴趣班,该项目以第二课堂和课余时间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以麻袋和毛线为主要制作材料,以手工绣制为主,通过“绷框、画稿、绣制”等步骤制作而成。成品壁毯色彩鲜艳,各种图案凹凸有致、栩栩如生。为了鼓励学生对壁毯制作的积极性,学校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装裱,布置在知新楼的走廊和劳技手工室内展览。去年五月份,应邀参加常熟市首届少儿美术节,在常熟美术馆内举行了一次现场绣制和成品展览活动,得到了广泛好评。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005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学生在参加的各级各类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的有73项,获县、市级奖励的有168项。

近年来,我王庄中心小学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为目标,努力端正办学方向,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生素养,提高教育质量,创设学校特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学校今后的发展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2008年11月15日

第四篇: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创建重点中学办学特色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创建重点中学办学特色

周平儒

(四川省平昌中学教科室四川平昌636400)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

【发表论文编号:118,省级,国内范围发行,陕西省电化教育馆主办,《信息技术教育》2001年1期上发表;发表论文编号:135,国家级,国内范围发行,吉林省电化教育馆主办,《中小学电教》2001年7期上发表。2000年9月18日被巴中地区教委评为二等奖。】

【摘要】本文从明确办学思想健全科研机制、充实装备设施加强软件建设、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狠抓教学常规工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四川省平昌中学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创建重点中学办学特色的情况。

【关键词】媒体管理体系;媒体环境建设;教师素质提高;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平昌中学位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平昌县江口镇,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亲笔题写“追求真理,服务人群”为办学宗旨,托友人黄开富先生于1938年春创办。学校历经沧桑,现已成为省重点中学、首批校风示范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部门绿化百佳单位、高等师范教育实习优秀基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示范学校、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地县文明单位和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现有教学班66个、教职工501人、学生4583人。校园占地136亩,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教学设施齐全,教育教学质量高,办学水平已在全区乃至全省普通中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齐头并进,成绩斐然。

一、明确办学思想健全科研机制

我校确立了“追求真理,服务人群”的办学思想,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创新”为育人目标,以“抓升学预备教育为主、兼顾培养地方人才”为办学定位,坚持“两全”为纲、“五育”并举,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树校的治校方略。构建了“以人为本”的自主发展机制、“科研兴校”的内涵发展机制和提高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坚持“三全”(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四进”(进脑海、进手头、进课堂、进活动)、“五个转变”(由神秘化向大众化转变,由理论向实际转变,由个体向集体转变,由应付向主动转变,由单纯写论文向立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让现代教育技术有层次发展,有重点突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教改实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在实践办学思想、落实办学目标、实现育人目标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特殊作用,建立、健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组织管 -1-

理机构及各项管理制度。构建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级实验课题、二级教育网络、三级领导小组和四级电教队伍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加强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如建立了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选择了熟练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经验丰富及成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制定发展规划、计划,指导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活动,评估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制定、落实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一是明确了领导小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二是完善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现代教育技术器材管理制度、现代教育技术软件借用制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成果奖励制度等;三是规范各种表册,如教师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上课登记册、硬件配备登记册、软件配备登记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运作情况登记表、自制教材登记表、教师培训记录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成果获奖情况登记表、教师撰写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发表交流登记册、领导小组活动记录册等20多种表册。每学期结束,领导小组检查总结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落实奖惩,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意见。

二、充实装备设施加强软件建设

长期以来,相当多的中小学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存在投资的盲目性与资金的分散性等问题。结果是什么媒体都有,但什么媒体都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而我校在进行现代教育媒体环境建设中,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了一套合理的媒体环境建设思路,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是要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软件是现代教育媒体得以应用的前提保证,没有大量的教学软件为基础,再好的硬件也不能发挥好的教学功能,所以我校在进行媒体环境建设上,首先考虑教学软件的发展水平与社会提供的软件数量与教材的配套性,优先发展那些具有大量优秀教学软件支持的硬件教学媒体。

为使有限的资金投入能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系统的规划建立媒体教学环境势在必行。我校制定了硬件与软件建设初期投入比为10:2;逐年追加软件投入,逐步达到3:1的目标,保证建一个系统,用一个系统,投入见效益。在媒体环境建设中,根据需要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充实,逐步提高,形成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完成幻灯机、投影器、录音机到教室,全面配套录音教材与幻灯投影教材;完成电视机到教室,语言实验室的建设,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站,初步开展电视媒体教学,积累电视媒体教学软件。第二阶段是建立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及学科专用现代教育技术室,开展全校的电视媒体教学活动,完成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多媒体备课室的建设,实现媒体组合教学方法的推广应用。

第三阶段是建设视听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演播室、小型计算机教学网络,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与探讨。第四阶段是依托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建立校园计算机教学网,实现教师住宅、办公室与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互联,全面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协作等教学活动。第五阶段是为未来发展的目标,实

现校园网与CHINANET的联结,使网络终端进入教室,建立电子图书馆。同时规划建立依托以交互电视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教育信息中心教学系统,开展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使学校现代教育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环境建设的发展,进行现代教育媒体环境建设没有资金的保证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如何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我校的经验是:配一点、集一点、借一点、挤一点、省一点、挣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采购现代教育媒体,改变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目前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已经初具规模,如下表所示。

三、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狠抓教学常规工作

我校以先进的教育管理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营造学习氛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一)更新教育观念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摒弃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坚持“四个转变”,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学习者;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树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学生活动,有效地评价反馈。

(二)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常规管理狠抓电化教学

学校着重从变观念、建常规、抓活动、检查评比四个方面强化电化教学工作。变观念,即学校利用各种会议、培训活动等形式向教师宣传电化教育在优化教育教学效果中的作用,宣传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介绍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模式等,让老师们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建常规,即学校制定了各学科电化教学常规要求,对电教课、教案、电教器材的运用、电教论文的撰写、电教教材的制作、电教理论的学习等有明确规定,使电化教学有章可循。抓活动,即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位教师每期设计一篇优秀电教教案,编制一份优质电教教材(包括CAI 课件),讲一堂电教优质课,撰写一篇优秀电教论文。近三年来,教师共上电教公开课1240节,学校收集电教优秀教案245篇、优秀电教论文194篇、自制优秀电教教材300余份。这项活动的开展,促成了“人人学电教,个个用电教”的良好氛围的形成,使我校电教手段的学科覆盖率、班级覆盖率、教师覆盖率均达100%,课时覆盖率达37%,各种教学录音带、录像片、投影片使用率达100%。检查评比,即学校根据电化教学常规要求,建立了电化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学校领导随时深入课堂了解教师上电教课的情况。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对教师电化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并分好、中、差三个等级计发课时津贴。

(三)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培训工作抓好专题实验

教学、教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校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是掌握理论、熟悉方法、合理使用、加强研究、争创成果。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每学年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电教研究计划,指导各年级组、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学校还要求各教研组必须在教研计划中明确电教研究的内容和任务,并要求每期每学科至少有一堂电教公开课或研究课。通过常规电教研究,使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电教水平有显著提高。

(四)努力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是提高教师电教水平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负责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学校要求每学年应有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目标、时间表),有活动记录、总结等。学校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培训,把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列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了给教师订阅大量电教刊物,留出星期六下午的时间、利用假期派出去学习、适时请县电教馆派员来校办讲座等措施,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不断提高。

(五)电教专题实验生机勃勃

我校共有国家、省、地、县、校各级课题实验60余项,其中40%属于电教课题实验。我校承担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初中代数CAI课件实验》两个省级课题,还有地级课题2个,县级课题4个,校级课题18个。经过历时2年的研究和实验,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的课题即将结题。

(六)对学生加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育

学校将计算机课作为必修课,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既讲计算机基础知识,又确定每周上机练习时间,努力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科技意识,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走过了在改革中起步,在实践中深化,在发展中提高的历程。现已实现了设备、教材、资料“三配套”,组织机构、业务培训、应用研究、教改实验“四落实”,观念认识、组织领导、行政决策、电化教学、科研管理“五到位”的管理目标,探索出了“普练内功与能手选拔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活动运用相结合,电教科研与成果推广相结合”的电教特色之路,跃上了“现代教育设施、管理、研究、效益高标准”的新台阶。

近年来,我校及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获国家级表彰奖励的成果有2项,获省级表彰奖励的成果有15项,获地、县级表彰奖励的成果有140余项。学校多次被评为地、县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先进集体。教师在国家、省、地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其中179篇属电教论文),出版专著15部(其中6部属电教专著)。我校实施的《初中英语听、读、说、写整体教学模式》课题被列入国家1999

-2000年首批立项资助项目。教师中有68人次成为省、地、县教育学会和学科研究会成员。学生的300余件科技作品分别参加了省、地、县的展评,并获得较好的名次。

学校按省重点中学的基本要求,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积极带领联谊学校——驷马中学、得胜中学前进,经常组织教学骨干到这两所学校去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帮助他们解决技术、资料等方面的问题,使这两所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促进了两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办学效益显著提高。自恢复高考以来,平均每年向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300名以上,尤其是今年高考上线515人,创下建校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高考成绩已经八年蝉联全区同类学校之冠。今年8月,平昌师范学校整体并入我校,两校强强联合,师资力量更加雄厚,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更加齐全,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对我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实现“科研兴校”的战略目标奠定了更为坚定的基础。

多年来,我校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在县委、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努力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开创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局面,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驶入“追赶型”、“跨越式”的运行轨道,学校呈现出一派文化底蕴深厚、科研空气浓厚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前,全校师生正在向着学校既定的远大目标,为把学校办成全国1000所示范高中、巴蜀名校阔步前进。

(图形无法上传)

第五篇:教育论文:让基础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

教育论文:让基础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

伴随xx工程的建设,xx县县城实现了由旧至新的嬗变,加快了我县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在庞大的移民工程基本完成之后,县委、县政府果断提出“整体转型,提速发展”的工作构想。作为xx县各项事业发展奠基工程的xx县教育,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构想呢?个人认为,应该让基础教育走好内涵发展之路。

一、以人的本质建构素质教育内涵,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新人本论”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是这种实践活动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本质是上述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就个人的能力而言,教育学、心理学所说的能力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一般是具有一定熟练程度的操作能力;二是潜在能力,指尚未表现出来的能力与可能达到某种熟练程度的实际操作能力。潜在能力是实际能力的基础,因而开发潜在能力比训练实际能力更具深远意义。一般而言,个体的实际能力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磨练和铸造,而潜在能力更需在早期学校教育中得到开发和挖掘。因为潜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提高的可能性小,并且只有具有丰富潜在能力的人才能适应复杂变化的社会,满足人的本质中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求。

当今社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科技与综合国力的竞争使得各国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共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在世界兴起,这种新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工业经济,它要求员工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我国的传统教育重视学生“双基”的学习,并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其实质是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往往强调机械的模仿。传统教育的不足在于不重视开发学生潜在能力,因而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自然缺乏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他们走向社会,面临复杂的环境时,他们就会是“老虎咬刺猪——无从下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应该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且重点在于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为了使学生满足变化复杂的社会的需要,我们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基础教育学校从真正意义上贯彻“两全”(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不形成“边缘教师”,不产生“边缘学科”,不造成“边缘学生”。

二、开掘基础教育教师之源,确保基础教育师资可持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目前xx县教育的现状来看,最需要解决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资问题。

近年来,国家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充实了不少高学历、有知识的大学毕业生。事实上,能够到县级及其以下学校实现就业的大学生,大多数都只有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而缺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不懂得怎样教书,不明白为什么要那样教。教育教学大都停留在“照本宣科”的状态,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点、思想条条灌输给生动活泼的学生。学生应该具有的实践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都得不到良好的培养。更有让人难以信服的是,站在学校讲台上的大学生,有的连学科基本知识都还欠缺。语文专业毕业生不知道什么是“描写”;数学专业毕业生不知晓“圆周率”的含义;生物专业毕业生不清楚“螺旋藻”是动物还是植物。再加上xx县地域广袤,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学校量多面广,农村学生量大分散。根据《xx县统计年鉴 2009》,xx县幅员面积 3973.55平方公里,2005 年末户籍总人口 159.72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1.29 万人,农业人口 138.43 万人。全县基础教育公办建制学校117所(其中,小学78所,初中39所),只有9所在县城,其余108所分布在36个农村乡镇。近30万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有近90%在农村学校就读。农村学校师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于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特别是“万斤油”类型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教育教学工作也很难达到“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目的。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善,xx县教育要实现“整体转型,提速发展”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怎样才能解决xx县教育师资问题呢?

首先,以xx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为依托,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加快职教中心发展步伐,早日办成“xx县职业教育专科学校”。在其中设置专门的基础教育专业。把xx县早年师范学校的教师团队从实验中学请回去,继续从事培养具备基础教育技能师资的工作(这也有利于实验中学的发展)。鼓励有从教意愿的初、高中毕业生进入该专业学习。学生毕业后,仍然通过参加教师上岗考试,将合格者补充到农村学校,让xx县基础教育的师资后继有人。

第二,在xx县教师进修学校内,设立专门的“新课程改革研究办公室”。根据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开设学科配备工作人员,专门从事符合xx县县情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对新课程改革从目的意义、目标要求、学科内容的处理、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模式、学科教师课堂调控技能等方面进行专门的系统研究。同时,让这些同志带着研究成果进入基础教育教师课堂,现场指导教学实践,实地监测实施课程改革的情况与效果。让基础教育教师真正懂得为什么要实施课程改革,怎样处理手中教材,如何实施新课程教学,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应该达到什么状态等。这样,使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始终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状态之中。xx县的教育也就有了提速发展的根本。

三、依据县情促进教育公平,让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

尽管xx县城镇化发展迅速,但受特定地理位置和地域环境的限制,xx县工业化发展相对滞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依然是“农业大县”,农村学校占大多数,大多数学生都将在农村学校学习。就目前状况看,农村学校的师资、设施设备、教育观念等多种办学要素,都相对薄弱。我们只有立足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农村学校的发展,跟上县城学校发展步伐,才能尽快让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而改变这一现状的出路就在“教育创新”。

首先,要在办学思路上创新。乡镇为基础,县城办“精品”。让县城学校从“促进城市建设”的定位中解放出来,回到“遵循教育规律办教育”的正路上。加快县城新建学校建设,确保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的有机协调。科学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规模,学前教育的学生人数以800人为宜,小学教育的学生人数以1200人为宜,初中教育的学生人数以1500人为宜。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的招生政策,将班级人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

其次,在教育投入上创新。按乡镇区域,做好农村学前、小学和初中学校的发展规划,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农村学前教育的建设,改善农村小学(特别是村校)、初中的办学条件,实现农村各类学生的就近入学。

第三,在教育管理上创新。根据科学合理的规划,确立一校一建制的学校管理机制,让建制的各级各类学校人、财、物、事相对独立,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完善教师纵向流动机制,增加教师发展渠道,开阔教师发展空间,促进教师的成长发展。健全农村学校功能,配备专(兼)职人员,提高在职农村教师待遇,让农村教师吃有去处,住有定所,小病有医看,大病有保障,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总之,面对今天的xx县基础教育,我们只要从曾经的浮躁中勇敢地走出来,走好内涵发展之路,就能让xx县的基础教育再创明天的辉煌。

下载学校现代化建设让教育走上了高速路(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现代化建设让教育走上了高速路(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实行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进展月报制度的通知(共五篇)

    关于实行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进展 月报制度的通知局机关各股室、县直各学校、各镇中小学: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及时掌握各股室、各学校工作进展情况,增强责任感......

    (走阳光生命教育之路)学校特色简介

    阳光和谐发展 提高生命质量 ——芜湖师范附属小学办学特色情况汇报—— 芜湖师范附属小学创办于1964年,原名抗大小学、黄果山小学,1979年更名为芜湖师范附属小学。校址坐落于......

    创建绿色学校 推进环保教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建绿色学校 推进环保教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响水县张集实验学校(小学部)创建市“绿色学校”工作汇报 我校是原张集中心小学和张集中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二万五......

    创建绿色学校推进人本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建绿色学校 推进人本教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吉木乃县直小学“地区级绿色学校”复验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吉木乃县直小学全体师生热烈欢迎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共五篇)

    意大利着名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确,我们的人生应该由我们自己主宰。行走在自己选择的人生路上,这其中别有一番独特的滋味。路漫漫其修远兮......

    分层走班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共5篇)

    分层走班让每个生命都绽放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教育必须面对的客观存在,如何给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学校必须主动应对的现实课题。自“九五”至今的20年来,我校遵循差异教......

    让“互联网+教育”为学校发展赋能

    让“互联网+教育”为学校发展赋能随着宁夏等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稳步推进,互联网+教育项目不断丰富,教师互联网应用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党建、互联网+教育......

    让教育技术真正走进农村学校课堂

    让教育技术真正走进农村学校课堂近年来,在党中央、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高度关注下,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的限制,导致交通不便、信息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