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的开发

时间:2019-05-13 19:5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的开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的开发》。

第一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的开发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的开发

宁夏灵武市临河小学王丽娟750400电话:***

【内容提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实施以来,它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强调指向学生的经验、生活实际和社会需要,以主题的形式实现各类课程资源的重组与整合。所以,主题的确定是整个活动的灵魂,要多角度、多方面地设计孩子自己喜欢研究、探讨的主题,丰盈活动内容。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开发具有生命力的主题内容,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工程,它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强调指向学生的经验、生活实际和社会需要,以主题的形式实现各类课程资源的重组与整合。从这一点上看,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主题将有利于整个活动的持续开展。那么,如何选题才能行之有效呢?下面结合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①

一、找准自我成长切入点——面向生活,生成主题

生活世界千姿百态、纷繁复杂。学生围绕“大千世界”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漫无边际,这就给主题的开发带来一定的难度。事实上,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生活状态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的关注点和生成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指出:“以学生的经验,社会的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围绕“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自我”的主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源于学生的兴趣,源于学生的体验、感受,源于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生活。

1、从学生兴趣入手开发主题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愿望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如在三年级,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设计了“有趣的动画”、“探秘七巧板”、“影子游戏”等有趣的主题活动。“有趣的动画”是个小主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而且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但他们并不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因此有探究的需要。教师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了四项活动:观看动画,引发思考;制作动画,探寻秘密;小组合作,创新设计;展示评价,总结延伸。第一个活动是观看动画。由学生爱看的动画片引出问题,明确本课研究主题,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了学习的期待。第二个活动是制作动画,探寻秘密。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特别为学生设计了简单重复的两格动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①

尝试制作,研究制作的方法和玩法,并在玩的过程中思考动画产生的条件。第三个活动是小组合作,创新设计。在学生研究了动画产生的条件,了解了动画产生的原理之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新设计。这是一个由理论延伸到实践的过程。最后的活动是展示评价,总结延伸。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小作品,并且告诉大家如何掌握正确的玩法。同学们对最有创意的制作进行了评价。最后,为学生介绍了四格动画,激发了学生更大的热情,使活动得到了延伸。

又如《护蛋行动》的开展。我们先从书中《妈妈是这样保护宝宝的》开始,引导学生了解妈妈爱护宝宝的方法,体谅妈妈的辛苦。同时探讨保护蛋宝宝的方法,要求学生从家中带来一颗生鸡蛋,并随身携带一天,看哪个同学的蛋宝宝完好无损。活动中,通过“鸡蛋取名注册”、“护蛋:与蛋共眠一晚”、“与蛋同上体育课一节”、“解除一切保护装置度过一天”,等环节,先让学生体验感受父母抚养自己长大成人的艰辛,让学生懂得感恩;再通过“摔不破的鸡蛋”环节,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知识、自己动手、小组合作想方设法设计让鸡蛋从二楼摔下而不破的装置,很多学生失败了,少数学生成功了,但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每一个参与的学生都从中验证了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能力,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成功的。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确立活动主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2、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开发主题

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学生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生活,走向社会,锻炼自己。如在四年级我和学生一起开发了以《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了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情感,在《走进中国传统节日》这个大主题下设计了一系列的小主题研究活动。如:《话说春节》、《走进端午》、《月下中秋》等。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地去探寻、感受、传递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如《走进端午》这个小主题活动,是以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学生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关于端午节习俗的研究课题,通过合作、调查、采访、访问、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宣传与展示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

在第一阶段,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访问、信息搜集等活动对端午节的时间、由来,还有它的各种习俗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做了深入的专题研究,比如:端午节为什定于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习俗很多,为什么到今天只有“吃粽子”和“赛龙舟”流传最广?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为什么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最广?端午节的各种由

来说法有什么共同之处?我们现代人过端午节应该注重什么?端午节的一些习俗该不该沿用?等等。可以说,在第一阶段,学生对端午节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在第二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校里其它年级的同学关于端午节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时间、由来和习俗,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数据,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些数据说明了继续开展活动的必要性。

第三阶段,是课堂的延伸阶段。学生将第二阶段的设计制作逐步完善,使作品精美,富有创意。并在端午节来临前一个星期,将所有的制作进行汇总,制作成展板,在校园中展出,吸引同学们来观看、学习,并通过交流对好的作品进行投票,选出最佳作品。继而对整个主题活动进行全面而公平的总结与评价。

又如“生活中的垃圾”这个活动主题就与学生的生活相当密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课前让学生观察自家的垃圾和数量,了解关于垃圾的一些知识。课上通过组内统计汇总,让学生分析统计情况,动手算一算自家一个月(一年)产生多少垃圾,全班同学家里一个月(一年)产生多少垃圾。在学生对自家一个月(一年)产生如此大量的垃圾感到惊奇的同时,我们又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到环保局、污水处理厂采访调查,了解垃圾对地下水、农作物等的危害。明确在丢弃这些垃圾时应进行科学分类。这样的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既是对学生进行绿色环保的道德教育,又是一种社会性的交际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提高。

总而言之,主题确定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争论的焦点,有思维火花的闪现。任何有感无悟,不能深入开展的主题内容就如同一杯白开水,徒有虚名,是不可取的。

二、找准学校生活整合点——关注体验,衍生主题

学校也是亟待开发的课程资源,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滋生地,关键在于教师要找准整合点,使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各项活动的一种延伸,一种提升,达到一举两得的理想效果。

(一)结合学校传统活动,衍生主题

关注学校各项德育活动,继承学校传统活动、德育活动等在组织形式、内容上的精选,用它来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内容,同时也为各类活动的课程化提供平台。为此,与学校各项活动整合设计主题,将成为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继承与发展问题的有效策略。

如结合学校开展的“感恩亲情”活动,学生提出了“我是家庭小帮手”主题,并从四个方面展开实践:一是“家居巧安排”,整理家里的卫生,进行适当的布置;二是“自理小主人”,学会自理;三是“学会精打细算”,学当家庭一天的小主人,安排家里一天的伙食;四是当好“睦邻的小帮手”。这样的活动紧扣学生自我的发展点,关注学生与自身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动中,自理能力得到提高,责任意识得以加强,密切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对父母的孝敬与爱戴。

(二)结合学校的特色活动,凸现主题

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决定了每一所学校与其它学校在办学思想和风格上肯定都是不同的,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应该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灵武大地人杰地灵,诗一般的韵味,画一般的魅力,令众多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一代代人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为传承文明,构建文明,我们学校以“品经典美文,建书香校园”办特色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体现校园生活的“我读书,我快乐”、“走近书的世界”、“品赏美文”、“颂读诗书”、“好书推荐”等,使学生享受到读书带来的无尽乐趣; “班级图书角的创办”,让学生在提高欣赏品味的同时,也从中体会了劳动的艰辛;体现自我成长的“关于近视问题的研究”活动;体现社会生活的“在5.12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开展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灾区小伙伴赠送自己制作的温馨贺卡,用自己节约的零花钱为他们买学习用品„„”活动中,孩子们互动、互学、互助,实现合作共赢,获得能力知识双丰收,让学生在丰盈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提高活动效率,感受成功的喜悦,体现自我价值。

(三)结合地方特色,设计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来拟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灵武因其地理位置、历史渊源,蕴涵着丰富的的文化遗产。古长城、水洞沟遗址、恐龙化石博物馆等都是灵武的著名区域特征。学校濒临黄河,紧密围绕“黄河文化”主题,探究古长城、水洞沟遗址的历史,恐龙化石的文化。学校安排了青年骨干教师负责开展研究、实践。研究实践活动中,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正是基于小课题研究这一载体,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原本就有体现地域性特点的原则,所以,确定活动主题从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下功夫也是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四)结合学科特点,深化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各学科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提升”。所以,教师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打通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发活动主题,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比如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歇后语知多少》、《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走进春节》等。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如《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调查小学生压岁钱使用情况》等;与科学学科整合的:《植物与土壤》、《走进春天》、《校园的速生杨生病了》等;与品德与社会学科整合的《一次卖报体验》、《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等;与音美学科的整合的《我们的民族舞蹈》、《五彩世界》等,这样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应用意识的增强更能推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主题的开发与实施有赖于各学科课程意识的形成,只有具备了整体的课程观,我们才能从学科活动中找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契机。③

三、找准区域优势着眼点——突显特色,开发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为此,作为课程内容开发的开端——主题的确立,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优势。结合灵武以农为主,以林为主的地域特色,学校在“农”字上下功夫,在“林”字上做文章,在“社会”中施教育。

(一)挖掘地域背景点,开发主题

从地域背景出发,寻找契机,设计主题,可以使实践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我们的家乡灵武特色经济项目之一就是长红枣产业,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调查长红枣作为我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佳资源和最生动的活教材,例如:“家乡长红枣知多少”这一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走近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探究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现“枣”的特色。

(二)利用社区特色点,开发主题

“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主题设计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其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是学校特色形成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生活和文化氛围,充分挖掘社区中蕴含的课程资源,使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比如,我校处于农村,周边的村落为学生提供了自然的实践活动场地。于是,我们开展“走进农田,体验生活”系列主题活动,挖野菜、学锄地,增长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择菜、洗菜、切菜、做菜、品菜,学生在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体会到妈妈天天做饭的不易。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件件小农具更是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有力印证。学生在种植园里种植的大豆、蔬菜、花草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尝到了侍弄他们的艰辛,懂得了珍惜劳动果实。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劳动技能得到锻炼,思想品德受到熏陶,社区特色充分凸显,显示出了浓厚的“农”字风格。

综上所述,主题的确立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乐于开展活动的前奏,是学生雏翼丰盈的过程,我们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自主探究,愉悦锻炼,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又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④

四、找准时事出发点---关注社会,开发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关键在于挖掘。只要善于挖掘,生活处处是课程。因此,活动主题可以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从班级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逐步展开,抓住眼前的、身边的活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我校开展了“争做奥运小使者”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一个全球瞩目的聚会,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展示北京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契机。因此,我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在不同年级开发了一系列与奥运有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奥运场馆我知道”就是四年级“争做奥运小使者”这个大主题下的一个小主题。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上搜集信息、查阅地图等多种途径对北京的各个奥运场馆,从场馆名

称、场馆大小(面积、容纳人数)、场馆地理位置、交通路线、场馆周围的环境(绿化、著名建筑、娱乐设施等)、本场馆预期效果图片、场馆总投资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资料收集。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资料进行了汇总、整理和分析,制作展板,进行宣讲等等。通过活动,学生走出了学校,接触了社会,在活动中得到了全面的锻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同时,感受到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体验到了作为中国人的一种民族自豪感,产生了一种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做贡献的美好愿望。又如,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如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60年国庆、上海世博会等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参与者,在活动的实施中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充满活力。真正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获得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4月

2、《走进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秦建荣、丁建强,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浅谈以气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内容的开发

浅谈以气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内容的开发

【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崭新的课程资源观引领下开发、设计、实施的一门整合程度很高的新课程,它以丰富广泛的课程资源为内容源泉,以“主题”为内容呈现形式,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实施途径和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在新课程资源观的指导下进行主题的开发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开发具有生命力的主题内容,开展活动。

【主题词】综合实践活动气象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崭新的课程资源观引领下开发、设计、实施的一门整合程度很高的新课程,它以丰富广泛的课程资源为内容源泉,以“主题”为内容呈现形式,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实施途径和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在新课程资源观的指导下进行主题的开发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主题内容,开展活动。

一、从学生兴趣入手确定主题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愿望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行动上才会更主动,责任感才会更强;反之,如果学生对主题不感兴趣,漠然视之,就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不会在活动中倾注全部心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我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周边环境的有利条件等设计了“研究气象知识”等有趣的主题活动,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调查研究气象的民间谚语”是个小主题,它广泛地反映了群众的智慧,展示了群众的想像力。谚语中所包含的思想、知识、经验以及情感,对他人和后人都有长久的莫大的教益。

和我校所在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但他们并不了解每句谚语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以及以前人们是怎样观看天气的等等很有探究的必要。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了四项活动: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搜集谚语,探寻内涵;小组合作,创新设计;展示评价,总结延伸。第一个活动是提出问题。由学生爱看的动画片引出问题,明确本课研究主题,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了学习的期待。第二个活动是搜集谚语,探寻秘密。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调查,可以上网搜集材料也可以回家询问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并在搜集的过程中思考谚语的含义。第三个活动是小组合作,创新设计。在学生搜集完材料,了解自己所搜集材料的含义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新设计。

这是一个由理论延伸到实践的过程。最后的活动是展示评价,总结延伸。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小作品,并且告诉大家自己搜集的是什么谚语,谚语中所包含的人民群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积聚下来的宝贵经验。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仔细观察风、云、雷电,雨、雾、冰、霜,日、月、星、雪,不停地思索它们活动的规律,以简明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形象,描绘它们的千变万化,预测它们的来龙去脉的小故事等等,同学们对最有创意的研究进行了评价。最后,为学生介绍了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气象日记,终于创立了物候学,为我国气象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物候学,我们对民间口耳相传的物象谚语、天象谚语、雷雾露霜谚语有了科学的了解。激发了学生更大的热情,使活动得到了延伸。这个主题活动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在一种欢快、愉悦、充满期待的活动氛围中自觉自愿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信心。

二、以农业问题入手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直接动力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问题。俗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这样一双慧眼,而且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造就学生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并从这些一直在学生身边或身上发生、演变的问题入手,选择那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而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问题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

比如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多媒体展示了几张农民在农忙时的几张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看了照片立刻发现了问题,为什么不同的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不同?为什么在不同的季节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与24节气有什么关系?以前人们是根据什么来种植农作物的?农业与天气有什么样的联系等等?之后,有的小组提出应该上网查找一些资料,把有关农业与气候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同时把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种植的不同农作物查一下,展示给大家,这样让大家一方面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另一方面也知道了不同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等等。有的小组说,我们大部分来自农村,还可以回家问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看看他们平时根据什么来种植农作物的,我们县城的主要农作物都有哪些?有的小组说,我们还可以去附近的气象局了解一下有关气候与农业的关系,以及我县是什么样的气候等等。学生对这个自己设计的主题充满了责任感。通过搜集、调查、研究、分析、询问等,三、结合周围环境及资源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处处有题材,关键在于挖掘。只要善于挖掘,生活处处是课程。因此,活动主题可以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从班级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逐步展开,抓住眼前的、身边的活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我班开展了“我是小小气象员”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由于我校离县气象局很近,而且我校确立了以气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我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班开展了“我是小小气象员”的实践活动。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社会实际生活出发,普及气象知识,倡导学生的亲身经历,通过观看天气预报,以及去气象局询问调查,让学生积极参与考察、实践、反思等一系

列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增长社会经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和我县的天气预报,了解各种气象符号,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进行统计和对比,画出折线统计图,并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在班里预报天气预报,适时提醒学生带雨具或者添衣等,通过活动,学生走出了班级,走出了校园,接触了社会,在活动中得到了全面的锻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四、从传统节日入手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这是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主题内容。中国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寄托了很多美好的故事和愿望。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在我国每一个古老节日的背后,都蕴涵着无比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一份份美好动人的情感,一段段动人心弦的传奇,一个个亘古未变的情结,一种种支撑民族脊背的精神,被一代代人不断吸收、补充,进而又揉进了千年的文化脉搏中。这些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都深深地浸透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融化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少之甚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越来越淡漠。为了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设计了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地去探寻、感受、传递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增长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如《走进中秋》这个小主题活动,是以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学生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关于中秋节习俗的研究课题,通过合作、调查、采访、访问、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宣传与展示等活动,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特征,发掘一些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热爱和认同感,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在第一阶段,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访问、信息搜集等活动对中秋节的时间、由来,还有它的各种习俗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做了深入的专题研究,比如:中秋节为什么是八月十五?为什么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可以说,在第一阶段,学生对中秋节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在第二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校里其它年级的同学关于中秋节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时间、由来和习俗,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

分析得出了数据,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些数据说明了继续开展活动的必要性。在课堂上,通过调查数据的汇报,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让更多人了解端午节的愿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以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做一期手抄报,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进行宣传的能力。通过宣传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学会分工与合作,积极参与、乐于表现的意识和乐于与他人分享的态度。

第三阶段,是课堂的延伸阶段。学生将第二阶段的设计制作逐步完善,使作品精美,富有创意。并在中秋节来临前一个星期,将所有的制作进行汇总,制作成展板,在校园中展出,吸引同学们来观看、学习,并通过交流对好的作品进行投票,选出最佳作品。继而对整个主题活动进行全面而公平的总结与评价。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参与者,在活动的实施中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获得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

(一)社会层面

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早期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是由于社会竞争机制的病态发展延伸影响到教育体制上的病态效应,即基本以应试教育为核心,忽略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加之没有与当地教育特点相适应的课程方案,使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此次我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当前举国上下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学生层面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同时可塑性强,是人生道路中第二次性格定型期。他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初中生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了初步认识。由于这代人生长环境的社会影响加之独生子女居多,其特点为:思路开阔,头脑聪明;专横跋扈,缺乏合作;家庭富有,缺少温情;自私自利,感情脆弱;盲目攀比,安于享受;目标模糊,缺少动力;环境优越,失去珍惜;思想浮躁,眼高手低;口出脏言,行为散漫;宠惯有加,缺憾不受;目无尊长,伦理丧失;养尊处优,懒惰成性。初中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初中生不满足于单纯书本知识的学习,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拓展初中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初中阶段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初中毕业生的素质状况,直接反映了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水准。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一部分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毕业后便后直接面向社会生活的实际,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因此,加强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初中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引导初中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初中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各学科的延伸、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个人品质的活动平台,能够缓解师生矛盾,改变校园氛围,弥补管理不足,寓德教于活动中,使学生乐学、想学,激发其求知欲,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到各学科中去。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所以,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和主题是动态的,目的是唯一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一)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因此我校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我校特点的活动类型、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

(一)组织线索

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 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二)内容范围:观测、考察、实验、探究 一个重心:学生都得到发展

两个板块:上半年----阳光春天;下半年----金色之秋 三个层次:研究性课题,应用性课题,科技普及知识与劳动意识培养以及道德教育

1.研究性课题学习。羚牛生活习性;野生动物饲养;板栗常温保鲜;家用砸核桃机械;墨水瓶包装改造;“赌文化”与“酒文化”的危害;林下种植项目探讨;植物防腐项目探究;橡子的综合利用;学生早恋问题讨论;“厌学”与“乐学”的探讨;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探讨;养殖与植被矛盾解决方式的探讨。2.应用性课题研究。子午古道调查以及文化沉淀挖掘;野生植物经济价值探求;奇石玩石根雕艺术学习;农村实用技术;标本制作基础;微生物对生活污水处理;西汉高速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3.普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建立劳动教室,实习工厂,主要针对农村的机电、种养殖相关实用技术的学习与经历,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三)选择原则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设立爱好分组,打破班级,建立纵向体系,兴趣一致,形成氛围,互相探讨。

2.体现每一班级的特色,以课代表负责制方式结合班委会组织实施,突出重点。3.反映学生所在每一村镇社区的特色,分乡镇村组织课外活动单元,探求当地特色产业和发展项目。

4.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

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第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涉及到的学科知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官能动性反馈与各学科的学习中,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通过实践形成初中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实践意识与能力,在我校也许没有得到“急功近利”的成效,但是可以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授人以渔”的效果。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下列原则:

(一)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同类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地区、跨国界合作探究的方式等。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虑及我校教师科任重,为应试教育所累,如何协调这个矛盾,暂时没有好的方法,这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领导以及校委会和全体老师共同探究寻求解决方案,目前只能做到点燃学生的求知火花,激发其学习的动力,自动寻找课任老师得到帮助和指导。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我校的特色,逐步完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应当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方向感和更富有成效。

(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建议学校将课时安排成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班级、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按照学生乡镇村的地域差别、学生的爱好选择纵向分组进行,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机会充分接触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考虑到目前学生的安全因素和社会对学校老师安全责任的苛责,我校不可能大规模组织集体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活动,所以以社区村组或者个人分散活动,回到学校集中研讨交流为主。

(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个指定领域

以科技空间、子午漫步、标本制作、奇石异根四个项目为主题探究活动,进行研究性课题、应用性项目、普及型运用三个层次的融合,往复衔接。自编实用性教材作为学生课外读本,面向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村民起到指导性作用。

(六)把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首先,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逐步建立“江口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为学生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为教师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指导提供条件。再次,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

(七)组织形式 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初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第一学期“金色之秋”先开展:动物标本、植物标本、矿藏探索、奇石收集、根雕艺术、农村机电、手工制作、科技发明、民间传奇故事收集整理等小组;第二学期“阳光春天”继续追加开展:书法、篆刻、模型、乐器、体育、盆景制作、子午古道文化调查及人文景观考察、食用菌种植技术探讨、手工藤编、农村经济发展探讨和野猪娃娃鱼养殖等小组,按照兴趣自主选择,分组进行,有些是第一学期的深入和延续,有的是新开小组,虑及精力和时间每人至多只能选三项。2.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初中学生独立进行的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全班活动的组织形式。

(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分配

初中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时间安排上,以一个学期为单位,统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是每周3课时(包含信息与校本),建议校委会将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上予以统筹安排,进行有效整合,克服课时分配过细造成课时资源浪费。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采取活动项目的方式实施。研究性学习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根据研究课题的难易程度,安排不同的课时;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进行2-3次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第四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开发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开发策略

【摘 要】为了改进学习方式,实现学习主动化、自主化和多元化的转变,数学课程活动应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坚持以“综合与实践”为有效载体和活动平台,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促进他们的生动、活泼和主动式发展,为推动其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发策略;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70-02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和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要形式,着重在于综合运用知识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形式。从中不难解析,这是一种学生积累经验的必要途径和方式,“问题引领”“学生参与”“完整实践”则是它的基本要素。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一些障碍,如活动课程有名无实,策略运用缺乏灵活性,实践经验积累肤浅,主动合作不够深入等。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呢?本文试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一、把握问题设计,明确活动方向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综合与实践”是有组织、有目标和有针对性的一项活动形式,教师应当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努力让问题成为实践活动的行为主线。以苏教版五下“球的反弹高度”教学为例。执教者创设了“高球落地”的情境,学生在观察后会提出如下问题:①球在落地后为什么会反弹呢?②它能连续反弹多少次呢?③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呢?④大球与小球反弹的情况会是一样吗?⑤篮球与排球下落的速度会相同吗?首先,师生双方共同从上述问题中选择③和⑤来准备实验;然后,按照“自愿为主、优化配置”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多人学习小组;接着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开展分组活动――让学生用一个球反复多次地做“自由落体”运动,并做好认真观察;再让他们用不同类型的球反复多次地做“自由落体”运动,发现了什么呢?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如何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在问题引领下开展实践活动,经过思考逐步积累活动经验。

二、认真组织活动,指导学生探究

众所周知,“综合与实践”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和实践性的属性特点。执教者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中,不仅认真考虑活动组织的共性,而且要随着内容和课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在三年级的“周长是多少”活动课教学中,可如下设计:让学生按照小组划分,用一根绳子围成任意图形,接着组内交流“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如何量才是最方便呢?”此类合作主要是让学生看到组内成员围成了不同图形,并且对不同图形进行了观察、比较和求同,并以此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考情趣,从中发现,无论围成的形状如何变化,绳子的周长是固定不变的。再如“一亿有多大”:30层的高楼大约有100米,如果把总数一亿的1元硬币叠加起来,它会比30层楼房还高吗?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首先猜一猜“一亿元硬币叠加起来能有多高”,然后再量一量、算一算,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推算,从而得出了“高度约是200000米,相当于30层楼高的2000倍”。这种合作探究促使学生手口脑并用,是积极有效的。

三、善于启发引思,发展能力素养

设置小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手口脑联动的能力,为其参与了解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创造条件。比如“数字和信息”活动,有教师把学生编成不同的小组,并让他们在课前收集不同的身份证信息(既有本地也有外地的),然后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寻找其中的共同特征。教师启发他们:①不同人的身份证号码相同吗?有什么相同部分呢?(以出生日期比较)②本地人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前六位数字有什么主要特征?那么各省之间的呢?猜一猜“前六位数字反映了什么信息?”(以课前收集信息开展小组交流,并巧借多媒体启发学生)③想一想“身份证号码中还能反映什么信息?”(如男女性别)④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若要为本校学生编号,应表达哪些方面的信息呢?(小组内交流设计方案)由此可见:经教师启发,学生的思维缜密,逻辑性强,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发现等能力能够起到有效引导和积极推动的作用。

四、增强学生信念,激励个性张扬

在学校教育中,虽然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着个体差异,然而他们的学习地位是公正平等的,绝对不容任何偏废。换言之,在小数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应享有自我表现的机会,都应存在个性张扬的空间。作为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本着“包容大度、众生平等”的指导思想,努力创设各类途径和条件,让每一位学生既能亮出风采,又能张扬个性。尤其对于潜能生群体,更要激励对待、关爱有加,不断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从中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持续渐进效应。比如分小组实践活动,负责协调的小组长可以由老师指定任命,可以是毛遂自荐,也可由组员民主推选,最好是“轮流坐庄”而不搞“长期制”。在最后的集体交流总结环节,作为代表本组的中心发言人也要不偏不倚、“循环轮值”。当某一名代表交流发言时,其他组员可作出适当的补充。如此而为,既可培养独立意识,又能讲求合作精神。

五、坚持激励评价,促进自主完善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评价既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又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逐步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与“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努力追求“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以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以及自我创新、自主完善的能力。如教学“巧铺地砖”实践活动课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特地为他安排了长4米、宽3米的小书房。现想铺上正方形地砖,请根据有关规格和价目表为小明设计购买方案,并说明理由。”面对提出的多种设计方案,教师可暂不插手评价,而应激励学生相互之间开展交流对照并评价选优。只有在学生无可选择的情况下,方可本着激励引导的原则,对他们进行启发、点拨和指导,为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留有空间,并拓展潜能。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要的实践与思考。对于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根据各种类型的课型,力求运用丰富多元的策略,去激励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力推动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为促进他们的自主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胡 璐)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中国传统节日

娄丈子中心小学六年级

指导教师:张淑芹、李艳青

【主题背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或美妙传说,都具有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度重阳的情形。又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既让人们体会丰收的喜悦,又让人们体会团圆的深意,人们常常望月思乡,怀念亲人,盼望亲人团聚。

如今,好多学生分不清“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区分后,一起来探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本次活动力求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激励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活动时间】:八周

周次

活动内容

1—2

课前准备,确立主题

3—4

查阅资料

5—6

分析与整理

7—8

成果汇报展示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由来和习俗。

2、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与现在节日差异,感受到中国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能够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

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上网查询、查阅资料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能力;

2、形成实践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探究中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

2、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热爱。【活动方法】

1、查资料(上网,查书、报纸、杂志)

2、调查、访问(例如: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3、收集图片(过节时人们的着装和食物)

4、亲身体验,总结交流。【活动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第1周

1、确定具体内容,划分活动小组,合理分工,推选小组长。

2、制定活动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一、主题确立阶段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主题。

二、确立子课题,制订计划。(第二周)

1、确定活动内容及子课题

2、成立活动小组

3、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活动计划表,明确各自的分工。

4、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并修订小组活动方案,明确任务,渗透实践方法。

第二阶段:查阅资料

2——4周

1、查阅资料,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1)首先要查阅资料:各小组针对自己研究的内容到微机室上网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小组同学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利用局域网传到小组长建立的共享文件里。

(2)了解各班同学对古今节日喜爱程度、都喜欢哪些节日,填写调查表并撰写调查报告,最后撰写发扬中国传统节日倡议书。

第三阶段:分析与整理5——6周

分析、整理资料。在小组同学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本组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充实删除,形成清晰的思路,根据最后确定的汇报形式,再进行资料的筛选和梳理,做好汇报前的准备工作,以便很好的在班内交流。

第四阶段:成果汇报展示7——8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把各自的收获与班内同学一起交流,分组汇报:

(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给出具体的建议。

(二)汇报评价 【评价方法】:个人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

1、单组评价: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时,其他组要对汇报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从形式到内容,组员参与情况、表现、及完成程度等)

2、综合评价:评选出最佳活动小组,表现最佳的个人。进行成果展示。

3、成果汇报展示及动手制作。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把自己收集到资料与班内同学一起交流一下,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1、讨论、交流活动体会。

2、撰写结题报告活动、总结。

3、举办活动成果展

4、倡议发扬中国传统节日

(三)教师小结,指导方法

教师可直接总结,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施计划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比如安全教育、礼貌教育、实事求是的态度、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等。

下载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的开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的开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方案设计范文合集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方案设计-走进中国饮食文化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方案适合四年级学生开展活动。 (一)设计意图: 任何一个国家都......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方案(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方案  一、 活动主题 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 二、近年来,环境宛然日益严重,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提出“白色污染的调查。 三、 活......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方案-中学生怎样参与环境保护探究一、活动主题: 中学生怎样参与环境保护探究 二、设计背景: (一)、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方案 一、活动主题 关于私挖滥采现象的调查 二、主题提出 近年来,私挖滥采的现象日益严重,屡禁不止,乱挖滥采造成了国家非再生资源的严重浪费,且造成了环境......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格式_

    一、主题名称(班级实施小主题) 二、适用年级、班级三、主题背景四、活动时间(以周为单位计算)五、本主题活动目标六、活动过程设计七、评价方法八、学生安全保障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它的设置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

    多元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   多元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  2011-6-1 浏览(240) 【大 中 小】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詹兆华 兴化市板桥初中自2002年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已整整走过了八......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方案一、课程开发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以学生自主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