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试题概括能力的考查方式

时间:2019-05-13 02:0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高考试题概括能力的考查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高考试题概括能力的考查方式》。

第一篇:历史高考试题概括能力的考查方式

历史高考试题概括能力的考查方式

及其对策

作者: 孙双武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年第1--2期合刊

一、概括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含义

1.考查要求分析。要求考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所给出的历史材料,对试题涉及的具体历史事件及其内容作出定义或概念的概括,以揭示历史事件的内涵。其基本方式是“××是××××”,如1993年全国高考卷第42题曾经考查“榷场”概念。

【例1】(2001年四省文综卷第26题)该政策(指“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

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

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答案:D。

【例2】(1995年高考历史卷第5题)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答案:B。

2.能力提高对策。首先是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区间。其次是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主体。再次是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后是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本质特点。这样,方能比较完整地概括出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含义。

【例3】概括“榷场”的概念。“榷场”是宋、辽、夏、金时期,几个政权并立(时间),政府(主体)在边境上设立的收税市场(原因和特点)。

【例4】概括“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它是指“1840~1919年(时间),中国资产阶级领导(主体)的以推翻封建统治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革命(原因和特点)”。

二、概括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性质、实质

1.考查要求分析。要求考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所给出的历史材料,对试题涉及的具体内容作出定性分析,以揭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

【例5】(2000年高考历史卷第34题)确切地说,西班牙内战是一场

A.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法西斯势力的革命战争

B.法西斯国家和反法西斯国家的公开较量

C.西班牙人民反对外国法西斯势力的民族革命战争。

D.有外部力量参加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

答案:D。

【例6】(1997年高考历史卷第17题)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答案:B。

2.能力提高对策。(1)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性质的一般方法:首先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时限);其次,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主体和客体;最后,确定根本属性或事件属性。其模式是“时间+主体+客体+内容或目的+根本属性+事件属性”。

【例7】概括楚汉战争的性质,按照上述模式可概括为:“楚汉战争是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时间),刘邦和项羽(主体和客体)为争夺国家最高统治权(目的或内容)而进行的争霸战争(根本属性)。”

【例8】概括“府院之争”的性质,可概括为:“府院之争是1917年7月,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和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为参加一战而进行的一场权力斗争。”

(2)概括历史事件实质的一般方法:首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主体;其次,确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再次,揭示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性质或属性。其模式是“历史事件主体+本质属性+本质或目的+事件属性”。

【例9】概括楚汉战争的实质,按照上述模式可概括为:“楚汉战争(事件主体)实质是两个集团(本质属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的战争(事件属性)。”

【例10】概括“府院之争”的实质,可概括为:j府院之争实质是美国和日本争夺在中国特权的斗争。”

三、概括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阶段特征

1.考查要求分析。要求概括出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区别于其他历史阶段的某些特殊方面的历史特点。

【例11】(2002年全国文综卷第37题)(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

[参考答案](2)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3)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例12】(2002年全国文综卷第24题)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I'_lk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2.能力提高对策。(1)从纵向或横向的角度去比较得出结论。(2)准确把握一定历史阶段在量变或质变方面的程度。(3)准确把握特殊的历史现象及其特殊方面。

【例13】概括中国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其特征(从纵向比较)。

结论:春秋时,吴、越两国占据江南,三国时期,江南经济仍处于初步开发阶段;东晋南朝时,江南的社会经济已呈现上升趋势;隋唐时期,继承南朝以来的发展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快的增长;五代十国后的两宋时期,江南农业经济突飞猛进,其明显标志便是“苏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进一步发展,并确立了在中国经济上的领先地位。

【例14】概括美国独立战争、1848年欧洲革命和中国辛亥革命的主要特征(从横向比较)。结论:美国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1848年欧洲革命与以前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摆脱民族压迫、继续铲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要求为主要目标;在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四、概括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

1.考查要求分析。要求揭示作用于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例15】(2004年全国文综卷第39题)(2)“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

[参考答案]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幅员辽阔,资源特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例16】(2002年全国文综卷第39题)(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东京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4)北宋后,黄河累次泛滥,汴河河道淤浅,渐至涸废。试分析黄河该河段经常泛滥的原因。

[参考答案](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4)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降水集中。

2,能力提高对策。(1)构建原因分析的模型,按图索骥。如,构成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原因模型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①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②政治因素:分析当时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③经济因素:分析当时经济是否发展繁荣。④文化政策因素:分析当时的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⑤文化交往因素:分析当时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流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⑥人民群众因素:分析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因素。又如,构成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模型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①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这是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②政治因素: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及其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要求掌握或分享政治权力。③思想因素: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里展开反封建统治及其精神支柱的斗争,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理论基础。④群众因素:广大人民群众对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活动一般是同情、支持甚至主动参与到革命中,为革命的进行乃至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再如,构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①政治条件:资产阶级统治地位是否确立。②资源条件:是否具备经济发展的自然、人力资源优势。③市场条件:是否拥有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开放的国际市

场。④技术条件:是否有科学技术的积累或领先地位。⑤资本条件:是否为经济发展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⑥政策因素:是否具备促进经济发展的适当政策。(2)紧紧抓住历史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直接提取。

【例17】归纳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结论:①政治因素:秦汉时期,因率先跨入了封建时代,封建国家长期的“大一统”局面,是文化发展的政治前提。②经济因素:由于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封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这是促成文化发达的物质基础。③民族交流因素:秦汉时期,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各民族间政治联系得到加强,这为秦汉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④历史基础:先秦时期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丰硕成果,为秦汉文化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稳固的基础。⑤外部因素:秦汉时期,中外交往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如西汉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外交往活跃,中外文化交流得到发展。⑥内部因素: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文化的崇尚,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⑦人民群众因素:秦汉文化的发展是广大人民辛勤创造的结果。

【例18】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结论:(1)主观方面:①经济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JtLk_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的发展,但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阻碍。②政治方面: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加之戊戌变法的失败暴露了改良方案的局限性,资产阶级要求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③思想方面:由于清末留学热潮的影响,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举起了天赋人权、民主平等、主权在民的旗帜。1905年,孙中山又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也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革命主张逐渐被广大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所接受。④群众方面:辛亥革命爆发以前,各地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农民武装起义及资产阶级发起的收回权利的运动,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而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萍浏醴了比较充分的动员工作,这些也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客观方面:四川保路运动的爆发和发展,使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造成武昌地区清军兵力空虚,这为辛亥革命的序幕——武昌起义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例19】归纳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结论:①政治前提: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得英国的资产阶级和大土地所有者确立了他们在英国的统治地位,这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②资本条件:通过发展海上贸易,对殖民地的掠夺,海上劫掠,贩卖奴隶,殖民战争等积累了大量资本。③劳动力条件:18世纪,圈地运动盛行,它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兴起,另一方面又迫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离乡背井颠沛流离,很多人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就为资本家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④技术条件: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⑤资源条件:煤铁资源丰富。国内交通便利,有许多适于航行的河流,便利的交通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利于工业的发展。⑥市场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了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急剧扩大,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

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⑦政策因素:实行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当时(1785年)法国国王实行宗教迫害,大批胡格诺教徒被迫离开法国,来到英国,他们富有创新精神,他们中间有许多发明家和企业家。

五、概括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影响(评价)和启示。

1.考查要求分析。要求对试题涉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作出概括,以揭示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对今后发展可资借鉴的经验。

【例20】(2002年全国文综卷第26题)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A.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B.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

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答案:B。

【例2l】(1999年高考历史卷第4l题)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答案略)

“3+X”高考模式下,这种类型的试题由于强调时代性、人文性等因素,在高考试卷中多有出现,并逐年增加。如,2000年四省文综卷第26题第(2)小题:“试分析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2002年全国文综卷第38题第(3)小题:“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第40题第(5)小题:“„„据此分析亚欧大陆桥的经济、经济意义。”等等。

2.能力提高对策。首先,从当时的角度分析这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立足于“当时或当地”。其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这一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立足于“发展”。再次,从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的角度分析这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不足及其局限性,立足于“局限性”。最后,从当代和将来的角度分析这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现实意义和经验教训,立足于“当代和将来”。

【例22】分析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①当时或当地角度:它为即将发生的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②历史发展角度:为后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成为亚洲仁人志士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③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启蒙思想仅仅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④当代和将来角度:其“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民主平等”等思想主张,对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例23】(2002年全国文综卷第40题)(5)„„据此分析亚欧大陆桥的经济、政治意义。回答该小题的模式操作为:①基础产业先行,有利于东西部之间的物质和信息的交流(当时或当地角度)。②推动沿线各国的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历史发展角度)。③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和平的周边环境(当代和将来角度)。

六、概括历史材料的具体内容、论点或核心

1.考查要求分析。要求作出对试题所给出的历史材料的某一方面的具体内容或整题整段材料的论点(核心)概括,这是高考考查考生对历史材料处理能力的主要方式。

【例24】(2002年全国文综卷第37题)(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

【例25】(2001年全国文综卷第38题)(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3)①材料三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2.能力提高对策。(1)属性归类法,即把同类属性相同的材料及其观点分门别类地列出。

(2)单段材料概括法,即把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及其论点概括出来。(3)按试题要求提取法,即把题目要求回答的内容提取出来。

【例26】例25中的第(1)小题中第一段表格材料反映的特点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第二段材料反映的特点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这里使用的就是“属性归类法”。

【例27】例25中第(3)小题中第①②问得出的结论“非体力劳动者在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超过了体力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这里使用的就是“单段材料概括法”。

【例28】例24中得出的结论:“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权,后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订立协定,中国在旅顺、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这里运用的就是按试题要求(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提取法。

第二篇:谈谈综合式概括的两种考查方式

吉林华图每日为大家更新发布最新公考信息以及备考资料,申论范文,行测答题技巧等,更多考试资讯欢迎您登陆吉林华图官网http://jl.huatu.com/进行查看。

谈到综合式概括这种题型,有些同学可能会比较陌生,因为近几年国考中并不多见,但在近年联考中却是常客,如2011年917联考、2013年921联考都曾出现过它的“魅影”。

综合式概括也叫复合式概括,是相对于单一式概括题而言的,近几年国考考试中基本都是以单一式概括考查为主,比如要求概括问题、概括原因等,只需要概括一个要素;而综合式概括则是要求概括多个要素,既要有问题,还需要有原因、影响、对策等,2006年、2007年国考均出现过这种题型。

综合式概括作为概括题来考查的频率不高,但是它还有另外一种考查方式,即应用文写作(俗称公文)考查。比如题目要求写一份情况汇报提纲,交领导审阅等,出现这种情况,你既可以认为它是一道应用文写作题,也可以说它是一道综合式概括。不论怎么表述都无伤大雅,因为二者在本质上几乎没有差别。

那么,一旦出现公文式考查,大家又该如何是好呢?答案很简单:内容+形式。形式指的是标题、称呼、落款等外在格式要求,内容就是题目的主干部分,也就是前面讲的综合式概括的结构了。

简而言之,倘若题目对格式没有明确要求,那么你可以把它当作综合式概括来对待,如果题目有格式要求,那它的答题内容部分还是综合式概括的结构,只不过形式部分要加标题及落款等。

下面以近年真题为例:

2011年917联考:假定给定资料1—6是你在调查研究中获取的信息,请你依据这些资料归纳出一份情况汇报提纲,以供领导参阅。

2013年921联考:假如“给定资料6”中的乡党委石书记准备向县委报告杨村发生的事情和乡里的解决措施,请你为他草拟一份汇报提纲。

通过观察,大家会发现上面这两道题的题干其实很相似,都是要求写一份汇报提纲。因此,如果不考虑形式分即格式要求,其实两者的答题内容基本是一样的,都是综合式概括的答题结构。具体包括:问题、原因、影响、对策,当然具体比例要根据材料而定。第一题主要围绕学术科研问题展开,需要概括出当前我国科学界出现的问题及表现、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危害)、解决建议等多个要素;第二题主要围绕杨村农业项目开发事件展开,同样需要概括出问题、原因、对策等要素。形式方面要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处理,除非题目要求中明确说明可以不考虑格式,否则建议大家在考试当中还是安全第一,按照公文要求写标题、开头以及落款、日期等等(具体视题目而定),如第一题标题可以写成“关于当前学术科研问题的情况汇报”即可。

吉林分校QQ交流群:275513529微信号:jilinht电话:0431-88408222

总之,对于国考来说,综合式概括一般不作为备考重点,但是由于今年国考可能存在一定创新和变化,加上应用文写作考查的灵活性,所以综合式概括作为应用文写作来考查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所以考生也不得不防。至于公文写作,很多同学比较恐惧,就像对于未知的领域和自己不擅长的方面往往习惯逃避一样,这一点能够理解,但要勇于面对,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建议大家查漏补缺,越是弱项越要多准备,推荐大家看看华图申论《内部教案》,里面关于应用文写作方面讲的非常详细,可操作性强。另外,对于内心不够强大、自学能力较弱、经济基础尚可的考生,我们的考前强化集训营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希望大家抓紧时间、认真复习,金榜题名!

吉林分校QQ交流群:275513529微信号:jilinht电话:0431-88408222

第三篇:五年级下社会实践能力考查试题

五年级社会实践能力考查

一、下面的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常识,你能将它们一一找出来吗?请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1、()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人工运河。A、黄河B、京杭大运河C、长江D、黑龙江

2、()发明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测量地震的地动仪。A、祖冲之B、毕昇C、张衡D、孔子 3、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我国的()载人飞船发射升空。A、神舟七号B、神州八号C、神舟九号D、神舟十号

4、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A、钱学森 B、华罗庚C、袁隆平D、丁肇中

5、我国疆域辽阔,共有()个省级行政单位。A、34B、35C、31D、326、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的是()。A、普陀山B、黄山C、泰山D、华山

7、()有世界屋脊之称。

A、泰山B、秦岭C、青藏高原D、黄土高坡

8、“一碗水半碗沙”的景象是对()水土流失现象的形象描述。A、雪域高原B、黄土高原C、江南水乡D、林海雪原

9、被后世尊称为“文明之祖”“人文初祖”的是()。A、黄帝B、蚩尤C、舜帝D、秦始皇10、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胜利通车,使火车第一次开到了()。A、乌鲁木齐B、拉萨C、格尔木D、柴达木

二、下面的问题都是我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熟知的一些事情,请将你认为正确的划“”,不正确的划“”。

1、泰山是一座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都享誉世界的风景名胜区。()

2、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3、被尊崇为“至圣先师”的是大教育家孔子。()

4、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也是第一个到泰山封禅的封建皇帝。()

5、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因此山东省的简称是齐鲁。()

6、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

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8、海外侨胞心系祖国,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许多贡献。

9、江南水乡,是鱼米之乡、木材之乡。()

10、青藏高原上,各种各样的窑洞随处可见。()

三、请看下面的题目,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吧,注意表述要清楚。

1、齐鲁文化的精髓是“一山一水一圣人”,分别值得是什么?

2、你觉得孔子的哪些思想或言论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至少3点。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革命先辈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应当怎样去做?至少3点。

四、生活连连看。

1、下面的歌曲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主题?请把歌曲的序号填在括号中。A、《我的中国心》B、《爱我中华》C、《黄土高坡》D、《青藏高原》E、《黄河魂》()——领略黄河九曲十八弯的风采()——表达了海外华人心系祖国的心声

()——抒发了对多民族和睦、团结的祖国大家庭的热爱()——唱出黄土高原儿女热爱家乡的情怀()——热情歌颂美丽庄严地青藏高原

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显著地特色,请把下列地域名称的 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中。

A、雪域高原B、江南水乡C、黄土高坡D、林海雪原 千时冰封万里雪飘——()黄帝陵、兵马俑——()小桥流水人家——()布达拉宫——()青稞、牦牛——()二人转——()

2011-2012学年期末考试社会实践能力考查

一、下面的问题都是我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熟知的一些事情,请将你认为合理的划“√”,不合理的划“×”。

1、齐鲁文化的精髓是一山一水一圣人。()

2、孔子开创了我国私人办学的先河。()

3、“地高天寒”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4、我国东西相距5500多千米,南北相距约5200千米。()

5、中国已成为继前苏联、美国、英国之后的世界第4个独立研制和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

6、海外侨胞不在中国,没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7、二人转的表演,最能体现出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8、北方人的主食是米饭,水乡人的主食是面食。()

9、黄土高原是当今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故有“一碗河水半碗沙”之称。()

10、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

二、下面的问题都是我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熟知的一些事情,你能将它找出来吗?请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中,注意不要多选也不要少选。

1、“五岳之首”指的是()A泰山B黄山C华山D常山

2、长江最终流入()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3、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是()A黄帝B 蚩尤C舜帝D秦始皇

4、()常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A秦始皇B皇帝C老子D孔子

5、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等边疆地区。A西南B西北C东南D东北

6、下列是中国的陆地邻国是()A朝鲜B日本C美国D俄罗斯

7、我国最大的油田是()

A胜利油田B大庆油田C中原油田D克拉玛依油田

8、有“木材之冠’美称的是()A落叶松B红松C水曲柳D胡桃楸

9、有“煤海”之称的是()A山东B陕西C山西D河南

10、藏族人的主食是()

A、面食B米饭C 糍粑D 玉米

三、请看下面的题目,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注意表述要清楚。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迅速,请你列举4例。

2、泰山文化内涵丰富,你做过哪些调查研究?请选择4条写下来。

3、写两句名人志士为我们留下的爱国名言。

四、看看下面的题目,相信一定难不住你!

1、通过调查发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那么为治理水土流失,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出4例。、2、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先辈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应当怎样做?请写出4例。

社会实践能力考查

一、下面的问题都是我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熟知的一些事情,请将你认为合理的划“√”,不合理的划“×”。

1、历史上的半坡文化在黄河流域,距今5000年左右。()

2、我们隔着黄河太远,保护黄河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3、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

4、“三孔”是指孔庙、孔府、孔林。

5、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封建封建皇帝,但不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

6、我国在月球上留名的科学家是张衡和祖冲之。()

7、我国一共有56个少数民族。()

8、很多海外华侨为祖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9、二人转的表演,最能体现出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二、下面的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常识,你能将它们一一找出来吗?请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1、“一山一水一圣人”中的“一山”是指名闻中外的()A、泰山B、黄山C、华山D、常山

2、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的旅游胜地是()A、泰山B、黄山C、华山D、峨眉山

3、下面属于我国四大佛教名山的是()A、泰山B、普陀山C、华山D、峨眉山

4、下列水电站属于黄河流域的是()

5、中国第一大河是()

A、珠江B、黄河C、长江D、潍河

6、下列名人被尊崇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是()A、秦始皇B、黄帝C、老子D、孔子

7、下列属于孔子名言的是()A、温故而知新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言必信,行必果

8、我国疆域辽阔,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有()个自治区。

A、23B、5C、4D、29、“一碗水半碗沙”的景象是对()水土流失现象的形象描述。A、雪域高原B、江南水乡C、黄土高原D、林海雪原

10、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的是()A、石油B、煤炭C、天然气D、电力

三、请看下面的题目,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注意表述要清楚。

1、我们能为海峡两岸的友好往来做些什么呢?请写出3条建议。

2、连连看

人参、鹿茸、貂皮雪域高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黄帝陵、兵马俑江南水乡各种各样的窑洞一排排 鱼米之乡黄土高坡小桥流水人家 布达拉宫林海雪原世界屋脊、地高天寒

四、课余时间,相信你对身边的社会与生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下面的题目一定难不住你!

1、我国的陆地邻国有很多,请选择6个国家的名称写下来。

2、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很多人做出了突出贡献,请你选择3位人物写下来,并对应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3、通过调查,你知道黄河给人们造成了哪些灾难?请写出3条。

2009-2010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五年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考查

一、我会填

1、________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泰山南麓的_________文化,泰山北麓的________文化遗存,表明泰山地区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2、黄河是我国的第______大河,发源于_______上的巴颜喀拉山,曲折东流,穿越A、李白B、孔子C、孟子D、王安石2、1974年3月,在陕西省临潼县发现了距今()多年前的秦兵马俑。A、2000B、200C、3000D、2500

3、()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做皇帝的人。A、孔子B、秦始皇C、汉武大帝D、孟子

4、台湾岛与祖国内地隔海相望,最近处相距约()千米。________及________,进过5500千米的路程,流经________等9省,在山东省注入_________。

3、为了纪念________和_________对世界科学技术的伟大贡献,国际上把月球上的两座环形山,分别命名为“_______”和“______”.4、1624年,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5、青藏公路全长________千米,全线平均海拔在________米以上。1985年8月全部竣工,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的柏油路。

6、东北三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来当小法官

1、“一山”是指名闻中外的东岳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

2、人面鱼纹是半坡彩陶画的典型作品。()

3、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时期齐国人。()

4、我国划分了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

5、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6、北方人的主食是大米。()

7、青藏高原上的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

8、江南水乡是我国淡水鱼产量最多的地方。()

9、东北三宝是东北虎、人参、貂皮。()

10、地高天寒,是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三、我会选

四、1、“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句话是()说的。

A、130B、1300C、120D、1200

5、江南水乡地区降雨()A、少B、适中C、多

6、黄土高原地区全年降水量少,气候比较()A、寒冷B、湿润C、干燥

7、有“木材之冠”美称的是()

A、落叶松B、红松C、水曲柳D、胡桃楸

8、二人转盛行于()

A、吉林B、黑龙江C、东北三省

四、我能回答

1、五岳之首东岳泰山,你再写出其它四岳。

2、为什么台湾和祖国内地密不可分?

3、东北地区为什么很寒冷?

4、治理水土流失,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四篇:如何概括历史特征

如何概括历史特征

近年来,高考对历史特征的考查要求不断提高,考试中此类题目频频出现,成为高考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试说明中也明确地把它作为一项基本能力要求。然而,它却是学生历史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表现为:找不到归纳的角度,无从下笔;不能从理论上准确地概括特征;容易将特征与表现混淆,堆砌史实,无的放矢。所以,在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归纳、概括历史特征。

历史特征,一般可分为阶段特征、领域特征、事物特征。阶段特征是某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各个方面状况的概括,一般从某个领域的表现去归纳概括。如古代社会某个时期(王朝)的特征,我们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这几个方面来归纳;其中的政治又可从政治制度变化、政权的变更、中央与地方关系、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考虑;经济又可以从经济制度、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农、工、商、交通、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来表述。世界近现代史的某个阶段特征,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技术发展、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济形态为主),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变更),列强对外开拓市场和殖民扩张,国际关系(列强之间的矛盾变化为主),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等。某领域特征要从其发展变化来分析,可纵向和横向比较。比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特征是什么?我们在分析时,要注意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列强对外活动来比较分析: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英国、法国衰落,美国、德国、日本崛起),②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③资本主义生产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④资本主义列强加剧对世界的瓜分,同时列强的矛盾迅速激化,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某历史事物的特征分析,要从历史事物的要素去归纳与概括。如革命类事件(以法国大革命为例),一般要抓住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专制、资本主义发展;条件——第三等级要求、启蒙思想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资产阶级)、主力(人民广泛参与)、目的(推翻波旁王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过程特点(三次高潮,实践了启蒙思想、反封建与卫国战争相结合)、结果(较彻底)、影响(对欧洲、对世界)等。

这些只是针对一般的历史分析要求而分析的,但历史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历史阶段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机械地搬用这些角度和思维模式去将丰富多彩的、不断发展的历史格式化。那么,如果遇到类似的历史特征分析要求,我们该怎么办?不管分析什么阶段、什么时期、什么领域、什么历史事物,我们只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去归纳概括即可。

一是要在发散思维中找到归纳、概括的角度。它要求我们围绕一个历史事物,抓住它的方方面面,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依循规律,分析其历史地位、发展状况、历史影响等外在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目的、性质、过程、特殊性等内在特征。如中国古代社会中,不论哪个时期,我们归纳的角度都应是其各个领域(前面略有所述),世界近现代史的阶段特征则应从资本主义发展本身及列强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民族解放运动来分析归纳。这是归纳历史特征的基本规律。那么,我们怎样去发散思维? 1.要开阔眼界,放眼历史,寻找角度。这要求我们将事物放在历史的动态环境中,从历史发展趋势、时代要求、阶级本质等方面去分析、比较,寻找历史事物的特征。分析时,要注意它的历史性、时代性,不能拘泥于面面俱到。如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民主思想出现——反专制思想萌芽,总结性成果多),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特征(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过渡;经济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中渗入殖民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加快;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被迫改变;农民战争的反封建任务中增加了反侵略任务;产生了向西方学习、探寻救国救民的思想等),都是通过比较得出的。

2.要宏观把握、微观分析、层层深入,寻找历史内在特征。它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事物总体特征,然后围绕这一特征(主题)对事物进行剖析(剖析的角度、原则依据第一点),分析其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特殊之处,挖掘其内在个性。如归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特征,其宏观上的特征是两个:酝酿着大一统,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再深层分析,则有各个具体的特征:①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并确立;②封建经济出现局部繁荣(手工业、商业、城市),经济要求市场统一;③诸侯数目逐渐减少,秦国逐渐强大;④民族交往频繁,开始走向融合(这些特征与表现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单纯是表现)。

二是在比较中寻找角度,得出区别点,概括特征。一般可以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如黄巾大起义的特点,即是与秦末农民起义比较得出的;一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是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解放运动比较得出的。

三是要善于提炼归纳,从错综复杂的史实中,把握客观线索、趋势、新发展,形成特征。特征都是概括性语言,是理论语言,而不是史实,即要求我们区分特征与表现。而这是我们学生在学习与考试时最容易混淆的,往往把表现当作是特征。表现是具体的史实、措施等,是特征的具体体现与表述。比如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的特征,可概括为反帝反封建,救国救民(这时高度概括的语言)。具体又表现为:

①爱国抗争的长期性、连续性、艰巨性与曲折性——革命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到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再到国民大革命、工农武装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有成功,有失败,接连不断;②学习西方,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从抵抗派到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③高度的民族凝聚力——救国救民成为全国各阶层、各阶级、各民族的共同任务与愿望;④方式多样,人民武装起决定作用——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农民阶级的武装斗争、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与暴力革命、中共领导人民的工农革命、社会主义的建设运动、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等;⑤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特征是不同角度的理论,而后面具体的革命史实、事件则是表现。

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特征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先对特征的能力要求,特征的特点,分析归纳的角度、方法、原则、技巧作全面的介绍,让学生对“特征归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感到很熟悉,从而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有意识地注意它,模仿它,并且正确归纳的好习惯。其次,在讲解、辅导时,教师可对每个阶段、重要历史事物作特征归纳或指点,并说明其归纳的角度、标准、原则、方法等,在实践中让学生经常接触它。最后,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单元总结、单元练习时,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依据客观标准、方法、规律去归纳事物特征,或分析其所给的特征,并对其特征进行举例证明。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指导学生多学习、阅读、积累历史理论语言,将理论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有这样,在分析归纳时,才能自觉地站在理论高度上去分析,而且在分析时也就有话可说、有理可表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堆砌史实了!

第五篇:98年历史高考试题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 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b、制造陶器 c、种植栗、水稻 d、饲养猪、水牛

2、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要求革新图强 c、主张抵抗秦军 d、《离骚》触怒权贵

3、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麻棉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

4、下列战国时期的城市中,既是诸侯国都城又是冶铁中心的是 a、邯郸 b、大梁 c、临淄 d、宛

5、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 a、黑水都督府 b、西域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与叶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右图所示犁耕法始见于(图略)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唐

8、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是

a、广通渠 b、通惠河 c、会通河 d、胶莱河

9、《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10、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 c、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 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

11、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12、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3、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要求铁路干线改为商办 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 c、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铁路权利 d、反对举借外债举办铁路

14、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

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俄国⑤日本

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5、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②中国国民党在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族派”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安事变②一?二八抗战③华北事变④一二?九运动 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17、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8、下列各项,周恩来直接领导或参加的是

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②南昌起义③广州起义④八七会议⑤红军第四次反“围剿”⑥遵义会议 a、①②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④

19、百团大战作战区域涉及的主要抗日根据地是 a、陕甘宁、晋绥、晋冀豫 b、晋冀豫、晋绥、晋察冀 c、陕甘宁、山东、晋察冀 d、晋察冀、山东、晋冀豫 20、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

a、它直接恶化了国共关系 b、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 c、违反《和平建国纲领》 d、它旨在使蒋介石独裁统治合法化

21、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22、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23、1640年英国新议会的召开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这是因为 a、议会提出了掌握政权的要求 b、国王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c、议会组建军队与王军交战 d、内战后议会把持了全国政权 24、18世纪初和1861年俄国两次大的改革都是由沙皇推行的,这表明他们 a、已无力阻拦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潮流 b、已意识到使国家摆脱落后追赶先进的必要性 c、已看到农奴制度是俄国落后的根源

d、迫于国内矛盾的尖锐化,只得以改革避免革命

25、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 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 b、规定工作人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

26、德国首相俾斯麦推行反社会主义“非常法”的主要目的是 a、取缔严重威胁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民主工党 b、巩固和加强刚刚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c、消除欧洲工人运动中心已转移到德国所产生的影响 d、镇压国内反抗,集中力量对外扩张 27、19世纪亚洲各国反抗西方侵略取得胜利的根本途径是 a、开展武装斗争 b、充分发动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 c、坚持反帝斗争 d、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2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29、《和平法令》在向一切交战国提出和平建议的同时,还特别向曾经对社会主义运动贡献最多的三大参战国的觉悟工人发出呼吁。这三国是

a、英美法 b、法德俄 c、美俄英 d、英法德

30、法西斯党在意大利、纳粹党在德国得以上台执政,最后是通过 a、用武力夺取政权 b、骗取选票,获得议会多数 c、国家元首的授权 d、胁迫当局解散其他政党

31、与右图所示德国疆域相符的时间是(图略)a、1936年3月-1937年2月

b、1937年3月-1938年9月 c、1938年10月-1939年2月 d、1939年3月-1939年9月

32、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凭借马奇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 b、对德国丧失了应有警惕 c、敦刻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 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国投降

3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二时期

①非洲取得独立的国家最多②阿尔及利亚、埃及、安哥拉都是在这一时期独立的。其中 a、①②均正确 b、①②均不正确 c、①不正确②正确 d、①正确②不正确

34、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西欧经济复兴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35、要了解“王莽改制”的史实,可查阅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36、唐代著名的手工业产品有

a、益州绫锦 b、宣州的纸 c、邢州白瓷 d、扬州铜镜

37、下列各项,与城市商业繁荣相关的有 a、交子 b、岁币 c、瓦肆 d、机房

38、中国同盟会被称作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 a、以兴中会、华兴会和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 b、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c、建立了从中央本部到各地支部的组织系统 d、推举产生了公认的革命领袖

39、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 a、控制北洋新军 b、立宪派的支持 c、帝国主义的扶植 d、革命党人妥协

40、下列各项,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接相关的有 a、《八一宣言》 b、皖南事变

c、“三三制”原则 d、“精兵简政”政策

41、中共“七大”的重大意义在于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实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d、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2、中共“八大”前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于 a、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进度 d、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3、恩格斯在总结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特点时指出,为取得完全成熟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必须使革命远远地超出这一目的”,使更激进的派别执政,采取更激进的措施,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当这个目的达到时,激进派及其激进措施就会“从舞台上消失了”。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看

a、大资产阶级执政时一系列反封建法令的实行就是完全成熟了的革命果实 b、众多革命俱乐部的出现,表明革命远远超过了原来的目的 c、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推行的革命政策,表现了激进派采取的激进措施 d、热月政变和政变后的变化说明,激进派及其措施“从舞台上消失了”

44、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1920年下半年起进入高潮,其原因有 a、素丹成为英国的傀儡

b、土耳其的属国和欧洲大部分领土被列强瓜分 c、希腊军队向土耳其内地推进 d、国民军获得国外的大力支援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

45、(98年本国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日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国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的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

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

材料三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45、评述要点:

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

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46、(98年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材料二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结合材料回答:

①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8分)

46、答案要点: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地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2分)

分配方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按劳分配的原则。(2分)

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2分)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

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搞建设必须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2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2分)

②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4分)

47、(1998年本国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农业、商业和水产业。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生,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到1972年共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至24%,70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降低。

据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52 1955 1958 1960 1963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产值 173 239 320 431 682 1026 1438 1969 2942 4545 5544 摘自《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

根据材料回答:

①战后日本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6分)

①教育:政府重视、推行改革、与经济发展结合。(2分)科技:由引进外国技术到依靠本国力量。(2分)经济:60年代末起出现高速发展。(2分)

②战后日本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教育、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6)

②教育发展为依靠本国力量搞科技打下基础。(2分)教育、科技面向经济,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科技成果能迅速转

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4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8题17分,第49题16分,共33分。

48、(98年全国卷)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12分)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5分)

48、表现特征: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戏曲丰富多彩,《牡丹亭》等名剧先后问世,地方戏曲繁盛,京剧形成。“吴派”画家、“扬州八怪”开创了一代新的画风。(6分)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2分)明朝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技巨著,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3分)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知识。(1分)

社会原因: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4分)上述文化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1分)

49、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试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16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a 5.b 6.a 7.c 8.b 9.d 10.a 11.d 12.d 13.c 14.a 15.d 16.c 17.a 18.a 19.b 20.b 21.c 22.a 23.a 24.b 25.a 26.b 27.d 28.c 29.d 30.c 31.c 32.a 33.d 34.b

二、多项选择题

35.bd 36.abcd 37.acd 38.bcd 39.ac 40.abc 41.acd 42.ac 43.acd 44.bcd

三、材料解析题

45、评述要点:

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

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46、答案要点: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地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2分)

分配方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按劳分配的原则。(2分)

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2分)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

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搞建设必须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2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2分)

47、答案要点:

①教育:政府重视、推行改革、与经济发展结合。(2分)科技:由引进外国技术到依靠本国力量。(2分)经济:60年代末起出现高速发展。(2分)

②教育发展为依靠本国力量搞科技打下基础。(2分)教育、科技面向经济,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科技成果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4分)

四、问答题

48、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戏曲丰富多彩,《牡丹亭》等名剧先后问世,地方戏曲繁盛,京剧形成。“吴派”画家、“扬州八怪”开创了一代新的画风。(6分)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2分)明朝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技巨著,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3分)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知识。(1分)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4分)上述文化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1分)

49、北美13个殖民地的宗主国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移民主要是英国和欧洲其它国家的劳动人民。(1分)到独立前,殖民地的经济和资本主义关系得到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和使用奴隶劳动的资本家--种植园主阶级。13个殖民地之间经济来往频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也开始形成。(4分)西属拉美殖民地由西班牙统治,移民主要是西班牙人,由宗主国出生的封建贵族充任高级官吏。(1分)他们控制矿山和种植园,奴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没有统一市场,更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3分)北美独立战争是在大陆会议和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领导下,以《独立宣言》为旗帜而取得胜利的。(4分)西属拉美殖民地独立战争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也没有统一的革命纲领,是各地分别进行和取得胜利的。(3分)

下载历史高考试题概括能力的考查方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高考试题概括能力的考查方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下社会实践能力考查试题2

    2011-2012学年期末考试社会实践能力考查 一、下面的问题都是我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熟知的一些事情,请将你认为合理的划“√”,不合理的划“×”。 1、齐鲁文化的精髓是一山一......

    五年级下册社会实践能力考查试题3

    五年级社会实践能力考查 一、下面的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常识,你能将它们一一找出来吗?请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1、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人工运河。 A、黄河B、......

    高考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

    高考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关于材料解析题解法之探索 2011-4-21 8:29:29 看不清楚?可以调整字体大小:【最大 很大 一般】 阅读:22 次 高考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关于材料......

    实用写作考查试题

    实用写作考查试题 2011——2012第二学期 一、 请指出下面征文启事存在的问题:(30分) 问题急需要改正为划横线及加粗的地方 “拾乐迎春”征文(启事) 龙腾虎跃,“拾乐迎春”。中山......

    重视基础考查能力

    重视基础考查能力回归课本寻求发展 ——2004年高考化学(江苏卷)试题评析及启示●仲志芳 2004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在命题立意、情境创设、设问角度及表述方式上基本保......

    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命题人:郭利熔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1.苏轼在欣赏王维的画作时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下列作品在绘画风格上与之相似的是A......

    高考对高中物理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考对高中物理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研究 作者:林钦 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3年第08期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高中毕业生提出了五个......

    2008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_更加注重考查综合能力

    2008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更加注重考查综合能力 2008年语数外和各选修科目如何考,这是目前高中最关注的问题。11月20日,大家翘首以盼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