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六下期末试卷评分建议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卷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
(2014.6)
卷面分:3%
评分建议:卷面书写规范、端正、美观三个方面个占1分。
一、基础与积累38%
(一)读拼音,写词语(5分)
参考答案:蒸融、彩排、魔鬼、抽噎、侵蚀。
评分建议:每个词语占1分。
(二)查字典,按要求填空(5分)
参考答案:衣、6或戈、8;①、④、略。
评分建议:前两格1分,后四格4分(据词定义1分,词语解释1分,用词写句2分)。
(三)将带点部分换成相应的词语(2分)
参考答案:肃然无声、司空见惯(司空见怪)。
评分建议:每个词语1分。
(四)照样子,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参考答案:略
评分建议:每个词语1分。
(五)选择题(6分)
参考答案:②、③、③
评分建议:每题2分。
(六)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4分)
参考答案:(略)
评分建议:每题2分。
(七)根据提示,填写诗句(3分)
参考答案: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评分建议:每句1分。
(八)综合性学习题(3分)
参考答案:略
评分建议:不用修辞手法或关联词得1分。
(九)根据原文和提示填空(8分)
参考答案:1.专心致志、与之俱学;难道是两个人的智力不同吗?2.冶炼、搅拌;工作程序复杂、工作时间很长。
评分建议:每题4分。
二、阅读29%
(一)古诗阅读(8分)
参考答案:闻:听见;玩着石子,面对小溪而坐;在绕着遗爱寺的小路行走。诗人不时听到小鸟的啼叫声,又到处听到泉水的叮咚声;对大自然的热爱。
评分建议:题一1分;题二6分;题三1分。
(二)现代文阅读(21分)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回忆往事、转让提琴。
2.父亲用七美元从小提琴家那里为我买了一把小提琴,圆了“我”的梦;小女孩的父亲用七美元转让了“我”的小提琴,圆了小女孩的梦。
3.前者比较详细,后者相对简略。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又不会有重复之感。
4.这两句话都在写酷爱小提琴。前者通过感受写出喜爱,后者通过具体的动作表达喜爱。
5.传递着是爱或情。理由可以从父亲、小提琴家、“我”、小女孩的父亲的角度去阐述。只要求写出两个理由即可。
评分建议:题一4分,题二5分,题三3分,题四4分,题五5分。
三、习作(30%)
2.评分操作流程:阅读习作——确定等第——确定分值。
第二篇: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D(3分)(A项,zhé pí/bì jiàng/qiǎng;B项,duï/dù xuē shā/chà;C项,duō/chuî shàn/dān chún;D项,gǎn/wî gu ǎn/jiān jié/jí)
2.A(3分)(B项,语序不当,应为“营造、抚育和保护”:C项,搭配不当,最后一分句中“得到”应改为“受到”:D项,成分残缺,将“对”、“来说”删掉。)
3.①输入计划(或:输入用于团体订票的临时客车车票计划、输入车票计划)
②审核计划(或:审核、审核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审核订票计划、审核订票中报)③屏蔽资料(或:屏蔽企业自身的资料、屏蔽企业资料)
④安排计划。
(4分,每点1分)
4.参考示例:①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寄寓了人们的希望。②夏之色为热的赤,如艳阳,如篝火,意味着激情的投入。(5分,内容合理,3分:句式一致,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B(3分)(济:帮助)
6.B(3分)(第①句是说李仕鲁三年不出家门,潜力读书。第③句与李仕鲁无关,是说陈汶辉上奏疏力求皇帝选用道德行为文章才德杰出的人。)
7.A(3分)(A错在“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进入朝廷为官”。文段中说“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可见李仕鲁是在官吏举荐下入朝做官的。)
8.①多次在蒋山建法会,(对)应答问题能符合皇帝心意的人就赏赐给他金袈裟衣。(文意通顺1分,调整第一句的语序1分,“称旨”1分)
②(李仕鲁)正要推崇(或“推广发扬”)朱氏学问,把排除(或“驱退”“驱除”“去除”)
佛学作为自己的任务(或“责任”“职责”)。(文意通顺1分,“推明”、“辟”各1分)③陛下沉溺佛教,怪不得听不进我的话了。(或:难怪我的进言不能被采纳了;听不进我的话就不用感到奇怪了。)(文意通顺1分,“溺”、“无惑”、“言之不入”各1分)
【文言参考译文】
李仕鲁,字宗孔,濮地人。年少时聪颖灵敏,专心好学,三年不出大门一步。听说鄱阳朱公迁得到宋代朱熹的真传,前往跟随他学习,全部学到了他的学问。太祖原来就知道仕鲁的声名,洪武年间,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司推荐仕鲁。入朝受到皇帝的接见,太祖高兴地说:“我寻找你很长时间了,为何到现在才能见到你?”任命他为黄州同知,说:“我暂且拿民事来考考你,等你展现才能后再召见你。”一年后,治理的政绩显著。十四年,任命他为大理寺卿。皇帝自登基后,对佛绷艮爱好,下诏征寻东南戒德僧,多次在蒋山建法会,对应答问题符合皇帝心意的人就赐给他金袈裟衣,招入宫中,赐坐和他谈论佛教之事。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被皇帝当作耳目来监听时事,因此这批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满朝官员无人敢说,只有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为此事和皇帝争辩。汶辉上疏说:“自古有帝王以来,没有听说官员和僧人共同任官成为同事,可以相互帮助的。现在功高德少的老臣都考虑辞去俸禄和爵位,而僧人竟更加用谗言诬陷。如刘基、徐达被猜疑,李善长、周德兴被诽谤,和萧何、韩信相比,其危害疑忌相去能有多远呢?真心希望陛下任用辅佐帝王的亲信,全部选取德才兼备的俊才,那么国家太平彳良陕就可以实现了。”帝不听从。那些依仗受到宠幸的僧人,就请求为佛门创立专职官员。于是把原先所
设置的善世院改为僧录司,设置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职,都提高它们原先品级俸禄。对道教也是这样。估计僧尼道士超过几万人。仕鲁上疏说:“陛下正在创建千秋功业,凡是意图所指的方向,就应是指示给子孙万世的法规章程,为什么舍弃儒家圣人之学而崇尚异端呢?”奏章上了数十次,均不被皇帝采纳。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是从学习儒术起家的,正要推崇发扬朱氏之学,把排除佛学作为自己的职责。等到上疏的建议不被采纳,就向皇帝请求说:“陛下沉溺佛教,怪不得我的话听不进去。我把笏板归还陛下,请求允许我告老还乡,回归故里。”于是把笏板放在地上。皇帝大怒,命令武士击打他,立即毙命于台阶下。
9.(1)答题要点:观钱塘潮,赏游西湖春景。(每点1分,共2分)
(2)拟人。(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征(1分),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
或:比喻。(1分)以潮涨潮落喻人世的聚散离合,(1分)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
(3)表达了对与参寥在杭州的交游生活回忆和留恋之情,对友情的珍惜,以及离别之际对参寥的劝慰和自我安慰之情,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心志。(依依惜别之情,对来年再聚的期待之情)(每点1分,共4分)
10.(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3)奉命于危难之间(4)秋月春风等闲度(5)决眦入归鸟(6)纸上得来终觉浅(7)鲜克有终(每句1分,错别字、漏字均不给分)
11.回忆知青年代的伐木生活,对伐木导致的后果心生愧疚。(2分)照应题目,引出下文追溯、寻访红松的内容(2分,仅答出“引出下文”给1分);为作者认领红松、为红松祈福作铺垫(2分)。
12.存活于寒冷地带(1分),生长缓慢(1分),我国仅伊春有其原始保留地(或“数量极少” “在我国目前已所剩无几”)(1分);浑身是宝,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有多种用途(2分,答出“多种用途”即可得2分)。
13.(1)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第④段中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形象地写出红松的高大威严;第⑤段中用“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形象地写出了红松的古老苍劲,用“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写出红松挺拔不分叉的形态。(3分,指出修辞手法1分,能结合一处恰当分析表达作用再给2分)
(2)用了比喻的手法。如第④段中将树皮的裂纹比作“时间刻度”,形象地写出红松的苍劲古老;第⑤段中将“松针”比作“玉簪”,形象生动地写出其身姿秀美。(3分,赋分同上)
14.红松高大挺拔,直指苍穹,如擎天之柱(2分):红松在地方建设和国家建设中发挥并还将发挥积极作用(2分);强调了红松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中的作用。(2分)。
15.D(“受到了摇滚明是般的欢迎”指受到热烈欢迎。)
16.受过良好的教育;能洁身自好:工作勤勉;有很强的政治手腕;有远见卓识:性格稳重,有责任感。(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六点共给6分)
17.主张:(1)一贯支持自由贸易。(1分)(2)美国应把中国崛起看作机遇,两国携手合作,创造双赢。(2分)实践:(1)在他任州长时促进了中国和华盛顿州的贸易合作,(2)卸任州长后负责律师事务所的中国业务,充当中美关系桥梁的角色。(3)每年都来中国四五趟,曾深入四川灾区慰问。(3分,每点1分)
18.作文阅卷标准请参照2009年江苏高考阅卷评分细则。建议作文基准分控制在50分左右。
一、题解:
(一)题中的两个词语
1.“预约”:事先约定。2.“精彩”:优美、出色。
(二)题目的二元走向
1.精彩是可以预约的。(预设的)2,精彩是无法预约的。(生成的)
(三)题旨的价值取向
1.强调预设。只有实现过程的最大化,精彩才会来敲门。(可遇之求)
2.突出生成。在偶然之处、意外之点,邂逅精彩。(不求之逢)
(四)驭材的方向
1.着眼于人事、人世,将精彩的内涵解读为“成功”“幸福”等。
2.着眼于白然(艺术)、物象,将精彩的内涵解读为“美好”“壮怀”等。
3.着眼于绝细的微部,将预约的内涵解读为“体验”“发现”等。
4.着眼于抽象的宏观,将预约的内涵解读为“思索”“探求”等。
以上方向,仅是列举,不一而足。
(五)行文的重点
重在“预约”一词。怎样预约(突出“求”的过程),无法预约(突出“逢”之前的千转百回)。
(六)辩证见思维
可以只写一方面,将一方面写出深度来。此为文章第一境界。
也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呈现两种精彩(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真实。此为文章第二境界。
面对可以预约与无法预约的两种状况,写出人生的思考与态度(比如执着、取舍、淡定、静观等等)来。此为文章第三境界。
二、评分:
(一)基本原则
评分须坚持立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
评分须从实际出发,公平公正,确保一定的区分度。对那些紧扣文题、概念准确、判断恰斗论证严密,富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赋分时尽量上浮。
(二)赋分等级
分类打分:一类卷原则上63分以上:二类卷原则上56~62分;三类卷原则上42—55分:四类卷原则上28~41分;五类卷原则上27分以下。
五类卷对应的审题要求应为:一类卷切题,二类卷符合题意,三类卷基本符合题意,四类卷偏题,五类卷严重偏题。
在同一类文章内,有以下每一个亮点都应以3—5分为一个档次向上加分:
议论文:
①有较高的立意,观点辩证、深刻;
②能选取比较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
③论证有层次感、立体感(有两至三个分论点,不是并列,而是递进、对照、补充等,或辩证深入);
④论证有力度,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紧密联系实际(人生、社会、自然„„)
⑤议论语言有逻辑性和文化底蕴。
记叙文:
①有精巧的构思;
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小故事”,或者有一两个比较鲜活的人物形象。
③有生动的细节描写或鲜活的画面:
④有真实的感情或情:古,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⑤有深远的意境;
⑥语言富有表现力。
并未很好地理解题意,写到了“预约”“精彩”,但写作的重点不是在“预约”上的,赋分最高不超过59分(二类中);
并未很好地理解题意,写了“预约”没写“精彩”,或者写了“精彩”没写“预约”的,赋分最高不超过49分(三类中)。
并未很好地理解题意,形式上是一篇关于“精彩”或“预约”的议论文,但没有自己的观点、见解(或者观点闪烁不明,思维混乱),现象列举明显偏离“精彩”或“预约”,语言表达明显缺少论证的;形式上是一篇关于“精彩”或“预约”的记叙文,但所写故事情明显“贴标签”,而引发的体验或感悟又是“精彩”或“预约”之外的话题,且语言稚嫩的,赋分最高不超过36分(四类中)。
(三)个案处理
1.经题组长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
2.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题组长处理。
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参考赋分如下: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4.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赋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完篇切题文章,赋分最高也不得超过25分;如果内容恶俗不 堪,赋分最高不超过13分。
5.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为止,扣完后打实际得分。
附加卷
19.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棋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断对1处得1分:六处以内,断错不倒扣分:如超过六处,多断一处则倒扣1分)
20.高启或宋濂(2分)
21.要善于运用智慧(1分)和凭借外力(或“外物”)(1分)。
【文言参考译文】
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做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老虎使用力气,人运用智慧;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牙,但是人能利用工具。所以力气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牙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用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 也一定不能取胜。
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的人,都跟老虎一样。他们像老虎被别人捕捉到(杀死)而被坐卧在他们的皮上,有什么值得奇怪呢?
22.A D(A“赚城斩车胄”是关羽的故事;D丫头婉儿又很快被高家用来替代鸣凤。)(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多答不给分)
23.(1)大观园是贾府为迎接贾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园林。(2分)它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活动环境(1分),展开主要情节的场景(1分),并有烘托主要人物性格的作用(1分),同时它也是贾府衰败的一个缩影(1分)。
(2)桑地亚哥是位古巴(1分)老渔夫(1分)。他的性格坚毅刚强(2分)
24.①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②表达对日寇凶残的控诉。(每点2分)
25.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亡妻深沉的思念,对夫妻情感的珍爱。(答出一点得1分,答全四点得5分)
26.通过两张旧照写出了亲人的聚散离合和民族的艰难岁月(2分),构思上以小见大(2分),寄托了作者的感情(2分)。
第三篇:小学语文期末试卷
一、从下面找出三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10分)
yu8sh6ngzhu1ngw(yu2np4nghu
4ji1g#ngch!li4ngy(nqu2ny)
二、看图选音节填空。(8分)
三、读拼音写词语。(16分)
z@j!k4nji4nqi&ti1nf4ngxu6
()()()()
4igu$g#ngch3ngk1ihu@zh^ngd@
()()()()
四、比一比,再组词语。(24分)
子()同()禾()
字()向()米()
叶()江()又()
吹()河()右()
五、在括号里填合适的词。(12分)
三朵()两()小刀
六只()五()桃子
四头()十()红旗
六、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8分)
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0分)
哥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了。
八、看图回答问题,再写一句话。(12分)
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小学语文第一册期末试卷
(六)答案一、三拼音字:zhu1nghu4ji1li4ngqu2n
整体认读:yu8w(yu2nch!y(ny(二、lu$bop*taob2ic4iqi6zil4ji1o
三、自己、看见、秋天、放学、爱国、工厂、开会、种地
四、尺子同学禾苗
写字方向大米
叶子江南又红又大
风吹大河右手五、三朵白云、两把小刀、六只小鸭、五个桃子、四头老牛、十面红旗
六、字、家,过、边
七、哥哥在山上放羊。花开了。
八、我和爸爸在公园里画画。
第四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建议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建议
各位老师:
从这次全县毕业班的统一改卷情况反映出来的问题,请在今后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四五年级学生答卷时要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书写,不提倡用铅笔答题。否则卷面分全扣。
2.学生答卷时不建议用涂改带或涂改液,不规范、不环保、不美观。请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和态度。今后卷面分也要扣分。
3.个别考场作文出现大面积雷同现象,原因是部分老师在考前组织学生统一读熟或背诵1-2篇习作来应对不同的话题,结果导致全班学生作文都写同一个内容,千篇一律、极尽相似,全无个性。这样的应试过于僵化机械,把学生教死了。今后如出现这种情况,所有的雷同作文先全部扣5-10分后,再看文字表达情况继续扣分。
语文的模糊性和丰富性,意味着本《评卷意见》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答案,意味着这并不就是标准的、唯一的答案。务请改卷老师站在语文的多元理解和学生的个性表达的层面看待答题,合理扣分。请评卷组成员之间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改卷,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僵化、死板、必须跟参考答案只字不差的评判;二是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带着个人色彩的随意评判。
一、工整书写爱汉字(5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
1、将名言抄写在方格里,不能送分,抄写时一要正确(1分)、二要工整(1分)
2、卷面分3分,分为三档打分。
(1)书写端正漂亮得3分。(2)书写端正清晰得2分。(3)书写潦草得1分
二、勤练基础重积累(35分)
1、羞涩咀嚼造诣精神抖擞(每字0.5分)、望济疾荆雪赵舌健(每字0.5分)
3、×××√(每个1分)
4、(1)去掉“至多”或者“左右”。
(3)格式符合要求,表达有诗意。视表达水平酌情给分
三、静心阅读显功底(30分)
(一)2、意思是老班长劝我不要感情用事,担心我会把他没吃鱼的秘密告诉别的同志。(酌情扣分)
3、各划出一处即可
4、沉重焦急高兴一心为他人着想(这里只做参考,大致意思对就可以了)
5、“咽着鱼汤”说明难以下吞,并不是鱼汤难吃,而是写出了当时我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沉重的。(根据学生回答酌情给分。)
(二)1、×√√×
2、B3、主要介绍了海啸的成因
4、不能删掉 这样写使表达更加严谨,指的是海啸一般情况下是受以下条件影响。
但并不是绝对的。(根据学生回答酌情扣分)(2分)
5.宣传语要尽量精练、简短、有感染力(酌情扣分)
(三)连对三个即给3分,多连不计分。
《人鸦》一个女孩子在花园里面快乐玩耍。
一个名叫瑞夏德的小男孩变成了乌鸦的故事记录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 《草房子》一只蜘蛛救了一头小猪的故事
描写了油麻地小学的少男和少女们的故事 《德国,一群老鼠的故事》一只叫莉莉的白老鼠通过阅读改变人生
四、快乐习作抒真情(30分)
要求:请评作文的几位老师先共同批改5—10份习作,商议、统一一下评分标准。如果学生能做到文从句顺,事例清楚,感情真挚,就是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
重点看:
1、是否写出了人物的特点。
2、是否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
一档作文:扣0—2分。事例鲜活、语句生动。能够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写出一个有独特个性的人。
二档作文:扣3—5分。能够有条理地介绍这个人的特点,语句通顺,事例清楚,也能够用上一些人物描写的方法。但还不够生动。这应该是较多学生的作文档次。
三档作文:扣6—8分。句子通顺,描写简单,但能让人看得明白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写了他一件什么事。
四档作文:扣9分以上。句子欠通顺,特点不清,事例不明,字数过少,条理不清。保底分10分。
第五篇:无锡市2018年2月语文期末试卷评分细则汇总
无锡市2017~2018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评分细则
2018.2
题号:8(1)分值:5分均分:3.32 【试题分析】原题:
8(1)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于是乎铭始不实。
译文:写作的人,既不能拒绝他们而不写;又因为是他们子孙的请求,从此铭文就开始不符合事实了。(拒,为,始,实各1分,语意通顺1分,共5分)【评分标准】:
1、“立言者”——写作的人。译作“写铭文的人”、“写墓志(碑)铭的人”等亦可,译作“立论的人”、“写下遗(誓)言的人”、“站着说话的人”等扣1分;
2、“莫之拒”应译作“莫拒之”;“为”应译作“写”,译作“作为”“行动”扣1分;这句话意思翻译颠倒为“已经拒绝他们不写”或“已经拒绝他们不能不写”者甚多,扣2分。
3、“以”译作“认为”、“凭借”者,实则不妥,作宽容处理。【得分样例】
1.写墓志铭的一开始拒绝立铭,但又因为死者的子孙的请求,于是开始写不符实的墓志铭。(1分)
2.写文章的人,既不能拒绝不写,又认为后代子孙坚决请求,从这里铭文始终不真实。(1分)
树立言论的人,既不肯拒绝而且不这么做,又因为他的子孙请来的,从这时墓志铭开始不真实。(2分)
3.立铭的人没有拒绝不写的,又因为他们子孙的请求,就这样,铭文的内容才不真实。(3分)
4.写墓志铭的人,既不能拒绝不写墓志铭,又因为是去世的人的晚辈请求他的,因此,墓志铭才不真实。(4分)【复习建议】
1、翻译句子,强调直译,是高考的要求,阅卷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不是直译,是硬译。可以适当强调: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翻译离不开语境,学会结合上下文揣摩,才能准确表达文句的意义。
3、译后,通读一遍,要语句顺畅。
题号【8(2)】 分值4均分1.78 【评分标准】
好像任用人才一样,不是具有道德素养的人,怎么能分辨它而不迷茫,评论它而不徇私呢?(犹,畜,恶,徇各1分,共4分)【得分样例】
1、尤其这样的人,不是假道德的人,罪恶能分辨而不感到迷惑,议论能不真实?(0分)
2、尤其用人,不是像牲畜一样的道德的人,怎么能不迷惑地分辨,不公正的议论呢?(1分)
3、仍然采用那人,不是拥有道德的人,怎么能不疑惑辨认,不当众讨论呢?(2分)
4、况且用来写墓志铭的人,不是拥有道德的人,怎么能够称辩他不迷惑,评议他不徇私呢?(3分)
5、就像任用人才,不是有道德的人,怎么能清楚地分辨不迷茫,公正而不徇私地议论呢?(4分)
【问题分析】
由于文章难度偏大,加上不注重语境意识,结合前后文推测能力较差。学生答出很多匪夷所思的答案。对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不到位,使得有些学生连基本分都难以拿到。作答时,语义断裂地,胡乱分割内容,翻译虽然有时能采到得分点,但整句意义上仍然不通。【教学建议】
1、在今后的文言复习中,可以从《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挑选一些非人物传记类文章讲授,加强学生对这一类文言语体的熟悉;
2、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非常重要,建议学生在翻以前,一定要养成快速浏览梳理全文的习惯,唯有了解文章的大意,局部推敲翻译才会脚踏实地;
3、语境意识继续加强,要培养学生文言文的“猜度能力”,有些疑难词句,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敲而出;
4、加强翻译(答题)语言组织能力训练,有些学生翻译出来的句子完全不同,在日常训练中宜加强翻译语句的梳理修改的训练;
5、继续加强高考考纲规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复习并做适当补充。
题号【9】 分值:4
均分:2.97 【评分标准】
①铭与事实不符(被铭者德才不好,铭文失实);②作铭者不合要求(或品行不高,或不善作文;或“所托非人”并能说明有何“非”)(每点2分,共4分)【得分样例】
1.①不愿意对人物生平造假;②寄托的人保管不周(得0分)
2.①古代有些人只有恶没有善,所以他没有铭;②有德者没有铭(得0分)
3.①铭的内容与实情不符;②后人传习铭时不了解其大义,不深入研究保存(得2分)4.①死者子孙想要褒扬他们的亲属;②作铭的人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得2分)
5.①让不恰当的人写墓志铭,书写的东西不公道真实;②墓志铭的辞文不精美,文章本身写得不好(得4分)
6.①墓志铭的言辞不工整,不值得流传;②道德高尚并擅长写文章的人少有;③铭的内容与事实不符,不足传世(得4分)【问题分析】
1.审题不清。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部分学生直接照抄原文,不加自己的话,因而造成失分;
2.表述不明。被铭者、作铭者、请托者之间的关系理不清楚,甚至出现“本人要求写墓志铭”这样的表达;
3.规范不够。概括题讲究是条分缕析、简明扼要,可部分学生答题混乱,写得多而杂; 4.文本未读懂。有些关键句看不懂,乱猜。如“蓄道德”等。【教学建议】
1.继续加强文言知识积累,尤其提高在具体语境中实际运用的能力。2.继续加强审题与答题规范训练,分点答题,简明扼要。
题号【10】分值4
均分1.67 【评分标准】(4分)(1)环境描写(烘托、衬托、侧面描写),以庭院的幽深烘托女子的孤单寂寞;(2)心理描写,通过埋怨鹦哥错报信息的行为(心理)描写女子思郎心切。(手法各1分,文本解析各1分。)
【得分样例】
1.“庭院深深”表现主人公身处山林,体现了他隐士的形象。“鹦哥”表现主人公热爱生活。本词刻画了一位热爱生活的隐士形象。(0分)
2、运用了环境描写,表现庭院的静,侧面烘托主人公的文静;运用动作描写,“埋怨”的对象是一只鹦哥,少女活泼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错报韦郎到”表现了少女对韦郎的期待,体现了少女的纯真。(1分)
3.①环境描写,描写庭院静谧的景象,渲染孤寂的氛围,刻画主人公独自一人的形象;②动作描写,正面刻画主人公对鹦哥错报消息的埋怨,表现了主人公对思念之人没来的失望,写出了一个独自思念爱人的女子形象。(2分)
4.运用了叠词、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以“庭院之深”和“埋怨鹦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深闺思妇寂寞惆怅的形象,间接抒情,含蓄婉转,将女子相思的形象刻画得生动形象。(3分)
5.①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以深深庭院的幽静衬托人物忧郁孤独的形象;②心理细节描写。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写出了主人公对离人思念深切的形象。(4分)【问题分析】
1.诗歌文本理解错误。未读出本词为“代言体”的闺怨词,将抒情主人公误判为隐士、征人、怀才不遇者;或将主人公形象概括为活泼、纯真;
2.审题不当。题干要求答上阙前三句,答到了后面的内容;题干要求答“如何刻画主人公形象”,需答出刻画人物的手法,很多考生无手法而只作简单的翻译;
3.知识点混淆。将刻画人物的手法和景物描写的手法、修辞、语言技巧等混淆,错答成视听结合、叠词、拟人、对比、反衬等;
4.手法理解错误。如二三两句,很多考生的手法答成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看不出是人物心理;
5.答题规范。将能想到的手法全部放在一起,集中作文本分析,缺少明确的对应;先翻译诗句,将手法放在文本解析后,从而淹没在大段文字中。【教学建议】
1.对于“代言体”的闺怨诗需进一步了解其写作特点,并辅之以相关练习; 2.艺术手法的相关知识点掌握不牢靠,不同手法之间的区别需加强辨析; 3.提醒学生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题号【11】分值:6均分:1.65 【评分标准】
想象(1分),前三句通过想象男子江南生活的情景,担心男子留驻江南而希望他早日回家相聚(2分)或者想象自己变成车前草,阻断行人西去道路,表达对爱情的忠贞(2分);直抒胸臆(1分),“争抵还乡好?”反问,江南的繁华生活怎么会抵得过还乡?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男子不回家的担忧和埋怨,希望男子早日回家(2分)。答案调整与补充:
①想象:下阕2层,均为想象的内容,据此所作之简析,均可得分;②直抒胸臆:“争抵”句;③侧面描写。【评分样例】
1.(1)想象江南人少时,辗转于高楼红袖的场景,提出“争抵还乡好”,表达出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对其不归家的担忧。(2)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自己愿化车前草遮断行人西去的道路,表达出自己对男子离去的不舍,表达对心上人的拳拳爱恋。(5分)
2.(1)虚写,女子联想意中人去江南时风华正茂,却迟迟不愿回乡,表达自己的思念与哀 怨(2)比喻,自比车前草,希望遮断行人西去的道路,表达自己的期盼与渴望。(4分)3.回忆当时自己主宰江南风华正茂,写出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烦恼与无奈,对家乡的思念;作者表明自己愿意化作车前草,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0分)
4.用了借代,用“花发”代指衰老的主人公,用了反问的语气,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渴望回到家乡的心理和内心困惑,对年华易逝的伤感与愁苦。用了比喻,将“自己”比作“车前草”,表达出作者渴望回乡的强烈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0分)【问题分析】 1.审题不明:“如何抒发情感”,要答抒情方式,所答内容偏离题目指向;还有人将赏析当作了翻译、串释;
2、诗词类型没有把握,抒情主人公判断失误,导致内容分析失分:想象,前三句是女主人公想象男子在江南流连不肯归家;直抒胸臆,女主人公反问男子怎么能比得过回家呢?直接表达了希望男子早日回家;
3,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停留在搬弄术语而不明就里的低水准上,对概念的辨析能力弱;如只能看出“争抵”是反问句式,却不能上升到直抒胸臆的高度;对“轻躯”句,只能看出有比喻,而不能上升到想象的高度,甚至将本句混淆为直抒胸臆。【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诗词,读懂题目中的暗示,学会分点答题。
题号:12分值:8分 均分:2.17 分析略
题号:13分值:4分 均分:2.17 【评分标准】
结构:为下文店主翻我包袱、店主脾气暴躁,怒斥儿子以及我寄宿旅店害怕被人推下江等情节作铺垫。(2分)提醒:(1)如无具体铺垫内容的陈述或铺垫内容陈述不当则该点不得分;(2)埋伏笔、引出下文、照应等不得分。
内容:暗示动荡不安的社会时局,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2分)提醒:点出动荡不安、战争背景、社会混乱等意思得2分,只写交代背景得1分。【得分样例】
1.(1)交代了社会背景,民国时期,兵荒马乱的时代;(2)为下文我住在临江的马店中半夜醒来忧惧不安作铺垫;(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4分)2.(1)总领全文,描绘了江底之景,体现出此地环境恶劣;(2)描写了村人带着武器,侧面体现出江底带有土匪,不安宁的特点;(3)表现出江底人民生活状况的恶劣;(4)对“江”的描写为下文写排长死在此处埋伏笔;(5)推动情节发展;(6)为下文写我担心被推进江作铺垫;(7)渲染了沉重、萧索的氛围;(8)为全文奠定了伤感沉重的基调。(4分)【注:此答案虽得全分,但应注意讲解时提醒规避。理由有二:(1)不利于答题时间分配;(2)不利于答题素养的培养。】
3.点明地点在江边土堆下,时间是日暮;(2)日暮时分被江流阻挡,为下文在江底过夜作铺垫;(3)点题,在江底过夜;(4)村民荷着长矛,土枪洋炮,暗示时代背景,社会动荡不太平。(2分)
4.选取江流、街屋的典型景色,烘托了一种让人生畏的阴森氛围,抒发了作者的畏惧,为下文写在江底度过的凶险一夜作铺垫,照应题目。(2分)【问题分析】
1.缺乏基本解题思路。作用题一般答题思路遵循内容、结构两方面,结构更多考虑照应、伏笔、铺垫、承上启下等内容;内容一般考虑情感、主旨等内容。不少学生在一轮复习还没有具备这样的基本素养,令人捉急。
2.答题如同中彩票,企图广种薄收。这种方式虽利于个题,但不值提倡。
【教学建议】
1.注重写景作用题的变式训练,可从写景段落的位置角度,考虑文首、文末、中段位置的作用;可从文章体裁的角度,可怜写景文在诗歌、散文、小说中的作用。2.养成据文推敲的习惯。可引导学生解题不能凭空臆想,更不能电脑中彩票,而应逐步推敲,逐层分析,依据文本,有序作答,这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
题号:14分值:4分 均分:1.83 【评改标准】
能根据语境、上文推断出女人生气的三点原因:
①在包袱里没有找到值钱的东西。意思相近即算对;②嫌儿子多嘴,自曝家丑。或孩子口无遮拦,向陌生人透露家庭信息。或孩子与我对话,被外人了解到半夜叔叔的事情。意思相近即算对;③通过叱骂儿子来掩饰自己的心虚。能答到女人心虚、掩饰、转移注意力的即算对。(答出一条2分、两条3分、三条4分)【得分样例】
1.儿子的嚷嚷声暴露了女人在检查我的包袱;我的包袱中的东西没有价值;女主人翻包袱十分心虚,想用叱骂儿子来转移我的注意;小猪说出了没有爸爸却有叔叔的存在,暴露了秘密。(4分)
2.我包里没有值钱的东西;孩子的哭闹,吵闹;听到了孩子跟陌生人说出了家里的隐私。(3分)
3.小猪把苞谷烧焦了;小猪把家里的情况说给了陌生人听;女人照顾孩子,脾气暴躁。(2分)
4.女人将烧好的苞谷先给了我,而没给儿子,女人看见儿子站在门前,怕对我哭闹而生气大骂,表现女人粗中有细的善良的特点。(0分)【问题分析】
1.学生把握不住人物行为的具体原因,不能明白女人检查包袱是偷东西的本质。
2.学生不能从语境中体会出人物心理,和言行出发点。无法体会人物细节动作的用意,例文中“女人一边迅速的瞥视我一下”说明女人很关注我的反应,其实是对自己翻包袱行为的掩饰和心虚的反应。3.学生脱离语境,没有从具体语境中女人为何生气的角度探求原因,而从女人为什么脾气差作答。
【复习建议】
1.文本阅读,读懂是大前提,分析具体语境,要聚焦和放大情境,结合生活经验,把握人物言行的心理出发点。
2.特别要关注文本中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的细节描写,仔细揣摩分析这些描写背后的深层原因。
3.答题时要具体,避免大而化之宽泛的作答,应注重加强学生规范作答的训练。
题号:15分值:6分 均分:3.18 【评分标准】
女主人家庭的生存状况:生活在战乱年代,家庭贫穷,丧夫多子,饱受掠夺,被迫苟且偷生,孩子活在暴力下。(每点1分)
其中要有对社会背景环境和家庭状况特点的概括,不用做具体说明,答出丈夫战死和女主人抚养多个孩子可各给1分。能答出苟且偷生,孩子生活在暴力下的各给1分。但极少学生能答出“苟且偷生”、“孩子生活在暴力下”。【得分样例】 1.家境贫寒,住处破败,食宿简陋;丈夫死于战乱,留下四个孩子需要照看;村里土匪盛行,家中经常遭到抢劫;由于战争,百姓生活动荡。(5分)
2.生活贫困,生存艰难;丈夫战死,孩子多;三天两头会遭到土匪和保商队的抢劫。(4分)3.丈夫牺牲,生活艰苦,靠山民接济为生,家中好多孩子吵闹不让人省心。(3分)
4.女主人独自养活四个孩子,勤劳而坚强,家里房屋简陋,衣衫破旧,食不果腹,生活非常艰难却依旧坚强。(2分)
5.生活艰难,贫穷,房子简陋,衣服补丁,没有草席没有棉被,生活不安定,很烦乱,活的辛苦。(1分)【问题分析】
1.题干设问“简要概括女主人家庭的生存状况”,而有部分学生审题不清,答成了对女主人形象的分析,性格特点的概括,答非所问。2.很多学生在表述上没有做到“简要概括”,而只是具体地详细陈述情况,答案文字繁多。【教学建议】
1.现代文阅读要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学生依据惯性分析人物形象,而没有审清题意是对“家庭状况”的概括。今后要在复习中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化模式化。2.现代文阅读要加强概括能力的训练,题干要求“简要概括”,而好多学生不顾题意,长篇大论地全部都是具体陈述,答案累赘多余。今后要在复习中加强概括能力的训练。
题号:16分值:6分 均分:3.24 【评分标准】
对这一家人艰难的生活处境表示同情和忧虑;对女主人因生活重压导致人性的扭曲而感伤(对善良的贫苦百姓走上歧途感到惆怅而悲哀);对女主人公生活窘境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每点2分)【得分样例】
1.①女主人公是一位牺牲军人的妻子,对这一事实和女主人公苟且生活的反差的感喟;②军人家属没有得到关系帮助,表达了对政府和社会的失望;③为军人英勇作战,却无力 保护自己家人的叹息。(0分)
2.女主人公的丈夫是牺牲的烈士,我对他丈夫的惋惜、哀悼,对战争的厌恶,对女主人公的背叛的心寒,对这一家人无依无靠,生活艰难的同情。(2分)3.对天底下无数像女店主一样的家庭表达哀痛和同情,对先前怪罪女主人,不理解女主人的行为感到愧疚;自己是一个漂泊的人,对美好生活遥遥无期感到哀伤。(4分)4.①表明我已经明白她的丈夫壮烈牺牲,为他们生活的艰难而感到同情;②为我曾经认为他们将要加害于我的狭隘心理羞耻愧疚;③为战争给人们带来苦难以及好人家生活艰难,人性变化的感慨。(6分)【问题分析】
1.关于审题,题干设问是“请探究文章结尾划线句‘心里便禁不住黯然起来’的意蕴。”大部分同学能够从情感的角度去探究黯然的原因,审题准确。但是“黯然”的情感意蕴应该侧重于压抑、低沉的内心情感而不是颂扬赞美,部分学生理解有误。2.具体分析情感意蕴时关键是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小说主题的把握,许多学生表现出来对文章的误解,例如:①对半夜来的男子的身份的胡乱猜测;②认为女主人公具有乐观、善良、热情的人性美,并对女主人公赞扬;③对结尾处煮南瓜情节有误;④认为我是一个士兵,为自己不能够保家卫国,改变百姓命运感到羞愧。
3.部分同学答题出现不分点叙述,前后内容重复累赘,答题思路不清,语言混乱等问题。错别字较多,并且关键词的错字层出不穷,比如“愧疚”两字,写错的同学非常多。【教学建议】
1.读懂小说是正确作答的第一步。小说的理解在于对小说三要素的准确把握。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深入文本去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加强学生对文本情节的理解,避免误读。
2.继续强调答题思路的规范性,加强答题时语言表达的精确性以及书写的规范。
题号【17】分值:6 均分:4.28 【评分标准】
批改时基本遵循提供的参考答案。关键得分点:首先由卡尔的《浅薄》(1分)引出“网络真的使我们变笨了吗”的论题(1分);接着通过《知识的边界》,对比分析看知识在这两个时代的不同及利弊(2分);最后强调克服知识网络化的弊端还在于自己的观点(2分)。【得分样例】
1.由卡尔的《浅薄》引出论点“网络真的使我们变笨了吗”;接着通过《知识的边界》,对比分析看知识在这两个时代的不同及利弊;最后强调克服知识网络化的弊端还在于自己的观点。(5分)
2.首先由卡尔的《浅薄》引出“网络真的使我们变笨了吗”的话题;接着通过《知识的边界》,对比分析看知识在这两个时代的不同;然后分析了两个时代的利弊;最后强调克服知识网络化的弊端还在于自己的观点。(5分)
3.首先由卡尔的《浅薄》引出“网络真的使我们变笨了吗”的话题;接着对比分析知识在网络时代和印刷术时代的不同及利弊;最后呼吁我们怎么在网络中自处。(4分)
4.首先由《浅薄》的副标题引出“网络真的使我们变笨了吗”的话题;接着对比分析知识在网络时代的不同;最后分析知识网络化的利弊,强调重要的在于自己。(2分)【问题分析】
1.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整体把握能力欠佳,有很多学生分成4层(把主体部分分成2层)。2.对于一些基本概念把握不清,比如开头提出的是论点还是论题,结尾是提出中心论点还是强调怎么做。
3.概括能力不强,很多学生只会照抄几句似是而非的话语而不会概括,比如:第3点回答成:最后强调“网络的弊端不妨碍一个人自己的求知欲望和行动”。【教学建议】
1.提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整体理解能力,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几个大问题:文章针对什么问题在谈?开头提出的是论题还是论点?基本的条理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写这些? 2.弄清论题和论点等需要辨析的概念。
3.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简练表达的习惯。4.强化思路题的答题规范和分点作答的意识。
题号:18分值:6
均分:4.04 【评分标准】
① 纸是有限的,而网络是无限的;纸上的信息是固定的,而网络上的信息是流动的。(4分);②相信通过理性思考可以认识整个世界,而网络时代不可能全部理解(在传播过程中,受者只靠近和他一致的思想)(2分)【得分样例】
1.①印刷术:用纸创造,出版社出版传播,人们从书店购买;②网络:网络上创造,网络上传播,人们从网络上获取。(得0分)
2.①创造:印刷术时代创造信息需要严密的线性思考形式的,网络时代创造信息是随意的; ②传播:印刷术时经过严格的过滤机制,只出版真正需要的东西,网络时代将所有的信息都传播出去;③获取:印刷术时可以理解每一处信息,网络时代信息无法完全吸纳(得1分)3.①创造上纸上信息是固定的,线性的,内容是有限的;②传播上纸上信息传播缓慢更新慢③传播上:纸上信息获取方式是单一的。(得2分)
4.印刷术时代:创造形式固定,容量有限,过滤机制严格;网络时代:无限,流动。(得4分)
5.印刷术时代:创造:信息过滤、出版内容有限;传播:媒介固定,线性形式,有确定感,权威感;获取:可拉,可理解;网络时代:创造:内容无限,未经过滤;传播:流动,途经多样;获取:无法全部理解。(得6分)【问题分析】
1.整合信息过程中,表达变得绝对化——“不可能全部理解”变成“全部不理解”; 2.答案没有一一对应意识,例如“纸是有限的,而网络不是这样的”; 3.另起炉灶,自说自话拟写答案,根本不从文中筛选整合答案。【教学建议】
1.认真审题,按照题目所要求的角度答题;
2.按照题目指定要求,找准筛选区间,合理筛选; 3.培养学生的分点意识,书写力争简洁有效。
题号:19分值6分均分4.6 【评分细则】
考虑到文章倒数第二段中“网络有诸多好处,也有许多弊端,但这并不妨碍一个人的求知欲望和行动”在学生答案中几乎都答到,且与参考答案中的第三点意思很接近,所以算作答案的补充。实际批阅中,把答案基本分为三个方面——态度:克服恐慌(或用求知欲望和行动克服网络的弊端);方法:(1)深度思考,(2)选择、过滤、筛选知识;结果:避免思想僵化和极端化。答出三点即可满分 【答案示例】(由于学生答案基本是上述几点的不同组合,因此这里不再赘述)【复习建议】
1、提问方式比较创新,个人觉得类似于探究题。在思维层次上,不仅要思考句子是什么,还要思考怎么做以及为什么的问题。而多数学生只按照解释句子含义的思路组织答案。
2、很多学生写了很多,但意思重复累赘,而得分不高。显示了学生“合并同类项”的能力比较欠缺。
3、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集中在“网络的弊端,并不妨碍一个人的求知欲望和行动”这点,就是说,学生整体看懂了文章想表达的一个基本态度,而解读不深,没有看出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做法和意义。
附加题评分细则:
题号:23
抽样均分:1.12 【评改标准】(4分)
1.讨论文和辞的关系(即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分; 2.文以实用(礼教治政,有补于世)为主,1分; 3.在重视文(内容)的前提下(以内容/实用为主),1分; 4.辞(形式)也不能废弃(以文辞为辅、文辞是其次),1分。如3.4点合并回答“文辞兼备”得1分。【得分样例】
答案1:文章以实用为主,要先文再辞。3分
答案2:写文章首先要适用,然后追求奇巧华美。2分
答案3:文章要以适用为根本目的,不应太过注重文辞。
1分 【问题分析】
1、不能明确指出材料的话题,缺乏概括性地表述;
2、对“文”、“辞”的理解不准确;
3、不能对材料进行分层分析,作答条理混乱。【教学建议】
1.读懂文言材料是正确作答的前提。逐字逐句地读,要学会分层概括。
2.要强调答题思路规范的点拨训练,加强语言表达的精确性以及书写的规范。(分析人:常翠)
题号:附加24
抽样均分:2分 【评改标准】略
题号:附加25(1)抽样均分:2.35分 【评改标准】 ⑴宝钗(1分);⑵宝玉送贾母回来后,想起宝钗在家养病,就去探望她。(1分)薛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看见宝玉项上挂着长命锁和宝玉,就正反细看后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1分)莺儿听后发现宝玉项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宝钗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好是一对。(1分)(每点1分,共3分)【得分样例】 答案1:是宝钗。宝玉想起宝钗在家养病,就去探望她。薛宝钗要看宝玉的玉,并细细把玩,上面有两句话“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莺儿听后觉得宝玉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宝钗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好是一对。(4分)
答案2:薛宝钗。宝玉来看望宝钗。宝钗听说宝玉有一个通灵宝玉,便向他要来看,看时发现宝玉上面刻有两句话“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宝钗的项圈上的话是一对。(3分)答案3:薛宝钗。宝钗要看宝玉的玉,看时发现宝玉上面刻有两句话“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后来,被莺儿看到了,莺儿就说了这句话。话未说完就被宝钗嗔去倒茶了。(2分)
答案4:薛宝钗。情境:贾母与王夫人都非常喜欢宝钗。宝钗知书达理深受贾府长辈下人的喜爱。贾母有意将宝玉宝钗凑成一对。宝钗初到贾府受到喜爱。(1分)答案5:林黛玉/葭宝钗/袭人/秦可卿/探春。(0分)【问题分析】
1、情节上张冠李戴,宝玉挨打,黛玉拈醋,众人观玉,宝黛初见,宝玉宝钗初见,情节混淆,“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谁的,学生分不清,甚至错位,如“莫失莫忘,芳龄永继”“不离不弃,仙寿恒昌”。
2、细节上,错字连篇,关键得分点上的字,“薛”字错误率尤其高,如葭,薜;还有玉上和锁上的错字较多,如勿失勿忘,仙寿衡昌。
3、部分同学审题不清,将此题达成原因题。
4、考虑问题不严谨,事件起因未答的同学较多。【教学建议】
1.审清题目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要强调审题和答题思路规范的点拨训练。2.加强语言表达的精确性以及书写的规范。3.情节梳理有待加强,注重故事情节细节的处理。
题号:附加25(2)抽样均分:2.09分 【评改标准】(6分)
①关羽自负轻敌,不听王甫劝告,又中吕蒙、陆逊之计;②孙曹联合夹攻;③蜀军将领内部矛盾,关羽失去后援。(答“蜀将傅士仁、糜芳投降,刘封、孟达不发救兵”也可)(每点2分,共6分)【得分样例】
答案1:曹操想联吴攻蜀,东吴派诸葛亮去荆州提亲、以看关羽的态度,关羽不听诸葛亮的话联东吴,反而拒绝并口出狂言,东吴联魏攻荆州。关羽自傲轻敌,见东吴用无名之士陆逊代替吕蒙,便认为东吴力弱,将荆州的大部分兵力调走,给了吕蒙白衣渡江的机会。不听谋士之言,任人不当,在罚了糜芳之后仍派糜芳守荆州,又在粮信中威胁守将。(6分)
答案2:不听诸葛亮之言,拒绝了东吴的联姻,使吴蜀联盟陷入危机。不听王甫之言,不用廉洁正直的赵累守城而不用潘睿。糜芳醉酒导致失火后,关羽不严加惩罚,还令他守城。刚愎自用,倚仗自己勇武,自负。不能处理好与周边守将的关系,导致自己孤立无援。(4分)答案3:关羽轻敌大胆,率主力部队攻樊城。吕蒙装病,让陆逊掌兵,关羽放松对东吴的警惕,轻视陆逊,后吕蒙让士兵穿白衣扮商人,骗过关羽守军,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荆州。关羽刚愎自用,不听谋士劝谏。(2分)
答案4:吕蒙带人假扮商人,一身白衣,成功渡江夺下荆州,关羽攻城久攻不下,只得败退麦城。(0分)【问题分析】
1、不熟悉名著情节,与过五关斩六将,败走华容道等情节混淆。
2、部分同学审题不清,将原因题答成情节梳理。
4、答题要点不全,要点交叉。【教学建议】
4.审清题目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要强调审题和答题思路规范的点拨训练。5.加强语言表达的精确性以及书写的规范。
6.情节梳理有待加强,注重故事情节细节的处理。
(分析人:孙伶丽)
题号:26抽样均分:2.01 【评改标准】(3分)
“媳妇”指英语(1分),“娘”指汉语(1分),“顾了媳妇忘了娘”有批评学生专注英语学习而忽视汉语的意思(1分)。
若学生答题时没有明确指出“媳妇”指英语,“娘”指汉语,但整句意思理解中有“学生专注英语学习而忽视汉语”,默认学生已理解了“媳妇”和“娘”2个重点词的含义,仍然给2分。第3点整个句子的理解考虑到若学生前2分拿到,参考答案中“学生专注英语学习而忽视汉语”则不难回答,且似有重复之嫌,因此这1分主要看有没有把作者的情感态度答出。若学生答出“对„批评”“批评了„”“„本末倒置”“对„担忧”就给分。【得分样例】
1、①“媳妇”指英语,②“娘”指汉语,③这句话是说学生注重英语学习而忽视汉语的,④表达了学生对这种现象的批判。(3分)
2、时下,学生在汉语与英语学习中,愈发注重英语,上大学考级,忙托福、雅思,但忽视 了汉语的学习。(2分)(只理解了“媳妇”和“娘”的含义,没有把作者的情感态度答出来。)
3、学生只重视学习英语。(1分)(只理解了“顾了媳妇”)
4、①汉字发展推动信息智能发展,②汉字是国家民族的根基③汉字学习代入拼音,作为汉字学习的主要方法。(0分)(答非所问)【问题分析】
1、答题思路不清晰。不能按步骤,先解释重点词含义,再理解整个句子深层含义。
2、答题不规范,不知分点作答,没有采得分点的意识。
3、理解不到位、不全面。
4、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教学建议】
1、加强答题思路、答题方法的指导。
2、加强答题规范的指导,指导学生要分点作答。
3、句不离篇,要指导学生把句子放进大语境中去理解
4、加强审题指导,明确题意、题型。(分析人:蔡永军)
题号:27抽样均分:4.21 【评改标准】(5分)
近代全盘西化思潮的影响;计算机、信息、智能等技术发展的影响;学习英语可以改变命运的言论的影响。(每点2分,共6分)【得分样例】
答案1:清末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部分知识分子对汉语提出质疑,认为汉字落后,主张拉丁化,甚至主张放弃汉字;计算机网络、信息、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汉字的书写机会减少,提笔忘字现象增多;学生重视英语学习,而忽视汉语学习。(6分)
答案2:信息、智能等技术发展的影响,汉字的书写机会减少,提笔忘字现象增多;中国学生重视英语学习,而忽视汉语学习;清末以来,中国部分知识分子对汉语提出质疑。(5分)答案3:信息、智能等技术发展的影响,减少汉字的书写机会;学生更注重英语等国际化语种,忽视汉字深化学习。(4分)
答案4:汉字奇妙,形神具备,是中华文明的载体;然而信息智能技术的进步,更多人喜欢在电脑手机上字幕组合打字,减少书写汉字的机会,使国人有时提笔忘字,对汉字的传承造成了严重影响,不可忽视。(2分)
答案5:本来形态好看却繁琐的汉字在英文的简约豪放的冲击下,许多青少年及学生对汉字产生了不满;电脑的产生,使汉字只需动下手指便能呈现,所以汉字面临了巨大的危机。(0分)
【问题分析】
1、学生基本能找准题源所在段落,但没有理解段落内容的表述层次,第二段在论述汉字面临危机,是以时间为序,讲述汉字在清末时期、计算机变革时代、英语普及到现在智能技术的发展时期四个阶段中面临的不同的危机;因而学生在答题时,答案点的顺序混乱,概括也不精准;
2、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概括、提炼、整合的意识,照抄原文语句的现象较多,分点混乱、陈述繁琐的现象较多;
3、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文本意识,没有依据文本内容来解答,而是脱离文本内容,随意发挥,自说自话。【教学建议】 1.作为文科生,应该具有基本的历史文化常识,文本中关于“清末以来”的知识分子的内容,明显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全盘西化”等文化思潮,但很少有学生能够从文本的表述中联想到;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帮助学生进行“文史哲”知识的积累、拓展与融会贯通;
2.还需要继续加强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答题过程中的分层意识,概括提炼意识、关键词意识。
(分析人:强陆新)
题号:28抽样均分:1.82分 【评改标准】(6分)
①认识汉字作为文明载体的意义,高度认识汉字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方面的价值。(2分)答到认识层面的可以给1分,比如“重视汉字的根基作用”;能从两个角度来讲认识就给2分,比如“认识到汉字作为文明载体的意义,了解汉字在国家和民族根基方面的作用”。
②克服不利因素影响,把汉字教育当作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2分)“克服不利因素影响”1分,如果把第二段的不利因素具体化为其中一个也可以给1分,比如“加大汉字教育的比重,弱化英语学习在学习阶段的地位”;“把汉字教育当作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1分,无其它表达。
③汉字教育工作者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特点,根据学生实际重新审视和创新汉字教学方法。(2分)“遵循规律、特点”1分,“创新教学方法”(原文“探索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1分。
【得分样例】
答案1:①把握汉字的根基作用,推动汉字教育战略性工程的建设;②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教育,改变目前拼音教学的弊端;③探索汉字教学新途径新理念,传递汉字的文字基因,增加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④扭转社会上轻视汉字放弃汉字的不良风气,改变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5分)
答案2:①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②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途径,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以字养德;③使学生明白汉字对中华文明传统的重要性,明确汉字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基。(4分)答案3: ①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教育;②创新汉字教学的理论与途径,改变教学方式;③适量放宽英语学习,推广汉字教育,加强汉字学习。(3分)
答案4: ①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根据汉字的“形、音、义”进行教学;②探索汉字教学新途径新理念;③将每个汉字生动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懂得逻辑,学会思考,实现以字养德。(2分)
答案5:①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②根据“形、音、义”汉字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从生活讲汉字,从字形讲字义,并因形分类,因类施教,把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地传授给学生。(1分)
答案6:①根据汉字的“形、音、义”进行教学;②结合文化教育;③结合生活。(0分)【问题分析】
1、筛选答案的区间太窄,没有结合全文,只在第三段里找答案;
2、不会概括,只会照抄照搬原文;
3、没有分析原文的段落层次,理不清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教学建议】
1.在阅读时,引导学生通过勾画相关语句和词语,理清文章段落层次; 2.认真审题,揣摩出题意图,寻找合适的信息筛选区间。(分析人: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