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压力管理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研究
压力管理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所谓压力管理,即是适应压力的过程,而管理是「控制」之意,要做压力的主人,要操纵压力,而且将它当作是新的资源与支持系统,将精神放在纾解压力上,更进一步计划如何将压力从负面转为正面,而使生活更和谐、更有生产力。
关键词:就业压力;压力管理;压力缓解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
调查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压力主要体现在生理感受、情绪体验以及行为感受三个方面。有40%左右的大学生因为找工作而影响了睡眠以及食欲,而认为没受到影响的大学生只有20%左右,这说明就业问题对大部分学生在生理方面已经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这种压力使得大学生在情绪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高达52%的学生“想到毕业就忧心忡忡”,而“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感到乐观”的人群不足9%,此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已经显著地受到就业形势的影响,并因此产生了明显的心理压力。也正是由于这种压力,对大学生日常的行为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为找工作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事效率下降,更多学生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心理学博士、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分析指出,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得分比较高,表明大学生已经感受到了过高的就业压力,他们的心理、生理以及行为指标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就业压力的影响。如果不采取及时而有效的应对措施,势必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大学连年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近年来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日益见长,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早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据权威机构调查,就业压力不仅严重困扰着大学的毕业生人群,而且近九成的低年级学生也正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所带来的各种影响;而据心理专家估计:中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就业时也容易感到压力。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时,众多的大学生尚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本身,而且还关系到家庭、学校、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1.2研究的目的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指出现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指出
大学生就业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从而提出如何通过压力管理来调节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压力,帮组大学生调节在就业中所遇到的种种以外的问题。
2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和所产生的压力
2.1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2002年毕业生人数为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的毕业生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历史高峰,人数达到了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了68万,增幅为32%,预计到2005年毕业生将达到340万人。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02 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03年7月份达到70万人。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共有2400万城镇劳动力需安置,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共6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2.2高校毕业生对于工作压力很大
“一想到找工作的事情,我们就犯愁”,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金海鹏(化名)对记者这样描述他们目前的状况,“我们宿舍6个人目前只有两个人的工作有了着落”。
调查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压力主要体现在生理感受、情绪体验以及行为感受三个方面。有40%左右的大学生因为找工作而影响了睡眠以及食欲,而认为没受到影响的大学生只有20%左右,这说明就业问题对大部分学生在生理方面已经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这种压力使得大学生在情绪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高达52%的学生“想到毕业就忧心忡忡”,而“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感到乐观”的人群不足9%,此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已经显著地受到就业形势的影响,并因此产生了明显的心理压力。也正是由于这种压力,对大学生日常的行为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为找工作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事效率下降,更多学生的生活规律被打乱。“我有时候会感觉睡觉不踏实,有时候做梦都在找工作,一找就是一宿,好累人啊”,金海鹏和他的同学有的时候会彼此之间交流一下各自的情况,感觉到大多数同学都存在这种情况,“有时候吃东西都感觉没什么滋味”。
3压力管理
3.1 压力的分类:
一、负面的压力(坏的压力):当压力是长期性或沉重的,导致人体无法承担及适应,往往带给人们懊恼的感受,令心智及身体须付出极大的代价。
二、正面的压力(好的压力):强调压力在某种情境下是具挑战性及正面性,例如:许多运动员是在极端压力之下打破世界纪录,而好的压力是一种力量的泉源,可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加速达成目标,但是人所能承受的压力有其限度,一旦超过了限度,即使是好的压力也会带来反作用。
3.2 压力管理
所谓压力管理,即是适应压力的过程,而管理是「控制」之意,要做压力的主人,要操纵压力,而且将它当作是新的资源与支持系统,将精神放在纾解压力上,更进一步计划如何将压力从负面转为正面,而使生活更和谐、更有生产力。压力管理其实是主动的有效的应对方式。压力管理就是在压力产生前或产生后,个体主动采用合理的应对方式,以缓解或消除压力。压力管理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
4.1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应用
1、调整就业心态,正视就业压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恐惧心理比恐惧的对象更可怕。前面已经说过,就业压力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大和可怕。作为大学生,既没有必要忽视就业压力的存在而无谓地碰壁,同样也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就业压力而恐惧它。
2、做好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职业
调查中发现,有良好职业规划者就业压力感明显偏小,而且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但目前的大学生缺乏目标以及职业规划不够好、不够早的现象相当普遍。如果在此方面加强意识与努力,相信不仅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人一生的工作、生活等都会产生积极的有意义的影响。
5、养成积极习惯,应对就业压力
成功人士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积极乐观,并且是习惯性的积极乐观。基于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压力时习惯性地采用消极的应对模式。如果能够养成积极的思维与行为习惯,在应对具体压力时采用积极的模式,其压力感也会随之减小。事实上,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也是有效缓解压力的最重要的基本手段。
6、“怨外”不如“求内”,挖掘自身潜力
在目前的求职过程出现的很普遍的所谓“怨妇”现象,其原因就是不合理的外归因所导致。这种埋怨与指责,不仅不能真正缓解就业压力,还会导致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感。只有从自身找原因,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个人的抗压与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有效缓解各种压力。
4.2压力管理的调节作用
压力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压力应对习惯,改正自己不良的应对压力习惯。
以下有几种舒缓压力的方法:
一、适度的运动:作适度的运动是最可行及最简便的方式,运动可纾解人体的肌肉紧张,亦可使个人的精神得以获得舒展的机会。
二、调节饮食:尽量少吃太酸辣而刺激的食物,宜多食用平淡的食物,如此自可减缓某些紧张的压力。
三、休闲活动:参加休闲活动也是一种纾解压力的方法,多数人以露营、登山、健行,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来纾解紧张的生活压力。
四、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可暂时遗忘紧张焦虑的情绪,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个人在受到挫折时,睡眠即为一种松弛剂,因此,睡眠亦为一种纾解压力的方法。
五、心智放松法:心智放松法基本上是一种身随心性的意念放松方式:
1.呼吸法:藉由深而长的吸气与呼气,达到放松的效果,一般以腹式呼吸为佳,即吸气时腹部突出,吐气时腹部凹下。
2.自生训练:基本上是一连串的口语公式,让受式者对自己复述,使自己进入松持状态,例如:我感觉很平静.......很轻松......我的脚感觉很沉重、很松弛,我的手很重、很温暖,等口语式公式。
3.可视化的心理图像:从往事中找出您自己的轻松图像,回忆详细的意像,特别是注意环境的小细节,这些详细的枝节,您想的愈多就会显的愈轻松。
六、静坐:主要是教人一直想着一个适当的念头,通常每天练习两次,每次15至20分钟,只要闭起眼来,以最舒适的姿势坐着,也就是在静坐中将注意集中于一个思想的精微部份,静坐是一种包涵了心理的平静与自我控制的习惯。总结
大学生是社会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对压力的有效应付与管理应该引起密切的关注。以往的研究已经从诸多层面进行了论证:个人要学会接受和面对压力,懂得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本文要强调的是,压力管理是一种管理技能,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开发的,同时,压力管理也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众多的问题,这时要充分的利用压力管理来进行调节和舒缓。压力管理在大学生就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一方法来认清自己,来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赖斯(Rice.p.l)著,石林等译.压力与健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5.[2]舒晓兵,廖建桥.工作压力与工作效率理论研究述评[J].南开管理评论,2002,3.[3]滕继果,吕尚彬.中青年“过劳死”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5,5.[4]晏英.工作压力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2005,3.[5]陈捷.组织中的工作压力来源及其管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5.[6]石燕蓉.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及企业对策探析[J].甘肃科技,2004,12.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朋友,您好!真心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些许时间完成下面这份答卷。您的轻微之举对我们将有重大帮助,谢谢!您所学专业的名称:材料化学性别与年龄:21岁性别:BA)男B)女;
A3目前您的打算如何A)就业;B)自主创业;C)考研究生;D)出国
D4、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 A)乐观 B)一般 C)不乐观 D)不清楚
D6、您期望的月薪是: A)1000元以下 B)1000~2000元 C)2000~3000元 D)3000~4000元E)4000元以上
C7若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您是否会降低标准:
A)是B)否C)会调整期望值,但不一定降低标准
B8若将来工作与期望不一致,您会:
A)接受,准备跳槽B)努力适应工作 C)工作后考虑继续深造 D)其他
A9您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吗?
A)愿意B)不愿意C)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
B10对就业流程和相关就业制度您是否了解:
A)了解 B)不太了解 C)不了解
B11择业是对您的决策影响最大的是:
A)父母 B)导师 C)朋友 D)不受他人的影响
C12您最希望得到的求职信息是什么?
A)更多的公司介绍和招聘信息 B)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
C)更多的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 D)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E)其他
A13您认为什么时候开始求职最为合适?
A)毕业前B)毕业后 C)上研究生期间 D)其他
A14您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是哪类单位?
A)国有企业B)科研单位 C)三资企业(D)私营企业 E)其他
B15个人就业的最要目的是什么?
A)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 B)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 C)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D)建立家庭奠定基础;E)其他
BCEF16认为下列那些因素对就业有影响?
A)个人的学习成绩B)个人的实际能力 C)所学专业D)学校或教师的评价E)家庭背景F)社会关系G)送礼买情H)其他
ACDF17计在择业过程中您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 B)户口难解决; C)缺乏社会关系
D)信息严重不足; E)性别歧视; F)自身能力有所缺陷G)其他
18果您对就业制度和政策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有什么其他意见和建议,欢迎您写在下面。
——感谢您的参与,谢谢您的合作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引发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状况分析
学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111姓名:钱燕
导语: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由就业难引发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得到广泛重视,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探究大学生就业压力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
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学生
摘要正文:
就业,是衡量宏观经济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同时与宏观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影响进一步显现,我国经济和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如何破解?
大学生就业面临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第一,毕业生数量多。第二,就业空间相对紧。特别是企业需求,如果下滑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第三,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第四,目前我国大学教育还存在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还存在,这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
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这使得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不同来源的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就业作为压力事件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来说,是关乎其前途与命运的事件,造成其心理波动十分显著,很容易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大学生就业压力回顾
就业压力就是人们在就业情景中许多内、外变量与个人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我们对大学生压力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就业压力源主要包括:学校名气不够,与其他高校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毕业生多,就业岗位少;成绩不好,怕吃闭门羹;家在农村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相应的经济实力;父母对自己就业期望过高;所学专业不能对口;怀疑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等。胡鸿雁等采用自编的就业压力量表,对不同专业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统计,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也发现了就业压力的六方面因素:竞争体验、生理情绪、变化体验、完美倾向、担忧体验、挫折体验。
总结有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对压力源的研究上。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源主要来自社会、家庭、个人、学校等几个方面。压力应该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性质,正性压力是一种愉快的满意的体验,可
增强个体的心理警觉,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职业的发展,而我们要避免的是那些极端的令人心烦意乱的负性压力。可目前关于就业压力的研究关注的大多是压力的负面影响,很少考虑正性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这样就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缺乏全面性,而且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大学生的帮助是有限的,也会造成大学生面对压力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因此,文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由它引发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大学生就业压力影响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主要表现在为努力学习择业自卑感、择业焦虑、怀疑心理、择业嫉妒、攀比心理、盲目从众心理、消极等待心理等。
在择业问题上,会有一些大学生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一旦有机会工作却又不能舍弃考研,缺乏主见,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凭人脉四处奔波,依赖心理严重。对周围同学的嫉妒心理也是不可小视的一种压力源,一旦和自己条件相当的同学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可能引发心理恐惧、报复、挖苦、重伤等行为总是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外因而把别人的成功归于外因,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将会造成很消极的影响。随着就业难的趋势逐渐加大,大学生求职择业时盲目从众,跟风考研、考公务员的现象屡见不鲜,一味的攀比使大学生越来越缺少正确设计生涯规划的能力。不难发现,目前大学生求职面很广,而对职业选择的自由性越大,择业心理压力便越重。毕业前夕过度焦虑的现象总不能避免,这种状况如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则会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给求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业压力包括两大范畴,一是内源性压力源,如个体对学习活动的目标、需要,个体对学业活动的认识评价甚至期望等等;二是外源性压力源,学习和学业活动中任何超过学生应对资源的刺激或事件,都可能成为学业压力源。就业压力作为一种外界压力源作用于大学生,使大学生产生一种内在学习动机并且渴望通过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来增加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当这种积极极影响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缓解如今就业难的状况,为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此外,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佼佼者,是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倘若很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更能保障社会公平、减少歧视、激励女性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尽管就业压力作为大学生的首要压力在短时间内是不能消除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有效利用它。因此,大学生应该正视就业压力,使就业压力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政府决策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有关部门正共同研究制订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准备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第二,坚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城乡基层服务一线、面向西部边远地区建设一线。
第二,根据现在经济形势发展的新需要,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
更多、更大的就业空间。
第三,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毕业生在这些能够扩大就业的领域里更好地就业。
第四,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第五,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着力解决就业供求信息不对接、技能不适应这些问题。
第六,建立完善对困难毕业生的援助制度,认真做好家庭困难和登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争取让最困难、又急需就业的人员得到“一对一”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面对社会角色转换与就业竞争的压力
在急速的社会发展潮流中,“敢于扎根”这一最为朴实的生活态度,或许是破解就业压力这一困局的最好钥匙。大学毕业后面对突然加快的生活节奏和社会角色的多重选择,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眼高手低的情况还会普遍存在,且在面对不能尽如人意的工作、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等原因时的反复跳槽,令人无法对一个人的价值与忠诚度产生全面的评价,这或许也是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失分的最主要原因。
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国家到社会,都在积极寻求良方。除了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主要目的外,无形中,也为更多求职者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只要肯扎根基层,舞台将无限宽广。只有奋斗才能改变,只要奋斗就能改变我们相信,只要大学生们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接受时代的挑战,敢于扎下根来,定能干出一番骄人的业绩。
调查者: 张震然胡鸿雁巍国芳郑菲扬钱燕
单位:浙江树人大学
2012年7月27日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压力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压力案例分析
高校正式开始扩招,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父辈们享受不到的高等教育。兴奋之余,迷茫随之而生。受教育的人多了,机会仿佛并没有增加,每年的双选会似乎成了大学生们压在心头的大石头。老一辈时出现的大学生被争抢要的情形,在今天好像往事不再。大学生们不愿意毕业,生怕一毕业就失业,有较深的就业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以下两种类型
1、逃避型
【案例】
马上就要毕业的李某最近感到莫名的恐惧:我一想到要到社会上去,就觉得特别可怕,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复杂,自己恐怕无法应付。李某说自己更愿意一辈子呆在校园里。
【分析诊断】
对于择业的逃避往往和对世界的恐惧连在一起的。有这样的压力往往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从未与外界接触,因为陌生产生紧张;二是之前受过挫折,害怕再次失败而感到恐惧。
【施治方案】
建议在就业前,可以尝试做些简单的事情,让自己从成功树立信心,同时也应该明白,所有的失败都是一次反馈,从这次失败中可以吸取教训,调整状态,争取下一次的成功。
2、自卑懦弱型
【案例】
在某名牌大学就读的学生小王并不因为自己是名校学生而骄傲,相反,她一直以来都被自卑情绪缠绕着。因为自从上了大学之后,她的成绩一直平平,学校工作也很少参与。已经大四了,小王面对择业更加自卑了,担心自己缺乏竞争力找不到工作,她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对于各种笔试、面试也畏畏缩缩。
【分析诊断】
像小王这种类型的学生,容易在择业中定位过低,在求职中时常会因为自卑,发挥不出自己的真正实力,也更容易在求职中被刷掉。
【施治方案】
建议这类学生对自己要有个全面的评价,尽力找到自己的优势,要有信心争取到任何一个就业机会。同时尽量找到自己的长处,给自己多一些鼓励。关键还是在心理上要战胜自己。
第五篇: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学历构成本次调查中,本科生1945人,占总人数的67.4%,为群体主导人群;专科生444人,占总体人数的15%;研究生457人,占总体人数的16%;博士生28人,占总体人数的1%;其他10人。
2、性别比例
本次调查中,男生2031人占总体的70.4%,女生853人占总体的29.6%。男生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女生。
3、是否非独生子女
本次调查中,非独生子女1756人占总数的60.9%,独生子女1008人,(另有22人不明)。
4,是否是应届毕业生
本次调查中,应届毕业生1926人,占总数的66.8%。非应届毕业生930人,其他23人。
5、是否有实习或兼职经历
有在校实习或者兼职经验的人数(2133占总数的73.95%)远大于在校期间没有实习经验的人数。
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中,7成以上的人有实习或者兼职经历,反映了广大在校学生不再满足于书本以及纯理论的知识需求,普遍加强了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从而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为顺利就业打下了相对坚实的基础。
6、生源
7、学科分布
本次所调查的志愿者涉及文、理、工、农等7大类学科,以文科生为主(949人,占总数32.8%,包括哲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学、管理学、和部分其他专业)。
第二部分:思考与建议
当前大学生就业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差。在金融危机下,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主要思考与启示
1、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在增强
尽管现代大学生确实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就有近3000名大学生参加此次问卷调查,表明了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性很强。而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7成以上(73.95%)的人有实习或者兼职经历,半数以上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对于广大大学生来说,如此高的实习、兼职以及学生干部比例,充分说明了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显著增强:他们在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接触社会,锻炼书本与理论之外的现实能力,这是一个令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都感到欣慰的现象。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他们的实践能力显然会普遍提高,更能符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这样,就业难的问题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大学生的自身努力而得以缓解。
2、大学生在就业薪酬上体现出灵活性与现实性
首先,尽管只有极少数被调查者(1.3%)“ 可以接受零月薪”,但涵盖了专科、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四类人群。“零月薪”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探讨。与单纯的向社会、向用人单位“索要”各种高薪酬、高待遇的大学生相比,可以接受“零月薪”的大学生很可能更有眼光、更少功利性,当然,他们不会一直“零月薪”,只要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和认可,他们的价值自然会得到相应的体现。
其次,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可接受月薪”水平都比“期望月薪”低一个档次(1000元左右),说明了大学生在就业的薪酬方面也表现出更加灵活的态度;第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期望月薪水平分别集中在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5000元、5000元以上,揭示了不同学历层次的在校学生在就业的薪酬方面也更加趋于现实。毫无疑问,这种灵活性与现实性肯定会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
3、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各种体验随着期望月薪的增加而增强
调查显示,在同一学历层次中,随着期望薪金的增加,个体所感受到的压力体验也就越大。换言之,过高的薪酬期待会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增加。因此,适当降低薪酬方面的物质期待,将有助于缓解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压力。
4、大学生愿意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比例有待提高
与广阔的西部以及基层乡镇或郊区的就业空间相比,发达地区的城市空间相对有限,大学生集中在这些城市就业肯定会加剧就业的竞争,并因此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调查发现,只有不到3成的大学生(27.5%)“愿意”去西部,而明确表示“不愿意”去西部的接近4成(39.2%),明显高于“愿意”去西部的人数;相对去西部而言,郊区以及乡镇基层的被接受程度似乎稍好一点,表示“愿意”和“不愿意”的比例分别为34.2%、34.7%。如果更多的大学生愿意去西部或基层乡镇以及郊区就业,各方面(包括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压力相信会有一个大幅度的缓解。如何改变大学生的就业定位,提高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乡镇以及郊区的意愿,是一个值得各方深入探讨的话题。
5、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与归因方式有关
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4个维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导致就业压力的因素。综合对上述4个维度共10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发现,依次以父母以及个人自信心不足等5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最大。其中,排在前面的4个因素(父母的地位不高、用人单位不公、学校名气不大、父母就业观不一致)都是外在因素。就业不顺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过多的外归因,这样自然会导致抱怨、指
责心理甚至攻击行为的出现,同时也不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形成一个明显的恶性循环(就业不顺-外归因-抱怨、指责、攻击-就业更加不顺)。有意思的是,调查发现有实习或兼职经验的在校学生,更多的倾向于内在归因,他们认为个人自信心、能力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等与能否顺利就业关系更大。这些有实习、兼职经验的学生,在就业时因为更受欢迎而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加上内归因倾向反过来又会强化他们的成就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形成一个明显的良性循环(就业顺利-内归因-强化成就感-更加顺利)。
6、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主观感觉明显偏高
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生理(睡眠)、心理(担心、不乐观)以及行为(做事效率、生活规律)等三项指标的主观感觉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其中,“想到毕业就忧心忡忡”的比例高达52%,而“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感到乐观”的人群不足9%。根据压力产生的基本原理,个人的主观评价会严重影响最终的压力感:面对同样的就业环境与形势,不同的人压力感会明显不同;而公众媒体、家长期望、学校要求等也可能会过分夸大就业压力,使得本来就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产生过多的恐惧心理,进而影响了大学生主观压力的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调查所揭示出来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指标偏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7、学历层次对就业压力的大小有明显影响
调查发现,硕士生的压力感受平均水平明显的大于其他人群(专科生、本科生、博士生);博士生在情绪体验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压力体验显著的大于其他人群(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知识的增加与学历的提高并不能说明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增强,如果加上不合理的期望与就业定位,很可能会导致就业更加困难。如何将学历与知识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是广大高学历的在校学生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8、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需要专业引导
遇到压力时,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应对模式。调查发现,参加此次调查的大学生在遇到压力时,大部分人会选择“找人倾诉”以及 “主动寻求解决方法”等积极方式进行应对;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自我压抑”以及“回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对于习惯性采用消极模式应对压力的人,需要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合理引导,帮助他们逐渐采用积极的应对模式,以有效缓解各种压力,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