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语教育目标定位的几个关系问题

时间:2019-05-13 02:5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双语教育目标定位的几个关系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双语教育目标定位的几个关系问题》。

第一篇:论双语教育目标定位的几个关系问题

补充材料一:

论双语教育目标定位的几个关系问题

[摘要]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础教育阶段蓬勃兴起的双语教育,是一种以汉、英两种语言为教学媒介语,以培养适应全球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双语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双语教育不仅包括对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能力的要求,还包括对学生学科学习乃至整体素质的要求。实施双语教育,需要处理好双语教育与外语教育、学科教育、母语教育、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 双语教育;目标定位;英语教育;学科教育;母语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和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一个以汉、英两种语言为媒介语的双语教育正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蓬勃兴起。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既不同于美国等移民国家的双语教育,也不同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它是一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需要、以培养适应全球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双语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双语教育的这一目标定位不仅包括对外语和母语两种语言能力的要求,还包括对学生学科学习乃至整体素质的要求。这必然要涉及到双语教育与外语教育、学科教育、母语教育、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能否正确认识与把握好上述的几个关系问题,将是决定有中国特色双语教育能否健康发展和双语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

一、双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关系问题

何谓双语教育,麦凯和西格恩在《双语教育概论》一书中指出:‚‘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双语教育指的不是在学校里开设两门独立的语言课程,而是指通过发挥两种语言的教学媒介作用,帮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学会两种语言的使用技巧。而外语教育则指的是通过学校教育体系所实施的一门外语课程的教育,是通过外语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与技巧的教育。很明显,双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着不同的内涵。但是,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能力方面,它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首先,外语教育是双语教育的基础。外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扫清在双语教育中所遇到的种种语言障碍。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如果学 1

生没有一定的外语基础,是难以接受双语教育的。反过来,双语教育又是外语教育在其他学科教学领域里的延伸,是学生应用外语时空的拓展与扩大。如果没有双语教育,单靠外语教育也很难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育‚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传统外语教育只局限于语言课程教学,而没能做为一种教学媒介语在更宽广的学科领域中应用。虽说外语教育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主渠道,但是仅靠每周有限的几节外语课,学生缺少外语实践的机会,势必造成学用脱节和难以过关的现实。有例为证。据2002年9月17日的《江南时报》报道,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保送生竟对国外高中生的大学预考题束手无策。这是记者在剑桥大学预选考试南京考点看到的一幕。此次考试是剑桥大学建校以来在海外首次举办的大学预选考试,试题是由英国教育专家根据剑桥等英国高校的入学标准设计的。参加考试中的32位优秀高中毕业生,都是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其余大部分是被保送到国内著名大学的学生。预选考试内容有英语口语、视听和笔试。笔试题是20道数学问答题,全部用英文书写。结果,这20道英文数学题难倒了一批高材生,绝大多数考生都不同程度地开了‚天窗‛,有的考生仅完成一半试题。

事实证明,要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一门外语过关的目标,单靠外语教育是难以奏效的,即便是高材生也概莫能外。而双语教育的实施则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英语教育学用脱节的弊端,使学生不仅可以在英语课上学习英语,还可以在双语课程中应用英语;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接受英语信息,还可以通过双语课外活动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双语教育把英语做为媒介语,有效地扩大了学生接受与应用英语的时空,拓宽了学生习得英语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应用中快速掌握英语。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没有双语教育的外语教育是难以奏效的外语教育。只有在强化外语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行双语教育,才有望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一门外语过关的目标。

二、双语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问题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对双语教育的解释是:在学校教育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所进行的学科内容教学。这是从狭义的角度对双语教育所做的界定。从这种意义上讲,双语教育就是以英语

做为媒介语的学科教育。它有着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双重目标。因此,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方面,双语教育与学科教育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双语教育的实验研究表明,教师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用英语讲授某门学科知识,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好奇心、新鲜感,起到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特别是在遇到一些用英语表述概念和定理的符号时,教师若用双语加以解释,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另外,双语教育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这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英语接受能力,不善于寻求英语工具性与学科知识性的最佳结合,不能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反而有可能挫伤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学科学习任务的完成。有些地区和学校的双语教育实验之所以半途而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能正确把握双语教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的关系,一味追求英语做为教学媒介语的应用,忽视了学科教学目标的完成,结果,虽然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了,而学科教学质量却降低了。这种教训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因此,我们在确定双语课程标准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教学目标不宜定得过高,要兼顾学生的学科学习与英语应用,决不能以降低学科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在选择双语教学内容时,要坚持双语教材的基础性原则,把最需要用英语表述的学科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教材内容不宜过深,那些难以用英语表达的概念和原理,应放到用汉语教授的学科教学中去完成。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双语课程的课时比重,逐渐拓宽双语教学的学科领域。在双语教育的初级阶段,双语课时量不宜过多。

总之,正确把握双语教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实现学科学习与英语学习互为促进、共同提高的目标。这是双语教育目标定位中的一个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谨慎从事。

三、双语教育与母语教育的关系问题

德里克〃朗特里编著的《英汉双解教育辞典》对双语教育的解释是: ‚培养学生以同等的能力运用两种语言的教育。‛卡明斯在界定

双语教育时也指出:‚‘双语教育’这个词有时候是根据‘目标’来定义的,指的是为促进学生两种语言技能而设计的教育课程。‛不难看出,双语教育既不同于外语教育,也不同于母语教育,它是以提高学生两种语言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所实施的双语教育主要是以汉、英两种语言做为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语言,也是实施双语教育的基础。

在我国抛开汉语或排斥汉语而进行双语教育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正确的。有人把双语教育理解为‚非英语学科的全英语教学‛,甚至主张语文课也要用英语讲授,这是一种无视母语的错误观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召开专家会议讨论语言教育问题,并在会议报告中一再强调,‚教育儿童的最佳语言是他的母语‛,‚母语教育是教育的最好手段,是继承文化的最好工具‛,‚是消灭文盲与愚昧、与歧视和贫穷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文化积淀最丰厚的一门语言。学好汉语,对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难以估量的重大意义。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双语教育,汉语的法定教学语言地位不能动摇。英语只是一门外语,一门处于从属地位的教学媒介语。我国的双语教育只能是一种汉英主从型的双语教育。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同样是双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双语教育与母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然而,双语教育与母语教育又有其不同之处。双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在确保汉语做为主体教学语言的前提下,通过开设双语课程和发挥英语的教学媒介作用,实现大幅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标。对此,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双语教育‚负迁移太多‛,会削弱母语教育,影响学生的汉语学习。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从目前我国实施双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双语课程的开设比重一般都在总课时量的20%以内,根本不可能削弱母语教育。相反,在双语教育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中,许多研究工作者和实验教师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的比较,找到了一条通过发挥汉英两种语言的正迁移效应来促进两种语言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现代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的促进作用(即正迁移),也包括消极的干扰作用(即负迁移);既可以是前面的学习影响后来的学习(即顺向迁移),也可以是后来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即逆向

迁移)。而且,迁移不只局限于认知领域,在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也存在迁移的问题。‛[E]汉英两种语言虽然语系不同,会产生负迁移,但只要我们注意研究彼此间的迁移规律,采取一些措施,就可以避免其负迁移,促进其正迁移。

双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随着双语教育的实施,汉语与英语的比较领域在不断拓宽,产生正迁移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汉英两种语言不仅在语音、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有迁移规律可循,而且在情感、技能和学习策略等方面也都可以产生正迁移效应。其结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四、双语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

从双语教育产生的背景和预期的目标来看,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双语教育是一种适应对外开放需要的、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以培养汉英双语型人才为特色的教育模式。它在提升学生素质,特别是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早在20世纪60年代,‚兰伯特在比较了在同样社会文化背景中讲单语(法语)和双语(英语—法语)的学生以后表明,讲双语的学生在需要智力上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的一些任务中占有优势。几乎同时,鲍凯(1970年)比较日内瓦的完全双语(法语—英语)和单语学校的学生后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笔者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双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经过为期#年的双语教学试验,实验班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不仅英语测试成绩高,而且其他各科的学习成绩也均好于对照班;不仅学业成绩好,而且创造思维能力也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

双语教育不仅是两种语言的教育,还是两种文化的教育。它可以使学生在更宽广的课程领域里接受两种文化的熏陶,掌握两把传承文明和启迪智慧的金钥匙:既能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吸纳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与优势互补,将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世界意识,使他们摆脱传统狭隘观念的束缚,以开放的心态和跨文化素养迎接全球化社会所带来的诸多挑战。

因此,双语教育又是一种以两种文化为载体、以培养具有跨文化素养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一个素质教育目标多元化的问题,即‚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

新人才‛。在这方面,双语教育正是实现素质教育多元目标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不仅要培养一大批双语型的拔尖创新人才,还要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双语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在全国形成。据美国《财富》杂志的调查显示,有92%的跨国公司计划在中国设地区总部。2001年,我国已成为除美国之外的世界第二大外资吸收国。外商外资的涌入,为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我国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专家预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将与国际经济贸易接轨,既精通外语又有专业技术的双语型人才最为紧缺。从近期笔者在青岛的调查来看,青岛市的13个行业中就有12个行业急需这种专门人才。据反映,传统英语教育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的是‚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根本无法同外国人洽谈生意。而为数不多的外语专业人才虽然外语听、说能力过关了,但由于缺少专业技术知识,同样难以与外商沟通。

现实表明,推进经济全球化战略,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不仅需要大批双语型的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各种类型的双语专门人才和普通劳动者。双语教育在培养各类双语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应当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高质量高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第二篇:论高职教育和双语教学的关系

论高职教育和双语教学的关系

摘 要: 辽民师专是一个少数民族教师、学生聚集的地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民族、语言、习俗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需要开展双语教学。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在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地区开展,其中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在推动双语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凸显。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语教学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53-0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国家,多民族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及文化体系。随着民族间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从语言的层面来进行继承与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事业的重中之重。现如今我校已步入高职院校的行列中,在促进地方双语教学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维度来分析高职院校与双语教学的关系。

一、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只有在科学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双语教学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才会避免或者减少方向方面的偏差。另一方面,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的所有活动,甚至包括教学材料的编写与选择等等都需要紧紧的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展开。

高职院校,虽然属性上来看与其它类型的院校并不存在着本质层面的差别,但是作为一个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院校,其在双语教学的目标设定方面更加趋向于细节化与具体化。双语教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让语言更好的为学生的生活与社会工作服务,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从语言层面上讲灵活、熟练使用双语要求比较高。另外,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在双语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其最终的落脚点或者说归宿是借助语言这一载体来促进语言之后的民族文化获得更大层面的发展。总之,高职院校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与挖掘本民族地区在双语教学方面的实际诉求,从而更好的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细则从而为提升今后的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目标来进行服务。

二、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作为双语教学的对象,人才的培养方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与思考方向。在这个方案中,一方面包含着培养什么样的双语人才,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培养双语人才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两个角度来探讨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从培养方式上来看,可以将学校双语教学与社会双语实践进行很好的结合。在学校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从基本的理论与方法两方面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双语技能。在社会双语实践的过程当中,主要充分利用各种科学有效的双语教育资源,在促进学生基本语言技能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在语言的应用能力与水平方面得到一个更大层面的提升。

其次,在培养渠道上充分依托网络资源。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通过各种网络资源与载体来提升与拓展双语学习者的教育渠道是很多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主要特色与趋势。所以高职院校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出其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层面的优势,不断的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双语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努力。

最后,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在双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的过程当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相应的双语人才的培养方案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变化。只有将这种变化不断的与时代发展的诉求进行匹配,高职院校才能在今后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时才会得迎刃有余。

三、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课程设置

如果说,高职院校在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制定,为其今后双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并且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那么在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的调整与实施,则是一个具体的执行过程。两者之间互相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还存在着互相制约的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在今后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尝试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实施。

一方面在课程设置的种类上。双语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庞大的体系。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最大限度的从课程设置的种类方面来进行满足。这种满足主要是为了实现双语教学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多元化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在双语教学的种类方面进行不断的满足与提升之外,在课程实施的时间、课程实施的资源以及课程的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要进行必要的调试,从而满足双语教学的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在课程的实施模式上。课程实施模式也就是教学模式需要在借鉴相关的课程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发展与提升。随着学习者对于双语教学学习诉求的变化,相应的课程实施模式也应该进行提升。特别是在当前的信息环境发展的条件下,改善与提高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课程实施模式已经成为了提升其双语教学品质的题中应有之意。

结语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双语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向。本文主要从教学目标、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来阐释高职院校与双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希望对于今后的双语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杜小平.高职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24)

[2]张敏瑞.高校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和使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3]姜宏德.论双语教育目标定位中的几个关系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3(04)

[4]张韵君,刘小梅.内涵与模式:双语教学的现实选择[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01)

作者简介:田立萍(1988-)女,辽宁省阜新市,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第三篇:论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论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太州职业技术学院 翟向阳

一、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早在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但是,这一精神由于诸多因素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落实。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职业大学到以后的‚三教统筹‛办高职,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提法大同小异,即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人才‛或‚实用性人才‛、‚专门人才‛等。1999年11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主文件‚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认同,会后下发的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关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有这样的描述:‚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个定位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按《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技能一词的解释,所谓‚技能‛即‚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由此,可以有这样的理解,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即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但在我国,技术应用性人才通常分为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类,传统的认识是技术人才主要从事技术方案的制定、提出技术要求、技术指导和技术管理等,技能人才则是在技术人才的指导下从事具体的技术实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技能人才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轻技能的倾向还比较严重。‚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定位,在传统观念惯性较大又存在一定客观困难的情况下,容易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技术‛而不是‚技能‛。从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看,这样的定位并没有什么不妥,然而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状况却存在太大的差距。技术应用性人才与工程型人才之间存在‚重叠带‛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我国理工类普通高校毕业生中相当大的部分要到基层一线从事技术应用工作,为此,普通本科院校也在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之间也存在‚重叠带‛,而高职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这个‚重叠带‛偏向技能人才的部分。在企业庞大的员工队伍中,‚白领‛的比例很小,‚蓝领‛总是大多数,这样的结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因此,现阶段高职教育定位在‚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则显得有些宽泛,也易于‚拔高‛,容易造成在目标定位上的模糊,有必要提得更明确、更实际些。新时期高职教育定位在‚主要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就突出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这既是解 决我国现代化建设紧缺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贯彻‚以就业为导向‛方针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明确目标定位、深化教学改革、办出专业特色的需要。2003年底党中央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把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全党人才工作的视野,把培养技能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国的重要内容。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教育部等7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都强调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有较大增加和提高,努力缓解劳动力市场技能人才紧缺状况‛,形势的发展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挑战面前,高职教育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而且要旗帜鲜明地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自己的特色和新的发展转折点。

二、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和特征

‚必须明确高职培养的人才就是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或者叫‘银领’人才,是高技能专门人才‛。

①‚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

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是什么? 就是高素质和很强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③‚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说得雅一些.就是要培养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高级技工或技师等。‛

④准确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内涵与特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核心问题,这涉及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的标准、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等,从上述引文中可以形象、粗略地领悟高技能人才的特征,但深入的研究就必须弄清什么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到底高在何处? 高技能人才首先是技能型人才,技能从其特点和表现特征可分为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或操作技能),传统的技能注重经验技术的运用和动作技能,新型工业化时代的技能人才应该是既能掌握和运用理论技术又具备一定的经验技术,既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又善于运用心智技能,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这类人才的标志。技能人才还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工作场所的一线性,即工作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2)工作活动的实践性,即在工作现场从事具体作业线、具体单机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3)工作层次的基础性,即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物化过程、实现过程的效率、效益与质量,在企业积累型、渐进型技术创新中起着其他人才不可替代的作用;(4)工作要求的规范性,即在具体操作中要严格按照一定 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来执行;(5)工作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即技能人才必须对现场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6)工作团队的合作性,即必须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来完成工作任务。

高技能人才是近几年刚确立的概念,2001年4月由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李宗尧研究员等编写的《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一书中曾尝试给高级技能人才概念一个科学定义,即‚高级技能人才,是指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了现代设备,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中能完成中级技能人才难以掌握的高难或关键动作,并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个定义有些感性,也显得粗略。然而,要给出更理性、精确的定义并非易事。实际上,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具有动态性、相对性和多样性。所谓动态性,即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能人才的外延会发展、内涵会提升,今天的高技能人才未必是明天的高技能人才。所谓相对性,即高技能人才是在相对比较中产生的,高技能人才不可能有绝对的标准。所谓多样性,即高技能人才既包括身怀绝技或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也包括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掌握高新技术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等。正因为如此,我们对高技能人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可先搁置定义而着重弄清高技能人才到底高在何处? 高技能人才‚高‛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高技能人才诸能力中最本质的能力,也是最基本的特征。高技能人才熟悉和适应现场工作环境、工作规则以及工作的协调合理性,熟练掌握岗位群通用的基本技能、有专业背景的专门技能以及某些特殊技能,有较强的综合工作能力,能完成技术比较复杂或非常规性的工作,并能运用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或先进的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排解操作中的技术故障。对生产中较关键的技难题、实操难题敢于负责、敢于决策并能独立有效地加以解决,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在现场对初、中级技术工人能发挥骨干带头、攻关中坚、质量把关、指导培训作用。动手和实践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起点和基础,高职教育必须建立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高技能人才‚高‛在既能动手又能动脑,即应该成为‚手脑并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或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知识经济社会高技能人才的时代特征,也是高技能人才与其他技能人才的区别所在。现代设备的高度机械化、自动化以及中、高端技术问题的解决,需要操作人员具备更加高超的动手能力,这种动手能力不再是传统的‚手艺‛、‚绝活”,而是利用心智技能的创造性活动,是现代技术和经验技术的整合、动手和动脑能力的整合。对发生在现场的技术难题和非常规突发事故或故障的处理,更多地发挥知识、技术和心智技能的作用。在工艺革新、装备改造、引进技术和发明创造中表现出较高的创新能力。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此相适应,就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技术与技能、产学研的高度结合。高技能人才‚高“在有比较高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建立在新型高等教育层面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崭新平台上,并与国际人才平台相接轨。他们不仅能够掌握和操作国际上的先进生产技术,而且能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实现对专业领域高新技术的追踪。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对成熟的技术原理和技术规范要培养学生‚用得活‛‚用得新‛‚用得好‛,同时要及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培训,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高技能人才‚高‛在有较强的现场适应能力,‚一专多能‛,在培养规格上体现复合性。除了精通和掌握本专业岗位群主要工种、不同设备的操作技能外,对相关专业工种的知识和技术也要有相当的了解,并具有运用交叉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学机械的要懂电工与电子,学环境保护的要懂生物技术,学管理的要懂国际贸易,学护理的要懂人际交往和心理学,等等。这是高技能人才适应现代化企业高效率生产的需要。高职教育要在课程、专业方向上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设置复合型专业或‚一专多辅‛也是很好的办法。

高技能人才‚高’’在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具备安于一线工作的意识和素质.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艰苦创业的意识、企业的主人翁意识、立志岗位成才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愿与工农打成一片。高技能人才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工种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立足平凡岗位刻苦钻研技术业务,不惜克服重重困难,去解决生产中一个个难题,并注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提高。高职教育要注重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理想、就业观与创业观的教育。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

1.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重普教轻职教、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还比较严重,加之社会转型期存在的舆论导向失当(如不恰当地宣传高考状元和以高考录取率论英雄)、收入差距拉大(企业一线人员收入过低)、技术工人实际地位下降等消极因素,都严重影响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在全社会确立‚工人伟人,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和‚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从物质、精神、情感等方面建立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导向机制,大力宣传和表彰许振超、李斌式的工人专家和技能标兵,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要让全社会感觉到一个明确的信号:科学家、工程师是专家,高技能人才也是专家,刻苦钻研技术技能同样是成才的阳光大道。现在,有些省(市)和大型企业集团推出了‚金蓝领培训‛工程,明确提出高级技工、技师享受工程师待遇,高级技师享受高级工程师同等待遇,政府的导向政策和宏观调控无疑会对改变人们的 观念、改善我国的教育结构、促进高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最佳选择

在2004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数控技能大赛中,五年制高职学生崭露头角,表现出较高的技能水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招收初中毕业生,在学校的‚教学工厂‛接受五年的教育和培训,在校生设计的生产线有时就能产生几百万元效益。从教育的规律和实践看,五年制高职应该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最佳选择,中专升格的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或技师学院应该以培养五年制高职生为主。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初中生年龄较小,可塑性强;(2)从初中分流,可以提高生源质量、改善教育结构;(3)教育周期长,调整余地大,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际训练;(4)可以保证课程体系和技术技能培训的连续性,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中考环节,增加了有效教育时间;(5)前三年经过实训的学生可以通过中级职业技能认定,后两年再经过提高拿到高级技工证书是完全可行的;(6)上述两类院校有较好的实践教学基础和经验。改进和完善对中职毕业生的单独招生政策,叫停应试教育倾向,实行中、高职联合选拔和培养高技能人才,也是很好的选择。

3.高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在我国的教育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之前,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仍然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这类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受过起码的职业技能训练,要在2年或3年的学制内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有些专业经过努力是可行的。但是也有一些专业存在较大困难。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处理非常规技术问题的能力和某些特殊技能,要靠工作实践的体验、积累和学习才能得到。过去,把普通理工科高校称为‚工程师的摇篮”,是因为这类高校给予学生系统的工程师基本训练,但不等于学生一毕业都是合格的工程师。现在,高职院校要努力把自己建成‚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就要给学生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训练,在‚应知‛(即理论知识)方面应该达到技师的要求,在‚应会‛(即技能水平)方面应该达到中级或准高级的标准,部分优秀学生可以通过高级技能认定,即便在校期间不能完全达到高级技工或技师的水平.也要为达到这种能力和水平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高职院校要以‚双证书‛制度为切人点,努力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互沟通与衔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效能。

4.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

‚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教育部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附录中对‚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有过说明。但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双师素质‛,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本身就应当是高技能人才。在高职院校,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的热情远高于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其实这两方面要统筹兼顾,尽快提高教师的 实践能力是当务之急。在连续‚扩招‛的情况下,学校应有一个合适的师生比。以保证每年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到行(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或技术服务。要尽快出台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定办法,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作用。只有动手,知识才能转化为技能,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良好的实训条件。因此,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既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也是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具体体现。校内实训基地是基础,其设备的配置要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以通用、实用为原则,重点解决好数量不足、工位短缺等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机会。企业是打造高技能人才的熔炉,校外实训基地是产学结合、实习就业结合的最好场所,两种基地的建设应该同时并举。

5.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较大的投入

高职教育是高成本教育,除了需要普通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基本办学条件外.还需要建设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实验、实习、实训实施,设备投入、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成本费用很大。虽然,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决定采用中央财政资金引导的方式,推动各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毕竟是杯水车薪,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严重投入不足,尤其是地(市)办高职院校,既无生均经费投人,也无基建、专项设备经费投入,只能靠学费和贷款维持低成本运作或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来弥补经费的不足。这种状况如得不到改善,势必会严重影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一些地方的领导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推向市场‛,甚至提出要为职业教育‚断奶‛,这是一种糊涂观念。在现阶段,高职教育要引入市场投资机制,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但是绝不能削弱政府投人的主导地位,相反应该加强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

第四篇:新疆的双语教育目标是什么

新疆的双语教育目标是什么?

chidoudou10 |Lv3|被浏览175次|来自问答电脑版2013-05-23 22:44 满意回答检举|2013-05-24 19:45 是汉族懂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懂汉语,可使工作,生活方便,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目标一:探索适合于各类民族幼儿园实施的多元化双语教学模式

行动措施:

新疆的学前双语教育首要任务是应加大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对现存的各种教学形式(包括:①“浸入型双语教学模式”②“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③“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应加以归纳总结,每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受幼儿园师资、民汉儿童入园比例,当地政治、经济环境及家长的认识态度的差异而决定的,应开展行动研究,总结各种形式的利与弊,进一步研究各种模式的实施条件及教学效果,认真研究学前双语教育的特点、内容和有效的方法、途径,引导各幼儿园转变教育观念,依据条件发挥特色,使双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有机结合,探索各地学前双语教育适宜之路,将学前双语教育教学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目标二:逐步形成具有新疆本土多元民族文化特色的双语课程体系

行动措施:

自治区已出台少数民族幼儿学前双语教育教学指导纲要,在研究幼儿园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发或借鉴适宜的双语教学教师指导用书、音响资料和各类各民族文化特色出版品,这些教材、资料的研制应体现各类双语教学的模式对儿童汉语能力提高的层次性需求,避免一刀切式的教育资源,它将利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和语言能力的有效习得。

在研究双语教学模式以研究试点的基础上,注意改变小学化的汉语课形式,使汉语与学前教育各领域融合,形成 “快乐双语”的教学区域典型,同时,全区推广、借鉴成功经验,各地应努力做到县有示范乡,乡有示范点,成为一个节奏分明、重点突出、分步展开的有序进程。

目标三:满足家长需要,形成家园共育的双语教育局面

由于社会对未来人才汉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对孩子早期双语教育的愿望也日益强烈,社会上出现了双语热,我区各级各类幼儿园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普遍重视并满足家长的愿望和社会的需求,纷纷采取开设双语班,民汉混合编班等形式实施双语教育,这也是目前我区学前双语教学推进速度快于中小学的原因所在。

行动措施:

应加强对家园共育的研究,通过编制家长阅读手册、开办家长学校、开展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指导家长工作,形成家园共育。

行动策略三:加快制度建设

为开展学前双语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双语教育有章可循,有人落实,有条件保障,从根本保障双语教学师资、课程的实施。制度的建立,一开始不求完善,实践后的制度,不能僵化,必须不断修改,在不断实践,逐步实现“凡事有程序、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验收”。

目标一: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扶助经济弱势幼儿早期教育

行动措施:

目前,自治区已出台:“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 “关于管好用好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临时事业编制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自治区扶持七地州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全面实施。

目标二: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两年教育督导评价体系

少数民族地区学前两年教育督导评价体系的建立,从纵向上看,贯穿在整个学前双语教育改革与实施过程中,既有阶段性,又保证连续性。从横向上看,通过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督导评估,可以对地区学前教育整体的发展与中小学双语教育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衔接。督导评估的过程也是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实施过程,并提供可操作的目标、途径与方法,将会极大的促进幼儿园办园整体教育质量与办园水平的提高。

行动措施:

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原则,建立自治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水平的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自治区扶持七地州的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评估标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自评机制等。

目标三:加强管理队伍的组织机构建设,缩短区域落差,体现教育公平

行动措施:

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管理队伍组织机构建设,重视培养和锻炼一支教育行政、教育研究与督导的基层队伍,使学前双语教育的管理队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成管理网络;同时,扶持建立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高质量,起到一定示范作用的县乡一级学前双语基地园。一手抓管理队伍,一手抓试点,才能使学前双语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第五篇: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双语教育总目标是:激发学习双语的兴趣,掌握和丰富基本的词汇和日常用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幼儿运用双语进行日常交流的听说技能。经过三年训练后,幼儿能听、说和读800-1000个母语词汇,能听说1000多个英语词汇,能读200多个英语词汇,念30多首韵文,唱50多首英语歌曲,讲10多个英语故事,而且能够与外籍教师进行比较自由地日常会话。

一、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各领域发展目标

(一)双语语言发展目标

1、具有强烈的学习汉、英两种语言的兴趣,以及积极运用双语进行交际的意识和动机。

2、能够掌握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双语词汇和交际用语,养成听说英语的习惯,获得运用双语进行日常交流和获取信息(听、说、读)的基本能力。

3、初步具有感受双语语言美的能力。

(二)认知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两种语言,认识周围世界,开阔幼儿视野,促进智力发展。

2、能自觉比较汉、英两种语言的异同点,在大脑中初步形成汉、英两种语言的概念。

3、培养幼儿对汉、英两种语言的敏感性,初步感受两种语言的文化特点,逐步形成多元的、开放的思维态度。

(三)社会性发展目标

1、通过双语教育促进幼儿形成活泼、开朗、大方、自信的良好个性。

2、培养幼儿运用双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3、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学习两种语言,开发大脑潜能。

(四)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1、小班母语为主,英语为辅。

主要进行汉字无意识记和提高母语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通过听听、说说、唱唱、玩玩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幼儿创设趣味性的双语活动环境,让幼儿初步掌握两种语言的正确发音,初步感受文字符号,培养幼儿听和说的兴趣,使幼儿理解和运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母语教学在听说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汉字无意识记训练,一学年汉字识字量为250-300个,以培养幼儿初步阅读汉字的能力。

2、中班双语并进,英语教育培养“听、说”能力,母语教育培养“听、说、读”的能力。

第一个学期母语教学量为70%,英语教学量为30%,主要巩固和发展汉字识记和表达能力,逐步加大英语学习份量,第二个学期英语教学量为70%,母语教学量为30%,英语教学向大班教学目标靠拢,母语教学继续发展幼儿的母语听说能力和识字水平,一学年汉字识字量为150-200个。逐步加大情景对话和故事、歌曲、表演训练,激发幼儿运用双语进行交际的兴趣,提高幼儿灵活运用双语的能力,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大方自信的个性品质。

3、大班英语为主,母语为辅。

英语发展“听、说、读”三种能力,以听说为主,阅读为辅。把英语作为生活和教学活动的交流工具,为幼儿创设立体式全方位的英语环境,发展幼儿英语思维和英语交际能力。适当开展普通话训练活动,主要衔接小中班识字教学,一学年汉字识字量为100-150个,通过散文、故事、儿歌、看图讲述等形式,继续发展幼儿母语听、说、读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母语表达能力。结合节日活动,渗透中西方文化特点,使幼儿初步萌发英语思维,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提高幼儿感受英语文学作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个性品质

下载论双语教育目标定位的几个关系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双语教育目标定位的几个关系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 存在的问题 一 对少数民族儿童母语与汉语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幼儿园通常采用民汉混合班和双语班(全部为少数民族,开设双语课)两种班级模式 而城市幼儿家长与农村幼儿家长的语......

    目标定位 论文

    准确定位目标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摘要】:教师缺乏明确的目标意识,所组织的教学教学活动必定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教学目标的有效......

    瞄准目标定位

    瞄准目标定位,聚力追赶超越 ——心得交流材料 余新生 金秋九月,我们又走进了新的学期。开学伊始,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树立教师队伍追赶超越意......

    论“学前双语教育”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论“学前双语教育”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摘要】近年来,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成为许多幼儿园教育的方向,也是众多教育学者研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

    双语教育

    新华网乌鲁木齐12月14日电 (记 者杜静、刘杰)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新疆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其中,城镇妇女就业人员现已占到全区总就业人员的42.8%。 13日下午,新疆妇女儿童......

    论实习生自我定位

    论实习生自我定位 声明:该文写于2010年5月,是本人在刚进入北京长久物流公司之后的入职培训感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与任何企业内部文件无关,也不代表任何企业的观点。仅供初入职场的......

    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集团公司刘波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

    会展定位问题

    会展应有鲜明的主题,没有主题的会展是不能够吸引观众的,招展也就无法开展。 根据会展内容的不同,可以将会展市场分为: ① 以某种高科技产业或优势产业为依托举办的专业性科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