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规划
中共临潭县委十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
主持词(上午)
中共临潭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生文
(2010年12月22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州委十届七次全委会精神,认真总结十三届四次全委会以来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安排部署明年的重点工作,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奋力推动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县委决定今天召开县委十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员有:县委委员、候补县委委员;不是县委委员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不是县委委员的副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邀请列席非党副县级干部;县四大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不是县委委员、候补县委委员的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各部门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和主要负责
人,省、州驻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县第十三次党代会部分代表共191人。
这次全委(扩大)会议会期1天,时间紧,议程多,请全体参会人员关闭手机或将手机调整到到振动状态,不要吸烟,保持良好的会风,认真与会。下面,我宣布中共临潭县第十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开幕!请全体起立,奏国歌。(请坐下)
今天上午大会议程有2项内容。
第一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县委书记房和平同志代表县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
第二项:分组讨论。请各组召集人按照《会议指南》上的分组名单,召集参会人员到各小会议室讨论《中共临潭县委关于制定临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稿)》。十一点三十分在附二楼会议室召开县委全委会议,请县委委员、侯补委员按时参加,其他参会人员不参加全委会。
下面休会讨论。下午2:30继续在这里进行大会下午的议程。
第二篇:个人发展规划
个人发展规划
30岁选择转行当教师,我坚信干一行,爱一行,干哪行就要把哪行做好。在30岁的黄金年龄,走上新的职业旅程,思索良久,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建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以督促自己努力向上,不断进取。
一、职称考证
1、教师证:2013要年拿到教师证
2、造价工程师考试:2012年10月参加造价工程师考试,要努力备战,争取顺利考过。
3、评高级工程师:2015年申报高级工程师,2013年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2014年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
二、教学能力提升
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多学习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希望参加相关提高教学能力的培训,以及网络课程的制作等。
三、培训充电
培训意向有:工程造价进修、土建工程及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进修、教育心理学、演讲与口才、课程设计
四、学历提升
2013年6月底准备报读工程硕士(华南理工大学或中山大学)
五、评优准备
努力工作,争取每年能拿到一个优秀奖。
XXX 2012-9-2
第三篇:人才发展规划
公司人才发展规划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除资金、技术外,如何打造一支能够引领和支撑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摆在竹制品公司面前的重要战略任务。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编制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指导企业的人才建设工作,实现人才强企。
一、人才战略规划的原则
1、全面发展。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理念,注重人才职业道德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人才综合知识水平提升和专业技能培养,关心人才成长,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2、人才优先。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员工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以用为本。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
4、创新机制。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创造智慧和创业激情。
5、高端引领。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高级人才、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重点引进、培养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批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带头人才,一批综合素养高、开拓能力强的高级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6、服务发展。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制定人才政策措施,用企业发展成果检验人才工作成效。
二、公司人才发展目标
(一)基本现状及分析
1、人才现状
公司现员工总量78人,专业技术人才5人。
2、存在问题。
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的水平同先进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企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一是人才立企、人才兴企、人才强企的理念还需要不断创新,车辆公司仍然停留在传统生产企业对于劳动力的认识、配置、管理阶段,没有上升现代化汽车行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高度;
二是用工渠道传统陈旧,职工、职工亲属子女被动接收,招聘人员多数为新毕业学生,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市场化招聘规模有限,限制了企业所需人才的引进;
三是计划经济时代留存的陈旧僵化的用工体制和用工形式,使人才工作更多地还是依靠审批、调配等方式,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培养和使用,不利于市场手段的有效发挥;
四是培养开发与绩效考核相分离,员工学知识、学文化、长才干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五是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僵化,选拔任用渠道单一,多年来一直沿用任命制,缺乏能上能下的竞争、退出机制,不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
六是吸引与激励政策缺失,各产业重点领域专门人才不足,创新型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紧缺。
三、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的策略
(一)人才培养
根据各类人才的岗位系统、任职层级、职业发展方向等特点,对各类人才采取岗位培训、知识更新、专项培训、外出深造、兼职锻炼、自主选学、网络教育、岗位轮换等各具特色的培养开发方式。
(1)岗位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采取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技能提升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比武、技术交流、师傅带徒弟等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岗位操作中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加强技能等级培训,实施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拓展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范围,增强技能人才的职业成就感;
(2)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围绕岗位基础、专业资质、专业拓展、应用研修等内容不断优化提升知识结构;要通过搭建创新平台,促进进入企业技术项目研发团队或独立承担专项课题研究,以技术项目为载体带动其技术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要鼓励创新,注重成果,宽容失败。
(3)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要坚持做好任职基础、任职资格和在职研修三个阶段的培训学习,特别要围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日常管理实践中,各级管理人员应精通本职工作,熟悉多门业务,重要岗位的人员要突出提高战略决策、市场判断、开拓创新、风险防范、组织协调、综合集聚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人才考评
按照“管人与管事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衔接”的管控要求,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各类人员,制定以能力、业绩为导向,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区分人员类别层次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以考核结果确定各类人才的薪酬、培训、晋级等。
(三)人才激励
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健全完善人才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形成一整套支持人才成长、激发人才活力的激励保障机制。
1、物质激励。对不同的人才施以不同的物质激励制度,使各类人才在不同的序列都可以得到相同贡献的待遇,激发各序列人员岗位成才,用制度留住人才。
(1)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将员工工资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挂钩,打通各类人才的薪酬增长通道,突出建立起各类人员工资同等递增体系,提高操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待遇。
(2)完善福利制度,为各类人才提供优厚的质量贡献奖、津贴、休假医疗保险等多元化的福利待遇。
(3)对做出突出贡献、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取得各类成果、获得各类荣誉表彰的优秀人才,给予一次性奖励和相应的荣誉称号。
(4)对重大技术课题研究,实行明码标价招聘,解决了技术难题,给予一次性重大奖励或一定阶段的高薪酬待遇。
2、事业激励。为各类人才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事业激励人才、留住人才,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3、情感激励。树立“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理念,通过领导亲自谈话、生日祝贺、帮助解决生活难题等各类渠道和方式,传递企业对员工的感激与关怀,体现对人才的尊重和信任,提高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以感情留住人才。
4、文化激励。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将企业文化融入各类人才的思想意识中,使其成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勤奋创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5、环境激励。建立人才申诉通道,为人才提供安全、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平等、公平的政策环境。
四、人才强企战略配套体系
为了保证《人才强企战略规划》的正常实施,需制定完善以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人才的吸引、保障、激励和导向作用。
(一)人才经费规划 公司人才培养经费以国家所规定提取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为主,其它渠道为辅。以三大序列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依据人才战略规划目标需求,人才培训项目,确定专项培训经费,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
(二)人才薪酬规划
1、薪酬规划的原则
第一是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薪酬系统的基础,只有员工认可薪酬系统公平的前提下,才可能产生认同感和高满意度,才能产生薪酬的激励作用。
第二是体现行业特点原则。按照公司劳动特点,科学评价公司内部各岗位员工在劳动强度,岗位责任、工作技能、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差距,合理确定各岗位薪酬标准。
第三是外部劳动力市场原则,在进行薪酬体系设计时,要充分调研外部劳动力市场价格,合理确定薪酬水平。
第四是按贡献分配原则,根据员工的能力和贡献大小,适当拉开薪酬差距,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五是竞争原则。要培养具有真正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必须不断完善、更新对人才具有吸引力并在同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第六是激励原则。应该通过薪酬体系来激励职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第七是经济原则。公司应主要考虑企业合理的承受能力及利润的合理积累。
第八是合法原则。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五)人才考评机制
考核考评机制是完善激励政策的重要手段,目的是通过奖惩分明及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考评,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效能。考核考评工作要实现工作常态化,考核考评内容以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业绩为主,以工作业绩评贡献,从德、能、勤、绩四方面全面考核考评。考核考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并实行薪酬量化考核。
第四篇:三年发展规划
汝阳县内埠乡初级实验中学
(2007-2009学年)
发
展
规
划
课改领先,特色见长,打造品牌
内埠乡实验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07-2009学年)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校创建于1996年8月,学校占地8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3917平方米,拥有专用教室14个,其中实验室4个,计算机房2个,语音室1个,图书室1个,阅览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音乐室1个,美术室1个,多媒体教室2个。
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576人。教职员工41人,学历均已达标。中青年教师占80%,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5%。
二、发展优势
㈠坚持“课改领先”不动摇,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经过8年滚动式课程教材改革的实践,在德育、教学、科研、师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学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现代教育制度的实践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㈡坚持“队伍建设”不动摇,提升了师资整体水平
多年来,学校一方面通过课改实践锻炼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和调整,提升和优化教师队伍,使学校基本形成了一支在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上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为学校进一步培养骨干教师乃至“名师”奠定了一定的人才基础。㈢坚持“德育核心”不动摇,形成了德育管理体系
学校重视德育工作,健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年级——班级的分级管理机制,同时将德育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年级,使年级组的德育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形成了较为科学、系统的德育工作管理体系。
㈣坚持“教学中心”不动摇,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形成了较规范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注重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测验分析、学生辅导等教学工作的各环节,积极探索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力图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㈤坚持“科研先导”不动摇,推动了学校整体发展
学校逐步健全了科研工作制度,坚持把科研的源头落实在班级、课堂;坚持把科研的重点落实在年级组、教研组,促进了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推动了二期课改的不断发展。
另外,学校重视体卫艺科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特色。我校乒乓球队是上海市二线高水平运动队,历年来取得了多项全国比赛奖项,合唱队被评为区特色艺术团队,多次在市区学生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
三、主要挑战
1、如何克服农村中学在生源状况、办学经费、课程设置等方面产生的各种不适应的情况和问题;如何在继承特色、发扬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走特色办学,创建品牌之路,都有待学校进一步加强研究与探索。
2、如何根据国家法规、政策和现代学校制度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建立一整套有利于学校不断发展的管理制度,形成学校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增强
学校综合竞争力,提高学校声誉等方面还须加强探索。
3、如何根据教育教学发展和二期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初中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发展规律和个体发展规律,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提高发展的学校文化,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师提高发展的激励机制仍需加强探索。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科研为先导、以深化课改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学校人才高地建设为突破口的办学思路,坚定不移地推动学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之路。
二、办学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将内埠实验中学逐步办成一所“管理精良、队伍精干、环境精致,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享有良好声誉的初级中学”。
管理精良——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化、民主化、个性化的管理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懂管理、善管理,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管理团队。
队伍精干——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敬业合作、身心健康、一专多能,具有较强的学习、反思与研究能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环境精致——打造体现学校人文精神与文化的环境氛围,让学校成为师生的花园、家园、乐园。
声誉良好——让内埠实验中学成为一所能够提供优质教育,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受人欢迎的初级中学。
三、培养目标
内埠实验中学培养目标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努力培养“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基础扎实、自主发展”的中学生。
品行端正——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修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成为乐观向上、心理健康、体魄强健的中学生。
基础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发展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充分条件和教育机会,奠定其一生得以成功发展的基础。
第三部分
学校综合发展计划
一、学校管理:探索现代学校制度,构建高效管理机制
㈠发展目标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进一步形成科学化、民主化、个性化的管理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懂管理、善管理,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管理团队。
㈡实施措施
1、以“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和“管理即服务”为宗旨,坚持科学管理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坚持“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结合,形成层次清晰、政令通畅、团结协作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能。
2、建立建全“人本化”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在恢复公办建制过程中,根据学校发展实际,修改、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更趋于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制度实施逐渐形成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行为准则与内心体认。
3、加强对现有的学校管理机制的研究,根据学校发展状况,将德育工作管理和教学工作管理的着力点落实到各年级组、教研组,不断解决年级组管理和教研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管理重叠和职责划分等问题;同时进一步发挥德育处和教学处的管理、指导、服务、评估等功能。
4、实行校务公开制度,落实民主管理程序,提高民主管理质量,形成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
5、加强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谐校园、文明组室建设工作,将创建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和推进三年规划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教职工群体。
6、造就一支注重学习、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自觉依法治校、富于开拓创新、善于科学管理的领导班子,完善各级干部的考核聘任制度。加强对后备干部和青年干部的培养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充实中层干部队伍,形成结构合理,能力较强的干部队伍。㈢达成标志
1、编撰了较为完善的符合现代学校管理思想的学校管理制度文本,各项工作做到有准则、有负责、有程序、有监督。
2、形成科学的管理网络,决策符合民主程序,实施讲求实效,反馈渠道畅通、迅速。
3、初步形成懂管理、善管理、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学校管理团队,群众认可度达到80%以上。
4、形成务实有效,公开透明,教职工参与度高的学校管理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二、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师资整体素养
㈠发展目标
切实抓好师德建设,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夯实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力争更好地发展壮大学校骨干教师队伍。㈡实施措施
1、组织教师学习《教师师德规范要求》、《中小学教师守则及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教职工的行为规范;定期组织师德学习、主题征文以及师德专题大讨论,积极营造讲合作、讲奉献、树正气的文化氛围,弘扬高尚的师德风范。
2、紧紧依托学校班主任岗位、骨干教师及新教师综合能力培训的载体,探究和完善教师整体队伍的管理机制,切实提升教师能胜任各自岗位的综合能力,推动学校德教工作的有效整合。
3、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及高级教师队伍发展三年计划;分学科、分层次完善导师带教制度;以校本研修为主要载体,有计划地培养学科带头人;强化教师自身发展的意识,促进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品位、教学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4、定期通报学校中、高级教师结构比例;深入各年级了解教师对晋升高一级职称存在的困难;创设有利条件,及时加以培训、指导,为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做好服务、引领工作,从而让有希望符合申报高一级职称条件的教师能有目标、有计划地做好积极准备,以确保学校师资队伍设置的实际情况,促进教师队伍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整体优化。
5、不断拓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渠道,为教师专业成长搭设更多的发展平台。㈢达成标志
1、县级德育科研领域均有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课题及发表、得奖优秀论文;班主任队伍中能够推出乡、县级领军骨干。
2、如期完成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力争三年中各主要学科均有区学科带头人。
42、“学科教学规范化建设”的改革试点工作初显成效,编制形成了有一定质量的 “学科教学基本标准”,学校有2-3门优势学科稳定居于县领先地位。
3、形成具有内埠实验特色的课程体系。
4、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基本符合二期课改的要求。
5、形成了具有不同学科特点、适应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6、形成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机制。
五、教育科研工作:发挥科研先导作用,促进学校整体改革 ㈠发展目标
树立“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思想,在保持教育科研良好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坚持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的整合,使教育科研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㈡主要措施
1、健全科研机制,加强课题研究的规范性
⑴制定学校教育科研三年规划,完善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形成学校领导——科研室——教研组和教师的三级教育科研体系。
⑵严格课题申请、立项、评审、中期检查、课题总结、成果推广等过程的管理。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编制课题指南,注重课题实施过程的管理,及时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查与结题工作,并做好课题的交流与推广应用。
⑶加强学校教科研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编撰学校科研成果专集;积极开展科研成果的研讨、交流与推广,以发挥教育科研成果的实际效用。
⑷通过讲座、研讨、论坛等形式开展科研培训,聘请有关专家来学校具体指导课题研究,抓好科研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科研骨干队伍,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水平。
2、立足学校实践,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⑴加强学校管理、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根据学校新三年的发展规划和面临的实际问题确立学校研究的重点项目,鼓励教师开展以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为主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课题、案例研究。
⑵借助“校本研修”的平台,强化“教研组即课题组”的理念,在坚持教研组“规范化建设六个‘一’”和“学习型建设六个‘一’”的基础上,鼓励教研组及全体教师“在实践中提问题,在解题中成课题,在研究中出论题”,不断增强科研意识;鼓励教研组及教师将科研的源头和过程落实在课堂上、教学中,着力在聚焦课堂、双语教学、信息整合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突破难点和重点,取得经验,加以推广,形成一条内埠实验科研特色的校本之路。
3、注重经验总结,增强科技成果的作用性
⑴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总结工作,使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效果。
⑵积极推广研究成果,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发展。㈢达成标志
1、学校教科研工作网络畅通,信息灵敏、制度保证。
2、确立学校重点课题,依据学校实际形成子课题系列。
3、形成一支科研骨干队伍,教师的科研能力显著提高,教师论文和科研成果在市区获奖层面不断提高。
4、争取每年有1—2个市级和区级课题立项并投入研究。每个教研组都有区级以上专题性的研究课题。
5、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资料齐全,汇编学校科研论文集、案例集。
面素养,提高自己的服务技能和工作水平。
3、执行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严格规范管理,为校长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
4、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逐年补充和更新设备和设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需要。
5、维护校园环境,保持环境优美,努力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㈢达成标志
1、人文、优美、安全、卫生的校园环境基本形成,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规范化。
2、后勤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管理制度、员工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齐全,落实有效。
3、后勤工作到位率达到95%和全校师生满意率的评估机制。
4、现代教育设施运作机制健全有效,设备设施的完好率、使用率达到80%以上。
第四部分
重点发展项目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一、项目目标
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实践意识;倡导教师学习行为、研究行为,着力构建一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善于反思的教师团队,造就一批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项目策略
㈠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㈡以校本研修为途径,在打造特色学科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㈢以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的构建为手段,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骨干教师群体,造就“名师”。
三、实施措施
㈠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引导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
1、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多元智能的开发与整合》,对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式适当重组,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课程重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
2、以基础型课程为根本,鼓励教师深化教材内容,拓展学习时空,形成专题性的拓展课程。
3、结合学校科技教育的特色项目,鼓励教师开设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型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㈡完善研修机制,整体优化教师队伍
⑴每位教师制定三年专业发展规划或学专业发展阶段计划,提高教师的职业期待,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⑵继续加强学习型教研组建设,进一步完善“六个‘一’”的基础性研修制度,即精读一本书(专业理论或教育理论)、开好一节课、评好一堂课、出好一份试卷、研究一个专题(科研)、发表一篇文章(市级刊物)。
⑶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鼓励青年教师依托校园网,进行备课、交互式咨询;鼓励教师开设个人教育博客,及时反思个人专业成长经历,交流教学心得体会。
⑷继续举办“内埠实验教师发展讲坛”,使其为教师自我发展、教师之间学术交流与切磋提供广阔的平台。
⑸定期召开全校综合性学术年会,各教研组、备课组以课例、论文形式展示各自研修工
910-
第五篇:青年教师发展规划
2017-2018学年神石庄中心小学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进步对学校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教师自主发展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扎实开展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丰富和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以适应新课程目标及教学理念。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意识超前、业务精良、创新实干的青年教师队伍,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
二、培养目标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独挡一面的胜任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的整合。
3、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三、培养对象
五年内的青年教师
四、培养措施
1、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每位青年教师要制订一份具体的“自我专业发展规划书”(三年规划)。
2、拜师结对
在第一学年开学初开展“师徒结对喜牵手,教学相长共发展——师徒签约仪式”,提出目标和要求,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传、帮、带”工作。“传”即传授教学经验和方法;“帮”即帮助熟悉教材、大纲,熟悉高考命题思路,掌握教学基本功;“带”即带出好的教学作风和思想作风来。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师德、学技能,仔细研究老教师的讲课技巧,学习老教师的讲课思路,尽快熟悉本学科的教学技巧,提高授课水平。要求指导教师教案公开,课堂公开,以便于青年教师及时听课学习,青年教师要写详案,分课时备课,教案要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被指导的青年教师每周至少听指导教师的课1节,指导教师听被指导教师的课每学期不少于8节,切实做好备课、听课、说课、评课四个环节。青年教师的教学成绩与指导教师的考评挂钩,以激励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填好“青年教师成长手册”,期末做好对师傅、徒弟工作的考核。
3、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1)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写一篇读书心得。(2)每学期开设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各一次,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每学期召开一次教育教学研讨会,以便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展视野,取长补短,增长见识。“走出去”即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交流。“请进来”即不定期请专家来校与青年教师进行座谈交流。
4、强化汇报课制度
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汇报课,组织好课前磨课、说课,课后评课,写好教后感或反思。由各教研组组织实施,学科内全体教师都要听课,提倡青年教师跨学科听课。
5、强化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第一学期组织板书比赛或说课比赛,第二学期与青年教师论坛,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功。
6、快速提升教学业务能力
①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认真做两套中考模拟试题或月考试题。尽快熟知所任学科的知识点。
②在带教老师认真指导下,青年教师每学期编制4份练习卷,每学年拟出一份有一定质量的阶段测试试卷。
③每学年学校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搭建舞台,展示才华,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区级以上的教学评比。
④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学习教育理论,每学期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撰写一篇教育、教学总结或教学论文,争取在校级或区级刊物上发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校级以上课题。
7、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袋
学校对每位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记载青年教师的成长足迹。
总之,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在今后一段时间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要立足校本培训,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