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测评网2008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2:0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0测评网2008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0测评网2008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

第一篇:100测评网2008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解读 2008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2008年江苏历史科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明确指出: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历史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指导思想,基本沿续了近年来历史高考命题的导向,倡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牢固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注变化:

1、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及要求”的表述与往年的考试纲相比,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内容直指学科能力要求,共分为4类: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的探讨问题。其具体要求说明共列举12种,考生要认真研究和领会。

2、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的罗列上,打破了历史课程标准及教材模块的编排顺序。必考部分按照“古代部分”、“近代部分”、“现代部分”分成三大块,将必考内容的政治发展史、经济发展史和思想文化史的内容按专题打乱按历史时序重新排序。三大块所列专题分别为6个、8个、12个,沿袭了历史学科“薄古厚今”的命题趋势,其中政治发展史专题10个、经济发展史专题8个、思想文化史专题8个,与往年比较,政治史比重有所弱化,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的比重有所提高。选考部分是直接罗列要考查的5-6个专题的名称,而无具体考点的表述文字。值得注意的是,选考部分删除了选修教材中的不少专题内容,复习时应对照复习。

3、考试形式部分,与往年的旧高考相比,也发生了不少变化,考试时间由原来的120分钟减为100分钟,试卷分数由原来的150分减少为120分。在试卷结构上首次出现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划分。必做题约占80%,选做题约占20%。2008年考试说明明确指出,高考历史的试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说明不再对考点的分布不再在历史时序上作分数比例上的分解要求。

备考建议:

1、考试范围符合《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考内容为历史三个必修模块,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容。为减轻考生的复习负担,考试内容在“考试大纲”以及“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和调整。保留下来的考试内容基本上属于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考生们拿到考试说明后应严格按照说明上的内容逐点复习。

2、从所附典型例题示例中,题型仍保持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在非选择题部分,提供“新材料、新情景”的材料解折题和材料问答题为主要题型。要引起重视的是,出现了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论证和探讨历史观点的主观题题型,再次反映了08年历史高考对学科能力考查的要求,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把握好。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第二篇:《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考试说明》最新解读

《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考试说明》最新解读

备受广大教师和考生关注的《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近日已经公布,各学科的命题考试范围与题型示例、考核目标与要求也随之新鲜出炉。和2013年相比,今年安徽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整体保持稳定,但也做了几点修改,具体变化解读如下。

1.在对历史学科考查的整体要求上,做了一点改动,即2013年表述的“命题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特征”,修改为“历史学科命题体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特征”。

2.必修模块“中国古代史”增加了“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一目。

3.必修模块“现代世界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栏中删除了“文学的主要成就”一目。

4.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删除了“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一目。

题型示例中,选择题总量不变,仍然是18题,但内容有较大调整,更换了8道示例题,新更换的选择题大多是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题中的典型陈题,而又是以更换各类图表题为主,其中具有安徽命题特色的图表题、地图题和漫画题仍然保持。非选择题由原来的12道示例题减少到10道,更换了3道示例题。

2014年3月7日

第三篇:山东省2014年高考 考试说明解读 历史

2014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

高三历史3组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发布,今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X指文综和理综,文综考政治、历史、地理,每科100分,共300分。100分历史分数是近几年最高的,应引起注意。2014年高考考试内容将继续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相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考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试卷结构和分值变化较大

从试卷结构看,2014年高考有比较大的变化。首先,选择题从8道增加到11道,分值由32分增加到44分。其次,第II卷非选择题的必做部分题量不确定,2~3道,分值46分。选做部分分值仍是10分,保持不变,选做题不跨学科、不跨选考模块命题历史选考部分命题,范围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三个模块的内容。历史总分由78分增加到100分,所占比值更高,地位更重要。总之,试题数量增加了不少,但考试时间不变,文综还是150分钟,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模拟考试中要有时间意识,提高做题速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得分能力。

历史试卷命题方式呈现渐进性变化特点

今年《考试说明》更强调学科素养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对历史知识进行正确解读的能力,如题型示例中选择题部分增加了图表类试题的比重;

二、考查新理论、新观点,命题方式变化较大,如非选择题中对“史料”、“史论”、“史观”等基本史学理论问题的考查也是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关注学科前沿史学理论,会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史学观点对历史知识进行正确解读也是必要的。

历史题型示例出现微调

从题型示例看,与2013年相比适度微调,增加了两道选择题、一道非选择题和一道选做题,这四道题都是2013年山东卷中的题目。从新选的题目特点看,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系统归纳、综合运用的能力;对相关历史问题比较分析的能力,以及灵活运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二轮复习考生要注意的问题。

历史复习方法要适当调整

在复习时,考生在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总结、归纳方法,要学会用历史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加强对各模块专题知识的梳理,重视掌握和整理历史现象发展线索与演变过程。尤其在最后的复习备考阶段一定要精练精讲,从每一次的检测中找出问题,补缺补漏,稳步提升。要特别强化和训练培养审题能力,在有质量答题的基础上提升速度,在总结经典试题基础上提高思维方法和规律技巧,规范地、条理地、科学地答题,以提升做题技巧和考试心态。

第四篇:2012年安徽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2012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考试说明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及历史观点。

命题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古(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客观叙述历史事物。重视“新材料”的运用与“新情景”的创设。·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解释。(一)获取和解读信息(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

必修内容

古代部分近代部分(一)古代中国(一)近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反抗斗争(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辛亥革命(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古代中国的经济(4)新民主主义革命(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手工业的发展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商业的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兴起 策(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思想解放的潮流(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维新思想(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新文化运动(3)宋明理学(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二)近代世界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科技成就(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汉字的起源演变与书画的发展(2)启蒙运动(3)文学成就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二)古代希腊、罗马(1)新航路的开辟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雅典民主政治(3)工业革命(2)罗马法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现代部分(一)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二)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与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选修内容

(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欧洲的宗教改革 4.明治维新 5.戊戌变法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2.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3.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4.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五篇:2011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历史

2011年安徽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1.考试内容的变化:与去年相比较,今年我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上变化较小,与去年基本一致。必修的考试内容和选修2的考试内容没有变化,选修1的考试内容删除了日本明治维新,增加了欧洲的宗教改革。

2.题型示例的变化:与去年相比较,今年我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在题型示例上变化较大,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在示例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对去年的题型示例进行了50%以上的更换,选择题增加了9道新的题型示例,非选择题增加了7道题型示例。即选择题有例

4、例

5、例

8、例

9、例

11、例12变化,非选择题有例

3、例

4、例

7、例

8、例

10、例12变化。

3.历史高考考核的目标与要求没有改变。与去年相比较,依然从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个方面对考生进行有效的考查。

4.历史高考的考试内容变化很小,突出了稳定性和延续性。作为选修内容的《欧洲的宗教改革》在必修3已经体现,去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中规定宗教改革是考试内容。事实上,今年高考历史内容只删除了日本明治维新这一单元的内容。

5.更加注重对图表材料的设置与考查。在18道选择题题型示例中,例1、2、6、11、12、18都属于图表材料型试题。

6.突出我省自主命题的主导地位。在选择题题型示例中,例1、2、18是我省文综首次自主命题的高考试题,图文并茂,耳目一新。

7.题型示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选择题中的例4、5、8、9、11、12和非选择题中的例3、4、7、8、10、12都是2010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

2011年安徽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内容,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确定历史学科的考试要求与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重视“新材料”的运用与“新情景”的创设。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及历史观点。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解释。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

必修内容

古代部分

(一)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与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二)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部分

(一)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现代部分

(一)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与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选修内容

(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商鞅变法

2.俄国农奴制改革

3.欧洲的宗教改革

4.戊戌变法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2.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3.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下载100测评网2008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0测评网2008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2014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2014年北京高考说明:历史考知识转为考能力万众瞩目的2014版考试说明终于在2013年高考分数大幅提升、2014年高考改革沸沸扬扬的气氛中出台了。但历史科目《说明》的变化远远没......

    新课标2014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历史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

    2014考试说明解读

    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一、主要变化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虽文面上较往年有大变化,但考纲的主体内容,包括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则沿袭以往,呈现尊重规律、稳中......

    2018考试说明解读

    2018年龙东地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说明解读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

    2014湖北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变化解读

    2014湖北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变化解读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考试说明》已于出炉,今年湖北省高考考试继续实行“3+X”模式,语文、数学、英语为自主命题。与......

    针对2014生物高考考试说明的解读

    针对2014生物高考考试说明的解读 南靖第四中学林丽珍 关键词:必考题实验 福建教育考试院发布2014年“福建高考考试说明”。对生物高考做了变动,具体如下: 生物必考题增加 考试......

    安徽省2011年高考各科考试说明解读

    《安徽省2011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 合肥七中 刘孝峰 一、变化点解读 2011年语文科考试说明在整体上几无变化,试卷结构和分值保持稳定。“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方面,“附......

    特级教师解读:2018北京高考数学《考试说明》

    特级教师解读:2018北京高考数学《考试说明》 2018年高考数学(北京)《考试说明》日前已经公布,从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等方面具体的规范了今年高考数学试题,是今年数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