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历史学研究生复试历史地理学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历史学研究生复试历史地理学真题
1、简述元明清三代对北京城的营建及其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试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角度论述司马迁关于龙门、碣石、燕山一线是中国传统农牧分布线的观点
由于武大复试没有笔试,个人认为相对省了不少功夫,英语复试世界史和中国史两组分开,标准不一样的,这次没有听力,今年和往常不一样,直接进去跟院里的老师口语pk,一个人大约要10分钟左右,当然如果老师特别“喜欢”你的话20分钟也是有可能的,自我介绍5分钟左右。
1、老师问为什么选择考历史学专业?
2、如果考上研究生你有什么打算?
3、你见过你的导师吗,你们有交流吗?
专业面试我们跟明清经济史的,专门史分一组,复试一共有七八个老头子,他们先点名,我很不幸第一个复试,老师给我在字条上写了两个题目:
1、简单论述传统史学与新史学的区别。
2、简述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基本著作。
回答完毕附加题目:你个人对史学史研究发展有什么看法?整个过程我说了近半个小时(老师已有打哈欠的了)所以也没再多问我什么。
目前国内历史地理学招生院校不是太多,单列出历史地理学招生计划的则少之又少了,如南大的历史地理学被划在了中国古代史下面,作为中国古代史的一个小方向。历史地理学的外延很广,涉及到的不同学科、不同时间之间的跨度很大。国内历史地理学所出的成果绝大多数是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而中国近代以后的成果则相对较少。所以,你报考学校的历史地理学的导师,他的主攻方向几乎无一例外是中国古代历史时期;自然而然,面试的时候导师经常会问到你相关的史料。
因为国内高校本科阶段的课程有历史地理学的还是相对较少的,所以复试的时候,导师大多不会太为难你,史料部分大多问的还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几部经典之作(《三国志》因为没有地理志,而且篇幅不多,所以同历史地理学的关系不大)。史料部分你要做的是对几部经典之作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是让你必须仔仔细细读完每一本史书,你可以选择性地读一读《史记》或者《后汉书》,但必须是认认真真地读,而不是浏览。其它史书你有个大概的了解即可,因为导师很容易问到你书有多少卷,或者让你介绍下书的史料价值或者作者生平。
史料部分是重中之重,专业课面试的时候如果你一本史书也没读过,或者是连个大概的了解也没有的话,你的专业课面试成绩将会是很低的、甚至复试会被刷。
另一部分则是史料之外的近代以来产生的经典名著。国内历史地理学的创建少不了顾颉刚同他的《禹贡学会》以及他的几个门生或者助手——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学术界公认的“历史地理学三杰”)。国内历史地理学学科框架基本是由上述几位大师构建起来的。所以,他们的论著你可以选择性地好好读一读。历史地理学不仅在国内,在世界上也是一个相对还不完善的学科。历史地理学下面还有很多分支,如历史人文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学、历史民族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又可分为历史农业地理、历史商业地理„„所以,历史地理学下面的学科划分是很广的,而且有很多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
所以,阅读历史地理学书目不必太纠结于某一领域的论著,因为可能你读过的论著所涉及的领域,是你导师完全没有涉猎过的。所以,读读大师的经典之作对你的复试还是很有用处的,如邹逸麟的《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史念海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之类的。其它关于历史地理学的经典论著有侯仁之的《历史地理学刍议》、《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与城市规划》、《历史地理的理论与实践》、《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认识问题》,史念海的《中国古都学刍议》、《中国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的创始》,谭其骧的《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华林甫主编过一本《中国历史地理五十年》,很不错,但市面上已经没有货了,只有部分学校的图书馆有它,你也可以去孔夫子网找找,但不一定有。另外华林甫还有一篇论文《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是系统介绍国内历史地理学的成就的,你可以读一读,会使你对历史地理学有个大概的认识。
另外竺可桢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也很经典,被采用的次数极高,因为不仅学历史的要用到它,学地理、气候的也要用的。竺可桢还有篇论文《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你也可以读一读。竺可桢不是专门从事历史地理的学者,但他的成果对国内历史地理学影响极大。
第二篇: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复试真题及具体流程
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复试流程及真题
一、专业课笔试
1.名词解释(每个5分)
课程标准:
班级授课: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2.论述(每个20分)
论述教学要素及其关系(七要素)
论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论述教学论科学化的基本历程
论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
二、综合面试(专业课综合面试)
流程:
1、自我介绍
2、抽提(自己随意抽一张纸条,上面有四个简答题,任选其中两道作答。具体题目来自311教育综合四门课程)
3.自己报考原因、以前经历表现等(有的问有的不问。本专业主要问专业方面知识,跨专业问课外)
三、英语面试(两人一组)
流程:1.试听一分钟左右的听力,用英语说说大概讲什么(抓关键字,听不懂的话把自己听到的关键字说出来也行)
2.老师随便问一个简答问题(比如:Where are you from?What is your major?)
3.抽一题,两人对话(如,我抽到的是 how to protect enviroment?两人一问一答)
以上就是我参加2013年西北师大复试的试题回忆,希望对2014年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能有所帮助.
第三篇:陕西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复试真题(范文)
2012年陕师大人文地理复试真题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是什么?(10分)
2、文化生态关系的主要类型分析(20分)
3、世界粮食生产布局分析(20分)
4、工业区位论主要观点分析(20分)
5、当代世界的城市化特征分析(20分)
6、政治地理过程分析(20分)
7、总结一次地理科学野外实习的过程与主要收获(20分)
8、就我国耕地保护问题提出自己的分析观点(20分)
第四篇:首都师范大学_教育学院_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复试
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复试
专业笔试名词解释
课程设计
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取向的,如普拉特(Pratt)认为: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从事的一切活动,这包含他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另一类则为理性主义取向,如有学者认为课程设计是指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对课程的研究并拟订出课程学习方案,为决策部门服务,拟订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选材范围和教学科目,编写教材等都属于课程设计活动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859年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具有价值”问题,他是课程问题明确化的开端,从而推动了课程理论的发展,最后斯宾塞得出结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发展趋势和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
教学策略
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他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他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具有指向性、操作性、整体综合性、调控性、灵活性、层次性等特征。
教学模式
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具有完整性、指向性、操作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常见的教学模式有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潜在课程
潜在课程又称“隐性课程”,是指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影响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具有持久性;影响极可能是积极的,也可可能是消极的;内容可能是学术性的,也可能是非学术性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构成学校课程的全貌。简答题
合作学习的含义和特点
① 含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平等意识、承受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等。
② 特点:
探究性学习和含义和特点
含义: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寻求问题的答案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问题意识。探究性学习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学习;②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能力主要在实践中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去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③开放视野。探究学习,重在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习的生成性。④自主性。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⑤综合性。
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①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实用性的课程内容便于课程实现其社会价值,发展性的课程内容便于课程实现其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价值,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必须坚持两方面相统一的原则。课程应该通过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去实现其社会价值,因而,课程内容应该选择对人的发展价值较大的、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知识。②学科化与生活化相统一的原则。
③基础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对基础知识的选择要精中求简,把对学科、对学生、对社会需求而言都必须的、真正的基础知识精选出来。从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成果中,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与基础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作为课程内容。用现代观念形成基础知识的组织结构和呈现方式,④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统一的原则。过程性知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有利于情感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各种观点
①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共同的双边活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②教学过程是学生以掌握间接知识为主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过程
③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要特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受教育者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④师生的交往活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一、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不同观点
课程论要想真正确保独立的学术地位必须慎重处理好与教学论的关系。对于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主张。
①大教学论观就是“将课程作为教学内容,课程论作为教学论的一部分”。这一认识的突出代表是原苏联的一些教育学著作。自凯洛夫时代始至20世纪80年代,课程就一直被作为教学内容来谈,而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相对独立部分的教学论便担负起研究教育过程的概念和本质、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等基本问题的任务。我国长期受前苏联这种教育学模式的影响,至今未引起根本性的变化。
②大课程论观就是教学是课程的一部分,对教学的研究是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认识源于英美教育文献对“课程”与“教学”的交互使用。像泰勒(R.W.Tyler)等知名学者都是把教学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来对待的。哈利.布朗迪(HarryBroudy)和蔡斯(RobertS.Zais)也认为课程这一概念更为广义,是母系统,教学是子系统。在我国也有学者持此观点。认为课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教学是不能分离的。其“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进程,而作为教育进程则包含了教学过程。”“课程的属性和类型是多方面的,包含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在课程与隐蔽课程,也就包含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模仿教学与陶冶教学。教师也是课程研制者,从而构建课程包含教学的主体机制。”课程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这个体系已经初步构建起了比较清晰的层次和系统结构。这个体系的基本结构把大课程论分为课程论、教学论、分支课程论、分支教学论和教育技术学等五个下位学科,每个下位学科又包含着大量的次下位学科。
③一体化论认为课程论与教学论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孤立地存在,必须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例如英国的斯滕豪斯(L.Stenhouse)的过程模式强调课程与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相互作用。瑞典的伦德格伦(U.Lvadgren)也是从课程与教学之间的系统化联系的角度来界定课程理论的。因为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分裂状态在学校或课程教学实践中必然被打破。所以,应把课程与教学综合成一个问题而不是把它们分成孤立的问题来进行研究。西方学者经过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问题的讨论已形成一些共识:课程与教学既有关联,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研究领域。课程强调每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教学强调教师的行为;课程与教学存在着不仅仅是平面的单向的相互依存的交叉关系;课程与教学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
研究者的哲学和心理学素养对课程研究的作用
1哲学是课程研究的母体 哲学是整个课程实践的基础哲学为课程研究提供方法论和思想基础哲学方法论能知道人们如何正确的认识和研究种种教育问题,如何选择正确恰当的哲学取向、课程研究范式及具体思维方法和具
体方法。如何发挥哲学在课程研究中的基础作用①努力加强对哲学的学习、研究和应用训练,以不断提高哲学及应用水平②注重多种哲学思想的整合运用及多层面的综合发挥③全面正确认识和把握哲学的作用。
2心理学作为课程研究的学习心理学基础,课程要符合学习者学习活动的一般心理学规律;符合人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符合特定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心理学为课程的构成及其实践运作提供了基础,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都需要心理学为其提供基础。不同心理学派具有不同的课程设计和课程运作模式,如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因此要发挥心理学在课程研究中的基础作用,如上。
泰勒原理的内容以及其贡献
①泰勒原理来自于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实质上确立了以目标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及“目标模式”。泰勒认为课程问题应围绕四个基本问题进行: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教育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阻止这些教育经验?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实现?泰勒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实际上明确了课程编制过程中的四个步骤:明确目标、选择经验、组织实施、评价结果,其中确定目标是主要的、基础的一环。
① 贡献:泰勒原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模式一度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课程开发唯一的“科学”模式,同时伴
随着来自各方的批评和修正,这也促进了其他课程模式的发展。论述
为学校如何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提出你的建议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课程计划的一部分,于是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上启下, 具有 桥梁!的功能。地方课程开发必须坚持地域性和 乡土性原则、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多样性和开放性原则、探究性和实践性等原则。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式应如何转变
1.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处理好预设内容与生成内容、知识与能力、智能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关系:教学内容的“心理化” “问题化” “操作化“结构化”组织。
2、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情景、参与体验、合作学习、评价激励、资源利用
3、教学行为的有效尝试。协同教学、讨论教学、创意教学、探究教学
4、创设教学方式改革的有效环境。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资源的同步建设,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培养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2)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中的普遍应用,加快信息化环境建设,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交流的平台、认知的工具、管理的手段
专业面试英语口语测试包含听力
Why do you choose our university and this subject?
What is your plan if you can study in our school?专业问题
五道题中任抽两道
什么是一堂好课的标准
从理念层面看,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次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一,就是坚持依标施教。“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两个基本点”之二,就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从操作层面看,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次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有人说新课改是穿新鞋走老路 你怎么看这种观点
比较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观点
课程观和教学观进行比较,指出其教育理论的异同:在儿童观上,两人都要求教育过程要以儿童为中心,但是杜威强调儿童已有经验是教育的起点,而陶行知更关注儿童的创造性;在课程观上,两人都主张应加强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而陶行知则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在教学观上,两人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杜威提出做中学理论,陶行知则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你对课程是对社会文化的改造等观点的看法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是从进步主义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其早期的代表人物有克伯屈、拉格和康茨等;20世纪50年代后,使改造主义以新的面貌出现并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布拉梅尔德。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社会,构建社会问题中心的“核心课程”,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有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
课程目标:
使之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时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
教学: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教学设计:
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教学方式:
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谈话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等
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其本质特征:
①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一方面,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
与需要为中心,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②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它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一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以任务为取向,注重学生亲身实践的活动形态的课程。
③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突出课程整合的理念,特别强调整合学生的经验,整合学生的生活领域,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与现实的生活情境加以整合。
基本特征:
① 综合性。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是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所决定的。它立足于人的生活
世界的综合性和个体的综合性,立足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② 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
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 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
容,活动方式都具有开放性。
④ 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就体现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和构
建,是一种动态形成过程。
⑤ 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是时间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主要是为学生开辟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发展的空间。
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交往“对话”品性的迷失与回归
教学交往的对话品性,是指教学交往所具有的对话的品质与性格,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师生的主动介入、积极互动、真诚沟通,人与文本的多元理解或解读,教学过程中以一贯之的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爱等。对话品性是教学交往最原初的品质和性格。对话不仅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它更构成了教学交往的重要品性和灵魂。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交往过程中,对话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文章指出这种教学交往对话品性的迷失主要表现为:教师把持了教学交往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爱在教学交往中严重缺位,繁杂的训练和记诵取代了对课程内容(文本)的多元理解和解读。文章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对话意识的高度淡漠,教师对教育权威的深度误读,师生生存交往的典型缺失,哲学解释学思维的严重缺位。最后,文章认为,回归教学交往的对话品性必须做到:树立平等意识,做到真诚倾听;淡化权力观念,重视内在权威;优化师生交往,构建生存关系;悬置传统的教学认识方式,以哲学解释学的思维关照教学交往。
课程实践与师生话语研究
忠实取向及调适与建构取向,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授受过程中的两种不同取向。相应的,师生话语也具有不同特点。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授受从忠实取向走向调适与建构取向,凸显师生话语权,课堂生活应从规训与被规训走向生动活泼的主体活动。
学校课程实施:理解—参与—创生的教育过程 王海燕
以课程理解、主体参与、行动创生三个视角,分析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中的现实状态,强调学校在深化课程改革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师生作为主体的课程参与、在体现课程规范要求中创新学校课程。
第五篇: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考试教育学真题
2002年《教育学》试卷A
一、填空(12分)
1、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的六艺是:礼、乐、射、御、___、___。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______,对不同年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3、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其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它能把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4、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______。
5、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______和______。
6、教师备课时,必须做好钻研教材、______、______三方面的工作
7、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是________。
8、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注重_______,二是讲求______。
二、名词解释(8分)
9、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0、教学方法组合11、班级上课制
12、相对性评价
三、简述题(20分)
1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4分)
14、简要述评形式教育论(5分)
15、学生掌握知识包括哪几个基本阶段?(3分)
16、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分)
17道德情感及其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四、论述题(10分)
18、从素质教育的观点出发,论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2003年《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单选题,共10分)
1、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制度
D、民族文化传统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基础的矛盾
B、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
C、德育要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
D、知与不知的矛盾
3、学生年龄特征应包括下列哪两个方面的特征()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认识和性格的特征
C、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D、个性和性格的特征
4、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
A、《普通教育学》
B、《爱弥尔》
C、《教育漫画》
D、《大教学论》
5、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指()
A、实验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社会实践
6、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访问法
C、问卷法
D、调查法
7、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8、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9、课外校外教育是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的()
A、社会教育的总称
B、家庭教育的总称
C、成人教育的总称
D、多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10、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
A、五分制记分法
B、等级制记分法 C、文字记分法
D、数字记分法
二、填空题(30分)
11、欧洲封建社会中的教会教育内容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____、_____、_____。“四学” 是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七艺”。
12、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__________计划、课题计划和__________计划。
13、在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曾出现过教育万能论、________、________等错误理论观点。
14、学生既是________的客体,又是________的主体。
15、教育有两大社会职能,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16、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一般分为三类,即:_____直观、_____直观和言语直观。
17、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以及________和________的能力。
18、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制度。
19、教学方法中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______、______、讲读以及学校讲演。
20、“春风化雨”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法,教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法。
三、名词解释(20分)
21教育目的 22教学大纲 23教学方法 24班级授课制
25德育过程
四、论述题(30分)
26、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7、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什么?它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表现的?
28、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9、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30、班主任应当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五、论述题(10分)
31、联系当前教改实际,论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系
2004年《教育学》试卷(A)
一、选择题(单选题,共15分)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2、《学记》上说:“不凌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C、巩固性教学原则
D、启发性教学原则
3、欧洲奴隶社会中的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智力训练
B、军事体育训练
C、艺术训练
D、文法修辞训练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学制
D、壬戌学制
6、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是()
A、教学指导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科书
D、教案
7、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教育
9、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10、班级体的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班委会
B、开展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
D、制定班级工作计划
二、填空题(20分)
11、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论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德国教育家_______撰写的________。
12、我国古代教学内容中的“四书”指《大学》、____、《孟子》、____,“五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
13、欧洲封建社会曾出现两种教育体系,分别是____和____。
1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在于社会主义建设人才、____和____。
15、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法”是指预备、____、联系、____和应用。
16、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具体方式有____、____、讲读以及学校讲演等。
17、德育一般包括____教育、____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18、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____、和____。
19、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____总结和____总结。
20、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____活动和____活动。
三、简答题(35分)
2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2、班级上课制的概念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23、我国普通学校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24、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25、良好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四、论述题(30分)
26、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原理阐述教育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 高人口素质方面的作用。
27、试述在教学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统一关系。
2005年《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单选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著作()
A.教育论;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
2.1975年,前苏联出版了心理学家,教育家的()《教育与发展》一 书.A.布卢姆;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可夫 3.中国历史上专门叙述教育学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4.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 作用的人,都可称为()
A.教育者;B.导师;C.教师;D.教授
5.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需要对教育 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称为()A.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B.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C.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D.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6.与活动课程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是()
A.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 C.学科课程论;D.学科结构论
7.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与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 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培养方案;D.教学设想
8.提出五步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赞可夫
9.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者实验使学生获得只是或者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实验法;B.练习法;C.实习法;D.演示法
10.在教学进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A.总结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
二、填空题(每题2个空,共10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1欧洲周封建社会中的教会教育内容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
“四学”是
。合称七艺。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和。
13.教育有两大社会职能,一是
,二是。
14.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一般分三类
直观、直观和言语直观。
15.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是学生
、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是学生的。
16.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
进行,使他们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 17.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它包括
和。
18.在教学史上先后 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和道尔顿制和。
19.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和
和。
20.教育学上的德育,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其中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政治品质和。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共30分)
21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什么?她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表现的?
23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4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启发性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25.现阶段,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他的主要特地和功能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26.分析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
27.试述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2006年《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我国学校的正式产生,一般说是在()。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A“六艺” B“骑士七技”
C“七艺” D“四书五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是有()提出的。
A 夸美纽斯;B 马卡连柯;C 加里宁;D赫尔巴特。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 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学记上“不凌节而施”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1922年颁布的“六三三”学制又称作()学制。
A壬寅;B癸卯;C壬子 癸丑;D壬戌
8,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9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10教学工作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地位。
A主导
B一般
C中心
D从属
11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研究的方法称之为().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12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 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二、填空题
13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和创造——的能力。
14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教学论思想,他认为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发展。
15教育的两个社会职能是传递——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16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的“三科”是指文法、修辞和——,“四学”是指算术、几何、——和音乐。
17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是指困难、——、假设、验证和——。
18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19社会通过教师向社会提出的——与学生已有的——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间接性、——和——的特点。
21教育目的一般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做出的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做出规定。
22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及其——。
23分组教学的类型主要有——和——。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积极的进行——和——,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无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教师通过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三、简答题
26简述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
27简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过程的阶段及相互关系。
28备好课是上课的先决条件,备课主要做哪些工作? 29中小学生常用的德育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30教师劳动的特点及其素质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
31试述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之间的必然联系。
32为什么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33运用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原理,试述党中央为什么要把教育列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
2009年教育学试卷
一.填空、选择
1.《论语》一书,汇集了我过古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2.《学记》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年。
3。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4.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部自成体系的。。。5.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6.在欧洲奴隶社会中,出现了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7.僧侣封建主的教育内容是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地理),合称:七艺
8.我国教育的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体、智、德、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9.普通中小学包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
10.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牲。确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都要考虑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切合他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水平。
11.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科书为课程内容的具体形式。
12.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与圆周式(螺旋式)两 种。直线式即一门学科和内容按一定的系统排列,后面不重复前面已讲过的内容。
13.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14.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的教学过程,俗称五段教学法 15.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也有人把它叫做五步教学法
16.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
17.学生通过发现法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易理解,记忆,便于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发展,这是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18.教学过程具有显著特点: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
19.直观教具繁多,一般可分两类:实物直观,包括实物,标本,实验参观;模象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
20.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的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这个空我不知道对不对,你再看看)2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22.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不定期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3.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一节课只完成一个任务,有时一节课则需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双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4.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5.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26.我国社会主义的学校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27.德育原则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8.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29.教师劳动的特点: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二、简答:
1.班级上课制的主要特点与功能。
2.什么是德育原则?我国学校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3.家庭教育的任务
4.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5.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的主要依据 6.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区别
三、论述题:
1.试从遗传,环境,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论述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2.试论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