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02:5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

第一篇:我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

题目: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 选题的目的: 通过分析其频繁对我国出口商品进行反倾销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对策;除此之外,也由我国频遭反倾销的现状对我国自身的贸易保护措施进行探讨,旨在减小国际对华反倾销,以及因反倾销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增强我国的贸易保护力度,以促进我国经济更高速增长。

选题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出口产品遭受的反倾销案件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在全球反倾销的行动中,中国首当其冲,成为最主要的反倾销对象,根据WTO的统计数据。到2011年6月为止,全球共发起反倾销调查3922起,其中针对中国产品的案件为825起,中国出口受到国外反倾销调查的频率大大高于一般国家,这使得我国每年至少损失100-200亿美元的出口。针对这个问题,我国政府和企业该如何减轻或避免其损害,发挥出更好的优势,探讨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篇:浅析当前我国易遭反倾销调查的成因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析当前我国易遭反倾销调查的成因

作者:吕 红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8期

[摘要]文章通过倾销和反倾销概念的论述,说明我国目前易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概况,并指出其易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包括:(1)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2)WTO遏制非关税措施的使用与各国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相伴而行;(3)不少企业消极应对反倾销调查,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反倾销的发生;(4)商品结构不合理;(5)国际营销战略观念不到位;(6)新兴大国与既定规则的碰撞。

[关健词]反倾销;消极应对;商品结构;国际营销战略

[作者简介]吕红,南阳理工学院外语系,河南南阳,473004

[中图分类号] F7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8-0001-0002WTO对倾销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如果一个产品经过一国出口到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出口国正常贸易中旨在用于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低于该产品的正常价值进入另一国家,该产品就被确定为倾销。”的确,倾销本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在客观上对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一定的威胁和损害。因此,WTO及其前身GATT都制定并完善反倾销协议,各国也制定自己的反倾销法规,对倾销行为进行打击,以维护公平的贸易秩序。但由于反倾销协议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和不合理性,使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借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滥用反倾销措施对本国进行贸易保护,使发展中国家正常贸易遭到限制和伤害。

世贸组织早前发布的反倾销统计报告显示,从1995年至2006年,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自1979年欧盟首次对原产于我国的糖精和闹钟发起反倾销调查以来,到2006底,我国的出口商品共遭遇反倾销调查600余件,共涉及到钢铁金属制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电子产品以及煤矿化工、原料性产品、半成品等200多类产品。2007年全球新立案的反倾销调查虽呈下降趋势,但我国仍然是全球反倾销调查的头号目标国;而且反倾销发起国涵盖了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到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南非、韩国、印度、土耳其、印尼、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乌克兰、特立尼达、多巴哥等发展中国家。美国、欧盟、印度和澳大利亚是对华提起案件较多的国家或地区。

目前这种严峻的反倾销形势与我国的贸易大国身份不配,与我们追求贸易强国的目标相悖。那是什么原因呢?

一、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近年来,虽然欧美等国家已逐渐改变过去对我国所有企业实行统一反倾销税率的做法,而且欧盟也于1998年7月修改反倾销原则,将我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中划去,并且规定如果我国企业符合“市场经济5项标准”,可获得市场经济待遇。但在反倾销案件的实际处理中一直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了十分苛刻的歧视性政策。例如,对中国外贸企业以“国有”为由,普遍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税率,甚至把对个别企业的反倾销当成对整个国家来裁决,即一家企业遭受反倾销起诉,全国同类产品同为被告。还有,欧美国家往往采用所谓“市场经济第三国”同类产品的正常值作为衡量我国商品是否构成倾销的依据;同时在替代国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常选择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中国的第三国,如韩国、法国甚至美国这些根本不具有可比性的国家,来确定正常价格,导致正常价格一直处于过高状态,无端扩大了产品的倾销幅度。这为我国产品易遭反倾销调查定下了基调。截至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遗憾的是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欧盟、日本等到目前为止仍不承认。虽然新西兰、澳大利亚和韩国三个发达国家承认,但这三国在30个发达国家中仍排名靠后。

二、WTO遏制非关税措施的使用与各国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相伴而行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立和对各成员国约束力的增强,各国的关税水平逐步降低,配额、许可证等传统非关税措施已经受到严格约束,使用也大大减少。这种情况下,作为世贸组织允许的用于保护国内产业的反倾销手段的使用频率势必大大提高。反倾销已经成为WTO成员用以保护本国产业,抵制不公平竞争行为的最主要手段。过去只有少数西方国家立有国内反倾销法,但现在反倾销立法已经普遍化、全球化,使得反倾销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近年来各国纷纷以反倾销为法律武器抵制不公平贸易,维护国内产业市场。更有甚者,有时达到滥用的程度。这都易使反倾销变成这些国家贸易保护的工具。

三、不少企业消极应对反倾销调查,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反倾销的发生

反倾销和合理应诉本都是世贸组织赋予一个国家和企业的一项合法权利,但我国许多企业面对对方反倾销往往不应诉或应诉不力,其结果则意味着默认外国的指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不愿意或无能力支付打“洋官司”的巨额费用,转而出口他国,以保住眼前利益;(2)缺乏反倾销的专业人才,使一些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后不知道怎么应诉或者应诉错误走弯路;(3)企业缺乏应诉意识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国外对我们一些产品实行反倾销,我们本来可以积极应诉并有可能胜诉,但一些企业不愿意打这样的官司,那就只能听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时间长了,人家就觉得中国企业好“欺”,动不动就向我国的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指控;(4)由于有关国家长期以来在反倾销裁定中采用“替代国”和“统一税率”等歧视性做法,使企业的应诉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认为胜诉的可能性极小;(5)国内各生产商之间、生产商与出口商之间信息不灵或存在“搭便车”的思想,不能联手参加应诉,缺乏整体合力;(6)我国企业不应诉就是主动放弃了法律上对反倾销案件的知情权和申诉权,从而就降低起诉者的成本,并诱使国际间的竞争对手对我国企业实施更多的反倾销起诉,形成连锁反应。

四、商品结构不合理

数量众多的企业分散经营,缺乏长远规划,只注重眼前利益,加之行业管理和协调力度不够,出口管理不够规范,最终导致反倾销案件的发生。例如,苹果汁在早几年出口效益较好,各地纷纷设厂,结果由于大量出口使国外市场迅速饱和,最后在美国发生反倾销案件。还有,我国越来越多行业的产品与进口国的相似产业存在激烈的竞争。但由于我国产品具有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优势,在竞争中往往处于明显的有利地位,于是经营情况日益恶化的当地产业纷纷提起反倾销申请,希望借助这种手段将我国产品挤出本国市场。这种与国外当地产业产生的竞争冲突,将客观上导致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较高的数量。

五、国际营销战略观念不到位

一是“薄利多销”的低价格竞争。即以低价作为进入市场的方法,将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上。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同行竞相压价,以低价求胜,通过销售量的扩大来获利,这就给进口国留下了“低价倾销”的印象。这种做法不仅使我国产品质量受到质疑,而且使我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指控。二是对非价格竞争手段重视不够。由于缺乏对进口国消费者风俗习惯的了解,不注意口味、款式、包装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往往出现“一流”质量“三流”价钱的现象。三是缺乏宏观调控,出口市场过分集中。一些企业未能把握国际市场和进口国行情,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某些商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加大了对我国遭受反倾销的概率。

六、新兴大国与既定规则的碰撞

加入WTO以后,是我国贸易大发展的时期,从最初贸易量排在全球第二十几位,到现在单出口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这就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相冲突。首先,我国加入WTO后,客观上成为国际经济事务中一个正常的参与者,原来游离于国际多边贸易体系之外,现在加入了本身是规则制定者和实施者的WTO,容易受到其他国家从规则角度引发的纠纷,因此遭受反倾销调查也是必然。其次,在目前全球经济失衡的大环境下,我国的贸易顺差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这种情况客观上助长了一些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抬头。再次,过去12年间,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最初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渐发展为以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结构占据主导地位,贸易结构的升级必然导致利益冲突者的类型和国家增多。因为我国的升级必然要挤占原有利益既得者的市场份额,必然与原有国际经济秩序既得利益者产生矛盾。

第三篇:我国产品近年来遭遇的反倾销调查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产品近年来遭遇的反倾销调查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贸易的全球化趋势愈强,各国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倾向也随之愈强,反倾销就成为大多数国家主要采取的贸易保障制度。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竞争的几近白热化、各国关税水平的不断下降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间的倾销与反倾销的斗争显得更加激烈。中国来受到反倾销调查的次数居于世界首位,这对中国企业与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分析反倾销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以寻求对策来改变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关键词:中国 反倾销 调查 原因

一、倾销和反倾销

倾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的行为,目的在于击败竞争对手,夺取市场,并因此给进口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生产商及产业带来损害。反倾销则是指一国(进口国)针对他国对本国的倾销行为所采取的对抗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反倾销措施包括临时措施、价格承诺和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税是最主要的是一种反倾销措施,它是在反倾销调查当局在最终裁定中作出肯定性的倾销和损害存在的结论时所征收的税项。

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规定,成员要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遵守三个条件:首先,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第二,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第三,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对中国反倾销现状分析

《反倾销协议》 本意是为了防止部分国家滥用自由贸易原则而对他国造成损害。但是,有些国家却利用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制止他国产品进入本国,阻碍自由贸易。外国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而受到反倾销调查的产品种类也集中,而且影响较为恶劣,具体表现为:

1. 以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发展中国家也在增加

发达国家或地区中以欧盟与美国为主,其中以欧盟发起的对华的反倾销调查最多,美国居于第二位。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也在增多,如印度后来者居上,频频对华发动反倾销调查。

2、反倾销税率极高,涉及金额巨大,影响恶劣

部分地区和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税率制定得极高,并且呈逐步上升的赵势,例如,1988年欧盟对中国彩色电视杨进行反倾销立案起到1998年底做出最终反倾销税期间,其税率从15.39%到26.6%直至最后的44.6%。由于高额的税率,中国的彩色电视机失去竞争优势并最终退出了欧洲市场。再有,2004年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对中国的木制百虽窗帘和帘板征收120%的临时反倾销税。

3、受到反倾销调查的主要是合资企业

改革开放后,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并形成了大量的合资企业,由于具有外资背景的优势,合资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在中国进行出口的企业大多都是三资企业有数据表明“在我国目前获得进出口的自营权的18万家企业中,三资企业就占了17万多家。”所以,受到反倾销调查的主要是合资企业,由于企业得不到利润,外商对我国的投资热情会减弱,有可能造成外资外流,进而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

从反倾销的立案调查数量来看,我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从1995 年到2009 年,世界范围内共发起3 865 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自1979年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来,国外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一个最重要的例证就是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的增加,我国已经连续15 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1995 年~2009 年国外对华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情况如图1 和图2 所示。

图1 1995~2009 年国际反倾销调查案件统计

图1 显示从1995~2009 年的15 年间,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达3 865 起,其中2009 年最高,达到437 起;1995 年最低,为157 起。而我国遭遇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也高达746 起,从1995 年的20 起,到2009 年的75 起逐年增长。

图2 1995~2009 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数占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比率

图2 反映了国外对华反倾销数占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由图显示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数占其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由1995 年的12.73%上升到2008 年的35.1%,增长了22.37%。如此快的增长趋势,不仅说明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运动的主要目标国,也使我国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对我国出口贸易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图3 对华反倾销立案 与措施的前11名国家

图三从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发起国家来看,尽管早期来说发达国家是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国家,但是近几年,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数量呈大幅度的上升,现已取代发达国家成为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国家。

三、我国出口商品屡遭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屡遭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业,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国际经贸形势所迫。

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他们(包括美国)为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频繁运用反倾销措施来限制外国产品进入。另一方面,由于乌拉圭回合协议的生效,要求各国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取消进口数量限制,各国为抵消这一谈判结果对本国工业的冲击,纷纷采用反倾销这一便利而有效的措施。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出口产品种类多、数量大,保持对较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宝2贸易的顺差,自然成了反倾销的主要对象之一

第二,制度差异引起歧视。

国际上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对社会方义中国怀有偏见,往往给予“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专横地以替代国价格作为计算机基础,而在第三国参考价格选取上又别有用心或负责任。并对我国外贸企业以“国有”为由,普遍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率,甚至把对这个别企业的反倾销当成对整个国家来裁决,即一家企业遭受反倾销起诉,全国同类出口产品同为被告,这显有失公正合理。虽然欧盟于1998年4月改变了对华反倾销政策,名誉上称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但实际上还是将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但实际上还是将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对我国仍实施歧视性的反倾销措施,采用“参照国”等不合理做法。

第三,价值竞争激烈。

我国产品本身就具有低成本的价格竞争优势,再加上出口秩序的混乱,出口企业削价竞销,导致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对进口国企业构成一定的威胁。

第四,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低。

从产品结构看,我国出口的一些产品,科技含量低,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半成品等,易给进口国造成低价倾销的印象。

第五,国际营销谋略不足。

我国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制定总体营销和自己品牌占略,单纯依赖 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的居多,对非价格竞争手段重视不够。一方面,一些出口企业由于急于成交,报价较低,易使进口方造成“价廉质劣”的印象;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进口国消费者风俗习惯的调查研究,不重视口味、款式、包装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往往使一些“好货”卖不出“好价钱”;再一方面,一些企业未能根据国际市场和进口车行情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某些商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增大了对华反倾销的概率。

第六,法律应诉不力。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反倾销应诉机制,存在着应诉经费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应诉意识淡薄等问题。国外对华反倾销案调查后,许多企业因多种顾虑往往不愿应诉。我国反倾销诉讼的被动与消极做法,给那些指我国倾销的国家造成了易于成功的错觉,其结果不仅助长了有些国家肆意对华倾销的气焰,还丧失了多年开避的市场。

结论

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受到反倾销调查的数量急剧上升,因此人们主要把目光放在了如何应对他国对华的反倾销,对反倾销的认识也主要集中于负面影响,这是片面的。中国也应学会利用《反倾销协议》来维护本国企业和经济的利益,防止外国企业通过倾销行为来占领中国市场,保护中国企业的发展,同时,中国可以利用反倾销对外国对华的恶意反倾销起到震慑的作用,中国企业并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中国应该力求在遵守现有的《反倾销协议》,并尽最大努力联合所有可能的力量完善现行的规则,使其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宋丽娜《中国频频招致反倾销诉讼原因新论》,《国际商务财会》,2007年7月号 [2]姜爱丽等《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版 [3]姜作利《中国与WTO争端解决机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 卷第4 期,2010 年8 月 [5] 余敏友.我国贸易摩擦的形势、原因和对策——以反倾销案件为中心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07(1): 1−14.[6] 卢佩娜, 王莹.外国诉我国倾销问题研究

第四篇: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现状及措施

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现状及措施

一、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

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中国企业因为国外的反倾销调查而伤痕累累,损失惨重。中国遭受到国外反倾销的产品不仅种类繁多、涉及面广,从小到蜡烛、光盘大到钢材都是被外国进行反倾销的对象,而且还遭到国外多个国家的反倾销起诉,例如美国、欧盟、印度尼西亚都对中国的钢铁材料提起了反倾销诉讼;另外中国产品遭受的反倾销税是比较高的,都显著高于WTO成员国的平均水平。

近年来,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的指控案件有增无减,已经沦为反倾销调查与制裁的“重灾区”,其严峻形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遭受反倾销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

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反倾销产品的范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只要他们认为危害到或将要危害到本国竞争力差的产业的产品,都可以列入倾销产品的范围,反倾销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

2.遭受反倾销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自1979年我国出口产品首次遭遇反倾销以来,次数不断增多,截止2003年底已达618起,在这600多起案件中,70年代仅2起,80年代平均6起,90年代平均30起,基本上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从1994年开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被反倾销投诉的国家。

3.反倾销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

在80年代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中,没有一件涉案金额超过1亿美元,进入90年代以来,涉案金额日渐增大,超过1亿美元金额的案件已达15起,如1994年的鞋类案达3亿多美元,1995年的旅行箱包案达6亿多美元,且有急剧增长的趋势。

4.反倾销征税税率逐年攀升

由于对华反倾销歧视,国外可随意确定中方倾销幅度,且不断增大,例如美国80年代对我国产品征收的反倾销平均幅度为90%,而90年代平均幅度上升将近130%,又比如1993年12月墨西哥甚至对我国出口的鞋类征收了高达1105%的反倾销税率,这些反倾销税率,已远远超过了可能存在的倾销幅度,如此高的反倾销税,迫使我国有的商品完全丧失了国外市场

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同时,外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案件也迅速增加,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出口贸易面临严重威胁,造成的损失不可低估。

二、我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新世纪,我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出口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应加强联合,积极应对, 反倾销应诉工作要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依法开展:

1.对政府来说,转变职能,加强政府的协调和市场调控.政府要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利益

2建立和完善反倾销机制.3.尽快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实施市场多元化,转变出口策略——以价取胜转变为以质取胜 4对企业来说发挥优势正视不足.首先端正意识,转变经营观念,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本着应诉收益的原则,积极应诉.5.加速市场化,实现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6.对行业协会来说,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及其职能。

7.完善预警机制

第五篇:造船业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分析及对策

造船业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分析及对策——基于江都市造船

企业案例

目前,江都市共有大小造船企业82家,从业人员人员40000余人,销售超亿元的企业12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船舶航运业逐年升温,给船舶制造业发展带来空前商机,企业数量也呈上升势头,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作出积极贡献。但由于政策不到位、竞争不正当、管理不规范等诸多因素,江都市的造船企业从规模、管理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有50%的企业属于小型企业或作坊式、家族式管理生产企业。造船企业“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呈高发趋势。近两年连续发生了4起人员伤亡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对此,笔者进行了调查分析,对事故频发原因及对策作肤浅的论述。

一、企业现状

造船修造既有高空作业、闷舱室作业、起重作业、电焊气割作业、交叉作业等方式,同时又使用油漆、乙炔、液化气等有毒、易燃易爆危险品,属于高风险的行业。由于其特殊性,概括起来存在着“低、快、多、少、乱”五大特点。

一是科技含量低。造船企业不仅建造周期长,而且工种多、工艺复杂,生产手段主要以手工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高新技术运用少。

二是人员流动快。船舶的放样、焊接、组装、合拢、下水等工种绝大部分都是外来施工队承包完成,外包队伍中的特殊工种绝大多数都是由农民工组成,由于利益驱动,加之船东的变化,加快了人员的流动。

三是电气设备多。造船企业在修造过程中,使用较多的是设备和气体,使用设备主要有交直流焊机、埋弧焊机、风机、空压机,便携式打磨机、门吊等用电设备。使用气体主要有氧气、乙炔气、液化气、氮气等有毒、易燃、易爆气体。设备使用不当,维护检测不到位,气体疏于管理,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设备伤害,触电、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四是安全投入少。不少企业法人重效益、轻安全现象普遍存在,在安全投入上往往是能减则减,能少则少,能不投入就不投入,安全设施,整改措施落实不及时、不到位,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和正常培训工作得不到保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备陈旧,超期“服役”、“带病”运行,为事故的高发埋下了隐患。

五是现场管理乱。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作业现场无专职安全员监管;职工劳动防护用品配戴不齐,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证书过期现象屡见不鲜,电器设备直接裸露在场地上,电线乱拉乱接,线路老化和破损、无漏电保护装置、有的甚至无配电箱和开关箱,船舱油污不清洗,明火动用不测爆的现象还有存在。

二、原因分析

船舶是一个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修造过程既复杂又多变。安全隐患多,事故频发,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从目前情况看,其主要原因有:

1、政策和法律上的原因。在国家政策和法律对船舶修造行业的市场准入和源头管理的规定不够明确,准入门槛太低,造成船舶修造行业良莠不齐,竞争无序,缺乏行之有效、相互配合的监管措施和行政手段,致使日常管理针对性不强,管理不到位。

2、体制和机制上的原因。长期以来,船舶修造业大多数是由所属地挂靠管理,而县级以下政府无专门主管机构,综合监督和专项监管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完善,监管职责不清,责权不一致。加之,缺乏统一的船舶修造业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恶性竞争有愈演愈烈,也是造成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责任落实和管理上的原因。

(1)两个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政府部门往往是只看到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规模壮大,总量提高,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和监督不到位。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淡薄,责任主体不明确,职责不落实,尤其是租用场地生产的企业通过层层发包或挂靠,安全生产存在短期行为,一些外包工程队对安全设施、安全生产管理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在配备上互相推诿,导致管理环节脱节。

(2)资金投入不到位。一些企业以及外包工程队由于资金匮乏,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生产经营中,致使安全生产资金不落实,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安全生产资金专户,更没有按照规定提取足额的安全生产保证金,企业用于安全生产的技改投入、隐患排查与整改、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应急救援等只是流于形式,导致抗风险和抗御事故发生能力差,为事故高发埋下了祸根。

(3)电器设备防护不到位。焊机及配电箱直接裸露在场地上,防护措施不到位,长期的日晒雨淋,焊机的防护罩、桩头、龙头线老化、破损,漏电、短路时有发生,还有部分设备“带病”运行,不少特种设备和压力容器等没有实行严格的检测、保养,安全阀、压力表、消防栓设备配备不齐全、不配套,设备安全性能和能力均不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抵御事故发生。

(4)安全距离控制不到位。根据有关规定,在没有遮栏或其他防范措施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在作业中与带电设备应保持必需的安全距离。电压在10KV及以下,应保持0.35m安全距离;电压在20—35KV,应保持0.60 m安全距离;电压在44KV, 应保持0.90m安全距离;电压

在60—110KV,应保持1.50 m安全距离;电压在154KV, 应保持2.00 m安全距离;电压在220KV, 应保持3.00 m安全距离;电压在330KV, 应保持4.00 m安全距离,电压在500KV, 应保持5.00 m安全距离。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作业现场既没有明显的标识,也没有严格执行规定,触电事故居发生事故之首。

(5)环境保护不到位。船体拼装后,船体除锈打磨、职工不带口罩和防毒面具,到处可见。后续动火都是闷舱作业,由于各段空间狭小,通风不够,作业环境差,救护措施不落实,进舱作业没有严格执行的制度和动火制度,特别是油漆工和焊工作业,极易发生重大恶性事故。

(6)培训教育不到位。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外来承包队伍中的电焊工、冷作工、吊车工、铲车工、电工等人员无证上岗,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不了解操作规程,给企业埋下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三、对策措施

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心和重视。针对船舶修造业存在的问题,为预防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对造船行业政策调整的契机,研究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地方产业政策。调整目前的产业结构,适当提高门槛,依照市场经济的法则,规范市场准入,实行优胜劣汰,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的支撑,大力推行标准化建设,避免不良竞争,使造船企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逐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

二要加大行业领导力度。一是政府要强化领导,目前,船舶修造业地(市)级以上由同防科工委主管,而县级以下政府没有专门的船舶管理部门,大部分在经发委内设或带管,并且没有专门行政主管机构。特别是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后,不少企业由内河向沿江迁移,企业管理权仍由原乡镇管理,出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空白地”。对此。县级以下政府应设立专门主管部门。二是实行行业管理,通过政府牵头组建行业管理协会实施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三是实行注册安全主任代理制度,帮助企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台帐,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

三要加大资质审查力度。目前我国船舶修造企业的准入门槛还很低,很多船舶修造项目采用挂靠或使用外包队伍,按照《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对使用的外包企业及外包工程队的法定代表人、安全员和特种作业持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安

全管理台帐以及过去安全生产等情况进行安全资格和资质审查,抓好源头管理和监控。

四要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力度。各造船企业要确保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及使用。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政策精神由地方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制度,单独列帐,企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保障安全生产重大设施、设备、人员培训、隐患整改的资金。一是要建立全市船舶修造业安全生产档案库,把船舶修造业的“四证一照”、业主基本情况干渠设施配备、注册安全主任等情况作为存档内容,促使船舶安全管理规范化、信息化。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针对船舶修造业曾出现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爆燃等安全隐患,要从发展的眼光,投入一定的资金,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加强对安全生产科学规划、分类管理。三是要加大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的投入。对日常检查、集中检查、重点检查、全面检查中排查出的重大隐患,督促企业及时纠正安全问题,使“零违章”的关口前移,把“事后惩戒”转变为“事前疏导”,将被动防范转变为主动预防,把“要我安全”真正变成“我要安全”四要加大安全技术的投入,积极采用“四新”技术以先进的科技手段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五要加大监管监察力度。作为高危行业,在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同时,政府层面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该罚的要罚,该关的要关,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提升企业的安全本质度;企业层面要切实

加强管理,严格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确保生产安全的重要一环。企业应制定出具体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制度建立好检查台帐,同时要建立安全生产组织网络,把安全生产各项目标落实到车间、班组。船舶修造发包工程都必须有施工作业安全方案,同时要建立安全监管信息联席制度,采取部门检查、企业自查、事故调查分析,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共研究确定安全监督检查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船舶修造业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其他高危行业一样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不能就事故抓安全,作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职责,加大监督力度,与时俱进、创新思路,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步好转作出积极贡献。

下载我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原因及对策

    浅析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原因及对策 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从2008年1月1日至11月16日,全国发生重大事故75起,死亡和失踪1144人,同比增加6起、111人。特别重大事故全国发生10起,死亡662......

    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

    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 今年以来,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如山东胶济铁路交通事故、山西吕梁炸药爆炸事故、广西百色那读煤矿透水事故、山西溃坝事故、深圳“舞王”火......

    浅谈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 要:腐败是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及行为规范的衰退和堕落,它破坏了党和政府同劳动人民的关系,影响党和政府形象,腐蚀了人们的意志和社会趋......

    我国近期物价上涨原因及对策

    我国近期物价上涨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物价上涨原因对策 文章摘要本文通过写2010年我国第三季度物价上涨的原因 影响及我国所采取的措施,指出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种现象最近,由于......

    浅论群死群伤火灾频发原因及对策

    经济在增长,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强大,奈何火灾事故越来越多?群死群伤的场面屡次重现呢!这些火灾事故的责任要归结在谁的头上呢!是个人,是集体,还是国家?我说都有责任:个人的消防意识太薄......

    农村地区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其处理对策[推荐]

    农村地区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其处理对策 一、当前农村地区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 (一)农村地区坐车难的问题没有解决。农村公交车的发展速度缓慢,覆盖区域有限,许多农村地区仍然坐......

    我国面临国外反倾销现状及其应对措施_开题报告(小编推荐)

    开题报告随着中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高。在中国加入了WTO以后,中国的外贸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针对中国......

    我国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标签:我国 酒店 人才 流失 原因 对策 上一篇:太阳能灯具渐成绿色照明产业发展下一篇:节能半导体照明产业迎来发展新机 酒店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