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历史学科监控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中历史学科监控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知识不巩固
基础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还有各专题引言、历史地图等。其中重要历史事实应该居于首位。基础知识在学生答题失分率中达50%左右。
二、历史学科能力薄弱
历史学科能力是学生认知历史、解释历史和借鉴历史的主要手段。它有很强的综合性,包括知识、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主要因素是历史思维。作为应试的历史学科能力,分为感性阶段的学科能力,如听、视、观察和阅读等方面内容;理性阶段的学科能力,其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概括性,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基本思维方式,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归纳、抽象和概括、系列化和具体化等基本思维方法,敏捷性、多向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辨析性等基本思维品质。历史学科能力缺失而导致学生答题失分率中达30%左右。
三、基本技能没有掌握
基本技能是学生应试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阅读史料技能、审题技能、解答问题技能、语言组织技能、语言表达技能、应考策略技能、心理调适技能等。因没有科学掌握基本技能而导致学生答题失分率中达15%左右。
四、错别字导致失分达5%左右。
五、态度不端正
少数学生在考试中态度不端正,整个大题一字不写,甚至全卷空白。对此必须采取措施,如监考教师督促,或不答题交空白卷者不准出场,严厉批评教育。
第二篇:监控系统存在问题2018
监控系统存在问题
1.有功、无功负荷调整响应缓慢,调整不到位,调整值保持不住容易反弹;
2.跨年时元月一日必须重启主机,否则报表打印时间出错; 3.报表统计月累计、年累计出错,原因待查(现象:零点读数、24点读数、差值、电量正常,月累计和年累计显示“#VALUE!”); 4.水导、下导油箱油位值与现场不符,需要修改(将实际值改成与零刻度线的差值);
5.下位机与上位机通讯中断并恢复后,出现甩负荷;
6.语音/工程师工作站应用程序不定期转死,经常无语音报警、报表不打印,需要重启;
7.瓦温信号容易受干扰,不定时报警;
8.同期回路容易烧转角变压器,需要厂家检查相角变换程序,防止再次发生。
2018年1月
第三篇:体育学科质量监控方案
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控方案
一、监控目标
体育学科作为学校的重要课程组成部分,有着其特殊性,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通过对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的监控,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全面发展,更进一步的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监控内容,方式和组织实施
一)对教师的监控1、2、监控对象:体育教师 监控内容:
1)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监控
2)对备课的监控
3)对课堂教学的监控
3、具体要求:
1)教师对所教年级教材要熟悉能合理分配教材与课时安排
2)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新理念,贯彻《课标》精神
3)备课要体现课改精神和《课程标准》理念,符合规定的备课要求
4)教方法设计有针对性,重难点清楚有突破,有复备有小结
5)按照备课上好课,能完成教学目标
6)根据《北京市课堂教学评价方案》高标准完成研究课或评优课
4、监控方式及工具
1)检查教学计划(学年、学期、单元、教学)工具:记录表
2)检查教材安排的合理性(教材的选择与搭配)、可行性、针
对性(不同季节,年级)工具:记录表
3)检查备课每学期两次固定检查和不定时抽查 工具:记录表
4)听课,说课,评课工具:《评价方案》和听评课记录 二)对学生的监控
1、监控对象:在校有正式学籍的学生
2、监控内容:
1)体能
2)运动技能与理论知识
3)情意合作
3、具体要求:
1)严格体育课考核制度,定期考核,不弄虚作假,不同学生
区别对待,体现差异
2)按时完成《学生体质测评》参考《标准》汇总测评结果并分析
3)认真完成理论考试原则上水平一采用口答方法,水平二、三采用笔答方式
4)学生能主动参与其中,表现出情感的交流,意志品质的养
成及课堂表现出的合作,组织,讨论等能力
4、监控方式及工具
1)与上一学体育课考核情况和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得出
学生体质状况工具:上一学年考核与测评数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检查记分册学生成绩和水平二、三的笔试试卷,对学生进
行口头询问工具:1-6年级体育教材
3)通过教师做课,观察学生课上的情意合作等意识与能力
工具:《课堂教学评价表》
三)教学质量现状的调查及改进
1、调查对象:体育教师和在校学生
2、调查内容:教学质量现状调查
3、调查形式:问卷调查或座谈
4、调查步骤:
1)编制师生不同的问卷
2)组织全体体育教师集中完成,随机抽调一部分学生集中做
答
3)进行问卷的分析,得出数据及分析结果,将结果反馈给主
管领导和体育教师,共同研究改进方案。
第四篇:饲料卫生:饲料卫生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饲料卫生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为家畜日粮的饲料,其卫生与安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动物性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以及自我保健的意识增强,人们对食品的卫生安全性越来越关注。饲料卫生与安全程度不仅对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而且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并控制饲料产品的卫生和安全是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卫生安全的首要条件,也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所谓饲料卫生,是指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含量及其对畜禽的危害程度。因此饲料的卫生和安全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高效生产和动物产品的安全卫生。饲料的卫生与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动物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不仅对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而且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关系到我们赖以生存 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铅、黄曲霉毒素B和沙门氏菌是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对饲养动物健康造成实际危害,在体内的残留还会造成动物食品的安全隐患,而且畜禽粪便排出后对人类环境造成污染。
2013年,丁景华等人对辽宁多家饲料生产厂家生产的饲料进行抽样调查,分析现行饲料行业中饲料产品卫生安全的现状。结果表明:所测饲料样品中有21批次铅含量超过饲料卫生标准规定,合格率为76.9%。其中,生产环节和经营环节合格率分别为73.97%和88.89%。结果表明,饲料安全问题还是较为严重。又如,2014年11月,山东商河县几十家奶农生产出的2万斤原奶被查出黄曲霉素超标,超标物来自喂养奶牛的饲料。2014年6月,在内蒙古检测出部分企业生产的预混饲料镉超标。同是最近的2014年,在浙江,由于饲料问题,农户70多头猪离奇死亡。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在饲料卫生安全的监控方面已经逐步完善,饲料卫生安全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监控方面还存在部分问题,急需完善。饲料卫生质量监控的问题
1.1 我国饲料质量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初期,饲料标准化工重点放在基础性标准、饲料原料类标准及饲料添加剂产品标准上,先后制定了《饲料工业通用术语》基础标准、《饲料用大豆》等39项原料标准及《饲料添加剂维生素B》等30多项饲料添加剂产品标准,同时开始起草《饲料标签》标准及《饲料卫生标准》。进入9O年代后,重点突出了饲料工业基础管理、质量卫生标准及检测方法等饲料安全监管标准的制定。1991年、1993年,我国先后完成GB13078-91《饲料卫生标准》、GB10648-93《饲料标签》两项重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截至1994年,我国颁布实施的饲料工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146项。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导。以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基础的饲料工业标准体系。截至2012年底,我国现行有效的饲料质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520项,其中国家标准273项,行业标准247项。这些标准在饲料生产经营、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分析我国当前饲料质量标准体系现状,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饲料质量标准体系仍需完善。例如,药物检测方法也已基本完成制定或立项,但药物检测方法标准的配套性还不够好,需要进一步完善,饲料产品中添加剂的检测方法标准还相当缺乏,急需加速制定;新饲料资源和新饲料添加剂开发应用,使得建立评价方法标准尤其迫切;我国颁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共有260多种饲料添加剂产品而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113种仅占总数的44%左右。总的来说,我国饲料标准化工作应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总体要求,在做好完善检测方法标准体系的基础上,重点抓紧制定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和宠物食品(饲料)、水产饲料等产品标准,确保饲料行业健康有序发展。1.2 监控体系不完善
饲料法规是我国饲料工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是完善饲料质量监督管理、保证饲料安全的法律措施。国务院颁布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部也颁布了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进口产品登记制度、饲料标签管理制度、新品种管理制度和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管理制度。尽管如此,仍需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完善和制定专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配套规章制度。
此外执法过程也存在漏洞。一是在某些环节的监管上存在职责不明确,有些环节多部门监管,多部门又不管,缺乏有效监管手段,互相推诿。如泔水猪、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准入制等环节的监管,仅靠卫生监督部门单独监管存在极大的困难。二是监督执法力量比较薄弱,一方面,是缺少监督执法取证工具,样品留验、案件分析等技术基础设施缺乏;另一方面,是执法人员少,执法装备缺乏。三是卫生监管对象环节多,层面广,从饲料生产、经营、运输、流通、养殖等各个环节,点多面广,导致监管工作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监管效率不高,使监督执法工作显得力不从心,难以面面俱到。1.3 企业的违规生产
为了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国家对饲料中添加药品的种类和用量都有明确的规定。然而,由于饲料生产企业的无序、恶意竞争,其利润空间非常有限,为了提高销售量,只有通过一些新亮点吸引养殖场。而我国大多数养殖场圈舍条件简陋、管理水平落后,以致畜禽生长缓慢且容易发生疾病。所以饲料生产企业在饲料中添加预防疾病的药物或者促生长剂等,都很好地迎合了养殖的需要,成为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从而衍生出饲料生产企业在饲料中违规或超标准添加药品的问题。更有甚者,不顾国家的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品,酿成重大食品安全事件。2 解决措施
2.1 加快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
饲料工业标准体系包括强制性国家标准、饲料检测方法标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标准等。在做好国家强制性标准《饲料卫生标准》、《饲料标签》的制订工作的同时,要加快对饲料检测方法标准的制订。由于任何标准和方法都具有时效性,因此对饲料添加剂,尤其是药物饲料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应加大制标力度,增强标准的时效性,缩短标准制定周期,确保饲料检测有标可依。在完成有关标准制修订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新批准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推广、实施和监督工作。
2.2 健全监控体系
更一步完善监控体系,全面健全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畜产品残留监控计划的实施;加强对饲料和动物饮水中超量范围使用兽药的检测;加强饲料生产经营环节的统检和抽检。强化市场抽检和监管;开展动物性饲料产品质量检测和流向监测。国家在完善有关管理法规、标准的同时,要加快饲料监测体系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技术设备和监督方法等方面,保证饲料产品的安全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饲料产品质量主管部门加大了对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中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质量,特别是安全方面的监管,以保障食用畜产品安全。同时,鼓励饲料企业将 ISO、HACCP、GMP等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饲料生产质量控制过程。
2.3 加强饲料卫生安全意识
企业是饲料的生产者,也是饲料安全的第一道保障者,饲料生产企业应树立“饲料卫生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状况”的观念。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夸大了动物的解毒功能,把动物当成万能生物解毒器而忽视了饲料的卫生质量。事实上,动物只有有限的解毒功能,如饲料中的重金属铅并不是被解毒排出动物体外,而是被蓄积在动物的骨骼中;存在于动物性饲料中的疯牛病病毒并不是被喂养的牛杀死而是继续感染内脏和肌肉,人食用后,引发脑海绵体,导致脑瘫(克雅氏症);饲料中的农药残留也并不是完全能被动物分解,禽畜的脂肪组织能检测出较高含量的农残便是证明。2.4 加强饲料企业的建设
加强企业的自身建设,除了安全意识的建设,主要还有安全生产过程的建设。饲料原料和成品在贮存过程中因温度、湿度的影响,极易滋生黄曲霉和产生黄曲霉毒素,致使原料和成品变质,应建立良好的原料与成品贮存设施,保证饲料原料和成品的质量;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使用合格的饲料加工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原料和成本污染的机会,减少因机械加工而引起的重金属污染;采取必要的脱毒方式,对植物性饲料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饲料在贮存过程中被污染或微生物作用产生的有毒化学成份,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脱毒处理。3 总结
我国目前的饲料卫生安全监控已经较为完善,但是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饲料卫生安全问题不容放松,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保证饲料卫生、安全,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任丽哲, 家畜饲料卫生与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控制.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2(7): 第15-16页.[2] 王西耀, 饲料卫生问题与提高安全性的措施.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2007: 第18-20页.[3].丁景华与梁德春, 饲料产品卫生安全现状的调查.现代畜牧兽医, 2013(1): 第44-45页.[4].于炎湖, 我国饲料卫生标准的成效、问题与建议.中国饲料, 2003(5): 第28-30页.[5].页.[6].[7].苏晓鸥, 饲料检测与饲料安全.饲料工业, 2001.22(12): 第1-3页.陆子璇, 当前饲料和畜产品安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兽医导刊, 粟胜兰, 浅析我国饲料质量标准体系现状.中国饲料, 2013(4): 第6-72013(3).[8].[9].严控饲料卫生质量,确保“绿色食品”生产.王吉谭, 饲料产品卫生安全现状及其对策.饲料工业, 2005.26(7): 第4-6页.
第五篇:质量和设备管理存在问题
2016年质量管理与设备管理情况
一、质量问题明细
1.用户反映的质量问题
2016年上半年接到用户反映的质量问题20起,同比去年的7起增长了13起。其中配件质量问题造成的5起,工作环境恶劣或用户使用不当造成的8起,与用户技术交底不明确造成的2起,修理产品原厂家设计问题造成的1起,到达现场后未发现用户反映的质量问题2起,我厂修理质量问题造成的2起。2.供货配件进厂发现的质量问题
2016年上半年供应处购买进厂的配件发生质量问题的有18起。其中三无产品4起,产品质量低不能使用的12起,实际型号与计划型号不一致的2起。3.厂内质量问题
2016年上半年厂内发生质量事故9起。技术人员设计问题造成的3起,加工质量低造成返工的4起,加工人员识图不清造成的1起,交接手续不齐全造成的1起,处罚金额共2700元。
二、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职能部门管理问题
质量管理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抓产品质量力度不够,具体工作没有落实到个人,导致部分车间兼职中检员责任不明确,记录不完善,中间过程的产品质量失控,造成不合格品出车间、出厂。
措施:再次对各车间的专检员、中检员进行具体工作的落实和责任的划分,完善各自的检测记录,让事故发生后有可追溯性,管控好中间过程。2.职能部门态度问题
质量管理部门日常巡视少,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罚力度不够,未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措施:加强对车间产品质量的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发生的质量事故坚决按照质量管理办法进行处理。3.加工技能问题
车间部分员工的加工技能参差不齐,技术骨干和师带徒没有起到好的传、帮、带作用。导致加工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措施:车间中检员应对新员工、临时工以及根据车间经验技术能力相对欠缺的员工加工的产品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4.设计问题
技术部门对工艺图纸设计、修改、审核不够严谨。图纸的标准化签字工作执行不力,未起到审核的作用。项目工程技术人同现场指导少。若技术图纸出错,加工车间与检验员依图纸进行加工和检验不能发现问题,在最终装配时才发现问题,造成返工,拉长了整个产品的生产周期。措施:技术图纸审核不能流于形式,要细心;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到加工车间进行指导,与车间多交流沟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避免生产周期进一步拉长。5.外购件问题
部分外购件回厂没有技术图纸,比如部分采机原厂家供应的齿轮,我们只能对硬度和机械尺寸进行数据检测,不能有效的判定是否合格;某些产品质检部门没有检测手段进行检测;部分外购件没有送质量管理部门检查,配件质量情况不清楚;造成了我们在源头上就不能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措施:供应部门在送检时必须提供技术资料或相关的厂家检验合格证明。标件在进厂入库时,车间检验员应对配件的外观质量进行评估,是否含有合格证明,避免“三无”产品流入我厂。6.配件及成品的堆放问题
成品变废次品。如托辊生产的部分托辊轴和回来的各种管子,由于长时间的存放锈蚀严重,已经不能当做成品销售或进入下一步工序加工;车间做好的成品,没有销走,囤积在车间,越堆越多,时间一长外观质量大打折扣。
措施:做好的成品和配件,必须由生产科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避免成品的加剧折旧;车间在报配件计划的时候要考虑配件回厂后能否有适宜的环境安全堆放。7.车间意识问题
质量意识不强,个别车间重工期轻质量,如有些钻错的孔,图省事、图快,直接用气割变成调孔。虽然在使用上不存在问题,但影响整个产品的外观质量。措施:提高车间负责人的意识,质管部门加强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在解决工期、成本、质量发生冲突时,从根本上杜绝牺牲质量的错误思想,实现质量管理理念的转变。
三、设备故障明细
2016年上半年发生设备故障42起,其中31起于故障发生当日处理好;有5起设备故障因购买配件时间长造成设备的修理耽误了一定的工期;有2起设备故障由于技术力量不足与修理厂家签订协议处理也耽误了3-5天;有4起设备故障因修理过程复杂也耽误了2-5天。
四、故障发生的原因
1.设备的日常维护不到位,增加了设备的损耗,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2.操作者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造成的设备故障。
3.操作者在操作前未进行安全确认,导致设备带病作业,最终造成的设备故障。4.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过载、过热、润滑不良,以及客观环境因素如腐蚀、尘埃重、电器进水等原因造成的设备故障。
五、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职能部门管理问题
设备管理部门的日常巡视不到位,没能及时发现设备的隐患问题;设备故障处罚少,力度轻;对发现的问题未提起足够的重视,以至造成设备故障;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不足,不能有效的判断设备故障的原因。
措施:加强日常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设备故障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办法进行考核处理;对发现的问题要引起重视及时处理,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技能。2.维护意识不到位
操作者只管做,维修员只管修;生产忙,没时间保养;坏了再修,没坏不用管等不良观点严重,设备故障的出现是必然的,加工出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也是必然的。
措施:增加意识,善待设备,由事后修理调整为事前预防保养,重点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填写好记录,确保我们的设备正常运行。3.沟通不到位
生产车间的设备出现故障直接通知修理车间,导致设备管理部门对故障不清楚,不能及时的对故障进行责任追溯,也不能及时跟踪什么时间修好停产多久。措施:车间的设备出现故障,由该车间书面填写设备维修单交设备管理部门签字,然后由设备管理部门落实整改时间后交修理车间,设备修好验收后修理车间返还维修单底联。4.责任落实不到位
各车间都设有设备管理员,虽然都是兼职的,但没有起到设备管理的作用,没有对所在车间的设备进行有效的使用和维护监督。
措施:加强设备管理员的监督意识,从意识上提高设备管理员的设备管理意识;加强考核制度,从制度上促使设备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5.配件问题
设备配件采购影响设备修理工期,影响整个生产进度。
措施:厂大型独门设备,维修车间应有易损配件储备;非易损件的供应由供销科与供应处及时沟通,减少配件回厂的周期。6.修理能力问题
修理能力不足,造成故障设备需要外委厂家大修,拉长修理工期,也提高了修理成本。
措施:加强维修能力不足的地方,如液压系统和电气部分;若设备确实需要外委修理的,在维修单位到厂修理过程中,我厂的维修人员应向对方积极沟通,下次出现类似问题时,避免再次外委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