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优秀教案设计10的分与合
《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及哪两个
数能合成10的。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
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分与合,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学生用具:花片10张,1-9卡片各一张。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信封4只,里面均装好10张彩色花片; 1~9卡片。教材分析:10的分与合,对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进一步学习认数和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题要求学生有次序地给珠子涂色,把每串珠子依次分成两
部分,并由此让学生推出其余的四种分法。有序操作不能仅靠教师的说教,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先引导学生移动圆片,把10
个圆片分成两部分,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所分的5行圆片,让学生发
现 “无序分”,即不美观也不利于记忆,从而使学生“有序分”的迫切需要。
根据10可以分成几和几,主动联想到几和几可以合成10,沟
通了分与合的联系,又利于学生整体地把握知识,减轻了记忆的负
担。让学生交流怎样记忆分与合,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记忆方
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谈话:小朋友,我们先来玩个魔术。老师手中有好几个信封,里面装的全是花片。你随便从一个袋子里随意拿出几个花片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猜出信封里还有几个花片。你们相信老师有这个本领吗?我们就来试试吧。
第 1 页
师生一起游戏。
老师为什么能猜想得又快又对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每个袋子里都有10个花片)
2、谈话:小朋友猜得对,老师知道每个袋子里都有10个花片,根据10的组成老师就可以猜到还有几个花片。如果小朋友学习了10的分与合,也能跟老师一样算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0的分与合”。出示课题:10的分与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二、合作探索
1.初步感知。
师: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10个花片,把10个花片分成两部分。一边分,一边想,10可以分成几和几。你有几种分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对部分学生进行指导。
交流:你是怎么分的呢?(请部分学生到黑板前移动磁性花片,一边分一边说,10可以分成几和几。)
师:刚才我们把10个花片分成两部分,得到了好多种分法。大家看,这些分法放在一起显得非常凌乱,我们能不能调整一个分的顺序,使这些分法更好看,也更好记。
学生思考后,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操作,师生共同评价。
师:经过这么移动、调整,这些分法更好看,也更好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分的。)
由此看来,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比较好。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教材第37页的问题。(课件出示37页图)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源于指尖”,用10个圆片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情绪高昂,心智振奋,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发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学生经历了由“直观操作思维——骨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在这环节中,学生们得出了10的分与合,对指导学生观察的分的5行圆片,让学生发现“无序分”既不美观,也不利于记忆,从而使学生产生“有序分”的迫切需要。
2、有序探索。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图上有5串珠,每串都有多少珠子?(10个珠子)
第一串中珠子的颜色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右边的第一个珠子涂了颜色,其余的都没涂,这说明10可以分成1和9或者9和1。)
你能有次序地把其它几串珠子用涂色的方法分一分吗?第二串要涂几个?从哪边开始涂?
要求:一边涂色,一边在下面有序地写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并且把分得的结果填写在10下面的方框中。
反馈:你是怎样涂的?怎样填的?
指名学生板书,师生共同评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1 01 01 01 0
/\/\/\/\/\
1928374655
提问: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中可能出现不同的方法,如9和1,1和9)1 01 01 01 01 0
/\/\/\/\/\
9182736455
问:前面4个都是一对一对的好朋友,1和9,9和1;2和8,8和2;最后一个5和5,能找到它的好朋友吗?
(不能了,因为把两个5交换,还是5和5。)
10的分成共有几个?(9个)
追问:根据10的分成,还能想到什么?(根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可能想到几和几合成10,或者几加几等于10,或者10减几等于几,教师都给予肯定。)请学生有次序地说出几和几合成10。(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记忆10的分与合。
谈话:你能很快地记住10的分与合吗?先自己默记一下,再说给同桌听。
提问:谁能按顺序说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和成10,并告诉大家你是怎
么记的。(只要方法有一定的可取之处,都要给予鼓励。)
谈话:大家记住了吗?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检查。
进行小组对抗赛。第一组问;10可以分成1和几?第二组答:10可以分成1和9。第三组问:10可以分成2和几?第四组答:10可以分成2和8。„„然后再问:1和几合成10?„„
(设计意图: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这样的有序探索,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积极思维、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有序探索出10的分与合,也是数与美的结合。)
三、巩固应用
1、找鲜花。(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先在课本上完成连线,然后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操作,把合成10的两朵鲜花排在一起,最后集体校对。
2、课件出示送粮食图。
谈话:秋天到了,农民经过辛苦劳动,粮食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他们正用火车把粮食运到全国各地去呢。看着这列火车,你发现了什么?(火车头上是10,后面车厢里的粮食上下两个数合起来也是10。)你们能帮农民伯伯把空白的数补上去吗?
学生做,然后集体校对讲评。
四、拓展练习
1.手指游戏。
谈话: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两只手上一共有十个手指。我们就利用小手来记忆今天的知识,好吗?邻桌的两个小朋友一起做,一个同学随意竖起几个手指的数量说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10。
然后两个人交换,轮流进行。看哪两个同学合作得最好。活动后,评出合作最出色的小组。
2、数字儿歌(找朋友)
找呀找呀朋友,谁是1的好朋友,(9)是1的好朋友;
找呀找呀朋友,谁是2的好朋友,(8)是2的好朋友;
找呀找呀朋友,谁是3的好朋友,(7)是3的好朋友;
找呀找呀朋友,谁是4的好朋友,(6)是4的好朋友;
找呀找呀朋友,谁是5的好朋友,(5)是5的好朋友。
3、圈数游戏。9 1 4 4 80 6 0 6 33 3 4 8 31 7 6 2 30 6 1 1 25 4 6 9 2
谈话:每个小朋友有一张纸,纸上的方框中有很多数。仔细观察方框中的数,把相邻的两数合起来是10的,用笔圈起来。比一比,谁观察得最仔细,做得又快又好。
教师示范。比如这里的9和1在两个相邻的方格,它
们合起来恰好是10。所以把它们两个圈在一起。
学生练习。学生会发现两个相邻的方格是水平的或是
上下的。可能有学生提到能不能斜着连,教师应告诉他们不可以。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主要性基础性练习,同时也有开放性拓展性练习,关注课堂中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课堂总结
说说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
六、板书设计
10的分与合01 01 01 01 0
/\/\/\/\/\
1928374655
第二篇:我与信合共成长
我与信合共成长
时光荏苒,来到农商行已经半年多了。2013年11月,我有幸通过招聘考试以及十多天的培训学习,成为武威农商行的一份子。自去年12月开始工作至今,对农商行产生了深深的感情,难以割舍、历久弥坚。
在这半年多时间里,我从一个对银行业务未知半点的门外汉,逐渐成长成为一名银行从业者。当然在这半年中,我对业务的学习也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业务技能需要我掌握,甚至去创新。而农村信用联社也从人们口中的“信用社”成长转变为武威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而我也非常荣幸的目睹了农商行的转型历程,也更加高兴的为农商行的转变出了一份微薄之力。
作为一个新晋员工,我深深的明白,学习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技能的提升,业务的熟练,才是我铺平职业生涯之路的大理石。《论语·述而》中讲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不断从老员工身上发他们的优点,对照自身寻找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学习老员工的业务技能,通过“看、听、问、做”使自己迅速熟练的掌握业务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看,看老员工的操作流程,将其熟记于心;听,认真听老员工的讲解,明白各项业务的操作方法,强化记忆;问,在听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虚心的向老员工或者业务能力比自己强的同期新员工学习;做,就是在之前“看、听、问”的基础上实际操作,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熟练的运用到操作中,逐渐能够轻车熟路的办理各种业务。
农商行刚转型不久,虽然在同业中是老面孔,但在我市商业银行业中间也算是新晋员工。所以,我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对武威农商行同样适用。信用社向农商行的转变,是落后的机制体制向先进的机制体制的转变,也是淘汰老业务创新新业务的最好时机。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相比其他商业银行,我们的发展还不成熟,同时客户群体又有特殊性,所以在未来农商行的发展中困难还是不少的,如何创新业务,如何提高服务都是我们要面对的难啃的骨头。在转变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习其他已经比较成熟的商业银行的机制体制,学习他们的业务,在学习的基础上“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断模仿,创新,走出一条属于我们农商行自己的特色道路。
困难对于我和农商行都是存在的,但是我们有共同的理念,有不怕难,不怕苦的精神,有更加统一的目标,所以,我与农商行的发展是一往无前的!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在领导以及老员工的带领下,我们可以不断的将绘制好的美好蓝图,一个一个实现,最终将农商行打造成为一个乘风破浪的航空母舰!
第三篇:我与信合共成长
我与信合共成长
时光飞逝,转眼间来白银区联社已经一年多了。清晰地记得那是2012年的秋天,怀着对信合事业的无限憧憬,我报名参加了2012年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社会招聘,并以优异的成绩被白银区联社录取。自此,成了白银区联社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农信社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但在陌生中竟透着一丝似曾相识的“家”的感觉。我生在农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娃,上大学时读得农业大学,现在又进入农村信用社工作。也许这就是我的“三农情节”吧。
一年来,在联社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及企业文化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现在我已经全身心融入白银区联社这个大家庭之中。一年多来使我感受最深的有一个人,还有一个变化。
一个人就是尊敬的雷志强理事长,2013年1月10日,雷志强理事长一行来到白银区联社调研。期间去了第一分社,与我们两位新员工进行了亲切交谈。并询问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之后雷理事长叮嘱我们要脚踏实地,立足基层,甘于奉献。雷理事长的讲话使我深受鼓舞,它就像一盏明灯一样,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进的方向。
一个变化就是农信社这几年跨越式的发展。一年来我们经历了网银、手机银行测试上线,最终对外开办。经历了IC借记卡,公务卡的成功发行、经历了新信贷系统的上线运营。这其中最大的改变就农村信用社员工服务礼仪的提升。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白银区联
社重金聘请了上海银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专家教授就银行业规范化服务进行了培训。现在不管是营业场所,还是服务礼仪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见农信是在不停地发展着,变化着,变得更加优秀了,更加强大了,作为农信的一份子,我深感自豪。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回首这一年多的的职业生涯,我感觉非常地充实,感谢省联社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来让我们逐渐认知这个企业,融入这个大家庭,感谢各位领导同事的关心和栽培。
今天,我们站在信合这个大舞台上,就应该满怀对信合母亲的爱,对“三农”事业的爱,对陇原大地数以千万计农民的爱,勇敢的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坚持“诚信、创新、敬业、兴农”的八字方针,用你我的智慧,共创辉煌。因此,我们不应当只是一名普通的柜员,而更应是祖国“三农”政策的传递者,让改革惠民的春风传遍陇原大地!
最后,作为一名信合的基层员工、作为一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要有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我们要拿出执着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身到工作中去,随着农信社一起“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第四篇:国家优秀教案设计蚂蚁和蝈蝈
《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第六单元20课 教材分析: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本文篇幅较短,却富有教育意义。课文还配有精美的插图,注重创设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趣,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整篇课文不管从文字还是插图都给人以美的启迪。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少,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在课上,他们思维活跃,好说,好动,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又不善分配。因此,教学方法要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我有机渗透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入景生情,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演示蚂蚁和蝈蝈的活动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直观感受了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
2、品读感悟法:朗读是语言训练,陶冶情操,体会感情,积淀语感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比赛读等各种朗读形式,通过反复诵读,细心品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了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蝈蝈的悠闲自得,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达到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防患未然,才能减少灾难,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蚂蚁和蝈蝈”。让学生跟在老师后面书空写课
第 1 页
题,齐读课题。
2.蚂蚁和蝈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谁来读读。
出示:一群蚂蚁、搬粮食、满头大汗、几只蝈蝈、乘凉、自由自在指名读。齐读两遍。
【设计意图:复习生字词这一环节的设计虽然比较老套,但低年级字词教学、巩固是重点,抓好字词是基础。】
二、品读搬粮,感悟蚂蚁的勤劳(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课文一开始就写了夏天(出示:太阳图),你觉得夏天怎么样?
(随机出示句子: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①指名读。②指导读。③齐读。
3、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小蚂蚁在干什么?
4、出示句子: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指名读句子。演读理解
a.师:小蚂蚁在搬粮食,它们是怎样搬粮食的,谁有本事给大家演演?(标出:背、拉)
b.指名上台表演,师生评议,相机引导理解,背、拉、满头大汗 c.演读:谁有本事一边读一边演?我们一起来学小蚂蚁搬粮食。
d.你觉得小蚂蚁怎么样?(板书:勤劳)
5、看图说话:他们还会怎样搬粮食?
(学生回答后,教师随即引导做“抬、推、举、扛、抱” 等动作)
师:搬粮食的办法可真多,你能学着课文,也来做回小作家吗?
句式训练: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有的,个个满头大汗。
6、你想不想对小蚂蚁说些什么?
7、指导读全段。
【设计意图:由“图”入手,图文结合,边学边演,理解语言文字。让学生带着画面从多角度讲文字与现实生活接轨,利用表演学习课文内容,将抽象的文字变得鲜活可爱,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愉快的学习中去,不仅进行了语文思维训练,又是语文学习的迁移,让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三、品读乘凉,感悟蝈蝈的懒惰(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到蚂蚁们在努力搬粮食,蝈蝈们是什么表情?他们为什么笑?学着蝈蝈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2、蝈蝈们在干什么?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1)他们为什么要躲在大树下?指名说说
第 2 页
(2)他们是在树下挖洞、搬粮食吗?指名说说
(3)谁来说说什么叫“自由自在”?
(4)说得真好,蝈蝈们想唱歌就„„,想睡觉就„„,想聊天就„„,不想聊天就„„,不想吃饭就„„饿死了,他们多自由自在啊!
(省略号的地方让学生填空)从这里你知道蝈蝈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板书:懒惰)
【设计意图:对词语的理解,首先应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所以我选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词语:“唱歌、吃饭、睡觉、聊天”。其次,语言的训练也应注意到句子的优美,这里我选择对偶句式。】
3、课文补充
出示:雨季提前到来,一大早,天际便响起了“轰隆隆”的雷声,紧接着“哗啦啦”下起了瓢泼大雨,这一下就好几天。蚂蚁们躺在自己温暖的窝里,有的给小蚂蚁喂食,有的吃粮食,还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蝈蝈们没有窝,躲在树洞里,不时被雨点打中,小蝈蝈饿得“蝈——蝈”地直哭。
(1)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自由读,思考在这漫长的雨季里,蚂蚁和蝈蝈分别是怎样度过的?然后分别指名回答。师:小蝈蝈为什么要哭?
生:他们许多天没有迟到东西,肚子早就饿了。师:蝈蝈爸爸妈妈饿不饿?他们为什么没有东西吃? 生:„„
师:真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呀,早知道会出现没有粮食全家挨饿的困难,当初蝈蝈就应该„„(让学生自由补充)(2)指导学生再次朗读。【设计意图:补充的这段文字,只要求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能说出蚂蚁和蝈蝈在遭遇暴雨之后的不同境遇,初步意识到不同的生活态度造成不同的人生结局。】
四、文本对比,感受不同的生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冬天来到了。(1)听,(课件播放风声)你听到了什么?
(2)出示: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
指读、齐读
2、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自己读读句子,看看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交流板书:舒服过冬 又冷又饿
3、天气这么冷,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1)他们生活得怎么样?
(2)你们看,小蚂蚁们在快乐地做什么呀?你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冬天,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他们有的,有的,个个
第 3 页。
4、此时的蝈蝈: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1)你看到了什么?这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2)是呀,他们一点都不神气了。谁来读?指名读
5、合作朗读:冬天,蚂蚁和蝈蝈的生活完全不同呀!老师读冬天的句子,男生读蚂蚁的句子,女生读蝈蝈的句子。注意读出蚂蚁和蝈蝈不同的神情。【设计意图:开头呼呼北风声音的设置是营造环境的变化,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夏天来了”形成反差,接着对比蚂蚁和蝈蝈的不同结果,追根溯源,揭示中心。句式的训练培养学生发挥想象,说完整话的能力,进行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
五、循根求源,揭示寓意。
1、为什么蝈蝈会这么惨?
2、为什么蚂蚁冬天能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生答后师小结:是呀,蚂蚁在夏天的时候赶紧搬粮食,为冬天作准备。这样到了冬天就能舒舒服服地躺在洞里过冬了,这就叫“有备无患、防患未然”。(示词读词)
3、故事学完了,你们认为到底谁傻呢?
(只有像蚂蚁那样,用智慧和勤劳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如果贪图享乐,懒惰就只能换来蝈蝈一样痛苦的结局。这才是真正的傻瓜呢。)
4、现在老师这有两只又冷又饿,快要不行的蝈蝈,它们十分需要别人的帮助,你想帮它做些什么?想对它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理,;通过探究、争论展示学生风采;通过帮助别人培养学生爱心,学会宽容,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
六、作业
这些得到帮助的蝈蝈幸运地活了下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第二年夏天到了,他们会干些什么呢?课后请你把他画出来,送给你的伙伴,或者你就新编一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讲给你的好朋友听,好吗?
【设计意图: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用。如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思想用合适的词语表达出来?这是一项源远流长的工程,教师要从点滴做起,携领着学生走向语言的王国。】 板书设计:
蚂蚁 和 蝈蝈
夏天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舒服过冬 又冷又饿
(勤劳)(懒惰)
第 4 页
第五篇:国家优秀教案设计10的分与合
《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及哪两个数能合成10的。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分与合,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学生用具:花片10张,1-9卡片各一张。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信封4只,里面均装好10张彩色花片; 1~9卡片。教材分析: 10的分与合,对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进一步学习认数和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题要求学生有次序地给珠子涂色,把每串珠子依次分成两部分,并由此让学生推出其余的四种分法。有序操作不能仅靠教师的说教,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先引导学生移动圆片,把10个圆片分成两部分,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所分的5行圆片,让学生发现 “无序分”,即不美观也不利于记忆,从而使学生“有序分”的迫切需要。
根据10可以分成几和几,主动联想到几和几可以合成10,沟通了分与合的联系,又利于学生整体地把握知识,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让学生交流怎样记忆分与合,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记忆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谈话:小朋友,我们先来玩个魔术。老师手中有好几个信封,里面装的全是花片。你随便从一个袋子里随意拿出几个花片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猜出信封里还有几个花片。你们相信老师有这个本领吗?我们就来试试吧。
第 1 页
师生一起游戏。
老师为什么能猜想得又快又对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每个袋子里都有10个花片)
2、谈话:小朋友猜得对,老师知道每个袋子里都有10个花片,根据10的组成老师就可以猜到还有几个花片。如果小朋友学习了10的分与合,也能跟老师一样算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0的分与合”。出示课题:10的分与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二、合作探索
1.初步感知。
师: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10个花片,把10个花片分成两部分。一边分,一边想,10可以分成几和几。你有几种分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对部分学生进行指导。
交流:你是怎么分的呢?(请部分学生到黑板前移动磁性花片,一边分一边说,10可以分成几和几。)
师:刚才我们把10个花片分成两部分,得到了好多种分法。大家看,这些分法放在一起显得非常凌乱,我们能不能调整一个分的顺序,使这些分法更好看,也更好记。
学生思考后,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操作,师生共同评价。
师:经过这么移动、调整,这些分法更好看,也更好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我们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分的。)
由此看来,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比较好。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教材第37页的问题。(课件出示37页图)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源于指尖”,用10个圆片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情绪高昂,心智振奋,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发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学生经历了由“直观操作思维——骨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在这环节中,学生们得出了10的分与合,对指导学生观察的分的5行圆片,让学生发现“无序分”既不美观,也不利于记忆,从而使学生产生“有序分”的迫切需要。
第 2 页
2、有序探索。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图上有5串珠,每串都有多少珠子?(10个珠子)
第一串中珠子的颜色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右边的第一个珠子涂了颜色,其余的都没涂,这说明10可以分成1和9或者9和1。)
你能有次序地把其它几串珠子用涂色的方法分一分吗?第二串要涂几个?从哪边开始涂?
要求:一边涂色,一边在下面有序地写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并且把分得的结果填写在10下面的方框中。反馈:你是怎样涂的?怎样填的? 指名学生板书,师生共同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0 1 0 1 0 1 0 1 0 /\ /\ /\ /\ /\ 1 9 2 8 3 7 4 6 5 5 提问: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中可能出现不同的方法,如9和1,1和9)1 0 1 0 1 0 1 0 1 0 /\ /\ /\ /\ /\ 9 1 8 2 7 3 6 4 5 5 问:前面4个都是一对一对的好朋友,1和9,9和1;2和8,8和2;最后一个5和5,能找到它的好朋友吗?
(不能了,因为把两个5交换,还是5和5。)10的分成共有几个?(9个)
追问:根据10的分成,还能想到什么?(根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可能想到几和几合成10,或者几加几等于10,或者10减几等于几,教师都给予肯定。)请学生有次序地说出几和几合成10。(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记忆10的分与合。
谈话:你能很快地记住10的分与合吗?先自己默记一下,再说给同桌听。提问:谁能按顺序说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和成10,并告诉大家你是怎
第 3 页
么记的。(只要方法有一定的可取之处,都要给予鼓励。)谈话:大家记住了吗?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检查。
进行小组对抗赛。第一组问;10可以分成1和几?第二组答:10可以分成1和9。第三组问:10可以分成2和几?第四组答:10可以分成2和8。„„然后再问:1和几合成10?„„
(设计意图: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这样的有序探索,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积极思维、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有序探索出10的分与合,也是数与美的结合。)
三、巩固应用
1、找鲜花。(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先在课本上完成连线,然后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操作,把合成10的两朵鲜花排在一起,最后集体校对。
2、课件出示送粮食图。
谈话:秋天到了,农民经过辛苦劳动,粮食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他们正用火车把粮食运到全国各地去呢。看着这列火车,你发现了什么?(火车头上是10,后面车厢里的粮食上下两个数合起来也是10。)你们能帮农民伯伯把空白的数补上去吗?
学生做,然后集体校对讲评。
四、拓展练习
1.手指游戏。
谈话: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两只手上一共有十个手指。我们就利用小手来记忆今天的知识,好吗?邻桌的两个小朋友一起做,一个同学随意竖起几个手指的数量说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10。
然后两个人交换,轮流进行。看哪两个同学合作得最好。活动后,评出合作最出色的小组。
2、数字儿歌(找朋友)
找呀找呀朋友,谁是1的好朋友,(9)是1的好朋友;
找呀找呀朋友,谁是2的好朋友,(8)是2的好朋友;
第 4 页
找呀找呀朋友,谁是3的好朋友,(7)是3的好朋友; 找呀找呀朋友,谁是4的好朋友,(6)是4的好朋友;
找呀找呀朋友,谁是5的好朋友,(5)是5的好朋友。
3、圈数游戏。2 9 1 4 4 8 8 0 6 0 6 3 7 3 3 4 8 3 5 1 7 6 2 3 9 0 6 1 1 2 5 5 4 6 9 2 谈话:每个小朋友有一张纸,纸上的方框中有很多数。仔细观察方框中的数,把相邻的两数合起来是10的,用笔圈起来。比一比,谁观察得最仔细,做得又快又好。
教师示范。比如这里的9和1在两个相邻的方格,它 们合起来恰好是10。所以把它们两个圈在一起。
学生练习。学生会发现两个相邻的方格是水平的或是
上下的。可能有学生提到能不能斜着连,教师应告诉他们不可以。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主要性基础性练习,同时也有开放性拓展性练习,关注课堂中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课堂总结
说说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
六、板书设计
10的分与合
0 1 0 1 0 1 0 1 0 /\ /\ /\ /\ /\ 1 9 2 8 3 7 4 6 5 5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