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的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10:5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复习《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的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复习《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的教案设计》。

第一篇:高三复习《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政党产生的条件、政党的特征、作用,理解政党与国家政权和一般社会政治团体的关系,明确现代国家政权一般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提高学生历史、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识和观念,高三复习教案.§第41讲 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_政治试题。

教学重点:政党的作用;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教学难点: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与一般政治团体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政党

1、产生: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

2、(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造成了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不仅要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以取得自由竞争的权利,又要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处理本阶级内部的关系,这就需要组织本阶级的政治组织——政党。这是资产阶级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中,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地方性走向全国性。在这种紧密联系的经济活动中,才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形成政治上的组织,建立自己的政党。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大工业生产发展为政党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

(2)政治条件:资本主义民主制

资本主义民主制的确立使资产阶级内部各阶层、各集团都获得了参加国家管理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也获得了有组织地进行政治活动的空间和舞台。

(3)思想条件: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

商品经济中“竞争”、“平等”的客观要求,使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废除经济上、政治上的封建束缚,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

2、定义:

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

(1)政党是一种社会政治组织。

(2)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政治组织,这是为取得和维持政权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3)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利益的,是属于一定阶级的政党。

3、特征:

(1)本质属性: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阶级性)

判断政党阶级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它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

(2)根本标志:与国家政权紧密相联

任何阶级的政党其政治纲领都明确规定了它的政治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政治目标则是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政党与国家政权的这种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3)组织系统:组织与纪律性

4、分类:

(1)按阶级属性分

①资产阶级政党

最早出现在英国:1679年的辉格党与托利党 1833年演变成自由党与保守党

我国第一个民族资产阶级政党:1905年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

②无产阶级政党

世界第一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1847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建立的“共产主义同盟”

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的无产阶级政党:1869年德国社会主义民主工党

(2)按是否执政分:执政党和在野党

(3)按是否合法分:合法政党和非法政党

5、作用

(1)争取群众与教育群众

(2)集中阶级的意志

(3)掌握、行使与参与国家政权

二、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1、关系: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

2、原因:

(1)实践上: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政党执政;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2)理论上:

①必要性: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是政党的性质决定的。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阶层的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的集中代表者,而政党只有领导国家政权,才能通过法定的程序,把自己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变成国家的法律。把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并依靠国家的强制力加以贯彻执行,才能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

②可能性:政党具备掌握国家政权的可能性(纲领、组织、领导集团)。

课堂思考

1、阶级、国家、政党的关系如何?

区别:产生时间:阶级—国家—政党;定义(内涵);分类(外延)不同等;

联系;

(1)阶级与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性质。

(2)阶级与政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利益。

(3)国家与政党: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在通常情况下,国家的性质与执政党的性质相一致。

(4)阶级、国家、政党:国家、政党的本质属性都是阶级性。

课堂思考

2、政党与一般政治团体的关系如何?

政治团体:按特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为实现其利益要求,有组织地参与现实政治活动的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

(1)联系:

政党属于政治团体

(2)区别

政治目标:前者——夺取、掌握和参与国家政权;后者—— 实现代表的群体的利益,政治试题《高三复习教案.§第41讲 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_政治试题》。

代表利益:前者——代表本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兼顾社会其它的利益;后者——代表本群体的利益。

组织要求:前者——比较严密、严格;后者——比较松散,其成员可以同时具有若干政治团体成员身份。

参考资料:美国政党和选举

美国人经常参加选举,参加政党和竞选活动,以此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美国现有两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民主党成立于1791年,当时称为共和党,1794年改称民主共和党、1828年改为民主党。党的标志是驴。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1861年林肯就任总统,共和党首次执政,共和党的标志是大象。

一般认为,民主党更具自由主义色彩,共和党比较保守。民主党人普遍认为,政府有 责任为有需求者实施社会和经济计划。共和党人不一定会反对这类计划,但却认为这类计划给纳税人增加太重的负担。共和党人更强调鼓励私营企业,相信强大的私营部门会使公民少依赖政府。

两大政党均有各色美国人的支持,支持者的政治观点也五花八门。一个政党的成员,即便当选为官员,在每个问题的观点也未必一致。美国人参加选举或竞选公职,不必非要参加一个政党。但是,没有政党提供的金钱和竞选工作人员,竞选公职是困难的。

小的政党通常称为第三党,有时也会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露面,但是它们的候选人很少能取胜。然而,小政党的出现,往往对引起选民对某个在政治对话中被忽略的问题的注意。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两大政党之一或两者可能对问题加以关注,第三党随之便销声匿迹。

在国家一级,每两年(在逢双的年头)举行一次选举,每一次都是在11月第一个星期一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二开始。州的选举和地方的选举往往与全国的选举同时举行,但也可以在其他年份或一年中的其他时间举行。

美国人可以自主决定在多大程度上卷入政治过程。许多公民充当候选人的志愿工作人员,促进某一项特殊的事业,或自己参加竞选,以此来积极地参与。另一些人的参与只限于在选举日去投票,而静静地让这个民主制度发挥作用,他们深信他们的自由是得到保护的。

参考资料2:现代政党政治的产生和变化

目前,全世界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二十几个国家由于种种原因不允许政党存在(如实行君主制的海湾国家、梵蒂冈等)。世界各国尽管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同,但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运作都是通过政党来实施的,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普遍形式。

现代政党政治的产生

从17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最早出现的托利党和辉格党(保守党和自由党的前身)算起,政党已经存在300多年了。19世纪30年代,以美国民主党和国民共和党的成立为标志,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政治,到现在也有170多年的历史。

政党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所谓“君权神授”的封建专制社会里,国家权力被有意无意地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任何挑战君权的政治活动都被看成是大逆不道,当然也就不存在政党政治。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他们认为,国家权力不过是人们为了组成社会,让渡出自己的部分权力所构成的公共权力。人们可以把这些权力授予公共机关来行使,也可以在认为必要的时候收回它们。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就是争夺公共权力的行使权,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这种斗争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越来越采取组织化的形式。于是,就产生了政党。后来,工人阶级由自在的阶级成长为自为的阶级,逐步认识到了自己的阶级利益,也采取组织化的形式,建立了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党,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因此,政党是政治发展的产物,是进行斗争的组织。

政党具有不同的类型。政党是不同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代表。世界上政党千姿百态。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各类政党5000多个。这些政党有的拥有几千万名成员,有的只有几百名成员;有的长期执政,有的根本不可能问津执政地位;有的组织严密,有的结构松散;有的是明确的政治组织,有的却类似于某种利益团体。学术界一般根据政党的阶级属性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把政党分为三大类:资产阶级政党、工人阶级政党和民族民主主义政党。这是近现代以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继走上历史舞台,亚非拉民族日益觉醒的产物。近30年来,随着新社会运动的蓬勃兴起,绿党等新型政党也逐渐成为一些国家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冷战结束以后,以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意识形态为背景的政党,也在一些国家趋于活跃。各种类型的政党,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之下,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国家政治生活。

执政是政党从事政治活动的最高形式。政党通过从事各种政治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的。大多数政党都把谋求和维持执政地位,使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作为主要的政治追求。任何政党执政都必须履行一定的公共职能,都有对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代表整个国家利益的责任。但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政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各类执政党执政活动的本质是不一样的。资产阶级政党执政,不管采取哪种执政方式,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则是为了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共产党一党来执政或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执政党对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负有更加重大的责任,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当代政党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最近二三十年来,政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深刻地影响了政党政治的运作方式及其影响力。面对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各国执政党纷纷更新执政理念,充实执政内容,改进执政方式。

首先,社会阶级阶层关系新变化和社会信息化对政党政治产生深远影响。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新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中传统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规模逐渐缩小,而数量庞大、形式多样、分界模糊的各种新中间阶层加速发展,社会结构由所谓“哑铃型”社会向“橄榄球型”社会转变。社会阶级阶层关系日益复杂,深刻地影响了政党的活动方式,政党的阶级代表性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间接化、隐蔽化的特征。执政党既要努力保持自己的基本群众,又要尽可能广泛地顾及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寻求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共同点。由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这种阶级阶层关系变化在发展中国家也陆续出现,并对政党政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大众媒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民众了解政治、表达愿望、提出要求、行使权利都比以往更加便捷。这一方面有利于扩大执政党与民众的沟通,更好地发挥执政党的教育、宣传和组织功能;另一方面又增强了民众相对于执政党的独立性,许多过去只能通过执政党及其各级组织来做的事情,现在可以选择媒体的途径来做,从而降低了执政党的影响力。面对这种情况,如何继续保持自己的吸引力和社会动员力,有效地解决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政党政治疏远的问题,目前成为各类执政党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其次,公共行政管理模式变革也给执政活动提出新的要求。西方国家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科层制模式。科层制也称官僚制,是一种分级、分部门、分职责的组织管理制度。这种科层制模式在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成为保证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工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弊端开始出现。比如,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对市场信号和公众要求反应缓慢;公职机构和人员思想僵化,责任心下降,创造力缺乏,等等。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提高公共行政管理水平,近20年来,一种被称作“新公共管理”的浪潮从欧美国家向全世界扩展。传统公共行政管理采取的是一种固定的、程序化的“统治”和“管理”,新公共管理所强调的则是一种灵活的、多样化的“治理”。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模式,它的主体是多元的,它强调民众的积极参与,而不只是充当消极的被管理者。在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中,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惟一主体,管理职能在既定的层级体系中贯彻实现,政党一旦执政,便大权独揽,令行禁止。随着治理的推广,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如社会团体、利益团体、压力团体等,都成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一部分,执政党如何在这种新的力量对比中发挥主导作用,回应民众要求,协调社会力量,不断面临新的考验,需要在党的角色定位、执政方式以及党与民众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新的思考,采取新的举措。

再次,世界政治局势和政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严重挫折,苏联和东欧国家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长期执政的党也接二连三地丢掉政权。这些相继失去政权的大党老党,有的是在竞争性政党体制下失去执政地位的,有的则是在非竞争性政党体制下垮台的。它们尽管性质不同,执政环境迥异,在其兴衰成败的历史轨迹中是不是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呢?各国执政党都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加紧实施和平演变战略,加大了对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打压、遏制的力度。特别是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推行它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肆意进行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渗透。在巨大的压力甚至直接的武力干涉下,一些国家的政府被推翻了,社会被搞乱了,领土被肢解了,执政党分崩离析。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强弱,对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引自福州农村社区服务联动网

针对练习:

1、关于阶级、国家、政党三者的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A、国家、政党都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B、国家由阶级组成、阶级由政党领导。

C、在阶级社会中,政党领导国家政权。

D、国家、政党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

2、美国学者格林说:“事实上美国现在采取的是一党制,即‘民共党’,但却伪装成两党制(民主党与共和党),不管你投哪家的票,你总归是投‘民共党’的票“。从格林的话可以看出:(A)

A、美国的民主党与共和党的阶级基础相同。

B、美国的选举制度是为一个党服务的。

C、美国的民主党与共和党没有任何区别。

D、美国需要建立新政党——民共党。

3、判断政党的阶级性(A)

A.主要看它在实践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 B.看它由哪些阶级成员组成C、看它的名称和公开声明 D.看它产生的时代

4、政党区别于其他政治团体的根本标志是(B)

A.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B.政党同国家政权紧密联系

C.政党有自己的纲领 D.政党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5、一个政党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是否起促进作用,取决于该党是否(B)

A.取得执政地位 B.代表先进生产方式

C.维护无产阶级利益 D.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6、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既不能代替全国人大行使权力,又不能代表国家履行职能。可见政党权力和国家权力是有一定区别的,下面关于二者的区别叙述正确的是(A)

①政党权力是某阶级政党的最高权力,国家权力是全社会范围发生作用

②政党权力以夺取、巩固政权为目标,国家权力是以建立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统治秩序

③政党权力发挥作用依靠政治纲领,组织纪律,国家权力发挥作用依靠国家机器

④政党权力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国家权力是从属于政党权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辨析: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政党就是进步政党

答案要点;看一个政党是否进步的观点:生产力观点、阶级观点、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生产力的观点看,生产力总是向前发展的,政党必须代表新的生产力;阶级的观点:政党的纲领和它在实践中体现的阶级的利益;历史的辩证的观点:不同历史阶段的作用是不同的。

8、简答题:谈谈你对我国国家政权与我国政党制度相互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①我国的国家政权离不开我国的政党制度。当代世界各国政权通常是由政党领导的。工人阶级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的领导必须通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实现。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需要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政议政,更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③我国政党制度的实现,离不开我国的国家政权。我国政党制度确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对政权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只有成为执政党,才能通过法定程序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使人民的根本利益得以实现。

第二篇:政治政党关系

政治关系之我见

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其形成和发展受社会政治环境、历史传统、民族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文明包括政治理念文 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法治文明等内容,其中政治制度文明具有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政党制度作为政治制度最重要的方面,与政治文明关系十分密切。本文 试图就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相互关系作相应的理论探讨。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在近代的转型孕育了中国近代政党的诞生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是华夏先民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适应于传统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文明形态。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在近代受到来自三个方面的冲击使之发 生了转型。一是强调儒家政治取向的经世思潮得到发展,二是现代化历程的被动开启严重挑战了传统秩序,三是以契约论和民主理念作为合法性理念和政治价值理念并与天命理念和民本理念基本对立或格格不入的西方政治文明的引入和传播。20世纪初知识分子的迅速发展,为政党的建立扩展了群众基础和领导骨干。1905年成 立的中国同盟会,提出了较为完整的革命纲领,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已经建立 起统一的政党。改良派和立宪派也加快建党步伐,积极谋求政党地位的合法化。流亡海 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也积极筹划建立正式的政党组织。1906年9月清廷宣布预备立 宪,促进了国内外立宪分子的建党活动,先后建立了帝国宪政会、政闻社、预备立宪公 会等,并组织发动了数次请愿运动,要求开放党禁、速开国会、成立责任内阁。然而19 11年4月首届责任内阁成立,立宪派大为失望,遂成立宪友会与钦选议员在资政院中展 开斗争。随后,清政府颁发了所谓《实行宪政谕》和《准革命党人按照法律改组政党谕 》,从而取消了对政党的限制。虽然政党的合法化过于迟缓,但毕竟突破了传统政治文 明对政党的敌视,树立起一种全新的观念,推动了政党的发展,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 党制度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二、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中国政治文明转型过程中的历史选择

中华民国时期上承传统封建君主专制,下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政党 组建、分化剧烈,活动异常频繁的时期,实践过多种政党制度形态。中华民国确立共和政体,初年出现了政党林立的局面,当时党人一致认为政治竞争的 理想模式是两党竞争,并开展了组建两大政党的活动,但未能如愿,最后有多党参加了国会竞选。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决心重新建立一个革命的党来重建民国。他倾向于用一党制 的新思路代替多党竞争,但并不排斥进步党派。后来他接受了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改组了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使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进展。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等以实行“训政”为名,强化一党专制,确立起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国民党虽然被迫在党禁方面有所松动,设立了国民参政会,推行所谓战时体制,但这些变化实际上包含着国民党“以党渗政”、为实行宪政后继

续维持事实上的一党制作准备。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 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反动面目迅速暴露,其法西斯统治,遭到中国共产党和绝大多数中间党派坚决反对,最终丧失了在大陆的政权。这表明排斥其它党派的一党制,在中国也缺乏合适的土壤,同样不适合中国国情。与上述情况完全不同,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国民党开展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中普遍建立起“三三制”政权,与其他党派开展合作,创造出以共产党为核心的多党合作制的雏形。在随之而来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紧密合作,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发挥了直接的作用。这说明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模式具有深刻的历史合理性,适合中国的国情。

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政党承担了艰巨的任务,建立民族国家政权的过程与革 命的过程同社会淘汰性选择政党和政党制度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合而为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经过革命的洗礼而形成,它显示出不同于别国政党制度的自身特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是有助于避免多党竞争政权造成的无序状态和资源浪费,减少政治成本;二是有助于多个党派群策群力,共同进步;三是验证并强化了统一战线的思想和政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基本框架是在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政党制度的初步形成,而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基本框架得以建构起来,则是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 确立为基础的,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

在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过程中,中国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多党合作的体制 和运作机制。目前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17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有9位;在29位全 国政协副主席中有14位;还有14位担任国务院部委或直属局的副部长、副局长。全国各 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县(处)以上的党外领导干部达9000多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其运作主要包括政治协商、合作共事、互相监督等多种形式,而且这些形式已经 相当制度化。其中,政治协商不仅包括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和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而且包括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 邀请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的代表人士举行民主协商会、座谈会、谈心活动等;合作共事不仅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吸收各民主党派的部分成员到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而且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召开全体会议和有关会议讨论工作时可视需要邀请有关民主党派人士列席、政府有关部门可就专业性问题同民主党派对口协商等多种形式;互相监督也体现了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合作关系,民主党派可通过政协各种会议提出建议、向政协会议提出议案、政协委员视察或举报等形式,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监督。尤为值得指出的是,全国政协与全国人大同时召开会议(新闻媒体一般称为“两会”),已经成为全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 党与八个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内容和

发挥民主党派监督作用的总原则,规定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和合作共事 的各种形式和具体安排。可以认为,这个《意见》包含了对十六字党际关系准则的确定、民主党派政治价值的肯定和多党合作运作机制的制度性规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其中第四条宪法修正案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内容,将政党制度纳入了宪法的框架体系。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但直接增强我国的政治实力,而且影响到经济实力、外交实力、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提高和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任务,现在又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这显然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必将对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包括两方面的价值理念:一是在政治领域中表现为保证 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二是在社会领域中表现为为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伟大复兴创造政治条件。

在多党间形成核心与合作模式而非竞争模式是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长期坚持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突出特色。无论是根据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来完善政党制度,还是通过完善政党制度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都必须从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参政党及其党际关系三个方面来进行努力。首先,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第二,要更充分地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功能。这主要应从两个方面来作出努力:一是民主党派自身要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对成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增强党派成员的政党意识和参政意识,加强与所代表阶层的实际联系,提高利益代表、聚合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并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机关建设、做好组织发展工作、积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等方面着手,健全组织体系,提升参政议政的实力和水平;二是充分利用保障民主党派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规定,通过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作用、加强民主党派成员在政协中的协商与监督功能、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在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中有职有权、完善中国共产党所邀集的各种协商活动等,拓展民主 党派参政的空间,增强民主党派对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力。第三,要进一步优化党际关系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既强调共产党的领 导,同时又充分肯定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这种党际关系既是中国政 党制度的特色,也

是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

众所周知,任何国家,任何政党之间的关系如何,最终要从这些党的奋斗目标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中国各民主党派所高度认同并作为共同的目标,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党际关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进一步优化。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采取切实措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制,这必将有效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邦佐等编著:《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茅家琦著:《晚清史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3]《论戊戌维新运动及康梁》,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4]宋春主编:《中国的政党》,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杨幼炯著:《中国政党史》,上海书店1984年版。[6]张允侯等编:《五四时期的社团》,一至四册,三联书店1979年版。[7]邱钱牧主编:《中国政党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8]窦爱芝编著:《中国民主党派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9]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中国革命与民主党派》,国防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10]殷啸虎著:《中国宪政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1]王永祥著:《中国现代宪政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2]徐矛著:《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3]朱汉国著:《中国政党制度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4]宋春 刘志超主编:《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15]萧超然主编:《中国政治发展与多党合作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16]王邦佐主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7]《多党合作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学院:化生学院专业:08化学姓名:林温琪

学号:0810010052010年12月23日

第三篇:规范政党关系与行为心得

政党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工具,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政党作用都具有两面性。只有当有关规范主导着政党关系与政党行为时,政党政治才是和平的、有序的、常态的。在当代,随着政党在民主政治中的地位提高与作用增强,如何规范政党、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是政党政治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刘红凛的新着《政党政治与政党规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立足于二战后世界各国政党政治实践,从政党—国家—社会关系出发,结合政治生态、政党政治过程、基本政党政治关系来系统研究政党规范问题,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政党政治与政党规范》一书共六大部分、十六章。作者从政党的历史发展与类型变化,结合具体的政治生态,对政党观念、政党类型、政党概念、政党特点、政党属性、政党功能等政党政治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考证、比较与类型分析;进而深入系统研究政党规范的基本类型、基本特点与价值追求,深刻剖析各种政党规范形式的效力范围与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战后世界政党政治与政党规范情况进行概括与归纳,重点对英、美、德、俄等四个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政党政治国家的政党规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探讨政党规范的共性与个性差异,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值得深思的思想观点。

比如,对政党规范的界定和分类。作者在对二战后世界政党政治与政党规范进行概览的基础上,提出所谓政党规范是关于政党的各种规范的总称,是各种规范形式组成的一个规范体系,它主要包括政党法律规范、政党社会规范、政党内部规范等三种基本类型。并且指出,不同的政党规范的制定者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其效力范围也有所不同,应注意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可相互取代。

又如,关于政党规范的基本内容。作者把它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是政党地位及其规范,主要涉及政党的重要地位、政党地位的形成、确立与巩固,以及与政党地位相关的一些问题;二是政党政治关系及其行为规范,主要涉及政党与社会、政党与国家、政党与政党、政党内部等四大关系及其有关行为。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英、美、德、俄等四国的政党法律地位情况、政党行为规范等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深刻指出了世界政党规范的共性与个性差异、影响与制约因素;而且,对政党提名、政党经费、政党权利、政党类型与党内民主的关系、政党民主与国家民主的关系也有着深刻论述。

再如,作者对政党规范的效力与适用范围的分析,观点也很独到。作者通过认真考证研究,提出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与有无专门的政党法,二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而且,政党立法既可以保护政党,也可以限制与禁止政党;保护大党、限制与排斥小党是世界政党立法的基本特点。加强政党立法有利于维护政党政治秩序,但并不能从根本上确保政党地位或江山永驻,因为政党合法性比合法律性更具有根本性;当一个政党失去民心之时,法律保护也无济于事。作者最后得出结论:当代政党政治的复杂性决定了,单靠任何一种规范都无法有效地维持政党政治秩序、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只有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社会—政党—国家之间的关系,使政党法律规范、内部规范、社会规范相辅相成、协同作用,方利于政党之治、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总之,无论在国内党建理论界还是政党理论界,这都是一部弥补研究空白的开拓之作。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政党政治与政党规范,而且对我国党的建设与民主政治发展也有重要借鉴与启发意义。

第四篇:国家、政党、文化和大学之间的关系

国家、政党、文化和大学之间的关系

敬爱的党组织:

在这几节党课中,我们分别观看了有关中国历史的影片还有听了蒋xx老师给我们讲国家、政党、文化和大学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看影片,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是一部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奋斗史。我们正继承着前辈奋斗不息的伟大事业。一百多年来几代先进中国人的追求和奋斗要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变成现实。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我们责无旁贷。中国是正在发展中的大国,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是必然的,要正确的认入党申请书范文识这些困难,并迎难而上。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现在的我们首先要完成当前的任务,学好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为将来从前辈手中历史重任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二 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造出世界上独领风骚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当欧美一些国家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者却盲目地以中央帝国的“康乾盛世”而自傲,自我封闭,拒绝扩大与外国的交往,仍然陶醉于昔日的辉煌之中。而事实是,原来文明程度落后于中国的欧美国家,这时已远远地跑在了中国的前面。

19世纪中叶的中国,饱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不甘屈辱的孙中山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他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中国旧社会性质未能改变,中国的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的新途径。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企图重新瓜分世界,先后结为反共同盟,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经过长期的准备,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7月公然发动大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

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抗日的大旗,在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党的各级组织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

所以,没有共产党九没有新中国!我们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的道路;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我们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直至今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入党申请书范文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党这九年的辉煌成就业绩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作为一名刚刚加入的入党积极分子,我在思想上和党建理论知识修养等方面与老党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会不断向老党员学习,按照党章之规定来要求年历己,在生活中做到一个真正党员应做到的事,决不给组织丢脸。我也有一些缺点,但在党组织的教导下,在理论知识的不断修养中,我有决心改正这些缺点,希望组织不断教导、帮助我,使我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第五篇:《政党、国家、文化、大学》思想汇报

《政党、国家、文化、大学》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这一次的党课,政治与行政学院的蒋xx老师给我们讲了政党、国家、文化、大学这四个含义。其中,他谈到了政党,是近现代社会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在社会生活、国家机关中开展广泛政治活动的政治组织。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随着宪法和代议制政府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政治组织。最早出现的政党是资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是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阶段发展到自觉阶段才产生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党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任何政党都是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并为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既可以代表一定的阶级或阶层,也可以代表由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组成的联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政党的性质还可能发生变化。

随后,他又涉及到国家,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在这个定义中,一个国家没有具体的边界;国家也指那些享有共同领土和政府的人民,如世界上大多数的多民族国家。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地理范畴,国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语言、地理区别出来的领土;被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一块领地;一个领地或者邦国的人民;跟特定的人有关联的地区。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利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

而后,他又讲到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最后,他顺利地从文化说到了大学,大学生活一般要有三四年时间,但转瞬即失,很快就会过去。因此,切实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十分紧迫而必要。大学生们应抓紧时间,早作规划,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增长更多的才干,以便毕业后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党课中,我懂了许多,明白了自己应该从实际出发,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人,从反省中检查自己,提高自己。

手写签名:

下载高三复习《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复习《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的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国家·政党·大学》思想汇报

    《文化·国家·政党·大学》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这两次党课第一次是由林xx老师为我们讲《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林老师讲课不仅幽默、风趣,而且案例丰富,更重要的是林......

    警察与国家的关系

    警察与国家的关系 警察,作为每个国家的基本执法单位,在维护国家治安与社会稳定的方面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每一个国家都有相应的警察机构,由此可见,警察与国家关系之密......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高石镇中心学校彭成龙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49—5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通过学习,学生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

    思想汇报—— 文化 国家 政党 大学5篇

    思想汇报—— 文化 国家 政党 大学敬爱的党组织: 今晚很荣幸由钟xx教授为我们上这次培训课,我受益匪浅。上课开始的时候钟老师提出了四个问题,其中他说“第二三个问题大家现......

    高三政治常识 政党和政党制度知识点:政党制度

    高三政治常识 政党和政党制度知识点:政党制度 二、政党制度 1、政党含义与类型: 含义:是指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 类型: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

    论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我国沿海地区的水平之间差距日益拉大。东部地区在工资待遇、生活条件、投资环境等方面要比少数民族地区优越,资金大批向东部流动,......

    从民盟与中共的关系看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从民盟与中共的关系看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在民盟南京市委的档案柜里,珍藏着一本写于1950年,用钢版刻印的《中国民主同盟南京市支部简史》,它是由地下时期的南京盟员回忆记录民......

    高三化学总复习教案设计(小编整理)

    高三化学总复习教案设计 一、依据高考宗旨与学生实际水平,科学的组织总复习 高考的目的是为高校选拔有发展前途的新生,但同时必须考虑有利于促进中学教学,这就是统帅高考命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