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xiexiebang推荐)
第3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知道各行业模范人物的名字。了解先进人物的事迹。理解艰苦创业的困难背景。理解‚民族脊梁‛的含义。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分组收集和整理当代先进人物的文字资料、简介先进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2.通过对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工作的环境和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的共同点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背景和先进人物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习与继承他们勇于艰苦创业的精神和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崇高品格。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背景;先进人物的贡献。
二、难点
先进人物的精神及其作用。课型
新课。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歌碟《我为祖国献石油》和《原子弹、氢弹爆炸》的纪实影碟。与微机课教师协调,组织学生在微机课上网收集当代先进人物的文字资料。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重点收集许振超和牛玉儒的先进事迹。教师在学生整理先进人物的简介资料的过程中进行指导。
学生:分组整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各整理一份先进人物的简介。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先进人物的介绍。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情景创设式。教学时间
1课时。教具
电视、影碟机、歌碟、影碟。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怎样的成就?(学生很可能会回答一些具体的建设成就,教师要强调是总结归纳,即我国从无到有,建立了飞机、汽车制造、电子和重型机器制造等工业,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2.1959年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困难?
教师导入:由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的失误和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以及苏联片面撕毁合同、取消合作、撤走专家,使我国在1959到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在这三年困难时期,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幅度减产,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粮食、棉布、肉类、食油均采用发放票证实行计划供应。面对如此严重的困难局面,我们怎么办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本课导言。
学生朗读导言。
教师:以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为代表的先进人物他们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民族
脊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播放MTV《我为祖国献石油》(鼓励学生跟着哼唱)。学生听完歌曲后,提问:1.‚我‛指谁?(学生集体回答)2.歌曲体现了石油工人怎样的情怀?(请个别学生回答)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歌曲体现了石油工人为祖国开采石油乐观、自豪、奋斗的豪迈情怀,王进喜就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国石油工业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一名先进人物。
一、‚铁人‛王进喜(板书)
组织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本子目:
(一)思考辅栏中‚说说‛: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是在什么情况下打出来的?
(二)了解王进喜的先进事迹。
(三)王进喜为什么被群众誉为‚铁人‛?
(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我国当时石油主要从苏联进口,中苏关系恶化后,石油紧缺,形势非常严峻,我们急需增大自己的石油产量。并且强调当时开采石油的环境是气候严寒,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第二、三个问题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王进喜的先进事迹体会出他不怕困难不怕累的精神。
观察题图:‚铁人‛王进喜
提问:王进喜在抗洪抢险吗?如果不是,那么他在干什么?
学生的答案可能很多,最后由教师介绍这幅图的内容:在打大庆第二口油井时突发井喷,由于没有重晶石,只能用水泥
来代替,而又没有搅拌机,王进喜带头跳进了水泥浆池,其他队员也纷纷跳下去,用身体搅拌水泥,最后保护了油井和钻机,止住了井喷。此图就是王进喜在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的情景。这一事件进一步体现了王进喜不怕困难不怕累的‚铁人‛精神。
组织学生朗读王进喜的豪言壮语:‚宁肯少活20年,拼命拿下大油田。‛和辅栏中的诗:‚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都不怕!‛
让学生谈谈读后的体会。(对学生正面的积极的体会都应给予肯定,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主要从豪言壮语和诗所反映出来的石油工人的精神方面去体会。)
二、‚两弹元勋‛邓稼先(板书)提问:同学们知道原子弹、氢弹吗?你了解多少?
如果学生知道原子弹、氢弹是核武器,杀伤力很大,原子弹爆炸后形成蘑菇云或者了解二战后期美国向日本本土投放两颗原子弹,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史实,教师可以不补充,如果学生了解太少,可适当补充。
教师: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这是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为我国两弹研制成功作出杰出贡献的就是邓稼先,他被誉为‚两弹元勋‛。(简介邓稼先:1950年获美国物理学博士学位,时年26岁,人称‚娃娃博士‛,回国后投身于祖国的核物理研究中。)
教师讲钱学森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的故事,并且由学生归纳出邓稼先和钱学森的相同点:从国外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他们都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两弹研制的背景(板书)
学生阅读本子目,回答辅栏中的‚说说‛: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的?
学生容易忽略小字,教师要提示学生从正文和小字中归纳出:1.苏联背信弃义,国外对中国进行严密的技术封锁。2.我国核理论薄弱。3.我国正处在经济最困难时期,研制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很差。
(二)原子弹爆炸成功(板书)播放《原子弹、氢弹爆炸》的纪实片。在观看纪实片时,个别学生可能会比较兴奋,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核武器。
三、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板书)由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我们的好书记,你是为俺兰考人民累死的呀!困难时期你为俺贫民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教师:这是兰考农民发自肺腑的呼唤,他们在呼唤谁?他们为什么像悼念自己的亲人一样悼念他?(停顿片刻后,教师放缓语速深情说出)这位被人们深情呼唤的人就是焦裕禄。
学生阅读本子目,说说兰考县的自然条件和困难,以及焦裕禄的主要事迹。
提问:兰考人民为什么像悼念自己的亲人一样悼念焦裕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这种心系人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勤政为民的精神就是公仆精神。
完成以上三个子目后,要求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的贡献。部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较差,会罗列出人物的较多活动,教师在其回答的过程中要给予帮助。
教师总结: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
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或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做出贡献);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
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这些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给了他们崇高的荣誉。(带动学生一起说出)王进喜——‚铁人‛;邓稼先—— ‚两弹元勋‛;焦裕禄——‚党的好干部‛(或‚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依次提出下列问题:
1.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分别是何种身份?他们不同的身份说明什么?
2.他们的工作环境有何相同之处?他们体现出来的精神有何共同点?在当时有何作用?
3.你从这些先进人物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第一个问题学生能够回答出他们分别是工人、科技人员、领导干部,但接下来‚说明什么‛?学生可能有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先进人物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从而说明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各条战线上的人们都在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克服困难。第二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说出的是个别人物的精神,或者是将他们的精神混合在一起,教师要提示学生找其共同点是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在此基础上,指出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是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并由学生体会‚民族脊梁‛的含义。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从而战胜困难。学习到的精神可以是热爱祖国,艰苦创业,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崇高品格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王进喜、邓
稼先、焦裕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当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先进人物和时代英雄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要求在讨论中举出在网上查询到的具体的先进人物的事例)
学生回答后,由两名学生代表分别简介许振超、牛玉儒的先进事迹。
许振超是青岛港的吊车司机,只有初中文凭,但是他三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技术,发明了‚一钩准‛、‚一钩净‛、‚二次停钩‛、‚无故障运行‛、‚无声响操作‛等‚绝活‛。许振超是一位创新的探索者,其实他的认识很朴素,他说:‚我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有一身‘绝活’。这些‘绝活’可以使我成为一名能工巧匠,这是时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凭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许振超成为了一名桥吊专家,而他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技术、创新探索、进取的精神被称为‚振超精神‛。
牛玉儒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市委书记,而且是一位平民书记。他上任不久就表示,希望自己能和百姓保持亲近、亲密的关系,而不是做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他上任3天,非典疫情在呼市蔓延,成为全国重灾区之一。牛玉儒率领全市人民与SRAS疫情展开了殊死搏斗。他进医院、入学校、查疫情、听汇报、做决策,吃住在办公室,一干就是四十多个昼夜,最终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牛玉儒临危不惧,敢于胜利的风范向全市人民展示了新任市委书记的高大形象。在一年多的任期中,牛玉儒经常步行或自己乘出租车在大街小巷、居民社区等地方‚随意走走‛,发现过许多与百姓生活有关的问题,也与许多普通市民有过直接的接触。他被称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
讨论:当代,我们宣传这些先进人物有何意义?
讨论完后学生发言。学生的发言中如果有以下内容均应肯定:宣传许振超是号召各行各业的人们学习他爱岗敬业、学习、创新、进取、实干的精神。宣传牛玉儒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相配合,号召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亲民爱民,为民办实事等。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的事迹,从他们身上我们学习到了热爱祖国、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精神;当代,各行各业也有许多先进人物,他们的品质和精神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这些精神将激励我们不断进取。
布置作业
写一篇学习先进人物的心得体会。教学后记
新课程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因而我在本课的教学准备中,与微机课教师协调,组织学生在微机课上网收集当代先进人物的文字资料。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重点收集许振超和牛玉儒的先进事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各整理出一份先进人物的简介,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先进人物的介绍。这一过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而且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三维‛目标,实现了将新课程理念引入常规教学的初衷。作为教师,我想最希望的就是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本课要求学生掌
握的知识点较少,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力与方法的培养及情感态度的升华。新课程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历史感以及对自然、生命、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具备开放的世界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别了解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的先进事迹,体会他们的精神,进而归纳出他们的精神的共同点——热爱祖国、艰苦创业,最后由学生简介当代先进人物牛玉儒、许振超的事迹并讨论宣传先进人物的意义,从而不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
由于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在‚‘两弹元勋’邓稼先‛这一子目的教学时,我本应该强调两弹的研制成功并非一个人的单独成果,而是全体科技人员共同智慧的结晶,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但这一点被我忽略了。并且本课的教学设计容量较大,所以课堂教学中,感到时间很紧,在处理某些细节上比较仓促,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热情较高,有一种的意犹未尽的感觉。鉴于此,可以考虑将本课设计成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的先进事迹,体会他们的精神;第二课时开展活动课由学生简介从网上收集到的先进人物的事迹然后畅谈学习先进人物后的体会。
(郑茜 古强)专家点评
本课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当前一般学校的实际又不乏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
从实际出发,特别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充分考虑到普通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采用的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情境创设式等教学方法适合普通学生的特点;教具的使用也不是一味地去追求多媒体教学。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尽量将学校现有的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以此来丰富教学活动。比如在教学准备中,教师抓住学生平时喜欢上网冲浪的特点,与学校微机课老师协调,在网络课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牛玉儒、许振超的先进事迹,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且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作好了铺垫。而且在教学设计中还特别注意到了历史情境的创设,比如在导入‚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这一子目时,让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呼唤,并且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停顿片刻,放缓语速,深情说出人们呼唤的人就是焦裕禄,为学生营造出了追忆先进人物、学习先进人物的氛围。因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设历史情境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两大亮点。
第二篇: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说课稿
清江学校 蒋碧秋
一、说教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主要介绍了1956—1966年“文革”前,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四位代表人物,以展现当时的社会风貌,以教学内容不多,简明晰,尤其能激发学生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民族脊梁”的含义;记住模范人物的名字和事迹。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材收集材料,并且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着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
模范人物的名字和事迹。
5、教学难点
时代背景与创业精神的结合。
二、说学情
经过七年级近一年的积累,学生具有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基本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因此对本课的理解不大。
三、说教法
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主要采用师生互动,通过直观法、讲授法、问题法、讨论法,力争让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中,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教案设计
清江学校 蒋碧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民族脊梁”的含义
2、理解当时艰苦创业的背景
3、记住各行业模范人物的名字和事迹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材内容收集当时先进人物的资料,让学生掌握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方法。
2、通过对时代背景的探究和对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先进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和继承他们艰苦创业、热爱祖国、大公无私的崇高品格。
四、教学重点
1、当时艰苦创业的背景。
2、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五、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艰苦的条件与创业精神之间的关系。
六、学法指导
注意先进事迹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的含义。
七、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讲述法、讲义相结合、讲练结合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一、“民族脊梁”的含义
二、时代背景
三、先进人物王进喜
1、背景
2、事迹
一、教师讲述
二、学生复习、回答、教师归纳
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讲述故事
3、荣誉称号
四、邓稼先
1、背景
2、事迹
3、荣誉称号
五、焦裕禄
1、背景
2、事迹
3、荣誉称号
六、雷锋
1、雷锋生平介绍
2、“雷锋精神”的内涵
3、雷锋日记
七、讲练结合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课外作业
十、教学反思
四、1、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2、学生资料展示
五、1、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2、教师播放焦裕禄视频
六、1、学生资料展示
2、学生朗读,谈体会
3、学生讨论
七、师生互动
八、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更正
九、教师课后小结
第三篇: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教学设计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一、教材分析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是中共十九大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很好贯彻;“上行下效”是我国的传统,学了这节课以后,我们就知道如何在实际行动中贯彻中共十九大的主题。
1.课程目标
理解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教学目标
价值观:学习如何在行动上贯彻中共十九大的主题思想
知识:王进喜、邓稼先和焦裕禄这三人的 主要事迹,雷锋精神,中共十九大中“不忘初心,坚持使命”的含义等
能力: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等 3.本课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雷锋、王进喜、邓稼先和焦裕禄这四人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中共十九大中“不忘初心,坚持使命”的含义,雷锋精神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对王进喜、雷锋、邓稼先和焦裕禄四人的事迹有所了解;把中共十九大主题跟这四人的事迹结合起来理解,可调动学生理解中共十九大主题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对政策的认同感。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课要掌握的内容不多。为了增强学生对王进喜、邓稼先和焦裕禄等人的整体印象,可跟学生一起讨论和评价王进喜、邓稼先和焦裕禄等人的事迹来达到目的。根据本课的课程目标,结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主要运用讲授法和讨论法等,使学生积极加入到课堂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法]:通过讨论人物的事迹,在互动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从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料,完善备课
五、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相关资料。
(2)课前让学生分工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并对此作出一定的分析,结合自身情况实际、社会现实进行联系和简单运用;将有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
六、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释义
“初心”有很多出处,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出自《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这里的“初心,是指佛教徒一心向佛的最初愿望。”
习近平同志在作十九大报告时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所以,我们这节课的标题也可以更改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突出代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进喜、邓稼先和焦裕禄是如何把握他们的“初心”和“使命”的。
设计意图:意在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加对中共十九大主题的整体认同感,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新课教学(主要环节)1.提问:王进喜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学生互相讨论后,让他们自行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归纳能力 2.展开王进喜的事迹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资料,进一步加深对王进喜人格的进一步认识 3.展示雷锋精神的含义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雷锋精神
4.提问:新时代提倡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传承雷锋精神?
设计意图: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5.展示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邓稼先
6.展示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所用的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资料,进一步突出邓稼先人格和突出贡献
7.提问: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的?
学生互相讨论后,让他们先行归纳总结,再展示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8.介绍展开焦裕禄的事迹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资料,进一步加深对焦裕禄人格的进一步认识 9.提问:从本课述及的优秀人物身上,我们应学习他们怎样的精神和优秀品质?)(在王进喜、雷锋、邓稼先和焦裕禄这几位优秀人物身上,哪些精神和品质体现了中共十九大主题思想“勿忘初心,牢记使命”?)学生互相讨论后,让他们先行归纳总结,再展示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10.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相关人物的主要贡献 设计意图:培养归纳能力
11.课堂练习:跟学生一起完成中国历史地图册第18页的内容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三)作业:
1、完成学习测评第1题。
2、搜集课外贯彻中共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物事迹。(第1题是必做题,第2题是选做题)设计意图:调动更多人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政策认同感和国家自豪感
第四篇:民族脊梁
民族脊梁
B09331周焕花
国为重,家为轻,开创航天事业;名不趋,利不近,耕耘无悔人生。
--题记
随着神舟飞船的顺利升天,一种豪迈向上的民族精神在神州大地升腾激荡,一股爱国激情在亿万华夏儿女心中涌流,激励人们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注视着飘扬于太空的五星红旗,那金黄的星魂,鲜红的底色辉映着每位中国人的肝胆,几千年的梦想,几千年的誓言汇成中国人心中不朽的灿烂银河。
“神舟”遨苍穹,伟大精神贯长虹。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千千万万航天人报效祖国,为国争光而付出的艰辛凝结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这是一种凝聚力和使命感的象征,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延伸和扩展。“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科学品质”,是航天人为新世纪的主创者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不畏艰苦,国家至上的爱国献身精神
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有着火热的拳拳报国之心,拥有着国民同心、母子同血的挚言,那航天征程中的累累硕果就是我们无数航天精魂的化身,“发展航天,人生能有几回搏。”是航天工作者骨子里不变的誓言。
在惊雷乍起的荒漠,在“神舟”冲天的戈壁,不知隐藏着多少不为人所知的人生故事。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就长眠着500多名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同样也是他们--自强不息的中国航天人,把中华民族的崭新高度镌刻在太空。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老先生不仅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身体力行者。当钱学森闻讯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便期盼着早日赶回祖国,并向美国方面提出回国申请。但归途布满荆棘,美国政府对钱学森夫妇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钱学森的家,还把他本人关在特米那岛上长达14天,身心受到极大摧残。一句“被美国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无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不知饱含了多少凄苦,但却丝毫动摇不了钱学森满腔的爱国热情,誓报祖国的热忱之心。也由于钱学森等一批优秀科学家回国效力,中国的导弹、原子弹发射时间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载人航天精神熔铸了一面“不畏艰难险阻,敢于献身奉献,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镜子。
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独立协作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
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是党中央在1960年8月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从中国撤走所有指导专家,带走所有图纸资料之际,对航天工作者的评价。
一九六零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不正是我们自主创新,独立自强的凭证吗?此后我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成功发射,成功发射第一枚生物火箭等一系列航天成就无一不在昭示着中国人自主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神四”发射时遇到强雪低温,航天人创造性的用110床军用棉被为火箭御寒,20多台大功率空调24小时不间断给火箭和飞船送暖,使产品一直处于理想的温度环境之,最终成功发射的成就与航天人的独立创新协作精神是分不开的。
若说独立是前提,创新是途径,团结则是力量。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团队甚至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要想构筑一面不倒的防护墙,团结就是将零散的块块瓦砾化为一体的强力胶。回首过往,载人航天精神早已根植于亿万中国人的内心。距离我们最近的就是2008年5月12 日汶川大地震,废墟底下的7651个亡灵,未知个在命运翻云覆雨的掌心中等待重生的生命,一夜间浩荡生死边缘,这该是怎样一种所不能承担的悲凉?又有谁来救赎?中国上下大团结,我们能做的不只是祈福,更多的是爱的递送,亿万中国人携手抗争,所有的手握起来就是温暖,就是力量,让沉睡的人们安好,让安好的生命继续光彩夺目。
载人航天精神昭示了一条“团结协作,自主创新,独立自强”的路子。
尊重科技,勇于攀登的求实进取精神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高歌云霄,到神舟载人飞船遨游星河,再到“嫦娥奔月”“天宫神八”交会对接,每一步技术的飞跃都离不开航天工作者求真务实,不断进取的品质。
科技容不得一粒沙子,是航天人面对科技的唯一态度。“神舟三号”由于发现一个接点信号不通,所有的插座全面检查,结果发现74个插座全有问题,克服更换任务中的重重困难,延迟发射三个月,最终“神三”完美升空。这为以后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示范:尊重科学的务实精神,勇于攀登的进取精神,不畏困难的坚毅精神。
以尊重科学为基础,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取得新的突破,以勇于攀登为引向,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不断进取登上更高的平台。从一九六二年我国航天事业崭露头角,从人造卫星到载人飞船,这一系列令人惊艳的创举都源自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勇于攀登的求实进取的精神。在钱老提出搞“两弹”的初期,曾经一段时间有遭到一些人的误解,认为搞“两弹”是个错误,花那么多钱,没有用来发展生产,转而投资对人们生活没有现实价值的、不可预测的航天工程,是钱老带领航天工作者坚持不懈,凭着对科学的执著,开拓进取;凭着对民族的热爱,求真务实,凭着航天精神的支撑,不断攀升,使中国航天技术跃居世界第二。
载人航天精神奏响了一支“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畏艰辛”的曲子。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严酷的挑战铸就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团结奋斗培育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而航天人为我们留下的航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坚挺不屈的脊梁。
涓涓细流,终汇江河。五十六颗星辰映衬着中华民族的梦魂;五十六双眼睛期待着中华民族的未来。看那碧波万顷的大海,风沙茫茫的草原和那密不透风的丛林,他们用各自的特色展示着中国人的雄魂壮志,作为新一代的主创者,我们要继承并传递载人航天精神,用更壮丽的业绩展现民族气魄。
第五篇:民族的脊梁
民族的脊梁
资环学院2010级地理科学专业陈品宇2010012586
鲁迅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我想说,中国的脊梁最核心的还是“忠贞爱国”的人,这就是中华魂。
回眸历史中国历经五千年而不倒,那是因为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俄而回首,你会看见: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曾经踌躇满志,为了仕途而走上漫漫苦学路。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山河破碎,国土沦丧,你挺身而出。出使元营,不幸被拘,真州逃脱,辗转福州,救国于奇耻大辱里,救民于水深火热。干戈寥落,欲立意中兴;苦苦作战,却大势已去。高官厚禄,你不曾动摇;锦衣玉食,你不曾低头。惶恐滩头,零丁洋里,涛声依旧,叹息不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那如日月惊天的一身正气,至死不渝的爱国忠心,救存图亡的报国宏愿,恰似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你会看见:史可法,二分明月故臣心。清兵入主中原,南明偏安一隅。梦萦中,无限大好河山;现实中,江山风雨飘摇。朝内,明皇帝声色犬马,醉生梦死,没有丝毫亡国恨;朝外,多尔衮秣马厉兵,虎视眈眈,挥鞭直破扬州城。苦苦抵御,外援断绝,何去何从?铁骑下,洪承畴叛了;诱惑中,钱谦益降了。可忠臣不侍二主,史可法守护了心灵的空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他坚贞不屈,绝不投降,欲以身殉国,却无奈被俘,但英勇就义。长歌一
曲,赞不尽你忠君爱国的情操;长诗一首,叹不完你铮铮铁骨的品格。弃一官而得天下秋,伟哉史可法。
爱国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情怀,中华魂集聚在这里,虽然近代中国的脊梁有所弯曲,却不曾被摧毁,因为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呐喊呼号。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他们筑成坚固的长城,戍守自己热爱的热土。
于是,你会明白,诗人艾青为何会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我热爱这片土地”。
于是,你也会明白邓小平同志为何满怀深情地诉说“我是中华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生在自己挚爱的热土,而离开了她,才知道自己有多爱她。于是,你更会明白这样的爱国情怀:改了国籍,改不了民族心。
无数的爱国心汇聚在一起,中华魂紧紧相随,在新时期爱国主义进一步普及的形势下,这使我相信,中华民族没有理由不崛起,中华民族的脊梁没有理由不挺起,中华民族没有理由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