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写作学习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写作学习
允捧中学杨元
内容提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自我倾诉的过程。写作素养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农村中学学生能写出好文章的寥寥无几。许多学生未能流畅地表达,说话支支唔唔,支离破碎,写文章言不及义,文不对题。更有不少学生一听说要写作就头痛害怕,总觉得“笔不从心”,苦思冥想一节课,面前仍是白纸一张。这是因为农村中学学生由于受所处的乡村大环境和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的影响,其写作素材极其贫乏,写作视野极其狭窄,写作兴趣兴极其低下,鉴于此,本文试从分析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不高的原因、探讨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角度来简论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作文培养训练
一、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不高的原因
(一)农村中学学生所处的乡村社会大环境导致学生写作素材的贫乏
1、农村中学学生的生活单调而简单,知识面比较窄、见识少。他们的活动范围每天除了学校就是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而枯燥,有的学生读中学了,甚至没有离开过本县乃至本乡镇范围,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很多东西他们根本就无从知道,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受到局限。学生的课余生活本来应该是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但因为地处农村不可能有什么新潮、时尚的东西去接受,而我们现在的学生也不会活动,他们没有创意不会自己设计什么新花样、新东西。如果去掉他们手里的乒乓,篮球,他们就不知道怎么活动了。你看我们现在的学生课余怎么过?不是追追赶赶,就是打牌,看电视。除了这些好像再也玩不出什么招数。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①所以单调、简单、枯燥的生活不能提供给他们很多的写作素材。
2、农村中学学生阅读量太少。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阅读提出了如下目标:“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在农村,很多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认为只要读好了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就行了,还买什么课外书,有的家长因为经济原因根本就舍不得花钱给学生买课外书。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除了要读的这几本教科书以外再也没有一本课外书。就拿我教的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罢,共有学生118人,其中除教科书外有两本以上课外书的只有6人,有一本的只有16人,而且有的这些也大部分都是作文选,还有96人没有一本课外读物,那他们的知识面就可想而知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脑海里没有多少文字的积累,写得时候很难有好的佳句佳词.课外阅读的缺失给农村中学学生的作文带来了很多的困难.3、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闭塞和缺失给农村中学学生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困难。现在的农村还没有达到村村有宽带,家家有电脑的地步,学生还不可能通过网络来获取知识、信息。虽然大部分家庭都有电视,可以通过电视获取信息和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许多家庭没有有线电视和卫星接受
器,无法收到很多频道,他们的父母都忙于生计和打牌,没时间,也没心思指导学生收看电视。根据调查显示:农村中学学生大多选择看国际国内动作片像《霍元甲》《加勒比海盗系列》以及娱乐节目:《超级女生》《快乐男生》„„或者看一些青春偶像剧像《青娃王子》《爱情魔法师》„„而且有些广告为了寻求广告效应,故意篡改一些词语像“默默无蚊、衣衣不舍„„”这些对学生知识的丰富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甚至反过来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一些障碍。
(二)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使得对农村中学学生写作培养不当
1、作文教学的综合性被农村教师所忽略。作文教学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长期过程。作文是全面运用语文知识的一项综合性训练,没有也不应该有孤立的作文教学。如果离开了语文的听、说读、写与阅读教学,单单去讲写作技巧和方法那是很难让学生接受的。许多农村教师以为作文是九年级以后的事 情,七、八年级就不要求学生写、不教学生写,等到九年级开始作文时,学生就感到作文好难,要求好高,畏难情绪从一开始就产生了。
2、农村教师沿用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结构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农村学校作文课通常采用的模式是“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这种训练模式造成的后果是:(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不是来自生活需要,而是来自老师或教材。(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人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老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或“分数”。这是因为过分注重了作文的应试功能,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
3、农村教师所提供的作文训练题目单调重复。农村教师提供的学生训练的题目往往是:《我的„„》《第一次„„》《那一次,我„„》《我想对„„说》„„这样的作文题目从小学写到初中甚至到高中,学生不爱写,也难以写出新意来,总是“新瓶装老酒”。这样的写作任务性远远大于情趣性,功利性往往大于愉悦性,很难让学生产生“从目的走向动机”的写作心理需求,也很难将他们丰富的学生生活与呆板的作文话题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4、作文批改和评语对学生写作的激励作用被农村教师所忽略。教师背对学生全批全改,虽然用心良苦,但是教师心中的评价指向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为评阅任务重,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打一个评语,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分数,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后也懒得去看自己的作文到底有什么好或不好了,更谈不上去修改和反思了,作文评阅促进作文进步的功效大大削弱了。
(三)农村中学学生对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中学学生面对作文时,开始为自己的不肯动笔找借口,有时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有时认为自己缺乏写作技巧,或是认为自己是个拖延者,总是想:“再等等,再等等,也许灵感下一秒就会光临。等灵感一到,我就一挥而就。” 并因为自己找到了借口而心安理得地逃避。可是“灵感一角钱就可以买一打。但是,从灵感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这样的最终产品之间还需要大量艰苦的工作、严格的自律以及大量的训练„„才能导致产生实际作品”②。而有些学生,老师只要一布置作文时,他就厌倦,怕写,烦写,即使要写,也仅
仅是随随便便写写,既不修改,也不读读或思考思考,或是去抄一篇来应付了事,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写,又有的学生认为平时作文不重要,到考试时再写也不迟,然而缺少平时的积累训练,一到考试时哪能写出什么好作文来。
二、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师拨航导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素养。农村中学学生普遍存在着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的现象。有的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没精打采,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更是忧心忡忡,惶惶然不知所措,这种现象有的学者称之为“恐文症”。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作文,至少不至于害怕上作文课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 生的写作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实际告诉我们:要成功上好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兴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它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思考力、想像力、联想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提高作文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素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写作习惯。可目前,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整天“两点一线”,单调乏味,根本没有素材可写。的确,学生蜗居校园,生活单调,信息闭塞,没有轰轰烈烈的所谓大事。其实,单调、平凡、琐碎、重复正是生活的原始形态,无论是谁,如果不是用心去读,可能永远都不会被生活所感动,当然也找不到任何值得一写的东西来。同样面对乏味的学习生活,鲁迅先生却写出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今也涌现出一批学生作家。因此,我觉得,学生首先不是缺乏生活,最主要是缺少对生活的思考。
罗丹说:“美是到处存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我们身边并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能力。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书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苏轼的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的观察。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2、教师点亮题目,诱发学生创作欲望,培养写作素养,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
长期来,我们在命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实际。题目不是太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怎样解决呢?只要从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角度说,好的文题不仅要具有可写性,更应具有新颖性、启发性。这样的命题,唯陈言之务去,令人耳目一新,使学生心灵受到震颤,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起强
烈的表达欲望,从而将学生引进写作激情之中。比如《我的心愿》是被公认的传统题目,但学生并不喜欢。假如改成《心愿是一棵开花的树》,题目就有了写作兴趣的诱惑力。又如写父爱母爱,命题《我的父亲》之类就老生常谈,味同嚼蜡,望而生厌;而像《父爱伴我一路走来》《我收藏的那一抹微笑》则叫人兴趣盎然。
3、鼓劢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培养写作素养。
中学生生性好动,而繁重的课余作业紧紧地捆住了他们的四肢,剪断了他们飞翔的双翅,然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限于书本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需要生活的体验,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知识。例如,在写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时,可带领学生参观某一建筑。为了检验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还可开展征文活动、作文竞赛、出墙黑板报,编订优秀日记集、作文集,创办学生习作期刊等等。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拥有了施展写作才能的广阔空间,使他们的手脚在仅可能的范围内得到充分舒展,日益加深了写作兴趣。
(二)家庭与学校配合,丰富学生积累,培养写作素养
1、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种处于沉睡状教材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教材课文后及课本后又是有一些有趣味的小知识、小资料,小言论等,这些东西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如名著的阅读,课外阅读活动以及读书笔记的写作这些语言材料的积累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已足以应付一般性的作文需要了,同时阅读教学中与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把语言描述的情境,表达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体化;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才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语言丰富了,学生写作时才能下笔如有神,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2、生活积累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对现在的农村中学学生来说,却不是那么回事,是相当单调和贫乏的。因为农村中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较少,生活体验不多,他们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两点一线,又由于农村光纤电视,网络尚未普及,因此间接的写作素材也比较贫乏,因此要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写作素养就得特别关注和重视农村中学学生的生活积累。所以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生活积累对于农村中 学生来说就显得尤重要,作为教师,就要教会学生体验生活,如白天里的草 地上的嬉戏,懒洋洋地晒太阳;夜里的数星星,看月亮和无尽的遐想;春天里的踏青,夏天里的游泳、垂钓,秋天里的放风筝,野地里的奔跑,冬天里的玩冰块,堆雪人、打雪仗;又如社会生活中的结伴而游,到商店的闲逛,玩玩自己喜欢的乐器;校园里的排练节目、出墙报、黑板报、手抄报,甚至读书笔记的交流等等,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不但要多组织校园活动,并经常指导,而且要经常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向学生开放,使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里的活动以培养写作素养。
3、读书积累
农村中学由于图书室藏书有限,网络尚不健全,因而读书机会不多,又因为
学习负担繁重而无读书时间,举个例子来说吧,我所在的中学就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上都用于做作业去了,有时连作业都做不完,何来时间读书呢?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农村中学学生的阅读,因为阅读也是一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凡写作好的学生,书总是读得多。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学生在写作中就能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情感表达。教师不应该把目光,精力局限于教材 所给的文章上,而应从课上抑或课下抽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比如教师可每周安排一至二节课让学生读课外书籍,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去读书,也可以把图书馆的书借给学生读,也可以鼓励学生订阅、图书杂志和报纸。但不能局限于作文类的书和报刊,教师可的倡导学生订一些综全类的报刊,如《语文报》《语文学习报》《中学生学习报》《中学生周刊》《少年时代》《少年文艺》等等,以及科普和文学书籍。阅读面宽,积腑成裘,写作素养就能不断提高。
(三)改变学生观念,丰富训练方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写作素养
1、鼓励学生使用普通话,使语言规范化
为了帮助农村学生克服方言的影响,使语言规范化,“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师应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口”其实就是普通话,要求学生当好“翻译官”,变“土”为“洋”,使方言变为规范化语言。课堂上,教师用普通话讲,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课间,师生尽量用普通话交谈。课前5分钟的普通话演讲或讲小故事,让学生进步不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也会变得流利,作文中的语句也会通顺很多了。
2、课前5分钟演讲
演讲既能锻炼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慢慢地能在众目睽睽之下侃侃而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很重视课前5分钟的演讲,内容可以是摘抄的,也可以是自己写的,可以是紧扣课文的,也可以是自己最欣赏的文章。讲完之后,请两位学生点评其内容、语言、写法等。长期推行下去,学生会受益匪浅:资源共享了,赏析能力、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难道还会成为无源之水吗?课前5分钟演讲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每个学期内容各不相同。例如:七年级,安排“复述新闻”及“背诵古诗文”;八年级是讲小故事及“我喜欢的一句名言”;九年级是“自己精选的美文”;课前演讲这一方式,能促进学生阅读课外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能提高语文鉴赏能力,锻炼语感。而且学生一定会想讲得比别人好,而要讲得比别人好就要好读书,读好书。于是学生在无形中写作能力就会增强。
3、倡导学生写日记、周记、随笔、读书笔记
写日记、周记、随笔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这些东西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很容易写出真情实感,而且学生写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且也容易贴近生活。至于读书笔记,则更能丰富学生的积累,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对所记内容烂熟于心了,就为日后的作文准备了充实的材料,积淀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写读书笔记,还能让他以写促读,以读促写。读书笔记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上的,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行,当然如果学生能对自己所写读书笔记能进行点评,那就更好了。
4、开展作文专题训练
每学年开始,教师就应拟定详细的作文训练计划,例如:我教的是九年级,针对我班的具体情况,我进行了以下几个专题训练:命题作文的审题、作文的立
意、记叙文的选材、议论文怎么写?如何巧妙构思?考场作文如何出彩?如何包装自己的作文,如何让题目亮起来等等,在这过程中,老师要经过精心的准备,首先要提前一周布置写作文,学生写好草稿后,交由同学修改,再自己修改,改好后,放一两天,学生自己自行阅读,再行修改,然后再写在作文本上,再经由老师精心批改,选出能反映学生作文问题的习作,再把学生中写得好的作文张贴在班上展示,这样学生就会发现优点,加以借鉴。
总之,通过对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不高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只要农村教师有一颗培养好学生写作素养的决心,农村中学学生有写好作文的愿望及行动,加之家庭、学校及社会的配合,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素养是完全可能的,但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写作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应从娃娃抓起,从孩子抓起,要树立长期培养的观念,如能这样,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提高的前景将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新探》陆志平,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巢宗祺雷实陆志平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③《中学语文教学论》 刘永康 瞿启明,天地出版社,2000。
④《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五期。
⑥《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第二篇: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初探
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初探
古语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个千古至理。如今的中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普遍较强。过去那种事无巨细的口传心授,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如果一味地把他们当作“填鸭”,生硬的灌输知识,肯定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假设我们教师能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一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发挥其自身音乐潜能,结果会怎样呢? 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我,深深地感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并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首要位置,师生互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即: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做。
一、音乐教学应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我在教学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诱导并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请他们参与多样的音乐实践机会,不包办代替,使学生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
现在的音乐教材更富时代感,而审美教育的初衷一直没有改变:弘扬民族艺术,喜爱世界的多元音乐,培养学生向上的健全人格,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在教学中,音乐教师除了基本的吹、拉、弹、唱外,如果没有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没有与学生随时沟通的语言技能,又怎么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一)充分发挥学生能力,大胆地把“权利”下放; 在备课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任务,让大家献计献策。结果常常让我眼前一亮:我的学生真行啊!我调动全体学生搜集有关壮族的各类资料,鼓励学生用信息技术寻找所需的内容,互相交流。上课时,我“穿针引线”地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战果,大家非常兴奋,积极发言。还有的同学自发分成小组演唱歌曲,一些同学即兴闻歌打节奏。大家的精心准备让我欣喜。我请学生再次唱奏,随着音乐,我跳起壮族舞。学生喝彩之余,也愿意参与进来,为我随后的课堂教学成功导入,吸引了他们的视线。第二课时我趁热打铁,教了学生几个壮族的基本动作让学生自发分组,进行艺术实践。表演交流时,对同学有创意的一些动作,我立刻提出表扬,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创作和学习。这样,几个文艺骨干和我一起,使课堂内容在课外得到了延伸,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悄悄地在学生心里生根。
(二)鼓励、启发学生合理的音乐想象。由于音乐具有语言无法概括的模糊性,更利于发挥学生的丰富联想。而联想是创造力的基础,又可以在音乐实践中提高。因此,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有音乐创造的空间,能自由运用多种方法创新并发现自我。
在欣赏二胡曲《赛马》时,我没有告诉学生曲目名称,而是让大家边聆听,便联想音乐情境,为曲子命名。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投入音乐中认真思索,并兴奋地小声讨论。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让我惊叹不已。乐曲名字竟然有七八个:《狂奔》、《盛大的节日》、《骏马奔腾》、《那达慕欢歌》„„看到他们在音乐实践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很欣慰。这时,一个平常特别淘气的男孩子陈家超大声说:“奔腾!”,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一愣,赶忙用目光制止大家的哄笑。看他有些尴尬又有些不服气,我真诚、和蔼的请他阐明理由。他理直气壮,觉的曲中表现了河水翻腾,小马过河时的欢快情景。我立即肯定了他的新奇想象。看着大家疑惑的目光,我笑着解释:音乐带给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要求大家具有千篇一律的感受,只要我们都能为乐中表达的真善美所吸引,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喜爱这个作品,就可以了。所以,我从不吝惜自己的表扬,尤其是对后进生。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我立刻及时表扬,使他们深深知道,老师一直关注他们,没有歧视他们。千万不要让学生暂时的“不对”、“不好”影响了他们终生学习音乐的愿望。
二、以情激情,适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教师应该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于音乐教学之中,既不是靠空洞的说教,也不是靠教师生硬的灌输。教师科学、技巧的诱导,适当渗透,往往会收到好效果。
在音乐课上,我尽可能的融入现代音乐气息,抓住学生审美心理,适时进行音乐情趣的培养。在民歌、民乐及相关教学中,我用多样的电教手段、优美的范唱、生动的讲解来滋润和打动学生心田。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越来越注重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阔学生视野,只要教师注意“以情激情”,就必定能引发他们的积极性,配合教师学习。这样,课堂上就会形成活跃、互动、民主的良好氛围,也就达到好的效果。而最直接、有效引发学生情感的关键,还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科学性、技巧性和多样性,以及基本功水平的高低。
(一)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充满热情,用心去感染学生;
教师要以音乐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及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及结构美,来净化学生的心灵,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从心灵深处培养学生向上的健全人格。如教唱《青春舞曲》时,我先引导学生交流新疆维吾尔族的相关信息。接着,我请他们欣赏一段新疆优美景色的音像资料,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而我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玛依拉》,使学生再次受到美的陶冶,有“我要学”的兴趣。在教唱歌曲时,我启发学生用竞赛的形式识谱学歌。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歌也学会了。教学效果自然更好。讨论中,学生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此时,我优美的范唱,又会使学生比较出他们演唱中的不足,用更准确的歌声表达出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结束教学时,我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与作品有了情感共鸣。用这种形式,学生乐于接受,也会更感兴趣。在无形中,学生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教师在关键处点到为止,让学生心领神会; 教师的语言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想说的话让学生用心去领悟。在《内蒙草原》教学时,学生掌握了歌曲基本旋律后,我自豪地向大家介绍:“2005年,中、蒙两国为此申请‘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得到认可。我们也会为此骄傲,对吧!蒙歌是在广阔草原上放牧时唱的,久而久之形成了悠远的‘长调’,被誉为蒙古文化的‘活化石’”。学生一听,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不需要我再苦口婆心的教育学生如何热爱少数民族艺术,一切尽在不言中。
三、增强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在音乐教学中,我觉得教师的范奏、范唱、范舞,往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教师更有亲和力。这是名家、名奏所不可代替的。在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我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质,用优美的琴声、动情的歌声、婀娜的舞姿„„将音乐艺术的美传达给学生。如果学唱歌曲前,总让学生观赏歌唱家的演唱;吹奏乐曲前总聆听名家演奏,那么音乐教师就变成了放映员,又怎能体现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呢?所以,我能自己示范的就不依赖多媒体,尽量让学生听到我的范唱或范奏,避免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欣赏课。学生和我一起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也就获得了审美愉悦。
(一)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课堂;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激活课堂,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亲身获得审美体验,能够享受到音乐的审美愉悦。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致。在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中,我不包办代替,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把简单有趣的活动留给后进生,将其作为使学生走进音乐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良好途径。在活动中,同学们会增强自信心,继而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课堂气氛的调节器,是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有利保障。教师适时的幽默言语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解除学生的疲劳,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如在唱《红河谷》一歌时,我发动学生用讨论法得出:歌曲情绪是徐缓地、悠扬地。我故意用欢快地声音演唱歌曲,学生迫不及待的争相发言,“老师,您唱的不对!不对„„”我适时提问:“你喜欢用什么方式演唱呢?”同学们会异口同声的重复刚才讨论的结果:歌曲应该用徐缓、悠扬的声音表现。这时候再让大家演唱歌曲,既能使他们加深印象,又激活了课堂,效果也会更好。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语言简练,少而精;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是打动人心的语言艺术,教师是通过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
上音乐欣赏课少不了要介绍一些曲作者。恰当的介绍能把学生顺利地引入音乐欣赏的艺术情境之中。我会注意对象,取舍得当。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实际(包括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取舍作曲者相关知识。这样,学生易接受,教师也易于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最忌面面俱到,无所不及。这样做不仅占用了大量授课肘间,而且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乐曲的兴趣。因此,介绍曲作者应有所侧重,即从有利于学生学习、赏析乐曲出发,介绍曲作者的生活、创作、风格等情况,做到既有开阔的视野,又有新颖的角度;既重点突出,又注意到了内容深度的挖掘,从而为学生赏析、理解乐曲打下基础。例如赏析肖邦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时,我让大家先欣赏了他的钢琴独奏《夜曲》。我抓住一个重点,从夜曲的体裁入手,让学生懂得夜曲多指钢琴小曲,通常有宁静、沉思的抒情特色,浪漫气息浓厚;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肖邦的人品和作品。在欣赏他的《如歌的行板》,学生就会找到相同的旋律,发现二者的共同点。为第二课时的歌曲《夜曲》学唱也打下伏笔。
(三)细微之处细致处理。教学上大的方面注意到了,细节也同样不容忽视,教师要注意到歌曲的每个要素。如:音乐作品中演唱记号的处理、情绪把握、地区风格表现„„二度创作不成功,也不能使学生很好的表现歌曲。这时,为了加深同学们印象,我往往正话反说,或用白声范唱,或用相反的表情范唱,让学生自己对比,讨论出好的歌曲表现方式。学生在处理情绪时,注意到这些细节,歌中的美也就表现出来了。学生在实践中知道了这样的歌是美的,提高了自身的审美修养,那么,再遇到无意义的某些流行歌曲,就能用自己健康的审美标准自觉抵制。
四、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通过课堂内外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同学们唱歌比以前多了激情;生活中用音乐滋润了友情;对音乐也有了更深的感情„„我觉得大家对音乐有了更多的兴趣和喜爱,提高了审美标准和能力。今后,我在课内外,将继续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到这儿,我想说:老师们,我们农村初中学校,虽然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资源相对贫乏,但我们农村中学生也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让我们逐渐放开他们的手,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大步地奔向美好的未来吧!
第三篇: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周记写作的指导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周记写作的指导
【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农村初中学生写作兴趣更是不高,指导学生写好周记是解决这一难点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引导写好周记,提高写作水平,作了些探讨。
【关键词】周记、心情周记、生活周记、观察周记、读书周记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作用不言而喻,但又一直是一个‚老大难‛,尤其是在农村初中,学生底子薄,写作没有什么兴趣,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光靠每学期为数不多的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本人根据自身教学实践认为: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周记‛这一形式,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周记的写作可以从写心情、写生活、写观察、写读书笔记等几个方面入手,下面就结合本人平时指导周记的一些做法,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指导学生写好心情周记
十三四岁是花季的年龄,这个年龄的中学生的内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的心思细腻而又敏感,但像很多农村学生一样,他们不善于将这些思想感情写到作文上。而在学生的周记中引导并指导学生细心地感受自己的心思,体会青春年少时的心跳情怀,并行诸笔端,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尽可能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写学生自己的心情。一位农村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忙于工作而经常一人孤独在家,在周记《渴望和爸爸妈妈团圆》中这样写到:‚每个星期的周末,是我最寂寞的时候,走在回家的路上,只觉得烦!烦!烦!同学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而我好孤独啊!‛我指导她利用景物描写
来衬托心情,她又补充到:‚路边的油菜花开得很好看,金黄的一片映入眼帘,他们聚在一块,好像在开着庆祝会,微风吹过,又好像正在跳着一曲欢快的舞,而我就像一个呆子,傻傻地站着‛。通过运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她内心的孤独。优美的句子如同闪闪发光的珠子,镶嵌在她的周记当中。这样一篇篇感情细腻真实,语言生动形象的周记连缀起来,就是一条优美的心灵轨迹。当然,这位同学的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在一次谈话中,她告诉我,每当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她就有一种冲动,把自己内心的写法写在周记里,甚至会很快忘记许多不愉快的事。
鼓励学生写出一周以来内心的世界,既可以让学生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场所,这个场所就在周记里。这些思想上的波动甚至小秘密也不会因为其他原因公之于众,保护好学生们的自尊和隐私,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在写作中不断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指导学生关注身边事,写好生活周记
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事情,学生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小事,写好生活周记,不仅让学生有作文的素材,更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好品质。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校园生活多姿多彩,家庭生活充满温情,作为生活在其中并充满青春活力的一员,指导学生择取生活的浪花并融入自己的思考,作为成长的记载,无疑是有意思而更有意义的事情。在实际指导中,笔者指导学生将生活周记写实、写得有意义,体现学生奋发进取的一面。
于是,学校开展的献爱心活动,假期的生活实践,农村的日常见闻等等都成为学生作文源源不断的素材。在一次考试中,作文题目是《我的一家》,一位学生以‚爷爷穿上了西装‛、‚爸爸下厨房‛、‚妈妈学电脑‛和‚我承包了洗碗‛作为小标题,将自己的家庭生活写得温馨而充满情趣。其实,我知道这都是他平常在我的指导下,在训练生活日记的写作中所积累起来的材料和写作经验的一次集中亮相和展示,我为自己和学生的成功而油然感到骄傲。
三、指导学生倾听身边的声音,写好观察周记。
观察周记侧重的是学生对生活的某些细节的观察和思考。要写好观察周记,首要的是勉力学生做好生活的有心人,时时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要使学生写好作文,首先的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同样如此,没有素材,是无从下笔的。因而我教给学生五种观察的方法(即:勘察、听察、触察、嗅察、尝察)。这五种观察方式,看和听是最基本、最主要的。人在观察活动中,早更多的情况下是各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各种观察方式也就往往需要同时并用,在作文前,引导学生自觉地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观察,才能全面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才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作文素材,获得生活的体验和审美的情趣。中学生生活面虽窄,但同样有许多美妙的瞬间。放眼校内校外,随时可以捕捉到美妙的瞬间:徜徉农舍,有鸡犬争斗,耕者晚归;漫步乡村,有溪水潺潺,山峰秀美。一年之中,有春的勃勃生机,夏的欣欣向荣,秋的累累硕果,冬的皑皑白雪。一天之内,有旭日喷薄欲出,朝露烨烨闪耀,蓝天浩瀚无垠,晚霞绚丽多彩。大到雷霆万钧,山动地摇,小到蝼蚁搏击,落叶坠地。一泓清泉,几株绿树,都是一篇妙文;一丛野花,几片白云就是一幅画。只要有心,瞬间的景物就能成为永恒,学生的视野自然就开阔了,也明白了如何选择观察的角度、位置、顺序与取景的方法,周记收获很大,写了《我爱家乡的……》、《校园里的新鲜事》、《我爱我家》、《家门口的小溪》等文章,从中可以看到他们情趣盎然,写的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内容充实。
在周记指导中,我鼓励学生将‚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说出别人没有说出的‛融进观察周记,要抓住特征进行观察:对静态事物要部分观察,对动态事物要分阶段观察,观察景点可用移步换景或改变视觉方法进行观察,从而将观察周记写出新意、写出活力。学校举行冬季长跑活动,一位学生在其观察周记中这样写道:‚……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来了,来了!’人群顿时沸腾起来,只见我班同学潘梦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似乎每一步都使出了全身力气。他脸红红的,像熟透了的红苹果,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滴下来,我真为她捏把汗呀!……‛可以看出学生不但思路清晰,言之有序,而且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更为可贵的是他那一份关心同学和集体的情怀,使我不免为之感动和钦佩。
四、指导学生扩大阅读的视野,写好读书周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农村学生的阅读视野确实较小,为此,笔者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每个月借一本书(一般要求在周末阅读),然后写好读书周记。要指导好学生阅读好一本书,给他们开出读书清单,指定完成阅读篇目,特别指导学生阅读名
家名篇,让学生从书籍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这些阅读积累的素材就成了学生写作的另一方源头活水。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和阅读的终结之后,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语言特点等方面做一点评析或摘抄一些精彩片断,通过周记进一步巩固读书收获。一位同学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写了读后感《不懈的追求》,文中写道:‚最令我钦佩的不是他放烟丝的勇敢,也不是他打仗时的英勇,而是他生病时的坚强。当他得了重病时,没有气馁,没有松懈,毅然开始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转折——写书。‛读书周记,不但让学生加深了对名著情节的印象,而且从中汲取了有益的人生启示。
通过有目的地、经常性地训练学生写以上几种周记,笔者发现学生逐步养成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喜欢积累的好习惯,而且写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丰富多彩的周记教学帮助学生打开了写作的泉眼,成为我作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新课程-—教研版》
3、《文学概论》
4、《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
第四篇: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及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此,我们课题组在2012年11月对课题实验学生进行了“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现状,加强针对性研究,有效推动我校《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并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以期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调查的对象及内容
对象:七年级四个课题实验班学生,七年级班学生。
内容:主要从英语教师、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等多维设置方面,内容涵盖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原因;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学生学习英语时对教师的看法;学生学习英语中的困难;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以及课外学习资源等多方面,设置了主、客观两种问题。(详见《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调查问卷》)
三、调查的结果
通过本次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有31.3%的学生对学英语感兴趣,有29.5%的学生不感兴趣,回答一般的占39.2%,但这只是七年级的学生,随着年级增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会逐年级递减,而且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失去兴趣。大部分学生学英语的动力来自考学需要、社会就业需要或家长老师意志,只有26.8%的学生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学习英语。并且学生把影响学习英语兴趣的主要原因归咎于课程内容或设备环境等方面,但同时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困难集中在单词和句型运用(占50.7%),听说能力(占25.2%)。学习方式上主要是课前预习和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巩固和自学的学生偏少。主动找机会学习英语和说英语的学生比率相当低。在激发学习英语兴趣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和多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关于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选择积累起来经常复习,创造环境有意识运用和忽视不理的也有一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学生选择请教同学,少数主动请教老师和自己查阅有关资料和参考书。
四、调查的分析
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1、学生方面
学生学习英语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四缺”:缺目的、缺兴趣、缺信心、缺方法。
农村地区,人们思想观念不积极,读书无用不如出去打工,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学习无目的,更不知学英语干何用。部分学生是迫于家长或老师的压力而学习,惰性十足,学习兴趣低下。尤其是英语这种语言学科。这是“缺目的”。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有新鲜感,对英语兴趣较浓,但随着学习难度加大,词汇过多、课文过长,学生渐渐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慢慢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到最后干脆放弃学习。这是“缺兴趣”。
由于小学英语教学的不均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会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乃至丧失兴趣,从而产生放弃的念头;加之现在许多独生子女,他们自小在溺爱的蜜瓶中长大,心理脆弱,受不了挫折,学习遇到问题,自暴自弃,懒于思考,懒于练习,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这是“缺信心”。
农村初中绝大部分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来学英语。他们背单词、背课文、背语法、甚至背题目。除此之外,就是做大量英语题,通过做题学英语。这样,违背了语言学习的特点,失去了语言的交际性。这是“缺方法”。
2、英语教师方面。
由于现在学生还是要通过考试入学,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英语教学重教材、重讲解、重传统、重优生。
农村学校受社会经济条件限制,缺少现代教学资源。“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三尺讲台,四十分钟”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从备课到上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教材内容符不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教科书上出现的单词短语、句型结构、语法现象,再枯燥再乏味,也得灌。这就是“重教材”。
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推进都以教师为“主体”。平时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记、背,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压制了学生好思、好动的天性,渐渐打击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习英语兴趣也慢慢消失。此所谓“重讲解”。
虽然现在农村初中都配有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但这些仅限于教师上公开课、观摩课时使用,平时利用率不高,大部分教师基本上只运用最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给学生直接的体验,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此所谓“重传统”。目前学生学英语只是为了考试,教师教也只是为了应试,教师教的仅限于考试考的,为了尽快出成绩,出好成绩,教师一般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在班上英语成绩好的。课堂教学中,包括平时的辅导中,也只注重这些优生。许多英语基础差的学生,缺少学习与训练的机会,得不到应有的合理评价,特别是来自老师的鼓励性评价,所以他们体会不到英语学习的乐趣,逐渐失去兴趣,以至于最后放弃英语学习。此所谓“重优生”。
3、学习英语的环境方面
当前,农村学生家庭整体素质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管理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导,对孩子的个性发展缺少有效关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缺少关注,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更是无能为力。而农村初中学校英语课又是在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不充分、教学实验较少、经验更为缺乏的情况下开设的,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问题最为突出。同时,学生缺少获取课外英语学习资源的途径,缺少学习、使用英语语言的环境。
五、建议
综合上述实际调查和具体分析,我认为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其各方面的条件因素有直接联系,教师在不断完善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应强化素质教育,通过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在智慧,使师生的水平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今天的英语教学已经不再像往日一样,只是为了应付一张试卷的“哑巴英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敢说英语、能说英语、会说英语,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基础,这才是我们英语教师的责任所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明白:英语教师不仅要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要能运用例如背顺口溜、讲故事、唱歌、跳舞、画画、比赛、游戏、情景表演等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因为教学内容的吸引而兴奋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更具科学性,才能更加符合语言学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让他们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广、更优的接班人。
附《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调查问卷》表
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一、性别:()男()女
二、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三、英语成绩:()很好()一般()差
1、你喜欢学英语吗?为什么?()非常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 原因:
2、你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个人兴趣爱好()考学需要()社会就业需要()家长老师意志
3、你认为影响你英语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个人原因()教师原因()课程内容本身()设备环境
4、你认为现在初中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教师水平有限()学生自身问题(比如基础差,兴趣低等)()教学模式呆板()教学与实践脱离
5、你认为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教师多鼓励帮助()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6、你喜欢老师用什么方式上课?
()主要用英语()主要用汉语()中英结合
7、你认为初中英语教学中什么环节最重要?
()单词和句型运用()语法()听说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
8、在学英语中,你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听力()口语()语法()阅读()写作
9、你经常以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习?
()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自学
10、你会主动寻找机会学习英语吗(如:收听、收看英语节目,自觉做英语课外习题等)?
()经常()有时候()很少()从不
11、对学英语中出现的错误,你会怎样对待?
()积累起来,经常复习()创造环境,有意识运用()忽视不理
12、学习中遇到困难,你会怎样?()主动请教老师()请教同学
()自己查有关资料和参考书()不请教任何人,不会就不会
13、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积极主动说英语?
()不好意思,不说()大胆地说,不顾忌()别人说才说
14、你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或经验 注:
1、请各位同学在以上自己选择的()内打“√”。
2、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投票,不需写姓名。
第五篇: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较城里孩子差, 使他们在学习环境上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得不到足够的信息与指导、帮助,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了初中以后,由于知识复杂程度与难度加大,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学习十分吃力,本文想就农村初中学生如何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一些探索。
一、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③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势必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
1、学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分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学生自身因素。现在的初中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一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懒惰,怕吃苦、不爱动手动脑,没有平时的点滴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难以形成.(2)学校教师方面的因素。青少年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由于青少年身心都处于快速变化的阶段,自制能力不够,做事常不能持之以恒,需要教师经常旁敲侧击地进行跟进、督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有相当一部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是知识教育重于方法与能力教育,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的指导跟进督促不足是造成良好学习习惯难以形成的一个重好原因.(3)家庭因素。现在农村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务工了,留在家里的学生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居住在亲戚朋友监管。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等也由于他们本身文化水平低,对孩子教育缺乏应有的知识,通常把重点放在“吃饱穿暖、不出安全事故”上,对于孩子的学习通常是不过问,顺其自然,长此以往,随着问题的日积月累,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逐步丧失,因此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较城里学生差。
二、培养良好学习惯的重要性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不夸张地说,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人的一生。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
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有观察思考方面的良好习惯、时间安排方面的良好习惯、课前预习方面的良好习惯、课堂听讲方面的良好习惯、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方面的良好习惯、总结归纳系统复习方面的良好习惯。。。下面就如何培养农村学生这些良好的习惯逐一进行介绍。
1、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1)观察周围事物,以发现它们共通性与差异性
(2)观察老师在课堂讲课中一言一行、轻重缓急的观察以便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重点。
(3)在平常的练习中观察、发现知识间的规律与联系以便更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与体系等等。
(4)在观察中认真思考,边观察边思考。
2、养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惜时如金,讲究效率的习惯.(1)学会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天、周、月、学期计划).(2)做事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有先后次序之分.(3)学习时应专心致志、力争一次性做好、讲求质量与效率.3、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1)通过看注释等、读课文,从音、形、义三个方面熟悉生词和词组。
(2)细读课文,初步掌握大意。
(3)了解新知识和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4)理出内容和知识等方面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5)利用课后练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养成正确又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1)听的习惯。---“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耳、眼、脑、手、口齐用,做到侧耳静听,以目助听,以思导听,以写促听。做到边看边听,边思边听,边记边听,专一聆听。①一边听,一边看,以听为主,以看促听。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听老师的提问,听老师的总结等;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挂图,看老师的演示等。老师的板书是整堂课的要点,它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或短句将知识要点写在板书上。②边听边思考、边理解、边记忆。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③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④听课必须记笔记,借助符号帮助自己记录,以利长期记忆。如重点语句可打着重号、波浪线或加三角号,疑难问题可打问号,只要自己懂得、自己习惯用的各种有利于记忆的符号都可运用。⑤积极参与,积极举手发言。
(2)说的习惯。①准确把握“说“的状态、注意说话的仪表仪态。②确定话题。③清晰的思路:说谁?说什么?怎么说?都是说话之前应该想好的,有条理、有重点。④注意语速、语调。生动,有感情。⑤注意说话的词语规范,一是说话时应该尽力避免使用方言词汇;二是尽力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词语。⑥紧扣话题,言简意赅。
(3)大声朗读、背诵的习惯。①读书坐姿端正,书本与眼睛的距离适度为30~35厘米。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正确,就是读文章时,要读准字音,要用普通话语音朗读,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拉腔唱读,按照标点符号掌握停顿的位置和停顿时间的长短。
流利就是读得自然、流畅、有适当的速度,区别各部分间的轻重缓急。最重要的还是要读得有感情。首先在朗读时,对每一句话里的关键字、词或短语,都要读重音影响我们情绪的字、词或短语,要读重音。特别要注意具有鲜明形象的形容词、比喻词以及重叠词等更要读重音。其次,注意停顿。
朗读时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应根据标点符号而定。逗号停一拍,分号和冒号停两拍,句号停三拍,删节号或段落结束停四拍。但有时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显示某一语气,停顿的时间可以变化,朗读时还要注意语调。语调就是通常所说的腔调,也就是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
③应背诵一些精彩的段落与词语。
(4)写的习惯。①书写姿势正确,格式、词距、标点规范。②书写工整, 字迹清楚,作业整洁,卷面整洁,格式正确。
5、养成上课认真听讲和认真思考的习惯。---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做好笔记,努力做到当堂理解、记忆。
(1)做好课前准备:预备铃一响,马上进教室,书本放好,安静端正坐好.(2)上课要集中注意力。
(3)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踊跃发言。①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仔细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内容,认真做好笔记。②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③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④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演示、读书、写作业等任务。⑤要力求当堂理解。⑥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
6、养成独立完成作业和自我检查、自我改错的习惯.(1)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
(2)先复习后做作业、先审题后作答。
(3)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不懂的一定多方求证弄懂。
(4)在解题、讨论或研究问题时,能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墨守陈规,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寻求出创造性的解题方法。
(5)书写工整, 字迹清楚,作业整洁,卷面整洁,格式正确。
(6)作业做完后还应仔细检查.对自己没有100%把握的题重点检查.7)、注意教师的批改,及时找出错误原因订正错误。
7、养成练后反思、课后复习、单元总结的习惯.(1)练后反思: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①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②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③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④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⑤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2)课后复习,把握每课知识要点、重点。①重温课本,理清脉络。②归纳整理,把握重点。③比较异同,抓住关键.④遇到问题,主动请教。⑤认真实践,力求熟练。
(3)单元总结:每一单元学完后,要利用列提纲、绘图表等手段,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整理,拉知识线索,提纲契领,将知识浓缩,比较记忆.每次考完后,都要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整理错题集找出缺漏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二)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1、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应坚持的原则
(1)教师主引导、督促,学生主反复强化训练。由于农村学生特殊的环境导致了他们获得有关学习方法的知识、信息较少,在学习过程中又得不到他(她)们家长的及时指导,对于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知之较少,因此首先要求教师要善于借鉴、分析、总结、归纳出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技巧,然后向学生介绍,传授给学生,再由学生进行反复强化训练,消化运用。
(2)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原则。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学生长期坚持不懈,教师也要经常督促,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
(3)坚持共性与个体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学习方法、习惯有共通性的东西,但也因人而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还应结合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2、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1)由教师将学习方法习惯的知识内容融合于每堂课的内容中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试范,课堂上引导。
(2)对于已经传授的方法习惯教师要在日常中随时指导、督促、检查。
(3)建立学生交流机制,定期让学生对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进行讨论、交流。举办学习习惯方法的交流会,用学生的真实感受现身说法
(4)建立学校家庭的连动机制,将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知识要点编印在小册子发给每位学生家长,要求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在日常也注意及时跟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以上是我在工作中对如何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些做法,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我接任初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后在短短的一学年中,学生的学生方法、习惯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直线上升,良好的习惯的确使人受益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