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和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和思考
近年来,**街道紧紧围绕全区建设富裕**、生态**、文化**、幸福**、平安**,打造“活力**、魅力山城”的目标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步伐,区域经济稳步发展。但要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街道必须针对空间布局有限、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路径。
一、对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分析
2012年,**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6.53亿元,同比增长4.02%、销售收入15.22亿元;批零住餐业销售总额17.87亿元,同比增长13.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3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进出口总值7350万美元,同比增长17%;实现入库税金8525万元,完成财政收入5096万元。总体来看,发展形势呈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传统机械装备制造业和化工业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内生动力不足,分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和基础设施、发展空间明显优越的先进地区相比,**街道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等矛盾日益突出。目前**街道辖区面积17.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达8万余人,人口的过于集中造成了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住宅面积、公共绿化面积明显偏低,使商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扩张受到严重限制。
(二)工业用地紧张。土地是工业发展的基础,缺少土地的有效承载,第二产业很难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工业发展对土地要素的需求日益增强,由于国家土地政策和区域面积的限制,**街道的土地制约因素矛盾突出,难以规划系统的产业园区,致使出现辖区工业发展仍然存在项目不多不大,缺乏旗舰企业,发展速度缓慢等诸多矛盾。
(三)交通瓶颈依然存在。由于**小街小巷、道路狭窄的特点,**街道辖区内的交通道路和基础设施的容载量也已达到极限,交通拥挤、停车难等问题突出,对辖区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正日益突出。此外,由来已久的城市结构和布局也限制了城区商业的集聚和密度,难以规划建设服务业龙头企业。
二、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路和途径分析
(一)以优化经济结构为目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当前总体经济形势处于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街道的经济要持续健康的科学发展,就必须从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结构改善和质量提升等入手,努力构建集约型、创新型和高端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因此我们要抢抓发展机遇,一方面立足辖区发展实际,在围绕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做精做强以工陶、鲁耐、强大、福颜、富安为龙头的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集中扶持新颖传感器、大通科技、绿源燃气、康贝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着力培育起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新型工业企业。另一方面,要积极突破发展空间狭小的瓶颈,不断寻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重点抓好**美食园、中心路沿路商贸圈以及珑山路商业集中区的提档升级,进一步加快大街古商业街建设步伐,努力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二)以调整产业布局为抓手,培育新的增长点。当前的**仍处于工业化升级、社会结构转型和现代化步伐加快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在加快转型发展中必须从大局出发,紧跟市、区经济整体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形成准确的功能定位和特色产业,实行差异化发展,规避同质竞争,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链。观察**街道目前经济发展格局,总体以五岭路为界较为清晰地呈现南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服务业集中区和北以五龙、后峪、良庄、安上四个社区工业园为重点的工业集中区两大板块。结合当前全区总体发展规划,可以规划两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北部要以莲花山森林公园为核心辐射发展,加快建设三泉山旅游度假区,积极发展餐饮、商住、休闲、娱乐等旅游配套产业,实现服务业的北向扩张,形成新的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以区东外环路建设为契机,以东规划新型工业园区,努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第二产业经济增长点。
(三)以载体建设为重点,努力拓展发展空间。目前,土地、资源、交通和环保等问题对辖区的经济发展制约将越来越明显,谁能够有效解决瓶颈,谁就能抢占发展先机。这就要求我们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立足**实际,通过“建、盘、引”等方式来破解制约难题:“建”是指积极推动路网建设,不断提升区域的承载功能。要围绕辖区三纵三横的交通格局,进一步加大与上级部门的协调力度,积极实施五岭路北延、东过境路南沿等道路建设工程,缓解城区的道路交通压力。对博矾路、马行街、北岭后街等20条辖区主干道及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提升,努力解决部分特色街区的交通拥堵问题;“盘”是指积极盘活动存量土地。采取分类不同的盘活方案,积极稳妥地对淄矿集团、后峪工业园、鲁耐窑业、珑山集团等企业近500亩闲置土地进行盘活,破解经济发展用地瓶颈制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引”是指要积极加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选资引进一些对地方财政贡献大、资源占用少、适合**发展的项目,使辖区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从而提高辖区经济实体的承载力和容积率。
三、关于今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些保障举措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加快内涵发展步伐。对于资源缺乏、发展严重受限制的老城区来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工陶、强大等现有省、市级研发中心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极引导企业通过打造自身科技研发平台、增加科研投入、争取优惠政策、加强载体建设等途径,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二)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强化职能服务。要不断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积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完善挂包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工作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要针对企业在发展中碰到融资、用地等困难和问题,定期开展工业集中服务活动,通过积极开展银企对接等活动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牢固树立项目为纲的理念,狠抓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一方面,要围绕工陶、强大等传统优势产业,迅速扩张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另一方面,要狠抓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既着眼于经济规模“量”的迅速增加,又致力于经济质量“质”的大幅提升,通过项目建设的实施,努力在实现高产出、形成好效益、做出大贡献上有新的突破。
第二篇:关于南宁经济发展的区域思考(模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南宁经济发展的区域思考
作者:谷金明 张晨郁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0期
[摘要]随着南宁区划的调整,城市的范围和人口得以增加。南宁的城市经济发展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广西自治区的角度来看,把南宁放在区域中心的位置来进行发展,带动由南宁市、崇左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组成的桂南经济区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061.5;n27
[文献标识码]A
第三篇: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索和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索和思考
中共正定县委书记牛祯贵
县域经济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就业增加、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财政增长以及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市委、市政府又把正定列入石家庄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梯队,要求我们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课题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在这种情况下,正定县委认真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发展县域经济历程,并就今后发展思路和措施进行了认真地探索和思考。
一、发展现状
正定县毗邻省会,辖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74个行政村,人口43.7万,总面积468平方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九五”期间曾跻身全国“百强县”和全省“十强县”行列。但经过2001年区划调整,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乡镇划归石家庄市区,经济总量减少三分之一,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23668万元调减至17700万元,减少四分之一,经济实力受到较大影响。面对现实,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县情,完善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县域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2002年全县财政收入就恢复到区划调整前水平;2003年我县综合经济实力又跻身“河北省十强县”,位列第九;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9.3亿元,同比增长27.4%;财政收入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23.5%。具体讲,目前我县经济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目前,全县发展优质专用麦26.6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6.9%;奶牛存栏4.18万头,发展养牛小区18个,40%的奶牛实现进区饲养;生猪存栏40.86万头,出栏77.58万头;林果发展到1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7.8%,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涌现出了惠康、天天乳业、海天饲料、先锋饲料等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各类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31家,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率58%;初步形成了禽蛋、蔬菜、乳制品、肉类、林果、优质麦等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年销售收入达35亿元,产业化经营率达65%。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化工、医药、机械、轻纺等传统产业进一步稳固,板材、家具、饲料加工业蓬勃兴起,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板材加工、家具制造和饲料加工企业分别达到127家、390家、70家,年产各类
板材205万立方米、家具57万套、饲料85万吨,实现产值分别达到6.7亿元、3.1亿元和3.6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以注射级肝素钠、高效减水剂、金锋金刚石等高新技术产品为代表的新医药、新材料行业迅速壮大,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4.9。
三是市场旅游带动作用明显,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全县各类市场发展到59个,年交易额达46亿元,恒山板材、西关蔬菜、权城禽蛋等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均在5亿元以上。总投资2.3亿元的恒山板材市场成为北方最大的板材集散中心,极大地推动了全县板材加工、家具制造、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我们还充分利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先后投入8920万元,对隆兴寺大悲阁、文庙、凌霄塔、华塔等一批国保文物进行修复,使其再现历史风采。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不断加强旅游产业深度开发,拓展旅游空间,丰富旅游内涵,圆满完成了历史文化街区和长乐门修复工程,推出了体育健身、茶楼戏社、科技馆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形成了带动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旅游业年直接收入在1500万元以上,综合效益近2亿元,并带动一万多人实现了就业。
四是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我县近年累计投资6亿多元用于县城建设,拓宽改造道路14条,形成了四通八达、循环开放的路网体系;实现城区集中供热150万平方米,建成了6万吨污水处理厂,1200户居民用上了天然气;投资1000多万元,在城市中心地带修建了3个广场;新增绿地面积6万平方米,花园式庭院创建率达85%,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城市容貌先进县。以诸福屯、新城铺、新安三个建制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不断完善建设规划和管理体制,分别依托纺织印染、服装制鞋、板材家具、综合市场、特色农业,大力建设工业型、商贸型、服务型小城镇,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已有20多个村街开始兴建多层住宅楼,实现集中供热,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五是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投资规模明显加大。狠抓政务提速,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取消、废止173份不适宜的文件和170项审批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努力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近两年来,先后有纳爱斯、华龙、香港华润、金健米业等一大批海内外驰名企业和江南新城、阳光花园等一批投资上亿元的项目相继落户我县。2004年,全县投资5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378个,总投资33亿元,完成投资18亿元,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六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投资700万元建成了全省第一家县级商会大厦。目前,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5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达6.85亿元;民营企业发展到780家,注册资金总额达4.71亿元,注册资金百万元以上的34家,超千万元的7家,涌现了正华集团、金河集团、天天乳业、常山生化、苹乐面粉机、惠康食品公司等一批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经营,具有较
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5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80%。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县乡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县域经济是以产业为纽带、市场为导向、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实现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和产业高度聚合为途径的、既相对独立而又高度开放的一种经济形态。这就决定了,壮大县域经济首先要有一个立足自身发展水平、兼顾周边发展环境、适合时代和形势需要的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就正定而言,多年来形成的良好经济基础为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周边县市千帆竞发、争相发展的态势在客观上对快速发展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当前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纵贯全境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必将带来我县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今年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与国家16个相关部委的直接对口联系将更加紧密;作为石家庄1+4组团发展的重要成员,正定接受省会辐射的机会和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特别是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把正定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梯队,要求我们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领跑作用,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抓发展、促发展、快发展的热情和信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并不断完善了以“两区一廊”为主要内容的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即:依托临省近市以及仅一河之隔的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一良好的区位优势,建设城东工业经济新区;立足于历史上形成的、正定火车站周边众多工业企业这一良好的基础优势,振兴铁西工业区;着眼于107国道、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和拥有正定火车站、石家庄国际机场等良好的交通优势,全力打造沿107国道市场走廊,形成园区搭台、项目带动、产业引导新局面。以此为基础,寻求国企改革、民企发展、城市建设新突破,建立大稳定、招商引资、目标考核新机制,形成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金融安全、服务基层一线新格局,培育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经济强县、文化名县、旅游大县的奋斗目标。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1、强化机遇意识,抓项目促发展。把国家宏观调控作为一次难得机遇,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按照石家庄“1+4”组团发展的功能定位,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蓄势待发、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蓄势待发,就是在全国统一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下,抓住土地调整规划试点的机遇,与在谈项目特别是一批投资上千万元项目保持密切联系,等待条件成熟,抢占先机;顺势而为,就是在现行政策下,利用闲散厂房、废弃沙坑和沙滩地上小项目;乘势而上,就是乘全县干部对项目形成的共识之势、民营经济发展之势、文化名县之势、石家庄1+4组团之势,把抓发展、上项目变为落实第一要务的具体实践,精心谋划、跑办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能够带动全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支撑项目。重点抓好一期工程投资4亿元的小商品市场建设项目,使之成为我县市场走廊中
一大亮点。
2、坚持不懈地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按照“政策鼓励、环境营造、资金协调、名牌培育”的思路,在政策上进一步放宽放活,鼓励民营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改进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正华集团、金河集团、天天乳业集团、先锋饲料、小蜜蜂集团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特别是把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高新技术推进项目”、被国家经贸委列入“双高一优”项目、被省政府列入“示范工程”、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具体扶持大户的常山生化集团作为重点,突出抓好。
3、着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是正定的一个特色产业,有着较为雄厚的发展基础。围绕隆兴寺周边环境改造,占地40亩的龙腾苑即将竣工;临济宗祖庭临济寺的扩建已列入议事日程,并成立了专门班子,搞出规划,从现有的28亩扩至150亩;成立了赵子龙文化研究会,香港赵氏宗亲总会会长赵伟胜等前来考察赵云庙;请《地道战》编导任旭东、编剧王俊益、徐国腾到高平故地重游,申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的新展馆正在布展,扩建也正在运筹之中。通过做大做强这些名牌并加以综合利用,切实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4、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我县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充分利用与国家16个部委直接对口联系的优势,不断加大“跑部进京、招商引资”力度,主动上门争取国家在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广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益的专题招商活动,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规模和水平,使更多的域外生产要素向正定聚集。
5、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着力抓好四个环境:一是营造政通人和、人心思进的政治环境。在各级干部中大力倡导逢先必争、有奖必拿的争先创优精神,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营造快捷高效、公开透明的服务环境。以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金融安全、服务基层一线为内容,抓好各项制度和机制建设,整合、精简部门管理职能,实行“一条龙”办公,提供零距离服务。三是营造安生生产、放心经营的社会环境。加强执法监督,实施“放心工程”,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建设“诚信正定”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诚信建设,开展诚信经营、诚信合作、诚信服务活动,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全民诚信意识,营造诚信社会氛围。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保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营造绿化美化、舒适愉快的自然环境。积极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抓好绿化、美化、亮化,完善水、电、暖、路、气等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使正定真正成为有识之士干事、创业、经商的一方热土。
四、几点体会
县情不一样,发展思路就不一样;时间推移了,社会发展了,工作思路还要不断地做出调整。在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谋划上,虽然各有各的不同,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以下几点应该是共同的:一是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谋划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善于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央的大政方针,辩证分析纷繁复杂的形势,在面临机遇时快速反映、迅速行动,在面对挑战时科学应对、趋利避害,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比如,在带领全县人民加快发展过程中,我们先后经历了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等一系列重大考验,有机遇也有挑战。正是较好地坚持了上述原则,因此在非典肆虐时,我县禽蛋外销不仅没有受到严重影响,而且由于我们唱好了“正定无疫情”这出戏,还实现了鸡蛋直销香港;由于国家实行最严厉的土地保护政策,项目占地受到一定影响,但我们没有将其看成困难,而是把它当成一种机遇来对待,利用闲散厂房、废弃沙坑和沙滩地发展小项目,至今竣工46个,在建41个,吸引投资6881万元。二是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扭住关键环节不放松。推进一个地方事业的发展,既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还必须善于找准抓住对全局有影响的关键环节,实施强力攻坚。去年以来,我们继续扭住六项重点经济工作不放松,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抓住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活跃了工作全局。三是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素质不停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增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增进各级党组织的团结与活力,使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特别要重视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如凝心聚力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攻坚克难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等,这是把思路和目标化作现实的根本保证。四是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达目的不罢休。我们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承担着率先发展的重任。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必须按照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必须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的要求,在狠抓落实上功夫。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县广泛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带领全县上下振奋精神抓落实,强化责任抓落实,讲究方法抓落实,坚持标准抓落实,提高效率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形成合力抓落实,加强领导抓落实,使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真正成为一种风气,促进了“千斤重担大家挑、合力同心抓落实”良好局面的形成,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顺利开展。
第四篇:探索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刘 俊 陈志丹
当前,独立学院的战略重心已到了由规模数量的扩张转向以提高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独立学院必须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立教学型大学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标定位,要把内涵建设的重点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
一、确立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已是实现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普遍共识。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生源质量相对较低,要确定符合自身定位、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及实际条件之间的关系,确立符合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及实际条件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由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办学主体等方面的原因,独立学院具有各自不同的办学生态环境,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不可能按同一种培养目标、观格,用相同的培养模式来培养人才。在规模扩张时期,由于观念的原因,一些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确立上出现了趋同现象,导致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缺乏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单
一、僵化,影响了对人才的实际培养。有的独立学院培养的目标定位,无论在知识结构、专业方向还是在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同母体高校雷同,分不出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走向社会之后,不管是在就业、创业方面,还是在实际开展工作方面,都很难体现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就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而言,不从自身的办学特色出发确立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也不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分流培养、面向基层的原则。
第二,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根据地方、区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大多数情况下,独立学院受母体高校的影响,在办学初期主要是套用了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来不及形成自己明显的个性和特色。从现阶段来看,独立学院已基本上完成了以规模扩张和校园建设为主的外延式发展的任务,这就需要独立学院必须认真研究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摆脱原有的办学模式,真正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确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二、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从自身的目标、规格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是每一个教育实体必须首要解决的,它直接决定着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独立学院在人才的培养上一方面必须坚持本科教育的基本规律,不随意降低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符合独立学院特点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具有独立学院特点的本科人才培养,就是要突出独立学院的三个特点,即教学型学校的教学特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和为地方服务的适用特点。因此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该在符合本科教育规律的大前提下,从突出这三个特点出发,形成自己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
突出教学型大学的特点。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充分依托母体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又要和母体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适当错位,确立自身的教学特点,以避免和母体高校在人才培养的雷同。要确定低重心的培养思路,相对于母体院校本科学理型人才的教育,低重心的培养和训练是独立学院发展本科技术教育的要求。这里的低重心,反映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是突出应用性,依托一定的学科平台,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低重心并不意味着低要求、低水平或降低质量。在某些方面,它对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更切实的要求,特别是实践能力的高要求。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心应着眼于理论的运用,切实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强调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独立学院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应是通识教育加专长教育,也就是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要求既要注重应用性,又要重视通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区别开,培养的是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应用型的人才特色,须打破母体高校传统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确定理论与技能的深度和广度,整合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既相对独立,又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和完善以提高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目标的理论课程体系,以提高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以提高综合能力和拓展专业外延为目标的素质拓展体系,构成人才培养的主体框架,形成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体现多层次、个性化的培养特征。
突出为地方、区城经济发展服务的适用特点。为地方服务,是独立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体现在人才培养,就是要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去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可以通过适应地方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特点,设置与之相匹配的专业或在专业内部设置特定的专业方向,专门培养地方需要的人才。再一个则可以根据地方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课程体系中加入能够体现地方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特点的课程模块,尤其是实践教学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后一个途径更为重要。要达到为地方培养适用性人的目的,就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考虑到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要坚持体现课程的地方性、实践性、灵活性和复合性,以形成学生适应地方需要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为基本原则,不照搬母体高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根据培养地方性专门人才的实际需要,整合、重组、优化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注重课程的普适性与地方性、综合化与具体化的衔接和融合,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地方性的有机统一,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改革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更加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如前所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是要针对生源特点、区域经济和地方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其次,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体系结构:既要达到本科的专业理论水准,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术素质。自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现最终要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才能得以完成。为此,我们把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为大学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大学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强调专业基础性和相应专业本科层次的规格要求。方向课程的设置在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注重职业素养培养。
构建以区城经济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理论教学体系。在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体现“零距离”教学改革思想是关键。要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在总体上设计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这些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是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的师资和教学条件来确定的,而是根据区域经济市场和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的用人要求来确定的,具有鲜明的市场导向。独立学院要根据所采集的知识点、能力点来组织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要对各专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整合,构建出完整、系统的理论教学体系。在理论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对人才的全方位要求和毕业生今后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具备作为本科教育应有的较为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善创新、多方向、可调控”的课程体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体现市场要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考什么的理论教学思想。独立学院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拥有其自身的特色和规律,要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鼓励对教学内容大胆改革、创新和优化,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的特征,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要围绕区域经济市场对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要求,加强实验、实习、调查、社会活动等实践性教学,保障实验条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构建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引入职业认证标准及加强校企业合作是实现“零距离”实践教学的重要渠道。首先,通过在实践教学环节引入职业认证,能够实现与市场需求的零对接。将认证课程考试大纲与各专业教学大纲相街接,借鉴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考试方法,逐步开展认证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反复训练,提高了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创新思维。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好实践教学平台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因为学校实践教学在多数情况下是模拟性质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无论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环境有差距,一些重要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某些难以言传的经验和应变方法,最新的实用技术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往往只有在实际工作地点才能获得,而掌握最新的实用技术和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正是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李庆军.关于独立学院办学定位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6(1).[2]汤正华.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6(4).[3]季桂起.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构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7(9).
第五篇:大兴安岭与上海交大共同探索区域经济发展新途径
大兴安岭与上海交大共同探索区域经济发展新途径
——大兴安岭政府企业学习考察代表团专访
日前大兴安岭地区工信委及县(区)有关领导及企业家一行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参加首届交大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暨大兴安岭第五届创业培训班。在学习期间,各位学员通过理论学习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达成发展区域经济的共识:要把大兴安林区资源优势与上海交大人才资源优势相结合,借助上海交大的科研教育人才优势,构建资源地产业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合作提升产品研发,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联姻之路,不断提高优势产品的科技含量,近而抢占国际大都市上海市场。
大兴安岭被誉为我国“金鸡冠上的绿色宝石”。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土地面积8.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韩国国土面积,52万人口,相当于韩国人口的1%,700公里中俄边界线,森林、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历程40年开发建设形成林木产品精深加工、北药开发业,绿色食品业,生态旅游业,特色养殖业,矿业开发业六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位于嫩江,黑龙江,松花江三江源头的大兴安岭,丰富森林资源成为屏蔽西伯利亚寒流,改善东北亚区域气候环境的重要依托,其生态价值据专家估计,每年至少1680亿美元。大兴安岭地区矿产资源富集,素有“乌金铺地,黄金镶边” 之美誉。已发现的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等矿产43种(含亚矿种),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找矿靶区。大兴安岭的旅游资源占据了当今世界三大旅游资源——森林、冰雪和海洋中的两项,种类众多、功能齐全、含量巨大。这里天蓝、水净、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堪称一方人间净土。中国旅游专家对大兴安岭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是:神奇天象、本态自然、神秘民族、迤逦界江、浩瀚林海和高寒冰雪。生活在本区域的大兴安岭人是祖国北部边疆的守护者,是丰富自然资源的守护者,尤其在低碳化社会的今天,还是东北亚气候环境的守护者。
然而,正如本次学习考察团团长大兴安岭地区工信委书记张玉福同志(2010年全国区域经济突出贡献人物)所总结的:表现在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上,本地人在资源产业价值链分工上始终处于低附加值操作层面。这里出产世界上最纯正的木耳和野生菌类产品,最稀有的蓝莓,最珍贵的松子,最负盛名的鹿产品、最地道的药材和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多种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人未富。这也是资源地区域发展的通病。新上任地委书记李海涛同志在总结本地经济发展的四大瓶颈制约时指出要:转变观念突破思想瓶颈;提升能力突破素质瓶颈;多措并举突破融资瓶颈;创新机制突破人才瓶颈。在找准突破点的同时,发展中的大兴安岭已敞开胸怀,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互赢共荣。大兴安岭借助外智弥补自身发展思路、思维和思想上的局限性和单一性,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把优势进一步找准,把优先发展的产业找准,使未来发展思路更清晰、更准确,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区域经济发展借力高等院校的科研教育资源,是改善产业链竟合博弈的优选途径。与上海交大建立培训合作,借助培训提高政府管理人员及当地企业家人群的素质,视野,开阔发展思路,嫁接人才技术研发资源是一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易经.泰卦》”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学科齐全,为国家民族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交大校友遍天下,上到航天,下到深海,从国防军工科技再到医疗金融,交大人为国家民族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兴安岭区域经济发展完全可以借助交大的人才优势,研发力量,提升发展理念,寻求资本突破,国家确定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在上海交大组建高级金融学院。可以设想,如果大兴安岭能够借助交大人才积蓄的宏大力量,就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更好更快发展。
在谈到如何发挥大兴安岭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时,行署工信委党组书记张玉福同志谈到:大兴安岭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为重点,全力推进全民创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不断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完善和创新服务机制,全面提升非公有制企业整体素质,努力实现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和税收年递增20%,到“十二五”期末占GDP的比重达到60%,占全区总税收比重上升到65%,为确保“十二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税收两项指标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实现,作为政府主管部门要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服务机制作为第一位的责任。
一是积极营造中小企业3个发展环境。即: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坚持解放思想,制定全国最优惠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环境,建立银政企三方合作的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银企对接活动,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融资压力;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维权环境,对重点骨干企业实施挂牌保护,进入企业检查实行严格审批制度。
二是努力创新中小企业3个服务机制。即:创新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对中小企业纳税大户、热爱公益事业突出贡献人物以及创品牌企业,政府给与奖励;创新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机制,通过召开人才供需见面会引进企业人才,通过高层次培训培育现有人才;创新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研发机制,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走校企联姻之路,要加大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加大科技成果的有效嫁接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