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视角下的临沂区域经济发展思考.doc666

时间:2019-05-12 20:4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业视角下的临沂区域经济发展思考.doc66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业视角下的临沂区域经济发展思考.doc666》。

第一篇:旅游业视角下的临沂区域经济发展思考.doc666

2.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3..1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优势分析(Strengths)

3.2.2劣势分析(Weaknesses)

3.2.3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3.2.4威胁分析(Threats)

3.2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对策

4.发挥旅游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对策

第二篇:临沂区域经济发展

资料一:

二、“劳工荒”为什么“荒”?

近几年进驻我县的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之所以落户我县,除了看中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准我县地价低和工价低。对于一个劳力资源相对过剩的山区县而言,县内一两千人的用工需求,根本不是问题。但事实上,政府和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后,“劳工荒”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持续扩大之势。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对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必将产生负面影响。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劳工荒”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

1、低报酬导致企业固步自封。

造成“劳工荒”的原因很多,但最集中的声音是工资待遇过低,这是民营企业的资本家不断追求更高利润的本质所决定的。虽说我县民企工资待遇在近两年有了很大幅度增长,但与沿海同类工种的工资相差还有很大差距。待业人员为什么不愿意到家乡企业就业,而宁可背井离乡?这关键是招工企业没有为从业人员算一笔帐,他们认为待业人员在家里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你嫌工资低,自有不嫌工资低的人进来。据新力公司一名熟练拉丝工介绍,该公司针织工资的计算方法和广东同类企业的计算方法相同,在广东她每月可以拿到1200-1300元,在新力只能拿到800元,对于生手每月一般只有300元左右。这类企业招工时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工资承诺,没有最低工资保障,只是以计件来计酬,出错还要受罚。待业人员对这类应聘不感兴趣,即使聘了,由于从生手到熟手的过程太长久,令他们失去自信,积极性大打折扣,很难有一颗安定长久的敬业心。加之这类企业不是自己掘池养鱼,而是等天下雨、碰巧钓鱼,在员工的培养、培训和教育上不愿花费精力和资本,不愿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不愿改善员工伙食生活,总是渴望行政干预,协

助招工,而是企业一直在“招工—熟练—跳槽—再招工”的循环中越走越“荒”。

2、低素质导致务工越来越难。

由于我县教育宏观调控不协调,“普高热、升学热”成了教育主流,职业教育、劳技教育被视为无能的选择。近十年来,一部分青少年宁可在复读、再复读的高考升学中走出通城,誓不回县;另一部分初、高中毕业升学无望就只想早点就业,却不知无一技之长的打工只能是年年一个样,越干越落后。老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更新设施设备和科技含量,部分新办企业、新上项目更是以设备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服务先进为主要特色,如亚科微钻,这就必然对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文化素质、服务素质等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县内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职业培训专业短、师资少、管理乱、质量差、学费贵,群众少口碑,企业少联系,招生靠乱吹,就业无起色。因此,一方面企业技工荒,另一方面职校招生荒,再一方面务工

人员急得慌。

3、宏观政策引起劳务市场波动。

1975年是我县人口出生的转折点,受此影响,20-30岁的劳动者要比30-40岁的劳动者数量明显减少,文化素质要明显增高,但敬业精神、吃苦意志要明显减弱,体力型劳务市场行情开始下跌。尤其是随着这几年一号文件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农民返乡务农的积极性有所上升。一些中青年农民扳着指头一算,工资没有粮价涨得快,回家种田不仅免税,而且还有各种补贴,上可以对老人尽忠尽孝,下可以照顾孩子。近几年,城区上学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城区房价上涨等问题产生,许多家长不得不选择放弃务工,宁可少赚钱也不能耽误了孩子的教育。因此,进城务工人员总量正处在下坡阶段。

4、密集型劳动让民工发展无望。

20-30岁的务工人员希望通过打工开阔视野,学到一技之长,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我县部分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进行的是“单兵作战”的手工操作,注重的是廉价劳力资源的索取和利用,不关注民工的切身利益、生活质量和素质培育提升。因此,这类企业生产科技含量、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技术工种少,务工者想通过打工学技术、学知识、学管理、求发展的愿望难以实现,进厂什么样,干几年依然一个样,也

就自然而然出现“劳工荒”。

5、无权益保障让民工日益心冷。

从2004年起,沿海发达地区为了应对民工荒,先后采取提高工资标准,缩短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为职工买社会保险,解决员工子女异地就学难等等措施,使部分城市“劳工荒”出现回流。而我县目前劳务市场、就业市场还没有建立一套比较规范、完善的权益保障体系。一是企业在招工宣传、与劳动力市场沟通和与职业技术学校对接上缺乏主动性,没有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没有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没有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二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用工关系没有通过法定手段来维系,没有确定全县统一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双休日、节假日加班没有相应提高报酬,有的企业厂规过于苛刻,失去人本管理原则。三是绝大部分企业没有为员工购买养老保险,甚至对政府部门上门作工作心存反感,部分企业员工最低工资标准得不到保障。四是在劳动仲裁上,一些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劳资纠纷得不到及时公正的处理,存在偏袒企业,忽视民工现象。企业内部工会组织多是摆设,没有发挥好“工友之家”的维权作用。五是人才市场和职业中介组织的“红娘作用”还很不成熟,基本上没有有序组织人才交流的能力,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缺乏

信任,县内企业招工主要靠内部职工的相互牵线介绍,因此,现有职工的安定感、满足感及其对企业的满

意度,直接影响到招工效益。

三、如何解决“劳工荒”?

可以预见,随着各地经济的加速发展,对熟练工人、技能工人的需求不断增长,“劳工荒”问题将更加

突出,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1、改善民工待遇。

对出现“劳工荒”的企业,各职业部门要深入调研,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建议由劳动部门结合外地经验与本地实际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劳动合同的形式予以确定,并备案,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当然,低工资投入也是我县企业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的一个优势,在科技含量没有达到先进水平时,如果我们一味提高工资待遇,也必然导致企业丧失竞争力。什么样的工资才合适,这需要劳动部门把好参考关,定期向社会公布县内社平工资标准和农民平均收入,引导企业用良好的环境吸引人,用合适的工资待遇留住人。

2、调节劳资关系。

“劳工荒”是因为农民工的劳动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不道德的劳资关系不可能支撑经济的长期发展。调节劳资关系必须靠政府行为,因为单个企业不会因为“劳工荒”而改变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更不会联合起来纠正自己的行为,如联合提高劳力市场价格,联合为职工购买养老保险等。这就只能靠政府及职能部门保持理性,着眼于经济的长远发展,依法建立本县内的和谐劳资关系。一是要组织企业老板学习与劳动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办厂、治厂。二是逐渐推行职工劳动养老保险金制度。先从有条件的老企业、大企业做起,逐渐向新企业、小企业扩展,力争在五年内全部实行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三是规范劳动仲裁制度。劳动仲裁委员会在企业用工中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妥善调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资纠纷问题,维护工人和企业双方的正当合法权益。四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在具备条件的企业,依法组建

工会及职工代表大会,为员工建立一个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平台。

3、发挥市场主导。

“劳工荒”实质是市场经济的正常反映,既然是以市场为主导,就不必回到采用行政手段过分干预的老路上去,引导企业克服过度依赖政府的思想,只能以市场供求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去继续作用缺工企业。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企业如何购买并使其转化为资本,进而创造财富是企业的经营策略。政府只能引导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管理缺陷,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以人为本,善待员工,把自身问题解决好了,民工自然会返流。

4、整合职教资源。

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企业家必须注重劳动力成本的支出,除增加薪酬外,还要增加员工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等教育成本,像玉立公司自己创办了培训中心,开展员工轮训活动。从县内职业教育资源过于分散、块头太小、品牌不精等状况看,必须走职教资源整合之路,集合资金、集合管理,整顿招生市场,加大教学管理,突破专业师资引进难,突破校企联系不紧密等问题,突出公办职教为主体,突出特色专业为重点,集中力量打造几个具有优势的职校,解决县内企业“技工荒”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同时,要督促企业认真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加强岗位培训,定期不定期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培训,有计划地提高职工的熟练程度和劳动技能。

5、规范就业网络。

建立规范的劳务就业信息网络,是解决“劳工荒”的重要途径。政府必须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打击非法招工行为,完善现有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的职能,鼓励它们跨地区为用工企业实行人力资源配置,以企业为主,园区办为辅,对用工需求做到早筹划、早安排,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英特网等多种信息平

台广泛宣传企业,发布用工信息,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6、完善招商政策。

招商引资的目的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更重要的安排了就业,解决了脱贫致富的问题。如果我们所引进的企业仅仅只想利用廉价劳动力来制造廉价产品,从而获得高额利润回报,那么这样的企业只会破坏地方就业行情,对地方经济长远发展起不了多大作用。因此,我县在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上,除了进一步加强服务外,还要设置一定的准入标准,如污染环境、安全隐患大、损耗资源、低工资待遇、强体

力劳动、有损精神文明建设等。

7、推动以工哺农。

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援农村,是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决策。玉立、福人等老牌企业已经着手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了。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的企业实施“以工哺农”工程,要从感情上激发企业家关注农民,要从宏观上引导企业家认识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意义,要从政策上向以工哺农项目倾斜,要从商机上点拨企业实施工农结合战略。先可以依托三和木业、龙腾竹业、银珠米业、强人乳业、福人药业、百丈潭酒业等企业投资农技开发,扶持一批特色农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做大品牌效应,扩大产业富农辐射面,实现农民务农与务工两结合,那么农民务工的积极性也会更加高涨。

8、调整发展战略。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十分注重改善招商引资服务环境,认为有了企业就不愁就业难,在人才战略上研究得不够,在劳力市场管理上研究得不够。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劳工荒”,就必须从制度建设上着手。一是确立“准产业工人”地位。打破农民工到城镇自主择业的各种限制,允许部分准备从农民过渡到产业工人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户口,要求企业为其购买失业保险等服务,失业和再就业同样享受低保和相关免税政策。二是全面提升公民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大职教投入,加大农民工转移培训力度,扩大“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春风行动”的滋润面。三是实施“人才回归工程”战略。按照招商引资“回归工程”经验,出台一系列人才回归工程政策,利用乡情、亲情、友情引导本土大学本科生回归,引导外出务工的技术骨干回归,同时,也鼓励回归企业带动人才回归。四是搭建企业管理交流平台。宣传部门要主动依托《福人》、《犀利快报》、《明天》等宣传平台,认真总结和推广玉立、福人、平安等公司在调动员工积极性,吸引留住员工,用人本化理念管理员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五是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实行党员安家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六是促成企业创新发展模式。要促进企业加速发展,必须催生企业老板与职工良性互动,自觉地将起初的依靠低工资发展的战略调整到依靠科技、依靠品牌、依靠服务信誉发展的战略上来,我们只有

认识了这种战略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着手进行,我们的企业才有不断发展状大的希望。

资料二:时下,一方面,企业用工普遍觉得“招工难”,另一方面,人才市场又熙熙攘攘,大学生遍地都是,求职者感觉就业困难,为什么中国会有这种给予人“劳工荒”和“就业难”同时并存的奇怪现象呢?

我们来仔细分析:

一、企业一方

其实,劳动力并非没有,而是缺少适合企业的劳动力。企业招工无非要在二方面考虑,一是工作经

验,企业希望招来的新员工能驾轻就熟,减少培训成本,二是工资待遇,这是直接成本。

前一个问题是由大学教育内涵失当造成的。中国的教育,理论多于实践,学生动手能力极差,应该着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大学实习,应当让大学生在后期实习阶段就真正“入行”,以便毕业后即能与相关企

业衔接。

后一个问题是由腐败和低利率金融制度引起的。腐败和低利率金融制度引发营商环境恶化,今天,企业普遍进入萧条状态,生意难做,获利困难,企业一方普遍感到劳工成本占比较大,因此,招工的时候,出价不会很高,除非骨干员工。

二、劳动力一方

中国教育的普及使大批大学生成了新生代劳动力。

现在的大学生应聘,一是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父母宠爱有加,大手大脚,所以攀比心很强,这反映在应聘心态上也是不切实际地攀比工资待遇。凡事无法从小处做起。二是父母和学生本人也希望尽快“回本”,毕竞一路求学过程,不但激烈艰苦应试,而且因为教育腐败,花费也不少,所以,父

母和学生本人都期望淘到好的职位。公务员热考,即为一例。

当个别行业出现“劳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时,并不说明什么,是市场的一时失调。但当整个社会出现“劳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时,则只能说明中国的文化教育与经济生产脱节了,说明中国

社会的运行已偏离健康正常的常态了。

教育要做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则必须弱化强加于教育身上的政治,还教育本身纯

粹的文化传递、积累及应用的功能,就象美国那样。而这又涉及到中国的政治改革。

一个区域性的社会系统内,经济、文化教育、政治三要素是交互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三篇:电子商务视角下安顺城市经济发展路径思考

电子商务视角下安顺城市经济发展路径思考

吕明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摘要:由于城市群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相对低下,使黔中城市群构建有别于东部城市群,这要求周边城市必须从城市定位出发考虑自我发展问题。网络经济及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中小城市发展提供了契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物流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使本市电子商务发展有了保障,根据对安顺城市资源的分析,本文提出借助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电子商务城市经济路径设计

一、城市群建设困境

在目前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群构建一直是热点议题,地方政府期望通过城市间紧密联系加速产业升级,实现产业一体化,不断增大GDP贡献额,以其强大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带动区域发展。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崛起引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构建十大城市群,其中包括了僻处内陆的川渝与关中城市群。2011年上半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GDP总和达到90147.9亿元,占全国GDP总量比例从2008年的38.2%升至44%①,号称经济发展三大引擎。因应经济发展形势,贵州省“十一五”规划提出建立贵阳城市经济圈,继而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建立黔中城市群,期望形成区域新增长极。

以城市群建设的既有经验看,其成长有赖于地理上的便利、产业链的高关联度、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及周边城市的功能定位、自我发展。与东部城市群相比,作为黔中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贵阳并不具有强大的带动辐射作用,安风楼等(2011)对36个大中城市经济分析中,其位于落后城市之列②,这使黔中城市群的构建较东部城市群有更多困难,并因之突显安顺、遵义等周边城市基于合理定位之上的自我发展重要性。① 中国经济网:《2011年上半年各省GDP数据一览》,http:///xwzx/gnsz/gdxw/201107/28/t20110728_22569946.shtml

② 安凤楼等在《2009年我国36个城市经济实力分析》中,选用地区生产总值、货运量、地方财政收入等八个经济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城市经济实力排名。

基于中心城市欠发达的考虑,黔中城市群的各周边城市理应从其现状出发,结合城市群构建进程需要,充分发掘潜在优势,设计一条有利于加速城市经济发展的合理路径,并通过城市群内部产业整合,使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得以实现。

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物流公司与电子商务公司大量涌现,与线下交易相比,电子商务交易在时空便利上优势非常明显,其对城市发展特别是中西部二三线城市发展有着特殊价值,因此,基于电子商务交易的经济发展路径设计对远处西部的安顺市具有现实意义。

二、城市经济发展潜力分析

网络经济及电子商务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基于internet建构的信息网络,并利用网络外部性和正反馈机制,大量网络企业迅速成长,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提升,又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早期的电子商务只是线下交易向网络平台的转移,拓宽企业销售渠道,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供产销流程整合及供应链整合等均被包含于电子商务范畴。

由于信息流与资金流可通过互联网络达成,电子商务三流中,物流往往成为甁颈,便利的交通及发达的物流业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传统商务相同,电子商务发展还取决于稳定的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则与产品价格及差异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电子商务角度对潜在优势分析,首先考虑的是城市合理定位,只有定位准确,才能确保路径设计的长期有效,其次须考虑对电子商务的有用性,同时,还需考虑资源的节约或合理利用,确保经济发展趋向于低碳化。

(一)以旅游城市为定位

1985年,安顺市被确定为国家甲级旅游开放城市,07年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业的薄弱更使旅游经济长期主导安顺经济发展,因此,以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是合理选择。近年来,地方政府更注重对市区内历史遗迹的修复和重建,并力求将市区内外旅游项目进行整合,这使旅游城市定位更为清晰。

(二)原生态地域文化资源

多民族聚居、历史遗留、及长期的对外封闭使安顺市拥有很多独特的、原生态资源,如蜡染及蜡染文化,屯堡文化,竹王节文化、原生态音乐及舞蹈等。原生态文化资源既是对历史的传承,同时也可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并且,对这类资源的利用充分满足低碳发展要求。

(三)特色饮食资源

在城市生活中,安顺市小吃早已成为亮点,荞凉粉、油炸鸡蛋糕、松糕荸粉等独有小吃极大满足市民休闲需要。事实上,即使非独有的其他饮食资源,在与其他城市对比中也有很大优势,如安顺剪粉(陕西称作米皮)比遍及全国的陕西

米皮更薄软口味更好。

东西合壁是安顺市饮食另一不为太多人所知的特色。历史上的屯田制造就顿堡文化的同时也将传统江南饮食带入本地,并因本地口味需要被改造形成独到美食,如由南京卤旺蛋变化而来的安顺炒寡蛋。特色饮食对本地人而言,是休闲生活的组成部分,对企业及地方经济而言,则可成为巨大商机,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上升至城市名片高度,如兰州拉面、德州扒鸡。

(四)商业文化传统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安顺市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的称谓,并因之发展成为商贸集镇,“商业之盛,甲于全省”,商业文化氛围浓厚,其商业形态与温州历史商业形态类同。不同的是,在资金短缺、业内整合不够及东西部发展失衡背景下,本地商业发展已严重滞后,外来商业企业规模远超本地。尽管商业发展处于不利地位,但市民商业文化传统并未衰落,在重构传统商业和创新流通业态进程中,商业文化传统仍将是潜力所在。

(五)互联网及物流资源

东西部发展失衡格局下,除自然资源外,西部地区全面落后于东部。相比于其他差异,互联网发展差异则相对较小,并呈现出差异缩小的趋势。互联网沙弥空间距离,实现区域间信息共享,有利于虚拟企业等新型企业组织在东西部间的形成,也使区域间频繁交易成为可能。

上世纪末以来,为加快经济发展,贵州省以十年时间构筑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在省内各城市间大量建设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着力建设四主四辅对外铁路通道网,实现与川渝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的快速铁路通道。借力于省内交通条件的迅速改善,安顺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并强调加快航空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③。既有交通网络及“十二五”期间物流园区、航空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将使本地物资对外输出更为便利,形成网络经济视角下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

三、基于电子商务的城市经济发展路径设计

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且由于地理位置及城市吸引力等因素,电子商务为二三线城市提供了更多商机,并有望成为东西部差距缩小的重要动力。以电子商务驱动城市经济发展,可使黔中城市群形成发展中中心城市带动效应不足得到弥补。综合分析现有资源潜力,结合本地既有发展定位,可从电子商务角度设计安顺城市经济发展的合理路径。

第一,继续发展旅游经济

根据旅游城市定位,应将旅游经济发展置于首位。在目前旅游经济已有一定③ 安顺市人民政府网:《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fgw.anshun.gov.cn/news/show.php?itemid=476

规模基础上,应建立专门网站做全面旅游宣传,随时更新旅游资讯,并利用论坛、留言板等与网民互动。同时,应注重旅游业的内部整合,如旅游形象的统一化、景区间旅游流程改造等。此外,必须着力培养旅游业从业者,提高其职业素质。

第二,资源整合下的口碑营销

在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应将特色饮食、原生态地域文化等整合入旅游业,这里的整合并非简单化地将饮食摊点置入景区或并入景区企业,而应首先根据旅游资源的文化特点对对城市旅游资源进行模块化分解,再对饮食及原生态地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相关度做分析,按照相关度大小在各模块中分别融入特色饮食和原生态地域文化。通过整合,使旅游者对本地饮食与文化印象深刻,借助旅游者的口碑宣传增进本地饮食及原生态文化的了解,扩大潜在消费者规模。

第三,政府加大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力度

潜在消费者规模的增大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在此条件下,政府一方面应鼓励中小企业增大电子商务运作的力度,同时可适当出资鼓励个人从事电子商务交易,从而拓宽本地产品的销售渠道,加速企业发展。

第四,借助物流网络开拓区域电子商务市场

快速铁路通道与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为本市饮食的网络输出提供可能。借鉴速冻食品的成功经验,应可对本地特色饮食进行特殊冷冻处理,并通过省内与川渝城市群间快速铁路通道实现在西南区域的电子商务交易。

第五,城市群电子商务整合发展

电子商务的深层发展涉及到更多复杂的系统建设问题,单个中小城市电子商务发展将遇到资源不足、后发劣势等瓶颈,因此,在电子商务深化发展阶段,应融入城市群电子商务发展,通过中心城市的居中调配,形成合理的电子商务综合发展平台,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

从旅游经济发展到口碑营销,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外输出本地产品,最终融入城市群发展,是安顺城市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由于其符合安顺城市定位,且与区域发展规划相结合、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相吻合,因而确保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 张成文,李恒杰.基于GIS的城市电子商务平台的实现方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5):77-79

[3]安风楼等.2009年我国36个城市经济实务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5):230,229.[4]谭蓓等.内陆开放城市发展电子商务对策研究—以重庆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1,(7):133-134,149

第四篇:多层次区域发展视角下城市群一体化的思考

多层次区域发展视角下城市群一体化的思考

转载日期:2012-7-17 22:39:00 来源:《财经问题研究》

一、多层次区域发展中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尽管对城市群概念的表述学者们并不一致,但认识在渐趋一致,笔者将城市群定义为: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单个或多个大城市为核心,借助发达的交通网络与周边的中小城市聚合而成的一个高密度、联系紧密的城市化空间与城市化区域。现代城市群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空间的相对集聚,这种强大的集聚效应驱动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现代城市群还具有全方位的动态开放、追求效率与效益的共存、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战略关系日趋复杂等特征。

城市群的形成、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一体化,有其自身的运行机理。但正如布坎南的“经济人”假设那样,城市群的各城市政府也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面。因此,城市群的形成、发展与一体化都离不开利益——这一运行的共同基础;城市群的协调互动及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城市群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既包括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也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合力。

共同利益机制是城市群一体化运行的内在动力。城市群一体化的实质就是在合理分工和充分协作的基础上形成区域共同利益,这种共同利益又是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共同分享的,也是各城市政府所共同追求的。因此,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过程也是区域共同利益目标的探索过程和区域共同利益机制的形成过程,离开了区域经济共同利益机制作用的发挥,经济一体化就会受到影响。

资源优化配置是城市群一体化运行的经济目标。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类社会在生产过程,运用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资源是有限的,某种产品生产所需资源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其他产品生产过程中这种资源投入的减少。从城市群一体化的运行来看,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生产要素等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也要实现最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内的生产要素总是具有取得最大效益的区位流动的动力和趋势,而这种高度的流动性则推动区域内社会经济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

市场与政府的博弈与合作是城市化运行的外在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群的空间组织形式主要依赖于市场机制。市场的力量决定了经济活动的发生以及其中的企业行为,并由此引发了人口的空间集聚,从而构成了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前提。此外,经济活动在城市群演进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使城乡矛盾逐渐突出,并最终打破城乡空间结构的失衡,形成城市群空间的外延扩展。对于市场与政府的合力而言,尽管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经济要素能够在城市间,以及在城市群之间合理有序地流动,但是,如果没有政府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支撑体系作保证,没有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城市群的空间扩展将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在绝大多数城市群的扩散主要沿交通干线进行,以及城市群内的城市建成区扩展也是自市中心沿交通干线呈触角式增长的情况下,市场和政府的合理机制愈显重要。政府作为城市规划、城市管理以及基础设施供给的主体,政府对城市群的空间扩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等途径促进城市和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政府还可以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等手段来促进城市群的形成、发展和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

二、城市群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同发展

区域一体化是指地理上具有临界性的区域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协调合作,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区域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区域经济组织,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分工协作,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获取分工的利益,促进一定区域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而城市群一体化是在一个城市群内部的各个城市,或者城市群之间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彼此加强协调合作,实现各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促进城市群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笔者认为,城市群一体化,在宏观层面表现的是多个城市群的一体化,是跨城市群经济体之间的日益融合的动态过程;在微观层面表现的是一个城市群内部的经济一体化。事实上,城市群一体化本质上是能够实现城市群内部以及城市群之间的市场和政策的统一,但这一过程是持续的、动态的,需要各个城市政府及企业等微观主体之间的协调合作。在多层次区域发展视角下,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城市群内部、城市群之间以及城市群与泛区域之间的区域发展问题。因此,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的发展应该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一体化。这是城市群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整个经济运行的两端,从经济活动的开始到经济活动的结束,就是要素投入和产品销售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没有一体化的市场,就不可能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第二,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一体化。这是经济一体化中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形式和最终结果。社会经济资源是否实现了最优化配置,必须对配置的最终结果进行检验,主要检验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是否合理。在经济区域内,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直接反映着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乃至负效率,并最终影响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第三,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一体化。这是实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桥梁和实施路径。市场建设和要素流动都是以基础设施作为实施条件的,而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形成也是以基础设施作为依托的。因此,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要素流动的规模与水平,并最终影响到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过程。此外,如果环境保护分而治之或缺乏必要协调,对要素流动的流向和流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第四,城市体系和城市布局一体化。这是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依托和实现载体。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和重要阵地,不同等级、不同规模和不同功能的城市构成了经济区域内的城市体系,并呈现出一定的布局状态。各城市之间,只有既分工合作,又功能互补,城市布局是科学合理的条件下,经济一体化才能变成现实。第五,经济运行和管理机制一体化。这是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和构架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的经济运行规则下进行的,不同的经济运行和管理机制,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而经济一体化则要求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具有相同的或相协调的经济运行与管理机制。第六,制度构架和政策措施一体化。这是经济一体化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障。不同的制度构架与政策措施,不仅导致各经济主体经济发展结果的差异性,而且直接影响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同时,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又对区域制度构架与政策措施一体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路径选择

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和铁岭共8个城市,通过中心城市沈阳的经济辐射和吸引,与周围经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的地区形成的“区域经济共同体”。而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的行政区域。从辽宁城市群的经济空间联系看,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空间联系存在差异,究其原因是资源禀赋的差异、政策倾斜面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实现辽宁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需要政府的推动、城市群的制度创新,以及实施差别化的政策等措施。

1.政府层面的改革

(1)政府职能的转变。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彼得斯认为,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是市场式、参与式、弹性化和解制式的模式。新公共服务的理念认为,政府的职能是服务,公务员日益重要的角色是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的利益要求。辽宁城市群在发展中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与市场体制接轨的制度,用制度和规划规范政府的服务职能和责任;用制度规范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和责任;用制度明确政府的角色及相应责任。弱化行政区经济职能,削弱行政壁垒,增强市场力量。

(2)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城市群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在城市群内部建立共同市场,以实现要素的合理流转和优化组合,一般情况下并不排斥或否认行政区划的存在。但是,要在观念上弱化行政区划的概念,通过市场运作,用“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共同拆除地方保护主义,推进整个区域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体化发展。在区域经济开发中坚持法律先行,并以此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目前,在我国区域规划法缺失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制定区域规划编制和管理条例,逐步确立区域规划的法律地位。

(3)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在沈阳经济区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和突破辽西北战略实施的背景下,辽宁城市群已经初步形成了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尤其是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这种合作进一步加深。但是,在目前行政区行政的体制下,辽宁城市群的各地方政府间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应该重新审视政府间的关系,加强各个城市政府间的横向合作和实行网络合作治理,从传统的政府间等级关系模式向网络模式转变。

(4)完善政府间合作机制。一般来说,完善政府间的合作机制,可以使区域的规划更具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可以尝试建立区域协调管理委员会,并赋予相应的规划和调控权,由它来解决单一地方政府无力解决的问题。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跨区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问题都可以由该机构解决。同时,要赋予这一权威性机构相应的权力和资源,并使之法律化和制度化。

2.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创新

(1)制度创新。城市群的经济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仍停留在非制度化阶段。为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迫切需要创建制度化的经济一体化协调组织,承担起协调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职能。目前,辽宁各城市成立了协作办公室,城市群内的市长联席会议等一些相关沟通渠道和机制也初步形成。但是,还需要在党政主要领导会晤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其他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对日常事务的联络、组织和协调。

(2)法律保障机制。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内各城市在招商引资、土地批租、外贸出口、人才流动、技术开发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政策存在很大差异,没有规范统一的法规。这个问题不解决,区域一体化就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因此,有必要制定各地共同遵守的区域公约,以强化地方政府调控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3)利益协调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城市都在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及国家财政的有限性,城市之间是相互竞争的。但是,为了保证城市群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城市之间又是相互合作的。一个城市在做出战略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优势,而且要考虑其他城市的决策。在城市经济合作过程中,竞争与合作并存,竞争是手段,合作是目的。构建利益共同体,其本质就是确定一体化组织中各个利益主体分享利益的制度设计。

(4)合作与分工机制。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强调城市之间在经济上交往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在发展上关联互动。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以建立市场化条件下合理的区域分工为前提。经济市场化使市场机制逐步成为经济运行的主导机制,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市场化条件下,生产要素和产品可以实现在区内的充分流动,并以其效率参与区际分工,在城市之间发挥经济互补作用,提高全省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实现区域分工利益,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3.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辽宁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需要建立多元复合行政,建立政府与非政府之间的伙伴关系。多元复合行政强调跨行政区公共服务,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发挥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发挥非政府组织的自发参与性,采取民主合作的方式形成良性互动。

(1)构建以省级政府为首的城市群一体化委员会。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沈阳经济区发展战略和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实施,无非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一体化发展。可以在辽宁省委、省政府一级设辽宁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协调委员会。这一机构可以从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和一体化发展的高度,解决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各自发展以及互动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打破行政壁垒、条块分割,使产权、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在整个区域的优化配置,实现大市场、大流通、大分工、大合作,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而且省委省政府可以凭借其权威性使省内的各种协调更有力度。

(2)构建城市群内部政府合作组织。从空间结构看,辽宁的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两大板块,这两大板块相互交织,构成了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的格局。因此,有必要建立各板块内部的城市区域合作组织,协调板块内各城市以及板块之间的区域经济发展事务。当前,已有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市联合体、沈阳经济区市长联席会等不同层次的政府间合作组织。但是,这种组织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应该根据各地的发展状况,组建各个板块内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政府合作组织,尤其是辽西北不发达的城市更应该主动加强与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合作,建立切实可行的合作组织。当沿海经济带与内陆经济腹地的互动协调发展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各个板块内的合作组织进行协调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再上溯到更高层次——省级政府的合作机构寻求解决。

(3)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机制。在各板块、各城市结合自身竞争优势选择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建立围绕主导产业的行业间协会、各类民间组织。以此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在微观层面上的协调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公民和非营利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协调互动。尤其是各类行业协会等组织,可以有助于形成跨区域主导产业链条和集群,从而使城市群产生内在的、不可割裂的经济联系,并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产生自觉主动的互动发展的要求与行动。这将更加有助于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的治理。

4.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再造联合体

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是港口与腹地、中心与门户的关系,推进两者统筹发展既是适应当前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辽宁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要攥紧“两个拳头”,发挥组合优势,通过两者互利共赢,最终实现区域综合效益最大化。通过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通过利益协调,避免恶性竞争;通过一体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通过错位发展,实现优势整合。而且从全省的一体化发展看,尽管政策上将其分为两块,但实际上整个辽宁形成了不可分割、统一的经济体。然而,考虑到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内各个城市间的发展还存在差异,需要实施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将有限的资源首先投向效益较高的区域和产业,以获得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带动其他区域和产业的发展。此外,辽宁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培育新的增长极,实现增长极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第五篇:关于南宁经济发展的区域思考(模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南宁经济发展的区域思考

作者:谷金明 张晨郁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0期

[摘要]随着南宁区划的调整,城市的范围和人口得以增加。南宁的城市经济发展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广西自治区的角度来看,把南宁放在区域中心的位置来进行发展,带动由南宁市、崇左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组成的桂南经济区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061.5;n27

[文献标识码]A

下载旅游业视角下的临沂区域经济发展思考.doc666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游业视角下的临沂区域经济发展思考.doc66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和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和思考近年来,**街道紧紧围绕全区建设富裕**、生态**、文化**、幸福**、平安**,打造“活力**、魅力山城”的目标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着力提升......

    临沂经济发展之我见

    临沂旅游发展之我见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临沂人,我也算是亲眼见证了临沂在这十几年里的经济腾飞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这些年来对临沂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学习。对于临沂的经济......

    关于广西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精选五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广西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鲁继通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06期......

    博弈论视角下的区域政府间合作分析

    摘要:利益问题是区域合作的核心问题,利益博弈贯穿区域合作的始终。2004年“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由不均衡战略进入全面区域协调发展阶段。但“中部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下“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区域经济发展下“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 要】分析广西“专升本”应用型才培养的意义,针对“专升本”学生基本情况及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探索适......

    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下)100分试卷

    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下) 试卷1-15题,错误的已用红色标注。 1、美国380个跨产业部门的企业集群雇用了57%的劳动力,并创造61%的国民产出。正确 错误2、实践证明,即使在欠发达区域......

    浅析富源县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浅析富源县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富源地处云贵交界,东邻贵州省盘县、兴义市,南接罗平县,西连麒麟区、沾益县,北与宣威市毗邻,距离昆明200公里、曲靖75公里,素有云南东大门、滇黔锁钥之......

    第三课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课区域经济发展 朱翔教授 朱翔,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府顾问、专家咨询组成员。主持我省重点科研项目多项,如《湖南省“十五”期间和到2015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