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古建筑现状及保护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3:5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余姚市古建筑现状及保护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余姚市古建筑现状及保护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余姚市古建筑现状及保护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余姚市古建筑现状及保护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余姚中学课题组

【提要】

余姚——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数不胜数的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古建筑遗迹、传统民居遍及全市。这是余姚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然而,在这日趋现代化的都市里,那些粉墙黛瓦的木结构老屋和青石铺就的街道的境遇似乎显得有些尴尬。如何正确对待现存的古建筑——如何进一步提升市民的认知程度及保护意识,如何合理地对待古建筑在城市规划中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文化遗产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价值„„对于这些须引起社会普遍重视的问题,本课题组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并根据事实材料提出了我们的见解和方案。

【关键词】

余姚古建筑保护 调查

一、调查组织

(一)指导老师:吴建宙(余姚中学美术教师)

(二)调查者:陈蕾安、毛曙玭、余梦佳、蔡雨辰、赵嘉辉、干铭明、陈浓波

(三)调查时间:2006年10月~2007年5月

(四)具体安排:

1、2006年9月25日,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古建筑去与留的问题及部分古建筑未受到足够重视的状况,共同商讨提出研究课题:

《余姚市古建筑现状及保护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方向:市规划部门的政策措施,市民的态度和看法,部分重点文物的实地情况。旨在充分了解政府的政策方向,市民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以探索行之有效的保护开发措施,为政府部门提供开发建议,增强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2、2006年10月10日~2007年10月13日,根据调查内容,进行课题调查分工,设计调查表格,确定调查时间。

3、资料查询:根据研究的课题,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撰写调查报告:根据调查,进行分析、思考,撰写调查报告,并讨论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二、调查实施

(一)市民对古建筑现状与保护的态度的调查

——调查者:陈蕾安、毛曙玭、余梦佳、蔡雨辰、赵嘉辉、干铭明、陈浓波(调查结果见附件一)

(二)重点古建筑保护单位的管理现状的调查

——调查者:陈蕾安(调查结果见附件二)

(三)对部分古建筑现状的实地考察

——调查者:陈蕾安、毛曙玭、余梦佳、蔡雨辰、赵嘉辉、干铭明

课题组成员:毛曙玭 陈蕾安 余梦佳 蔡雨辰 赵嘉辉 干铭明陈浓波

三、调查分析

(一)古建筑现状与保护情况(参见附件三)

余姚市经过艰苦努力,先后进行了河姆渡遗址保护开发前期工程、河姆渡博物馆建设工程:黄宗羲墓、朱舜水祠堂、五桂楼、仙圣庙戏台、严子陵牌坊、区党委旧址、浙东新四军司令部旧址、舜江楼、中天阁、李家塔廊桥以及王阳明故居、龙虎草堂等的维修和重建工程,使一批文物古迹相继得到保护和修复,并作为展览馆陆续对社会开放。2001年8月余姚市政府颁布了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规划确定的武胜门街区和舜江楼与北滨江路段两处历史保护地段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在经济建设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余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正在引起方方面面的重视,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硬件建设上已投入资金2500万元左右。

但是,部分文物现状显示余姚古建筑保护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文物古迹受到自然和人为破坏的威胁。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全市古建筑不断消亡,使文化遗产的总体含量较之1982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明显下降。1982年文物普查时有记录在案的659处文物史迹,现仅存260余处;4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已有2处被拆除;36处文物点已有10处被彻底毁坏。老城区古建筑由1982年的70余处,已锐减至不到20处。其中被保护的古建筑大多已为危房,保护形势比较严峻。古遗址、古窑址等埋藏在地下的文物也随着农村基本建设或挖泥烧砖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经实地考察发现有些古建筑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即规划部门划定的限制建设工程的区域)内的乱搭乱建现象比较严重,破坏了文保单位的历史环境。

⑴古建筑的维修经费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尽管近年来市财政每年投入数万元经费用于文保单位的日常维修和保养,但对于占各级文保单位绝大多数的古建筑来说,由于大多年久失修,经费显得更为捉襟见肘。尤其是2001年公布的第四批市级文保单位符氏宗祠、岳殿等几乎已成危房,急需大修。王阳明故居维修方案早已制定,但由于资金关系至今年初才实施。

近期实施项目及投资一览表

⑵部分古建筑被不当使用。

许多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权不属于文物管理部门,往往导致对文保单位的不当使用。如我们走访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被当作工人的宿舍兼库房,里面堆满杂物,内部环境相当杂乱;状元楼的院落成为附近居民放养鸡鸭的场所。

⑶文保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破坏历史风貌的现象时有发生。

《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但实际情况表明,许多古建筑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损害历史环境风貌的现象。尤其在乡镇,管理更为松懈,民房紧邻古建筑遗迹。

⑷对古建筑擅自进行改建和装修的事情时有发生。

市级文保单位黄家墙门、清晖佳气楼、前河头徐家等都属于居民住房,近年来,部分居民出于改善生活条件的需要,在未报经文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对居住房擅自进行改建和装修,有的甚至造成了破坏性后果。

2、历史文化风貌和自然景观受到破坏。

在旧城改造中,一些有价值的历史街区被拆

除,许多新的建筑物突破规划对建筑高度和

体量的限制,缺少整体意识,破坏了古城的传统格局和风貌。旧城区超强度开发建设,环境恶化。

3、历史街区市政设施亟待改善。

历史街区内部分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密度过

高,市政设施不完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

降。由于居住人口的增加,住户在天井内搭

建临时用房,使建筑的通风采光受到影响,破坏了古建筑的原有格局和风貌。周围新建

多层住宅、办公楼、公厕等在建筑高度、体量、色彩上与街区传统风貌极不协调,如县东街西侧和合宝弄东侧的新建筑破坏了历史环境氛围。

(二)市民的态度与看法(参见附件一)

我们对随机产生的195位市民展开了调查,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明确表示古建筑需要保护的市民占了总数的88.2%,这说明市民们对待古建筑的态度还是比较统一的;同时令人担忧的是,在我们所拥有的为数众多的古建筑及古建筑群中,为市民所熟知的不过寥寥十余处,这表明虽然市民们有保护意识,但是对它们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在于市民在这方面的文化知识不够,而这又与政府相关部门和大众媒体的宣传工作力度有很大关系。

四、思考与探索

余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件大事。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尊重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城市的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和底蕴。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体,我们认为合理的古建筑保护规划目标是既要使城市经济社会得以发展,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又要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护。政府在工作中应当将发展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相得益彰。

针对调查分析中发现的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关于古建筑和古建筑群保护的建议:

(一)可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政府规划部门可以以文物部门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依据划定重点古建筑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应竭力保证古建筑的保护范围内不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在古建筑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能破坏古建筑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合理开发文化资源。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应严禁建设污染古建筑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能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二)不合理占用文物古迹单位的搬迁。

经我们实地考察发现,古建筑周围居民对文物的不合理利用是文物破坏的重要原因。如市级文保单位文昌阁被当作工人的宿舍兼库房,近期应搬迁腾出文昌阁,维修开放。

(三)文物保护单位合理利用和展示。

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属于国家所有的古建筑,除可以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外,如果必须作其他用途的,应充分考虑市民意见和长远利益。例如可以利用当地的优势和产业资源,再结合自然景观,加大宣传力度,开发现代化的旅游项目,使古建筑与当地的特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借此实现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使古建筑的保护及开发有机结合,并为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既与经济建设的脚步相协调,又可以让它们在新时期的现代社会中找回其应有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

国有重点古建筑保护单位应当由政府监督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重点古建筑保护单位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应遵守不改变古建筑原状的原则,将古建筑的文化艺术价值充分发挥而不夹杂过多的现代元素。

(五)古建筑群形成的历史街区的保护。

保护古建筑群,不仅要保护古建筑群本身,还必须保护古建筑群周围的历史环境。

(1)应尽量保存历史遗存的原物,保护历史信息的真实载体。历史遗留的原物是包涵着大量历史信息的,它的特别珍贵之处在于它可以不断地被研究、被解译,不断有所发现。

(2)重点突出整体风貌特色的保护。重点在保护外观,保护构成街区外观的各个因素。例如考虑到古城区内古建筑双面坡屋顶所形成的整体风貌,是城市重要的景观特色,周围新建或改建的建筑屋顶形式应采用双面坡屋顶形式,并在体量、色彩上与邻近的历史建筑相协调。

(3)保护与合理使用相结合。在保存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应坚持降低人口密度,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绿化率,控制建筑密度,优化社区环境,从而增加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保持活力,促进繁荣。

(4)重视居民参与。保护古建筑群规划的制定和管理方式可以考虑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相结合。强调结合社区建设,推动广泛的公众参与和社区合作,寻找历史保护和居民现实生活需求的结合点。

(5)有重点、有目标,分期分批,坚持不懈。古建筑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政府部门应当与市民一起共同开创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后记:

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前期投入较大,但其后期的经济、文化效益更为巨大。它们若能得到合理利用,那么这不仅是我们用来建设经济,传播文化的工具,更实际一点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增强居民的保护意识。

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开发只是手段,保护才是目的。

(本课题获余姚市2007年度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一等奖,并获浙江省一等奖。指导教师吴建宙。)

第二篇:古建筑保护调查及古建筑文化调查

访古建,知古建

收拾好第一天路途留下的疲惫,7月7日早上八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建筑与材料工程系“拓梦队”和荆州理工职业学院“缘梦队”的队员出发前往我们实践活动的第一站——荆州古城,开始做关于古建筑的保护和古建筑文化实践课题。

此行的调查目的主要是了解关于荆州古城及其城楼、城墙,城内典型的古建筑群在建筑保护、建筑修缮,文化,地理,历史上的调查及研究。调查主要以询问当地向导、建筑周围的居民和做问卷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为主。

荆州古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周长11.28公里,城墙高8.83米,是中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现存的城墙为清朝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依明代旧基重建,在城墙建筑保护方面与我们专业相关的是浇筑墙体的是糯米浆浇筑,古城城池构筑也十分坚牢,为防止城墙因水浸腐蚀而下陷,城墙基脚全部用条石垒砌。城内现存两座城楼都为全木质结构建筑,其中迎宾门(东门)城楼宾阳楼在2012得到重新修缮,使得古建筑的建筑工艺和建筑文化得以更好的流传下去。沿着经历了千年风雨的古城墙,两队队员来到了纪南门关帝庙。整个庙宇仿原关庙风格,仪门、正殿、陈列馆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灰瓦红墙,气势宏伟,独具魅力。此庙有六殿三重。庙内关公塑像高九尺有余,英俊威武,手执「春秋」,显出一派“大义凛然”之气。三义殿前矗立着两棵千年银杏,成为古刹历史

永久的见证。之后两队队员来到位于古城西门的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的开元观做关于古建筑文化相关调查。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建。至今其中轴线建筑山门、雷神殿、三清殿、天门、祖师殿,保存尚好。其中三殿依次升高,在古建筑风格上也是少见的。

让队员们感到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变迁,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古建筑有人为破坏,自然损坏,修缮不当而没有得到足够保护的情况,作为学习这方面知识的队员们来说,不应该只是作为观光者的身份,更应该思考如何保护越发古老的建筑以及发扬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传统。这是一次有意义的调查,古建筑文化的魅力深深打动着队员们的心。

2013年7月7日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第三篇:古建筑保护之浅谈

051808108 储呈诚

古建筑保护之浅谈

为了响应团中央关于大学生应积极投身参加社会实践的号召,今年暑假我们小组去苏州园林参观中国著名的古建筑,我们还联系了苏州古建筑保护协会,向他们了解、学习古建筑保护措施及方法。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或者加入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动中去。

在苏州园林我们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适度开发、寻找保护和发展的契合点。一方面,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资金,而政府的财力有限,只有通过开发经营来获得资金;另一方面,开发经营的过程中很难保证不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寻找保护和经营的最佳契合点就成了当务之急。与居民住宅相融合是苏州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所以园林的保护范围是至关重要的,既要使园林及其周边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又不能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对于园林周围环境的保护,不仅不能破坏原来的风貌,还要拆除了与整体风格不相符合的建筑。从外观上看,(园林)它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保护圈,但是政府为了重视对古典园林的保护,所以对它的保护定了几个保护区域,一个就是绝对保护区,那就是它本身,然后周围有一个建设控制地带,在这个整个建设控制地带之中,那就有一个建设上、规划上的要求。除了在规划上加强对苏州园林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当地有关部门还想方设法发掘园林内涵,进行挖掘性保护。这些挂在墙上的石刻,刻制的是明代建成拙政园时所设计的31景,随着年代的推移,很多景观都已经消失,园林工作者仔细查找史籍,将最初的设计图用石刻的形式展示出来,重新和游人见面。

除了采取这种挖掘性保护措施外,苏州古典园林还进行了大量的恢复性保护,通过查找资料、对照遗址,许多没有保存的园林部分或是整个园林又真实地展现出来。园林里的建筑、山水的保护和修复都是严格按照规划进行的,由于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大部分是木质结构,所以修复工作有着严格的要求,全部由专业队伍完成,以求更真实地展现其原有的历史风貌。每一步操作都是按照原来的风格,(园林)它的高度、计量、颜色,必须是保护原来的风貌和原来的建筑风格。

任何事物都有新陈代谢的过程,苏州园林也不会永远存在,甚至地球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保护世界遗产的责任是尽量延续它的存在。世界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特殊的艺术,它对我们现代人在传统特色的道路上发展是一个基础,同时它有它自己的特色,在艺术上有非常珍贵的东西,它是将一种文化的精华凝缩在一个载体上面,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所以这些世界遗遗产的价值是使文化上的东西能让后人得到继承和发扬。

第四篇:古建筑保护

古建筑保护(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在中国,指对有历史价值的古代宫殿、寺庙、民居、工程构筑物等进行的保护。其中一部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范围内,如北京的故宫,一部分则不在其中,如河北省的赵州桥以及各地的民居等。国务院对古建筑保护有专门的指令性文件。

第五篇:浅析云浮市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

浅析云浮市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

[摘要]坐落在云浮市新农村中的古建筑,既有南江流域独特的地方特色,又有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文化特征,蕴涵着丰富的地方历史信息、文化积淀、民风民俗。本文通过分析云浮市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相关问题,探寻保护好乡土特色文化遗产,使新农村建设和古建筑保护两不误的方法。

[关键词]云浮市;新农村建设;古建筑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6-0056-02

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云浮地区对四县(市)一区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发掘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文物遗迹、古建筑等1713处。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农村,特别是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景观的遗址,不仅反映了南江、西江流域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见证。但是,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新农村建设正在广大农村蓬勃兴起,给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造成一定威胁。如何处理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解决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矛盾,使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建筑特色、历史风貌得以有效保护,又能够促进新农村建设,是文物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首要问题。

一、云浮市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现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农村古建筑从广义上可泛指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建筑,在狭义上多指分布在农村的古民居、古祠堂、古寺庙、古桥梁、古塔等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建筑。云浮市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现状如下:

其一,目前云浮市在文物普查中登记在册的古民居、古祠堂、古寺庙、古桥梁、古塔和古遗址等,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充分反映了南江、西江流域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标志着当时的文化、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是研究粤西地区乃至百越地区的活教材。如郁南连滩镇的张公庙、郁南县大湾镇的古建筑群和罗定的孔庙等,在建筑上讲究实用、美观,在艺术上融合了中原文化与地方习俗。这些古建筑记录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每一个足迹,为我们了解远古文明提供了证据。然而,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人们普遍认为,古建筑已没有实用价值,要求拆旧迎新的呼声越来越具有“市场”,使得部分古建筑保护陷入困境。

其二,云浮地区的古建筑分布于郁南、新兴、罗定和云城等县(市、区),且大多都是地处于偏、远、穷且交通不甚发达的山区。这些古建筑经历战争、解放后的“破四旧”、“立四新”和“文革”等一系列政治运动洗劫,能够有幸保存下来。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这些穷、偏、远农村恰恰是最需迫切改善的地方,渴望改变住宅条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第三,大部分古建筑都属家族共同所有,有专人管理,如古寺庙、古祠堂和一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一定收入,也有国家扶持。而值得关注的是古祠堂,过去有族中长老等管理,但随着一些老人的故去,年青人不愿意从事管理工作,长期欠缺维修,显得颓败不堪。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这些古建筑因影响形象,干脆被以“破旧立新”的办法去建设。

现存于农村的古民居、古祠堂、古寺庙、古桥梁、古塔等传统建筑已经数量不多,留存下来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就少之又少,如果再不及时采取措施,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大建筑、古遗迹将会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目前的现状是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存在着对立关系。

二、云浮市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矛盾关系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特别是一些定为县级保护单位的古建筑,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日渐衰败,形成了与新农村建设的强烈矛盾。

其一,明清时的建筑已大部分无人居住,自然损坏严重,居住在楼房里的村民从意识上弃旧贪新,已无心打理老祖宗的房产。如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新兴布乾村明清建筑群,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资金和人员等问题,弃置了30多年,一直无人居住,也无人过问,任由风吹雨打,大部分已瓦面漏水,梁柱腐朽,有些较高艺术价值的檐雕也被盗窃一空,大部分已面临濒危状态。新农村则是要求村容整洁,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这样,古建筑和新农村建设形成一对矛盾。

其二,土地资源短缺。新住宅、新企业、新的公共设施建设急需大量土地。由于建设新农村的浪潮一浪高于一浪,当地政府,特别是村委一级管理者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由此拆毁古建筑,换取企业、办公楼和民用住宅等用地。一些历尽沧桑的古建筑、民间文化精华在新农村建设中成为牺牲品,形成新农村建设发展与保留古建筑的矛盾。

其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文化娱乐设施用地选择不够科学,一些村庄拆除古建筑,以作为娱乐、体育公共设施用地。新农村建设无序开发,对古建筑开发利用不足,人为制造新景点、新建筑,只顾经济效益,破坏原建筑的整体性,这些因素都凸现出乡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严峻性。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古建筑,毁坏了就不可能再重复,即使能工巧匠亦无法重新打造,它是古人聪明才智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创造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这就形成新农村建设无序开发与保持古建筑原貌的矛盾。

这些矛盾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同时又对古建筑保护形成威胁。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积极探索新措施,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思路,努力促使新农村建设和乡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协调发展。

三、云浮市新农村建设与保护古建筑的措施与思路

在全面进行文物保护方面的调查研究之时,一定要把握好对文物保护的方针、政策,全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群众热情宣传文物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乡村民众对乡土建筑的保护意识,自觉参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力地推进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村庄治理要突出乡土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

其一,在古建筑保护中,贯彻执行好方针、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要求的“五纳入” 即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引导并广泛吸收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海外华侨及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古建筑的保护。这些建筑具有一定的功能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风格和时代特征。要使村民介入古建筑保护中,地方政府要根据文物保护的政策、方针,制定严格且行之有效的落实措施,不能是“会上重要、做时次要、花钱就不要”的做法,做到人员、资金等各方面到位,使其在文物保护方面能顺利提供经济和政策上的保障。

其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村民参与的保护体制。实行“共建、共荣、共享”方针,在新农村建设中,使人们既有义务又有责任做好保护工作。如对新兴县的水湄村、布乾村,郁南的大湾,云城的腰古水东村建筑较集中、传统文化生态保存比较完整的实行整体保护;将乡土建筑保护与传统教育、旅游开发、生态保护相结合,做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在新农村建设资金中适当安排古建筑维修保护经费。这样,才能对农村地区的乡土建筑保护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遵循综合利用、资源重组的原则。对新农村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一些古建筑在不影响结构、原状的同时,尽可能充分利用。如新兴县的水湄村、布乾村,郁南的大湾,云城的腰古水东村,对那些古建筑必须做出整体保护规划,使保护工作具有可持续性、永久性;又如将罗定的祠堂改变成为农家书屋、文化室或游乐室。这样既可以让后人感悟祖先的智慧,追思前辈的“威水史”,又可以学到知识文化,最大程度节约土地资源,同时又对古建筑起到保护作用。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历史、故乡风貌,也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和共同理想。

新农村建设和古建筑保护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凡古建筑保护得好的地方,其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好成绩。因此,要不断摸索乡土建筑保护长效的、科学的机制和有效的保护途径,开拓新思路,建立可操作性的保护体制,应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在乡土建筑保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下载余姚市古建筑现状及保护情况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余姚市古建筑现状及保护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聊城古建筑现状及保护和古文化传承的宣传活动

    聊城古建筑现状及保护和古文化传承的宣传活动心得 很显然,中国古建筑文化中的木结构形式、雕梁画栋、城廓形式等已经很难适应今天城市建设的实际和发展需要。讲继承和保护好......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近年来,xx城县通过加强组织领......

    《保护古建筑》教学设计

    《保护古建筑》教学设计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了解古建筑的特点与风格,2、临摹古建筑,懂得爱护古建筑。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古建筑,懂得爱护古建筑。2、要求学......

    《保护古建筑》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保护古建筑》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保护......

    保护聊城古建筑社会实践

    关于聊城古建筑保护调研 总有一些地方镌刻着历史的胎记,总有一些地方如耄耋老者,阅历丰富却步履蹒跚。而这些城市的老者今年过得怎么样呢?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生会宿管部近......

    福建建瓯古建筑保护

    家乡古建筑保护范例“福建省建瓯市历史文化古迹保护” 福建省建瓯市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它既是我国古代闽越文化的摇篮,又是......

    《古建筑的保护》教案

    《古建筑的保护》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乘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这......

    银川古建筑保护 社会实践

    现如今国家对于古建筑的保护非常重视,但据调查显示,现在很多古古建筑保护现状调研报告建筑面临拆迁的危机。在文物保护上,过去的思路都是靠政府,但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