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口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口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 朱崇铭 225766 ***
【摘 要】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水平与城市学校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制约口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口语教学现状,提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的三条有效途径,即朗读背诵、坚持听课、加强理论学习与专业培训。
【关键词】农村初中 英语教师 口语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英语教学取得了很大进步,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加速发展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工具作用,已受到了广大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初中阶段应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因此,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规范语言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但目前听说教学进度缓慢的现象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十分有限,大多停留在打招呼的水平,许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达不到新课标中的要求。笔者曾赴苏南的苏州、南京、无锡和苏中苏北的扬州、泰州、盐城等城市学校听课,切身感受到农村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巨大差距。
针对这种现状,笔者于2009年主持申请进行“农村初中生英语口语训练模式与策略”的研究, 被予以立项, 列为泰州市第八期教学研究课题。今年春学期课题开题后,课题组立即展开了调查研究。其中一项重要的调查内容是对我市四所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问卷和走访走访调查。我们问卷调查的内容是:
“农村初中生英语口语训练模式与策略”课题研究活动
初中教师调查问卷2010.4老师:
您好!
为了更好地落实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口语表达的要求,探索在日常英语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构建更有效的口语训练模式与策略。这份调查表主要想了解您对口语教学的观点和实施情况,请您认真、如实地填写各个项目。非常感谢!
性别:男 ╱ 女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
(命题1-13为不定项选择题)
()1.您认为抓口语教学工作重要吗?
A.重要B.一般C.不重要D.无所谓
()2.您坚持每节课基本做到完全使用英语教学吗?
A.有B.有时C.没有D.有人来听课时就有
()3.课堂上,您认为自己训练学生口语的强度足够吗?
A.非常足够B.基本可以
C.根本不够D.没考虑过
()4.您是否经常注重纠正学生的发音、语音及语调?
A.经常B.偶尔C.基本没有D.没留意
()5.您觉得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吗?
A.需要B.一般C.不需要D.无所谓()6.课堂上,您一向采用哪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A.讨论B.小品C.对话D.什么也不搞()7.您一般以什么方式为学生创造浯境学习英浯口语?A.经常播放录音或光盘B.用英语材料布置教室C.组织英语角D.开展课外活动()8.在课外,您如何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A.组织课外活动
B.布置学生以有关课文的内容为主题做调查报告
C.听歌学英语
D.让学生订阅时尚的英语报刊、杂志
()9.你认为哪方面教学内容对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影响最大?
A英语兴趣B英语学习习惯C英语学习方法D教师自身口语水平
()10.您认为自己的口语水平如何?A.很好
B.口误很多,经常犯语法错误
C.缺乏练习,不够流利D.词汇贫乏,想说但说不出
()11.您认为应该怎样加强自己的口语能力?A.考级
B.努力用英语与同行交流
C.多参加英语角或讲座
D.多听录音、广播、英语节目,自我充电提高
()12.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加入了口语测试,尤其是目前实行人机对话,您有什么看法?
A.很有必要B.无所谓
C.没必要D.是主管部门的决定,执行就是()13.在口语教学中,您认为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A.组织训练材料B.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C.手头的教学经验少,无从下手D.学生人数太多,很难开展活动
()14.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时,您注重的是_________。A.能否连贯,流利地表达,能否达到交际目的B.出现的语法错误多少C.语音,语调,节奏D.是否离主题太远.您认为目前制约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提高的因素有哪些?16.请谈谈您对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些做法和建议:
以下是我们对四所农村初中学校58名英语教师的调查统计(不定项选择):
根据统计和老师们对两道问答题的阐述,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一、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努力抓好口语训练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尤其是农村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笔试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但正如前文所述,由于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标准的实施,大多数教师已经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二、教学辅助设备相对落后。农村英语教师上课凭借一本教材、一台录音机的模式已经延续了若干年,城市学校为加强口语教学设置了专门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并且正常使用,而农村学校几乎没有这样的教学设施。有些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创建了少量的设备,可平时也几乎是摆设,只有上公开课时才能勉强使用。一是因为这些设施数量太少,不可能让全体学生正常使用;二是由于如果使用,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很多英语教师工作量负荷很大,正常使用这些设备也不现实。因此这就限制了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组织和使用。
三、教学班额大,教学内容多。前些年农村初中学校生源充足,但缺少师资。不少学校不得不适当扩班,并从小学抽调了部分教师以充实中学师资,但班额仍然过大,不少班级甚至超过七十人。近来年初中生源逐渐减少,但每班学生也不下五十人,在以前
课堂四十五分钟现在每节课四十分钟内,对这么多学生进行充分的英语口语训练显然是不现实的。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牛津英语教材,这套教材具有若干的优点,不过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词汇的识记量和阅读量很大,知识点很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挑战,这也是课堂上口语训练量少的因素之一。教学班额大和教学内容多这两个方面综合作用同时也是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大量产生的的重要因素。
四、多数农村英语教师不能够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他们认为自己对学生的口语训练不充分。这一点并不完全是由于农村英语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造成的,其中有它的客观因素。众所周知,在过去的数十年当中,我们国家的英语人才非常紧缺,英语师资也是如此。以前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向往的、就职的通常是大中城市的知名学校。常日制专科毕业的学生到农村工作也是被分配到普通高中任教以弥补农村高中英语师资的不足。因此,在很长时间以内,农村初中英语师资质量是制约英语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绝大多数英语教师没有受过正规化、专业化的英语口语训练。部分教师由于领导分工放弃原来的任教科目而中途转行;部分教师通过读函授、电大等方式取得相应的英语学历,但专业素质与正规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相比,有着较大差距。
农村初中英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农村小学英语师资更是捉襟见肘。不少农村小学由于师资紧缺,无法开设英语课。有些乡镇通过教师走教的形式勉强开设英语课,造成了很多学校英语课课时少、随意性大的局面,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这种参差不齐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因为很多农村小学生字母表识记不全,单词发音不准确,这些学生升入到初中以后,初中教师无法确定授课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的口语训练量。分析上述结论,笔者及课题组教师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决定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关键因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则是促进学生口语水平发展的突破口。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对课内外活动的组织能力也就会增强。在口语训练方面,教师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切实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
一、朗读背诵课文。朗读背诵课文是我们教师经常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其实这也是教师本身口语训练的一个良好途径。我们农村英语教师几乎没有到过国内外全英语环境中学习、训练,口语不地道、不标准是难免的,但跟课文磁带朗读则是纠正自己发音不正确的有效手段;背诵课文则有助于形成快捷的语流和语感。牛津英语、新概念英语等教材是教师们可选用的材料,这些教材中课文的话题涉及到学校、社会、自然、科技等多个方面,通过朗读与背诵练习,教师本身既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也可以不断纠正自己的语音错误,还可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坚持听课。根据调查,多数教师自己上随堂课时随意性很大,不太在乎是否用全英语教学,学生的口语训练量很难保证。但有人听课时,所有教师都能认真备课,尤其是自己口语方面和学生口语训练方面的准备是比较充分的。同时通过互听课,教师能相互取长补短,如果评课时能从专业成长角度出发,及时指出上课教师的不足之处,对于上课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听课不能仅仅局限于本校教师之间,学校要争取机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让农村英语教师经常性地走出校门,到城市学校听课,这样既能开阔眼界,也能亲身感受到专业水平方面与城市学校教师之间的差距,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三、加强理论学习与专业培训。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加强英语教学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比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倡导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有了这种关系才能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从这种相互作用中主动开发自己的思维品质,并完成自己
知识意义上的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们的英语口语教学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在 口语训练过程中,教师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员”、“教书匠”的角色,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路人”。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情境性教学中的仿真性正是英语口语教学应当竭力追求的教学思路。除了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师还应当加强对英汉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学习研究,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教师本身的口语是否地道,而不是说话想当然,仅仅注重语法。在专业培训方面,近年来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力度,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很多培训是由外籍教师亲自授课。农村英语教师应该珍惜并积极争取这样的机会,尽可能多地与外籍教师进行零距离接触,这对自己口语水平的提高、教学观念的更新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美]George W.Gagnon,Jr.& Michelle Collay,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第二篇:农村医疗现状调查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
2011年6月尹立龙学号***9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摘要】调查分析表明,湖南某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全面发展起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认真研究解决。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问题对策
一、引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到广大农民健康,进而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大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好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湖南某村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访谈和问卷两种形式进行。访谈的对象主要是湖南某村村委人员和有代表性的农户。针对农民的调查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的,总共发放调查问卷39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其中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7份,占23.3%;一般的14份,占46.7%;较差的9份,占30.0%。因此,本次实地调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可信度,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在农村的实施状况。
二、湖南某村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分析
(一)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总体情况
湖南某村是从2005年开始实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2005年参合率仅为61.6%,2006年提高到了77.5%,2007年又进一步增加到94.6%,发展迅速,现已基本覆盖全体村民。
调查问卷资料显示,在30个样本户中,2007年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户数为27户,占90.0%,1户未曾参加,2户因故退出。按照规定各级财政人均筹资2005年为10元,2006年增至30元,2007年达到40元;农民缴纳额10元三年保持不变。2007年全村共报销43038元,人均40.34元,其中门诊部分共报销15861元,人均14.87元;大病统筹部分共报销27177元,大病患者人均849元。2007年人均报销额比2005年增长121.2%、比2006增长14.2%,农民受益程度逐年提高。
湖南某村定点医疗卫生室是由村内一名医生与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办公室评审验收合格后批准建立的,卫生室用房由该村医生提供。经实地考察,该卫生室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和观察室,且各室相对独立。在医疗设备配置上,该卫生室备有急救箱、出诊箱等急救设备,以及药品柜、冰箱等药品储备设备。卫生所在日常运行中,由该所医生夫妇提供具体医疗服务,基本可以满足湖南某村村民的小病医疗要求。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湖南某村的全面实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基本医疗权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从而促进了本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具体做法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伊始,该村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从我们在村委会访谈、村定点卫生所获得的问卷调查等情况来看,湖南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做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乡镇成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委员会,行政村成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领导小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辖区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作的实施,各级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检查、计生、药品监督、宣传等
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各司其职,积极完成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作的各项任务。二是做好宣传与动员工作。为了推动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制度的顺利
实施,镇和各有关部门都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印发明白纸、张贴标语、出动宣
传车、广播喇叭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制度的优越性和上级有关
优惠政策,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增强农民群众参加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积极性。三是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明确上缴流程。四是根
据不同情况,正确确定门诊医药费报销比例和住院医疗费报销标准。五是明确报
销程序。对于门诊费用,本村参合农民在村卫生所就诊的由镇新农村合作医疗制
度管理办公室每月一次定期到村审核报销,在镇卫生院就诊的在报销窗口当场审
核报销。对于住院医药费用,病人则需待出院结算后按规定在石莱镇新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管理办公室审核报销。
(三)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足、形式缺乏创新,村民信任度低。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农民
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仍然心存疑虑,而将近半数的农民仍然持观望态度。新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时宣传声势浩大,启动后不能持续宣传,导致农民对参加新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的、具体做法和意义认识不够。部分村干部和卫生室人员,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有时也不尽全面,认为新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卫生部门的事,只要靠行政指令完成筹资即可,导致他们
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持程度受到影响,削弱他们对农民的宣传效果,从而
是少数农民产生抵触情绪而不主动参加。
2.筹资水平与保障能力低,无法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调查显
示,2007年湖南某村农民医疗实际支出为人均223元;有关研究认为合作医疗
基金的筹资水平应达到“农民人均医疗支出的50%为宜”。按此计算,每人每年
至少应有110元的医疗保障资金才能有效抵御医疗风险,基本解决因病致贫和返
贫问题。但该地目前筹资水平仅为50元,如此低的筹资水平导致保障能力的低
下,仍然无法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
3.村定点卫生室不能满足需要,素质亟待提高。作为湖南某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村卫生室在实际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但该村卫生室一是设
备短缺,如没有无菌器械、污物桶、消毒缸、高压灭菌等,二是医疗人员素质较
低(一人初中毕业,一人小学毕业),不能满足农民医疗需要。
4.报销比例明显偏低,农民得到的实惠较小。目钱该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报销
比例一般介于70%~80%之间,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费报销比例仅为
30%~40%,与城市相比明显偏低,大部分的医疗风险仍然由农民自己承担。新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规定的报销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因病致贫和因病
返贫的问题,但从实际角度来看,农民小病挺、大病拖的现象时常发生。
5.定点医疗机构药品价格制定与控制不够规范。虽然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工作指导手册》的相关规定对药品的价格和进货渠道有明确说明,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却没有有效的监督措施来保证规定的执行。而且,石莱镇定点医疗机
构的药品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甚至还高于国家最高限价,这实际上是把农民
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惠转嫁给了医疗机构,这有悖于新农村合作医疗制
度的初衷。同时,村卫生室由于购进药品的自主权很高,进药渠道比较混乱,许
多药经常从药贩子手中购进,难免出现给患者用假药、劣药、过期药的现象,其
后果更不堪设想。
6.外出打工期间发生的住院费用报销审核程序多、周期长、手续繁琐。根据
文件规定,在外出打工期间在当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住院治疗者,除必须携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和身份证或户口簿之外,还需提交村委会和打工单位有
效证明和住院病历复印件。由于湖南某村经济的欠发达,本村外出务工人数连年
增加,打工人员占了村总人数相对较大的比例。这部分人群在打工期间一旦因病
住院,他们在接受治疗出院后不得不往返于打工单位、村委会与当地定点医院之
间办理证明以完成医疗费用的报销,额外付出的交通费用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因病
治疗的费用,产生了无谓的医疗负担。
7.缺乏技术指导,未能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应有作用。虽然医疗定点机构采
用了计算机管理,村办公室也配备了微机等信息设备,理论上对于医疗信息的控
制起到了较好的协助作用,但实际应用中由于管理人员缺乏技术培训,报销、审
批、汇总等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而且合作医疗补偿审批和保障兑付的工作
量非常大,各种原始票证、单据和手册很多,落后的管理手段极易造成误差多、漏洞隐患多、信息交流不畅和监管困难等问题。调查中发现,由于管理手段落后,湖南某村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表、证、卡、册和文件、原始参与缴费名册、统
计资料和补偿报销凭证保存不完整、甚至丢失。
三、湖南某村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看法与愿望
(一)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方式的看法
当问到“什么样的缴费水平自己能接受”时,在农户中竟有70.0%选择0~5
元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标准,另有27%选择5~10元(这仍然低于现行标准),只有3.0%选择了高于10元的10~15元。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村经济的落
后与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知识的匮乏。当问到“如果政府给每个农民的补
助大幅度提高时,是否愿意适当提高个人缴纳额”时,88.0%的回答愿意,12.0%的仍不情愿。这说明如果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的话,提高农民的个人筹资额是可
以为农民所接受的。
(二)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制度的知晓程度与看法
当问及“是否清楚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时”,回答很清楚的占13.3%,知道的占20.0%,多达63.3%的农户只知道报销一说,不知道怎么实现,不知道的占
3.4%。至于报销制度的看法,意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报销比例太小,对经济负
担的减轻效果不显著(63.3%);二是手续太繁琐(33.3%)。这说明农民对报销
制度的知晓程度有待提高,而报销制度本身也有待完善。
(三)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定点医疗机构的满意程度
在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定点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态度的评价中,有
20.0%的农户表示满意,63.3%的农户感觉一般,但仍然有16.7%的农户表示了不
满。
(四)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整体信任程度
当问及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否有信心时,只有23.3%的农户选择了很有
信心,53.4%的农户选择了一般,还有23.3%的农户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没有
信心。对于明年是否还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53.3%的农户愿意参加,另有
46.7%的农户持观望态度。以上数据表达了本村村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
本信任,但现实存在的种种因素限制了信任度的进一步提高。
(五)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未来发展的期望90.0%的农民强烈希望政
府能够在药品市场领域发挥更大的调控作用,进而有效控制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基本药物的价格,73.3%的农民认为应该提高大病报销的比例,60%的农民期待增
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金使用的透明度,53.3%的农民认为应进一步改进报销
方式,简化报销手续,36.7%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关部门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还有23.3%的农民认为大病封顶线(20000元)需要重新设
定。
四、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
(一)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创新宣传形式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宣传与教育,合理的动
员可以让这项惠及农民的好事获得农民的认可,变要农民参加为农民主动参加。
一是改变宣传对象的单一目标(农民)性,拓展宣传目标人群,即广义宣传对象
应包括县、乡镇、村及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农民以及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和服务人
员。二是创新宣传形式,除了通常的发放宣传单、广播宣传等传统形式外,针对
当地特色制定创新性宣传策略,如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合作医疗专题,让享
受到合作医疗好处的农民群众现身说法;以村为单位举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知
识竞赛;组建文艺宣传队深入农村巡回演出,抓住契机进行宣传。
(二)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提高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
一是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筹资水
平。建议总体筹资水平由现在的人均50元,提高到人均100元,其中个人筹资
20元,政府补助80元。二是为提高农民受益的程度和合理确定基金的支付结存
数额,应该根据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的原则重新审核制定
报销比例。一方面要防止比例过低而使基金沉淀过多,影响农民受益,另一方面
要防止补偿比例过高而使基金透支。三是不断扩大补偿范围,将慢性病门诊医药
费补偿纳入保障体系,让患慢性病的参合农民也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三)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加强医疗服务建设
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医护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改善医德医
风,让病人住得下,留得住,花钱少,治得好。首先要拟定切实可行的乡村医生
培训计划,全面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定期考核审查其基础医疗卫生
素质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知识,未达标医护人员绝不能上岗;其次是着眼未来
培养高素质医护人员,解决乡镇卫生院的人才危机。如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
卫生院工作;要求高等医学院校针对我国农村医疗实际需要,定向为农村培养适
用的医疗人才;积极开展城市支援农村,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等对口支援活
动;提高乡村医护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支援家乡。争取用几年时间来
提高乡村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学历层次,使农民群众能就近得到较好的医
疗服务。
(四)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规范采购药品价格
将农村合作医疗的医药用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完善药品购销制度,最大限
度的降低医疗成本,让利于民,受惠于民。同时,发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物价
部门的职能作用,提高药品质量,规范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完善药品价格审核
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切实降低药品价格,如:加强药品成本审核,进一步降低
药品价格,物价部门要在对药品成本进行深入、认真调查的基础上,严格审核药
品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规范成本构成因素,并安排好各种差价、比价关系,严
把价格审批关,挤压不合理的价格空间,杜绝虚高定价。总之要形成由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农民代表共同参与管理的新格局,让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
群众对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拥有充分的管理监督权,切实维护参合农民利益。
附:
调查问卷
问题1:您是否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
A没有参加B参加了
问题2:您一般到什么样的医院看病()
A村医院B镇医院C县医院D市医院
问题3:什么样的缴费水平自己能接受()
A 0至5元元B 5至10元C 10至15元
问题4:您对新农村合作制度是否有信心()
A有信心B没有信心C一般
问题5:明年您是否还愿意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
A愿意B不愿意C看情况
问题6:您是否清楚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时()
A很清楚B不知道C不太清楚
访问问题:
问题1:您对报销制度的看法:
a,报销比例太小,对经济负担减轻程度小(63.3%)
b,手续太繁琐(33.3%)
问题2;您对定点医院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
*满意(20%)
*不满意16.7%
*一般63.3%
问题3:您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未来发展的期望有哪些:90.0%的农民强烈希望政府能够在药品市场领域发挥更大的调控作用,进而
有效控制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药物的价格,73.3%的农民认为应该提高大病报销的比例,60%的农民期待增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金使用的透明度,53.3%的农民认为应进一步改进报销方式,简化报销手续,36.7%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关部门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
高,还有23.3%的农民认为大病封顶线(20000元)需要重新设定。
感谢您的参与,谢谢合作!
第三篇: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
2012年行知杯参评论文
题目: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
姓名:王文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桑墟初级中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桑墟初级中学________ 邮编:2236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0527-8325003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
摘要:阅读课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学生阅读量增加、阅读兴趣、阅读技能的培养的意义已超出为了学生考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现行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习惯 英语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有效的获取书面信息、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从而体验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愉悦、收获与成功。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 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不单纯是对 语言知识的积累和使用,它还包括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因此,英语教学 必须增加语言实践的量,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不断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掌握为交际 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信息、参加外语实践的重要途径。因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
一、目前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现状
1、偏重语言知识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其它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仍以教师讲解、学生笔记为主,学生缺乏阅读实践。大部分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点的讲解,如讲解单词、短语和句法,阅读课变成了语法分析课或单词讲解课,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遇到生词的时候,教师主要以讲解为主,忽视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技巧,略读和跳读、预测等其他必要的阅读技巧。阅读能力也是语篇分析能力,包括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段落的过渡、衔接、文章结构、写作风格等等,这些常常被教师忽视。长期下去,阅读课就变成单纯的单词短语的堆砌;而在错误的指导下,学生习惯分析语言的细枝末节,就不重视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分析、归纳、理解能力得不到提高。这种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2、教师忽视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多年的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通常只讲解课文,所以学生的课内阅读时间是很有限的。然而课下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支配,在没有教师给予课外阅读指导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只是随意或无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通常无法正确把握阅读材料的难易度、可读性,这种阅读是比较盲目的,不能达到很好地提高阅读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效果。
3、课程本身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虽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阅读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训练。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4、忽视背景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景教学。
学生不能在特定的环境下理解课文,使他们在阅读中无法根据相关知识理解材料,这导致理解率偏低。学生没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掌握知识,决定了他们不能运用已学知识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最终导致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水平低。
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原因
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及文化素养是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根本原因。制约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诸多因素中,词汇、语法、文化背景、阅读方法和习惯以及课外阅读方面的原因最具普遍性。
1、学生词汇量少 在新课标下,现在的阅读内容都是与时俱进,比较新颖的。但是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他们的词汇量较少,一旦碰到一篇生词稍微多几个的文章,他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敢再往下读下去。还有,农村初中的学生对于阅读的接触也是比较少的,除了课本上和试卷上的几篇阅读文章外,他们几乎接触不到其他的阅读材料,所以他们的阅读输入量极为有限,因而导致他们做题时总感觉熟练度不够,难度较大。
2、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仅拘泥于学生对所读材料的表层理解,使许多学生不能对所读文章的要点进行有效的推断,也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影响了理解的准确性。许多教师仍采用师生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回答的问题大多数是教师事先确定的,学生仍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上仅停留在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的基础上,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一种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主线,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阅读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其结果是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学习积极性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事实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未能把语法与课文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
不少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谈语法色变”,未能引导学生借助语法正确理解句子,尤其是缺乏对长句、难句、省略句及意思晦涩句的理解与分析,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全面、正确的理解,也阻碍了学生获取文章的内涵信息,致使学生理解复杂句、省略句和晦涩句时经常出错。
4、在处理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和歧义词时指导不够
如何处理阅读材料中的生词词义和歧义词是使许多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许多教师片面追求阅读教学时的“整体理解”,舍弃了对词汇的教学,只是在阅读前有关词汇匆匆略讲而过,而且只涉及词汇的一般词义,忽视了词汇在语篇中的特定含义。语篇以词汇为基本单位,词汇依托于语篇产生特定的语境意义,有时对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理解有误就会导致对一个段落甚至对整篇的理解产生偏差。
5、有限的文化素养水平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过去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对外来文化接解很少,对英语文化了解更是有限。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把英语课上成了知识课,忽视了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征。这样,长期以往培养出的学生就会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有关的背景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扎实和系统,结果只能形成英语教学上的恶性循环。其次,不少英语老师对英语语言所反映的英语文化缺乏敏感性和洞察力。虽然今天生活中英美文化信息越来越多,但他们不能敏锐地意识到,更难以理解深刻并有把握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这样难免会阅读材料中缺乏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知识的适时指导,从而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6、阅读方法和习惯的原因
阅读方法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这个问题的存在,但是在阅读过程中,会因为受不良习惯的影响而导致阅读速度提高不快。在阅读时,看到文章要确认其题材;要找出文章的中心段以及每段的中心句;采取整体阅读、跳读结合法等等。另外就是在阅读时,眼睛的“视度”问题,即:在阅读时,一下子所注意到的文字长度是一个单词还是两个,是一行还是一目十行,在习惯性的“视度”内,所看到的中心词是否明确,这项技能是需要阅读者长期训练才能具备的,它同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是技能,更是习惯的养成。
鉴于以上六种原因,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采用不同教学策略,指导学生阅读,为日后学生自我阅读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阅读教学的现状的分析,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研究,解决初中英语阅读课存在的问题有如下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愿读”、“悦读”
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阶段来培养。只要学生对一样东西的学习有了兴趣,学起来也就事半功倍了。而可悲的是,英语这门学科,很多学生对其不感兴趣,认为读起文章来跟看天书一样,太难学。因此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再局限于文章本身,一味地对文章语法进行讲解,对文章意思进行逐字逐句翻译,把阅读课上成语法课。而应该在教学之前,努力设计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而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课堂当中来,让他们成为这个课堂的主角。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阅读课的首要任务当然是“读”,但讨论同样重要。组织有序的课堂讨论,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利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英语报刊杂志、原声影像作品等也能丰富英语课堂,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采取有效的词汇记忆技巧,增加词汇量的积累
每个单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定与其他词汇存在着多种关系,比如说同义关系、反义关系,或是同根词、派生词等。所以我们在学习词汇的时候要时刻注意词汇间的相互联系,训练发散思维。其次,我们还可以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新单词,通过语境和上下文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新词汇。
3、注重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阅读有别于一般的知识课,也不同于简单的技能训练,不但需要陈述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大量的操练。阅读量越大,学生积累的背景知识就越多。更易于形成提高阅读能力的良性循环。然而,如果只限于每周两节的阅读课的课堂学习,这一目标显然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教师结合课堂学习,有计划地指定课外阅读材料,并定期检查,评定成绩,使课外阅读具有真正积极的现实意义。
4、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
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阅读的质量,不良的阅读习惯会降低阅读的速度,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难以让人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我们应在改变学生现有不良习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想改变学生不良阅读习惯,课堂内的阅读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摆脱对词典的依赖
一方面,加强猜词能力的训练,由浅入深,进行根据上下文猜测词意或句意以及泛读理解大意的训练,帮助学生克服阅读时对生词的恐惧心理。
(2)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学英语时应尽量摆脱母语的影响,每当看到或接触到什么时,应尽可能用英语描述或用英语联想。
(3)经常练习的习惯
要掌握英语,就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必须日日坚持,不可中断。利用学生手中的阅读材料,让他们坚持每天读两篇小文章,日久天长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并督促他们持之以恒。
(4)广泛阅读的习惯
广泛阅读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进行大量阅读。阅读是获取语言知识、增强语感和扩大知识面的最可靠的渠道。
总之,阅读在初中英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力让阅读课堂出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可以使广大学生对学习英语增强兴趣和自信心。教师要坚守在阅读循环圈的核心,全程引导学生阅读,通过合作与分享促使孩子爱上阅读,习惯阅读和思考。当英语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需求,则英语学习也将成为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刘宏刚、卓新贤.中学英语教师开展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情况的调查及反思[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03)
[2]杨大亮.基础阶段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之我见[J].中华现代教育,2007.10 [3]程菁华.教材指导下的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6):15-18.[4]吴洪月.中学英语阅读障碍调查及能力提高[J].基础教育,2008,(1):121.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反思被广泛视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以泉州市中小学教师为例,对中小学教师反思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后续的对策研究提供真实的依据。
[关键词]教学反思;中小学教师;现状
一、研究目的(一)问题的提出
在提倡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校本研究中,教师的教学反思被视作核心内容之一,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师中间开反思之风,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反思是否真的成为教师的一种内在需要,究竟反思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可不可以解决和如何解决等问题成为研究的中心。
因此,利用教学反思的理论研究成果开展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的调查研究,适时地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质性的帮助,既是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二)调查目的本调查目的之一是了解学校关于教学反思实践的总体开展情况,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的调查,了解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内容、方法和反思水平以及调查教师对影响自己反思的因素等。
调查目的之二是针对当前教师的反思状况,了解所面临或亟须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直接指向关键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调查通过自行设计问卷,对泉州市的20所中小学校的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总共为264份,有效率达88%。并设计访谈表,对其中14所学校的校长或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作为补充材料。
(一)学校开展教学反思的情况
根据对14所学校的校长或负责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了解到随着新课程的颁布和校本教研的推行,各学校都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反思性教学实践,并且参与反思的教师占全校的绝大部分。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在开展反思实践的初期,大部分教师还比较被动,随着活动的展开,教师们逐渐意识到教学反思对促进自身发展是有益的,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尝到甜头,如在教学或科研方面取得了成果,更坚定了自觉反思的信念。
(二)教师教学反思实践的情况
1.教师的反思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从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内容、方法以及反思达到的水平三方面来分析教师的反思现状。
(1)教师反思意识
要了解教师的反思意识,须从教师对反思活动本身的认识、反思活动发生的情境以及对反思活动作用的认识等方面来分析。结果显示,在对反思活动的认识上,有15%的教师把反思看成是对教学工作的一种回顾和总结;64%的教师认为反思是发现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75%的教师则已意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我行为的一种审视、判断,进而修正、提高的过程。可见,大部分的教师在观念上都意识到反思不仅仅是对自己工作的简单回顾和总结,更应该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并对教学行为的改进和修正,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并且97%的教师把反思看作不仅是一种个体行为,也需要群体的支持,而且决大部分教师在出现问题后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往往倾向于向别人求助,而不仅仅限于个人的独自思考。
教学反思发生的情境是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它实际上包括了两种情况:一是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可能产生的情境;二是教师自己反思的情境。调查发现,100%的教师认为反思可能发生在教学的每一阶段环节,只要教师出现困境或面对教学问题时,反思就有可能发生。但从实际的操作中,教师自己的反思活动通常发生在课后,达到72%,课前最少,仅为7%,而在每一环节上都进行反思活动的比率只有10%。可见教师在行为上和认识上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教学实践作为一种复杂的行为。一般而言,教学的成功点和失败点是最容易让教师产生反思的,而失败点往往是反思的重点。所以,课后反思多是教师反思的一个特点。
对反思活动作用的认识体现在对教学的作用和科研工作的影响上。根据调查,87%的教师认为反思活动能解决教学问题,73%的教师认为反思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对科研的影响上,62%的教师肯定了反思活动对教师的科研水平有提高作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在中小学开展的校本研究及行动研究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了影响,教师能自觉地将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联系起来,逐渐接受“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并付诸实践。
(2)教师反思内容与形式
教师对反思方法的选择并不局限于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几种方法。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反思的方法主要是写反思日记和反思教案(占77%)以及评课说课(占34%)的形式。遇到问题采取在头脑中“想一想”的教师达到31%,这种形式并没有把反思正规化,而是把思考问题当作反思的过程或反思的形式。采用建立教学档案(占8%)、教学录像(占5%)的反思形式则比较少。究其原因,有可能是采用这些方法在操作上比较复杂,或需要一定的技术或硬件的支持,而教师们对写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记以及评课说课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通过对反思方法选择理由的调查发现,选择这几种方法的原因主要是可以及时地解决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或者是可以获得即时的反馈,便于改进。对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日志尽管比传统的反思日记显示出众多的优势,但选择的教师并不多(占7%)。究其原因,除了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技术或硬件支持外,教师由于日常的教学任务负担较重,没有时间上网交流,从而使得这种优势仅被少数人占据。
教师反思的内容涉及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层次。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反思绝大部分还是针对教学实践操作层次的内容,如教学策略、教学技能和教学管理等问题,对教育科研、理念等理论或背景性知识的反思比较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的反思水平普遍不高,还停留在操作层面。
(3)教师反思水平
基于Habermas的工作以及他的认知兴趣理论,Van Manen(1977)等人把反思分成了三种水平:水平1:技术合理性水平(technicalrationali-ty),是反思的最低水平。水平2:实用行动水平(precticalaction),高于水平1。水平3:批判反思水平(criticalreflection),是反思的最高水平。
HaRon和Smith(1995)通过分析师范生的反思日记,提出了反思水平的划分方法如下:水平1:描述性作品,不是反思,仅仅描述发生的事件。水平2:描述性反思。水平3:对话性反思。水平4:批判性反思。
基于前面的分析发现,教师的个体反思行为的结果主要体现在日常的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记中,而群体反思行为的结果则体现为定期的教研活动和与同行的交流中。因此,对个体反思行为和群体反思行为的结果的分析,可以初步说明教师反思的一般水平。
在对教师的反思行为结果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在反思日记或反思教案中涉及的最多的内容是仅仅对事件进行描述(占56%),尝试着对教学事件和教学行为进行解释和提供证据的占32%,但仅仅是依据个人判断给出解释以及与自己的对话,对教学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探究,而涉及广泛的社会背景问题的几乎没有。在教研活动和与同行的交流中探讨得最多的是对教学技能、方法、技巧等合理应用上的问题(占85%)。结合Van Manen和Hatton的研究以及前面对反思内容的分析,初步可以得出结论,教师的反思水平主要是处在技术合理性水平。
2.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
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很多,难以一一列举,须通过对已有的关于教师反思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从归纳总结出影响教师反思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来调查。
在影响反思的外部因素上,有82%的教师认为时间是一个主要因素,没有时间反思成为大部分教师不反思的理由。因为他们认为平时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已经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再写教后记或反思日记等更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尽管认为是有必要的,但确实顾不过来,通常只是在头脑中思考一下,而没有将其做正规的记录。其次是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占69%,特别是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方法的使用往往会影响教师的反思行为的发生。因为反思往往是一种“自我揭短”,让领导或同事看到自己不足和缺陷并不是一件好事,何况还与报酬奖金挂钩。所以,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而有无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对教师反思也很重要,占66%,这与大多数教师认为反思不仅是一种个体行为,也需要群体的支持的看法是相一致的。
在影响反思的内部因素上,78%的教师认为有无反思的动力很重要,尤其是对经验型教师和成熟型教师而言,长时间地处在同一个教学岗位,往往容易产生惰性,安于现状,若没有外界的压力和要求是不愿寻求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有无反思动力是进行反思的前提。其次是反思的态度和反思能力因素,分别为64%和62%。
对于影响教师反思的态度问题,其中77%的教师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如责任感最重要,其次是开放的态度。接着是执着的态度,这与杜威提出的在反思需要的品质中责任心、开放性和全心全意最为重要的观点是一致的。
3.当前教师反思活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查,亟需解决的问题有教师的反思质量和水平不高,占85%;其次是动力不足和外部支持不够。教师对于反思理论知识的缺乏也占了半数以上。
4.促进教师反思和提高教师反思水平的措施和途径
调查发现,72%的教师认为可以将当前在中小学校提倡和实施的校本研究及行动研究与教师的反思行为结合起来,通过反思来促进研究,利用研究来提高反思的质量和水平。其次学校定期开展的反思交流研讨会也是促进教师反思和提高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占67%。
61%的教师认为教师还需要对有关反思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实施反思活动。而对于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反思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分别占53%和47%。认为应将反思行为同报酬和奖励机制挂钩的仅占6%。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教师反思行为的现状和影响反思的相关因素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1.对反思活动本身的认识不足,缺乏理论的指导,从而导致在行为上依然停留在经验型教师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相关知识。
2.对反思的认识和实际的反思行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一方面认为反思对自身发展是有必要的,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又把反思看作是额外的负担,没有时间反思,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
3.反思形式单一,反思内容和反思范围有限。调查发现,普遍采用的反思方法是写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记,通常教师在教学反思上填写的是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这与写教学总结没有多大的区别。而实际意义上的反思教案应该包括多种要素,如对教学设计的反思等等,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教师对反思的理论知识的认识不够。反思的内容绝大部分是针对教学实践操作方面,对教育理论等背景知识涉及较少,可见教师反思的内容很有局限。
4.教师的反思水平普遍不高,还处在技术合理性水平上。虽然有些教师对教学理论和实践表示了怀疑,但为数不多,大部分教师还只是依据个人的经验对事件进行反思,寻求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合理应用,目的是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的结论,笔者认为,可以从外部条件和教师个人的内部因素两方面提出建议:一是通过加强反思理论的学习、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加强专业引领及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思维几方面来培养教师的反思素质。二是通过加强学校文化与环境建设、构建一个积极的外部反思氛围以及改革教师评价体系来实现
第五篇:浅析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与策略
浅析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与策略
2010级
小学教育
唐笑
内容摘要:
口语交际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正确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研究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对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农村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已经影响了口语教学的效果,文中,笔者对农村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现状和教学策略阐述自己的看法,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提高农村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关键词: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Content abstract:
Oral communication is under new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ese teaching, grasping the o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objective and content, the teaching of o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strategy, to carry out the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improve the students' Chinese accomplishment is very necessary.However, rural o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method relative lag, has influenced the effect of oral English teaching, the paper, the author to the countryside o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present their views,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teaching, improve the rural students' oral English communicative ability.Keywords:
Rural primary school, o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一、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教师教育观念陈旧 教学方法落后
农村很多教师抱着老黄历不放,在教学中,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反复训练字词,检查背书、写字,而不重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甚至教材中涉及到的口语训练,不去精心设计教法,甚至视而不见,少数的教师一学期一节口语交际课都没上。据调查,21%的学生反映老师从不上口 语课。如此这般,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怎能提高?
(二)学生心理素质及性格因素导致教学中参与面不广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中,往往是少数喜欢表现的学生乐于侃侃而谈,而多数学生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这于农村小学的学生心理素质和性格有关,大多数农村的学生心理素质差,性格内向、自卑、孤僻,以致沉默寡言,不敢当众发言阐述自己的主张、建议或看法。好多学生在口语课上站起来脸先红得像红布,一言不发。教师干着急,举步为艰,很多人知难而退,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没突现出来
口语交际教学应遵循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真正成为交际的主体。事实上,农村小学的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具有自卑心理、怯场心理,自我封闭、自我禁锢,因而很多教师只注重言传,不注重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不会积极引导,往往只提供参考答案,照本宣科,久而久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成了学舌的鹦鹉了。
(四)教学中缺乏民主氛围
农村小学的学生很少接触社会交往,不会说,不善表达。教师囿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不注意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不去充分关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很难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拉大了师生间距离。口语课上出现教师启而学生不发,教师一言堂的尴尬局面。
二、教学策略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 明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为了认真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学生的读和写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创设训练的机会,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听说的兴趣,从提高听说训练的有效性。下下面就结合使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对如何上好农村口语交际课谈谈几点做法:
(—)选好话题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有说话的动力,一旦我们的说话课使学生产生兴趣,就会激发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的特点,所选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如第一堂口语课,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并比一比谁说得最精彩、不落俗套,给最优秀的以热烈的掌声、颁发“小演讲家”证书。每次语文课的前5分钟,学生全体起立,我拟定一个话题(或由学生代表提出一个话题),可以诗歌背诵、说成语故事、评名言警句等作为话题;利用生活中的偶发事件作为话题;利用时事新闻、社会现象作为话题;利用课文作为话题;学生同时围绕该话题,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这是“课前5分钟说话”的基本模式。开始训练时,很多学生不敢大胆地说,常常不到5分钟教室里就听不见几个学生的声音了。为此,我首先注重了教师的示范引导。即在刚开始练习说话时,教师除了对有关方面作必要指导外,还亲自“下水”,现身说法,侃侃而谈,这样学生就会有种新奇感和表现欲——既想欣赏老师的口才,也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本事。在此基础上,我有意识地在话题选择和情景设置上下功夫,适时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精心创设情境 激起说话欲望
情境能引引起学生认知需要,进而产生对知识的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求新知识,他在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提高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审美能力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于是在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根据说话内容创设相应情境,激起学生的欲望。
1、以音乐渲染情境 让学生爱说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使他们对事物产生喜爱之情,让学生爱说。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教学中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讲授《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一开始就以播放同名歌曲导入新
课,悠扬柔美的音乐充满整个教室,学生在欣赏中慢慢进入角色,脸上流溢着欢快,陶醉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继而我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为话题,引导学生把听到的、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学生纷纷举手,表达的欲望强烈。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的情绪高涨,也奠定了本堂口语交际课愉快的情感基调。
2、以表演体会情境 让学生敢说
学生爱玩,喜欢参加活动是他们的天性,皮亚杰说:“儿童必须有他真实自由的活动,而且不真正利用多种活动,教育就难以成功。”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所谓的“冷场”。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愿说,也有一部分是由学生的胆怯导致的,教师应积极鼓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说。如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让每个孩子戴上头饰扮演老树故事中的小动物和花草树木。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课堂成了动物园,成了植物角,成了游戏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教师则把握时机,以“老树”的角色参与学习。当我戴着树冠头饰,系着绿围裙,笑容满面地与孩子们打招呼时他们的眼里充满了新奇和喜悦。孩子们落落大方地和“我”问好,津津有味地听着“我”给它们讲的故事,此起彼伏的问答声充满课堂。就连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也兴高采烈地说着,快乐之情溢于言表。“老树,老树,你都长出胡子了,你有一百岁吗?”“老树,老树,你能让我这只小黄莺在你上面安家吗?”“老树,老树,你讲的故事真好听,把我的烦恼都赶跑了,谢谢你!”富有童趣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使他们“跳”出了自己所置身的课堂环境,在不知不觉中敞开心扉,打开思路,从而达到想说、乐说、会说的目的,并在交际中培养了注意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能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 使教学流程真正成为互动交际的过程
我们的口语训练一定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同等发展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均能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历练”语言,提高能力。如果总是只让那些思维敏捷,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活跃在整堂课上,那么到高年级必然造成胆大能说的更善言辞,不爱说话的愈加胆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话题设计多个回合,多个情境,生与生,师与师,以此展开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使教学流程真正成为互动的交际的过程。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除口语交际课上进行双向互动的实践外,还要在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以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教师示范,让学生有章可循
口语交际具有现场性、流动性的特点,交际的对象、情境往往处于变化不定之中,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口语交际的特性,紧紧抓住实用性原则,为学生开展一些生动、风趣的口语交际实例。把口语交际的过程和步骤详尽地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会有范例遵循,不至于无所适从。如教第二册《识字1》,这是一篇与春天有关的识字韵文,上课开始,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随着优美的乐曲边唱边想象春天的美景,然后老师再通过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激发他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从而引发口语交际的欲望。
(五)方法指导 提高表达效果
口语交际是融听、说、交际于一体的,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割裂,而给以必要的听说的方法指导。
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首先要教会学生做好一个听众,只有听得清楚、明
白,才能提高说的质量。指导学生在听之前清楚听什么,为什么听,听的过程中抓住重点,理解说话的意图,比如,听句子要抓住主干、关键的词语,听一段话,抓住重要的句子,理解段落的主要意思,听一篇文章,抓住文章的主旨,提炼一篇文章主旨的有效办法是抓住一些关联词。
说与听是逆向互补的关系,应指导学生从听者的角度设想,如何说才能让听者听懂,明确自己说话的目的是什么,表达怎样的观点,然后想一想从哪几个方面展开,列出一个小标题,在每一个小标题下如何组织一段话,并注意条理清晰,通顺流畅。还可以引经据典,选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同时,适当运用语音、语调、停顿、节奏、重音、表情、手势等增强表达的效果。
此外,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课堂发现学生表述时出现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词序颠倒、条理不清、普通话发音不准等现象,不能给与轻蔑地嘲笑或讽刺,而要耐心细致地加以纠正,并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再次表述,如果学生改正了毛病,就应该动员全体同学一起给予他更充分更积极的肯定或表扬,这样才会使出错的学生认识到,只要自己真心努力了,就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表扬,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和能力,让口语交际教学始终朝着良性发展的路子走下去。只有这样,口语交际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只有这样,口语交际教学活动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不断探究,在平常的教学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堂一定能彰显出他的勃勃生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灿烂明天一定会如期到来。
主要参考材料:
1、王海艳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2001年9月第一版 2004年4月第五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常汝杰
2、钟启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2001年8月第一版 2001年10月第三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杰人
3、《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