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2012年6月21日在第十六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时间:2019-05-13 03:1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2012年6月21日在第十六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2012年6月21日在第十六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第一篇: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2012年6月21日在第十六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在第十六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

(2012年6月21日,圣彼得堡)

尊敬的普京总统,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有机会出席第十六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与各国朋友相聚在俄罗斯美丽的北方之都。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对本届论坛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创办16年来,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已成为国际社会就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等重大问题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凝聚各方共识、促进国际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届论坛以“有效的领导力”为主题,围绕后危机时代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等问题进行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很有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在持续,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通胀和外需减弱双重压力,国际贸易增速显著下滑,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仍将是一个长期艰难曲折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正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只有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携手应对,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化挑战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愿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各国一道应对挑战、共同发展。这里,我愿提出3点建议。

第一,大力推进开放互利合作。各国应坚持开放发展,在开放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坚决反对和共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

第二,积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继续推动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多种途径和方式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各国的联动发展。今年9月,俄罗斯将主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方将全力支持和配合俄方办好此次峰会,相信此次峰会必将进一步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第三,继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应该反映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要遵循相互尊重、集体决策原则,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支持和推动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落实好洛斯卡沃斯峰会取得的积极成果,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8%,继续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依然较多。中国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友好邻邦和战略协作伙伴,中国始终关注和支持俄罗斯发展振兴。我们高兴地看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俄罗斯政府果断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使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并保持稳定增长。目前,俄罗斯正全面推进经济现代化建设,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中俄同为世界大国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两国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发展道路,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复苏的重大贡献。

中俄相互视对方的发展为本国的重要机遇,都希望彼此发展、繁荣、强大。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致力于加强经贸合作。双方已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近80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现正努力实现2015年1000亿美元、2020年2000亿美元的贸易目标。不久前,普京总统成功地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与胡锦涛主席等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友好会晤,进一步推动了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现阶段,双方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积极推进工作落实,努力推动两国经贸合作上水平、上台阶,特别

是推动双方投资、能源、科技、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合作和战略性大项目合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实现经贸合作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我相信,中俄两国加强互利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各自国家的发展振兴,也将对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二篇:胡锦涛2011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演讲

胡锦涛2011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演讲 胡锦涛2011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演讲

共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在第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11年6月17日,圣彼得堡

Work Together for a Bright Future of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Development

--Speech by H.E.Hu Jintao 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the St.Petersbur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Forum 2011

St.Petersburg, 17 June 2011

尊敬的梅德韦杰夫总统,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Your Excellency President Dmitry Medvedev, Distinguished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 Dear Friends,很高兴有机会来到俄罗斯美丽的北方之都出席第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首先,我对论坛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It gives me great pleasure to be here in the beautiful northern capital of Russia for the St.Petersbur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Forum(SPIEF)2011.Let me begin by offering my hearty congratulations on the opening of the Forum.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自1997年创办以来,日益成为各界精英共商俄罗斯和全球经济发展大计的重要平台,国际影响越来越广泛。15年来,这个论坛见证了俄罗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国际经济交流合作。我们对论坛起到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

Since its launch in 1997, SPIEF has grown into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discussion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ssia and beyond.Attracting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of different sectors, it has enjoyed rising global influence.In the past 15 years, SPIEF has witnessed the sustained and fast growth of the Russian economy and contributed 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We applaud the positive role SPIEF has played over the years.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成长,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经济秩序深刻变化。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两年多来,世界经济复苏步伐仍然缓慢,基础依然薄弱,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未消除。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一系列新的全球性挑战。

Our world is experiencing major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and adjustment.There is a stronger call for peac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among the people.The trend towards a multi-polar world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gaining momentum.Econom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nter-dependent.Emerging market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growing rapidly,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is making robust progres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on the eve of new breakthroughs, and the global economic order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Even with all these positive developments, however, we should not lose sight of the potential risks.More than two years afte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he world economic recovery remains slow and fragile.The underlying impacts of the crisis are still with us, and the outlook of the world economy is uncertain.In addition,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hotspot issues keep flaring up, uneven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s more acute, and protectionism of various forms is resurfacing.There are a range of new global challenge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energy security and food security that threaten the very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mankind.中国愿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各国一道应对挑战。这里,我愿提出以下看法。

China will take an active part in discussing and resolving major issues in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ork with all other countries to meet the various challenges.To this end, I wish to make the following observations.第一,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继续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而且凸显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凸显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应对危机能力的不足。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不断增加,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应该反映世界经济格局变化,遵循相互尊重、集体决策的原则,特别是应该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机制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我们应该支持和推动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增长。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合作机制为全球经济合作开创了新模式,是多边主义的重要实践。我们应该积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First, we need to enhance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and press ahead with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has taken its toll on individual economies and the world economy as a whole.The crisis has highlighted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inadequacy of the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mechanism in dealing with crises.Today, emerging market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taking a growing share i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playing a bigger role in global governance.The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mechanism should adapt to the new changes in the world economic landscape and observe the principle of mutual respect and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It is of special importance to increase the representation and voice of emerging market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new mechanism.We need to support and promote a greater role of the G20 in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in order to bring about full recovery and growth of the world economy.Cooperation mechanisms of emerging markets, notably the BRICS, represent a new model of glob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a prime example of multilateralism.We need to improve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build a fair, just, inclusive and well-manage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ystem and a balanced multilateral trading regime that benefits all, oppose all forms of protectionism, and work towards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that is more just and reasonable.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布局。世界经济发展给各国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和紧跟世界发展潮流,主动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坚定不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调整经济结构,有效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布局的过程中,各国应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为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作出不懈努力。

Second, we need to accelerat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make appropriate adjustment to economic structure.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We need to fully grasp and follow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world and adapt ourselves to the chang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We should make unremitting efforts to transform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adjust economic structure so as to resolve various economic problems and achiev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ll at once.In this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adjustment, countries should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work together for the strong, sustainable and balanced growth of the world economy.第三,充分发挥科技成果潜力,加快科技和经济融合。科技创新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正迅速拓展,各国都在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中国也在积极致力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我们应该推动各国加强科技创新领域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破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难题和制约因素,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提高人类福祉紧密结合,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

Third, we need to harness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quicken the steps to make them a key driver of our economies.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idens and deepens at a rapid pace,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losing no time in implementing their science and innovation strategies, channeling more resources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more innovation-minded personnel.China, too, is working vigorously to build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become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We should encourage cooperation in innovation between countries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We should make innovation a key driver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art of the solution to various constraints and obstacles hampering economic growth.We should combine the effort to spur innovation with that to improve people's well-being so that the frui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ill benefit more countries and peoples.女士们、先生们!

Ladies and Gentlemen,作为友好邻邦和战略协作伙伴,中国始终关注和支持俄罗斯发展振兴。我们高兴地看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经济重新呈现向好态势。现在,俄罗斯正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进以创新为核心的全面现代化战略,各项建设事业取得可喜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As a friendly neighbor and a strategic partner of coordination, China follows closely and supports Russia's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ation endeavor.We are pleased to note that, in response to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Russia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and successfully put its economy back on the path of sound growth.Today, Russia is vigorously restructuring its economy and pursuing its all-round modernization strategy centered on innovation.Gratifying progress is being made on various fronts and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Russian people are on a rising trajectory.中国和俄罗斯同是世界重要新兴市场国家。中俄两国持续稳定发展,不仅为对方提供了发展机遇,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合作实现强劲复苏,中俄已经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在这次访俄期间,我同梅德韦杰夫总统商定,努力在2015年前把两国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到2020年把两国贸易额提升到2000亿美元。我们将深化两国投资、能源、核能、航空、航天、科技、金融、地方等领域互利合作,重点扩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纳米技术等领域合作,加强绿色新兴产业合作,为两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Both China and Russia are major emerging markets.Our sustained and steady development provides opportunities not only to each other but also to the world economy.With efforts from both sides, our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has seen a strong rebound in recent years, and we have become each other's major trading partners.During my visit this time, President Medvedev and I have agreed to endeavor to raise bilateral trade to US$100 billion by 2015 and to US$200 billion by 2020.To lend new impetus to our economic growth, we will deepen mutually-beneficial cooperation in investment, energy, nuclear energy, aviation,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as well as collaboration at the sub-national level.In particular, we will expand cooperation in new energy, new materials, bio-and nano-technology, and intensify cooperation in green, emerging industries.女士们、先生们!

Ladies and Gentlemen,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社会建设、改革开放等方面提出了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概括地讲,中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China's 12th Five-Year Plan has set out the goals and tasks for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xt five years.It covers such areas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uctural adjustmen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people's livelihoo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and opening-up.In a nutshell, China will follow the them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focus on transform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China will make greater efforts to put people's interests first, pursu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dva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ensure and improve people's well-being, promote long-term, steady and fast economic growth, and enhanc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thus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欢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积极参与中国发展,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开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China will remain committed to the cause of peac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We will adhere to the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peace, follow the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pursue the win-win strategy of opening-up.We welcome Russia and other countries to involve themselves in China's development and benefit from the many opportunities it brings.We want to work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to usher in a bright future of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development.谢谢大家!

Thank you.

第三篇:胡锦涛在第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胡锦涛在第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全

文)

共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在第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的演讲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七日,圣彼得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尊敬的梅德韦杰夫总统,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有机会来到俄罗斯美丽的北方之都出席第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首先,我对论坛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自1997年创办以来,日益成为各界精英共商俄罗斯和全球经济发展大计的重要平台,国际影响越来越广泛。15年来,这个论坛见证了俄罗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国际经济交流合作。我们对论坛起到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成长,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经济秩序深刻变化。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两年多来,世界经济复苏步伐仍然缓慢,基础依然薄弱,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未消除。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一系列新的全球性挑战。

中国愿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各国一道应对挑战。这里,我愿提出以下看法。

第一,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继续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而且凸显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凸显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应对危机能力的不足。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不断增加,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应该反映世界经济格局变化,遵循相互尊重、集体决策的原则,特别是应该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机制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我们应该支持和推动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增长。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合作机制为全球经济合作开创了新模式,是多边主义的重要实践。我们应该积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布局。世界经济发展给各国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和紧跟世界发展潮流,主动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坚定不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调整经济结构,有效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布局的过程中,各国应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为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作出不懈努力。

第三,充分发挥科技成果潜力,加快科技和经济融合。科技创新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正迅速拓展,各国都在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中国也在积极致力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我们应该推动各国加强科技创新领域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破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难题和制约因素,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提高人类福祉紧密结合,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

女士们、先生们!

作为友好邻邦和战略协作伙伴,中国始终关注和支持俄罗斯发展振兴。我们高兴地看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经济重新呈现向好态势。现在,俄罗斯正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进以创新为核心的全面现代化战略,各项建设事业取得可喜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和俄罗斯同是世界重要新兴市场国家。中俄两国持续稳定发展,不仅为对方提供了发展机遇,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合作实现强劲复苏,中俄已经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在这次访俄期间,我同梅德韦杰夫总统商定,努力在2015年前把两国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到2020年把两国贸易额提升到2000亿美元。我们将深化两国投资、能源、核能、航空、航天、科技、金融、地方等领域互利合作,重点扩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纳米技术等领域合作,加强绿色新兴产业合作,为两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社会建设、改革开放等方面提出了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概括地讲,中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欢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积极参与中国发展,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开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本报圣彼得堡6月17日电)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推动共同发展 共建和谐亚洲 尊敬的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10年前,在亚洲有关方面和人士共同努力下,博鳌亚洲论坛宣告成立。这是新形势下亚洲团结意识日益提高、合作意愿不断增强的一个重要标志。10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在凝聚亚洲共识、传播亚洲声音、促进亚洲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论坛之一。博鳌亚洲论坛之所以能够不断成长,得益于亚洲快速发展,也见证和推动了这一历史进程。

10年来,亚洲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合作蓬勃推进,国际影响力持续提高。亚洲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企稳复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恢复和增长的重要引擎。亚洲发展不仅有力改变着亚洲人民命运,而且日益影响着世界发展进程。

回首亚洲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条件下,亚洲能够发生这样深刻的变化、取得这样显著的成就,是有着重要原因的。亚洲的发展,得益于总体稳定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得益于深入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得益于亚洲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更与亚洲人民既坚持发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又注重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地区的有益经验密不可分。

——亚洲人民历来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享誉世界的辉煌文明。近代以来,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亚洲经历了曲折和艰难的发展历程。长期以来,亚洲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始终以不屈的意志和艰辛的奋斗开辟前进道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亚洲发展成就,是勤劳智慧的亚洲人民不屈不挠、锲而不舍奋斗的结果。

——亚洲人民历来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亚洲人民深知,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亚洲人民勇于变革创新,不断开拓进取,探索和开辟顺应时代潮流、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

——亚洲人民历来具有开放包容的学习精神。亚洲是充满多样性的大陆,亚洲文明在多元文化影响中融合演进,为亚洲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提供了重要文化基础。亚洲人民既弘扬自身优秀文化传统,又广泛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了亚洲和世界共同发展。

——亚洲人民历来具有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亚洲人民是一家。历史上,亚洲人民在掌握民族命运的斗争中曾经并肩战斗、风雨同舟。近年来,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抗击印度洋海啸到抗击中国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亚洲人民守望相助、患难与共。随着亚洲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亚洲人民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月11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海啸灾害,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对日本人民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纷纷伸出援手,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亚洲人民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我们相信,日本人民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难、重建美好家园。

总之,以上这些优良传统是亚洲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亚洲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值得倍加珍惜、发扬光大。我坚信,只要坚持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亚洲人民必将在前进道路上创造出新的业绩,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

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亚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天的亚洲,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进步,人民信心更加坚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亚洲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发展不平衡性突出,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大量存在。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依然是摆在亚洲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次年会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这是时代赋予亚洲人民的共同使命。我愿就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我们应该继续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相互尊重各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实践探索,把亚洲的多样性转化为加强交流合作的活力和动力,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不断提高各领域合作水平。

第二,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发展。我们应该紧跟世界发展新趋势,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内需和外需均衡发展,同时兼顾速度和质量、效率和公平,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分享发展机遇,共迎各种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推动地区所有成员共同发展。大国要扶持小国,富国要支援穷国,各国要相互帮助,共同把握机遇,共同应对挑战,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地区所有成员,让全亚洲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第四,坚持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安全。我们应该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观念,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照顾彼此安全关切,最大限度展现善意、智慧、耐心,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化解矛盾,积极促进地区安全合作,努力维护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第五,倡导互利共赢,深化区域合作。我们应该秉承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各方共同意愿,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各类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行不悖发展。我们应该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尊重地区外国家在亚洲的存在和利益。我们欢迎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各个国家积极参与亚洲合作进程,共同促进亚洲和平、稳定、繁荣。

女士们、先生们!

1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国家面貌发生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为促进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10年来,中国深化同亚洲国家的睦邻友好,广泛参与区域合作,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成为多个亚洲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2010年,中国同亚洲国家贸易额达到9316亿美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19亿人口,成为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典范。中国同亚洲和世界联系的广度和深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发展繁荣离不开亚洲,亚洲发展繁荣也需要中国。

中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实现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久前,中国制定并公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任务。我们将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全面落实这一规划,对中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同亚洲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实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建立长效机制,释放消费潜力,着力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我们将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这将为亚洲和世界各国扩大对华出口提供重要机遇。

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积极开展有利于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的项目合作。我们将更多投资亚洲和新兴市场国家,同时增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推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10+1、10+3、东亚峰会以及中日韩合作,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稳步发展。我们将加强同周边国家在交通、能源管道、信息通信、电网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提升本地区互联互通水平。中国将继续推进同亚洲国家在旅游、文化、教育、青年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深中国人民同亚洲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

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女士们、先生们!

近代饱经沧桑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之珍贵、发展之重要。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把亚洲放在对外政策的首要位置,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同亚洲各国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中国将继续致力于通过友好谈判和平解决同邻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地区安全对话和合作,努力维护有利于亚洲和平与发展的地区环境。中国永远做亚洲各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总之,我们对亚洲的未来充满信心。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亚洲更加美好的明天。

预祝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报海南博鳌4月15日电)

胡锦涛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时的讲话

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同大家再次相聚,共商金砖国家合作和发展大计。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各国领导人和代表来华与会,表示热烈的欢迎!

21世纪刚刚进入第二个十年。过去10年里,世界经历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新兴市场国家合作蓬勃发展,世界各国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过去10年里,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影响着世界和平稳定。南北发展不平衡依然突出,气候变化、环境恶化、能源资源安全、严重传染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未根本消除,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通胀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因素,全球金融治理更是任重道远。近来,西亚北非部分国家出现政局动荡甚至战乱,对地区稳定带来影响。这些都说明,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机遇要紧紧把握,挑战要妥善应对。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历史时刻,我们需要共同思考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使人类拥有一个和平安宁、共享繁荣的21世纪?为此,我愿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大力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平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生灵涂炭,经济社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能够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世界银行的统计表明,长期受到暴力冲突影响的国家都没有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使人民安居乐业,是各国政府和领导人需要承担的首要责任。

我们应该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维护和平、缔造和平、建设和平方面的核心作用。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我们应该坚持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以民主、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实现共同安全,做到一国内部的事情一国自主办、大家共同的事情大家商量办,坚定不移奉行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我们应该营造支持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和平、稳定、繁荣的国际环境。应该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和选择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权利,尊重文明多样性,在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中相得益彰、共同进步。

第二,大力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世界经济不平衡的思考和讨论。从根本上讲,世界经济最大的不平衡是南北发展不平衡,世界经济领域最根本的矛盾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足。没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就没有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我们应该继续致力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

我们应该建设公平有效的全球发展体系,加强发展机构,增加发展资源,全面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应该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应该本着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原则,共同维护能源安全。应该制定长远的国际粮食合作战略,实现全球粮食安全。

我们应该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支持全球经济发展,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我们应该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实现发展回合目标。

第三,大力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我们这个星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家园。当前,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利益交融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一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携手合作、同舟共济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各层次的多边合作机制,开展务实有效的合作。联合国作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应该始终发挥核心作用。二十国集团要继续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合作机制方兴未艾,是全球经济合作的新模式,是多边主义的重要实践,可以继续在促进新兴市场国家合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大力加强金砖国家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金砖国家合作开展5年来,内涵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拓展,成果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架构。实践证明,金砖国家合作不仅有利于我们五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我们应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团结互信、开放透明、共谋发展的基本原则,通过合作加强互信,永远做好朋友、好伙伴。我们的合作是开放的、透明的,目的是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们应该继续坚定维护金砖国家共同利益,在国际经济金融和发展领域加强协调,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该继续深化务实合作,在经贸、卫生、友城等领域积极挖掘合作潜力,推动各领域合作出成果、见实效,进一步增强金砖国家合作的经济社会基础。

各位同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过去10年里,中国平均每年进口价值6870亿美元的商品,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0.3%的增长,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充分说明,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中国发展得越好,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越大。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还很不平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还很低,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还有1亿多人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以下。中国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需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

不久前,我们制定颁布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了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我们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相信,一个发展更加持续、社会更加和谐、制度更加完善、对外更加开放的中国,有利于增进13亿中国人民的福祉,也必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欢迎世界各国参与中国发展、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将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繁荣。

各位同事,让我们携手前进,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谢谢大家!

(人民网三亚4月14日电)

胡锦涛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2011年元旦。在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喜庆时刻,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共议国是,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友人,致以节日的祝福!祝大家新年好!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一心、开拓前进,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战胜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善民生成效显著,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我们坚持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我们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大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我们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两岸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我们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加强同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积极参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核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经过5年不懈努力,“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的台阶。这一成绩的取得极为不易。回顾“十一五”时期极不平凡的5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5年的实践再次证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我们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阔步前进。

同志们、朋友们!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交织,外部环境中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任务艰巨。尽管存在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党全国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坚定必胜信心,牢牢把握机遇,创造性开展工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加强节能减排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我们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我们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重点改革,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继续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不断提高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我们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可靠政治和组织保障。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加强内地和香港、澳门交流合作,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巩固两岸关系发展基础,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扩大两岸人员往来,继续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和区域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要胜利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我们必须再接再厉、同心协力、锐意进取。再接再厉,就是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有效利用我国发展的难得机遇,有力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不自满、不懈怠、不折腾,意气风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同心协力,就是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锐意进取,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着力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破解新难题,奋发有为开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朋友们!

在过去的一年里,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就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专题深入进行调研,为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扩大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的一年里,人民政协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力把握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开展群众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推进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事业,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上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

新的前进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再接再厉、同心协力、锐意进取,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2011年新年贺词 共同增进各国人民福祉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人类就要进入2011年。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很高兴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向世界各国的朋友们,致以新年的祝福!

2010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变化,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开拓前进,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战胜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核安全等问题的国际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今年以来在各方面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各国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1年是中国进入“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中国人民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将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紧紧依靠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努力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继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不断造福两岸同胞。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但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将艰难曲折,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借此机会,我愿重申,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此时此刻,世界上还有不少民众经受着战火、贫困、疾病、自然灾害等带来的苦难。中国人民对他们的不幸遭遇抱着深深的同情,衷心希望他们早日摆脱困境。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相信,只要各国人民携手努力,世界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各国人民福祉一定会不断增进。

最后,我从北京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

胡锦涛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秉承和弘扬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创造和演绎了一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世界文明大展示,以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胜利载入世博会史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耀。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世博梦想,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展示了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了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集中反映了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深入探讨了当今世界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增进了我国人民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今天,我们总结上海世博会的成果和经验,表彰为上海世博会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就是要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继续奋斗。

上海世博会的圆满成功,是在国际社会积极帮助、共同参与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的结果,是上海市广大干部群众顾全大局、真诚奉献的结果。

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为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作出贡献的全体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参与、服务、奉献上海世博会的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向为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作出杰出贡献、获得各类荣誉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热情参与上海世博会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13亿中国人民,向国际展览局及各成员和往届世博会举办国,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参展者和参观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朋友们!

上海世博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国际活动。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兑现“给中国一个机会、世界将添一份异彩”的郑重承诺,我们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深入开展园区党的建设,主动加强国际合作,为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上海世博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上海世博会组委会、执委会科学决策、统筹协调,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体办博人员牢记党和人民重托,齐心协力、尽心尽责,出色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共同创造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在上海世博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全体办博人员大力培育和弘扬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严谨科学的实干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为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上海世博会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又一次生动体现,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又一次集中展示。

同志们、朋友们!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把上海世博会成果转化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优势,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一,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要把宣传和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定广大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使上海世博会精神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大力发扬上海世博会所坚持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力量源泉和牢固基础。要弘扬科学办博、勤俭办博、廉洁办博、安全办博理念,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第二,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发展理念。深入研究和总结上海世博会成果,加深对世界经济科技以及城市发展趋势的认识,对我们抓住机遇、掌握主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研究和总结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具有引领未来作用的发展理念,深化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深化对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认识,增强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要进一步吸收和运用上海世博会成果。要认真吸收和应用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积极研判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加快培养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人民生活改善。要认真吸收和运用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世界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深入探索城市居住、生活、工作新模式,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把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宣传工作、安保工作、监督检查工作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度化,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继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要进一步树立和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们要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坚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观察世界,正确认识时代特点,全面了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趋势,全面了解当代知识创新、科技发明、人文进步情况,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研究和学习各国发展有益经验,加强同各国的交流合作,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拓宽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增强了我们追求卓越、开拓前进的信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以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为契机,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在庆祝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20日)

胡锦涛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参加嫦娥二号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大力支持和热情关心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探月工程实施的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向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实施探月工程,是我们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嫦娥二号任务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工程领导小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做到科学论证、科学规划、科学组织、科学管理,承担工程任务的各单位大力协作、集智攻关,各有关地方、部门、单位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这项光荣任务。

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是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成就,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壮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壮丽篇章。这一重大成就,对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引领我国科技创新,对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嫦娥二号任务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的实现,不仅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而且带动了我国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深入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交叉融合,进一步形成和积累了中国特色重大科技工程管理方式和经验,培养造就了高素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这对深入开展深空探测活动、推进我国航天事业、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重大意义。参加嫦娥二号任务的全体同志,面对困难和风险,面对压力和挑战,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牢记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始终秉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始终大力协同、团结奋战;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讲科学、重实践、鼓实劲、求实效,始终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坚持保质量、保进度、保安全、保成功的目标要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始终勇于探索、勇于超越、勇于奉献。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率先垂范、淡泊名利、言传身教,一大批中青年科技骨干奋发有为、脱颖而出、竭诚奉献。这种高尚精神和优良作风,值得在全社会发扬光大。同志们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作出的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感谢你们!祖国不会忘记你们!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团结奋斗。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积累了重要经验。

——必须大力推动科学发展。在组织实施嫦娥二号任务过程中,同志们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从我国国情和航天事业发展实际出发,把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协调,精心组织,确保了工程任务顺利实施和圆满成功。这再一次表明,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在全社会倡导科学精神、坚持科学立场、树立科学观点、运用科学方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要求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必须大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嫦娥二号任务工程规模宏大、参与单位众多,全国几十所高校、上百家科研院所、上千家协作配套单位和数万名科技人员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大局观念、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意识、科学事业高于一切的敬业精神,有效实现了全国大协作,最大限度发挥了各方面资源的整体优势。这再一次表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必须紧密团结,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广泛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更加自觉地运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确保国家安全,必须依靠科技力量,必须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探月工程是一项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其实施推进不仅实现了我国航天研发、制造、应用能力和水平的跃升,而且带动了信息技术、微电子、新材料等领域一批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推动了天文学等学科发展和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应用。这再一次表明,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营造鼓励创新、鼓励探索、鼓励超越的良好氛围和政策环境,更加自觉地运用科技力量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在嫦娥二号任务实施推进过程中,一批中青年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管理人才担当重任,成为各自领域的中坚力量。这再一次表明,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更加自觉地通过造就和积聚各方面人才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同志们!

发展深空探测技术,和平开发利用太空,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坚持和平开发利用太空,深化航天领域和其他科技领域国际合作,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宇宙空间奥秘无限,航天事业征途漫漫,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迈出了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重要一步,但后续工作更为繁重、任务更具挑战、使命更加光荣。工程领导小组要组织带领各有关方面再接再厉,推进后续工程任务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努力实现探月工程总目标。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担当重任,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深化互利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1月14日,日本横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尊敬的菅直人首相,各位同事:

很高兴同各位同事在横滨相聚,共同探讨实现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大计。

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复苏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平衡,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亚太地区总体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已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复苏和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本地区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难题和挑战,发达国家就业形势严峻,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压力,最不发达国家处境艰难,各成员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此外,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维护经济发展成果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我们应该适应世界和地区经济形势变化,科学分析世界经济增长现实问题和长远需求,把握增长规律,创新增长理念,转变增长方式,破解增长难题,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亚太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应该重点作出以下努力。

(一)推动平衡增长,为经济长远发展创造条件。我们应该既努力实现各成员内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平衡增长,又努力实现不同成员平衡增长,同时加大投入,帮助广大发展中成员实现充分发展,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我们应该推动世界经济形成更加合理的产业分工结构、更加均衡的金融贸易结构、更加科学的资源配置结构、更加公平的利益共享结构,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二)倡导包容性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我们应该坚持发展经济,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以人为本,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我们应该坚持优先开发人力资源的指导方针,实施有利于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促进可持续增长,努力实现经济长期发展。我们应该注重保持可持续增长,不仅要保持资源环境可持续性,也要保持财政、货币、贸易、产业等政策可持续性,减少宏观经济波动和风险。我们应该实施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确保中长期财政可持续性;统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实现低碳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方倡议召开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进一步推动亚太区域林业合作。加强低碳城镇示范项目合作,促进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领域合作。希望各方积极参与。

(四)鼓励创新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源泉。我们应该坚持以自主创新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我们应该加强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流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和科技支撑,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发达成员应该加大技术转让力度,增强发展中成员实现创新增长能力。

(五)实现安全增长,维护好经济发展成果。我们应该团结协作,深化反恐、防灾减灾、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交流合作,开展政策协调和对话,加强经验交流和技术援助,积极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安全、有利、便捷的环境,共同保障本地区人民安全和福祉。

各位同事!

今年是亚太经合组织发达成员实现茂物目标的最后时限,对亚太经合组织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1994年以来,在茂物目标精神指引下,亚太经合组织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为缩小成员发展差距、促进各成员共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16年来,我们团结一致、矢志不渝,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地区形势如何发展,实现茂物目标决心没有动摇、行动没有松懈;我们凝聚共识、循序渐进,尊重各成员差异性,照顾各方舒适度,妥善处理分歧,灵活务实推进各领域合作;我们共克时艰、共迎挑战,成功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本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创新合作理念,改进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内容,提高合作质量,使亚太经合组织有效应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课题新任务。新形势下,亚太经合组织应该继续秉承茂物目标精神,主动适应新情况,积极应对新挑战,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改革完善,在以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我们应该以今年茂物目标审评为契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合作,加快商品、服务、人员、资本在本地区便捷流动。以实际行动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承诺并严格执行不对商品、投资、服务设置新的限制措施。按照维护多哈授权、锁定已有成果、以现有谈判案文为基础的原则,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尽早实现发展回合目标。我们支持加快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深入研究,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通过多种途径循序渐进加以推进。

第二,加快落实增长战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本次会议制订的增长战略是今后一个时期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则和指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经济增长战略的重要意义,增强贯彻该战略的主动性和坚定性,通过政策交流、能力建设、合作项目等多种形式加以落实,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发展中调整完善。亚太经合组织对内应该加强各机构间协调、形成合力,对外加强同二十国集团等机制合作,发挥优势,形成互补,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加快复苏和增长。

第三,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增强发展中成员自主发展能力和经济内生动力。加强经济技术合作、缩小发展差距是亚太地区发展繁荣的根本要求。我们应该树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着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合作。中国决定同各成员共同开展亚太经合组织技能开发促进项目,建立亚太经合组织技能开发促进中心,帮助发展中成员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希望各成员积极支持和参与。各位同事!

近年来,中国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创新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努力实现安全发展。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就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用科学的理念、开放的战略、统筹的方法、共赢的途径去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就业压力增加,脱贫任务仍然很重。中国已经制定了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方愿同各方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平等合作、共同发展。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施睦邻友好的地区政策,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中国将继续积极发展同各成员关系,努力同各方一道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太作出积极贡献。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7月13日)

胡锦涛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教育工作经验,分析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动员全党全社会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

一、充分认识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推动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长期以来,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勤勉工作,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国教育事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新中国教育的6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日益完善的60年。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得出了十分重要的结论。一是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二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始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四是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五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这些重要结论弥足珍贵,已经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得到体现,更要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牢牢把握并不断丰富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有力迎接挑战,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教育重大作用。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推动科学发展。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培育文明风尚,增强民族凝聚力,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教育事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主要问题是: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满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我们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二、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主要任务,《教育规划纲要》已经作出全面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里,我想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强调几个问题。第一,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我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并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要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落实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责任,积极推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并保持稳定增长。要把是否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发挥教育重大作用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形成推动优先发展教育合力,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要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显著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同时,要抓好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第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就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涉及教育各个阶段和领域,更涉及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用人制度等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切实把实施素质教育这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快改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状况。要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贯穿社会各行各业,把培养人的创造性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机统一起来,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更加重视打牢创新基础、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更加重视发展创新文化、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大幅提高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能力和水平。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改革,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要把中小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广大青少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教育改革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日益广泛深入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教育交流合作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教育资源。要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有益教育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竞争力。要积极吸引更多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计划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要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创新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提高对留学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第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性任务。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近年来,我国在保障教育机会公平方面迈出重大步伐,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促进公民受教育机会公平,推动教育公平不断迈上新台阶。要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

促进教育公平,要着力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要实施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要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

推进教育公平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要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以发展促公平,以改革促公平,以政策支持促公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

第五,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重视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摆在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努力协调好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结构培养质量需求变化情况,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他们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落实和完善教师社会保障政策,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为教师发展成长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要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支持和鼓励他们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要加强学校领导者、管理者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要完善绩效考核,发扬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力戒浮躁,形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良好氛围。

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三、全党全社会共同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奋斗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关键。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重大任务,迫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提高领导教育工作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出实施方案,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加大投入,切实把《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好、落实好。

第一,着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责任意识,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抓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增强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协调性、实效性,建立健全统筹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教育改革和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机制,建立健全推进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要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坚持和完善公办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逐步推行基层党务公开,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第二,着力动员全社会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必须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动员全社会一起努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要鼓励和支持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形成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氛围。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和对教育建言献策的平台,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监督和评价教育、参与教育管理。要完善相关政策,发动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新教育观、成才观、用人观,支持教育改革创新,形成既生动活泼又规范有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三,着力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伟大实践。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规律,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用主要精力抓好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改进领导方式,发扬校内民主,开放社会监督,以优异工作业绩赢得教师、学生、家长信任和支持。

同志们,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也必将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世纪。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创新型国家而不懈奋斗!

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经济特区广大建设者,向所有为经济特区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在座各位来宾,向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奋力开辟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道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随后又兴办海南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它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深圳速度”,探索和积累了实现快速发展、走向富裕的成功经验;坚持对外开放,有效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功运用国外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全国支持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特区回馈全国,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对全国发展起到重要辐射和带动作用;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多领域交流合作,为推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稳定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兴办经济特区,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中央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切地缅怀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正是因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毅然踏上并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我们才胜利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国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我们要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锐意推进改革开放,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动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同志们、朋友们!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奋斗,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目标阔步前进。未来几十年,是我们实现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时期。到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经济特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第一,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经济特区要带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决打好这场硬仗。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抓住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症结,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创新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度,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三,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条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交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份答卷。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育文明风尚。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健全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有效抵御各种消极腐朽思想文化侵蚀,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四,继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按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探索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五,继续推进党的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培养,使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实践锻炼,帮助广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更新知识观念、掌握过硬本领,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要加强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新活动方式,强化组织功能,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先锋模范。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坚决惩治和有效防止腐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经济特区是在全国人民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区域合作,积极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加大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力度。要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交流合作,为保持香港和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同志们、朋友们!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坚信,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国家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全国各族人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胡锦涛在加拿大总理哈珀举行的宴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哈珀总理,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首先,我谨对总理先生为我们举行盛大的晚宴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也要感谢第四届中加经贸合作论坛的组织方——加中贸易理事会、中国贸促会共同为准备这次活动付出的努力。长期以来,加中贸易理事会和在座各位朋友为增进中加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中加关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我谨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加友好事业的加拿大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中加建交40周年之际,我很高兴应邀再次对加拿大进行国事访问。今天,我同米夏埃尔·让总督、哈珀总理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见会谈,达成广泛共识。我们一致同意,致力于发展中加战略伙伴关系,以两国建交40周年为契机,在新的起点上将中加关系全面推向前进。

女士们、先生们!

1970年10月,中加两国领导人从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顺应时代潮流,作出两国建交的战略决策,掀开了中加关系发展新篇章。40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走过了成绩斐然的发展历程。两国高层和各级别交往频繁。两国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双方年贸易额从建交之初的1.5亿美元发展到2009年的297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双方文化、教育、卫生、司法执法等领域互利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有效沟通和协调。近年来,两国每年往来人员总数超过70万人次,平均每天有超过2000人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双方缔结7对友好省和37对友好城市。

事实表明,中加关系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有力促进了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虽然中加国情不同,但双方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共同利益远远超过分歧。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求同存异的原则,牢牢把握两国关系正确方向,中加关系就完全能够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模式国家间关系的典范。

女士们、先生们!

新形势下,中加两国各自的发展都给对方带来重要机遇,双方共同利益日益增多,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一个健康稳定、积极发展的中加关系有利于中国,有利于加拿大,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

为了更好推进中加关系发展,我们双方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坚持中加战略伙伴关系大方向不动摇,不断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应该继续加强高层往来,保持和扩大各级别、各层次磋商,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应该继续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探索合作新途径新方式,让两国人民切身体会到中加合作成果;应该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加强在气候变化、核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反恐等问题上的磋商和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应该尊重和照顾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敏感问题,确保中加关系不受干扰地向前发展;应该积极推动两国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交流,努力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不断夯实中加友好社会基础。

女士们、先生们!

经贸合作是中加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中加经贸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全面推进中加战略伙伴关系的必然要求。中加经济互补性很强,合作空间广阔。目前,双边贸易额占各自外贸总额的1%和6%左右,加拿大对华投资尚不到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1%,中加经贸合作大有可为。双方应该把握机遇,开拓思路,坚持互利双赢,挖掘合作潜力,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方式,推动经贸合作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为此,我建议双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扩大双边贸易。中方欢迎加拿大继续推进贸易多元化和全球商务战略,扩大对华贸易。中国不刻意追求对加贸易顺差,愿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扩大进口加拿大优势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也希望双方共同采取措施提升双边贸易水平。这次访问期间,双方一致同意争取到2015年将中加贸易额提高至600亿美元。相信这一目标将为推动中加经贸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第二,促进双向投资。中国政府将继续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际经贸合作。中方在港口、铁路、公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一定优势,希望更多参与加拿大实施“亚太门户计划”。同时,我们也欢迎加拿大企业参与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

第三,深化能源资源合作。加拿大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中国是最具潜力、稳定可靠的消费市场,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能源矿产企业和成熟的技术及劳动力,中加开展能源资源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应该继续支持两国企业扩大合作,在能源资源领域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也可以进一步探讨在核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

第四,拓展合作新领域。中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拿大在环保、金融、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理念。中加可以优势互补、加强合作,使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绿色经济成为合作新增长点。

第五,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使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秉持开放理念、坚持市场开放,才能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持续发展。中加应该以实际行动抵制保护主义,努力维护开放、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贸易体系。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愿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为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作出更大贡献。我们也愿同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各方保持密切协调和合作,共同推动即将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取得积极务实的成果。

女士们、先生们!

中加友好互利合作已经并将继续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让我们携起手来,继续高扬友谊和合作的风帆,推动中加关系的航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温家宝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

这次是我担任总理以来第5次听取参事、馆员们的意见。今天有8位同志发言,还有6位同志的书面发言,也都印发给大家了。这些发言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教育以及文化宗教事务。大家的意见都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还是这句话:“知者尽言,国家之利”。从参事室负责同志的汇报和参事、馆员的发言,我们看到参事室、文史馆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我曾经提出,要将参事室建成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政府咨询机构。现在看来,朝这个方向努力是对的,也有初步的成效。

今天和大家座谈,我仍旧要强调讲真话。讲真话,就要有听真话的条件。我早在给已逝的老参事吕德润先生写信时引用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名言。在上次座谈会上,我又强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我今天还想讲,要创造条件让人们讲真话,让参事、馆员讲真话,“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古语说:“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政府的政策要做到清明,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的意愿,就必须倾听来自人民的意见,集思广益,这就需要有持久不断的“活水”。

对参事室、文史馆的工作,我想提几点要求供大家一起研究。

第一,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当前我们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哪些呢?我以为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解决发展的不稳定、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二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认真解决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做到无论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三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重视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四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特别要保证司法的独立和公正。五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从制度和体制上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五个问题都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统筹谋划,认真解决。希望参事和馆员们经常到地方和基层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基层的情况,倾听人民的呼声。对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新鲜经验及时加以挖掘和提炼,对存在的问题、矛盾和困难要毫不掩饰地如实反映,为国家解决这些重大问题提出真正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第二,重视对历史和国际经验的比较研究。历史是一面镜子,国际经验也是一面镜子。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始终要注意经常地照一照这两面镜子,鉴古知今,博采众长。这样,我们前进的步伐会更加扎实、更加有力。大家非常熟悉《贞观政要》里这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以为这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现阶段我们前进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一些发达国家也曾经遇到过,比如社会保障问题、住房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司法公正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权力监督问题,等等。不同的国家解决这些问题往往有不同的方法,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至今还在探索。我们要立足国情,对那些成功的经验认真地借鉴和吸收,对那些失败的教训切实地警惕和避免,对尚在探索中的问题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破解难题。还是那句话: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只有与古为新,社会才能进步。就拿腐败来说,这是古今中外都想要消除的社会毒瘤。一些发达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受到贪腐成风、民怨沸腾的困扰。通过体制改革,包括改革选人用人制度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腐败现象有所遏制和解决。这次我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过,要消除腐败的土壤,最根本的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让权力受到制约。我这样说,也是借鉴了历史和国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参事、馆员们的历史知识和国际经验比较丰富,希望大家开阔视野,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为解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献计献策。

第三,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制度之母。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为其提供指导和奠定基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我们的文化建设除了生产更多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外,还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这是今天我特别想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同时,我们要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取长补短,从而培育具有时代精神、自尊自信、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我希望,参事室、文史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在这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

第四,发扬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做学问、搞研究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而发扬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更需要勇气、学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什么是理性思维?就是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经济规律和人类发展进步的规律,这是研究学问、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不论研究学问还是从事实际工作,都必须要有理性思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容易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爱国家、爱人民并为之服务和献身的精神,就必须有尊重客观实际和规律、追求真理并为之不懈探索和牺牲的精神。上次座谈会我讲话时,引用了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我一生都崇尚的格言。今天我们的参事、馆员从事调查研究,同过去关在书斋里做学问有很大的不同,要有不畏艰辛、不怕牺牲、求实崇真的精神,同样值得提倡“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我认为,深入实际而不浮躁,独立思考而不跟风,敢说真话而不人云亦云,这是参事、馆员人格魅力之所在,也是提高咨询国是水平的关键。

各位参事、各位馆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在我看来,把这副对联用在今天参事、馆员们的身上也很贴切。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境界和追求。我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参事室、文史馆一定能够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政府咨询机构,一定能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睦邻友好 深化互利合作——温家宝在印尼卡尔蒂妮宫的演

尊敬的马蒂外长,各位外国使节,青年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我非常重视这篇演讲,我为这篇演讲几乎准备了一年的时间。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拥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它的对内对外政策,特别是对东盟国家的政策。这个国家深刻地懂得“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现代化目标。我是诚恳地谈中国对内对外政策的一些基本观点,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真诚的,只有真诚的话才能打动人。我相信,我能够做一篇好的演讲,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我很高兴来到美丽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访问。感谢印尼世界事务委员会为我精心安排了今天的活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向印尼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向长期致力于两国友好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印尼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发展中大国。近年来,苏西洛总统带领印尼人民,励精图治,勇敢战胜自然灾害,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加快发展、社会保持稳定、民族更加和睦,国家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作为东盟和二十国集团的重要成员,印尼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谨对你们取得的卓越成就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和印尼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日惹的婆罗浮屠佛塔与中国的万里长城都是古代东方文明的奇迹。中国古代佛教高僧法显、会宁、义净曾到爪哇、苏门答腊居住和学习。600年前中国伟大的穆斯林航海家郑和曾在雅加达等地建立多个清真寺,三宝垄至今仍传颂着他与当地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近代以来,两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艰苦岁月中,相互同情、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友谊。新中国成立后,印尼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并且帮助新中国打破西方贸易禁运。对此,中国人民铭记在心。

进入新世纪,两国高层往来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合作快速发展。2005年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去年双边贸易额接近430亿美元,中国成为印尼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之一。面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两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签署了总额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稳定地区金融发挥了积极作用。双方在国际事务中密切沟通协作,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方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时,两国人民感同身受,患难与共。2008年中国发生汶川地震时,印尼派出医疗队奔赴灾区。印尼亚齐一位80岁的老村长行程2000多公里,亲手把全村的捐款送到中国驻印尼使馆。2004年印尼发生地震海啸灾害时,中国国际救援队也迅速赶赴灾区救援。这充分表明,中国和印尼是好邻居,更是好兄弟。

我这次访问,是友好合作之旅,也是规划未来之旅。昨天,我与苏西洛总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会谈,达成重要共识,决定进一步加强中国印尼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签署了多项政府间合作文件。我和苏西洛总统确定了2015年实现双边贸易额800亿美元的新目标。今天还将签署总额约100亿美元的经贸协议。中方宣布提供10亿美元优买贷款和80亿美元融资额度,用于支持印尼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我们决定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清洁能源合作,拓展海洋科研和渔业合作。印尼在马六甲海峡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方愿同印尼加强协调并提供相关支持。这些合作项目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在延续的背景下达成的,必将为两国巩固经济持续向好势头、深化互利合作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双方战略伙伴关系迈向新的高度。

来到印尼,不能不谈万隆精神。我在来访途中的飞机上,不禁想起16年前访问贵国期间,我曾专程到万隆会议旧址瞻仰的往事。1955年,周恩来总理代表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克服重重艰险来到贵国,与亚非国家领导人一道,共同倡导了历久弥新的万隆精神。万隆会议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遗产。求同存异、和平共处,是万隆精神的核心,至今仍然是我们正确处理国与国关系的行为指南。万隆精神是不朽的,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女士们,先生们!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国家,在东盟发展的许多重要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东盟联合自强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东盟的好伙伴,中国对此高度赞赏,并为东盟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高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东亚全面合作。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树立发展中国家互助合作的新典范。东盟奉行协商一致、共担责任、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以东盟方式推动本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东盟宪章》确立到2015年建成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的目标,东盟将更具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我们对此充满期待,抱有信心。

中国一贯支持东盟联合自强,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双方关系的发展。中国第一个与东盟确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第一个以域外大国身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第一个同东盟商签自由贸易区协定,并共同建成了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我们这样做,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符合东盟各国的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2003年,我在印尼巴厘岛出席第七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时曾讲过,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实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八年过去了,人们不难看到,中国说话是算数的。今后,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中国都将一如既往地奉行这一政策。

——中国坚定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东盟在实践中形成的区域合作理念和做法,符合东亚地区实际,是行之有效的、成熟的,应该也必须坚持。东亚现行区域合作机制,“10+1”也好,“10+3”也好,东亚峰会也好,主体始终应该是“10”,也就是东盟。只有东盟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东亚合作才能健康发展。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中国致力于深化同东盟的务实合作。去年中国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我们建成了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并确立了2015年双方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的目标。中国政府将继续鼓励扩大进口东南亚各国的优势产品,鼓励中方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把双方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得更大。在未来10年,我们将加快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陆路运输通道的互联互通,通过双边援助贷款、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和商业信贷等多种方式为东盟国家的公路、铁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提供金融支撑。同时,根据东盟方面的需要,加强对海上和空中互联互通的投入,有序推进相关领域的便利化和标准化建设,为促进本地区商品、资本、信息的自由流通、人员往来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历史将证明,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决策是富有战略眼光的,必将更多惠及双方企业和人民。

——中国将积极推动与东盟各国的人文交流。巩固邦交的根本在民众,增进友谊的基础在交流。今年是“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规划中的40多项大型活动正在陆续展开,内容涉及文化、教育、旅游、新闻、青年等众多领域。其中,“感知中国”系列活动已经在印尼启动。即将在中国举行的亚洲文化节,将把东盟作为重要主题。双方制定了2020年将留学生规模扩大到各10万人的计划。中国和东南亚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是增进双方人民相互了解和友情的独特资源。去年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宣布到2015年双方人员交流达到1500万人次的目标。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潜力,鼓励更多本国民众到对方求学和观光旅游,使传统友谊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中国愿继续在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情况下援助东盟欠发达国家。由于历史原因,东盟部分国家尚未摆脱贫困。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他们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国的支持和援助不附带任何条件,是真诚无私的。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我们自身的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国家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和落后,必须依靠人才和科技。中国政府愿意在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加大投入,支持东盟欠发达国家加速实现发展目标。

——中国愿意与东盟携手维护本地区的安全稳定。历史告诉我们,和是福,乱是祸。毋庸讳言,本地区还存在着一些领土主权、海洋权益等争议。我们要本着睦邻友好、平等协商的原则,通过双边渠道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做出不懈努力。中方不赞成渲染或制造紧张气氛和把问题扩大化、复杂化,坚决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多年来,中国同东盟各国为维护国际航道的安全通畅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中方将继续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中方愿同东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跨国犯罪、自然灾害、传染疫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营造安宁、祥和的社会环境。

——中国支持东亚合作在开放中稳步推进。开放和透明,是区域合作的生命力所在。东亚的合作,从来都是开放的,而不是排他的。近年来,包括东盟在内的东亚地区,已经成为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东亚合作吸收域外国家和地区参与,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必然选择。中国欢迎一切有利于促进地区稳定与发展的主张,支持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组织参与东亚合作进程。但是,无论是谁都必须尊重东亚的自主性和多样性。推进东亚合作,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当前,首先要充分发挥“10+1”、“10+3”和中日韩等现有合作架构的作用,同时探索其它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合作方式。

女士们,先生们!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但是,中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变,同东盟各国睦邻友好合作的诚意也没有变。

中国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同世界的关系?我们既自信又清醒。自信的是,我们对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未来充满信心。清醒的是,我们对自身面临的困难、风险有足够的认识。中国的经济总量在逐年增加,但按13亿人口平均,仅列世界100位左右。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尚需时日,建成现代化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了解别人叫明智,认识自己才是高明。我担任国务院总理已经第九个年头,我为我的祖国发展进步感到欣慰,同时我也常常为如何破解各种现实难题而寝食难安。中国确实有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还有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尚未摆脱贫困,他们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困难。许多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难题,我们都遇到了;他们没有遇到的问题,我们也遇到了。面对人民的信任和期待,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们需要虚心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更需要立足国情,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把13亿人口的国计民生问题解决好,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需要长期埋头苦干。中国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

我还想说的是,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历来崇尚和为贵。倡导讲信修睦,以礼待人。丝绸之路,向外国送去的是精美的纺织品、茶叶和瓷器。郑和七下西洋,没有占别人一寸土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与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我相信,对这一点,东

第四篇:李克强在博鳌论坛开幕式上主旨演讲(全文)

李克强在博鳌论坛开幕式上主旨演讲(全文)2014年04月10日22:30新华网 我有话说(404人参与)新华网海南博鳌4月10日电

共同开创亚洲发展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2014年4月10日,海南博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在春和日丽的季节,同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们相聚在中国美丽的海南岛,一起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在此,我代表中国政府,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博鳌亚洲论坛已举办十二届,成为聚焦亚洲、放眼世界的一个重要平台。“水美鱼丰”,这是博鳌的特征,也是论坛硕果累累的象征。出席本届论坛年会的有亚太和非洲多位政府首脑,也有众多的商界领袖和智库、传媒界的杰出人士,老友新朋汇聚一堂,大家都为亚洲和世界的发展大计而来。思想越辩越新,朋友越交越真。希望各位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国际格局面临新的调整,影响全球与地区局势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多极化进程曲折。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发达经济体虽有新的变化,新兴经济体又遇到新的挑战,不同国家经济走势分化,全球复苏进程缓慢艰难,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实现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任重道远。

今天的亚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亚洲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规模占世界的1/3,人口有40多亿,劳动力供给充足,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远未释放。同时,亚洲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高,地区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还有7亿多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亚洲各国既面临老问题,也有不少新烦恼。解决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发展改变世界,发展创造未来。发展仍是亚洲国家的第一要务。

新形势下,亚洲保持发展势头需要源头活水,最重要的是发掘新的动力。本届年会以“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为主题,很有现实针对性,这对亚洲乃至全球都具有深远意义。在此,我愿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第一,坚持共同发展的大方向,结成亚洲利益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亚洲各国的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也不应该是“零和博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应,甚至是“二乘二大于四”的乘数效应。时至今日,国

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过去,发达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又增加了发展环境的复杂性,部分亚洲国家经济增速下滑、通胀上升,甚至出现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现象,国际上唱衰新兴经济体的声音再起。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亚洲国家要继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实现互惠共存、互利共赢。

过去十多年,亚洲区内贸易规模从1万亿美元扩大到3万亿美元,占区域各国贸易总量的比例从30%上升到50%,但如与欧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我们应齐心协力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提升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水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亚洲地区参与成员最多、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谈判,是对既有成熟自贸区的整合。RCEP具有较强的包容性,符合亚洲产业结构、经济模式和社会传统实际,采取循序渐进方式,兼顾成员国不同发展水平,不排斥其他区域贸易安排。中方愿与各方一道,积极推动谈判进程。与此同时,可考虑启动亚太自贸区(FTAAP)的可行性研究,以实现亚太地区贸易投资利益最大化。中国对“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持开放态度,只要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公平开放的贸易环境,中方乐见其成。我们坚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WTO)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贸易发展中的主导地位,RCEP和TPP应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补充,二者可以并行不悖、相互促进,希望RCEP在2015年能够达成协议。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地区各国同心并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发挥亚洲作为世界经济重要引擎的作用。

第二,构建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形成亚洲命运共同体。实现亚洲共同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经济融合。创造亚洲的美好未来,要靠各国的自身发展,更要靠地区的共同进步。中国有句谚语,“单丝难成线,独木不成林。”地区国家要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在开放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系牢经济联系的纽带,抓住创新发展的机遇,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地区各国应携起手来,加快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方愿与相关国家一起,规划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今年还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项目。中方愿与域内外相关方抓紧磋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备事宜,争取早日正式成立。产业互接互补是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各国应利用相互毗邻的地缘优势,推动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网络和经济体系。亚洲经济的命运取决于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各国要顺应全球新技术革命大趋势,加强相互交流,借鉴彼此经验,促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养,推动以绿色能源环保、互联网等为重要内容的“新经济”发展,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提升产业和经济竞争力。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本区域持久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机遇。

第三,维护和平发展的大环境,打造亚洲责任共同体。地区动荡是祸,周边稳定是福。亚洲的进步得益于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和平稳定是亚洲发展的基础保障。60年前,中国、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充满了东方智慧,也是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我们要把和平共处的理念世代传承下去。远亲不如近邻,近邻可成友邻。实现亚洲的和平与稳定,需要地区国家凝聚共识,积极作为,共同担当起应尽的责任。各国应推动安全对话与磋商,加强灾害管理、海上搜救、反对恐怖主义、打

击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积极探讨建立亚洲区域安全合作框架。

这里我要强调,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同时,我们维护本国领土主权的意志是坚定不移的,愿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主张也是明确的。对加强海上合作的积极行动,我们会倾力支持;对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挑衅行为,我们会果断回应。中国人历来讲求“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我们重情义,不会亏待朋友;我们讲原则,坚定维护根本立场。南海和平稳定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中方愿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框架下,稳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进程,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和航行自由。中国珍爱和平、渴望发展,愿与地区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和平、繁荣和开放的亚洲,在不断增强政治互信中维护亚洲周边的和平、稳定和安宁。女士们、先生们!

亚洲的发展关乎世界前景,中国的发展与亚洲息息相关。

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中国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当前,城镇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物价总水平保持总体稳定,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开始有所回升,结构调整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中国经济开局平稳,总体良好。但也要看到,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些方面的困难不可低估。这些问题既是错综复杂国际大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国内经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增长速度换挡期的客观反映。

凡事预则立。面对当前复杂形势,我们既要冷静观察、保持定力,又要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宏观调控要把握总量平衡,更要着眼结构优化,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控调控的政策力度,适时采取针对性强的差异化措施。去年我们在实践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累了新的调控经验。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已经确定的方针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的发展有着很强的韧性。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是有条件的。中国经济体量大,外汇储备多,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回旋余地很大,市场空间广阔。尤其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占全国60%以上,人均GDP刚刚达到5000多美元,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带来的增长潜力巨大。已经出台和还将陆续推出的一系列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将对稳增长持续发挥作用。

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中国经济稳增长是有基础的,今后一个时期不但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良好条件,而且具备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届年会主题是寻找新的动力,我们将多方施策,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向改革要动力。市场中蕴藏着巨大的活力,人民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我们将

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建设,形成有益经验,并复制与推广到其他地区。这有利于放宽市场准入,更好创造营商环境,鼓励公平竞争,建设法治经济,也会更多释放改革红利,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开放也是改革,开放可以促进改革。我们将着力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扩大服务业包括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譬如,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我们将与国际市场更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二是要向调结构要动力。围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和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结构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加快弥补服务业这块“短板”,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邮政电信等更多服务领域,用税收等杠杆来培育壮大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更多运用社会资本,增加养老、健康、旅游、文体等服务供给。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从破解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入手,有序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与运用市场手段相结合,更大规模改造各类棚户区。我们将推动沿海向内地梯度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重要陆路交通干线,培育新的经济支撑带。着力推进中西部地区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我们还将积极推动绿色工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开发,形成新的增长点,在此过程中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扩大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资金的规模,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促进我国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着力提高生产要素产出率。

三是要向改善民生要动力。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民生。中国13亿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需求的“富矿”。随着民生的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不断增强。我们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人民的收入,而就业是收入的来源,是民生之本,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创业的财税金融扶持和服务力度。我们已把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小微企业范围的上限,由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

较大幅度提高到10万元,并且还将对个体经营和企业吸纳就业进一步实行减免部分税收的政策,通过扩大就业创业来推动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我们将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消除群众后顾之忧。采取鼓励居民消费的综合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降低流通成本,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已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我们不仅要爬坡过坎,还要行稳致远,集亿万人民的勇气、智慧和力量,续写“中国故事”新的传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亚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合作共赢。集众智所为,才是真正成功之道。亚洲各国应密切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共襄地区发展大业,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好,也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做出更大贡献。中国将永远与亚洲各国一道,荣辱相依,休戚与共,共同开创亚洲发展新未来!最后,预祝本届年会取得圆满成功!祝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和与会各位朋友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谢谢!

第五篇:在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全体运动员、裁判员、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刚刚落下帷幕,热情澎湃的广州亚运会即将开幕,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校第十六届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幕了!我代表校长室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本届年运动会圆满成功!

举办运动会,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达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它有利于培养同学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和毅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的精神。在体育比赛中,我们可以找到激情与憧憬;我们可以追求竞争和超越;我们可以寻求光荣与梦想,它是我们展示青春年华和精神风貌的舞台,是我们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

为了把本届运动会办得圆满成功,我希望全体运动员,要发扬高尚的体育道德精神,比出水平,赛出风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尊重裁判,注意安全。增强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师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我希望:所有观众文明守纪,文明观看。我希望:所有裁判员、工作人员,坚守岗位,高度负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我希望:各班班主任组织好学生集中观看,服从大会统一指挥,及时向主席台提供精彩信息。

同学们!尽情地展示你们的运动才能吧!让今天的运动会赛场上留下你拼搏的身影。我相信:有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届运动会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的。

谢谢大家!

2010年11月3日

下载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2012年6月21日在第十六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2012年6月21日在第十六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温家宝在博鳌论坛2009年年会开幕式上演讲全文

    温家宝在博鳌论坛2009年年会开幕式上演讲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2009年4月18日)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很高兴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首先,......

    习近平在中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着眼长远 携手开创中美合作新局面 ——在中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Take a Long-term Perspective and Work Together for New Progress in China-US Cooperation Spe......

    温家宝在中南商务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全文)

    正在南非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2日在首届中国-南非商务合作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演讲。 演讲全文如下: 增进传统友谊 促进共同发展 推动中非友好合作迈上新台......

    温家宝在2009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英对照)(定稿)

    温家宝在2009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英对照) 增强信心 深化合作 实现共赢 ——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09年4月1......

    中英文 温家宝在2009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增强信心 深化合作 实现共赢 ——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09年4月18日 Strengthen Confidence and Deepen Cooperatio......

    在金融论坛上的演讲

    尊敬的晓灵副行长,苏宁副行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本届论坛以“金融生态—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考验”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自去年周小......

    在金融论坛上的演讲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金融生态无非是讲金融发展的环境。改善金融生态就是改善金融发展的环境,其中有企业诚信、会计准则、法律制度、征信体系、地方政府按市场规律办......

    创新创业论坛开幕式上主旨演讲(大全五篇)

    1 在创新创业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X月的X,春草芳菲,生机盎然。很高兴与大家相聚X中心,共话创新创业。首先我谨代表中共X市委、X市人民政府,对X年X创新创业青年X人论坛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