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解说及高分技巧

时间:2019-05-13 03:5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汉翻译解说及高分技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汉翻译解说及高分技巧》。

第一篇:英汉翻译解说及高分技巧

英汉翻译解说及高分技巧

一、英译汉概要

1、命题思想

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中,英译汉一直是许多考生比较薄弱的环节。众所周知,语言能力中的听、说、读、写是四项基本技能,而翻译则是一门艺术,它要求译者将一 种语言所表达出来的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透彻地理解原文,还要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把原文的内涵再现出来,只有符合这些要 求,才能在考研中的英译汉部分取得满意的分数。因此,首先要对英译汉部分有个整体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考时方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命题方式

大纲明确指出:英译汉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结构较复杂的英语材料的能力。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约400词的文章,并将其中5个画线部分(约150词)译成汉语,要求译文准确、完整、通顺。英译汉部分的试题为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3、近年试题的命题范围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译汉文章的选材是有一定范围的。大致说来,题材均与文化、教育、心理学、经济、科技等内容相关,比较中性,没有过多过偏术语,体裁一般是议论文。下面所列的是近八年来英译汉试题的内容:

1996年 科学研究在不同领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1997年 人们如何对待动物是否涉及首先问题

1998年 宇宙的新发现

1999年 历史研究的方法论

2000年 政府发挥其社会经济职能需要专家的协助

2001年 未来学家对未来几十年科技发展及其对社会影响的预测

2002年 有关行为科学的研究问题

2003年 有关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文化概念

2004年 语言结构和思维过程之间的关系

2005年 电视与传媒

2006年 知识分子的定位

2007年 法律知识对记者工作的重要性

从上面的试题范围来看,英译汉考查的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的理解力和翻译表达能力。英译汉越来越注得测验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 力,试题难度也在逐年加大。考生要想在英译汉部分拿到高分,就需要在平时广泛阅读各种专业的文献,扩大阅读量,拓展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多多练笔,进行翻 译实践的操练,掌握必要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在整体上提高翻译能力。

4、试题的命题特点

在考试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考生的词汇量很大,对句子的每个英文单词都认识,但翻译出来的句子却不够理想,特别是在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和汉 语表达上欠通顺,与参考答案的标准相去甚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我们认为考生若能了解英译汉试题的特点,对常见的形式有所把握,做到心中有数,这 对成绩的提高非常重要。下面是对近几年的考研真题的分析,归纳出三个特点,希望对考生能有所启示。

1)句子较长、结构复杂、内容抽象

《大纲》要求,英译汉画线部分的5个小题的总字数约为150词左右,这样一来,每个小题词汇量的平均约为30个。近几年的试题都符合这一要求。

【例如】

It applies equally to traditional historians who views history as only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riticism of sources, and

to 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 who equate their activity with specific techniques.(1999年试题)

解析:整个句子共有30个单词,结构比较复杂。整个句子是由一个主句、两个定语从句组成的主从复合句,主句的基本结构是 “It applies equally to …, and to …”;由两个who引导的定语从句均修饰historians;applies equally to, 此处应理解为“同样存在于”,而不应译作“同样适用于”;两个短语是定语从句中的view … as …和equate … with …;为了句子表达平衡的需要,可先译主句,然后再译两个定语从句的内容,用“前者……,后者……”表示,避免重复,这样译出的句子结构清晰明了,易于接 受。另外,结合上下文,it指的是“此种廖误”;their activity指的是“历史研究”,不宜直译为“他们的活动”。

译文:这种谬误同样存在于历史传统派和历史社科派,前者认为历史就是文学界内部和外部人士对各种史料来源的评论,后者认为历史的研究是具体方法的研究。

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ed manner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2003年试题)

解析:整个句子共有35个单词,是较难把握的一个句子。这是对社会科学的概念做出的一个论述,因而译成汉语时要体现出判断句的结构来。英文原句中第一个 that是一个指示代词,而并非连词,没有引导一个表语从句,这是首先要认清的地方;其次要知道由which和第二个that引导的两个定语从句分别修饰 branch和manner,翻译句子时先处理主句,然后重新组织后边的修饰成分,这样显得通顺、自然。

译文:社会科学是知识探索的一个分支,它力求像自然科学家研究自然现象那样,用理性的、有序的、系统的和冷静的方式研究人类及其行为。

2)对画线部分句子的理解需借助上下文

“上下文”通常指原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语义之间的关联、语法项目之间的呼应。考生在进行英译汉翻译时只有在通读全文的前提下,才能准确地理解并译出画线 部分的句子。在语法层面上,借助上下文比较常见的是确定代词的所指和省略句的补全。有的地方需要补加词汇语义更加明晰,有的地方又要去掉些重复的词汇使句 子更加精练。

Actually, it isn’t, because it assumes that there is an agreed account of human rights, which is something the world does not have.(1997年试题)

解析:句中的it是指上下文中的Do animals have right? 这句话。只有理解所指才能准确地译出原意,结合上下文,用“这种问法”译出,既明确了it所指的内容,又增加了译文的连贯性,从而给人以明确和通顺的感 觉。另外,句中的which是指that there is an agreed account of human rights,翻译时有必要重复一下which指代的内容,使句意表达更明了。

译文: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种问法是以人们对人的权利有共同认识为基础的,而这种共同认识并不存在。

When that happens, it is not a mistake: It is mankind’s instinct for moral reasoning in action, an instinct that should be encouraged rather than laughed at.(1997年试题)

解析:本句在翻译时要搞清楚前半句that所代表的内容,这就需要借助上文。In action可译为“在活动在起作用,在运转”。An instinct是mankind’s instinct的同位语,翻译时要进行补充说明。

译文:这种反应并不错,这是人类用道德观念推理的本能在起作用。这种本能应得到鼓励,而不应遭到嘲弄。

Under modern conditions, this requires varying measures of centralized control and hence the help of specialized scientists such as economists and operational research experts.(2000年试题)

解析:本句中的主语为代词this,指前文中提到的governments throughout the world act on the assumption … 这件事,虽说不必全部译出,但考生应理解其所指,这有助于掌握全句的意思。句子的宾语是由and连接的measures和the help。

译文:在现代条件下,这需要程度不同的中央控制,从而就需要获得诸如经济学和运筹学领域专家们的协助。

3)句子中的词汇一词多义的情况较多

英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相当普遍,这就需要考生根据句子的内容或上下文去判断准确的意思,进行取舍,而不要想当然地望文生义,造成误解。

【例如】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s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1999年试题)

解析:句中的discipline一词通常指“纪律;训练;惩罚”等,但也是“学科”的意思,虽不常见,但句子的上下文告诉我们译成“纪律”是肯定行不通的。

译文:人们之所以关注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主要是因为史学界内部意见不一,其次是因为外界并不认为历史是一门学问。

Some philosophers argue that rights exist only within a social contract, as part of an exchange of duties and entitlements.(1997年试题)

解析:本句准确翻译的关键在于对一些词语的正确理解。动词argue常作“争论,争辩”,还可引申为“(坚持)认为,主张”;contract一般意为 “合同”,但因与social连用,通常译为“社会契约”。Duties和entitlements分别译作“责任或义务”和“权利”,连在一起可译为 “责与权”。

译文:有些哲学家论证说,权利只存在于社会契约中,是责与权相交换的一部分。

第二篇:考研英语英汉翻译高分攻略

《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2006年考研英语英汉翻译高分攻略(很详细)1.近年英译汉考题内容是什么?

英译汉短文内容大体上涉及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普等方面的一般常识或社会、自然科学与技术常识的题材。体裁多为议论文。科学常识性的题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1991~2004年英译汉短文主题

1991年:能源与农业(444词)

1992年:智力评估的科学性(406词)

1993年:科学研究方法(443词)

1994年:天才、技术与科学发展的关系(308词)

1995年:标准化教育与心理评估(364词)

1996年:科学发展的动力(331词)

1997年:动物的权利(417词)

1998年:宇宙起源(376词)

1999年:史学研究方法(326词)

2000年:科学家与政府(381词)

2001年:计算机与未来生活展望(405词)

2002年:行为科学发展的困难(339词)

2003年:人类学简介(371词)

2004年:语言与思维(357词)

平均值:短文词数:370词;要求翻译的词数:160词

从英译汉试题内容分析,考生就应明确认识到,要想在英语考试中取得成功,必须在基本训练上狠下工夫。首先要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考生如果熟悉试题内容,将有助于对短文的深入理解,增强信心,提高翻译水平。考生应利用各种渠道,特别是通过大量浏览中、英文报纸杂志,扩大相关的知识面。

2.近年英译汉考题的特点是什么? 《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从题型改革后、特别是1996年以后的试题分析,命题组更侧重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题难度加大,趋向稳定。考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句、全段或全文的基础上,把语法、词汇的意思和上下文结合起来理解,表面看上去画线的句子语法不很复杂,词汇似乎也不陌生,但翻译时很多考生觉得难以动笔,难度增大体现在:不能采用就词论词、就句子论句子的简单直译方法,而要求把词和句子放在篇章里去理解,还可强调英语习惯用法、语感和翻译技巧的掌握。这样仅靠熟悉语法规则和孤立地背单词已远远不够了。这也是考生得分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英译汉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1)反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常识性、科学类和报刊评论文章占很大比例;

(2)考题难度加大;

(3)语法现象难度有所降低;

(4)突出简单翻译技巧,如:词、词组的省略及补译,译出it,they,this,that等代词的真正代表的含义,词义选择、引申、词性转换,长句的拆句与逆序翻译法等。考生应针对这些特点认真做好适当的准备。

我来帮你背单词 [taste /teist/ n.滋味,味道,味觉,鉴赏力;vt.尝,品尝,体验,领略;vi.尝起来有某种味道 ] 第 3 楼:

3.2005年英译汉考题的命题趋势是什么?

(1)体裁:议论文。

(2)题材:反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常识性报刊评论文章;特别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题材,如资源、环境、能源、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全球化、科教兴国、民主与法制等常识及有生命科学、宇宙探索、信息技术和纳米科技等有现实意义的科普题材。

(3)写作特点:语言通俗规范,知识性强,内容新颖有趣,思想进步,有时代感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4)难度:2004年考题读起来相对简单,难点在于汉语表达的准确性,估计2005年考题的难度会适当增加。

(5)重点:词义的选择及引申,对原文理解的深度和语言的准确表达。

4.在翻译过程中能否字字对译?

大部分考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翻译训练,在开始做翻译时就养成了一种坏习惯:一边读句子,一边思考每一个单词分别是什么汉语意思。在没有完整理解英语句子的情况下,就直接做了“字字对等”的翻译。或者,在读完之后,并没有理解句子,就马上在自己积累的词汇中找与看到的英语词对应的汉语来表达。只要碰到不认识的生词就束手无策。这样的译文,不仅扭曲了英语原文的意思,汉语句子本身也晦涩难懂。

比如,在2003年的试题中有这样一句话:

经典例题1 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in the same reasoned,orderly,systematic,and dispassioned manner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有的考生一看这个句子,不加以理解就直译为:“社会科学是那个智力询问的分支,它寻找研究人类和他们的努力。在同样自然的、有序的、系统的方式下,自然科学家也用智力询问的方式来研究自然现象。”

显然,这个汉语句子让人不知所云。

再比如,2001年试题中的一句话:

经典例题2 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有的考生看到这句话很短,感觉翻译起来比较容易。在没有深入理解句子的情况下,写出这样的译文:“将会有机器人控制的电视聊天节目,以及带有污染监视器的汽车在冒犯时,司机就不能工作了。”看这样的译文,无异于看天书。

5.在翻译过程中常见的症结是什么?

有的考生英语阅读能力比较强,能正确理解句子。但是,一翻译就往往有一种想说说不出来的感觉。或者即使翻译出来了,总觉得自己的译文没有把事情说清楚,找不到贴切的词来表达。比如说,在1999年的试题中:

经典例题3 While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 definitions of history as there are historians,modern practice most closely conforms to one that sees history as the attempt to recreate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st.有的考生就翻译为:“有多少个历史学家,就有多少个历史学的定义。而现代实践最与其中把历史看作是试图再创造和解释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个接近。”

从这个译文上可以看出这个考生基本理解了这个句子。但是,读读这个汉语译文,却感觉很荒谬,就连考生自己恐怕都不禁会问:“这是汉语句子吗?” 6.如何理解“理解是翻译的前提”?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只有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开始翻译。英语是用大量的关系词、连接词和引导词等连接起来的结构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形态语”,所以理解的时候就必须理清句子的语法结构,分清句子中各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弄清句子的各个修饰成分以及修饰关系。

例如,上述的例1和例2,我们的翻译思路应该是这样:

例1

1)先通读全句,一边读,一边考虑这个句子的结构(而不是考虑你读到的这个词的汉语意思是什么!)。这个句子的主干是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nctual enquiry。2)which后面是一个定语从句,其先行词是social science。

3)in the same reasoned,orderly,systematic,and dispassioned manner是方式状语。其中reasoned,orderly,systematic,and dispassioned是并列定语,修饰manner。《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4)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是定语从句,其先行词是manner。

5)这样理解之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句子结构:“社会科学是„的一个分支,它力图以„的方式来研究„”。

例2

这句话虽然很短,用词也比较简单,但是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其实并不是太好理解,很多考生往往就被这样的假象所蒙蔽。

1)这个句子是一个“There be„”结构,即所谓的存在句型。

2)这个存在句的真正主语有两个,分别是television chat shows和cars。

3)两个主语分别由hosted by robots和with pollution monitors作后置定语来修饰。

4)that后面是一个定语从句,其先行词是pollution monitors。

5)定语从句里面还有一个when引导的状语从句。

6)them和they都是指cars。

读到这里,有的考生不禁会问,现在基本对整句话的结构有所理解了,到底应该怎么来表达,把整个句子翻译出来呢?

7.如何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对译文做适当的调整?

如上所述,必须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寻找贴切的汉语来表达。如何展开联想,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得到“神来之笔”呢?根据汉语习惯,通过“适当调整”就可以!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深知汉语语言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同时,调整的是各个句子的成分,比如说:后置定语可以翻译在其中心词前;定语从句如果易于表达、信息量不大可以提到先行词前,如果信息量大,放在先行词前表达起来很累赘,就可以考虑独立成一句话;表示时间、条件、原因等的状语从句可以放在主句之前或之后来翻译。前面的例

1、例2和例3我们可以继续分析,使其贴切地表达出来。

例1

6)主干部分,“社会科学是intellectual enquiry的一个分支”。理解得知,intellectual enquiry是社会科学的一个上层学科。根据大部分同学积累的词汇可以知道:intellectual是“知识的”,enquiry=inquiry,是“询问”的意思。于是有的人就直译成“知识询问”。可是,汉语不说“询问知识”,常说“探索知识”,于是我们可以把intellectual enquiry调整成“知识探索”。

7)同样,我们不说“研究人类及其努力(endeavors)”。因为这里的endeavors是一个抽象词,根据习惯,我们常常说“研究人类的行为”。《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8)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这个定语从句的先行词是manner。整个句子可改写为“Natural scientists„use the same„manner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故翻译为:自然科学家用的同样的方式研究自然现象。

9)reasoned,orderly,systematic,and dispassioned都是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manner,其意思是:理笥的、有序的、系统的和冷静的。

10)整句话可以翻译为:社会科学是知识探索的一个分支,它力图像自然科学家研究自然现象一样,用理性的、有序的、系统的和冷静的方式研究人类及其行为。

例2

6)根据汉语习惯,两个主语各自的后置定语hosted by robots和with polluton monitors可以放到其各自的中心词前来翻译。

7)hosted是“主持”的意思。monitor是“监视器”的意思。但是根据汉语习惯,不说“监视污染”而说“检测或者监控污染”。所以这里pollution monitors最好应该翻译为“污染监控器”或者“污染检测器”。

8)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这个定语从句根据汉语习惯应该先翻译其中的状语从句。“when they offend”中的they指“汽车”,这个从句不能译成“当汽车冒犯时”,因为这样不符合汉语习惯。根据上下文稍加联想,我们就可以知道“汽车冒犯”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汽车排污超标”。

9)同样,disable是“使丧失能力”或“使伤残”的意思。根据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可以具体翻译成“使汽车不能行驶”。

10)这样,整个句子可以翻译为: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以及装有污染监控器的汽车,当这些汽车排污超标,监控器就会使其停止行驶。

例3

例3的译文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对动词recreate理解不到位;二是中文句子没有经过适当的调整。

1)“有多少个历史学家,就有多少个关于历史学的定义”虽然忠实于原文,意思表达得也很清楚,但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我们还可以译得更加简洁明了:“每个历史学家都对历史学都有不同的定义。”

2)原文中的不定代词one指代的是definition。

3)one后面的从句,因为比较复杂,根据习惯我们可以独立出来翻译。

4)根据习惯,我们不说“再创造重大历史事件”,而说“再现重大历史事件”。

5)因此,调整后的译文为:几乎每个历史学家对历史学都有不同的定义,而现代实践则最接近这样一个定义,这个定义把历史看作是试图再现和解释过去的重大历史。《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总之,在整个翻译的解题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分析、理清句子结构,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用符合汉语语言习惯的句子来翻译。惟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通顺、完整”。8.就句子而言,英语和汉语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正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经典例题4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television,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2001年第72题

参考译文 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从中文到英文的翻译中,语义与结构的区别就更加明显。街头笑话“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和“You don't know,who know!”之所以好笑,是因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和“你不知道,谁知道?”是典型的中文表达,直接翻译成英文不符合英文语法。正确的翻译其实很简单:Work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If you don't know,who knows?动词work和make是句子的核心,两者之间用并列连词连接;If引导从句使who knows成为整个句子的主句。如果没有这样结构上的调整,中文句子的语义是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的。9.就句子的长度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经典例题5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1999年第72题)

经典例题5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1999年第72题)

参考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产生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还不如说是因为„”

经典例题6 In the doorway lay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参考译文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如果把这个句子译成“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中文明显有些别扭,效果肯定就差远了。

10.就句子类型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前面两个例子都是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译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经典例题7 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m he is compared,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1992年第75题)。

参考译文总的来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有一定程度把握的,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够假定这个孩子对测试的态度和与他相比的另一个孩子的态度相同;他也没有因缺乏别的孩子已掌握的有关知识而被扣分。

原文中两个only if引导的从句显然使整个句子变得很复杂,可是由于有并列连词but和and,整句话的逻辑关系十分清楚:„能够得出结论„但是只要„而且只要„。从上面的译文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中文表达更加清楚,but only if…and only if„被首先提纲挈领地先来了个介绍,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种做法给我们的感觉是译文中没有从句,有的只有一些不同的分句。

经典例题8 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 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参考译文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懂,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

汉语用三个分句表达原文的意思,显然效果很好,如果译成:你能回答一个使我弄不懂而又想问你的问题吗?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显得费劲。

11.就句子中单词的词性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英语不仅有we、you、he、they等人称代词,而且还有that、which之类的关系代词,在长而复杂的句子里,为了使句子结构正确、语义清楚,同时避免表达上的重复,英语往往使用很多代词。汉语虽然也有代词,但由于结构相对松散、句子相对较短,汉语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词,使用名词往往使语义更加清楚。

经典例题9 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参考译文 届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访谈节目及装有污染监测器的汽车,一旦这些汽车污染超标(或违规),监测器就会使其停止行驶。(2001年第71题)

英文原句共使用了三个代词:关系代词that、宾格代词them和主格代词they,汉语译文中却只用一个代词“其”,that被译成了名词“监测器”,they被译成了名词“汽车”。这是因为汉语里没有关系代词,that从英语语法上讲指代的是先行词monitors,把它译成名词“监测器”就成了很地道的汉语表达。而如果把they译成“它们”,汉语里就有可能语义不清,因为“它们有可能指“汽车”,也有可能指“监测器”。由此可见,英语里很多代词译成汉语时都要变成名词。

此外,许多考研翻译题中代词的指代对象往往不在划线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代词更应该翻译成名词。

经典例题10 They are the possessions of the autonomous(self—governing)man of traditional theory,and they are essential to practices in which a person is held responsible for his conduct and given credit for his achievements.(2002年第64题)

参考译文 自由和尊严是传统理论当中自治者(自我约束者)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一个人必须对其行为负责,他的成绩必须得到赞扬,在这些实践中,自由和尊严是必不可少的。原文中的“they”在句中显然找不到指代对象,根据上下文,它应该指前面提到的freedom and dignity(自由和尊严),在翻译的时候如果译成“它们”就已经表达不清,如果译成“他们”,显然就是大错特错的了,因此应该译成名词“自由和尊严”。

12.就语态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英语比较喜欢用被动语态,科技英语尤其如此。汉语虽然也有“被”、“由”之类的词表示动作是被动的,但这种表达远没有英语的被动语态那么常见,因此,英语句子中的被动在汉语中往往成了主动。一些常用被动句型的汉译:

It is said that„据说„

It is believed that„据认为„

It is reported that„据报道„

It is estimated that„据估计„

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必须指出„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必须承认„

It has been found that„实践证明„

It is suggested that„有人建议„

It is agreed that„人们同意„

It is imagined that„人们认为„ 《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It can not be denied that„不可否认„

It will be seen from this that„由此可知„

It should be realized that„必须认识到„

It is(always)stressed that„人们(总是)强调„

It is(generally)considered that„大家(普遍)认为„

It may be said without fear of exaggeration that„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些常用被动句型属于习惯表达法,在科技英语中出现频率很高,考生不仅要熟悉这些句型的固定翻译,同时要认识到许多英语中的被动从习惯上来讲要译成汉语的主动。

经典例题11 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 the operations of the common mind can by no means be com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required by a sort of special training.(1993年第74题)参考译文许多人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家的思维活动相比,认为这些思维活动必须经过某种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原文中有三个被动语态is imagined,be compared和be required,译成汉语都变成了主动表达:认为、相比和掌握。

有时候英语被动句译成被动和主动都可以,如:

经典例题12 It must have been taken away by him.那一定是(被)他拿走了。You will be drowned if you are not careful.若是不小心,你就会(被)淹死。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the culture tradition must be kept.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传统必须(被)保持。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decided to great extent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科学技术决定的。

有些英语被动需要把主语译成汉语的宾语,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13.就表达方式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熟悉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表达相同的意思时往往变换表达方。第一次说“我认为”可以用“I think”,第二次再用“I think”显然就很乏味,应该换成“I believe”、“I imagine”之类的表达。相比之下,汉语变换表达方式的要求没有英语那么高,很多英语中的变化表达译成重复表达就行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 《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经典例题14 The monkey’s most extraordinary accomplishment was learning to operate a tractor.By the age of nine,the monkey had learned to solo on the vehicle.(R,Quirk)

参考译文 这只猴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学会驾驶拖拉机。到九岁的时候,这只猴子已经学会了单独表演驾驶拖拉机了。

tractor和vehicle在句子中显然都表示“拖拉机”,英语表达上有变化,而译成汉语时使用了重复表达法。由于英语喜欢用代词,汉语喜欢用名词,这也使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的特点更加突出。

经典例题15 He hated failure;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and despised it in others.参考译文他讨厌失败,他一生中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同样,英语中的变化表达有时也不能在划线句子中寻找另外一种表达,这就需了解英语的表达特点,善于从文章中或者运用常识寻找答案。

经典例题16 You have all heard it repeated that men of science work by means of induction and deduction,that by the help of these operations,they,in a sort of sense,manage to extract from Natrue certain natural laws,and that out of these,by some special skill of their own,they build up their theories.(1993年第73题)参考译文你们都多次听说过,科学家是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工作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依靠这种方法力求从自然界归纳出某些自然规律,然后根据这些规律,用自己的某种非同一般的本领,建立起他们的理论。

“men of science”显然是“scientists”的另外一种说法,在1993年的英译汉文章中,作者还使用了“a man of science”,“a scientific man”之类的表达法,掌握了英语变化表达的特点,就能很轻松地把它们都译成“科学家”。

14.就具体和抽象性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抽象,汉语多具体。做翻译实践较多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英文句子难译主要难在结构复杂和表达抽象上。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把长句变短句、从句变分句,结构上的难题往往迎刃而解。表达抽象则要求译者吃透原文的意思,用具体的中文进行表达,这对考生往往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下面我们先看一组例子:

经典例题17

disintegration土崩瓦解

ardent loyalty赤胆忠心

total exhaustion精疲力尽

farsightedness远见卓识

careful consideration深思熟虑 《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perfect harmony水乳交融

feed on fancies画饼充饥

with great eagerness如饥似渴

lack of perseverance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await with great anxiety望穿秋水

make a little contribution添砖加瓦

on the verge of destruction危在旦夕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英语表达往往比较抽象,汉语表达则比较具体。我们再看一个翻译真题:经典例题18Until such time as mankind has the sense to lower its population to the point where the planet can provide a comfortable support for all,people will have to accept more“unnatural food.”(1991年第74题)

参考译文 除非人类终于意识到要把人口减少到这样的程度:使地球能为所有的人提供足够的饮食,否则人们将不得不接受更多的“人造食品”。

原文中有三个抽象的名词:sense,point和support和两个抽象的形容词comfortable和unnatural。根据大纲中词汇表提供的解释,sense可指“感觉”、“判断力”,point的意思是“点”,support的意思是“支撑(物)”、“支持(物)”,comfortable是“舒适的”,unnatural是“非自然的”,都是意思十分抽象的词,如果不进行具体化处理,译文就可能是这样:除非人类有这样的感觉,把人口减少到这样的,使地球能为大家提供舒适的支持,否则人们将不得不接受更多的“非自然的食物”。这种没有经过加工的译文不仅别人难理解,译者本人也不一定明白,把抽象的意思具体化其实就是一种深层的理解和有效的表达。

15.在语言的使用方式中,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引申,汉语多推理。英语有两句俗话:一是You know a work by the company it keeps.(要知义如何,关键看词伙),二是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but people have meaning for them.(词本无人,义随人生)。这说明词典对词的定义和解释是死的,而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是活的。从原文角度来说,这种活用是词义和用法的引申,翻译的时候要准确理解这种引申,译者就需要进行推理。

经典例题19 While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 definitions of history as there are historians,modern practice most closely conforms to one that sees history as the attempt to recreate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st.(1999年71题)

参考译文 尽管关于历史的定义几乎和历史学家一样多,现代实践最符合这样一种定义,即把历史看作是对过去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和解释。

“recreate”根据构词法和一般词典上解释都是“重新创造”,而考研英语大纲词汇表中只有名词“recreation”,所给词义为“娱乐、消遣”,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很容易把recreate译成“重新创造”或《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者“娱乐”。仔细观察一下recreate在句中的用法,不难发现它带有宾语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rt(过去的重大历史事件)。从逻辑上来讲,“过去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不能“重新创造”的,作者显然对recreate一词的词义进行了引申,再想想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情况:历史、文学、电影、电视经常向我们展示过去发生的事情,这种展示用恰当的中文表达就是“再现”,所以,句中用“再现”译recreate才是正确的理解和表达。做翻译的人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受:某个词明明认识,可就是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这其实就是词的引申和推理在起作用。现在我们看一看sure这个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处理情况: 经典例题20

①I am not quite sure of his having said it.我不能确定他是否说过这话。

②This is the surest guarantee that we shall be successful.这是我们取得成功最可靠的保证。

③He made a sure step out of the mud.他从泥淖中跨出了稳健的一步。

④She had a sure grasp of the subject.她对这门学科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⑤He is very sure in his beliefs.他的信仰十分坚定。

5个sure分别译成了“确定”、“可靠的”、“稳健的”、“牢固”和“坚定”,如果都译成大家熟悉的“确信的”、“肯定的”,中文译文岂不成了天书?原文词义稍有引申,译文就要进行适当的推理。16.就句子结构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省略,汉语多补充。英语一方面十分注重句子结构,另一方面又喜欢使用省略。英语省略的类型很多,有名词的省略,动词的省略,有句法方面的省略,也有情景方面的省略。在并列结构中,英语往往省略前面已出现过的词语,而汉语则往往重复这些省略了的词。

经典例题21

①Ambition is the mother of destruction as well as of evil.野心不仅是罪恶的根源,同时也是毁灭的根源。

②Reading exercises one’s eyes;speaking,one’s tongue;while writing,one’s mind.F.Bacon)阅读训练人的眼睛,说话训练人的口齿,写作训练人的思维。

③Association with the good can only produce good,with the wicked,evil.近朱者,近墨者黑。

④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在考研英译汉中,省略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经典例题22 Whether to use test,other kinds of information,or both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depends,therefore,upon the evidence from experience concerning comparative validity and upon such factors as cost and availability.参考译文 因此,究竟是使用测试,其它种类的信息,还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两者都使用,取决于关于相对效度的来自经验的证据,同时还取决于成本和可获得性这样的因素。

whehter„or„是并列连词,or前面省略了不定式to use,and upon中间省略了动词depends,译文中补充了“使用”和“取决”。17.就逻辑思维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前重心,汉语多后重心。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英语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汉语则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

经典例题23 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参考译文 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得以这样快地重新实现访问。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经典例题24 The assertion that it was difficult,if not impossible,for a people to enjoy its basic rights unless it was able to determine freely its political status and to ensure freely its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now scarcely contested.参考译文 如果一个民族不能自由地决定其政治地位,不能自由地保证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要享受其基本权利,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不容易的。这一论断几乎是无可置辩的了。

不难看出,英语和汉语的重心在句中的位置有时是不一样的,翻译的时候如果不进行调整,势必给表达造成很大的困难。以上是英语跟汉语在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上的十大区别。只有了解这些区别,才能对英译汉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在翻译中抓住重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18.做英译汉时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最为提倡的翻译标准是一个世纪前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大学英语测试中的英译汉虽然是应试之作,但对“信、达、雅”文字原则一样可行。“信”即忠实,译文须忠实于原文;“达”即通达顺畅,读来流畅,符合译文的语言习惯;“雅”是对语言的更高要求,即译文要雅致,是优美的汉语。对于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译汉必须掌握前两个标准,在达到“信”和“达”的标准后,可以追求最后一则。19.做英译汉应采取的步骤是什么?

翻译的过程大致分为三步:理解、表达与校正。理解指对原文的理解,主要是指首先找到要翻译句子的主谓结构,看看这句话主要讲什么,然后再找出句子的其他成分,如定语、宾语、状语等。表达是指把原文分析后,用译文表达。校正就是在完成了表达之后,对照原文进行检查,看看所选词义是否符合上下文,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有没有表达错误,汉语的译文中意义上是否与原文对等,译文有没有译者增加的不是原文作者的意思,或者译者删减,丢失了原文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这三个环境是翻译过程必不可少的。20.理解句子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理解原文是翻译最关键、最易出问题的一步。译文的模糊不清很多时候是源于译者对原文理解得不透彻、不仔细。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搞清句子结构,辨别主语和谓语。抓住了句子的主干,各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也就看得比较清楚,有益于从整体把握句子。

(2)理解虚拟语气。虚拟语气是英语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包括对现在、未来、过去的假设,在英语中有多种表现,译成汉语时一定要弄清它的对象和范围,尽量把虚拟的意思传达出来。

(3)搞清楚关系。句中如果有代词,应根据上下文找出其所指代的内容,并将其准确地翻译出来。

(4)明白否定的方式。英语思维的特点也表现在它对否定式的用法上,中国读者往往容易在这里产生错误。例如: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发光的未必都是金子。)

在这里是以全部否定的形式来表达部分否定的事实。英语也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这种现象英语中常见,汉语中并不常见,翻译时需要多加注意。

(5)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很常见的现象。判断词义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具体的义,不能因为是过去认识的词便不加深究,便草率地按以前的理解翻译而产生错误。如:

There is company downstairs.楼下有客人。

如按通常的理解以为company是“公司”的意思,就出错了。

(6)注意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不同。英美语言之间有很多差异,比如:英国英语中continent指欧洲大陆,而在美语中,continent却指美洲大陆;又如:英语中homely是“家常的、朴素的”的意思,并无贬义,在美语中却是“不漂亮的”。所以翻译时一定要搞清文章是英语作者还是美国作者写的。

(7)成语。成语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属于语言中较难理解的部分。英语的某些成语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可以和汉语相吻合,比如:Strike the iron as it is hot.(趁热打铁)但有一个成语的含义与我们的理解大相径庭,如:Claw me and I will claw thee.(互相吹捧)所以翻译时一定要小心。

(8)语意的褒贬与轻重。翻译时还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即它是褒、是贬,还是中性。这种感情色彩往往表明了作者的主观态度,好恶与爱憎。把握住它对于正确、传神的翻译是非常必要的。有时单凭个别词是难以判断的,还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因为为达到讽刺的目的,作者可能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

(9)注意文章的语体色彩。如果是专业文章,那么术语一定很多,叙述也较客观,少有个人色彩,翻译时应多选用正式的词语。如果是一般的叙述,则可能日常用语较多,小词和短语较多。翻译时也要注意这一点,以此来确定词语的选择。

(10)留心文化背景。中西文化的差异非常明显。比如,中国的亲戚划分非常仔细,而英文中的cousin一词对应的中文可以是表(堂)兄弟(姐妹),可以有八个之多。《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本章试以2002年真题为例,帮助考生熟悉英译汉这种题型的难易程度、出题思路,并具体指导考生如何应对。

以下为2002年真题:

经典例题25 Almost all our major problems involve human behavior,and they cannot be solved by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alone.What is needed is a technology of behavior,but we have been slow to develop the science from which such a technology might be drawn.61)One difficulty is that almost all of what is called behavioral science continues to trace behavior to states of mind,feelings,traits of character,human nature,and so on.Physics and biology once followed similar practices and advanced only when they discarded them.62)The behavioral sciences have been slow to change partly because the explanatory items often seem to be directly observed and partly because other kinds of explanations have been hard to find.The environment is obviously important,but its role has remained obscure.It does not push or pull,it selects,and this function is difficult to discover and analyze.63)The role of natural selection in evolution was formulated only a little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and the selective role of the environment in shaping and maintaining the behavior of the individual is only beginning to be recognized and studied.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rganism and environment has come to be understood,however,effects once assigned to states of mind,feelings,and traits are beginning to be traced to accessible conditions,and a technology of behavior may therefore become available.It will not solve our problems,however,until it replaces traditional pre_scientific views,and these are strongly entrenched.Freedom and dignity illustrate the difficulty.64)They are the possessions of the autonomous(self_governing)man of traditional theory,and they are essential to practices in which a person is held responsible for his conduct and given credit for his achievements.A scientific analysis shifts both the responsibility and the achievement to the environment.It also raises questions concerning“values”.Who will use a technology and to what ends?65)Until these issues are resolved,a technology of behavior will continue to be rejected,and with it possibly the only way to solve our problems.首先通读文章。该篇主要讲的是:我们人类的一些主要问题只有借助行为科学才能解决。而行为科学的发展与人类认知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密切相关。研究行为的技术手段存在的前提是它取代传统的科学理论。传统理论定义的自主人所拥有的自由和尊严是要求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因其业绩而给予肯定。但科学分析把这一切都归因于环境的作用。谁来使用这种技术手段?以及到什么样的程度?研究行为的技术手段只有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才有可能不继续受到排斥。

在通读之后,我们再来分析理解划线的句子。

一般来说,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的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英译汉试题中复合句、长难句较多,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弄清原文的句法结构,找出句子的中心内容,理清各层的意思,然后分析各层意思间的关系,最后按照汉语的特点译出原文。

请看第61句。这是一个复合句,结构不太复杂。句子的框架是One difficulty is that almost all of what is called behavioral science continues to trace behavior to„。that引导表语从句,《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在这个表语从句中包含了一个由what引导的宾语从句,作介词of的宾语。表语从句的主语是almost all of„,谓语动词是continues。虽然这个句子有两个层次的从句,但是可以把原文的句子结构保留下来。全句译为:难题之一在于所谓的行为科学几乎全都依然从心态、情感、性格特征、人性等方面去寻找行为的根源。

再看第65句。这是一个主从复合句。句子的框架是Until these issues are resolved,a technology of behavior will…and with it„。until引导时间状语从句。主句如果用肯定形式,那么,这个时间状语从句翻译时可译成“如果„不„”。在主句中,and又连接两个并列的分句。it指代“a technology of behavior will continue to be rejected”,即指研究行为的技术手段受排斥这件事。with it possibly the only way to solved our problems之后省略了相同的谓语will also continue to be rejected。a technology of behavior在这里译成“研究行为的技术手段”。理顺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按层次把该句译为:(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研究行为的技术手段就会继续受到排斥,解决问题的惟一方式也可能随之继续受到排斥。

除了分析清楚各层次之间关系之外,句子翻译的另一要点是:不能断章取义。考研题的英译汉是让考生将一篇短文中的划线部分翻译出来,即断章翻译。然而,划线部分是整篇文章中的有机部分,和上下文连为一体。因此,翻译时尤其要注意划线部分中的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同时在译文中反映出来,做到准确完整。

请看第62句。这是一个主从复合句。句子的框架是The behavioral sciences have been slow to change partly because„and partly because„。两个partly because引导并列的原因状语从句。主句是The behavioral sciences have been slow to change。原因状语从句在句末可译成“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句中的explanatory items原意为“用来解释的条目”。在此句中如果这样直译,那就有失准确。因为explanatory items指代的是61句中的states of mind,feelings,traits of character,human nature。所以,应当根据上下文译为“用来解释行为的依据”。此句译成:行为科学之所以发展缓慢,部分原因是用来解释行为的依据似乎往往是直接观察到的,部分原因是其他的解释一直很难找到。

再看第64句。这是一个由and连接的并列句。在第二个分句中又有一个介词in+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practices。文中的人称代词they指代的是上句中的freedom and dignity。在翻译此句时一定要根据语意环境,译为“自由和尊严”。全句译为:自由和尊严是传统理论定义的自主人所拥有的,是要求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因其业绩而给予肯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在翻译英语句子时,特别是长句时往往会碰到一些比较难翻的词和词组。所以,在确定词义时一定要从词语的搭配和句子或段落等语言单位对词义进行考虑,以保证词义理解的准确。词义的引申和词性的转换是两种重要的解题技能。它可以使译文忠实通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第63句。这是一个由and连接的并列句,句子的层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句中的难点是词组natural selection,selective role和动词formulate的翻译。natural selection译为“自然选择”,selective role译为“选择作用”。动词formulate原意为“用简明的形式表示”,在此应引申为“阐明”。

英译汉其目的是测试考生正确理解书面英语材料的能力。考试大纲规定,英译汉试题通常是一篇约400词的短文,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根据上下文将文章中划线的5个部分译成汉语,译文应该通顺达意。短文题材一般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或科普知识。2002年英译汉试题译文 《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我们遇到的几乎所有重要问题都涉及到人的行为,而且仅靠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行为技术,但是可能产生这种技术的科学一直发展缓慢。(61)难题之一在于所谓的行为科学几乎全都依然从心态、情感、性格特征、人性等方面去寻找行为的根源。物理学和生物学一度模仿类似的做法并且只有当它们抛弃这些做法后才得到发展。(62)行为科学之所以发展缓慢,部分原因是用来解释行为的依据似乎往往是直接观察到的,部分原因是其他的解释方式一直难以找到。环境因素显然是重要的,但是它的作用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它既不推动也不阻碍行为科学的发展,它具有选择作用,因而这种作用是很难发现和分析的。(63)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仅在一百多年前才得以阐明,而环境在塑造和保持个体行为时的选择作用则刚刚开始被认识和研究。然而,由于人(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所以现在正开始从已知的环境去寻找一度认为是心态、情感和性格特征所造成的影响其根源所在。因此就可以建立一门行为技术。但是,如果行为技术代替不了传统的科学发展以前的观点,那它将无法解决我们的难题。而这些传统的观点是根深蒂固的。自由和尊严是难处之所在。(64)自由和尊严(它们)是传统理论定义的自主人所拥有的,是要求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因其业绩而给予肯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科学的分析把责任和成绩归因于环境。它还提出有关“价值观念”的种种问题。谁会使用一门技术?其目的何在?(65)在这些得到解决以前,研究行为的技术手段就会继续受到排斥,解决问题的惟一方式可能也随之继续受到排斥。注释:

1.assign„to„认为„是„造成的。例如:1)They assigned his odd behavior to his ill health.(他们认为他古怪的行为是身体不好造成的。)2)The fire was assigned to various causes.(这次火灾是种种原因造成的。)

2.shift„to(onto)„把„推到„的头上。例如:1)I mustn’t shift my responsibility to[upon]you.(我不能把责任推到你身上。)2)I don’t want to shift the blame onto her.(我不想把错推到她身上。)

3.64题中give sb.credit for sth.意为“因为„而肯定某人的功劳”,如:The police was given credit for keeping the public services running smoothly.(由于使公用事业顺利运转,警方受到表彰。)

4.65题中with it随之。and引导一个并列的省略分句,补全后为:and with it possibly the only way to solve our problems will continue to be rejected。

练习

Now zoom forward to our present time and think of our pre_Internet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s sorts of protozoa(原生动物).What we’re witnessing today in the realm of cyberspace—the online reformulation of everything from the way we play and learn to how we shop and trade stocks may represent no less a world_ transforming change than the spectacular burst of creation so long ago.One notable difference:The primeval organisms did not have a guide_book to inform them about what to expect and how to deal with some of the fabulous things to come.We do,in the recently released 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 by Kevin Kelly,a founding editor of Wired magazine.《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The key premise of this book is that the principles governing the world of the soft—the world of intangibles,of media,of software,and of services—will soon command the world of the hard—the world of reality,of atoms,of objects,of steel and oil,and the hard work done by the sweat of brows,”Kelly writes.Driving thi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s the combination of shrinking computers and expanding communications,he says,adding:(1)“We have seen only the beginnings of the anxiety,loss,excitement,and gains that many people will experience as our world shifts to a new highly technical planetary economy.”Does that sound like techno_hype?

It’s barely a taste of the radical and often counterintuitive“rules”that Kelly dishes out.(2)He employs an aphoristic(格言的)and,well,wired style that will easily appeal to geeks and should also turn on any mainstream readers who are a little more than curious about where the digitally rendered world is headed.Where it’s likely headed,in Kelly’s words,is“upside down”.Chew,for example,on the idea that“the surest way to smartness is through massive dumbness”.What that means in essence is that tiny computer chips,though relatively“dumb”on their own,can be added to billions of mundane objects and,thereby,yield substantial economic benefits.Such as real time buying patterns on everything from shirts to soda cans.In the conventional world of supply and demand where we all grew up,value came from scarcity.As in,diamonds,gold and oil.In a world of digital imperatives,as Kelly correctly points out,“power comes from abundance.”(3)That was a principle that Apple tragically failed to understand when it backed off from licensing its graphic computer interface,assuring that its market share would be savaged by Microsoft’s more open Windows operating system.Which leads us to another of Kelly’s hardwired laws:Follow the free.In the universe of atoms,as a resource is consumed it becomes more expensive to produce.As gold is mined,nuggets(天然金块)at first may be easy,and therefore cheap,to find.But when particles of ore must be squeezed out of tons of rock,the price of gold becomes more dear.But in what Kelly terms“the new order”,the law of plentitude kicks in,leading a savvy company such as Netscape to distribute its Web browser for free in order to sell auxiliary services or products.Similarly,expensive cell phones are offered as freebies(免费的东西)to gain contracts for phone services.Finally,Kelly tells us to look around and see how much the world has already changed under our very feet.(4)An American farmer today,for instance,may still get some dirt under his fingernails,but much of his labor is performed under the umbrella of the electronic network.The cab in his tractor has a wireless phone and a satellite_linked GPS location device;his home computer is connected to a never_ending stream of weather data,grain market reports and moisture detectors in the soil.(5)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 suggests that we might even learn something from those plucky life forms that exploded on the scene a half billion years ago.“The qualities needed to succeed in the network economy can be reduced to this:a facility for charging into the unknown.” 《考研经验网》http://kaoyan.qianbo.com欢迎光临下载学习资料

答案

文章大意:正在日益缩小的电脑与不断壮大的通讯业的结合在推动着经济变革。《有线》杂志的创刊编辑凯文·凯利在他发表的《新经济之新规则》一书中指出:网络正影响着全人类的各个领域,而网络经济使整个社会翻天覆地。而我们想在网络经济中取得成功所需的素质就是一种冲入未知领域的技能。(1)结构分析:句子的框架是We have seen only…and gains that many people will experience as our would shifts to„。关系代词that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the anxiety,loss,excitement,and gains。as引导时间状语从句。shift to在此句中译为“转变”。gains在此句中应转译为“成就”。

参考译文: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我们的世界向一个新的高科技全球经济转变时许多人将体验到的焦虑、失落、激动与成就的开端。

(2)结构分析:句子的框架是He employs an aphoristic„style that will easily appeal to„and should also turn on…readers who„。关系代词that引导定语从句,修饰style。在此从句中包含了由关系代词who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any main_stream readers。where the digitally rendered world is headed作介词about的宾语。main_stream readers在此译为“主流读者”。

参考译文:他采取的是一种格言式的而且还是有线的风格,很容易吸引那些怪人,而且吸引那些主流读者的兴趣,他们对这个数字化世界的发展前途多少都有点好奇。

(3)结构分析:句子的框架是That was a principle that Apple„when it backed off from„,assuring that its market share would„。本句的主句是That was a principle„。关系代词that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principle。when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现在分词短语assuring that„充当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的原因状语。名词从句that its market s

hare would be savaged by„作assuring的宾语。principle指代上文的“power comes fro

m abundance”这一原则。back off原意为“屈服,让步”,在此句中译为“放弃”。

参考译文:“苹果”电脑公司悲剧性地未能理解这一原则,它放弃了它的图形电脑界面的 销售许可,因为担心自己的市场份额会被微软更开放的视窗操作系统无情地侵占。

(4)结构分析:句子的框架是An American farmer„may still get some dirt„,but much of his labor is performed under„。这是一个由but连接的并列句。dirt在此句中译为“污泥,泥巴”。under the umbrella of应转译为“在„覆盖下”。

参考译文:比如今日的美国农民,也许指甲盖里仍藏着些许污泥,但他的许多劳作都是在电子网络覆盖下进行的。

(5)结构分析:句子的框架是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 suggests that we might even learn„life forms that exploded on the scene„。that we might„是宾语从句,作suggest的宾语。在这个从句中包含了由关系代词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plucky life forms。explode原意为“爆发,爆炸”,在此句中译为“急速增长”。life forms指文中的原生动物。

第三篇:大学运动会班级解说及通讯稿

别样的风采,高昂的斗志。迎面走来的是生命科学学院拔尖班的同学。朝气与活力在他们每一个人身上洋溢,友爱与鼓励在他们每一个人心中传递。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逞飒爽英姿,一代天骄;他们心中涌动着拼搏的激昂,梦想伴随着青春的舞步飞扬,汗水顺着热腾的心田流淌,他们努力,只为铸就sky的辉煌,他们付出,只求争取LFS的荣光。

不要考虑未知的失败

你只能全力把握现在把脆弱先放一边。

抓不住机会的你,上不了最前线。

踏上雪白的起跑线,凝视着不远的终点

坚定你必胜的信念

在你飒爽英姿后面

有我们疯狂的呐喊

相信我的预感,你一定会第一个撞线,等待你创造奇迹的那一瞬间

让我们的心情HIGH到极点。

这个金秋,孕育着成长,孕育着力量。在崭新的操场上,在秋日的阳光下,那一个个活跃熟悉的身影,变成了跳动的青春的音浪。你们奋发向前,用满腔热血创造着班级的荣光;你们信心满满,用尽全身力气奋力拼搏那一枚枚绚烂的奖章。你们是一只只勇敢的海燕,在暴风雨中顽强习翔。加油吧!精英们,加油吧!海燕们,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灿烂的朝阳!

第四篇: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

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

摘要:选词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翻译作品的好坏。选词,即选取意义择取单词,既关系到原文理解中词义的辨识和确定,也包括翻译表达中的词语的选择。相对而言,原文词语的理解更为重要。

关键词:翻译技巧;选词;翻译技巧,即翻译方法,能使具有概括性、指导性、基础性的翻译原理具体化、条理化、实施化,利用各种翻译转换法准确、完整传达话语信息。它着重解决的是具体翻译转换上技术、技艺、艺术上的问题。翻译理论专着或教材中对技巧的处理一般按两条线索分别或结合进行归纳:一是按原语的词类、句型等语法范畴及惯用法系列等,梳理翻译表达的技巧、方法;另一是按对原文信息、形式进行翻译表达的方法,而在分合、增减、反正、顺逆、去留存变、直译形神等辨证关系上,对翻译手法进行分类。翻译是科学又是艺术,对于技巧,理论着作、教材不能囊括翻译实践中的所有情况,具体问题还须具体分析,翻译者不但要灵活运用已有的技巧,而且要善于创造新的技巧,以使译文传意达旨,形神兼备。

选词,即选义择词,贯穿于整个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之中。这里的“词”指表达某一实体或整体性概念的单词、词组和短语。“选义”是由人类语言的一词多义现象决定的。任何一种发展完备的人类语言,其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是一词多义。例如单词charge: 动词含义有两个,在科技英语的环境下是“充电”,而在日常生活中是“索取(费用)”。名词通常是“电流”的含义。该如何措辞则要看具体语境了。此外,英语中有一些名词,同时有两个形容词,比如名词sun,它的形容词可以是sunny,也可以是solar,这里就有个辨义和确定词义的问题。另外,语言使用中还普遍存在着多词一义的现象,即同一意思对应不同的词语。在英语里,一词多义是非常常见的,这与英语的多源生有关。现代英语中不仅有许多词汇是从古英语演变而来,还有约80%的词汇从外国输入的,经过历史变迁,这些词汇并存和融合,使英语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特别普遍。因此译者除了具有辨义这项本领外,还要具备“择词”这方面的技巧。

无论是“选义”,还是“择词”,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说,没有词是完全孤立的(No word is an island entire to itself.),词的意义必然受到前后相邻词句的影响。我国学者王佐良先生也说,上下文不只是语言问题,说话是一种社会行为,上下文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社会场合或情境,正是它决定了词义。他还指出,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牵涉许多联想的意义;一个词的意义有时不是从本身看得很清楚的,而要通过整篇整段--亦即通过这个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多次再现--才能确定。香港译界有句名言:词无定译,说的就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翻译。

从词语与语境的关系看,有些词基本不受语境影响(context-free),如意义相对固定单一的专有名词、科技术语、数量词等;有些词则受语境制约(context-bound),如那些含有感情色彩、价值判断且意义极为丰富的普通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对于这些词语,先利用各种手段确定其意,然后恰当措辞表达。下面介绍几种确定词义的方法。

一.根据上下文和汉语习惯搭配来确定词义

长句、难句、复杂句,句句难懂,这是大家都非常清楚的一点。如何看懂句子,而又不失精准的把译文写出来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首先,我们都知道:在动手翻译之前,必须要把英语原文看懂。理解原文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步。以下我们通过考研英语翻译实例来具体讲解在理解原文的前提下如何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 A.意群拆分确定词义: e.g.“In short”, a leader of the new school contends,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as we call it, was largely the improvement and invention and use of a series of instruments that expanded the reach of science in innumerable directions.”(1994-72)本句可以分四个意群来确定词义: 第一个意群:in short简言之school学派contend 坚持认为,争辩,讨论

第二个意群: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科学革命(不可译为“科技革命”)as we call it所谓的第三个意群:largely 在很大程度上a series of一系列instruments器具、仪器

第四个意群:expand拓展reach影响范围innumerable无数的、数不清的direction方面

e.g.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ate manner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2003-62)本句可以分三个意群来确定词义。

第一个意群: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 branch分支intellectual enquiry知识探索

第二个意群:seek力图reasoned理性的dispassionate冷静的,客观的in„manner以„方式

第三个意群:natural scientist自然科学家

在英译汉部分,确定词义可以说是最难的。前面所说的agree,很多人只会翻译成“同意”,而不知道根据上下文翻译成“认为”,这就是一个教训。

B.词语搭配构成词组小语境,可以藉此确定相互间的意义: 1)express the idea:表达e.g.He cannot express his ideas clearly in speaking.2)advocate the idea:鼓吹、维护e.g.This organization advocated Hitler’s Nazi ideas.3)borrow the idea:借用、抄袭e.g.This idea was borrowed from the West.4)spread the idea:传播e.g.Democratic ideas are being spread throughout the world.5)deepen the impression:(加深)e.g.He did that to deepen the impression that he was generous.6)exercise/use the influence:使用e.g.He promised to use his influence to get me a job.7)have the influence:具有e.g.This movie has an adverse influence on teenagers.8)exert the influence:施加e.g.„you are expected to exert positive influence on your fellow schoolmates.二、通过语篇语境确定词义

翻译过程中,语篇不论是对原文的理解还是对译文的构建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语篇是最基本的翻译单位,译者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合格的译者不仅要具备语篇分析的能力,还必须首先具备语篇意识。所谓语篇意识就是要求译者将语篇看作一个整体,而不局限于词、短语、句子,从语篇整体把握原文、理解原文、再现译文。

e.g.The man, who, in old age, can see his life in this way, will not suffer from the fear of death, since the things he cares for will continue.And if, with the decay of vitality, weariness increases, the thought of rest will be not unwelcome.I should wish to die while still at work, knowing that others will carry on what I can no longer do(B.Russell).译文:上了年纪而能这样看待生活的人就不会遭受怕死的痛苦,因为他所关怀的事物将继续下去。同时,如果精力衰竭了,疲乏增加了,休息的思想并非是要不得的。我倒愿意工作不息,死而后已,因为我知道别人会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新概念英语》第4册)。

如果只看到划线的这一句话,译文似乎没什么可挑剔。但是,如果考虑一下上下文,将整个句群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会发现译文与前文与后文都不相呼应。因为原文第一句“The man who, in old age, can see his life in this way, will not suffer from the fear of death”与最后一句“I should wish to die while still at work”都表明整篇的主题是死亡问题,“rest”的含义是“长眠”而非“休息”,但划线部分的译文却与“死亡”无关。而且,这里的“rest”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表示死亡的这类委婉语还有很多,如“silence”、“sleep”、“quietus”等,如果原文用的是“silence”,难道应该将其译为“沉默的思想并非是要不得的”?显然,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不顾文章的整体性,孤立地“理解”部分语句,忽略了篇章整体信息的参与。划线部分的合理译文应该是:而且,如果随着精力的衰竭,疲倦之感日渐增加,长眠并非是不受欢迎的念头。

杨绛先生在她的文章《记钱钟书与〈围城〉》中,多处用到了“痴气”及与“痴”相关的词组,来描绘钱种书先生异于常人的脾性,在不同语境下其意多有不同。凌原先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英语词汇来翻译“痴气”及相关词组,请看以下诸例: 1)钟书写完《围城》,“痴气”依然旺盛,但是没有体现为第二部小说。

After Chung-shu finished writing Fortress Besieged, his “eccentric” bent was still going strong, but it failed to take form in a second novel.2)我觉得《围城》里的人物和情节,都凭他那股子痴气,呵成了真人真事。

It was those charming mischievous quirks of his that made it possible for him to create the characters and plots for the novel and pass them off as real people and real deeds.3)“高兴”也正是钱家所谓“痴气”的表现。

“Being funny” was another manifestation of his puckish bent in the eyes of the Ch’iens.4)钟书的“痴气”也怪别致的。

Chung-shu’s sweet quirkiness is peculiarly his own.5)沦陷在上海的时候,他多余的“痴气”往往发泄在叔父的小儿小女、孙儿孙女和自己的女儿阿圆身上。

When he was stranded in Shanghai, he would take out his pent-up eccentric energy on Younger Uncle’s small children, grand children and Ah Yuan, his own daughter„

三、通过常识判断确定词义

常识(common sense /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around us)人人有,而且常识愈丰富对翻译理解愈有用。很多老翻译家如吕淑湘、傅雷、杨宪益都强调翻译需要“杂学”。我想,这“杂学”可以看作是比较“高级”的常识吧。请看下面一段关于铜质保温瓶结构的描述:---Another type is a double-walled copper vessel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urface scrupulously cleaned to achieve the high intrinsic reflectivity of copper.A body of charcoal absorbent may be affixed to the outer wall of the fluid container, where it is kept cold and helps to condense any gases remaining in the vacuum space after it is evacuated and sealed off.某译文:另一种类型是有双壁的铜容器,其相应表面洁净无疵以获得铜所固有的高反射率。在流体容器的外壁可以粘着一层木炭吸附剂,它保持着低温并在容器抽空和密封后帮助冷凝残留在真空空间的气味。

此句的翻译关键在于两个it的意思。根据上面的译文,两个it都指fluid container。这显然不对。从原文看,fluid container明显指铜质保温瓶盛装液体的内胆,而内胆怎么能抽空呢?根据生活常识,保温瓶中要抽空的是内外夹层之间的夹套,即原文中的the vacuum space,因此第二个it应指the vacuum space。再举一个简单一点的例子:She could knit when she was seven.。句中的knit,其基本意思是“编织”,但译文不能只说“织”或“编织”,必须把动词的宾语补上,因为汉语里说“她七岁时就会(编)织”显得不够自然。那么“织”什么呢?根据我们的生活经历,一般是织毛衣,而不是织麻袋什么的,因此原句可译为“她七岁时就会织毛衣”。常识也包括一些很简单的科普知识。如果科技知识为大众所共有,那就是利用科学背景知识来确定词义。

四、利用背景知识确定词义

理解一个词有时需要从文本以外去寻找相关信息,如上面的常识判断。在科学翻译中,时常需要运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或其他领域的背景知识来确定词义。如:---Velocity changes if either the speed or direction changes.velocity 和speed都可表示“速度”,前者具专技色彩,一般用于科技文献,后者语域较宽,可用于科技或日常生活领域。如果将velocity 和speed都理解为“速度”,原文表述将失去意义,因此这里velocity 和speed中必有一个词表示其他意义。物理学告诉我们,速率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而速度是标量,有大小而没有方向。据此,velocity是速度,因为原文语境信息暗示它有方向(direction),speed是速率。这样确定词义后原句可译为:”如果(物体运动的)速率和方向有一个发生变化,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五、利用逻辑判断和推理确定词义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利用逻辑学的有关知识,如矛盾律等来确定词义。如:---Automobiles and trucks would be powered by quickly replaceable electric batteries.某译文:汽车和卡车则可以迅速替换的电池组作动力„„

译文乍一看似乎没有问题,可是从逻辑的角度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汽车”和“卡车”两个概念是蕴涵与被蕴涵的从属关系,即“卡车”包含在“汽车”之中。“汽车”是属概念,“卡车”是种概念。译文犯了种属概念并列的逻辑错误。因此,必有一词的理解出了问题。查词典,Automobiles除了作“汽车”讲外,还可作“轿车”解。“轿车”与“卡车”是对立概念,可以并列。再看一类似的例子:---It caused devastation by burrowing and by devouring the herbage which might have maintained millions of sheep and cattle.它们在地下打洞,吞食掉本来可以维持数百万只牛羊的牧草,从而造成了破坏。

原文中的cattle有“牲畜”和“牛”二义,这里因与“羊”(sheep)对置,根据种属概念不能并列的逻辑规则,cattle只能作“牛”解。

王宗炎先生说,辨义为翻译之本。只有正确地理解原文的每一个字词,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当然,正确的理解只是正确翻译的前提,要做到表达的贴切与自然,还需要较高的译入语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泉水,1991,科技英语翻译技巧[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吴景荣、程镇球,2000,新时代汉英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3]赵振才,1986(3),科技英语翻译与逻辑[J],中国翻译.[4] Newmark, Peter, 1993, About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第五篇:美术说课稿的步骤详细解说及

篇一:美术教师招聘经典说课稿程序

1、关于美术课说课的问题

一、什么是说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关于美术课说课的问题为了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增添了一个新的课题——说课。什么是说课?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上课前向领导或者同行们阐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关于美术课说课的问题具体地说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和对教材的处理,包括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采用,学法上的指导等方面的观点。说课是教师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它有利于推动美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二、说课说什么

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说教材。

说教材主要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材的编排体系上说对教材的理解。主要从以下三点去说:(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确定教学目标 的依据以及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由是什么。(2)说本节课教材在本课书或全册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教材的联系。(3)怎样处理教材。处理教材要看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处理:①教材内容的观点包括教材的例子与形势发展比较带有滞后性怎样进行处理。②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对教材内容在教学程序上怎样进行调整。说教材,实质上是分析教材,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师说课的重点内容。

(二)说教法。说教法就是说这一节课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理由和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一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一种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说教法时,首先说出这一节课选择哪一种方法为 基本教法,理由是什么。其次说出在哪些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上 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说学法是说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即学法指导。如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写生、技法训练等方法。在一堂课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学习规律全都教给学生掌握,说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出其中一至两种指导学 生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手段。说教学手段就是说这一节课在教学过程 中将采用哪些教学手段。例如教哪些内容需要挂图或实物展示、哪些内容用投影、挂范画等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 的需要,要恰当地有机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不是使用得越多就越好。说教学手段要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条件的实际。

(五)说训练。说练习就是说这一节课设计了哪些东西在课堂和课外让学生进行写生或临摹练习。重点说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说训练时要简明扼要,切不可把零碎的东西都一一 作介绍,应择其要者而述之。

(六)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说教学过程,就是说这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说课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明应如何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和进行德育渗透等有关内容。最后说一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过程是说课最重要的内容,它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因此,说课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去研究,说好教学过程。

篇二: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第 册第___单元__活动__,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程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地位与作用:(1)欣赏评述领域: 有助于学生学习美术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有助于学生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激发学生再创造的兴趣和完善自身的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态度、提高思想境界,帮助学生矫正当前一些不良的价值观。达到提出欣赏?评述课在审美教育中应起到一种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目的。设计应用领域:综合探索领域:综合探索领域学习领域提供了各类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它学科,美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美术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二、学情分析

现代学生处于科技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眼界较为开阔,思维较为活跃。一个问题的提出会有多种想法和创意,但是由于对。经过正确引导,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采用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并远离误区。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如欣赏作品、师生对话、同学讨论等不断递进的互动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使学生形成,培养学生思想情感(或审美或创新创造等)。

四、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表现确立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 画具等

六、教法学法

通过初次设计—比较分析—提高认识—再次设计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知识的“发现者”。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情中成长”,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点拔学生的思维,实现创造。

七、根据“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1、自主学习课本,快速完成初次作业。(目的一,体现“先学后教”新理念;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检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摸底。)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赏析并结合自己初次作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通过问题式导学,比较式研讨、教师纠正补充等师生、生生的互动环节,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生进行探究的。

(三)实践创意,展示点评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初次作业,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2、3、,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展示点评中,我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鼓励为主,自我点评,而评价对方多从建议性出发,让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四)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

2、你的体会是什么?

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其中导入2分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10分钟,实践创意,展示点评25分钟,教师总结,课后拓展3分钟。

八、本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

美术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在新课改理念下,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地位与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两极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传统的三个教学目标整合而成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爱美和学会创造四个目标来阐述。

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学会爱美:

学会创造:

四、割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

教学难点为:

教学兴趣点为: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 画具等

六、我以体验、问答、小组组合制来完成我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另以多媒体课件贯穿全课,通过直观、详尽的视频学习,从而达到符合学生年龄思维发展的需要。

学法:读图讨论互动

七、根据我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点评-小结-板书设计-拓展

其中导入和讲授新课15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其他安排10分钟。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师示范

读图学生说步骤,教师示范,目的在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练习,播放轻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及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

目的是学科落实新课标的整合,同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且又为学生创设轻松创作的氛围。

作业点评

自评互评和师评,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

目的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获得成功体验,同时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课堂小结

我的小结不是简单的总结,为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你学会了什么?

你的体会是什么?

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板书设计

详见课件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重点

课外作业

预习下节课内容及收集资料,备好画具。

拓展

根据我以人为本,应用赏识教育法的教学特色,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贯穿愉快成功教育体验,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美术素养,故拓展为举办 画展。使学生更深层次得体验成功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通过列举各个教学例子,阐述怎样拓展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内涵与意义的认识,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并选择尝试适合自身的创作方式,篇三:美术万能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__号,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11册第_课_________,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拓展和延伸四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

教材分析方面:本节课属于“______”学习领域。第_课的学习为本节课作了铺垫。本课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自己身边发现美、表现美。__、__、__各种___都可以入画。______??都可以在我们的画笔下,呈现出一幅绚丽的画卷。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本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了解有关____的知识,熟悉常见____的形态、色彩与质感。其次:学习运用喜欢的绘画方式表现____,掌握____的表现方法。再通过造型表现,发现____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是:认识不同____的形状、色彩、质感,学习用线条、色彩描绘蔬菜。教学难点是:准确表现出不同____的形状、色彩和质感。

教法学法方面: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

然后是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赏→谈→画→评(板书)。

首先来说说——赏。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同学们欣赏____的精美摄影作品,把学生带入____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____,引出本课课题—____(板书)。

其次是——谈。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比如:画中有哪些____是你平时最爱吃的?在我们家乡还能吃到哪些____?谁能说说吃____的好处?讨论完,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种____,观察外形特征,给____分分类,比如: ____、____和____类,然后再把它们按颜色分类,最后体验____不同的质感:可先让学生闭上眼摸一摸,再说一说自己的体验。

谈下面就是——画。首先,组织学生欣赏大师作品、小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交流他们是如何表现的,学生自主探讨。接着就是师范讲解:我来示范,描绘____,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作画步骤。接下来,我设计了“大胆创作”环节,鼓励学生自由选择____的组合,类似色,对比色都可以,自由选择绘画表现方式:线描、水彩、水粉、油画棒或水彩加油画棒的组合等。并播放儿歌来营造

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会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点——评。应做到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培养学生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到了拓展延伸环节:为了达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些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幅更漂亮的____图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篇四: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小鸟的家》

老师们:下午好!我今天的说课将采用“五说”的说课模式。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课后反思。理论根据将贯穿在以上流程中。

1、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是“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内容的课业,是综合性很强的课业。因此,本课内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在设计上都贯穿了很新的教学理念,完全符合《二期课改》中的“基本理念”的要求。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是: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对大树和小鸟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这节课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与创作空间,而且在设计中“隐藏”了一部分创作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学习、思考的空间,能够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出发,达到了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统一。

由于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综合美术课,因而在备课上我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多与学生好动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二期课改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对教材的理解制订了以下教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绘制各种形态的小鸟的家。

操作领域:通过听、看、想、说、演、画、玩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表现出一个美丽温馨的小鸟的家。情感领域:通过小鸟的家的综合活动教学,加强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小鸟的家的认识、掌握、表现。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师生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解决措施:

2、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1.游戏法2.情景法 3.交流法 4。竞赛法

3、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做、玩、画、演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4、说教学过程:

二期课改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游戏导入、引出主题。

{

1、游戏:猜猜小鸟的名字。

2、欣赏:小鸟在森林里欢声歌唱。}(引出小鸟的家在美丽的森林里)

第二环节:新授课——重视知识“活化”。获得知识就意味着发现,意味着解决。在学生面前展现出直观鲜明的形象,结合教师巧妙的启发,引导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具体操作:

1:融入角色,启迪想象。

运用对比的手段体现小鸟有家的快乐A:让学生扮演鸟、树、花等表现小鸟在森林里的快乐生活。(让学生感受小鸟有

家的欢乐)B:插入灰暗的画面和小鸟的哭声。讨论:“小鸟为什么会失去了家?

进入关键:思考: “你能给小鸟做点什么?”结论:师生一起用大块的纸样“栽植”一片美丽的森林。(引导学生找到帮小鸟解决痛苦的办法:重建美丽的家园。)

2: 观察生活,激发创作欲望。

A:多媒体播放:学生家里的照片。(引出家的涵义:温暖、舒适、安全)

B:幻灯画面观察小鸟的生活。了解自然状态中各种各样的鸟窝、鸟巢(树上的、草地上的、水边上的、人工构造的)(引导学生了解鸟窝构造的基本特点,结合家的涵义进而激活思维发散再提出创作要求:“你会给小鸟设计个什么样的家呢?”)(注意:鸟窝和“家”的区别)

C:小组讨论(请个别学生先谈谈自己的想法。)通过上述游戏表演和教师的启发提问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第三个环节:当堂练习——重视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结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小鸟设计美丽的家。(绘画设计,彩纸粘贴)。

要求:给小鸟设计一个造型独特、色彩完美、形式多样的家,并把设计好的家贴在前面的树林里。在学生明确了作业要求后进行创作,把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结合起来。除了个别辅导外,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创作感,激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小鸟的家,达到启发想象力和创新,同时增强了集体协作精神。

第四个环节:小结——重视知识的导入和发展

这节课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评相结合方式,使学生在横向联系中拓展思路,体会了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情感目标。具体操作是

当小鸟的家设计好后

1、请学生自己谈谈成功之处

2、请同学投票选出最佳设计

3、教师总评并和学生一起体会小鸟重获家园的喜悦。

5、说课后反思:

学生:作业展示(附小朋友的话)

教师:

1、总之,这节课教学效果不错,教学过程成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技能、认知、情感、各项预定目标,在寓教于乐中圆满完成,体现了二期课改要求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形成了对综合美术的持久兴趣。

2、由于是对综合美术的初次尝试,对一些环节的估计不足。

我说课的内容是XXXXX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X册第X课《XXXXX》一课(课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

一.教材分析(课件)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XXXXXX》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X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课件)

思想目标:体会XX的意义,形成XXXX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XX,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课件)

教学重点是:XXXXXX。

教学难点是:XXXX合理性和协调性。(将XX巧妙的设计在造型中)。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课件)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 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XXXX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XX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XX的意义,懂得珍惜XX,引出本课课题—XX

(二)引导启发 了解XX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XX”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XX,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大胆创作 制作XX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XX”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示欣赏 评价XX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板书设计:(课件)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XX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第1课 崇敬的人(感人的形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们是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1、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2、作者其人、创作背景等切入介绍,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2、评一评。

(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

(2)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3、介绍《粉笔生涯》的画面内容。

4、对《父亲》内容作简单介绍。

美好的家乡

第2课:长长的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教学流程

一.导入主题

指导观察校园道路、教学楼(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探究与表现

1.观看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引导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

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1个消失点。

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描图正确。

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

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

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四.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

1.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美吗?

学习兴趣高涨,表现欲望强烈。

2.走,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

[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通过学习透视,思路清晰,学生跃跃欲试。此时安排作业恰到好处)

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

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重点辅导。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

第3课:高高低低的房子

教学目的:

1、通过描绘平视的房舍,使儿童进一步学会观察,学会在写生中进行取舍,学习在线描中注意处理线条繁与简的关系。

作业要求:

2、用线描的方法,画一座平视的房屋,正确地画出它的主要结构和某些细节。

教学重点:

室外写生的组织工作(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纪律,而且还要考虑绘画角度,角度若偏,就不能叫做平视的房舍了)。

教学难点:

线条的疏密、繁简组织,通过黑板上的演示及示范作品的观摩解决。

学生学习用具准备:

室外写生的工具,如画板、小凳、铅笔或彩色水笔。

教师教具准备:

一些儿童的线描写生作品和照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出示新课题,解题。

要向学生讲明,平视是指与房舍平行的位置上观察,如果从侧面观察就是成角透视,这样画出来的房舍不符合教材的要求。所以,同学在写生时,如果自己所坐的位置过偏,可向教师提出来更换。

3.教师结合自己选址情况,向同学介绍所画房舍的特点。由此可以谈到我国民居的一些特点,向同学展示图片。

4.提出外出写生时应注意的事项,做好外出写生时的准备工作。

5.到达写生现场后,再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并做好分组、坐好位置的工作。

6.学生作画。

7.整队,带回教室。

第二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简单总结上次外出写生时的纪律及学习情况。

3.讲线描写生中线的繁与简。

教师可结合所画房舍,具体分析怎样利用线条的繁与简,更有利地表现房舍的主要部分。例如将门框上的木纹加上去,会出现许多线条,与没有线条的白墙部分形成对比,这就是繁与简的对比,这种对比,将会有利于门的突出,因为它应当是画面的主要部分。教师还应当结合一些线描作品,给学生分析线的繁简关系。

4.做好外出写生前的准备工作。

5.整队到达写生地点,开始作画。(注意辅导学生)

6.整队回教室,修改、整理画面。(对本节课进行评讲)

第4课:未来的交通工具

教学目标:

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美观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未来不同时期交通工具发展过程与生活环境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现代、未来不同时期交通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谈感受: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造型与功能也日新月异。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欣赏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板书课题:《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

二、欣赏与比较:

1、古代与现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板书:造型、色彩、功能特点)

2、现代交通工具的先进性。

思考: 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是现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为什么?

你还知道其它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吗?说说它们的造型、色彩、功能和先进性。

三、探讨现代交通工具带来的现实问题。

1、消耗大量石油资源

2、污染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气,制造噪音等。

四、欣赏与想象“未来的交通工具”

引导学生从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将是“轻巧、美观、环保、高效、全自动、多功能、节约能源”方面进行联想与评述。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进行欣赏与评述:

未来的交通工具 造 型 色彩 功能

2、从“环保型、节能型、静音型、轻巧型、多功能型、太阳能代表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新水平”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像思维。

讨论:你心中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造型、色彩?有什么能和先进性?

五、学生作业

1、布置作业:把你心中的未来的工具画下来,与大家分享。

2、作业要求: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

六、评价

1、能收集现代与未来交通工具的图片,并进行分类、布置展览。

2、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进行欣赏与评述。

篇五:小学美术说课稿面试模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A美0023号考生,我将进行的是说课,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1课 明与暗。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

一.教材分析

我根据新课标内容,确定《XXXXXX》一课属于“————”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XXXXXX。

教学难点是:XXXX。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教法学法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领导者。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广大教师经历了“初步认识—

初步实践—课改反思—再认识—再实践”的课改过程。小学美术作为艺术教育必修学科之一,使小学美术教师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况。

(2)创设情境 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XXXX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XX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XX的意义,懂得珍惜XX,引出本课课题—XX

(3)引导启发 根据本课的 了解XX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XX”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XX,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4)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大胆创作 制作XX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XX”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6)展示欣赏 评价XX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 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篇六:美术课程说课稿

《美术》课程说课稿

一、说课程性质与作用

美术课是职业技术学院里,教育系教育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担负着对高职、中职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与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从而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打好基础的重任。

美术课具有人文性质,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高职师范类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二、说课程教学目标:

⑴ 知识目标

通过美术课的教学,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美术教育理论、绘画、美术设计、书法等较为全面的美术基本知识,建立初步的审美体验,树立正确的美术知识体系概念。

⑵ 能力目标

通过对绘画、美术设计等的美术实践活动的学习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并建立一定的造型能力,能独立设计与制作简单的绘画作品、工艺作品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美术理论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思辨能力。⑶ 情感目标

在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和现代设计教育并重,注重艺术情感潜移默化的养成,突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具体的美术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在美术理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理想和情操,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

课程教学重点:美术基本知识、基本技法的学习。

课程教学难点:怎样在美术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说教材和教学内容

⒈ 说教材

美术课所选取的教材是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美术》。全书共分三册,内容包括美术鉴赏、美术教育理论、绘画、美术设计、泥塑、书法六类,按年级分段,综合编排。教材编写考虑了弹性,既供全国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使用,也供四五年制学校使用。

这套教材适用性较好,符合目前教育专业的要求,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重视职业院校学生双基的培养,在同类教材中,知识涵盖面较广,内容较丰富,操作性强。

但在内容的前瞻性及最新技术应用水平方面稍显欠缺,有点固守陈规,目前新颖多样的美术教学内容及方法没有涉及。如当前比较受学生欢迎的电脑美术等。

编排上,有些内容过于分散,如美术鉴赏中绘画作品欣赏可按年代编排比按画种编排更要有利于学生学习,使学生不会发生概念上的混淆。简笔画可集中于一册完成,分成一、二两册教授,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理解与掌握这章内容,会使学生的知识衔接不连贯等。

有些内容的安排不切合教学实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泥塑这方面的内容,目前学院没有场地和条件进行泥塑的教学,学生操作起来也相对吃力,因为造型基础太过薄弱,学生会没有信心,丧失兴趣。因此这部分的内容就不作讲授,不安排到教学内容中去。

⒉ 说教学内容

本套教材共三册,分12个单元,按照大纲要求,把课程细化为5个系列:美术鉴赏系列、绘画系列、美术设计系列、书法系列、美术教育理论系列。共174学时,其中美术鉴赏16学时、绘画84学时、美术设计54学时,书法14学时、美术教育理论6学时。绘画又包括素描、色彩、教学简笔画、中国画、版画、图案基础6个单元,美术设计又包括平面设计、立体设计2个单元,共计138学时,是本套教材的重点。其中绘画技法的学习和美术设计理念的运用与制作的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五、说教学资源建设

以本教材为核心,结合学生知识及能力方面的具体情况,借鉴其他美术相关教材的部分内容,以使本教材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易得当,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已经制作的教学资源有: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挂图、范画、演示的工具材料、模型、实物等。这样能更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视野,使教学内容更符合美术的直观性、可视性的要求,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六、说学情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接受了一定的美术教育,但都是对美术里部分知识浅显的认识和介绍,有些课程根本就没有接触过,造型基础也很是薄弱。对美术的重视度不够,缺乏系统的训练,有些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学生普遍对美术作品感兴趣,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参与活动的热情比较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1、美术知识了解甚少。

2、造型基础很薄弱。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4、有些学生对美术还不够重视,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5、学生对美术的某些效果比较感兴趣。喜欢尝试新鲜实物。

七、说教学方法手段及作业布置

⒈在美术理论课中,运用讲授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讲清知识点,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难懂,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及集体讨论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难点。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查阅资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集体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⒉在美术实践课教学中,多运用示范法、引导法、分析法、集体创作法、练习法等,如在素描、色彩、中国画教学中运用示范法讲解作画步骤,使学生一目了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变得浅显易懂。练习法使学生得到技法的充分训练,不断掌握与提高造型能力、操作能力,以适应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简笔画教学中运用分析法和集体创作法,充分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集体创作中,体会到自主创造的乐趣,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业布置:

美术理论课主要采用小论文和布置思考题的方式进行作业安排。以加强学生印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美术实践课则以课堂练习和课后技能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期能达到小学教师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

八、说考核方法

美术课是一门考查课,考试的形式为随堂考试。主要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在教学内容里选一课题进行考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按要求完成作品。采用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相结合的形式,考试成绩60﹪,平时作业40﹪,学生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因为美术这一课程的特殊性,无法把所学内容都安排到试卷上考试,所以现在的美术考试还是以一节课或一章的内容进行集中考试,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评定每个学生最终的美术成绩。

1、考试方式

本课程采用书面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

2、难易程度

本课程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

3、题型

本课程考试题型包括:(1)、填空、简述题、论述题。(2)、现场美术技巧表现(绘画、书法)。

4、成绩评估:

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九、说特色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基础课程,它是一个内容庞杂、边缘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形象性、空间性、直观性、物质性的特点。所包含的表现形式各异,技能性很强,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综合能力的锻炼,全面发展的提高。它能弥补其他课程所带来的偏颇和不足,完善审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最终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职业教育里,完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推动社会的发展。

下载英汉翻译解说及高分技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汉翻译解说及高分技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人篇例文解说(作文要点解说及提升技巧)(五篇材料)

    写人篇例文解说(作文要点解说及提升技巧) 写人篇 要点解说所谓写“人”,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刻画,来表现其外貌特点、个性特征、思想情感等。......

    作文高分技巧(本站推荐)

    考试作文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虽然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但字迹......

    申论高分技巧

    申论高分!第一步,阅读材料 申论一般三个题目,分值比例2:3:5(这里主要是说省考,国考题型比较灵活,间或夹有选择判断等。个别省考也有只出两个题目的。为便于阐述,下文分析均针对“2......

    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技巧

    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技巧 翻译考试中英语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技巧: 由于汉语国家和英语国家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在语言上形成了很大差异。有时候一句英文在......

    高级英汉翻译 翻译基本技巧 总结稿

    解包袱法: 1.an American failure of nerve. 2. Those who recently dreamed of world power now despair of governing the city of New York. 3. The international dime......

    谈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

    谈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 选词,即选义择词,贯穿于整个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之中。这里的“词”指表达某一实体或整体性概念的单词、词组和短语。“选义”是由人类语言的一词多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解说及路线

    解说及路线 一、解说原则 1.凸显政府投入、学校特色、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 2.简洁、准确、具体。 二、行走路线 1.科学设计行走路线,不走回头路,尽早体现学......

    梅花魂PPT解说及教学详案

    《梅花魂》课例 《梅花魂》本课选自于人教版五年级上,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采用了回忆的写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几件外祖父身前的小事,传诵着一缕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