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岸质量技术监督局做好服务文章(最终版)
阿拉山口口岸质监局
围绕综保区建设做好服务文章
随着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的设立,阿拉山口口岸成为国内众多企业和公司关注的焦点,投资兴业者纷至沓来、抢滩入驻。为适应口岸经济发展的需求,阿拉山口口岸质监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建一流队伍、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为目标,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素质过硬、业务精通,班子团结、队伍和谐”的质监队伍,不断提高依法监管能力、服务发展能力,为更好地服务口岸发展大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自身建设,服务发展大局。
㈠ 积极健全工作机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阿拉山口
口岸质监局综合检验检测所已获得上级批准,核定全额预算管理事业编制16名,主要职责是承担阿拉山口口岸的产品质量、计量、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为口岸生产企业、综合保税区及矿产品加工提供技术服务。
㈡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自治州质监局和阿拉山
口党委、管委的直接关心支持下,阿拉山口口岸质监局综合检测楼已于5月30日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2578.3平方米,目前工程进展顺利。该综合楼内将建立满足口岸实际需要的综合检验检测实验室,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综合检验检测实验室建成后,口岸的生产
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检验自己的产品,解除了“企业产品送检难、检验周期长和技术服务不到位”的后顾之忧。
二、创新质监方式,服务科学发展。
㈠大力开展质量兴口岸活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努力帮助企业培育和争创名牌产品,推行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包括3C认证、食品生产许可(QS)、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业生产许可证、原产地地域保护和无公害产品等申办服务,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向上级申报,在法定时间内办结。对企业开展跟踪服务,免费为企业建立质量档案,管理中如果发现企业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立即主动进行零距离全程跟踪服务,上门提供技术支持和法律帮助,蹲守企业找出问题症结,制定整改措施。在我局帮扶下,口岸1家添加剂生产企业顺利完成了产品“升级换代”,取得了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产品远销到了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
㈡ 因地制宜开展法律法规、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培训。一是创新培训模式。中粮屯河博州糖业有限公司设备检修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要确保设备检修工作顺利完成,就必须对29名起重机械和厂内机动车辆从业人员在不脱岗的情况下进行系统培训。面对工学矛盾,我局经过深入了解企业实际工作状况,结合企业工作特点,采取“跟班培训”的方式对29名操作工进行培训,商请州特检所派出专业骨干教师,将培训课堂设到车间,让教师和特种设备操作工一同上岗,边教授理论知识边指导实际操作,并且延长培训课时,开展“活学活用”和考试竞赛活动,使培训取得
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工学”矛盾,而且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为今后更好地培训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探索了一条有益的经验。二是开展《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培训,帮助企业搜集市场信息,使企业及时了解市场准入制度、召回制度、WTO规则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自筹资金建立了标准查询库,免费为企业提供国内国际标准查询服务。
㈢严格依法行政,努力推进基层法制建设。在行政执法工作中注重“四结合”:一是执法工作与帮扶工作相结合。在日常执法工作之外,局长不定期带队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执法工作与普法宣传相结合。在查处违法违规案件时,利用典型案例向当事人和本行业进行宣传。比如:今年我局查处了一起用罂粟壳、柠檬黄、日落黄加工卤肉的食品违法案件,以此案说法,在食品行业开展了专项治理和整顿,组织食品从业人员开展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市场准入许可及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大讨论,大大提升了本行业的自律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自觉形成了行业约束机制,使执法和普法、执法和监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不定期深入社区、街道、企业开展《食品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质监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和咨询服务活动,提高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三是执法工作与监督机制相结合。通过加强案件报告制度、执法检查、规范文书制作和案卷管理等措施,对案件办理全
程实行动态跟踪监督,确保案件办理质量;四是执法工作与廉洁建设相结合。结合本局党风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 工作,要求执法人员严格执行国家质检总局“十不准”等廉洁从政规定,在执法中做到严格按程序办事,不办人情案、关系案,确保清正廉洁。
㈣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口岸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围绕口岸中心工作,确定重点服务企业,抽调业务骨干进行蹲点服务。位于综合保税区内的地平线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今年需要新建2台5000m3原油储罐,并新建由3台2000m3、8台150m3液化石油气储罐组成的气体充装站,整个工程工期紧,专业性强,质量和安全要求高。为此,我局专题请示上级领导,从自治区、自治州抽调了5名专家和技术骨干进场蹲点指导,并根据工程进度进行现场检测;二是设立群众接待日,方便群众质量投诉和来信来访;三是大力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先后施行了辖区内企业食品出厂免费检验、集贸市场、超市、商店计量器具免费检定等惠及民生的工程。
第二篇:口岸质量技术监督局做好服务文章
阿拉山口口岸质监局 围绕综保区建设做好服务文章
随着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的设立,阿拉山口口岸成为国内众多企业和公司关注的焦点,投资兴业者纷至沓来、抢滩入驻。为适应口岸经济发展的需求,阿拉山口口岸质监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建一流队伍、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为目标,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素质过硬、业务精通,班子团结、队伍和谐”的质监队伍,不断提高依法监管能力、服务发展能力,为更好地服务口岸发展大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自身建设,服务发展大局。
㈠ 积极健全工作机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阿拉山口口岸质监局综合检验检测所已获得上级批准,核定全额预算管理事业编制16名,主要职责是承担阿拉山口口岸的产品质量、计量、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为口岸生产企业、综合保税区及矿产品加工提供技术服务。
㈡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自治州质监局和阿拉山口党委、管委的直接关心支持下,阿拉山口口岸质监局综合检测楼已于5月30日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2578.3平方米,目前工程进展顺利。该综合楼内将建立满足口岸实际需要的综合检验检测实验室,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综合检验检测实验室建成后,口岸的生产
程实行动态跟踪监督,确保案件办理质量;四是执法工作与廉洁建设相结合。结合本局党风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 工作,要求执法人员严格执行国家质检总局“十不准”等廉洁从政规定,在执法中做到严格按程序办事,不办人情案、关系案,确保清正廉洁。
㈣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口岸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围绕口岸中心工作,确定重点服务企业,抽调业务骨干进行蹲点服务。位于综合保税区内的地平线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今年需要新建2台5000m3原油储罐,并新建由3台2000m3、8台150m3液化石油气储罐组成的气体充装站,整个工程工期紧,专业性强,质量和安全要求高。为此,我局专题请示上级领导,从自治区、自治州抽调了5名专家和技术骨干进场蹲点指导,并根据工程进度进行现场检测;二是设立群众接待日,方便群众质量投诉和来信来访;三是大力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先后施行了辖区内企业食品出厂免费检验、集贸市场、超市、商店计量器具免费检定等惠及民生的工程。
第三篇:做好服务大文章 建设和谐美校园
做好服务大文章 建设和谐美校园
河南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是河南南交通运输厅直属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河南交通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的任务。长期以来,学校积极实践教育为民生服务、教育为学生服务,努力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为民生服务
近年来,河南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在教育为民生服务方面不断采取新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
1.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是狠抓专业建设。学校目前拥有5个教学系部、19个普通中专和中级工专业、4个高级工专业、3个“3+2”大专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和计算机及应用是省教育厅认定的省级重点专业点,汽车修理、汽车驾驶、公路工程是河南省人社厅认定的省级示范专业;汽车维修专业被河南省人社厅确定为河南省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二是做好招生工作。在中职学校招生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学校连续3年保持了良好的招生态势,稳中有升,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超过3000人,短期培训、继续教育规模超过5000人。开办了普通中专教育、技工教育、“3+2”分段式大专教育、对口升学教育、本专科继续教育和短期培训,初步形成了普通中专、技工、“3+2”大专、对口升学、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三是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学校调整了实验室布局,新建了汽车实训中心,争取到了上级划拨的500万元汽车实验室项目和300万元的河南省201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3年来学校对实验实训设备的总投入达1650万元。先进的土木实验室、电子阅览室、汽车实训中心等陆续投入使用,固定资产投资已累计3943万元。四是美化校园环境。2013年学校科学利用职业教育以奖代补改善办学条件专项资金53万元和省交通运输厅校园环境改善工程项目、绿化美化工程项目资金90万元,开展了校园路灯更换、小广场改造、花坛树种更新等校园环境美化绿化。一批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及绿化、美化工程相继完成,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2.坚持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河南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代表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我校学生在2012年、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中职组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个。学校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和阳光德育测评试点工作,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根据市场岗位需求修订完善主干各专业《中、高级工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和《高级工专业学分制实施办法》,制订并落实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学校还制定了《学校教研成果奖励办法》,积极引导和鼓励教职工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参加各级教学技能竞赛。学校成功承办了全国交通技工院校汽车运输类第5轮教材主参编会议;作为组长单位,学校组织召开了河南省职业技术培训体育专业中心教研组成立大会和第一次会议;在省、市级教科研成果评比和教学大赛中,由我校教师主持的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得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市级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2项、二等奖 3 项;有1名教师获取全国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名教师获取省级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名教师获取二等奖;编写了6部校本教材,主参编了4部全国中职院校汽车类主干教材和2本交通安全培训教材,主参编的3部教材喜获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十一五”优秀教材奖;在CN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84篇;获省市级以上优秀论文20篇;制作的课件获省市级竞赛奖励24项;1名教师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3名教师获省级优质课二等奖,25名教师获市级优质课三等奖。
3.校企合作、行业培训和社会培训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校企合作继续向提升内涵、丰富形式推进,顺利与38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每个专业分别聘请了5名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兼职任教。妥善安置了二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和三年级学生就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二是经与驻马店市、上蔡县和确山县等地的民政部门的主动联系,我校首次开展了退伍军人的就业技能培训,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三是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成功被省交通厅认定为首批全省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考评机构。四是通过广泛争取,多方联系,3年来我校利用师资和设备优势,共完成5000余人的短期培训。其中,驾驶员培训4000余人,驻马店市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培训900余人,驻马店市中职学校特色专业师资培训100余人。
二、教育为学生服务
教育为学生服务是我们“三个服务”理念的核心,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组织开展了学习焦裕禄精神、“六问六带头”活动、专题辅导报告、警示教育、“教育三服务”征文等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有效感召和带动了教职工,使广大教师明确了教育为学生服务的真正含义,并形成了行动的正能量。近年来,我们主要以“关注学生成长,服务学生成才”为核心开展教育为学生服务活动。
1.严格管理,注重引导,学生管理有了新成效
一是制定并实施了《班主任管理办法》,完善了班主任考核评价办法,加强了对班主任队伍的教育和培养,进一步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和奖惩措施,强化班主任的岗位意识和工作责任意识,不断促进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组织开展了校园文明大讨论、成人教育等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现由被动教育向主动教育的转变。三是以生为本,改善管理和服务,认真做好国家助学金、奖学金、伙食补贴和减免学费等与学生利益紧密相关的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将有关资金全部足额及时地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近3年共为学生办理国家助学金607.95万元、办理免学费237.51万元和发放困难补助金12.1万元,学生满意率达100%。
2.加大科学管理力度,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全员聘任制、聘后管理、部门目标责任管理等制度,逐步实现了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调动了校属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维修改造了校园超市、食堂和宿舍,制定并实施了超市、食堂经营承包方案,严格实施招投标制度,引入了有资质的企业来校经营,加强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监督,有效改善了卫生状况,提高了服务质量。三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工会、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的作用,全程参与监督教学设备采购、维修项目建设、教材采购、日常教学及办公耗材购置等。后勤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有了新提升。
3.大力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
一是制定并实施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与各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了校园及家属院封闭式管理,确保无安全责任事故。二是建立健全了各项学法用法制度,积极开展普法教育、依法治校工作,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三是及时总结和上报了学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经验,连续3年被驻马店市驿城区命名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目前,学校正以建设国家交通运输部示范性中职学校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基础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入推行教育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办出交通行业特色,为河南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责编
王鹏飞)
第四篇:工商部门如何做好服务发展这篇大文章(推荐)
工商部门如何做好服务发展这篇大文章
作者 洛阳局赵梅香 仅供交流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政府部门的职能正逐步从管理向服务方向发展,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如何服务是当前形势下比较重要的课题。本文根据洛阳市工商局近年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做法,对服务的内涵、要求,以及途径等进行了阐释。
一、正确界定服务的内涵
百度对“服务”的解释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简单的说,就是“为别人做事,满足别人需要。”作为政府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工商局的服务必须依据职能,把职能是否到位作为评判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准。
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定位政府负责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各类市场主体的准入,并对各类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负责消费维权,依法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监管与服务是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两个方面。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监管与服务的目的是一致的,即监管和服务的最终目的都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大服务和小服务、表像服务与深层次服务之分。上门送照是服务,态度和蔼热情是服务,但这些都是小服务、表象的服务,只有依法行政,监管到位了,才是大服务和深层次服务。监管和服务是相辅相成的,监管缺位的服务是无源之水,只有依法行政,监管到位才是最好的服务。不能因为谈服务,就降低监管门槛,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监督管理市场,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做到职能到位,又服务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工商部门在服务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在要求
要加快转变监管服务方式,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工商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工商队伍,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要求。一是加强基本技能及工商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要在工商系统形成了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重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注重强化基层和执法一线人员的基本技能培训,培育专业人才,有效提升工商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监管效能。使干部职工人人成为工商管理的多面手,实现一专多能,从而达到提高执法水平的目的。二是创新人才机制,激发人才潜能。在干部选任工作中,要依照公开、公平、择优的用人原则,注重根据各类人才的特长和特点,不断改革用人制度,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做到各取所长、人尽其才,不拘一格选贤任能,把一大批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把现有的人才,放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特长和优势,让每一个人才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是要有效提升监管效能。要高度关注社会焦点,突出热点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红盾护农”、治理“黑网吧”、打击传销、虚假广告等专项整治行动;要创新监管手段,开辟监管领域,把网络监管作为监管新领域,积极尝试运用网页截图、视频截取、电话录音转录等技术手段制作电子证据,查办各类网络案件,增强监管服务的本领,提高监管服务的水平,带动提升监管服务的综合功能。
三是要不断提升人文环境。要注重人文氛围的培育和营造。要以夯实机关文化建设根基为重点,在机关各楼层设置文化展板、征集作品充实书画长廊、创办红盾书屋,加强工商文化展厅、多媒体演示中心、多功能活动室、书法绘画室建设。同时,要发扬人文关怀精神,1
牵头组织志愿者服务社区、助交通,帮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不断净化干部职工的心灵、陶冶干部职工的情操,在工商系统形成风清、气正、互助、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工商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
要立足工商职能,进一步优化服务发展的各项措施。
(一)更新理念,用活政策,激发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服务发展的潜力。要适应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新要求,解放思想,更新理念。适应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改革思路,结合国家总局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具体安排和省局的具体要求,提前谋划,未雨绸缪,着力构建“宽进严管”的监管体制,促进市场主体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要降低准入门槛,提高登记效率。用足用活国家总局和省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细化服务措施,制定进一步落实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二)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效率。一是积极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通过简化注册登记手续、审批程序,放宽登记条件,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审批效率。为投资者和企业商户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诚信的创业和发展环境。二是在项目落地上突出高效服务。对地方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明确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工商局为责任单位,落实领导干部联系负责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促进重点项目落地生根。三是为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主动服务创新园区和产业化项目,实行“联络员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登记注册、登记事项变更、年检换照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工商职能,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规模、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十六字方针的要求,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污染企业,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四是强力推进“商标服务年”活动,服务市场主体做大做强。要围绕创新驱动,强力推进商标战略,积极探索商标战略推进机制,组织实施“商标注册培育”、“品牌基地创建”、“商标富农”、“商标复兴”、“商标国际化”等五大工程,大力指导扶持市场主体申报注册商标,引导帮助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
(三)规范提升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效能。一是推进“中原红盾行动”。按照省局部署组织开展中原红盾消费维权行动、砺剑行动、护农行动和市场巡查集中行动。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不断规范提升监管行为。二是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平安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进一步完善打击传销联席会议制度、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执法合力。三是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抓行政指导规范,促进执法监管机制创新。结合行业特点、消费热点、日常监管和服务发展,全方位开展行政指导;抓执法监督规范,促进执法效能提升。组织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组织开展行政许可卷业务对口自查和法制抽查,对共性问题在制度上加以规范。组织开展全系统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和行政强制措施专项执法检查,通过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
(四)规范提升消费维权行为,在服务和保障民生中做出新贡献。一是构建消费维权长效机制,变短期行动为长远规划。秉持省局“在为民中规范提升,消费维权实现新作为”的工作理念,努力构建消费维权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经常抓、抓长效的消费维权工作格局。二是筑牢消费维权坚强防线,变事后监管为事前防范。强化行政指导,开展消费体察,开展消费维权开放日活动,促进维权意识提升。三是壮大消费维权社会力量,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招募消费维权志愿,依托食品安全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多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力维权的工作局面。四是创新消费维权工作手段,变传统维权为品牌维权。开通“消费维权直通车”,高效解决维权难题。创新消费维权方式,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载体,建立消费维权志愿者在线消费教育服务平台。创新执法办案手段,成立查办消费维权案件专案组,集中优势力量办理涉及重大民生问题的消费维权案件,实行“阳光办争议案”,树立执 2
法权威。
(五)发挥工商职能,落实惠农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继续实施农村经纪人联系点制度。要降低准入门槛,在基层工商所设立农村经纪人专管员和服务窗口,开通“绿色通道”。允许农村经纪人开展季节性、临时性的农产品经纪活动。对于初入经纪行业、经纪业务量较小、非常年性经营的农村经纪人,可以先行备案,暂缓办理营业执照,在发展中逐步予以规范。大力推广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完善订单农业机制,指导、帮助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法签订、履行合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支持农民专业合组织跨城乡、跨地域开展经营活动。继续加大力度创新支农途径,大力扶持“家庭农场”的发展,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五篇:坚持改革大动作 做好服务大文章
坚持改革大动作 做好服务大文章
“二十公”会议对公安工作如何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把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公”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来抓,要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精神为动力,深刻理会周部长“九要九不要”,进一步强化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为长春市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治安环境;为早日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贡献。
一、正视问题和困难,冷静分析社会发展形势
公安工作要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服务、服从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当前影响公安工作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有三个:一是观念问题,二是素质问题,三是管理问题。这三个方面都是我们主观认识上的不足、滞后和偏差。既然问题摆出来了,就要从主观上找原因,最后从战略的高度考虑如何完善和提高公安工作整体水平。这次“二十公”会议充分体现的“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精神。党的“十六大”的决定既总结了十三届二中全会至今的改革经验,又提出了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就是“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这“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把我们总的发展思路和我们执政党今后的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讲得很透彻。当今时代是改革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艰难的时候。我们只有在看到希望的同时,认清存在的问题,才有解决的方法,并由此来确定我们公安工作的思路和方向。
二、着眼服务,加大公安改革力度
虽然近年来我市狠抓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各项工作,确保了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唱响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旋律,为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服务;通过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结对挂点、义务巡逻等工作,推进了机关作风建设,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但公安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不论是勤务、管理、执法和监督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革,由“我为治安管人民”向“我为人民管治安”转变。
市局的改革工作已经从开始的论证、调研、制定改革方案到现在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彻底的改革,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作为试点单位,市局的改革也将成为我市乃至全省公安改革效仿的对象,其改革后的效果还需实践的论证。下一步,就是全面性的改革,包括县区局、机关的改革等等。这里,我想先提些想法和意见,我认为,改革要先从机关做起。要改革不合理的制度、不合理的管理办法和不合理的思路。改革要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目标设定应求高求远。目标设定求高求远就是说要站得高,看得远;不站得高看得远,不叫改革,那叫“挠痒”。要改革就要大刀阔斧;要改革就要给部门和个人带来一些阵痛。否则,没有阵痛,就是改不彻底。
二是调查研究要求深求透。调查研究不是泛泛而谈,应求深求透,各个部门都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先摆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然后才出台改革措施和政策,包括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责任追究机制,这才是根本目的。我们要解决内在的、直接影响公安工作三是改革措施要求新求实。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围绕大形势的改革,具体讲是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本市实际,结合时代特点。改革既要求高求远,又要立足现实;改革不要超出我市现有的水平。既要求新,也要求实,两者是相互统一的,要按照不同层次制定改革措施,而不能好高骛远,毫无目标。尤其不能做出许多目前没有警力和财力跟上的新的承诺.四是改革措施运作要求精求快。如何求精求快?“精”体现在两方面:在内容上是体现在执法上,部门上是体现在基层科、所、队上。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工作就能更好地开展。这是我们今后若干年内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提高总体的执法质量和水平就体现在基层科、所、队,并围绕这一实质问题抓管理、抓队伍。解决基层领导管理水平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五是配套措施应求稳求活。如我们的警务规范化建设,配套措施就跟不上。如单位和个人不按规范化建设要求办,该怎么办?如何追究责任?这些都没有配套的措施。这些配套措施跟进才是抓落实的根本,比如目前我们装备上的困难就是大事,但如果我们加强管理,财政体制顺了,装备上的困难,慢则两年,快则一年半,全部都能解决。关键是我们如何算好账、管好家,有计划地根据轻重缓急逐步解决。现在的问题是基层经费困难,机关经费买高级小车,派出所出警的汽油费也解决不了,而更可怕的是民警的夜班费要靠“扫黄打非”的罚款解决.三、立足本职,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
当前全市公安机关提出坚持执法为民,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公安机关一是要切实抓好“二十公”会议精神学习,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烈讨论高潮。二是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持对“两抢一盗”犯罪的高压态势,落实措施,巩固成果,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要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满腔热情地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心尽力地做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四是要转变观念,从夯实公安基础工作的高度深化以规范执法为核心的警务规范化建设,检验和完善警务规范汇编、规范化示范教学片、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建设等级评定办法和“一票否决”制度、检查标准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在市、县(区)公安机关和所队基层单位的实际运作。五是要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的方针,全面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