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点:第七章 高中生心理的发展
第七章 高中生心理的发展
(一)高中生的生理发展
1、识记:
身体机能的发展:(1)心脏功能的发展,心脏接近成人,在适当体力活动情况下,还会有所增长。(2)肺的发育,肺的结构和功能已经接近成熟。(3)肌肉力量的发展,体重的增加是比较显著的,除了骨骼和内脏以外,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增加也占了很大比重。
神经系统的发展:
2、领会
身体形态的发展:在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高中男女生的第二性征已经充分显示出来。男生增大,声带增宽,导致发音频率降低,大约从15岁左右开始,几乎全部进入变声期,声音低沉。到高中末期即18岁,几乎所有的男生都是喉结突起,声音变粗。胡须从上唇扩展到下唇,长成了宽肩、粗壮的“倒三角”体型,变得更像男子汉。女生声带增长变窄了,乳房已充分发育,腋毛在15岁左右开始生长。骨盆逐渐变宽,臀部变大。显露出成熟女性的风姿。
性意识发展的特点:
1、身心发展不平衡,2、对自身发育的喜悦和烦恼,3、对异性产生了兴趣。
3、简单应用
高中生性意识发展的阶段:阶段
一、性反感期,阶段二,向往年长者的“牛犊”期,阶段三,接近异性的狂热期。阶段四,浪漫的恋爱期。
4、综合应用
生理发展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性意识发展的阶段
(二)性意识发展的特点
(二)高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
简单应用:
高中生主导活动发展的特点:
1、在学习内容上,高中生以系统掌握间接的更改经验为主。
2、在学习性质上,高中阶段仍属于基础教育。
3、在学习主动性上,高中生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
4、在学习策略和技巧上,高中生更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分类等总结。
5、在学习动机上,高中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间接学习动机和长远学习动机占优势。
6、在自觉能力发展上,高中生随年级升高而逐渐提高,并且重点学校学生的自觉能力高于一般学校的学生。
(三)高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
1、识记
记忆发展的特点:
1、记忆力增强,2、以理解记忆为主,3、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发展。
4、抽象记忆占优势。
5、短时记忆稳定。
概念的发展: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初中生。表现:第一,在对字词概念进行理解时达到接近本质定义和本质定义水平的阶段。第二,在对概念进行认知操作方面,高一学生通过分析和和比较,能给出概念的本质内涵。第三,在概念分类能力方面,高中生能正确说出分类的理由。第四,高中生的概念逐步摆脱了零散性和片断性,发展并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概念体系。
推理发展的特点:第一、高中生的推理能力趋于成熟。第二、高中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同步发展。第三、高中生各种推理能力发展存在不平衡。归纳推理好于演绎推理。
想象发展的特点:第一,想象的有意性充分发展。第二,想象的创造性水平显著提高,创造性想象占优势。第三,想象的现实性明显增强。
衡量情绪成熟的指标:第一,能保持身体健康。第二,对于行动的控制。第三,消除紧张情绪,使其向无害的方向转化。第四,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使之稳定。
理智感的发展:理智感常与求知欲、好奇心、创造欲等相联系。随着高中生年级的升高,求知欲逐渐增强。好奇心也随年级升高而不断增加。
美感的发展:高中阶段是美感发展的主要时期。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对美的追求表现出广泛性;第二,不仅关注外在美,而且更注重心灵美,思想美;第三,美感的产生与对美的认识有密切的联系。
道德感的发展:道德感发生的过程是:首先,通过学习和模仿将社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化为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其次,用这些内化了的经验和需要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并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最后,在评价过程中和评价基础上体验到一定的情感。
2、领会
观察发展的特点:
1、观察的自觉性提高。
2、观察的时间延长。
3、观察的概括性高度发展。
4、观察的精确性显著发展。
注意的发展:
1、注意的稳定性。增长速度逐渐缓慢。
2、注意的分配。高中生的注意分配能力要比初中生好,但总体水平还没有达到最高水平。
3、注意的转移。注意转移能力在实践阶段已达高峰。
思维发展的特点:高中生思维发展的总特点是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牌优势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有以下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假设性、预设性和内省性。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进入成熟期。
3、形式逻辑思维发展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具体运算思维与形式运算思维的比较:不同点表现在:(1)现实性和可能性。(2)经验归纳与假设演绎。(2)命题内的和命题间的思维。
辩证思维形式的发展:辩证思维有三种形式,即辩证概念、辩证判断和辩证推理。(1)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对辩证概念掌握都最好,其次是辩证判断,辩证推理最差。(2)从年级发展来看,高二学生辩证思维已经在思维中占优势,而初一学生不占优势,初三处于过渡阶段。(3)辩证思维的三种形式发展的速度不同辩证概念和辩证判断初中和高中阶段一样,起点高,发展速度快,辩证推理的起点低,且发展速度较慢。
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一,透过现象揭露本质能力。高中生已有49.2%的人具备透过现象揭露本质的能力。第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87.2%的高中生具备全面评价道德问题的能力。第三,分清问题主次的能力。72.3%的高中生具备分清问题的能力。第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高中生半数以上的人能在道德评价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第一,高中阶段处于创造性思维最佳发展区的前端。第二,高中生创造性思维中现实性的特点突出。第三,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和有意性增强。第四,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迅速发展。
朗读发展的指标:
1、亮度。
2、准确。
3、口齿。
4、表情。
5、技能。
默读发展的指标:
1、唇动。
2、复述。
3、理解。
情绪体验的发展:第一,情绪体验的持续性延长。第二,情绪体验丰富。第三,情绪体验深刻。第四,情绪体验更加细腻。
意志行动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1、采取决定。高中生采取决定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不断提高。
2、执行决定。执行决定的毅力明显增长。
意志品质的发展:
1、自觉性。高中生自觉性有了很大的发展,行动目的明确,有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并能将自己的行为置于预定目标中。
2、果断性。高中后果断性迅速提高。
3、自制性。自制性发展较快,可以从他们抗诱惑能力中看出。
4、坚韧性。高中生的坚韧性发展水平较高,这与他们对任务的认知、个人兴趣和责任感增强有密切关系。
3、简单应用
高中生辩证思维的发展:
1、形式的发展。(1)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对辩证概念
掌握都最好,其次是辩证判断,辩证推理最差。(2)从年级发展来看,高二学生辩证思维已经在思维中占优势。(3)辩证思维的三种形式发展的速度不同。
2、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一,透过现象揭露本质能力。高中生已有49.2%的人具备透过现象揭露本质的能力。第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87.2%的高中生具备全面评价道德问题的能力。第三,分清问题主次的能力。72.3%的高中生具备分清问题的能力。第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高中生半数以上的人能在道德评价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1)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2)创造性思维内容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散思维,它包括三个维度: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其流畅性发展最快,变通性发展较慢,独创性发展最慢。
高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情绪的发展。
1、情绪发展的特点。
2、情绪发展逐渐成熟。
(二)情绪发展的内容。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4、综合应用
高中生思维的发展:
(一)思维发展的特点
(二)具体运算思维与形式去处思维发展的比较。
(三)思维发展的内容。
1、概念。
2、推理。(1)推理发展的特点。(2)逻辑法则运用能力的发展。
3、辩证思维。(1)辩证思维形式的发展。(2)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
4、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2)创造性思维内容的发展。
(四)想象。
高中生意志的发展:
(一)意志行为。
1、采取决定。
2、执行决定。
(二)意志的品质。
1、自觉性。
2、果断性。
3、自制性。
4、坚韧性。
(四)高中生修改和社会性的发展
1、识记
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2)自我意识的组成成分分化。
(3)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4)自我评价逐渐成熟。(5)自尊心强。
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1)自我肯定型。(2)自我否定型。(3)自我矛盾型。(5)自我萎缩型。
兴趣发展的特点:(1)高中生兴趣的发展经历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2)高中生兴趣由肤浅向深刻发展。(3)高中生的中心兴趣逐步形成。(4)高中生的兴趣从广到窄。
人生观:是个体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看法。
价值观的特点:(1)主观性。(2)选择性。(3)稳定性。(4)社会历史性。
气质的发展:到高中阶段,气质类型已经基本稳定。但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高中生的气质特点有一些变化。
性格发展的阶段:阶段一,性格萌芽阶段。阶段二,性格形成的阶段。阶段三,性格基本定型阶段。
2、领会
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第一,自我评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第二,自我评价的途径多样化。第三,自我评价的结果更加全面、丰富。第四,自我评价的客观性有所提高。
阅读兴趣发展的阶段:
人生观发展的阶段:(1)准备阶段。(2)观察阶段。(3)探索阶段。(4)定向阶段。(5)确立阶段。
价值观发展的特点:(1)主观性。(2)选择性。(3)稳定性。(4)社会历史性。
性格发展的特点:(1)高中生进入性格发展的第二个快速期。(2)性格的类型逐步形成。
(3)性格发展与其心理过程、个性倾向性及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加明显。(4)高中生对性格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提高。(5)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和复杂。
哈威斯特关于社会化发展任务的观点:(1)学习与同年龄男女之间新的交际方式;(2)
学习男性或女性的社会任务;(3)认识自己身体的构造,有效利用自己的身体。(4)在情绪情感上与父母或其他成人独立;(5)具有经济独立的信念。(6)准备选择职业;(7)作结婚和家庭生活的准备;(8)发展自己作为公民所必要的知识和态度。(9)培养自己负有社会责任的行为;(10)获得指导自己行动的价值观和偷道德体系。
朱智贤关于社会化发展任务的观点:(1)高中生断续谋求独立,希望摆脱父母和其他成人的监护指导。(2)随着高中生各方面的成熟,特别是高级思维的发展与形成,他们确定自我的过程有了进一步发展。(3)高中生性别角色概念的发展,是他们在实中后期获得性别角色的断续和巩固。(4)高中生必须进一步适应性的成熟。(5)学习适应成人社会对高中生来说更为迫切和需要。
同伴关系的作用:(1)促进学习进步。(2)促进情绪稳定,达到相互支持。(3)促进性格发展。(3)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1)对友谊的渴望强烈,喜欢与同性别同伴交朋友。(2)高中生的友谊观逐渐成熟。(3)高中生选择朋友时,更看重朋友的心理品质。(4)高中男女学生交友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
父(母)子关系的发展:
1、与父母关系中存在着“代际差异”。
2、对父母的态度。总上体高中生对父母的态度是积极的,高中生对母亲的态度比对父亲的态度积极。高中女生对父亲的态度要比男生积极。
3、与父母的关系。大部分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是融洽的。
师生关系发展的特点:(1)高中生最喜欢是的关心学生、办事公正、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老师。(2)高中生喜欢性格活泼、讲话风趣、善于接近学生的教师。(3)高男生比较重视老师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高中女生比较重视老师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和穿着大方得体。(4)希望在师生间有一种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师生关系的作用:第一,它能促进高中生良好性格的形成。第二,它能够使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第三,它可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行为上的榜样。第四,它能促进高中生智慧潜力的发展。
3、简单应用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3、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
高中生人生观的发展:(1)准备阶段。(2)观察阶段。(3)探索阶段。(4)定向阶段。
(5)确立阶段。大部分高中生属于探索阶段。小部分高中生属于定向阶段。个别高中生处于确立阶段。
高中生价值观的发展:高中生的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对理论问题产生了越来越深厚的兴趣,热衷于哲学探讨。第二,在高中生价值观中,反映其个性色彩。第三,高中生的价值观缺乏稳定性,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第四,高中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他们逐渐学会将个人的生活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相联系。
高中生兴趣的发展:
1、兴趣发展的特点。
2、各类具体兴趣的发展。(1)学科兴趣。高中男生更喜欢理科,女生喜欢文科。(2)阅读兴趣。高中生阅读兴趣主要是故事类、文学类和思想类书籍。(3)政治兴趣。高中生对政治的兴趣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加。
第二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本站推荐)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发展理论】
一、发展贯穿人的终身,指的是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二、青少年身体上的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
1、是体型外貌的变化;
2、是脏器机能的健全;
3、是性的成熟,此外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
三、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大概在12岁左右)。
四、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大脑皮层最大的区域,它最迟发育完善,功能也最复杂。
五、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以一句“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闻名于世。
六、行为主义学派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心理发展外铄论的典型代表,华生也有一句充满自信的经典论断:“P16”
七、维果斯基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二是作为文化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八、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②、方向性和可塑性 ③、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
④、发展的关键期:在一般家长的信条中,孩子的发展有一些“黄金时期”,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言的“关键期”。
九、毕生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①、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②、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③、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但总体上来说发展是选择、优化、补偿这三者的协调。
十、弗洛伊德认为推动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根据快感区域的不同把人的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和生殖期
十一、埃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他在《儿童期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人生八个发展阶段。
十二、华生的论调完全否认了遗传作用,并且鼓吹教育万能论;
十三、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十四、皮亚杰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第二章 认知发展】 一、一个人思考并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的学习活动都属于认知活动;
二、认知发展是指一个人进行智力活动并获得相应产物的能力的进步或提高。
三、持有阶段性观点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技能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点上表现出突发性的增长,而在另一些点上却没有变化,即以一种分离的、阶段性的模式发展。在对阶段性发展观点进行比喻时,常用例子“爬楼梯”,即认知的阶段性发展如同人爬楼梯;
四、认知发展的连续性过程类似于一个人沿着斜坡向上走逐渐到达更高层面的过程,其中每一个新的进步都建立在前面的发展之上。
五、领域一般性:持有领域一般性观点的认知理论认为只存在一条认知发展路线,即认知发展几乎是同时在多个领域发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张领域一般性的观点;
六、领域特殊性: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坚持的就是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观点,认为人类的认知包括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不同领域,各个领域的发展是彼此独立的。
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认为当已有的图式不能应对眼前的问题时,就产生一种不平衡状态;
2、感知运动智力阶段的儿童还形成了客体永恒性概念,即能意识到被移出视野的物体仍然存在并试图找到它们,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学会玩捉迷藏的游戏;
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明显进步,但仍局限于对具体物体进行推理;(此阶段儿童思维具有可逆性)这种儿童思维的可逆性的进步给儿童带来的两个变化之一是:理解了守恒法则。
八、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
1、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是研究者从认知心理学领域中寻求的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新的途径。
2、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与皮亚杰理论不同的是,它坚持的是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观点,它们重视知识在儿童的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3、总体上信息加工观点认为存在基础发展个高级发展这样两种认知发展过程。
九、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对于认知发展的影响。
十、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注意品质也有了良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的保持时间的延长和专心程度的提高。青少年时期个体能更好的进行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运用,通过这种交替,青少年能够以更长的持续时间对特定对象进行观察。
十一、怎么样根据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 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习环境与课程教学等几方面来讨论:
(一)教学目标与认知发展: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启发和促进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以及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内容: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确定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并提供与其水平相一致的教学内容。
(三)认知发展与学习环境: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特点是:
1、提供互动的、鼓励性的活动,2、将学习的主题和问题置于更宽广的背景下,来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创设途径及其意义是: 优化感知环境 创设体验情境 创设探索情境 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创设合作情境
(四)认知发展与课程教学:除了以上途径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程教学来促进青
少年的认知技能的发展。
【第三章 智能发展】
一、比奈——西蒙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二、韦克斯勒量表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除了可以测出总的智商。还可以分别计算出语词智商和操作智商
三、斯皮尔曼认为存在一般智力因素和特定智力因素
四、卡特尔将一般智力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晶态智力,液态智力 液态智力是发现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晶态智力包括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研究表明液态智力发展到一定年龄就不再提高,而晶态智力可以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五、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是?
认为每一种智力都是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每种智力在不同社会中的价值不尽相同,其价值的大小与社会对它的需要、奖赏以及它对社会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各种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整体的智力活动。具体类型如下:
言语智力 逻辑——数学智力 空间智力 音乐智力 身体——动觉智力 人际智力 内省智力 关于自然的智力
六、这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传统的学校教育仅仅重视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较少关注其他智力,这是片面的;
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全方位开发学生的多种智力。
七、智力发展的差异
1、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大体表现在智力水平、智力结构等方面(1)、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形式。(2)、智力发展的结构差异
有的人记忆力好,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但缺乏音乐才能,也有人很擅长音乐,却在数字计算方面表现得无能。用智商分数这个指标却不足以表明智力的这种特点。
八、怎样通过学校教育促进智力发展
1、科学应对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2、注重基础知识、经验和实践。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智力、创造智力和实践智力。
九、怎样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
(一)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
1、培养创造力的知识基础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培养创造性人格(三)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
1、创造性的训练环境
2、鼓励性的支持环境
3、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
4、评价体系完整的教育环境 【第四章 社会性发展概述】
一、什么是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及其特点
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包括了情绪发展、亲子依恋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道德发展、性心理和性别角色发展、自我的发展等。
特点:
1、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是在遗传的基础上进行的。
2、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是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的。个体的社会性发展过程是一个与环境,特别是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3、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毕生发展的过程。
二、文化决定理论由鲁斯•本尼迪克特首创。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经验由个体所处的特定文化所提供的期望、资源和挑战塑造。
三、作为影响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同伴和大众传媒等方面。
母亲的教养方式分为专断型、权威型和纵容型。
四、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人的主观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绪由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三部分构成。
青少年的情绪情感表现出一系列矛盾性特点。
五、青春期同伴关系的特点
1、青春期的同伴关系是真正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亲密的感情基础上。
2、青春期也是同伴群体普遍形成的时期。性意识开始广泛影响青少年的同伴关系。
六、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随个体的生理成熟,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一)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飞跃的时期
原因有三:一是生理上的原因:青春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青少年的体型逐渐变得像成年人,这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个小孩子,出现了成人感;二是心理上的原因:青少年的思维在改变,能对自己的心理过程、内心活动加以分析、评定,具有了反省思维,即青少年可以把自己作为思考对象,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显现在思维的屏幕上,按照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审视自己的个性特点等;三是社会的原因:进入中学,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父母和教师不再把他们当作小孩了,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
独立性上的要求,做事有自己的观点、不依赖别人等,同时,他们自己也面临着许多抉择的社会问题,如选择专业、职业准备等。这些都使青少年重新正视自己、了解自己;还有,同龄群体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他们要不断调整与同龄人的关系(处理与同性、异性的关系等),以使自己在集体中占一定的地位,能受到同伴的尊敬,他们喜欢注意与评论别的同龄人的心理特征和品质,并自觉地把自己的特点与别人的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优缺点。(每个原因后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1、独立意识发展,产生“成人感”。
2、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
3、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品质。
4、自我意识出现新的分化。
5、强烈的自尊需求。
6、自我评价趋于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七、霍尔被誉为“青少年心理学之父”。霍尔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将生物学中“进化”的概念扩展为心理学的复演论。其中,青年期复演了人类历史中骚乱的过渡时期,霍尔用“暴风骤雨”来形容青春期。(P174)
八、勒温形容青少年是跨立在童年期和成年期门槛之间的“边缘人”。(P175)
九、斯普兰格用“第二次诞生”来形容青少年阶段的心理特点。
十、何林渥斯把青少年期的意义称为“心理性断乳”。(个体的第一次断乳是生理性断乳)(P177)
十一、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过渡性、闭锁性与开放性、社会性、动荡性(P178)
十二、如何进行亲子关系辅导?
(一)、从父母方面,亲子关系辅导主要在于三方面——了解青春期的孩子、恰当合理的期望、良好的教养态度与教养方式;
(二)、从子女的角度,亲子关系的辅导主要在于两方面——理解父母体谅父母、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P184)
【第五章 人格发展】
一、人格是什么?
人格是个体内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人格是一种动力组织,人格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人格是相对稳定的,人格是独特的。(P203)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独特性与共同性、整体性、稳定性与可塑性、社会性与生物性(P204)
【论述题可采用】——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孩子是千差万别的。孔子在很早就提到要因材施教。即便都是外向的人,表达方式也有很大差别。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在教育时,不能抹煞孩子的个性特点,在一定时候,要让他充分展示他的独特性。(P204)
第六章 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了某种稳定的变化; 2.学习是学习者适应环境的生命活动;
3.人类的学习是人在社会活动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二、学习的分类【了解】
1.依据学习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依据学习的内容: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3.依据学习的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4.依据学习结果: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5.依据学习的意识水平:内隐学习;外显学习。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
1.学生的学习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2.学生的学习具有间接性;
3.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
四、学习的意义【了解】
1.生物适应意义 2.个体成长意义 3.社会发展意义
五、学习观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观【掌握】
基本观点是,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其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1.早期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
①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联结是通过试误而建立的。② 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总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2)华生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观(P274)
2.新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1)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习观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观
① 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P278-279)② 社会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二)认知主义的学习观【掌握】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2.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观
他认为有意义得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加涅的信息加工观
学习的信息加工观点是一种计算机模拟的思想,是把人的学习过程比喻为计算机的加工过程。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重点】
1.知识观
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义强调的是知识对现实世界描述的客观性,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
2.学生观
信息加工认知主义把学生看成信息的主动吸纳者,建构主义则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教师观
信息加工认知主义更多的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建构主义则更愿意把教师看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
(四)精神分析主义的学习观【了解】(P289—291)
1.学习实质、结果
从精神分析主义的角度看人类的学习,人格即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又是有效学习的结果,其关键是强大的自我的形成。
2.学习过程、动力
从精神分析主义的角度看学习的过程和动力,学习过程就是人格的形成过程,冲突则是学习发展的动力。
3.人格化的教学
精神分析主义把健康的人格视为德智体美的心理基础,在具体的学习问题上提倡人格化教学。包括知识的学习、品德的学习、情感的学习和能力的学习。
(五)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了解】(P291—293)
在学习观上,人本主义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集中地体现在罗杰斯的学习观中,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
第七章 学习动机
六、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的产生的两个因素是需要和诱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即是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刺激或情境。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这一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动机水平的增加,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而当动机强度超过某一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学习效率反而不断下降。一般而言,最佳动机水平为中等强度。
七、学习动机的分类【重点】
(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引发的动机。它是由学习者本人自行产生的,动机的满足在于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
外部动机是指由某种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它是在外界的要求或作用下产生的,动机的满足不在于活动过程本身,而在活动之外。
(二)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P304—305)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阐明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它对学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三种动机成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
自我提高内驱力,即因自己的能力或者成就而赢得的相应地位的需要。
八、附属内驱力,即为了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学习的需要。
学习动机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所谓成就动机,是激励个人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得成功的内在驱动力。
相关心理学家:默里、阿特金森、麦克里兰。
(二)自我效能感理论【重点】
4.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把期待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结果期待,另一种是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强化)的推测。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吗、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
5.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
2)影响个体的努力和对待困难的态度 3)影响个体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
6.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掌握】
1)2)3)4)
(三)归因理论【了解】 行为的成败经验 替代经验 言语说服
情绪和生理状态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知觉或推断。
1.韦纳的归因理论
韦纳认为能力、努力、认为难度和运气是人们解释成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分为内外源、稳定性和可控度三个维度。
内外源:所知觉到的原因是个人因素还是环境因素;
稳定性:所知觉到的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
可控度:所知觉到的原因是个人自身能控制的还是不能控制的。
其中稳定性维度与期望有关,内外源、可控度维度与情感有关。
2.归因与习得性无助
所谓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在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无助感产生后有三方面的表现: 1)动机缺失; 2)认知缺失; 3)情绪缺失。
3.我国中小学生的归因特点
1)倾向与做努力归因;
2)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存在明显的年纪差异。
(四)成就目标理论【了解】
成就目标指个体从事成就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1.德威客的成就目标
德威客指出,儿童主要追求的成就目标具体可以分为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不同的目标定向引发不同的动机模式。学习目标导致有利于学习的动机模式,成绩目标导致对学习具有消极影响的动机模式。
2.影响成就目标的课堂结构因素
影响学生成就目标的课堂结构因素主要有:课堂任务、学习活动的设计,评价学生的方式以及课堂中的责任定位。
3.成就目标的发展
(五)自我决定论【了解】
自我决定论由徳西、瑞安提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内在心理需要的满足与否是人类这种天然的自我动机发展和个性整合的关键。内在心理需要包括: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归属需要。自我决定论包括两个分支理论:
1.认知评价理论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个体总是要对外部事件进行一定的认知评价,这种评价将会导致自主感和胜任感发生变化,今儿影响内部动机。
2.有机整合理论
有机整合理论根据个体行为的自我决定程度,把外部动机分为四种类型
1)外在调节型 2)内摄调节型 3)认同调节型 4)整合调节型
第八章 学习策略
九、学习策略的涵义: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的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能及调控方式。
1.学习策略是一种学习谋略;
2.学习策略不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
3.学习策略是有意识的心理过程; 4.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标志。十、十一、学习策略的类型
(一)二分法
单瑟洛把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苛比把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特异性的微观策略和具有普遍性的宏观策略; 斯滕伯格把学习策略分为:用于实际操作的执行策略和非执行策略。学习策略与学习【了解】(P345--349)
(二)三分法【重点】
尼斯波特和斯科史密斯认为学习策略包含三个因素:与态度和动机有关的一般策略;包括调控、审核与修正等功能的宏观策略;与质疑和计划有关的微观策略。博隆把学习策略分为三个层级:关系搜索策略;刺激分析策略;检查策略。
迈克卡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具体成分如下:【重点】
1.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如重复、抄写、做记录、画线等;
粗细加工策略,如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答疑;
组织策略,如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画地图等。
2.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 监视策略,如自我测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等;
调节策略,如调节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等。
3.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时间管理,如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等;
学习环境管理,如寻找固定地方、安静地方、有组织的地方等;
努力管理,如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谈话、坚持不懈、自我强化等; 寻求帮助,如寻求教师、伙伴帮助、使用伙伴/小组学习、获得个别指导等。
(三)四分法
温斯坦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和应试策略。
十二、学习策略的构成要素【宏观掌握】
(一)有意注意策略
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服从于当前任务的注意,是注意的高级发展形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
1)目的明确策略 2)内心宁静策略 3)提升广度策略
4)资源分配策略 5)劳逸结合策略 6)反思策略
(二)认知过程的学习策略
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内部组织化的技能,其功能是调节和控制概念与规则的应用。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其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认知过程的主要阶段有:
1.感知策略
感知策略是在学习中所采取的提高感知效率的学习方法或程序。
1)2)3)4)目的明确策略 程序性策略 精确性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2.记忆策略
记忆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记忆活动进行有意识地控制和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
1)有意识记与意义识记策略 2)积极思考策略 3)感官并用策略 4)自我激励策略
5)复习策略:包括及时复习、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策略、尝试记忆策略、追加记忆策略。
3.问题解决策略
问题解决策略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为达成既定的目标而选用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方案、计划或操作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问题表征 2)制定计划 3)实施执行
4)评价结果
(三)元认知策略
1.元认知的结构
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体自身认知状况的知识以及调节认知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
1)元认知知识 2)元认知体验 3)元认知监控
2.元认知策略
根据元认知在认知活动进行的不同阶段大致可以把元认知分为: 1)规划策略 2)监督策略 3)调控策略
十三、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看要点】
(一)策略学习的特点
1)2)3)4)内隐性 长期性
与元认知协同发展 动力性
(二)影响学习策略掌握的因素
影响学习策略掌握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归因、动机和元认知发展水平。
(三)策略训练原则
1.2.3.4.特定性原则 生成性原则 有效监控原则 个人效能感原则
(四)学习策略指导教学的内容
1.观念训练 2.元认知训练 3.具体策略训练(五)具体训练方法
1.感受——自控训练法 2.控制+监视教学技术
第九章 学习风格
十四、学习风格的涵义与特征:【重点】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学习风格的特征有: 1.独特性
2.稳定性
3.兼有活动和个性两种功能
十五、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概要掌握】
学习风格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一)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
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包括生理刺激、时间节律、感觉通道、大脑单侧化。
(二)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
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
1.认知要素
认知具体表现在认知过程中归类的宽窄、记忆的齐平化与尖锐化、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沉思或冲动、聚合与发散等方面。
2.情感要素
情感要素具体表现在理性水平的高低、学习兴趣或好奇心的高低、成就动机水平的差异、内控与外控以及焦虑性质与水平的差异等方面。
3.意动要素
意动要素则表现为学习坚持性的高低、冒险与谨慎等。
十六、认知风格理论
认知风格属于学习风格的认知心理因素,是指个体偏爱的组织和加工信息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一)
认知风格的分支研究与教学
1.认知的知觉风格——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从个体在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看,个体的认知风格可以区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之为场依存型;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
称之为场独立型。场依存——独立型认知风格具有以下特点:
1)普遍性 2)稳定性
3)两极性
场独立型学习者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而场依存型学习者则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
2.认知的问题解决风格——沉思型与冲动型
根据个体在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速度和准确性,可以把个体的认知风格区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
沉思型学生在阅读、再认测验及推理测验中的成绩好于冲动型学生,在创造性设计中也表现优秀;冲动型学生擅长的是从整体上分析问题有关,在某些涉及多角度的任务中,冲动型的学生则表现较好。
3.认知的记忆风格——齐平化型与尖锐化型
根据个体在将信息“吸收”到个人记忆中时表现出的差异,可以把个体的认知风格区分为齐平化型与尖锐化型。
4.认知的逻辑推理风格——整体性与系列性
根据个体在学习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采用的逻辑推理方式,可以区分出整体性和系列性认知风格
5.认知的思维风格——聚合性与发散性型
根据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倾向,可以把个体的认知风格区分为聚合型和发散型两种认知风格。
(二)认知风格的整体研究与近期发展
1.洋葱模型 2.二维认知风格理论
赖丁等人认为,所有的认知风格都可以从两个维度上加以分析:整体——分析和言语——表象。
3.心理自我管理理论
十七、风格适应与因材施教
(一)学习风格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
1.学习风格参与并调控学习活动的进行,对学习进程所起的作用更直接
2.学习风格在总体上并无好坏之分,每一种学习风格都有其适应特殊环境的价值,这是它与能力最显著的区别之一;
3.学习风格将心理学中两个割裂的领域——能力和人格统一起来,使我们能从整体角度对学生进行分析,从而有助于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在某些时候,学习风格也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学生的成就表现。(二)
学习风格与因材施教
1.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的涵义
1)教师必须识别学生的学习风格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3)在课后学业评价上,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2.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策略
学习风格表现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三方面的要素可以为我们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第十章 学习迁移
十八、学习迁移概述: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学生获得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所发生的影响。
学习风格的作用有:
1.学习迁移理论是学习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丰富学习理论。2.学习迁移机制是知识、技能向能力转化的心理机制,它是检验教育目的的重要指标。
3.学习迁移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它直接影响到问题的 的解决,并有助于学习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
十九、学习风格的分类:
迁移现象是在学习中普遍存在,多种多样的,根据迁移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对迁移进行分类。(一)正迁移和负迁移
这是从迁移产生的效果来划分的。
正迁移,又称为积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或促进作用。
负迁移,又称为消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或阻碍、干扰作用。(二)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这是从迁移产生的方向来划分的。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即后继学习引起先前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的变化。(三)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这是从迁移产生的层次来划分的。
纵向迁移,也称为垂直迁移,是指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横向迁移,又称为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四)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这是从迁移的内容来划分的。
特殊迁移,也称为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具体知识或动作技能的迁移;
普遍迁移,又称为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
二十、学习迁移的测量
(一)学习迁移的实验设计
1.首尾测量法 2.相继练习法
(二)学习迁移效果的测量
1.百分测量法 2.节省法
二
十一、学习迁移的理论
(一)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2.相同要素说 3.概括说 4.关系说
(二)现代的学习迁移理论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迁移的产生 2)影响迁移的因素
a)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 b)原有知识的巩固性 c)新旧知识的可辨性
2.产生式迁移理论
1)迁移的产生 2)迁移的实验 3)迁移的类别
a)b)c)d)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迁移;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迁移; 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迁移; 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迁移。
3.建构主义迁移理论
1)先前的经验对迁移而言是必要的;
2)过度情境化的知识并不利于迁移,学习者对不同情境中共同的深层抽象表征有助于促进迁移;
3)迁移是一个主动的、动态的过程。
(三)迁移教学与知识应用
1.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
1)2)3)4)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因素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定势 认知结构
2.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5)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3.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
1)知识应用的概念
知识的应用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作业和解决有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把理性知识具体化的过程。2)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
第三篇: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1不平衡性
少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 心里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社交和道德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
2.动荡性
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者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你另一方面,也造成里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3.自主性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世能力逐渐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经常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
4.前瞻性
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是的高中生特别富于理想,他引发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
5.进取性
高中生了与开拓,敢于创新,积极向上。
6.闭锁性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空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写日记。这种心理發展的閉鎖性使得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渴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
7.社会性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作出报别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
高中生认知发展特点
1、认识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高中生各种认知能力不断完善,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2、认知活动的直接性明显增强
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生的观察力、有意记忆能力、有意现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感、意志和个性因素协同发展
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等,对认知活动起着定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加广泛和稳定,学习动机更加强大,理想和世界观开始形成,行为的自觉性更高,这一切都给认知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同市,高中生思维的成熟以及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于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高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高中生情绪体验方面的特点:
情绪体验。是人在主管上的感受、直觉或意识到的情绪状态。高中生认知能力和意识水平的提高,使情绪体验呈现延续性、丰富性、性特点。延续性:高中阶段,情绪爆发的频率减低,作为心境的延长时间加大,加上情绪的控制能力的提高,情绪体验的时间延长且稳定性高。丰富性:高中生正处于多梦的年龄阶段,几乎人类所有的情绪种类都能在高中生的身体体现出来,并且强度不一有不同的层次。特异性:里面包括了个性的差异、自我感知的差异和性别的差异。
2、高中生情绪表现方面的特点:
高中生在情绪变现上有两大特点:一是内隐文饰型,二是两级波动型。内隐文饰型:随着高中生社会化的逐渐完成和心理的成熟,他们能根据一定的条件或者目的表的自己的情绪,形成外部表现和内心体验的不一致性。两级波动型:两级的情绪波动明显,情绪反应的强度大,很容易走极端。
高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1、高中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和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只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随着高中生性的成熟,社会成人对其态度的改变,他们越来越把注意力指向自身。具体有如下几个表现:
一:自我明显分化,从“无我”到“唯我”。
自我的分化使中学生主动地对资金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进行观察,分化为了观察者的“我”和被观察者的“我”。然而,这种分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矫枉过正。它使得高中生容易自我炫耀、唯我独尊,不把权威传统和社会规范放在眼里,容易对周围一切事物不顾。二:对自己形象的热切关注。
三:对自我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意识。
对于高中生,未来逐渐成为时间的主要量度,时光流逝的主观速度显著加快。高中生会经常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前途,从而把今天的自我看作只是未来自我的保证,是个人成长的关键。
四: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
2、高中生个性倾向性的发展
个性倾向性是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体意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等,它表现了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性和选择性。而具体表现在价值观方面的特点有:
一:能对事物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
二:高中生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三:高中生价值观的内容日益丰富。
四:高中生的价值取向具有突出的从众心理和明显的短暂性。
高中生比较容易受同辈人的影响,青年中出现新的价值规范与目标,一般来说,容易受影响和传播。
第四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得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得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得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学习的本质,二是学习的过程,三是影响学习的因素,四是教学与管理。其中,学习与学习理论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介绍了学习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习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习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习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习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关于认知领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我主要学习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习、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的详细介绍,
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学习心得,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习,这些关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习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习策略的学习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习,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平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习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习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得2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项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启蒙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是要做幼儿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松,让他们感觉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的欲望的能力和机会。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便很胆怯,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去做。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从中得到知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尽量多设计一些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游戏。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学习"。
第三、抓住幼儿的闪光点。
让幼儿充满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师应多鼓励幼儿,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对他进行赞美,他们定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小脸胖乎乎,可说话声音比较小,别的小朋友干什么,她就跟着干,很少主动自己做什么。不过她很爱笑,每次她从我旁边经过,我就会摸摸她的小脸告诉她,你真可爱。每次这样的赞美,树立了她的自信心。有一次,她主动到我这里对我说:"老师,今天我吃饭很快,能让我带队吗?"我当时真是又高兴又惊讶,同时也感到老师一些无意的动作和赞美,对孩子来说却是很重要的,她会觉得老师是注意我的,老师是我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
因此,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做幼儿的朋友,保证他们幸福的成长。同时要认真学习心理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开展幼儿教科研,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自的贡献。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得3自己参加过很多次培训,心态培训也不在少数,当公司通知我去参加这个三天两夜的心态培训时,心里不是很乐意,心想,心态不就那么几点么,用得着三天两夜培训吗?多无聊啊,还不如用这几天的时间多做些事情呢,和上级交流下自己的看法,先去听听,感觉课程不怎么样,当天就回,不用那么长时间呆在那边。于是没按培训的要求带好自己的换洗衣服去了培训现场。
进场时,现场和所有开大课的流程与氛围一样,用一首富有激情的歌曲及门口两边排站着富有激情的队伍迎接,心想,多老套啊,所有大课都是这样,能不能换个花样,心中充满着排斥。上午的课是由班主任大鹏老师开讲,讲了很多关于本次课程的一些大概内容,花了好几个小时,天啦,这课咋就这样呢,连开场白都浪费这么长的时间,早知道这样,我就不来了。
当我们分成一个个小组,每组要竞选鹰王,我们组的家人都很优秀,都想竞争鹰王,当轮到我竞争时,其他的伙伴基本不太想念我,因为我的感觉让人看上去像个小孩,不具备做领导的潜质。我力争,用承诺赢得了本组最高荣誉——鹰王,同时也肩负着带领本组家人取得胜利的使命。
第一个游戏是“牙签传回心针”,游戏规则就是所有人站在椅子上,用嘴含着牙签,回心针放在牙签上,下一位家人用牙签将回心针接过去,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传给下一位家人,中途不充许手接触牙签与回形针,就算是回形针掉在地上,也只能趴在地上用牙签将回形针拾起。大家开始传递了,一切还算顺利,而到了某位家人时,她犹豫了,她挣扎着,因为我们是一男一女叉开站的,最终,她还是放下了这一切,抛开所有的杂念,将嘴伸过去,把回形针传递给了下一位家人。在游戏进行中,我们组的回形针掉了三次,家人争先抢着趴在地上,用嘴去挑起那小小的回心针,那嘴几乎和地面接触了。然而,所有的家人不去想那些,一次一次的去尝试,去补救。最终我们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回形针的传递。在这个游戏中,我们悟出了两个道理:1、放下自我;3、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成功。这个游戏结束后,我们组的家人更加地团结了。
同样,每次入场时,老师都会要求每组进行团队风采展示,每个风采展示都要围绕当天所讲的主题进行,而每次课程结束后到下一课程开始的时间都很紧张,换句话说,就像打仗一样,不,是真枪真刀的打仗。每次课程结束后,我们组的家人都群力群策想尽方法去装饰自己的团队,有的家人连饭都没吃,去为团队买装饰品,有的家人不顾装饰是怎么的离谱,也积极的配合着家人,因为这都是为了团队加分,为了团队的荣誉。因为,大家都学会了一句话“反正死不了,我们豁出去了!”抱着这种信念,我们组的装饰是离谱的,记得第三天的主题是“蜕变、重生”,我们想了很多方案,但最后被一一否决,最终选定的方案是“重温童真”,我们组的家人口中含着奶嘴、叨着奶瓶扮成小孩,那一时刻,我们放下自我,完成了人生的蜕变与重生,回到了孩提时代。
第一晚上的活动是“齐眉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意思去做,但这样的结果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重来,大家都抱怨着对方不配合。之后,刘昱兴老师让大家总结经验,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总结过后,大家认为:1、团队要有统一的指挥,团队成员要无条件服从指挥;2、团队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3、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4、不要指责他人的缺点,要看到他人优点。就这样,我们找出了各自的优点、缺点,统一了思想。经过再一次的尝试,虽说也失败了,但大家似乎更明白了。我们再来一次,朝着一个目标走着,时间继续走着,我们也在努力着,最后听见指导员说了一声“OK”,大家一下雀跃了,喊着“YE”,抱成团,跳跃着,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包容家人的缺点,并帮助他改正,互相吸收家人的优点,共同成长,收获胜利的喜悦。这就是活动后我对团队的真正诠释。
在“报数”活动中,连小学生都会玩的一个游戏,而我们的队员却一次又一次地报错,一次又一次地犯下错误,两队的领袖为自己的队友犯下的错误默默的承担着、全力以赴坚持着,他们在队友的注视下默默的做着“俯卧撑”,默默的、默默的做着,他们没有任何的抱怨,没有任何的指责,因为他们深知,为队员所犯下的错误承担后果,这就是他们的责任。看着我们队的领袖那颤抖的背影、那颤抖的双手、女领袖抽泣的哭声、还有那皮鞭的抽打声,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刺眼、那么的刺耳”,然而我们在一旁却不能帮到他们什么,只能看着他们默默地做着、抽泣。看着这一幕幕,我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是也犯了很多的错误吗,而这些错误的结果,大多是我们的家人、领导、好友为我们承担着。而他们又说了什么?没有!没有!!他们只是默默地承担着!!!看着我们队的领袖,想到我们的家人、领导、好友,又何偿不是一直在为我们做着“俯卧撑”,他们又何偿不想停下。然而,他们能吗?不能!不能!!他们为了自己的家人、员工、好友的成长默默地的承担着,默默地、默默地、无怨地承担着。此时此刻的我们除了哭泣、除了感动、除了内心的震憾,我们无能为力,谢谢为我们成长默默地的承担着的家人、领导、好友,让我们为你们深深鞠上一躬!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得4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了《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论》。我广泛地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全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这次学习,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得5在《管理心理学》中,我学习了“人的从众行为”,我想既然人有从众行为,那么由人组成的企业同样也具有从众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非理性的企业从众性行为正破坏着我们并不富足的改革积累。为什么在中国的企业界、企业之中会有这种从众性现象?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很多方面制约的,但主要归纳来看一是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二是受自身思维的影响。就正如一个人的跑步行为,只有当他有了跑步这个想法(内部因素),而且至少有一个能跑步的地方(外部因素),他的才能实施跑步这个行为。如果他自己没有要跑步这个想法,就算有再好的跑道在面前,他也是不可能跑的。如果他在水中,就算他再想跑,他也是不能够跑,而只能够游。同理,一个企业的从众性行为也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利润空间比较大
如果有某种产品在市场上毫无利润可言,我想是不会有企业愿意生产的。正是有利可图,有暴利可图,才使众多的企业盲目地争相进入。先进入的企业由于获得了暴利而极速膨胀,这种"模范"的影响导致更多的企业急于进入,形成另一轮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以说,高额的利润是产生从众性行为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进入壁垒比较低
进入壁垒包含两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壁垒,二是资金方面的壁垒。也就是说某个行业有从众性行为的发生那么该行业进入所需要的资金肯定不多,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也一定不高。
三、市场机制不健全
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必然要导致竞争的无序,而这种无序又会成为企业从众性行为的催化剂。大家都想乘乱捞一把,在里面的想多捞些,还没进去而看着眼红的拼命往里挤。市场不能进行有效的调控,就像一群人(企业),得了一种病(从众性行为),医生(市场机制)却不知道该怎么医治(约束,调控),传染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身体特好的熬过来了,熬不过的占大多数。
目前,我们的市场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强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也就是说很多企业没有该种产品的生产资格却上马生产,市场对这种无证上岗"的企业不能进行有效的制约,这样就会造成很多企业没有完备的生产手续也能生产,为从众性行为的发生开了方便之门。
四、领导素质比较低
一个企业的行为是由这个企业的领导者作出的,领导者所作出的决定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通过对众多的失败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共同之处。首先,企业领导者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这种意识是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作为参考标准。企业家往往无意于追究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道德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助长了企业家们的功利意识。追求功利,就是要求高额的利润,从而又归结到从众性行为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上来了。其次,企业领导者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我们的许多企业领导者缺乏对游戏规则的遵守,许多人以“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为标榜。本来,不按牌理出牌,出奇招制胜是很好的经营手法,但是由于领导者自身素质偏低,不按牌理出牌变为了不看自己的牌出牌,不按规律,规则出牌。在企业发展的决策上是天马行空,百无禁忌。根本不在意自身的条件够不够。再次,领导者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这主要是我们现在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是改革以来的第一代企业家,他们没有受过什么专业化的教育,没有受过现代化管理的训练。基本上都是敢闯,敢拼再加运气而获得成功的。这种先天的不足常常导致很多企业家在获得一点成功之后不思进取,刚腹自用。当该行业前景较好时,企业家们的这些缺陷就会被掩盖,但当该行业一出现行业危机,或者是较高的获利时期过去后,这种先天不足就要演变为灾难。
五、企业缺乏新机制
如果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好的发展办法,当然也就只有跟着别人走。看着哪利润高,就想一头扎进去。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著名企业是一直跟着别人发展起来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一个企业如果要想长久地保持稳定的发展,没有对自己的产品不断的创新,没有对自己体制的不断的创新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我们的很多企业并没有一个系统化的创新机制,比如产品的更新换代、企业的投资方向等关系到企业生死的重大决策基本上都是由老总一个人说了算,没有一个专门的机制,没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科学的、合理、理性的分析、预测和可行性研究。没有研究必然就没有发言权,又正如上一点所说的,企业最高领导人员素质的低下,导致他们的决策几乎全部依据于报纸零星的新闻、无聊的电视剧的对话以及日常生活之中的一些比喻和经验。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得6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我学会了很多,书中讲述的知识和道理是我的永远的收获与收藏,让我获益匪浅。以后要是有机会,要多学些心理方面的知识,努力把自己的人生摆个好姿势。如果可能,也可以帮助别的人,走出困惑,找到希望。
有兄弟两人,哥哥叫乐观,弟弟叫悲观,两个人一起洗手,一盆清水端过来了,两个人洗了手,但水还是很干净,这时,悲观说:“水还是这么干净,怎么手上的泥还是洗不掉啊”,乐观却说:“水还是这么干净,原来我的手一点都不脏啊”。几天后,兄弟俩又一起洗手,洗完了手,盆里的清水变得很脏了,悲观就说:“水变得这么脏啊,我的手怎么这么脏啊”,乐观却说:“水变得这么脏,瞧,我把手上的泥全洗掉了!”。一母所生的兄弟,面对一样的问题,因为拥有不同的心态,所得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真正的快乐是来自内心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生活中的欢笑与悲哀常常源于一个人看世界的那双眼睛。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很难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也难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个快乐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也是快乐的,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去真实地活在当下的每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不陷入完美主义情节,遇事冷静,懂得控制情绪。人生中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过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让悲伤包裹自己!
乐观、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这些关于未来的积极情绪,我们要学习拥有这些态度和品质,将快乐和积极情感扩展到最大并把痛苦和消极情绪缩减到最小,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充满光明,未来也更为广阔!
第五篇: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综观本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儿童发展心理与教育心理相结合。本教材突破了过去发展心理、教育心理分别论述的状况,将两者紧密结合,在理论部分既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经典理论,又阐释教育心理的基本原理;同时,两者结合的理念始终体现在儿童心理品质的培养中。一方面,发展为教育提供条件,使教育更科学、更合理;另一方面,教育要依据儿童的发展,充分挖掘儿童的潜力。两者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为开发儿童的智慧之花浇水施肥。可以说,儿童发展心理与教育心理的结合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2.认知与个性培养并重。本书在充分讨论认知的前提下,专门增设了培养儿童个性的第七章“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和第八章“小学儿童社会性发展与交往能力的培养”,保留了传统的“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第九章),大大地加强了个性培养的内容,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此类教材重认知轻个性的编排模式。
3.教材与学材相结合。本书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利于教与学。章前有统领全章的名人名言;章始有一目了然的“本章学习要点”;正文中有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有趣的“阅读栏”和富有思考性、将问题引向深入的“讨论栏”;章后的思考与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既有知识性的题目,也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题目及活动设计;最后安排有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推荐阅读材料及其要点介绍,从多方面为教与学提供了方便。特别是各章设计的“讨论栏”,要么针对教材重点,要么直奔当前热点,既打破了以往教材设计的格局,也为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