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形势分析
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形势分析
2011年03月14日 14:58:11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 福建省纪委监察厅
实践证明,我们党在治理腐败方面已经走出了一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但同时必须认识到防治腐败力度不断加大与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完全根治并存的实际问题,既充分肯定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又看到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福建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做了具体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建议。
当前反腐倡廉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
有利因素:
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一是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体制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已成为我国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组织保证。二是压缩腐败生存空间的市场机制日益完善。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进一步发挥基础性作用,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一些腐败现象逐渐失去其生存的土壤。三是防止贪官外逃的国际合作机制逐渐形成。国际范围的合作不断深入拓展,共同打击腐败分子的力度不断强化,腐败分子的出逃和隐匿空间进一步缩小。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一是更加注重理念科学。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
重预防”的方针。二是更加注重制度防腐。党内条规制度的针对性、配套性日益明显。《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的出台,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
有利于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一是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2010年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7.5%的人表示如果掌握了具体涉及腐败问题的线索将会举报,其中54.25%的人表示会积极举报。二是群众对反腐败取得成效的信心不断增强。从2010年民意调查结果看,被调查对象对“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的满意度保持上升趋势。
不利因素:
尚未转变到位的政府职能给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一些地区、部门政府职能尚未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众服务”的要求上来,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仍然较大。有的地方或部门还存在超越法律、法规的授权,擅自扩张或滥设权力,导致微观经济运行的不当干预。权力过于集中和权力运行不够公开的问题加大了不当干预市场产生腐败的风险。
特殊的经济发展阶段给反腐倡廉提出了新的挑战。2009年以来,在国家扩大内需计划作用下,大批工程项目投入建设,大量资金不断流动,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众多民生问题,工程建设领域消极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高发的趋势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并可能出现一些新的突出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不法商人把贿赂作为一种谋取更大利益的手段,大肆拉拢腐蚀政府官员,引发违纪违法行为。
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成为产生腐败的诱因。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与我国封建残余思想影响相结合,不断侵蚀党员干部。不少中青年党员干部缺少严格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考验,容易受腐败病毒感染,造成理想信念动摇。
第二篇:当前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建设
当前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建设
经济学1班吴胜斌 20***
5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全面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决反对腐败。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党的性质,实践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党之大敌、国之大敌、民之大敌。党风的好坏关系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把反腐倡廉作为重要内容,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持之以恒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我们党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一、切实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党风政风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向领导干部送钱、跑官要官的歪风,领导干部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微观经济活动中谋取私利的问题,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的问题,少数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严加整治。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围绕监督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制定相关规定和配套措施,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进一步加大巡视工作力度,重视巡视成果运用,增强巡视效果。
二、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贯彻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体现,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手段。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一再发生。要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重点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问题,特别是利用审批权、人事权、司法权严重违纪违法的案件,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对顶风作案的要依纪依法从严惩处,绝不姑息。
三、继续加大纠风工作力度,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那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既直接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引发民愤民怨,也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纠建并举、寓纠于建,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一套能用管用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解决损害群众切
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四、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勤政。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勤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要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增强党政监督的整体效能,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加强执法监察,特别是要结合重庆实际加大对移民资金和移民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力度,加大安全执法监察和事故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加强效能监察,促进行政机关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
五、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和最重要的是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纪检监察机关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通过严格执纪执法、强化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在党风政风方面严重影响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环境,以严明的纪律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市场秩序的规范。始终把调动和保护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作为重要职责,查处违纪者、教育失误者,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支持和保护党员干部投身于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
六、提高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有效监督的能力。纪检监察机关要针对当前的监督现状,进一步提高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有效监督的能力,进一步拓宽监督的思路和渠道,加大监督力度,切实履行党内监督的职责。重点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
七、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纪律监督与法律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合力。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保障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检举、控告等权利。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学习党章和其他党纪政纪规定,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纪律意识,把依纪依法的要求贯穿到纪检监察工作的各个方面。要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严明纪律,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其他执纪执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加强垂直管理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与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的协作配合,健全大案要案协查机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履行各自职责。建立健全查办案件的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严格办案程序和要求,建立执纪办案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执纪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严格依纪依法履行职责。
八、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要求各级纪检机关进一步提高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能力。要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提供组织保证。针对反腐倡廉的全局性、倾向性问题,深入研究,通盘谋划,提出对策和建议,并协助党委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失职行为,依据有关规定严格追究责任。进一步规范组织协调的内容和程序,推进组织协调工作制度化。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妥善处理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形成全党全社会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对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形势的SWOT分析
对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形势的SWOT分析
政史系
物流管理一班
李春吉
201102041018 摘要:
实践证明,我们党在治理腐败方面已经走出了一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但同时必须认识到防治腐败力度不断加大与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完全根治并存的实际问题,既充分肯定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又看到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本文对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进行分析,为促进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添砖加瓦。关键字:SWOT分析 反腐倡廉建设
一、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Strength(优势)
1.大力加强了反腐倡廉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力度,一批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的重要的法规制度不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十六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共制定或修订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60多件,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制定40多件,地方和部门起草1000多件。这些党内条规和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反腐法规制度建设填补了重要的空白。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得以初步确立并建设已经或正在实现六个方面的重要转变:即对反腐倡廉要靠法制的认识由中央大力倡导向全党形成共识转变;法规工作目标由单项零散的规划向配套的法规制度体系转变;法规工作重心由侧重惩治向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转变;法规工作方法由被动应急向主动应对转变;法
规工作内容由侧重制定新法向立、改、废、释并举转变;法规工作局面由主要依靠纪检监察机关抓向全党动手抓法规制度建设转变。2.创立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机制
在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工作中, 我国逐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协调组织、部门各司其责、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尽管党内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但党毕竟是靠自身的力量而不是靠外在的力量清除了这些腐败分子,这与国外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反对党、独立的司法机构、新闻媒体等来揭露和推动案件的查处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主体极为广泛,能最大限度地把党、政、专职监督机构和人民群众的作用整合起来, 这种工作机制已经为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3.查处了一大批腐败分子
十六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显示:2002年12月至2007年6月,全国纪律检查机关共立案677924件,结案679846件,给予党纪处分518484人。在2008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高检立案侦查贪污受贿十万元以上、挪用公款百万元以上案件35255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929人(其中厅局级930人、省部级以上35人)。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3.6万多件,其中大案82162件,涉及县处级以上干部11557人。可见,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对此,国际、国内社会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二、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Weakness(弱势)
我国目前的腐败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腐败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我们不可盲目乐观不可否认,经过多年的“腐败的原始积累”,在我国一些地方、部门、领域的腐败势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形成了以腐败利益为纽带的、能影响地方“政治生态”的“腐败利益共同体”我国目前的腐败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腐败案件居高不下。现阶段的腐败案件常常是查处一案,牵出一串,带出一片,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令人震惊的厦门特大走私案中,在赖昌星等犯罪分子施用金钱、女色、职位的诱惑下腐败堕落的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以及金融单位工作人员346人,其中厅级以上领导干部20多人。
2、“前腐后继”现象屡查不绝。在同一岗位上的先后继任者相继出现腐败行为而接连受到查处。短短几年内河南省交通厅已有连续三任厅长“栽”在了“交通厅长”的岗位上,在广西玉林还出现了三届地委书记都是贪官的“前腐后继”现象等等。
3、人事腐败问题屡禁不止。近年来卖官鬻爵的情况非常严重。人事腐败往往是新一轮腐败的起点,其结果必然是腐败的恶性循环。近年来,在安徽仅以阜阳为中心的皖北地区,就先后有18名现任和原任县(区)委书记因腐败而被查处,原因多是因为卖官买官。
4、高层腐败的问题层出不穷。权威资料统计表明,20世纪80年代,全国省部级干部职务犯罪受到法律制裁者只有两人,20世纪90年代 3
上升为15人。2000年至2007年,这个数字上升到70人以上,高层腐败问题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5、是腐败领域扩散现象。腐败现象主要发生在资金密集领域和权力集中部门,并有逐步渗透到“清水衙门”的趋势。土地开发领域案件频发,政法、教育系统违纪案件高发,环保、质监、安监、药监、城管执法等部门的腐败问题也呈现易发多发态势。一些传统“清水衙门”的工作人员出现了利用“人脉关系”牵线搭桥,进行权力寻租的腐败现象。
6、一些青年干部与专家学者拒腐防变能力偏弱现象。违纪违法的党员领导干部由过去的“59岁现象”向年轻化延伸,“29岁现象”、“39岁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专业领域,出现了专家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腐败的现象。
7、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时效性不强,廉政教育导向功能不明显,典型的示范性、仿效性、可复制性不足,警示教育不够有效;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关键领域仍然存在权力寻租空间;有的制度设计还不够科学,制度配套性与操作性偏弱,执行力层层递减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Opportunity(机遇)从国际形势带来的有利条件看。
1、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加大反腐败力度的共识。腐败问题是引发世界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这一全球性腐败难题,各国政府 4
痛定思痛,深刻反省,高度重视,招数频出,为我们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2、有利于减轻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将腐败等问题作为诽谤和攻击我国的“靶子”,但近几年来我国反腐败的显著成绩使西方国家刮目相看,赞誉有加,纷纷效仿,借腐败问题对我国进行攻击的声音有所减少。
3、有利于推进权力制衡机制的创新发展。一方面,金融危机促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对其经济政策、经济制度、企业行为乃至价值观念作出深刻剖析,权力制衡的体制制度缺陷在诸多领域得到比较系统的总结,必将为我国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提供重要参考;另一方面,一些国家通过技术手段、管理创新、理论研究推进反腐败的有益实践,能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4、有利于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惩治腐败,各国政府必然会加强信息交流和人员往来,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跨国境犯罪活动。
从国内形势带来的有利条件看,1、政治上,全党上下正在按照十七大的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2、经济上,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反腐倡廉的投入不断加大,给系统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文化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创造了更好的民主氛围、法制保障和社会环境。
4、作风上,全党开展自上而下的作风建设,措施进一步强化,力度进一步加大,机制进一步完善,极大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有力地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
四、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Threat(威胁)从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不利因素看,1、扩大内需措施有可能诱发新一轮腐败风险。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相继推出了庞大的经济救援计划,我国也出台了4万亿人民币投资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计划。由于监管措施一时难以跟上,权力寻租空间尚存,诱发新一轮腐败风险的可能性增加
2、金融危机的影响使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不断增多,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关注民生与社会稳定的各个方面,切实防范经济危机向社会危机传导
3、腐败与反腐败成相持状态增加了控制和打击腐败的难度。在经济全球化和腐败行为隐蔽化、作案手段智能化趋势下,腐败分子游走于国际和地区之间,穿行于法律和制度的缝隙之中,揭露和打击的难度日益增大。国内形势方面看
试图使腐败所得合法化现象。违纪违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试图为非法所得披上投资所得的合法外衣。有的以提供有偿中介服务的形式,收受高额“顾问费”、“咨询费”、“中介费”;有的在境内谋利、境
外收钱,再以外资形式投资境内,“漂白”赃款;有的伙同亲属或特定关系人,以投资入股、合伙经营的名义,取得明显高于正常收益的“红利”;有的以商业揽储、保险等名义,通过商业回扣、工作“奖金”等形式收取巨额回报,等等
第四篇:反腐倡廉形势分析
反腐倡廉形势分析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正确认识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前提和基础,对我们党组织来讲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对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有利于树立“清廉是福、平安是福”的人生观念,从而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一、反腐倡廉理论不断发展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并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为代表,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立和发展了十分丰富的反腐倡廉思想和理论。毛泽东同志反腐倡廉的基本思想是加强教育、发扬民主、依靠群众监督。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要靠监督、教育来防治解决党内的不正之风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反对腐败和预防腐败并重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种重要政策和措施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在科学总结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稳定创造良好环境。党的十七大在继续坚持十六字方针、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又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并强调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次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观点,而之前通用的提法是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工作等等。其背景无疑就是基于对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形势的总体判断,这就意味着将使反腐倡廉工作常态化,更集中体现了中央关于反腐败斗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因此,我们党对反腐倡廉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反腐倡廉理论在不断发展,反腐倡廉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成熟。
二、反腐倡廉建设实践成效明显
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呈现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不断从源头上拓展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的良好发展态势。
1、注重从源头上拓展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一是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开展学习宣传,制定具体意见,明确目标要求,建立工作机制,抓好任务分解和落实,进一步形成了全党动员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的局面,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治等各方面工作正在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二是坚持把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注重教育的先导地位,致力于解决反腐倡廉的文化和道德缺失,结合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法纪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逐步完善[:http://www.xiexiebang.com]。三是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中央纪委监察部先后对56个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各省(区、市)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对双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组建专门巡视机构和专职巡视队伍,各省(区、市)党委也建立了巡视机构,工作范围逐步向县(区、市)一级延伸。我县从2004年开始对县里32家单位开展了巡视工作。四是深入开展治本抓源头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投资体制、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实施和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一些地方和部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方式,加强预防腐败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2、严肃查办案件,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据统计,2003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办结各类案件172571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党员领导干部174580人,其中厅局级干部411人,省部级干部21人。2004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办结各类案件16060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领导干部164831人,其中厅局级干部415人,省部级干部15人。2005年全国各级纪委共结案148931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5143人,其中省(部)级干部13人。2006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办结各类案件12277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97260人,其中省部级干部19人,真正做到胡锦涛同志所讲的“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决不手软。
3、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注意把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纳入治理内容,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减轻农民负担等工作。同时,针对损害群众利益的新情况新问题,集中整治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农民工工资支付、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保基金管理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深入开展民主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积极推进纠风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三、反腐倡廉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客观、全面地分析反腐倡廉形势,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腐败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反腐倡廉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1、从国际上看:国际社会给我国评价仍然属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国家。从总部设在德国的透明国际发布的清廉指数(简称CpI),近几年我国所得分值比较低,始终在3.5-3.4分之间徘徊。透明国际发布的清廉指数主要分比较廉洁、轻微腐败、腐败比较严重、十分腐败等四类,我国还属于比较严重的国家,与我国排同一类别的国家还有阿根廷、泰国、墨西哥、巴西、印度等,这些国家由于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发生着急剧的重大变革,存在着大量的腐败机会,腐败问题已经对这些国家(地区)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2、从国情上看: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难以消除。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宏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复杂、立体、多维的转型过程,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发生着深刻变化,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一些领域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但形成完善的法治环境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尚需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以及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对党员干部的影响不可低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仍有一些基层组织存在管理不严、软弱涣散的问题。这些因素决定了现阶段反腐败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成效明显与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局面,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发生的腐败现象,将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后不易产生的腐败现象,都可能发生在现阶段。
3、从县情上看:违法违纪案件居高不下、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当前我县反腐倡廉任务仍然艰巨,在具体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不容乐观。在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务考察上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部分单位的财务管理还要进一步健全。从总体上看,各单位招待费开支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的单位审批结报比较随意,许多接待无审批单、未注明事由,记账消费,招待费没有额度上的控制。外出考察管理不够到位。二级单位未经审批外出学习考察的现象很普遍,有的甚至未向主管单位报批。财务管理不规范,特别是企业性质的单位情况更加严重。二是少数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重点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还比较突出。建设工程等领域仍是腐败行为易发多发的重点单位,极少数党员干部干预或插手工程发包,从中受贿,中饱私囊。工程建设领域、医药购销领域、商业保险行业的商业贿赂现象较突出。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的赌博、嫖娼发案量居高,非法占用土地现象呈上升趋势,暴力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现象群众反响依然强烈。主要反映村财务公开不透明、不真实,有关规章制度虽有但执行不力,一些村干部在用钱方面出现以权谋私、贪污和挪用公款等违纪违法现象。
4、从领导干部自身上看: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作风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对群众一时不理解不认识的问题不作耐心解释,主观武断,方法简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群众上访现象的发生,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有的“一把手”既当班长又当家长,搞一言堂,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有些领导干部业余时间热衷于搓麻将、赌博,出国期间去一些不该去的地方,看一些不该看的东西。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迎来送往,公务接待越来越讲究,出行、住宿越来越豪华。一些领导将公共权力私有化,相互攀比,与别人比待遇、比收入,利用职权,低价购买房屋等商品。一些领导干部人情味代替原则,出现执法不公现象,自由裁量随意性很大。有的领导干部利用职务影响为家属、子女、亲友调动工作、拉存款、商业保险等。
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拓展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第五篇:(定稿)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与对策
试论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与对策
摘要:古人曰:“天下兴亡多少事,自身腐败遭厄运”。腐败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同时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反腐倡廉建设是在我国腐败现象仍处于易发多发的历史阶段、反腐倡廉的机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廉政文化建设尚显不足的形势下进行。最后对继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进行了初探,即借鉴反腐经验、构建反腐机制、建设廉政文化。
关键词:腐败;反腐倡廉建设;对策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nti-corruption
measur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 1, grade 2006 Peng Fei
Supervisor: Chen Zhong
Abstract :The ancients said: "How many things rise and fall, their corruption was bad luck.” Corruption is a historical and social phenomenon, paid extensiv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In this paper,analyzing the anti-corrup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s which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implement the Rule of Law and promote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of a new great project.Also pointed out the situation that the anti-corruption construction is in the 21st century, corruption in China is still prone to historical stage which is easy to occur and corruption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is still not perfect,then corruption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is short of clean culture.Finally the article continues to strengthen anti-corruption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 to carry on initially searched:Learning from the anti-corruption experience, Establishing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and Building honest government culture.Keywords:Corruption;Anti-corruption and advocate probity construction;Countermeasure
对于腐败,《辞海》的解释,腐败是指腐烂;《汉书·食货志上》:“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1】
腐败是指执政党组织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包括受其委托从事公务的组织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为满足私欲、牟取私利或局部利益而实施的严重违背纪律和法律,侵犯人民利益并造成恶劣政治影响的蜕化变质行为。从新中国的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们党主要是靠发动群众运动来反腐败,如“三反”“五反”运动、“四清”运动等。应当说,开展这些运动,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必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正如武汉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丁俊萍教授所言:“这些运动的矛头,几乎都指向干部、党员中的贪污腐化、以权谋私、官僚主义等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但由于这些运动是在阶级斗争扩大化背景下进行的,所以也误伤了一些人。”
【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反腐倡廉也进入一个新阶段。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的谈话中强调:“对于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2】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建设要走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这段时期的反腐倡廉工作恢复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并在新形势下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认识这个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把廉政建设的重心设定为“反对腐败”;十六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基本上延续了十五大报告的精神。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则发展了党对廉政建设的认识,主张不仅要“反对腐败”,还要“倡导廉洁”;十七大报告用“反腐倡廉建设”来概括廉政建设的核心内容。这一新表述具有重大的标志性意义,表明党对廉政的认识、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尽管“反腐倡廉”不是一个全新的概括,但写进全国党代会报告中却是第一次,意味着廉政建设的日常思路已上升为党的政治纲领之一。这一概括强调和提升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地位,体现了党中央对于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重要判断,强调“惩治”与“预防”的协调与配合。
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腐败与社会主义民主背道而驰,腐败滥用了国家权力,是为了自己私利,因此腐败就违背了“权力为公”的基本原则,势必侵害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应该对人民负责,然而腐败则是暗箱操作、地下交易,这就严重违背“权力公开”的原则。腐败违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阻碍依法治国进程,损害党和政府的信誉和形象,降低国家政权机关的公信力,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坚定不移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势在必行。
(二)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我们党治党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是党和国家反腐败方略的重大转变,使我国的反腐败斗争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三)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腐败违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损害党的形象,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坚决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必将导致党心涣散、民心丧失,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它们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抓好了,反腐倡廉建设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才有坚实基础;反腐倡廉建设抓好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才有重要保障。反腐倡廉建设实际上是一个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关乎执政地位,影响执政基础,考验执政能力。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对党的建设的全局尤为紧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利于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党的思想建设;有利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促进党的组织建设;有利于党员干部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清正廉洁的作风,促进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各项制度,促进党的制度建设。坚定不移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才有重要保障,才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一)当前我国腐败现象仍处于易发多发的历史阶段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旧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消失,新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比如社会主义市场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完善它需要有一个长期过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适应新体制要求的具体法规制度尚不健全。在这个历史阶段,反腐倡廉既具备有利条件,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方说,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工程建设、土地管理、矿产开发、产权交易等领域腐败现象的治理难度增大;由于股票市场不成熟,有的人通过公款炒股、内幕交易、披露虚假信息等手段谋取非法利益,这类案件增多。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发生的腐败现象,将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后不易产生的腐败现象,都可能发生在这个历史阶段。
(二)反腐倡廉的机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民意调查结果显示,31.42%的人认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薄弱,51%的人认为缺乏落实制度的配套措施,69.82%的人认为制度执行不力
1、制度创新不够
现有制度有较强针对性,但创新力度不够。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制定和完善了许多制度,这些制度也发挥了应有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制度的滞后性导致腐败现象往往能从制度的漏洞中得以规避。惩处制度较为全面,但惩处不力导致腐败成本偏低。执行力度有所加强,但有法不依、执纪不严现象比较突出。
2、制度宣传不到位
制度出台后,没有对贯彻和执行规章制度提出明确要求,相关部门也没有系统地组织学习和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造成相关人员不熟悉、不了解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从而出现制度很多,装订也很美观,但仅仅是放在抽屉里或挂在墙上,用于应付检查、便于总结,成为装点门面的摆设。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制度的不熟悉,不能调动他们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制度监督不落实
对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力度不大,一些规避制度、违反制度甚至破坏制度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严肃地查处,削弱了制度的权威性。主要是因为:一是缺乏激励机制,不愿监督。把监督的希望过多地寄托在监督主体的政治自觉性上,忽视运用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推动监督工作的开展,不少党员干部和群众监督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对发生在身边的腐败问题,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缺乏透明机制,【3】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不能监督。一些地方和单位为了逃避监督,公开制度不落实,公开手段不先进,导致群众信息渠道不畅通,无法监督。三是缺乏保障机制,不敢监督。由于缺乏保护举报人的有效措施,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班子成员对班长的监督、下级对上级的监督都难以实施。四是缺乏协调配合机制,不善监督。各监督主体协调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监督制约的合力,存在监督的空白点和盲区,监督的力度和效果都不甚理想。
(三)廉政文化建设尚显不足
近年来,我国反腐败之所以面临“前腐后继”的尴尬境地,最的难点就在于腐败在社会中被视为“正常”。正如瑞典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对南亚一些国家的腐败问题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一样,一种“腐败的民俗学”已经形成。这种民俗学“容易使人民认为,掌握权力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他的家庭利益或他觉得应忠实于的社会集团利益来运用权力。”并且人们对腐败的厌恶“会基本上变成对有机会通过不光彩手段营私之徒的羡慕”。简言之,腐败民俗学意味着公众对腐败的宽容甚至认同,它一旦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行为模式之中,就会成为一种“文化”,反过来引导和影响人们的思维及行为模式。
三、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借鉴反腐经验
1、吸收我国反腐经验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所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经验有:
(1)反腐倡廉建设指导方针要与时俱进
毛泽东多次要求全党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随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泽东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措施和要求,把防止腐败作为全党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敏锐地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提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腐败,创造性地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针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后,党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关于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根据党的十二大的决定,从1983年起全党利用3年时间,从思想、作风和组织上进行 【6】【5】【4】了一次全面整顿。邓小平特别强调反腐倡廉法律体系建设。他指出:“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他还强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领导干部、领导机关是重点,端正党风、反对腐败要先从领导干部抓起。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反腐倡廉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不断把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江泽民同志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反腐败斗争这个问题上,旗帜必须鲜明,态度必须坚决,工作必须锲而不舍。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
进入新世纪,在新的形势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2)反腐倡廉要更加注重法制建设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和国家的反腐倡廉制度和法规建设进入了恢复和发展时期。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他又强调:“现在从党的工作来说,重点是端正党风,但从全局来说,是加强法制。”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党的建设要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再次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这些要求和指示充分强调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使我国在“文化大革命”后反腐倡廉制度和法规建设迅速得以恢复,也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国反腐倡廉制度和法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特别要注重制度建设,以完备的制度保障党内民主,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全党在重大问题上的统一行动。特别是从1997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实行制度创新,相继出
【9】
【8】
【7】台了许多重大措施,对于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起到了重要作用,表明我国已经走上通过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道路。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反腐倡廉制度和法规建设进一步加强并取得了重要突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5年1月中央颁布的《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据不完全统计,十六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共制定或修订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60多件,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制定40多件。这个时期,是反腐倡廉制度和法规建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长足进步的时期。后面将会对法制建设作专门的论述,故不再赘述。
2、借鉴国外反腐做法
众所周知,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在经济起飞和现代化加速进行时期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被世界公认的范例。
从新加坡来看,他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高薪养廉与严惩不法双管齐下。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完整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据统计,高级公务员(司局级)到55岁退休时,公积金总额大约有80-90万新元,相当于人民币400—500万元。如果在职时廉洁奉公,没有贪污腐败和违法行为,退休后,全家生活富裕,安居乐业。但是,新加坡法律规定,凡是有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者,一律全部撤销其公积金。在如此严厉的法律面前,又有几个人敢冒此风险因贪小便宜而毁掉自己整个后半生呢?二是厉行法治,依法行政,建立起高效运转的行政管理体制,尽量减少腐败的机会;三是建立精干的、高效能的反腐败机构,严厉调查和惩处公务员中的腐败分子,增加从事腐败行为的成本。新加坡现行的《反贪污法》共35条,规定了极为严厉和详细的罚措施。为切实执行该项法律,反贪污调查局具有广泛权力。该局可以在没有逮捕证的情况下,逮捕涉嫌人员,有权没收贪污罪犯的全部贿赂。贪污者除被罚款外还可以被判徒刑;犯罪人职位越高处罚越重。以上三方面的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做到了使公职人员“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
从我国香港地区来看, 1974年,港英当局成立了直属总督的廉政公署,并从整肃警队中的有组织腐败犯罪开始重拳打击腐败分子,香港廉政公署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反腐败策略:一是赋予反腐败机构很大的独立调查权,高效率地调查和起诉腐败分子。即廉政公署拥有广泛的权力,其打击贪污犯罪、惩处贪污罪犯是其下设的执行处按照一定的程序运作的,即举报———对举报进行分类处理———调查———拘捕及检控———法庭审判等等;二是成立防止贪污处,专司“治本”之职;三是加强对公众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贪污的祸害并争取他们 对反腐败工作的积极支持。承担这项工作的主要是廉政公署的社区关系处。总之,我国香港地区所创造的教育、惩治、预防“三管齐下”反腐败的策略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以及一些非洲国家也纷纷采取这一策略并获得了成功。
(二)构建反腐机制
“国泰于法正,民安于律清。”法规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保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既要通过教育引导,使人自觉从善;又要通过制度约束,使人不能为恶。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缺陷必然造成制度性的腐败,而制度性的腐败是最可怕的腐败。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法规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有效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制度不好,则可能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要把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融入各项工作中去进一步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制度在防治腐败中的重要作用。继续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要求,切实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国家廉政立法,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预防腐败的法律法规,将预防腐败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努力使法律制度更加科学、管用。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推进党务公开,使广大党员更多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有效发挥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建立健全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巡视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常性监督。不断完善权力运行机制,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规范权力运行,压缩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的空间。不断完善监控机制,健全党内党外、行政体制内和行政体制外的各种监督和控制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规范,减少权力“寻租”机会。着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制度一旦制定,任何人都必须坚决执行,确保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让人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作用。
(三)建设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包含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廉政文化建设是以“廉政”为主题,围绕“廉政”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10】廉政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关联,它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对党风廉政建设作用巨大。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反腐倡廉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应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营造廉政文化环境,使腐败成为“过街老鼠”。
1、典型示范教育
典型示范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方法,是指通过具有典型、榜样意义的人或事(正面的、先进的或反面的、落后的)的示范引导、警示警戒的作用,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方法
【11】
。这一方法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进一步加强对广大领导干部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的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党纪国法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使其树立权力为人民所用权力必须受监督、为政必须清廉的基本理念,把廉洁从政的观念贯穿于所有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全过程,落实到政治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同时,引导和教育各级领导干部从典型腐败案件中吸取深刻教训,增强党性观念和法纪意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时刻警惕金钱、美色的诱惑,防止权力的异化。
2、内省教育
广大的党员、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自我修养。所谓自我修养,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以及知识方面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而达到的一定程度和水平内容。修养的很广泛,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品德修养等。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不能把自我修养只当作一种形式,应该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学习、自我锻炼。因为任何人的政治素质、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都不是凭空得来的,只能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进行修养。放松自我修养的人,很容易走上腐败的不归路。
参考文献:
[1] 张明德、胡柏林.论权力与腐败滋生的关系[J].经济界,2004(01)
[2] 王治国、李雪慧.新中国反腐倡廉60年:变与不变[J].法制与经济,2009(19)[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79 [4] 甘肃省纪委政策法规研究室 对当前反腐倡廉形势的调研与思考[EB/OL].http:// [5]、[6] 冈纳·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7]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438-1439 [8]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8 [9]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10]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3 [1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1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26 [13] 刘国皇.我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必然性及意义[J].决策探索 2006(05)[14] 邵景均.改革开放30年来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广州大学学报 2008(12).[15] 孙绮雪.改革开放30年反腐倡廉建设的历程及基本经验[J].党史文苑 2009(04).[16] 吴燕.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J].今日新疆 2008(05).[17] 李国花、阮大强.国外反腐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7(04).[18] 王运祥.国外反腐机制析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4(07).致谢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即将过去。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四年时间并不算长,但对于我来说,是磨砺意志、挥洒书生意气的四年,也是增长才干、提高学识的四年。首先要感谢四川文理学院社科系的各位老师和前辈孜孜不倦的教诲,尤其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陈仲老师的耐心点拨和诚恳建议,正是在他不遗余力的帮助下,论文的思路从混乱到清晰,材料从芜杂到精到,语言从琐碎到凝练,一步步接近成熟。感谢陈老师。其次感谢我的同学们,正是和他们四年的朝夕相处,一起上课一起讨论问题,让我逐渐有了对问题的思考,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