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做到思想真正解放
要做到思想真正解放,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及时调整与科学发展“不适应”的思维,更新与科学发展“不符合”的观念,解决与科学发展“相违背”的突出问题。当前,要在正确把握和处理以下五个关系中“聚焦”思想解放的问题,检验思想解放的成效。
好与快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要克服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轻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忽视民生问题的意识扣做法。尤其是上项目时,要把住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两大关口,不能再走先建设、后规范、再治理的老路,更不能不顾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法规,盲目上项目,搞扩张,要防止简单的项目“饥渴症”。要强化集约发展、外向发展、依靠科技谋发展的意识,在保证“好”的前提下,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
争与等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要克服慢慢腾腾、四平八稳的工作方式,树立和保持开拓进取、只争朝夕的时代精神。要克服机遇可遇不可求的消极心态,积极寻找、发现、抢抓、利用好机遇。当前所有的机遇中,最大的机遇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践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生态建设等,对落后地区加快项目引进和建设,都是难得的机遇。面对机遇,要强化发展的紧迫性,拼力抢抓,乘势而上,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列车。
舍与得的关系。凡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对长远有利的项目,都要千方百计给予支持。优惠政策要舍得给,资源要素要舍得倾斜,服务的精力和时间要舍得付出。要引导干部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讲舍得,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对那些贡献不大、污染不小、破坏和浪费资源的“五小”企业和项目,该关停的关停,该整合的整合。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道路。
大与小的关系。作为决策者,正确处理大与小的关系,需要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于每个单位和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是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关系时的基本要求。讲解放思想,就是要坚决破除囿权谋利、本位至上的思想和体制障碍,着力强化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意识,为企业和项目建设、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干事与做官的关系。作为领导干部,为民干事、务实工作,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要立志为民做大事、做实事,把全部心思集中到干好工作,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上来,把全部的力量用到解决群众最需要最期望的问题上来。通过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锤炼领导作风,体现人生价值。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干劲激发出来,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为全县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永久活力。
第二篇: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加大执法打假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王振亚(2009年4月20日)
质监部门的执法打假工作,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重任,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认为要把执法工作与科学发展联系起来,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为构建和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正确处理执法打假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是国家赋予质监部门的重要职责。依法开展监督是保护合法经营、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根本途径。这与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关键是我们要做到依法行政。执法办案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执法办案的最终落脚点要放在抓规范、促发展上,只有这样才能跳出为办案而办案的圈子,做到公正执法、规范执法。要严格使用规范的执法用语,遵守法律规定程序。把查办的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确保诉讼不败、复议不改不撤。这样,才能树立执法权威,推进执法监督职能真正到位。我们在执法中不仅要有法律意识,更要有政治头脑、大局观念,注重社会效果。
二、正确处理执法打假与提高产品质量的关系
衡量我们的工作质量不是只看查处案件多少,而要综合分析社会经济秩序状态、企业和消费者对经济环境的评价,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是否满意。因而,在行政执法工作中,一定要将执法打假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我们严格的执法促进企业提高质量,给企业带来发展。坚持执法打假与扶优扶强相结合,切实保护名优企业的合法权益;坚持执法打假与质量治理相结合,在打假中把集中整治区域性质量问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坚持执法打假与帮促相结合,对于不合格产品的生产者,首先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其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计量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品质量,赢得更多的市场。
三、正确处理执法打假与保障生命健康安全的关系
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行政执法工作要以加强“两个安全”的监管为重点,严厉查处生产加工不合格食品和无证生产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人口密集区域的特种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执法检查;对涉及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国计民生和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产(商)品要加大打假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危害性大、社会反映强烈的制假售假问题;要深入开展民生计量执法活动,防止标实不符、短斤缺两等坑害老百姓事件的发生。
四、正确处理执法打假与促进质监事业发展的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行政执法、行政监管、技术服务三者的关系,研究探索出行政执法、行政监管以及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的工作运行模式;二是要探索源头打假治劣的路子,增强对违法生产企业的威慑力;三是要深入研究法律法规和执法技巧,不断总结调查取证经验,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四是要在发挥好“12365”举报电话作用的同时,想方设法扩大案源信息;五是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的学习和培训制度,提高执法人员获取案源信息的水平、现场检查的水平、调查取证的水平、案情分析研究的水平。
五、正确处理执法打假与树立质监良好形象的关系
执法形象是质监队伍综合素质的反映。因此我们要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努力造就“四个质监”形象。
一是建立信用监督制度,造就诚信质监。向社会、向企业公开作出“服务承诺制”、“办事限时制”、“打假维权制”等,同时抓兑现,做到言必行,诺必践。二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造就公正质监。采取强化监督机制、缜密监督网络、硬化责任追究等措施,从根本上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平等对待服务对象和管理对象,谨慎运用自由裁量权。三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造就阳光质监。要将相关职能、办证项目、办理程序、办结时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输入电脑,公示于众。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向全社会公布监督电话号码,严格实行执法过错追究制。四是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造就文明质监。制定文明办公、文明执法、文明服务等一系列行为规范。
第三篇:正确处理质监工作中的五个关系
改革创新与保持稳定的关系。从改革的角度看,既要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发展形势,确保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又要进一步完善自身改革,努力适应形势的要求,以此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稳定的角度看,既要保持法规政策和行政执法的稳定性、连续性,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有序,又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干部队伍在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保持稳定,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与服从地方党政领导的关系。质量技监部门履行职能的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就需要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管理与引导、促进的关系,查处与预防的关系。对地方党委政府要尊重,思考问题的角度要站得高,要有大局和全局意识,自觉与党委政府保持一致。要善于把上级质量技监部门的要求与本地实际结合好,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把部门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从而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更好的效果。
加强队伍建设与做好质量技监执法工作的关系。质量技监监督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队伍建设是根本和保证。要按照为民、高效、清廉的要求加强队伍建设,用过硬的“一把手”带出过硬的领导班子,用过硬的领导班子带出过硬的队伍;要以信息化为主线,不断提升质量技监工作的科技含量,改革落后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通过指导加强宣传工作,指导和帮助各类生产主体增强守法生产经营和讲求诚信的意识,加强自律,营造市场主体、消费群体全方位的公平、诚信环境。
对法律负责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关系。对法律负责,让人民满意,必须注意防止离开党的根本宗旨讲执法,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同时,也必须注意防止离开执法讲满意,否则就会脱离法制的轨道。要正确认识眼前利益与长久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大多数群众满意和少数人满意的关系。在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对法律负责就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只有坚持立足职能、依法行政,坚持对法律负责,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从严治局与爱护关心干部的关系。质量技监监督工作具有点多、面多、线广、有权、分散的特点,必须坚持从严治队、严格管理,否则就容易出现腐败。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到行政执法与市场监管工作的不易与辛劳。在可能的情况下,要积极帮助他们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生活待遇,以此凝聚人心,增强战斗力。
第四篇: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切实做好监区工作
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切实做好监区工作
监区是监狱的基层组织,监区工作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监狱的监管秩序的稳定和改造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监狱经济和监狱建设的发展,多年来,监狱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监区稳,则监狱稳。监区乱,则监狱乱,全局被动。因此。加强监区建设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涉及的面很广。笔者在这里主要从监管改造工作的角度,就做好监区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一、正确处理管教与生产的关系
监区工作必须坚持管教与生产两手抓,两手硬,做到两任务同时上,两付但子同时挑,两个效益一起要。首先必须抓好监管安全。一是清除安全工作中的思想障碍。要克服形式主义、侥幸心理和厌烦情绪,切实把监管安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经常部署,经常检查,经常督促。二是要提高民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作甩。每一个民警都要从政治影响和监狱事业的全面发展上看待安全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三是进一步严明纪律,严明奖惩,把安全和每个人的利害得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把安全工作始终如一地落到实处。其次要在确保监管安全的同时,积极组织罪犯参加生产劳
等于放纵罪犯继续作恶,为非作歹。
四是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不可否认,我们的极少数干警不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而是感情用事,甚至发生出格行为。
因此,要根治民警违法违纪,必须严格执法执纪。首先,要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执法规章制度,来约束民警执法行为,以期达到规范执法。其次,要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民警违法违纪与自身两个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因此要积极鼓励民警克服困难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并联系实际,抓住一些违法违纪思想倾向和行为苗头。有针对性地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以强化民警的执法意识。
三、正确处理对重点罪犯的管理与使用的关系
重点罪犯是指监区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进行重点防范和管束的罪犯。从监管安全的角度看,监区应当重点防范和管理的罪犯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新入监的罪犯;一类是老弱、病残罪犯;从事零星、分散劳动的勤杂罪犯;一类是有行凶、逃跑等重新犯罪重大危险的罪犯等。历年发生的包括脱逃、非正常死亡和重大恶性案件在内的所有的监管安全事故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事故,是由以上三类重点罪犯所造成的。因此,监区民警有必要把正确处理对重点罪犯的管理与使用的关系问题,当作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练好、做好。
犯的个性特征,摸清其思想脉络,做到知彼知己。(3)落实民警“三包”,责任到人,经常通报情况,使每个民警心中有数,做到底数清,敌情明,目标准。(4)严格互监制度,落实夹控措施,务求及时掌握动向。(5)利用“耳目”处处设防。使之无机可乘。(6)对重点、危险罪犯的劳动,尽可能安排在监内并在民警的直接监控之下进行。(7)对特别危险的,应上报集中到监狱严管队关押,进行强化学习训练,直至危险消除为止。(8)建立重点、危险改造转化档案,包括基本情况、转化过程,以确保监控工作的超前性和严密性。
四、正确处理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 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和帮助罪犯解决实际困难都是改造罪犯的手段,二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首先要了解罪犯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其次要将有思想问题与顽固坚持错误立场、拒不认罪服法区别开采,前者属于教育的范畴,后者属于改造的范畴。对于因实际困难产生的思想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待,并且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罪犯有的实际困难虽然监区不能解决.但也要积极与社会联系,使罪犯看到希望。如果罪犯家里发生了突发的、不可抗拒的灾难,监区民警要与罪犯家属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和民政部门一道帮助罪犯做好善后工作。虽然有时工作做得不尽如人意,但是只要努力了,罪犯是会理解和感激我们民警的。
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
到家,方法得当,反复是可以扭转和避免的。
五、正确处理中队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监区工作千头万绪,常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之说。因此,从事监区工作的民警之间难免出现矛盾和分歧。如何对待这些矛盾和分歧,如何处理好监区民警之间的关系,是监区民警经常遇到的苦恼和现实问题。笔者以为正确处理监区民警之间的关系的重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监区长和教导员之间的关系。两个正职是监区里的主心骨,是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如果两个正职之间背靠背,处不好关系,那么其它副职和成员的工作很难开展,还可能形成不正常的小圈子,影响团结,影响工作。因此首先要求监区长、教导员各自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二是要树立监区管教、生产一盘棋思想。管教工作要走在前面,为监区的生产提供稳定的环境,生产工作要在确保监管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三是要树立监区工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监区长抓生产不忘管教,教导员抓管教不忘生产。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主管与干事的关系。监区长、教导员作为监区的主管,直接领导着监区民警开展各项工作,其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一个监区,仅靠一两个人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发挥全监区民警的集体作用。因此监区领导要十分注意调动其他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相信他们,遇事同他们商量,要有“能者为师”的态度,注意采纳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文章标题: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确定的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作为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重要目标、内在要求、必要条件和政治保证等几个方面的要求,这其中也蕴涵着解决好历史文化背景和各类矛盾纠葛错综复杂的“三农”问题的重大命题和深刻内涵,要求我们既要解决千百年封建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农业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又要解决传统生产方式的桎梏和农民对土地依赖眷恋的困扰,也要解决政府财力对农业投入不足的制约,还要解决地域差异和生产资料分配不均造成的落差,更要解决思想观念的转变与工作实际程度的内在要求。为此,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好建设新农村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中体制性、结构性、生态性矛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不断显现,这些问题和矛盾解决不好、处置不当,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稳定是前提,稳定是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无从谈起,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就很难落到实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就很难实现。建设新农村,必须把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摆上突出位置,着力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着力解决农村各类不和谐、不稳定问题,保障广大农村群众心平气顺、安居乐业,全身心地投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应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理工作。对农村传统矛盾纠纷,要注重研究其规律、特点及成因,不断加大矛盾纠纷排队查调处理工作力度,切实增强预见性、前瞻性,区别不同情况,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用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努力把握好在新农村建设中维护群众利益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结合点,做到既有效地维护群众利益,又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和调处解决好农村因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移民搬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要求,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做到有效预防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置问题,切实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要坚持严打方针,在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上取得新突破。从当前农村治安情况看,农村违法犯罪问题有与城县违法犯罪问题的共同特征,也有农村自身的特点,影响农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盗窃抢劫、流氓恶势力、村匪路霸、制假贩假、欺行霸县、坑农害农等侵害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这些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严厉打击、集中整治,做到除恶务尽,切实把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高发势头压下来,有效地控制案件的发生,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感。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政府扶持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扶持引导,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农民自力更生与政府扶持引导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侧重。新农村建设,需要全党共同努力,更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调动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先后下发了8个一号文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但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都是在“一波三折”中进行的,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挫伤,在这种形势下建设新农村,必须把调动农民积极性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大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支持群众,教育和引导农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加大国家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认清形势,切实增强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把握好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这个切入点,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民收入得到更快的提高;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的社会福利;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美化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让农民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民主决策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建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全面建设与重点扶持的关系。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全国农民的一大福音。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间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不尽一致。尤其像东北地区,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国家的大粮仓,历史上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建国以来,国家对农业采取的是“取多予少”的政策,导致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农村建设十分落后,农民生活水平十分低下。因此,建议国家在制定扶持新农村建设政策时,应重点考虑东北老工
业基地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在促进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在政策、项目、资金的投放上应重点向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中央应加大对东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持力度,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应在贴息贷款和项目建设上给予重点倾斜,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应在减轻乡村债务上予以扶持,通过国家注入、减免、停息挂账等办法,卸掉乡村债务,让他们轻装上阵带领农民搞新农村建设;应在建立农村保障体系上给予帮助。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贷款贴息、国债资金和增加贷款规模等途径,采取“百川汇一”的方式,增强东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第四,正确处理好依法规划与有序建设的关系。当前,很多地方的农村建设仍存在着无“设”就“建”、边“建”边“设”、先“建”后“设”、前“建”后“拆”的无序建设的现象,随意性强,规划性弱,极大影响了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局面。新农村建设蕴涵了先“设”后“建”的新发展观。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要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规划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脚踏实地,以长远务实的态度来对待建设新农村,认真吸取历史上搞过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和大上乡企时“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等劳民伤财的教训,坚决避免把有限的资金浪费到各种形象工程、花瓶式试点工程以及重复建设上去。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让农民得到实惠,如果建完了很漂亮,对他不方便,我想农民不会满意的。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还要强化依法规划,各级政府在出台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措施前,必须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好事办好,坚决避免一个出发点好的政策措施,由于不符合实际或者侵害了农民的权利而引发新的矛盾。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了很多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报道,一些地方建设农村的小社区,在这个前提下,把一些村合并到一起,这样就涉及到农民要搬家,老房子要拆掉建新房,这样一种现象在中国各地区差别很大的情况下是不能一概而论的。首先得考虑这个地方这样做有没有这样的经济条件,农民会不会因此受到财产方面的损失,或者加重负担,或者让村集体负债更多;其次是即使有经济条件,也要考虑到法律赋予农民的权利。农民的宅基地是依照法律规定审批给他长期使用的,往往农民就在他宅基地附近还有他的承包地,如果都合并起来,有些地方可能要收去给别人使用,这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因此要这样做,必须符合法律的程序和法律的规定。所以说,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依法办事,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规划先行,从县情、镇情、村情出发,不搞“一刀切”,要实行分类指导,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第五,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关系。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肌体的基本细胞,是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在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组织发动和建设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冲破了过去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给农村社会管理带来了不少问题,而与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本应起战斗堡垒作用的农村基层组织在相当一些地方还比较薄弱,少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个别基层组织名存实亡,导致一些农村基层组织丧失了公信力。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农村“三减免”、“三补贴”政策的推进,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功能也在逐步弱化,尤其是在那些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的地方,出现了大量的非良性组织,并迅速填补行政功能弱化留下的组织空间。一些家族势力和宗教势力有扩大的趋向,而行政功能逐渐弱化的乡村两级组织无力阻挡这些家族势力、宗教势力的崛起,这往往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障碍,长此以往势必会削弱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政权建设的高度,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配套建设。结合农村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选好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带头人,加大对乡村干部的培训,改进农村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树立亲民为民形象,不断增强凝聚力,切实把广大农民群众团结到建设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上来。
《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