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
我们公司现有职工()人,基层党支部()个,党员()人,()个基层单位。一年来,我公司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公司认真贯彻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在公司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团结奋斗下取得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正确处理好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使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号召力
和战斗力。
一、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制度,而如何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则是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关键所在。我们通过班子集中学习党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有关理论,能够辩证地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公司领导班子认为,在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上最怕的是鸦雀无声,一把手说了算,其他成员不发表意见,这说明班子的思想不统一,不愿意说心里话,这样集体的智慧就不能发挥,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失误;最难的是互相顶撞,不能抛开个人成见,形不成集中意见,造成班子不和谐;最危险的是当面说好话,背后乱议论,造成班子分裂,队伍涣散,破坏了单位的凝聚力;最愉快的是各抒己见,实话实说,班子能够形成一盘棋。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我们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民主与集中的结合点,在工作中加以运用。去年2月份,上级党委根据公司的干部指数,分配给我们公司三名聘干指标。对这一敏感问题,立即有人托关系、走门子。一些老上级、老领导、亲朋好友找到我们公司的“一把手”说情。但是,班子成员坚持原则,通过自上而下的民主讨论,一致同意将代干时间长、政治思想觉悟高、工作成绩突出、有一定管理能力且群众威信高的三名同志上报中心党委予以审批。另外公司在讨论奖金分配、大项经费开支、改革方案等重要问题时,无论是召开党委会,还是召开党委扩大会,都坚持行使“一人一票”的方法,使党委的意见和建议,全部建立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
二、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关系
工作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是领导方法问题,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没有集体领导,许多重大问题无法正确决策;没有分工负责,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就无法付诸实施。在对一个基层单位的改造过程中,公司经理负责全面工作运筹,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由一名副经理和副书记负责硬件的配套工作和软件的完善工作,其它副经理负责协助配合。在会战中,班子成员和职工吃在一起,干在一起,顶烈日、战酷暑,经过一个多月的会战,使这个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不能只强调集体领导而不要分工负责,更不能强调分工负责而不要集体领导。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既注重加强集体领导,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决定,又注重搞好分工负责,各个成员按照集体讨论的事项,按照分工认真抓好落实,并允许成员在不违背集体议定事项的大原则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既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有时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正确处理正职与副职的关系
领导班子中的一把手对班子建设和事业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但如果没有配合默契、各司其职的副职的协助和支持,就像大力士没有左膀右臂,将会一事无成。一年多来,我们逐步明确了班子成员各自所处的位置和职责。首先,正职处于班子的核心地位,负责公司的全面工作,对上级总负责;副职是班子的一员,在正职领导下负责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工作对正职负责,其次,我们还明确了如何形成班子的整体合力。正职要注意全面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组织指挥能力,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对副职知人善任,按照扬长避短、各尽其能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工,给他们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让他们在分管工作上有职有责有权,并在副职工作出现疏漏或失误时,主动承担责任,不上推下卸。副职要以正职为核心,围绕正职的思路积极当好参谋。公司从成立至今,正、副职都能以大局和事业为重,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工作上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谐务实地建设着我们公司灿烂辉煌的未来。
四、正确处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关系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如何正确处理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关系,是每一个领导班子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动机和目的是一致的。光有批评,被批评人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会产生抵触情绪,结果适得其反。光有自我批评就会产生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只有批评与我批评同时开展,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收到理想的效果。工作中我们认识到, 要想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 首先要提高认识,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同志的有关重要论述,掌握原则和方法,作到讲党性、讲原则、增强思想交流的自觉性。其次,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因此,我们班子无论是在民主生活会上,还是在工作中,都注意运用“团结—批评—团结”这个有力武器,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从有利于工作的目的出发,既摆成绩,又讲问题,既从自律角度进行自我批评,又从大局出发坦诚地开展相互之间的批评。力戒那种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隔靴搔痒搞形式主义的现象。实践证明,我们领导班子内部开展的正常的批评,不仅有利于班子成员思想和感情上的沟通,有利于同心协力地开展工作,也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形成了一种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局面。
五、正确处理坚持原则与合作共事的关系
坚持原则与合作共事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是并行不悖、辩证统一的。坚持原则是合作共事的根本前提,合作共事是坚持原则的结果和归宿。不能为了合作共事而放弃原则,没有原则的合作共事是没有党性的表现。在平时,我们坚持做到工作上相互支持不拆台,生活上相互关心不谋私,作风上严于律己不放松,团结上相互尊重不分裂,以达到整体合力的发挥。
各位领导同志们,由于我们认真地处理好了上述五个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形成了公司“一盘棋”的思想,所以,我们班子的建设不断得到了加强,做到气正、心齐、劲足,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不断开创出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加大执法打假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王振亚(2009年4月20日)
质监部门的执法打假工作,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重任,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认为要把执法工作与科学发展联系起来,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为构建和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正确处理执法打假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是国家赋予质监部门的重要职责。依法开展监督是保护合法经营、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根本途径。这与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关键是我们要做到依法行政。执法办案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执法办案的最终落脚点要放在抓规范、促发展上,只有这样才能跳出为办案而办案的圈子,做到公正执法、规范执法。要严格使用规范的执法用语,遵守法律规定程序。把查办的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确保诉讼不败、复议不改不撤。这样,才能树立执法权威,推进执法监督职能真正到位。我们在执法中不仅要有法律意识,更要有政治头脑、大局观念,注重社会效果。
二、正确处理执法打假与提高产品质量的关系
衡量我们的工作质量不是只看查处案件多少,而要综合分析社会经济秩序状态、企业和消费者对经济环境的评价,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是否满意。因而,在行政执法工作中,一定要将执法打假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我们严格的执法促进企业提高质量,给企业带来发展。坚持执法打假与扶优扶强相结合,切实保护名优企业的合法权益;坚持执法打假与质量治理相结合,在打假中把集中整治区域性质量问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坚持执法打假与帮促相结合,对于不合格产品的生产者,首先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其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计量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品质量,赢得更多的市场。
三、正确处理执法打假与保障生命健康安全的关系
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行政执法工作要以加强“两个安全”的监管为重点,严厉查处生产加工不合格食品和无证生产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人口密集区域的特种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执法检查;对涉及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国计民生和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产(商)品要加大打假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危害性大、社会反映强烈的制假售假问题;要深入开展民生计量执法活动,防止标实不符、短斤缺两等坑害老百姓事件的发生。
四、正确处理执法打假与促进质监事业发展的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行政执法、行政监管、技术服务三者的关系,研究探索出行政执法、行政监管以及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的工作运行模式;二是要探索源头打假治劣的路子,增强对违法生产企业的威慑力;三是要深入研究法律法规和执法技巧,不断总结调查取证经验,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四是要在发挥好“12365”举报电话作用的同时,想方设法扩大案源信息;五是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的学习和培训制度,提高执法人员获取案源信息的水平、现场检查的水平、调查取证的水平、案情分析研究的水平。
五、正确处理执法打假与树立质监良好形象的关系
执法形象是质监队伍综合素质的反映。因此我们要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努力造就“四个质监”形象。
一是建立信用监督制度,造就诚信质监。向社会、向企业公开作出“服务承诺制”、“办事限时制”、“打假维权制”等,同时抓兑现,做到言必行,诺必践。二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造就公正质监。采取强化监督机制、缜密监督网络、硬化责任追究等措施,从根本上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平等对待服务对象和管理对象,谨慎运用自由裁量权。三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造就阳光质监。要将相关职能、办证项目、办理程序、办结时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输入电脑,公示于众。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向全社会公布监督电话号码,严格实行执法过错追究制。四是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造就文明质监。制定文明办公、文明执法、文明服务等一系列行为规范。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文章标题: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确定的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作为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重要目标、内在要求、必要条件和政治保证等几个方面的要求,这其中也蕴涵着解决好历史文化背景和各类矛盾纠葛错综复杂的“三农”问题的重大命题和深刻内涵,要求我们既要解决千百年封建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农业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又要解决传统生产方式的桎梏和农民对土地依赖眷恋的困扰,也要解决政府财力对农业投入不足的制约,还要解决地域差异和生产资料分配不均造成的落差,更要解决思想观念的转变与工作实际程度的内在要求。为此,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好建设新农村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中体制性、结构性、生态性矛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不断显现,这些问题和矛盾解决不好、处置不当,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稳定是前提,稳定是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无从谈起,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就很难落到实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就很难实现。建设新农村,必须把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摆上突出位置,着力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着力解决农村各类不和谐、不稳定问题,保障广大农村群众心平气顺、安居乐业,全身心地投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应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理工作。对农村传统矛盾纠纷,要注重研究其规律、特点及成因,不断加大矛盾纠纷排队查调处理工作力度,切实增强预见性、前瞻性,区别不同情况,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用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努力把握好在新农村建设中维护群众利益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结合点,做到既有效地维护群众利益,又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和调处解决好农村因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移民搬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要求,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做到有效预防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置问题,切实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要坚持严打方针,在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上取得新突破。从当前农村治安情况看,农村违法犯罪问题有与城县违法犯罪问题的共同特征,也有农村自身的特点,影响农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盗窃抢劫、流氓恶势力、村匪路霸、制假贩假、欺行霸县、坑农害农等侵害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这些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严厉打击、集中整治,做到除恶务尽,切实把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高发势头压下来,有效地控制案件的发生,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感。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政府扶持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扶持引导,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农民自力更生与政府扶持引导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侧重。新农村建设,需要全党共同努力,更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调动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先后下发了8个一号文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但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都是在“一波三折”中进行的,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挫伤,在这种形势下建设新农村,必须把调动农民积极性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大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支持群众,教育和引导农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加大国家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认清形势,切实增强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把握好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这个切入点,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民收入得到更快的提高;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的社会福利;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美化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让农民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民主决策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建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全面建设与重点扶持的关系。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全国农民的一大福音。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间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不尽一致。尤其像东北地区,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国家的大粮仓,历史上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建国以来,国家对农业采取的是“取多予少”的政策,导致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农村建设十分落后,农民生活水平十分低下。因此,建议国家在制定扶持新农村建设政策时,应重点考虑东北老工
业基地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在促进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在政策、项目、资金的投放上应重点向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中央应加大对东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持力度,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应在贴息贷款和项目建设上给予重点倾斜,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应在减轻乡村债务上予以扶持,通过国家注入、减免、停息挂账等办法,卸掉乡村债务,让他们轻装上阵带领农民搞新农村建设;应在建立农村保障体系上给予帮助。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贷款贴息、国债资金和增加贷款规模等途径,采取“百川汇一”的方式,增强东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第四,正确处理好依法规划与有序建设的关系。当前,很多地方的农村建设仍存在着无“设”就“建”、边“建”边“设”、先“建”后“设”、前“建”后“拆”的无序建设的现象,随意性强,规划性弱,极大影响了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局面。新农村建设蕴涵了先“设”后“建”的新发展观。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要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规划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脚踏实地,以长远务实的态度来对待建设新农村,认真吸取历史上搞过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和大上乡企时“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等劳民伤财的教训,坚决避免把有限的资金浪费到各种形象工程、花瓶式试点工程以及重复建设上去。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让农民得到实惠,如果建完了很漂亮,对他不方便,我想农民不会满意的。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还要强化依法规划,各级政府在出台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措施前,必须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好事办好,坚决避免一个出发点好的政策措施,由于不符合实际或者侵害了农民的权利而引发新的矛盾。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了很多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报道,一些地方建设农村的小社区,在这个前提下,把一些村合并到一起,这样就涉及到农民要搬家,老房子要拆掉建新房,这样一种现象在中国各地区差别很大的情况下是不能一概而论的。首先得考虑这个地方这样做有没有这样的经济条件,农民会不会因此受到财产方面的损失,或者加重负担,或者让村集体负债更多;其次是即使有经济条件,也要考虑到法律赋予农民的权利。农民的宅基地是依照法律规定审批给他长期使用的,往往农民就在他宅基地附近还有他的承包地,如果都合并起来,有些地方可能要收去给别人使用,这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因此要这样做,必须符合法律的程序和法律的规定。所以说,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依法办事,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规划先行,从县情、镇情、村情出发,不搞“一刀切”,要实行分类指导,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第五,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关系。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肌体的基本细胞,是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在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组织发动和建设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冲破了过去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给农村社会管理带来了不少问题,而与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本应起战斗堡垒作用的农村基层组织在相当一些地方还比较薄弱,少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个别基层组织名存实亡,导致一些农村基层组织丧失了公信力。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农村“三减免”、“三补贴”政策的推进,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功能也在逐步弱化,尤其是在那些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的地方,出现了大量的非良性组织,并迅速填补行政功能弱化留下的组织空间。一些家族势力和宗教势力有扩大的趋向,而行政功能逐渐弱化的乡村两级组织无力阻挡这些家族势力、宗教势力的崛起,这往往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障碍,长此以往势必会削弱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政权建设的高度,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配套建设。结合农村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选好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带头人,加大对乡村干部的培训,改进农村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树立亲民为民形象,不断增强凝聚力,切实把广大农民群众团结到建设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上来。
《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第四篇:浅谈领导班子副职应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副职是领导集体的重要组成人员,在领导班子建设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在一把手的正确领导下,副职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本人的积极性,要按照各自的分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独立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同时,摆正位置,多做补台工作,不做或少做拆台工作,这样才能把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团结高效、求实创新、廉洁奉公的战斗集体。在着眼于提高一班人整体素质的同时,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际,我个人认为班子副职应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个性和党性的关系
作为副职领导干部,首先要讲党性。在处理班子成员个性和党性关系上,副职要注意把握四点。一是抓好自身的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重点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武装自己,使自己时刻都能讲大局、讲政治、讲正气,有理想、有信念、有目标、有追求。副职要带头做到“五要”:方向要明,境界要高,作风要实,律己要严,心胸要宽。二是领导集体既然尊重了班子每个成员的个性特征,照顾到了副职中每个人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等特点,那么副职就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自己更好地为党的事业服务,把个性融于党性之中。三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维护班子团结的有力武器。实践证明,容忍和助长与党性相排斥的个性发展,搞无原则的团结,结果是迁就了少数人,而使大多数人离心离德。四是加强监督。这是克服个性,增强党性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要建立健全议事规则、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述职制度、群众评议制度、领导干部有关问题回避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等,用制度规范一班人的行为,使副职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制度监督、民主和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组织监督。
二、正确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领导班子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个体与群体关系处理得好,可以产生1+1>2的效应;否则群体优势就不会体现出来,甚至会产生负效应。一个人如果离开了组织,即使能力在强,水平在高,也将会一事无成;一个组织如果不注意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难以发挥整体的最佳效能。把发挥副职个人的积极性与发挥整体效能有机结合起来,重点要把握一个原则,既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突出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根据个人特长,合理确定班子成员的职责范围,并建立起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使一班人工作同步,目标同向,事业同心。二是科学分配权力。权力分配不公是导致班子不团结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根据班子成员责任目标的大小,授予相应的职权,做到责权一致,能权当量。权力一旦分配,一般不要随意调整,要多监督,少收权;多支持,少干预。三是做好协调工作,既分工又协作。对重大工作部署和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必须发挥群体优势,集中力量打突击战、歼灭战。
三、要正确处理好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领导班子副职相对于上级是下级,相对于下级是上级。下级服从上级是一条重要的政治纪律,也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班子建设,维护本部门本单位团结和统一的基本要求。副职在处理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上,一是要讲政治,讲服从,讲大局,决不能因局部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因眼前利益损害长远利益。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副职要旗帜鲜明地在一把手的带领下,讲大局,讲服从;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议、重大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上级的某项具体指示与本地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时,要全面正确理解上级的指示精神,变通执行,要及时主动地向一把手报告,争取一把手的支持。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下级服从上级不能机械教条,一方面,上级在指导下级时,要充分考虑到下级的实际情况,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有可操作性,又有指导性,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强迫命令;另一方面,下级要把上级的指示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的贯彻执行,不能照抄照搬。这样,有利于上级在作决策时充分听取下级的意见,也为发扬民主广开了言路。
四、正确处理领导协调的关系
副职领导的协调是其内在基本素质及岗位职责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及时地调整,使分管各项工作、各个部门和谐地配合,以便顺利地完成任务,达到既定的目的。协调的目的在于使领导的各个方面的工作有机地配合起来,以便取得更大的整体效益。因此,领导班子副职要在四个方面做好协调工作。
(一)上行协调。同一把手的沟通协调。其主要方法是:对一把手的指示和部署,要认真研究和领会,明确上级的意图,弄清具体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加以贯彻执行;执行中的情况和困难,应及时报告和请示,以达到同一把手思想上、工作上的沟通和一致,得到一把手的支持和谅解,做到上下步调一致;如果有意见,不要讳言,应直言提出,不背后议论;对一把手的个人品质、作风上的意见,应通过组织系统反映;要遵守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总之,既要尊重领导,又不盲目服从;既要坚持真理,又要遵守纪律。
(二)下行协调。同下级和群众的协调。其主要方法是:实行参与型领导,增强下级的参与感,从情感上同下级保持一致;耐心听取下级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对不同意见和来自下级的批评,要严于律己,对下级和群众由于不了解全面情况而产生的误解,要耐心说服和解释;行动上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上要及时解决下级困难;生活上要真诚关心下属的疾苦;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鼓励、欢迎和支持下级赶上自己、超过自己,以达到领导者同下级和群众的和睦相处,相互信赖,相互支持,共同提高的目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
(三)平行协调。领导班子内部的协调。其主要方法是:按照已作出的合理分工,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在领导班子内部,副职领导要敞开思想,信息公开,相互信赖,相互谅解,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在召开定期与不定期的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意见摆在桌面上,不背后议论。总之,只有在分工合理、权责明晰、思想敞开、相互支持的情况下,这样的领导班子才能成为一个具有互补作用和具有生机的领导集体。
(四)横向协调。同组织外部人员的协调。其主要方法是:要以邻为友,以诚相待,在交往中要真诚协作、帮助,互惠互利;要及时沟通信息,互不封锁;有了困难,要互相支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第五篇: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推进城管工作科学发展
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推进城建监察工作科学发展
罗耀珊
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与我党历次开展的学习教育活动对比,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特色是要突出实践性,中央指出,实践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要求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全面掌握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并运用于指导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最终需要体现在实践上,重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城监大队依法承担城建监察执法任务,担负维护良好城市环境的重任,在经营城市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只有扎实工作、不断进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才能推进城建监察工作科学发展;才能真正顺应城市发展的时代主流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只有以此为目标,积极探索,稳妥推进,在工作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才能有效推动城建监察工作科学发展。
一、正确处理好疏与堵关系是做好城建监察工作的基础。城建监察工作日常面对的问题复杂多样,针对某些违法、违章现象可能采取多次执法但不一定取得令群众满意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既要做到围堵管制,双要讲求疏导调理,要善于查找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解决决问题的主要矛盾,对症下药,标本兼治。譬如,在查处占道设摊的商贩时,我们依法管理、坚决取缔的同时,可想方设法尽可能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给予确有困难的摊贩以疏导和出路,使其合法经营,不再违章。疏堵结合的工作方式,无形中能够拉近城建监察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体现“执法为民”的主导思想,树立执法队伍的形象和威信,为城建监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二、正确处理好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的关系是做好城建监察工作的根本。依法行政是城建监察机关体表国家行使的一种执法行为,因此,能否做到文明执法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群众的利益,文明执法要求我们在查处违法、违章行为,多运用宣传教育的方式来纠正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必须做到文明用语在先、权利告知在先,做到语言文明、行为文明,在文明执法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行政执法。对于屡教不改、无视法律甚至暴力搞法的违法行为,我们还要采取有得措施,坚决、果断的进行严格执法,维护法律的尊严。由此可见,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并不矛盾而是目标统一、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加有效的开展城建监察工作。
三、正确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是做好城建监察工作的关键。城建监察工作职能范围广,接触群众密切,所查处的违法、违章行为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所以,在工作中,城建监察机关既要严格执法,双要热情服务。处理违章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防止矛盾激化;要把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定及时传达到位,通过入情入理的城管工作,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办好事、办实事、解民忧,真正体现“执法中管理,管理中服务”的服务理念,透射出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在与群众的广泛接触中,要真情实意,、热情主动地做好工作,体察民情、感知民意。方法上讲究艺术,工作上充满热情,执法上公正廉洁,使违法者心悦诚服,以此来减少城建监察机关的工作阻力,提高执法效率,实现长效管理。
四、正确处理好日常管理与快速反应的关系是做好城建监察工作的保障。城建监察工作的任务主要通过城建监察机关的日常管理来完成,日常管理中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工作,一是定人定岗,落实工作责任,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二是防微杜渐,扎实基础,及时纠正和处结各类违法行为,防止现象恶化,以免导致难点、热点问题出现;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强大舆论态势,教育广大市民遵纪守法。但针对日常管理中突发性的违法事件,我们要有快速反应的能力,要提前做到有组织、有预防、有队伍、有指挥,能够迅速出击,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战则必胜,树立城建监察机关的执法权威,增强执法队伍的战斗力,保障城市的健康有序。
五、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与社会监督的关系是做好城建监察工作的保证。依法行政是城建监察机关的基本工作要求,依法行政对于执法机关而言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促使执法机关正确行事权力发行的关键是加强监督。城建监察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时,触及的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能否体现“公正、公开、公平”的执法原则,需要社会来评判,因此,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有助于促进城建监察机关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优秀本色,增强城建监察执法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对于不断推进城建监察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城建监察工作在我国仍然面临着无现成专业模式可循,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备,现行城市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的现实,肩负党和政府赋予的神圣命,城建监察机关任重面道远。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勇于实践,不断总结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城市管理经验,才能走出一务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