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与方法[5篇]

时间:2019-05-13 03:5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与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篇: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与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与方法 作者:胡胜利

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2期

【摘 要】职业高中学生不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口语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言素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必要途径。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与方法是打消思想顾虑,鼓励学生参与口语训练;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利用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口语练习机会。

【关键词】职高 语文教学 学生 口语训练

一般情况下,职业高中的学生一毕业就要踏上社会,就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口语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学生语言素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指出:“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听说训练,有效地提高职业高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适应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要求学生说话要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教给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交谈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如结合专业设置情境,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都要求职中语文教学比普高语文教学要更为注重口语交际的培养训练。笔者对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打消思想顾虑,鼓励学生参与口语训练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家庭、社会环境以及平时训练机会少等方面的原因,不少人说话能力较差,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大多是满口方言。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首先注意打消同学们的思想顾虑。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清楚进行口语训练、推广普通话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口语训练既是应用“写作知识”的片断作文练习,又是课堂作文训练的基础和必要准备,也是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及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它跟读写一样重要。要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丢掉思想包袱,大胆回答别人的提问,尽量用普通话把话说清楚,把句子说完整。在课后,我们还分别找同学谈话,指出他们课堂说话时的优缺点,利用课本中的有关知识,向学生指出说话时应注意的问题,鼓励他们参与口语训练。在进行口语训练时,不论学生说得如何,我们都以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那些初试者,尽量指出他们的优点,加以鼓励。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了,学生说话时不再害怕老师批评或同学笑话了,神态较前自然大方了,大家都喜欢参加口语训练了。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开展自由谈论增强学生口语能力

自由谈论的具体做法是,在一个环境里,每次轮流抽一名学生,由该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述一件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或抛出一个话题,在表明自己观点的同时,其余的同学展开简短的讨论。这种活动刚开展时,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因为这种形式,只要稍作准备,同学们都能较清晰的表述事情的经过。话题由身边的小事到国家大事、社会热点,由青春期的疑惑到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讨论完后,教师再实事求是的作出正确评价,肯定好的方面,对不同意见甚至错误观点,以平等的态度,采取探讨的方式,心平气和的进行说理,做到以理服人,保护了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和看法的积极性。

2.开展演讲比赛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演讲比赛是一种“演”与“讲”相辅相成,“口”与“才”互为表里,同时最具审美价值的口语表达形式。演讲比赛前,先对学生的演讲稿进行指导、修改,再对学生的演讲口语表达技巧进行训练,包括语速、语调、停顿、重音等语音性训练,最后对学生的面部表情、手势、体姿等体态语进行指导。因此,演讲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仪表风度、举止言谈,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口语训练方式。

3.开展论辩训练升华学生口语能力

论辩训练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讨论或辩论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它比一般的演讲活动要求更高。结合语文教学,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教学班里以小组为单位,分成正反双方,举办一些大家有兴趣的小型辩论会。如“职中生就比普高生差吗”,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发言踊跃,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亟待纠正的问题。不少学生没有听清对方的分歧所在就盲目发言,缺乏针对性;论据材料积累不足,准确率不高,有时偏离中心;语言表达纠缠不清,言辞偏执,甚至出言不逊。针对这些不足,我向同学们提出了“稳、准、狠”和“有理、有礼、有节”的原则。经过多次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三、利用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口语练习机会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文艺晚会,晚会上,让一些学生表演相声、小品、对口词等,过后让学生在口语课上叙述晚会的情景以及表演结果。组织学生参加校田径运动会,过后让同学进行答记者问,谈参加运动会的收获和体会。再如,组织养殖班学生到养殖专业户家去采访,然后让学生在班上讲解猪、鸡、牛的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组织种植班学生到果园里去学习考察,回来后让他们讲述各种优质高产苹果的特点、果树嫁接过程、害虫防治等,不少同学说得有条有理,切合实际。

综上所述,要提高职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可以通过不同途径,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参加口语训练。通过不断加强口语训练,学生“说话”的机会多了,表达能力增强了,多数同学说话时再也不脸红心跳、声低句乱了。更重要的是,口语训练拓宽了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了读写质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上蔡县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第二篇:浅议职高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浅议职高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而口语训练又是这门基础课里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我们作为一线教育的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从多方面提高我们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口语训练 基本功 方法 能力

语文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口语交际能力是构成良好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语言交际中具有与“读”、“写”同等的地位和作用,在职高语文教学中亦是如此。一:现状呈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日益增长,国家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职业教育亦愈来愈被人关注。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我深感职业高中的学生有别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也不同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但是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语文课程的文化基础地位的重要性依旧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其中口语表达训练是个突破口。

实际教学中,我们职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容乐观,普通话水平低,不少学生不善于表达,表达自己的思想,叙述事实结结巴巴,语言表达不清楚,不通畅,提问交流时还未开口脸先红,不知如何应付,碰到棘手问题要申辩表达时却大汗淋漓,焦虑不已,长此下去,必将给我们职高生毕业择业、求职带来极大的困难,就算书面考核成绩过关了,到了用人单位后,可能一般性工作还可以担任,但遇上社交性的工作则难以胜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实为不利。二:原因分析

探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职高的学生来源大都是普通初中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开学考试的压力面前,他们或多或少会轻视或忽视口语能力的训练,从而使他们没有具备基础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口头表达的习惯。二是我们职高的文化课教师在高校学习时,在新教师培训时学到的教育教学上的理论大多适应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我们在踏上职业教育的工作岗位时,可以说大部分的文化基础课老师还是把适用于普高学生的那一套方法用在我们职高生上。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轻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和

培养。三是由于我们职高的语文训练与专业联系不是很紧,毕业生觉得在工作中用处不大,加上语文教学过程中也不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考查,使学生思维形成定势,认为学语文没有意思,因而也就不重视口语训练和培养提高。

为此,我认为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应遵循职教特点。职高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要求,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三:应对策略

为了改变现今职高学生的口语表达现状,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观念,使语文教学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大胆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改革,使我们的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和提高真正有实效,使口语教学落到实处。同时,针对学生的思维定势的认识误区,晓知以理,让学生明白和认识到口语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能较好地落实到学习中去.口语训练教学的方式方法很多,可进行专题训练,也可和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可在课堂中进行,也可在课外活动或日常生活中进行,这里介绍几种我在实际教学过程运用的训练方法.(一)听讲

“听讲”,从字面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只有学会了听,或者听懂了,才会讲,亦或讲好,而这听并不是随意地听,是要听某些规范性的讲话.比如:听课,听报告,听新闻广播,听演讲等.在听的过程中,还要听,要抓重点听,要了解主要的人和事,或重要的观点等.听多了,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在轮到自己说的时候,他们知道应抓重点说,怎样才能把问题说到点子上.就拿听课来讲,我经常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快速记笔记的方法,要记得快,需听得快,而听得快不可能在有限时间内把我上课时所有的内容都记下来,那就得巧记,记难点,记多了,再碰到一样手法的作品,学生也就能说出什么是重要的,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与他人申辩过程中不至于落到无以应对的地步.同时在聆听别人讲话时,让我们的学生感受自身口语表达的缺陷,使学生认识到说话虽不难,但会说话,说好话都是不易的.从而提高我们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自觉性,深知口语训练的重要性.

(二)朗读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朗读是一个对我们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很有效的方法.05年我带了电子专业的职高班,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在大众面前回答问题时,态度忸怩,口语不清,甚至问不达意,而男生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女生则表现为胆小,声音小。那么,怎样改变这样的状况呢?我就利用语文课的优势,让学生站起来朗读。因为朗读材料就是我们熟悉的课文,照本朗读,学生的心理压力小,一开始部分同学还不适应,多读了,熟悉了,学生们的声音也渐渐能放开了,而那些胆子小,声音小的学生,站起来朗读的机会更多些。从基础入手,逐步提高学生们的口语能力。两年下来,学生的胆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再也不会为读文章而胆怯了。

通过朗读,可以培养敏锐的语感,丰富口语材料。锻炼时,为使口语训练达到一定的效果,还要使学生在克服胆怯心理之后,逐步做到正确、流利和有感情的朗读,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从朗读中学习说话的技能技巧。

(三)复述

复述是在理解吸收原来的基础上讲述或转述课文内容的训练方法。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

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也不时给学生提供复述文本的机会,让同学尽可能多的参与其中。在复述之前,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要求:抓住中心,突出内容重点,层次清晰地讲述出来。例如我在上职高二年级文言文《赤壁之战》这一课时,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白话文复述这一场战争故事。有一个同学表现尤为突出,他能抓住重点,把战争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复述的较完整,而实际的战争过程讲述得较简略,而这也正符合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让同学在复述中再一次理解本文的意思,同时把握好文章的写作特点。当然复述同时也好似听话的训练,让其他听的学生仔细听,适当补充,适当点评,在复述中,让全班同学的口都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口语训练的机会,都能得到训练。当然,复述的方法还有很多,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一致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答问

师生间的相互问答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也是在课堂上

进行得较多的口语表达训练之一。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说话有分析,推断有依据的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我们应在课前充分研究教材,设计好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集中引导学生深入课文,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述,对学生答问的内容、表达技巧等给予评价。保护和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注意学生答问的质量,而忽视了学生在回答问题中的口语表达了,对于回答不到点的同学很多时候只是一带而过,没有去很好地加以引导,如此,时间一长,学生难免要产生厌学情绪。反之,则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一点的话,我深有体会。我有这么一位男学生,性格内向的很,每次找他谈话,往我面前一站,我还没开口,他已是满脸通红。就这么一位学生,破天荒在我的一堂公开课上举手发言,我没有因为要顾及到公开课的效果,毅然让他起来回答问题,虽然他的答案与我设想的有一段距离,但他那一次的口语表达,却让我大吃一惊。当时,我就给予了表扬。从那以后,他整个人变了,上课积极答问,课余主动找我交流,一段时间下来,口语表达有了明显的进步。

(五)讨论

何谓讨论,通俗来讲,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大家各抒己见。这无疑也是提高口语能力的较有效的训练方式之一。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常采用讨论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摆出一个具体问题,让学生有组织地参与讨论,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要紧扣议题,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得出结论。曾记得我在上《明湖居听书》这一课时,在课堂最后我涉及了这样一个讨论题目:说说《琵琶行》与此文的异同。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讨论,而我不时地走入学生,倾听他们的讨论,在这当中,我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参差不一,有的学生能找出异同,但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组织起来。有的学生能说,但说得都是支离破碎的,经过小组的讨论、总结,再由一名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来陈述,最后,我对同学讲述的结论都加以小结,予以了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通过此次讨论,不仅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对课文的了解也更深一步,而且也在讨论中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演讲

演讲是人们常用的说话形式之一。它是在公开场合面对较多的听众,针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事件发表见解,阐明道理,进行宣传鼓动的口语训练方式。在职高二年级的

第三篇: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论文

学生不善于表达,甚至无法表达,陈述事实时结结巴巴,意思表达不清楚,不流畅。即使毕业时书面考试成绩不错,到了用人单位,还是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困难。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把自己展示给对方,展示给社会,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对学生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训练,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以“读”练“说”

在我长期的语文实践中,我认为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叶圣陶说:“不出声,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充分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使每个学生在朗读中都能学会欣赏,有所感悟,完成积累,我具体的做法是:要求学生从预习课文开始,养成用普通话大声朗读、背诵课文的习惯。不仅要在课内朗读课文,还要求学生课外朗读报刊杂志,让学生在朗读中,注意读音准确,吐字清晰,语速恰当,表情自然。此外,开展课文朗读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进行朗读训练。为了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在班里设立了朗读的各种奖项,凡是获奖的同学,除了给予物质上的奖励之外,还要给予精神上的奖励,那就是在他们平时的量化考核上加分,作为学期结束时评优的一个条件。平时休闲时间则多播放文质兼优的播音员的朗读材料,让学生于有意与无意间受到熏陶和感染。另外,我根据职高生好动、爱新鲜、爱表现的特点,编演课本短剧,让学生在排演中去读去背。这也是加强朗读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以“答、论、讲”促“说”

近年来,我开始尝试以“答、论、讲促说”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答”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老师精心设计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回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我在教《项链》这篇小说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丢项链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面对如此高昂的代价,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们沉思片刻后纷纷发言,有同学说他可能会逃跑;有同学说他可能会买一串假的去欺骗他的朋友;有的同学说他可能会耍赖;有的同学说为了做人的根本,我会像主人公玛蒂尔德一样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赔偿,只有这样我才能活得有尊严……对于这些想法,教师要积极给予肯定和引导,指导他们多角度地去表达自己的心声,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论”就是讨论、评论、辩论。这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些活动中,老师可以规定一个主题,或针对某一现象、某一人物、某一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展开讨论、评论、辩论,让学生在实际的说话训练中,掌握说话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辩的能力。

“讲”就是讲解,讲述,讲演,这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较强的训练。这种训练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综合素质上,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文化功底,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观察敏锐,思维敏捷。张志公曾经说过:“经济改革的大潮开始把口头交际推入了语文教学的视野,并且提出了有待我们解决的课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应把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重点,“讲”的训练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前面“答”与“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讲的技巧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只要我们有步骤地安排学生讲故事,复述课文,搞讲演,因势利导,总结经验,分析方法,以讲助说,以答练讲,就能够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社交能力的目的。

在这方面,我先从引导学生看文艺作品做起,每周开一节文学作品讲读课,采用最通俗的方式——讲故事,把世界文学名著一部一部介绍给大家,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组织读书报告会,每月一节课,由学生来谈书论书,谈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喜欢。这种对人物的评论往往反映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同时又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长时间开展讲名著活动,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自然,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三、以“听”助“说”

听力培养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能力训练,它需要启动人的分析、思考、判断、综合等多种思维能力。很多情况下,要想“说”得好,首先还必须听得真,如回答问题与辩论,就需要有较强的“听”的能力,能听出说话者的本意,把握弦外之音。“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说”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实施“说”的训练的同时,决不能忽略“听”的作用,有目的地以“听”助“说”,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实践初探

一、研究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人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客观要求。由此可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 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通过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学生心理检测,调查结果令人担忧:约有32%的学生有心理障碍,12%的学生有心理缺陷,28%的学生有心理失常。中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驱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

基于此,我们要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而采用哪些方法与途径对中学生进行教育比较合适呢?作为一个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探索。本人作为一个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心理教育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以飨同行。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正确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开设中学生心理课的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所有学生充分参与。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尽量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使他们 “理直气壮”地倾诉心声,渲泄情感,发表意见。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善于体察和适应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行灵活的教育与调控,引导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

2、等尊重性原则

平等尊重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努力与他们建立友好信赖关系,使学生意识到双方在人格、权利上享有同等“待遇”,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满意的效果。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放下架子,杜绝说教,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理解学生的看法,采纳学生的意见,在关心、热爱、同情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启发和疏导。

3、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达到训练健康心理开发学生潜能,使之生动活泼地发展的目的,贯彻这一原则,教师必须保证课前进行认真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要及时反馈,正确引导,激发情趣,形成轻松活泼的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4、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指的是在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谈话内容予以保密,使学生名誉和隐私权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保密性原则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它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与学生必须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热情、诚恳、耐心帮助;另一方面,在特殊情况下,对有明显的伤害性人格的精神障碍要做好及时的预防工作。

5、助人自助的原则

咨询员的咨询过程不是替您出主意、想办法的过程,而是帮助您自己想清楚问题的所在,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咨询过程中,您自己的心理能够得到成长。因此,咨询是“授人与渔”,不是“授人与鱼”。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心理教育的方法:如催眠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行为治疗等等,本人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筛选了以下几种方法:

1、心理咨询,帕特森认为,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氛围或条件,使对象发生变化,作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个性,从而成为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例如,我们班级中的一位女中学生A,只给她本人咨询,这个女生也没有说家庭情况,只是给她本人做心理咨询,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这个案例是失败的。但是,我还是没有真正明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根据家庭系统论的理论行事,太脱离家庭了。如果采取权氏家庭心理治疗法,我认为那位女中学生的心理障碍的解决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又例如,一位女生B,性格内向,胆小腼腆,原先学习自觉刻苦,成绩名列班级前茅,但有一段时间精神萎靡不振,郁郁寡欢,无心学习。面对父母、老师的批评,该生泪水涟涟,欲语又止,后来向“心理信箱”投了一封“我该怎么办”的未署名的求助信,讲述在男女同学交往中带来的内心苦恼和难以自解的矛盾心理。心理咨询室为此专门出了一期以“青春期如何开展男女生正常交往”为主题的黑板报。不久,该生主动找实验教师畅谈,把心中郁积已久的苦恼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心理咨询教师在表示充分理解学生的这种感受的基础上,讲了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怎样正确处理好学习与恋爱的关系,使该生恢复了先前欢快、轻松的精神状态。她在日记中写道:“是心理咨询老师帮助我从痛苦的深渊中解放出来,我又发现了天空是那么广阔,花儿依然那么美丽芬芳,同学们的笑脸那么和谐可亲。”

2、集体心理治疗,简称集体治疗,指治疗者同时对许多患者进行治疗。这些患者常具有疾病及相关问题的共性。这种方法的优点,能节省治疗所需的人力,也能利用集体的力量产生积极效应。例如,某学校高中学生C自杀未遂,在学校家庭社区内引发为危机。对于这些事件,需要从各个侧面展开广泛的小组活动,对这种感受予以资讯,消除对学校、家庭、社区的潜在危害。小组领导者需要具备的技巧与咨询小组大致相同。又例如,我们班级有许多同学为了一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队课对班级学生进行集体心理教育.3、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它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由于学派理论甚多,它的种类名称也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例如,我们班级学生D,平时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在做小动作,对这种不良行为或变态行为施加一个不愉快的体验,用言语责备等方法,利用痛苦的条件刺激来替代异常行为的快感,从而减少或消除异常行为,因此人们通常又称之为“以毒攻毒疗法”。

4、个别心理治疗,是相对集体心理治疗而言,是以单个病人为对象的心理治疗,实际上大多数传统心理治疗均是采用该种形式,与本章中其他心理治疗在理论和方法上会有所重叠。

例如,我班级里有一个学生E,家庭父母离异,平时很自卑,也很悲观失望的,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我找她谈了几次,要求她冷静的思考自己的家庭情况,告诉她如何去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了,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心理障碍.并要求她采取以下的心态会比较有益:首先,必须接受自己的“自卑”、“悲观失望”现实;其次,必须自己承担起克服心理病的主要责任;然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或专业心理治疗。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中学各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通过班、团、队活动来进行。但是,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还必须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这一主渠道的主导作用,并辅以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治疗等手段,才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1、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

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为目的的普通课程,它是着眼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从格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自编教材,一般每周可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由专任教师执教。教师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以上设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调节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排除心理障碍,使其回复到健康状态。可以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主动前来咨询。教师通过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认真分析,耐心疏导,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促进个性心理健康、和谐、平衡发展。

2、心理测评是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现在科学的心理测评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通过心理测评手段,从个人简介、家庭背景、学业表现、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和态度、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因材施教与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依据。

3、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不把心理辅导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出、列入课程计划,而是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点。新生入学时的“始业辅导”、毕业时的升学就业辅导也属于这一类。其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的其他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的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仍须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不要让心理辅导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学习辅导是辅导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近年来,已有中学小学教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等科目中尝试渗透心理辅导,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三)、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往往在幼儿期就开始体验到心理困惑。这些心理困惑的缓解有待于父母抚慰。倘若缺乏这种感情爱抚,幼小的心灵就会忧伤,被孤独感笼罩,易形成孤僻的个性。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心理障碍就潜伏下来,在长大以后遇到困难时,就无法正确克服,甚至走上邪路。现在许多农村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普遍认为孩子没病就是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首先,要重视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班主任可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可以请一些专家、教师到会为家长们上课。其次,学校通过《家长报》(或其它媒介,如闭路电视等),让家长更多地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学生住家比较分散,召集家长不易的难题。再次,班主任通过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家长一起共同商定、共同采取措施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最后,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写书信或电话联系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更多的交流,及时地把学生有关情况反映给家长,取得家长支持,共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与思考

(一)、成果

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普遍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教育,使心理辅导教师认识到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改变单凭分数片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形成了“不求人人升学,只求人人成才”的正确观点。

2、在学校教育中,心理辅导教师要多与学校其他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在各科教学和班主任、学校德育教育中要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在学校管理中自觉地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3、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前,学生对心理素质知之甚少,对心理问题讳莫如深,常把心理问题错误地归结为思想道德问题。通过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心理素质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4、通过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起正确的目标。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观察、思维、想象、创造的良好习惯,发展了主动、创造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建了良好学校气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

(二)、思考

通过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引起了以下几点思考:

1、学校教育中学校领导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学习,培养骨干。

2、学校领导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认真学习借鉴外校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从本校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实践中走出一条适合本校的路子。

3、学校心理辅导老师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

4、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强调行为训练。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那么是收不到多少实效的。

参考文献及搜索的网站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1—3册)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3、上海心理热线网

4、心海扬帆网

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网

6、心理教育网

7、牵牵心理热线网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历时多年,对北京500多个班、两万多名学生进行测试所得出的结果也表明:当今中学生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中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呢?分析起来不外乎几个原因:

一是与学习有关。学校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好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奖赏,才能被评为好学生,考上好学校,长大了找到好工作;反之,不少学习差的学生,则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打骂。由于老是担心成绩不好,不少学生回到家中就立即看书写作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睡眠质量不高,第二天到校时精神状态不佳,听课效率低,成绩无法提高,造成恶性循环,以至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的问题。

二是由人际关系引起。由于教师、父母对学生缺乏理解和沟通,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从而引起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或因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了心灵伤害。另外,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也令他们十分苦恼。

三是来自情感方面的困惑。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困感,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些家长总以为孩子只有感冒发烧才是得了病,出现学习障碍、多动症、焦虑、厌学、胆小、说谎、不守纪律、打架等就不是病。而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们也总是把着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上,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考虑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来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其实健康是由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方面组成,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随时经常注意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切不可等闲视之。

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必须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来抓紧抓好。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摘要】随着中学生越来越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出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如何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从情绪、行为、个性以及与异性交往等方面作了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只针对“心理有病”的人,也不仅仅等于是心理咨询、开设心理课或者德育教育中的一个方面,而是这些方面的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中提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培养中学生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加强青春期性心理教育,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学校应与家长、社会一道共同努力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

一、引言

在中学,广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应该说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比如说抑郁、自卑、怯懦、孤僻、敏感等,据有关研究发现31.3%的中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7.0%存在中重度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既是考察学校管理效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的基础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如何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者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错误而开展的方式不对。所以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二、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情绪方面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是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现为易急躁、易冲动,自我失控,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2.行为方面

一方面世界观还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主要表现为好逞强、好与人争斗、做事鲁莽、不顾后果,逆反心理强烈,对父母或老师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3.个性方面

主要表现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片面,总把错误归于别人,爱嫉妒他人。4.异性交往方面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学会和异性交往,在交往中认识异性,是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初中生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异性感兴趣、有爱慕心理,对两性关系意识朦胧。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是在同异性相处时又感到害羞不自在,对与异性交往有误解,这说明他们还很不成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不是“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使学生更有效更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和家长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时候可能还会更需要,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重视和及时的帮助。

2.心理健康教育不等于心理咨询

根据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需要在开展心理咨询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应仅面对个别学生和家长的特殊需要。心理咨询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它不应成为全部内容。心理咨询室可以被视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依托,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广播、刊物等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与教育活动。3.心理健康教育不等于开设心理课

开设心理课的做法很好,但是认为开了心理课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就太片面了。诚然,每周固定的课时安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时间上有了保证,并有了稳定的传播知识的途径。但从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各学校开课的情况来看,仅仅开设心理课难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单单在心理课上是达不到教育目标的。它需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自体验才能获得,而课堂教学所能提供的活动空间、实践机会是极有限的。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主题内容外,还包括测验、咨询、班团会活动、野外训练等,而这些内容是无法由心理课来涵盖的。再次,心理课侧重解决一般性、整体性及共性的心理问题,而无法深入地解决特殊的、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向学生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知识的传授应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应与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课程应与心理训练、辅导相结合。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在教室里进行,而更应该走出课堂用各种实践活动来内化所学的心理学知识。

4.心理健康教育不等于德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的而不能由它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例如,一位学生最初在课上捣乱,可能他就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只是他以不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了。如果教师以传统的德育的眼光看待这位学生课上表现出来的捣乱行为,这位学生就会很容易就被纳入到坏孩子的行列。如果教师重视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他就会觉察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更多地给这位学生以积极的关注,这位学生需要关注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不会在上课的时候以捣乱来引人注意了。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更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四、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前面概括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误解。为此我们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并走访了几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学了解情况,主要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和学生发展等不同的层面,全方位地、立体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思考,得到一些启发,下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谈几点建议:

1.培养中学生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的时期,他们情绪变化强烈,易冲动,不善于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感情用事。如果是在正确思想引导下,激情状态能使他们做出对自己和他人成长有益的事;但如果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也可能干出危害他人及社会的事情。因此教会学生调控自己的情绪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2.加强青春期性心理教育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和生理上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性器官迅速发育并趋于成熟。他们这时会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接近了解异性的要求和愿望,并且在性本能的驱使下,他们逐渐产生性意识,有了性的冲动,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暴风骤雨的时期”。

中学生对这种迅速成熟带来的巨大生理和心理冲击缺乏一定的心理准备,他们对异性表现出眷恋和向往,但又不知道这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于是可能会产生悔恨、恐惧、自卑等矛盾心理,造成精神紧张,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在这一时期加强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性心理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进行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及技巧,如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早恋心理调适等就至关重要。

3.要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那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4.学校应与家长、社会一道,共同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进入中学后,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

总之,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祖国将来的栋梁之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在保证他们身体健康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使中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必由之路。最后我呼吁全社会都动员起来,为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共同努力。

2.1.1 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李岚清在全国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说:“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使学生成为品行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所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四有’新人.”又指出:“素质教育应包括思想品行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这些论述说明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同时也指出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以往我们的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分数,造成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理想信念模糊,道德观念淡漠,集体观念缺乏,思维方法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在中学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心理素质差也就在所难免.所以,把实施素质教育当作教育的头等大事来抓,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2.1.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开展适应他们特点的心理卫生课程,帮助中学生掌握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个性心理的基本结构,克服成长中不断出现的学习、生活、生理、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完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2.1.3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门经过训练的心理咨询人员,根据心理学的原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对发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促使他们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防范和推荐治疗,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早期的解决.2.1.4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具有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勤学向上的特点,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生活在轻松、和谐、活泼的氛围中,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减少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抵御各种心理困扰.2.1.5 建立新教学观,改进教育方法

教师不仅要重视教书,更应该重视育人.育人是全方位的教育,除了课本知识的教学以外,思想品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创新能力教育等,都要通过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贯彻到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分学科,教育则是全方位的,教师如果把自己分教学科外的教育当作份外的工作,就是不合格的教师.教师从与学生接触开始,就时刻要考虑自己的育人职责,如为人师表、公正平等的对待学生;教育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和作风;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耐心启发学生刻苦学习,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不要机械的死记硬背,强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来培养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改变以往单纯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运用讨论式、启发式、点评式、导读式、实验式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主动性.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之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的表现出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对学生调整学习的心态,促进心理健康也十分有益.2.2 家庭教育

2.2.1 全面耐心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在孩子的中学阶段,家长应充分关注他们的成长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思想等精神世界,给孩子充分倾吐和宣泄心理感受的条件和机会,与其建立真挚的情感基础,在履行监护责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监护孩子的心理发展.2.2.2 创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对子女的错误采取严厉惩罚、无情打击,往往不但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并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民主、宽松、温暖的家庭气氛下的孩子,活泼、外向、受朋友尊重,也懂得尊重别人,好奇心强,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相反,父母对子女的虐待、专制、忽视、放纵、溺爱和过分苛求,都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2.2.3 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精神

对子女的关心并不等于对其物质上的绝对满足,也不是对其精神上的无原则放纵.真正的关心和爱护是从小培养子女的自立自强精神,这样的孩子经得起挫折,懂得自尊自爱,富有进取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现象曾被恩格斯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但进入本世纪,与之相连的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据调查表明,中学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一、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只有了解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预防和解决它。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以下原因:

1.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很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渲染色情、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等,严重侵害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遍布城乡的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更是诱发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温床。

2.家庭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乏父爱或母爱是导致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第一诱因。教育方法不当也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贫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高压型”的家庭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放任型”的家庭教育,极易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此外,父母的不良行为以及单亲家庭也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有的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3.学校教育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致使学校生活单调、乏味,许多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心理恐慌,信心不足。另外,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身心特点,教育学生采用不当的方法,对学生体罚、心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偏激、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4.中学生自身的因素。中学生时期,尤其是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心理危险期”。这时期,中学生生理上迅速发育,造成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及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致使中学生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的反差越来越大;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片面性和主观性;中学生精力旺盛,感情丰富,但又带有冲动性,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对于这种悄悄到来的变化,中学生自身没有思想准备,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认识,不能及时地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渡过这个阶段,致使这一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加强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中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

1.优化中学生的成长环境。要大力倡树新风正气;要努力消除各种精神“污染源”,保证中学生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要教育、引导中学生自觉远离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不宜进入和涉足的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同时,要努力以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活动吸引中学生,满足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积极营造适合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2.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要帮助家长懂得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中学生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对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要有思想准备。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符合中学生心理规律。对“问题家庭”的孩子更要特别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3.加强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使自己始终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另一方面,要对教师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学校应认真落实素质教育,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4.全面提高中学生自身素质。应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普及心理健康有关知识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总之,我们要正确引导和帮助中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立足中学生实际,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心理,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的合格人才。

第五篇:初中语文阅读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遨游在语文阅读训练的晴空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内容提要: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一种体现就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方面的技能性,在拥有阅读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阅读智能性,让学生形成一个严密的阅读理解能力体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训练阅读技能阅读智能

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所决定的。

培养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把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统一起来,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一定听、说、读、写能力,且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力是只能在实践中形成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实践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只有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课内外语文学习活动的相互配合,进行听、说、读、写及语文学习习惯的全面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把语文本领学到手。

一、语文阅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首先,语文教学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就学科的性质而论,目前尚有多种说法,但有一条,语言作为载体的功能以及它作为语文课的主要对象是大家公认的。叶圣陶先生强调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这揭示了两层意义:一是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阅读表达能力是语文的核心任务;二是这些能力的形成发展,必须依靠训练。

其次,从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张志公先生曾说过:“今

天谈语文教学,就要从今天的实际来讲,从马上就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来讲„„从二十一世纪对学生语文能力有什么要求来考虑,不能脱离时代的要求。”这就进一步揭示了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进一步揭示了语言能力训练的具体内容。

二、语文阅读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阅读能力的训练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而这一内容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对阅读技能的训练和阅读智能的训练来落实的。

(一)、阅读技能的训练

阅读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要看对阅读技能掌握到何种程度,因为阅读能力以一定的阅读技能为基础,而阅读技能的发挥又以对阅读方式掌握到何种程度为转移。

阅读技能训练所涉及到的阅读方式很多,而用以打基础的主要有以下四种:

1、朗读训练

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朗读的好处是:有助于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从而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深入体味;可以促进记忆,通过“熟读成诵”启发顿悟,加深理解;可以锻炼口才,通过朗读丰富口语表现力,还可以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

朗读训练的常用方法有:老师的范读、逻辑引读、录音范读、提问接读、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自由读等等。对读物可采取全篇读、分段读、重点读等。

2、默读训练

这是一种不出声的阅读方式。默读比朗读节省时间,加快了速度。默读对于迅速准确无误地把握阅读材料的意义更为有利。因此,必须重视提高默读理解的效率。一般认为,中学生的阅读理解率可在70%——80%之间,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达到这个能力。

默读训练中,应教会学生如何调动想象、联想、思维和记忆的作用,以提高理解读物内容的深度的速度。

常用的默读训练方法有:

(1)、限量法,即在一定时间内限定读完一定数量的读物,读

后马上测查理解和记忆的质量。

(2)、竞赛法,即在同一时间、地点,让学生默读同一材料,然后通过抢答等比赛的形式,答出问题的结果。

3、精读训练

精读训练可以在认读、辨体、复述的基础上对读物进行理解、质疑、评析、鉴赏。这是对阅读材料的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常用的精读训练方法有:

(1)、六步读书法:认读——辨体——审题——问答——质疑——评析(钱梦龙老师设计)

(2)、十步读书法:审课题——读课文——识生字——解新词——写提要——理层次——记段意——明中心——编提纲——评写法(江苏林华彬老师设计)

4、略读训练

略读是一种与精读相对而言的阅读方式,略读的特点是“提纲挈领”。略读训练需要大量的实践,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有助于这项技能的提高。

略读训练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加强注意力的培养,提高在大量的文字信息中捕捉必要信息的能力,纠正漫不经心的的阅读习惯。

(2)、加强拓宽视觉范围、提高扫视速度的训练。

(3)、着重训练阅读后,用简练的语句迅速归纳材料的总体内容或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二)、阅读智能的训练

阅读是一项特殊的智能活动。所谓智能,指的是反映一个人的大脑功能的敏锐程度,及从事某种活动所具有的才能和本领。培养和发展智能,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头脑更灵活,更聪明,更具有思考力,更富于创造精神。

1、形象思维的训练

形象思维的训练,主要是阅读想象和阅读联想的训练。

(1)、想象训练

训练想象的方法主要有:扩展性描述、组合性编写、传奇性编

剧、推测性填补等。

(2)、联想训练

训练联想的方法主要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等,联想训练有助于扩展读者思路,沟通知识,是读者加深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特点理解的必由之路。

引导学生发掘作品造词造句,修辞手法等所蕴含的联想、想象、启发相应的多方位的联想、想象。修辞和想象是一对亲密的伙伴,作品中作者修辞手法的运用本身就充分发挥了作者丰富的联想、想象。

2、抽象思维的训练

抽象思维的训练是指善于深入地钻研思考问题,不满足表面的认识,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赏析之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一旦兴趣被激发出来,那么学习语文就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让学生能在阅读中有主见地分析判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疑——质疑——探索——释疑,要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己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空间,从而锻炼思维的独创性。

抽象思维的训练主要是“分析与综合”、“比较与概括”、“判断与推理”及思维系统化的训练。

3、思维品质的训练

思维品质的培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要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还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

阅读教学对思维品质的培养来说具有许多优越的条件:

(1)、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由于语文课本选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篇,包含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极其丰富多彩的知识经验,学生阅读这些文章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的大脑就会形成多种通道,从而开阔眼界,开阔了思维。教师如能抓住阅读材料的提供的条件,训练学生去抓问题的本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有思维广阔性的品质。

(2)、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可以在阅读能力的训练中,让学生多练快速阅读,老师提问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回答,或在规定时间内围绕对读物的感知理解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等,均能有效地提高思

维的敏捷性。

(3)、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利用对阅读材料的某一问题的探讨,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一个问题,克服思维定势,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技能与智能的训练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听、说、读、写、思的时间与情境;在学生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全面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逐渐地让学生形成一个严密的阅读理解能力体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鹏伟:《中学语文教育学与语文教学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2、朱芒芒:《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3、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论文标题:

遨游在语文阅读训练的晴空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论文作者:张 育 明

作者单位:曲江区第二中学联系电话:***

下载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与方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与方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口语训练

    第三章 教学口语训练 教学时间安排: 六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课堂教学环节中经常使用的导入语、讲授语、过渡语、提问语和小结语的要领和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重点......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范文合集

    关于2013年春季教学总结 ——王侯 经过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虽然并无成绩,但也对职高语文教学有些总结。总结如下: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应用写作的能力,为......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 职高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能力教学,包括两个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是基础语文能力的提高,二是专业能力的提高。职高语文教学十分强调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强调为专业服......

    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语文学习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训练的基本内容,“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方面作出了明确具体......

    语文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四部曲” 山东省兖州市漕河镇中心中学史寒松 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竞争、展示、交流”等词语成了热门词汇。现代社会要求学生不但要有广博的学......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整合途径与方法_通用版(精选)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整合途径与方法通用版 1着重解决信息技术与小学语 文教学整合的问题和矛盾课程之间整合同教与学的整合还不是完全一样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在......

    试析语文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每位语文教师都该知道的技术 ——试析语文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刘晔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语文技能的培养。......

    职高语文教学与普通话5篇

    职校语文教学与普通话训练 陈芳 盐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盐城224001【摘要】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是促进普通话的普及,并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普通话水平,提高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