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中国反腐倡廉工作历史经验教训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本文试谈谈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的重大意义、发展历程、重要成果和基本经验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新挑战,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路和对策,供与同仁们商榷。
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的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不同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都取得最后的重大胜利。建国初期,刘青山、张子善等人,尽管屡建战功,但因为贪腐,被毛泽东处以极刑;改革开放以后,陈希同、成克杰、陈良宇等高阶官员,亦因腐败而被绳之以法。每一任执政领袖都大力清除腐败,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厉行监督、肃清腐败的坚强决心和意志,力葆肌体健康。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环节,是维护良好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因为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而腐败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破坏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将反腐倡廉作为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发展历程、重要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很严峻:
第一,资产阶级中的不法分子,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往往采用请客送礼、行贿、直至施用美人计等方式,向手中握有权力的国家工作人员进攻,为他们的利益服务,因而必然会发生腐蚀和反腐蚀的斗争。
第二,执政党的地位如不注意警惕也容易产生腐化现象。
第三,部分留用人员的腐败作风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第四,新干部、新党员的大量增加的同时,也难免带来一些旧社会的旧思想、旧作风,混进一些不良分子。
第五,建国之初,百废待兴,革命和建设的任务都很繁重,有些必要的制度还没有来得及建立或者还很不健全,这也给贪污受贿等犯罪活动以可乘之机。
因而,党中央明确指出,反腐倡廉是一场反对资产阶级侵蚀的严肃斗争。不搞,“党要烂,国要亡,经(济)建(设)谈不上”。因此,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就决定于1950年夏秋冬三季,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随后,于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内,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2年4月18日,政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使惩治贪污法律化。“三反”运动中,党中央抓住典型的重大案件,迅速果断地处理,以引起全党的警惕和社会的震动。按照党中央的“轻者批评教育,重者撤职、惩办,判处徒刑,直至枪毙一批最严重的贪污犯”的方针,各地在发动群众检举的基础上,都选择若干典型案件进行公审,依法治罪。在这些案件中,影响和震动最大的是刘青山、张子善一案。因刘青山、张子善是1931年和1933年入党,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严峻考验的老干部,曾经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出生入死地苦斗过,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但是,进城后,他们在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腐蚀下,贪污腐败,蜕化变质,成了人民的罪人,最终被司法机关处以极刑。
建国初期开展了“三反”运动以后,党又先后领导了新三反运动、1957年的整风运动、农村的“三反”和“四清”运动;制定了《工作方法六十条》;颁布了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干部下放进行劳动锻炼和提倡精兵简政;“节约闹革命”等,其根本宗旨是拒腐防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本质。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认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及其经验,突出地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从当时的状况看,党的队伍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主要是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廉政方面的问题虽然不及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普遍,但性质是严重的。刘少奇指出:“在党领导了国家政权以后,党内贪污腐化、违法乱纪、道德堕落的现象有了某种程度的发展,这种严重现象必须坚决制止。……在今后,我们还必须经常从思想上和组织上进行反对腐化堕落现象的斗争,经常把不可救药的腐化堕落分子清除出党。”
在分析党的状况的基础上,中共八大就执政党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主张:
第一,从思想教育和制度两个方面来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八大提出的党建工作和反腐倡廉的新思路。
第二,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的集
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这对于党政机关的廉政建设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三,强调要加强对党和政府的监督。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制约权力的手段,可以防止、减少或纠正权力动作过程中的失误或舞弊行为。
1956年11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二中全会根据波匈事件所暴露出来的执政党建设的问题,认真讨论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问
题,提出了防止各级领导人员特殊化,防止产生“特权阶层”的重要思想和主张。并明确提出了两方面的措施:即进行教育和规定制度。这是深化了对中共八大的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对党和国家造成了全面破坏,反腐倡廉失去了健康有序运行的条件和保障,造成了严重的曲折和倒退。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倡廉也进入了拨乱反正、重视法制与民主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中,不仅批评了党内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风气,而且还分析了导致这些风气产生的制度上的弊端,即“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并提出了通过改革制度和严格法制来克服特权现象,推进廉政建设的主张。邓小平的这篇讲话既及时地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重大任务,又指出了一条通过改革制度和健全法制从根本上促进党风好转,推动廉政建设的新思路。按照这一思路,党和国家的廉政建设,不会再走发动政治运动的老路,而要走依靠制度建设和约束的新路;这种制度建设,决不只是对以往制度的恢复和补充,而是包括了对不健全制度的完善;对某些弊端进行改革;通过健全和加强法制来保证各种制度的贯彻。这是一条充满改革精神需要认真地长期探索的廉政建设的新途径。
中国共产党吸取“文化大革命”中法制遭到破坏的沉痛教训,大力发扬民主,建立和完善党内法规和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以党章为根本大法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充分证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党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方针、决策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的跨世纪的治腐方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揭露和查处了省部级以上的腐败分子有:洪清源(原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倪献策(原江西省省长);罗云光(原铁道部副部长);李效时(原国家科委副主任);王宝森(原北京市副市长);辛业江(原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常征(原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陈希同(原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徐炳松(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于飞(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姜殿武(原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孟庆平(原湖北省副省长);胡长清(原江西省副省长);成克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等;近期,中共天津市委常委皮黔生、深圳市长许宗衡、广东政协主席陈绍基、浙江纪委书记王华元以及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等又被查处。
三、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内监督。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努力,形成了执政必须接受监督的观念;建立健全了监督机构;出台了一系列监督法规及相关文件。特别是在制度建设方面,普通民众可能不太了解,其实中国共产党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有效的监督制度,如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询问和质询、罢免和撤换以及审计和申报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得到了较好落实,如述职述廉中规定,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从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由于效果良好,中共十七大作出规定在地方各级党委实行;再如巡视制度,也被实践证明是监督地方官员的有效制度,如陈良宇案,就是通过巡视发现线索后立案查处的。近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又提出发扬党内民主。有效的党内监督,为中共长期执政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如何应对新挑战,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路和对策
虽然成绩有目共睹,但腐败仍层出不穷,这同当前经济高速发展、体制快速转型、全面对外开放、廉政文化缺失、法律制度机制不完善的中国社会大背景密切相关。
党内监督是系统工程,就目前情况来说,还存在着“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险,同级监督太难,纪委监督太软,组织监督太短,法律监督太晚”等尴尬局面。党内和谐的重要示范作用决定了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党内和谐对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而腐败是破坏党内和谐的重要因素。腐败的存在破坏党内生活、党的纪律和党的团结统一,严重影响党内和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将反腐倡廉作为紧迫任务,努力抓出成效。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广大党员的合法权益,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党内和谐局面,进而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警告,“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这将反腐败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另一方面,民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在金融、海关、司法、信访、组织和纪检等部门广泛运用;舆论监督特别是网络监督将让当官逐渐成为“高风险行业”。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工作的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工作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体制机制的完善应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对症下药,务求实效。应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形成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的有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法规制度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在反腐败问题上,要加强教育、让人不想腐败;加强监督,让人不能腐败;完善制度,让人不敢腐败;合理待遇,让人不必腐败。特别是在完善制度方面,要像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那样,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许多腐败问题是由作风问题引起的。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自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侵蚀,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需要依靠教育,也需要健全机制和加强监督,这样才能取得实效。
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需要大力弘扬廉政文化,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增强其抵御腐朽文化的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应努力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创新;积极构建廉政文化教育大格局,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建廉政文化的局面;善于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和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廉政文化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发挥其在反腐倡廉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世情、国情、民情和党情在不断变化,但一以贯之的是中共对反腐败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对反腐败的期待,那就是下大力气进行制度建设,真正做到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共产党最讲认真”,象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那样“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教训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教训
从1921年建党到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1年的历程。“胜出必有所长”,中国共产党获得成功,是有诸多原因的。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在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在91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多次经历关系自身前途命运甚至生死存亡的历史转折点,经受住了多次重大挫折或重大成绩的严峻考验。回顾党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深刻总结经验,努力把握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经验: 如果从中国共产党自身经验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要归因于三个最主要的经验,这就是:依靠群众、团结精英、善于学习。这些是贯穿于中国
依靠群众----依靠、发动人民群众救亡图存,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党章》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91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为之努力奋斗,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党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特别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严重经济困难时期,领导与人民、干部与群众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终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并进而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
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领导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成功地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并经过30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共产党九十年历史,特别是在当前执政时期的,最为重要的经验。
团结精英----团结精英骨干,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
中国共产党坚决依靠和善于发动群众是她显而易见的政党特征,但中国共产党并非所谓的“草根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她九十一年的历史中,在依靠和发动群众的同时,从始至终十分注意团结社会精英,始终把精英作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骨干。在革命战争时期、建国后的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历史条件下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团结了当时最为需要的军事精英、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和工商精英。为中国人民和党的事业提供了保证。
善于学习---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是一个具有很大“弹性”的政党。这一点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上被越来越多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和研究者所认同。从20世纪80、90年代之交“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共产党从别国的经验教训中进行了“四大学习”。这“四大学习”对于中国的发展、崛起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从苏东剧变中汲取经验教训,使中国内部的思想分歧有所缩小,稳住了阵脚,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以继续坚持;
二、从海湾战争中汲取经
验教训,从中看出了美国军队的强大。从那以后,中国调整了政策,重新规划和加速推进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经过20年的努力,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和平保证;
三、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的领导层认识到了全球化的两面性,在以后的日子里采取了更加审慎的、有选择、有步骤的开放,对于经济全球化采取了趋利避害的政策与策略;
四、新世纪以来拉美新自由主义的危机,使得中国更加坚定了走自己道路的决心和意志,特别是认识到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进行经济调控的重要性。教训:整体来看,我们党在历史上的内忧外患面前,应对是好的、成功的,总是能在挫折中奋起。在胜利和成绩面前,头脑清醒时处理得好,骄傲自满、头脑发热时就容易犯错误。党应对困难和成绩考验的历史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总结和汲取这些经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理想,坚定信念。大革命失败后,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没有被吓倒,被征服,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正是有了这些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才使得工农群众在党的旗帜下重新集合起来,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依然需要这样,越是在形势和环境错综复杂的时候,在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第二,任何时候都必须戒骄戒躁,牢记“两个务必”。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是成功应对成绩考验的规律性揭示。党的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取得巨大成绩的时候,越是形势大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戒骄戒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今天,仍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总书记率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集体前往西柏坡,重温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教诲,警醒全党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永葆先进性。
第三,任何时候都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新形势下,我们党仍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保持高度的清醒。只有始终具有忧患意识,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保持足够的警醒,在警醒中奋进,才能成功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来自国际、国内的种种风险和挑战。当然,增强忧患意识,并非要把困难和问题看得过重,从而作出脱离实际的错误判断,那样也会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第四,任何时候都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反对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一定要以中国国情为基础,而调查研究是认识国情的正确途径,也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
第五,任何时候都必须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历史充分证明,凡是从群众角度考虑提出的政策,都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凡是得到群众信任和支持的时候,革命和建设事业都能顺利发展。反之,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党也会犯错误。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正因为始终坚持这一宗旨,党才能不怕
困难,不畏艰险,在困难面前依靠人民,倾听人民的呼声,发掘人民的潜力,从而获得人民的拥护,立于不败之地。
继承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同时,必须科学地分析困难和挑战,善于抓住机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根据晚上资料整理
第三篇:工作经验教训总结 文档
谈教训 传经验半总结
半年时间很快过去,由一线操作工的转变到现在的一线组长【代理】,这一路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教训后的经验累积,有前辈的言传身教。
刚刚接触PIP,对我来说是一个盲区。譬如:一个返修品,无论是装饰线还是拼缝部位的返修,都和先前的大面套不一样。虽然有看过返修作业指导书,但那时没有全然的放在心上,直至现在的茫然。
对我而言是一次教训,让我知道只要是与生产或产品有关的东西都应该保存好,以备不时只需。
现在的角色还不能完全胜任,一个是经验的不足,还有存在着幼稚的心态。
在4月份因为我的疏忽,还有末到检验是个新人。造成了现场服务的抱怨。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在一线的时候我就了解流程。先要把不合格品做好标识隔离开。对前面的生产的产品进行挑选,对后面生产的产品跟踪。我以为末到检验会按照这样的流程去做,结果她根本不了解有这样的流程来处理。这一错误责任在我;其一,我没有参与到对不合格的及时跟踪,有着以为的心态。其二,没有事先想到末到检验是个新人可能对这种状况没有经验。虽然领导没有追究责任,但我深知是我的错。事后对此我做好小结与末到检验交流与培训。
5月份在试制新产品的时候发生了批量的错缝。当天有3种产品试制。因为都是一个大产品内的3种,员工在操作时只看了前面两只样品,最后一种是凭感觉做的;才导致错误的发生。
上述这两件事,我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太多,在每件事后我都深刻的反思。作为一个组长,应该是个先知的人,应该提前想到今天生产的产品中有哪些可能会出现问题。做好预防工作。比如:班前会提醒员工做任何一个产品先看样品再调试设备,切换产品及时巡检,第一时间做好首件检查工作。我想这些对于前辈们已经是熟到不能在熟练的日常工作。虽然现在我只积累了这一点,但是我会加倍努力。
一次教训就是一次经验的累积。但经验的积累不是建立在每次的错误上。想做的人永远在想办法,不想做的人永远在找理由。
这句话我经常对员工们说。但我认为适用于我也适用更多的人。
第四篇:新中国监狱发展历史
新中国的监狱工作,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创建阶段
(一)创建阶段的概况(1949年~1954年)
新中国的监狱工作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创立发展起来的。1951年5月,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公安部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会议专门研究了组织罪犯劳动改造的问题。由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和审定并经中共中央批准转发的《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指出:“大批应判徒刑的犯人,是一个很大的劳动力,为了改造他们,为了解决监狱的困难,为了不让判处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坐吃闲饭,必须立即着手组织劳动改造工作。”根据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所作出的《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各地迅速建立了罪犯劳动改造机构,大规模地组织罪犯参加国家基本建设,如兴修水利、修筑铁路、公路、垦荒、开矿及从事手工业、农业、副业等项生产。通过大规模地组织罪犯劳动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监狱关押的罪犯坐吃闲饭、监管场所拥挤、监狱经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确立了改造罪犯的基本途径。
(二)创建阶段的基本特征
我国监狱工作创建阶段的基本特征是:(1)全党高度重视,迅速将一大批罪犯投入劳动改造之中;(2)确立了监狱组织管理体制;(3)基本上解决了监狱面临的困难。
昨日在普通高中招生咨询会举行中,如何填报志愿成为众考生家长最关注的问题。
二、初步发展阶段
(一)初步发展阶段的概况(1954年~1966年)
在总结新中国监狱工作创建阶段经验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于1954年9月7日颁布实施。以此为标志,我国监狱工作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劳动改造条例》明确规定了我国监狱的性质、任务、组织机构,监狱工作的方针、政策,监狱的刑罚执行,改造罪犯的方法、手段以及监狱的经费等。《劳动改造条例》把我国监狱工作创建的成功经验用法规加以总结,使监狱工作及时、准确地纳入了法制的轨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我国监狱工作无论在罪犯的改造上还是在监狱生产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在罪犯改造上,我们成功地把日本战犯
改造成为致力于促进中日友好的人士,把末代皇帝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公民,将一大批刑事犯罪分子改造成为守法公民;(2)在监狱生产上,逐步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大型农场,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监狱企业体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59年建国10周年前夕,在北京举办了“全国劳动改造罪犯工作展览会”,向全国及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监狱工作的成就。
(二)初步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我国监狱工作初步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是:(1)监狱法制建设逐步发展;(2)确立了监狱工作方针、政策、原则;(3)制定了一套科学的监管制度;(4)培养了一支能吃苦耐劳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
三、遭受破坏阶段
(一)遭受破坏阶段的概况(1966年~1976年)
从1966年到1976年的10年中,中国人民经历了一场浩劫。在“文化大革命”当中,我国监狱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为:(1)监狱工作方针、政策,监狱工作取得的成绩被全面否定;(2)监狱所属的工业企业、农场被大量挤占和被迫交出;(3)监狱法规遭到践踏,监狱内正常的监管秩序遭到破坏。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广大监狱人民警察仍坚守岗位,忠于职守,防止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了“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
(二)遭受破坏阶段的基本特征
我国监狱工作遭受破坏阶段的基本特征是:(1)监狱法规遭到践踏,监狱法制观念有所淡化;(2)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实践证明是一支忠于党和人民的队伍。
四、拨乱反正阶段
(一)拨乱反正阶段的概况(1976年~1981年)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开始了全方位的拨乱反正。我国监狱系统彻底清除了各种错误思潮的不良影响,正常的监狱监管工作逐渐恢复和全面展开。在较短的时间内,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得到了壮大和发展,监管工作恢复了良性运转。
在监狱工作恢复、整顿的基础上,中央于1981年在北京召开了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监狱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并对监狱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新时期监狱工作的任务和发展方向。以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标志,我国监狱工作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重任,监狱工作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新时期。
(二)拨乱反正阶段的基本特征
我国监狱工作拨乱反正阶段的基本特征是:(1)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一些交出去的监狱被陆续收回;(3)监狱工作秩序逐渐恢复。
五、改革发展阶段
(一)改革发展阶段的概况(1981年至今)
“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以后,到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颁布,我国监狱工作先后推行了若干项重大改革,如办特殊学校、分押分管分教、改造工作向前、向后、向外延伸、改造生产双承包责任制等。1994年《监狱法》颁布后,又进一步提出了依法治监、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建立现代监狱制度、实行狱务公开等涉及监狱整体性工作的改革措施,推动了监狱工作的向前发展。同时,监狱系统还广泛开展了对外交流工作,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监狱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另一方面也汲取了其他国家的一些有益经验。
(二)改革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我国监狱工作改革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是:(1)监狱法制建设发展迅速;(2)监狱的各项改革工作进展顺利;(3)逐步建立国家财政保障体制保障监狱改造罪犯所需经费;(4)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教训
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教训
在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最大的体会是:现实生活中,学生们的生活除了七彩阳光,也有沉重和压抑,困惑和不安,痛苦和无奈,教师应该经常换位思考,融如入亲情,架起师生间的“心灵桥梁”,做学生思想的引导者、生活的指导者、心理的疏导者,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促使他们的心灵健康成长。这应该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一,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教育的素材和契机,现在的德育已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高不可攀,等于形同虚设。这就要求德育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向生活回归,如果和生活隔离开来,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和契机,只有植根于学生生活的土壤之中,德育才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正确对待挫折。
遭受挫折,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任何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要让他们认真总结失败教训,提高对失败的承受能力。正确对待挫折,不仅可以克服和消除挫折,而且还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最终成为意志顽强、性格坚韧、心理健全的人。这一点在德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贯穿在整个的教育过程中。三,要利用休闲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法制教育
青少年时期最容易接受外部环境的各种影响,因此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由于该时期青少年的心理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受不良的社会心理影响,一遇挫折或诱惑,便成为越轨者。
因此心理健康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所以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偏差的纠治,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和抵制错误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而传统的应试教育,越来越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引入到了一切为了分数,政治思想、法制教育被忽视,甚至有些学校取消了与升学看似无关的德育课程,或者是名存实亡,学生无法真正从中受到政治思想、法制教育。而社会上,由于人们只注重发展经济,更是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致使少数学生道德和法律观念淡薄,盲目追求个人私欲而不惜以身试法。在这点上,班主任应当做力所能及的事,负应负的责任,尽应尽的职责。四,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最高形式。前人早已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其不教的深层意义就是学生自我教育。试图通过“关”“管”“灌”,迫使学生“就范”的德育形式无疑是对德育的亵渎,也必将阻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班主任首先须把学生视为能动的教育主体,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上。班主任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不强制,不灌输和说教,主张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反复探究确定自己的主体价值观。
五,班主任要重视自身品德的修养。
教师的完善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现实生活中,我们中的不少教育者以自己的自觉自律给学生们以良好的道德导向,学生就常常会“亲其师,信其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从转变教育方式入手,构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