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考论述类”题型例析及应答方法
“必考论述类”题型例析及应答方法
广州七中赵方勋
高考中,现代文必考部分论述类文本的题目常采用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的形式出现。试题根据考点设题,命制思路与以往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热点题型可概括为五类:含义理解型,信息筛选型,文意整合型,文脉梳理型,观点评判型。对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考查一直是热点,考点“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直是必考点。应对必考论述类文本考查,除明确考纲考点外,更要熟悉各类题型,因题制宜,准确作答。一.含义理解型
【题型示例1】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4分)(10年广东卷《不可无“我”》)
【典型剖析1】答:划线句为两句。第1句,强调表演要重视我化为非我,要把握具体形象的反映特点。第2句,强调在表演中,在非我中要有我,要有鲜明的个人的爱憎情感。(此题为含义理解型题目,关键在于把握本段的关键句“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样创作的辩证法。”然后立足语言环境理解其具体含义。“这样创作”当然指代的内容在上文。如③段中的“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和④段中的“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划线句是个比喻句,答题时注意还原它的本体即可。)
【典型示例2】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10年江苏卷《谈静》)
【典型剖析2】答:(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 “静趣”。
应对妙法——“对号关联”法
含义理解型题目既可以设置成客观题,也可以设置主观题,且主观题设置将会很灵活,甚至出现探究性的试题。理解词句的含义。它包括三层次意思: 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深层含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分析句子的作用及表达效果,领悟句子蕴含的哲理,谈谈对关键句子的认识。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应注意的问题:①不要人为地“拔高”;②要学会多角度理解。
“对号关联”法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去分析归纳,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词解词,就句说句。此法立足全段全篇,跳出命题陷阱,讲究“看-辨-析-论”,能够准确判断。
①看位置。文中重要句子,往往有其位置特点:揭示段意的重要语句,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尤其是在社科论说文中,要抓住带有结论性或概括性强的句子。
②辨关系。在阅读文章的时侯,要注意辨别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同一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一般来说.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理解重要句子,可以从辨析句间关系人手,看该句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③析修辞。理解重要句子,可以从分析修辞入手来透视其深层意义。有时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④论作用。理解重要句子要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重要句子往往体现文章的结构或行文线索,对文章主旨的表达和作者情感倾向的把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筛选型
【题型示例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10年广东卷《不可无“我”》)
A.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B.对作家来说,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
C.在艺术创作中,要在“非我”中表现“我”,就是要体现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与思想态度。
D.在艺术欣赏中,对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非爱憎,表示绝对的顺从,就是在建立“我”。
E.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和爱憎感情,就是从“非我”世界中找回了“我”。
【典型剖析1】答案是A D(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要点进行筛选,A只是,太过绝对,只要筛选出信息句“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D绝对的服从,是丢失了我,而非建立我。扭曲原意。在原文筛选到信息句“但是叫你跑进去„„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即可)
应对妙法——“对比印证”法
信息筛选型题目既可以是主观题也可以是客观题。“对比印证”法特别适用于解答信息筛选客观题,主要是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把复杂的信息分成几个方面逐步进行“对比”、“求同”、“求异”。做筛选并整合信息类主观题,就是要准确把握题干,提炼要点。如果是文章中的某个现成的词语,或短句,可采取直接摘录的方法。如果涉及范围较大,提炼要点就变得复杂起来,这时就应该采用“划分区间”、“辐射筛选”、“变换句式”等步骤把信息区分开来,然后再把有效的信息加以概括,最后对照题干要求正向表述。因此,阅读时,既要有整体意识,又要有层次意识。
三、文意整合型
【题型示例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 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括号内)(10年江苏卷《谈静》)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典型剖析1】答案为C(A.“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说“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并非角度不同,而是“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题型示例2】艺术活动中为什么“不可无‘我’”?请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回答。(4分)(10年广东卷《不可无“我”》)
【典型剖析2】答:创作和欣赏都需要不可无我的体验过程。
一、创作角度:艺术活动要表现创作者要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表现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要影响现实改造现实。
二、欣赏角度:发现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联系,找回自我,拥有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显示鲜明个性。(整合第④段信息“他是有目的的,她是为感染人、打动人儿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及第⑤信息“并不是叫你望去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不难得出答案。)
应对妙法——“钩玄提要”法
文意归纳型题目要求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准确解答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如果是表述题,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①尽可能用原文的词语作归纳。②防止要点遗漏。
“钩玄提要”法比较适合这类题型的解答。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注意抓住各个文段中的中心句,这些句子一般在首句和尾句。②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有些过渡句不仅概括了前文的要点,也指出了下文的要点。③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④归纳时要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
概括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分析文体。各种文体的文章表达中心的方法是不一样的。②研究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③研究主旨语句。
四、文脉梳理型
【题型示例1】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10年江苏卷《谈静》)
【典型剖析1】(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思路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思路3:以“„„”为线索,选取了那些材料来表现主旨。思路4: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时间、地点、逻辑[并列、递进(层层深入)、正反对照]、情感变化等。)
应对妙法——“分层理脉”法
运用“分层理脉”法解答文脉梳理型题目的手段主要有两步:
1.分清层次
段内层次的分析与全文层次分析的原理是相同的,这里以段内层次分析进行说明。段内层次分析的途径主要有:
(1)分辨段的类型
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一般说来,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2)归纳意群
层次分析是着眼于内容的分析。所谓归纳意群。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
(3)寻找标志
段内意群之间往往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如表先后顺序的词语,表递进或转折的句子,或者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等等。找出这些标志性语句,有助于准确归纳意群,分清层次,概括层意。
2.摸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结构的需要,也是弄清写作思路的需要。
五、观点评判型
【题型示例1】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10年广东卷《不可无“我”》)
A.为演好孙悟空,演员需要事先观察并模仿猴子的动作与神态,这是在创作前体验“非我”。B.清代一女子迷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她在欣赏活动中迷失了“我”。
C.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者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D.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者在“非我”中表现了“我”。
【典型剖析1】答案是 C(正因为欣赏者的积极再创作,才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不是迷失我。只要领会作者在第⑥段的论述中体现的情感倾向即可得出答案。即:⑥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是叫你望去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有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语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应对妙法——“顺藤摸瓜”法
“顺藤摸瓜”法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l.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
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样的句子—般在全文的开头结尾;或在段落的开头、结尾。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
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的。因此,从分析材料人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
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作出概括。
原文(略)
第二篇:高中语文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题型考点大汇总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题型考点大汇总
论述类文本阅读
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全国卷),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一、必备知识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1)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1)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1)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
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2)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3)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4)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1)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2)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驳论文的阅读
(1)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论据?(3)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二、常见考点
(一)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1.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2.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3.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
先、其次、第三等。
4.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5.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二)议论文的论据考点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三)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1.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2.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
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
(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
(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
(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1.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2.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3.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
①
概念使用准确;
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
(1)解释词语的含义;
(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六)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
①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②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七)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八)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三、阅读方法
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
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
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3.用好比对方法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1)比对词语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示例
(2013·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比对:“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示例
(2012·安徽卷第1题C项)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原句: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比对:该项将“基本课题”变换为“全部内容”,所指范围明显扩大了。
③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示例
(2013·安徽卷第1题A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比对:原句是“不表达”,选项是“不充分表达”,程度显然是不同的。
(2012·江西卷第7题C项)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
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原句: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比对:原句中的“似乎”变成了选项中的“已经”,性质变了,或然变成了已然。
(2)比对关系
(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示例
(2012·天津卷第6题D项):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原句: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比对:原句是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这叫强加因果。
(2012·辽宁卷第1题C项):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原句: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
比对:原句中用的是“不管……”,选项用“只有……才能……”表述,这既改变了原句关系,更改变了结果。
(3)比对依据和结论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示例
(2012·辽宁卷第3题D项):“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原句: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严重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四、审题、答题
1.审题
(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③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
④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或者全文。
(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
对法。
2.答题
答题步骤有三:读、找、比。
①读。通读全文,借助关键词语、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为做题作准备。
②找。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准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确定下一步比对的内容。
③比(对)。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反之是错误选项。
论述类文本阅读
小说
小说的主题、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的。所以,阅读小说首先要感知作品内容,弄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有哪些矛盾,这些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
一般情况下,理顺、理清了情节,大脑中对人物形象会有一个概括、笼统的印象;要让这个印象清楚、明晰、具体起来,还需要对小说中的具体描写,结合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合理的分析与推断。同时结合环境描写及写作背景,就可以对作品的主题有比较清晰的透析。然后组织语言,简明表述。
(一)组织答案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题意,选用合理句式
紧扣题意,就是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选用合理句式,就是明确不同题型的答题模式,如比喻、拟人,其答题模式一般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设问,其答题模式一般是: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等等;或引述原文中的某一词语、短语或句子:只要把原文引述下来,写在规定的答案处就行了。如填空题。
2.紧扣原文,优化整合小说阅读题的答案一般都在原文中,即使需要概括的题目,答案涉及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也在原文中,这就要求组织答案时必须在弄懂题意的基础上,先确定答题的范围,再筛选出相关的语言信息,然后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的语言信息实施重组。整合信息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而是要根据题目要求变换表达角度,把文章中那些实质一致而表达方式不同的内容加以整理,形成答案。
3.综合分析,分条表述
有的题目要充分运用材料信息,从一定角度切人选项,从而推断出准确答案。有的题目要根据题意,确定了答题的范围,但不宜用文中现成的语言作答,最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评分时一般都是按点给分,因此答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条分缕析地组织答案,而且对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最好用数字标明每一点,以使要点清晰明白,一目了然。
4.简洁用语,注意字限
有些题目有字数限制对这一点要严格遵守,不可超字。即使没有规定答案字数,也
应表达简洁、准确,当然不能遗漏要点,言而不明,说而不透。
(二)命题特点
1.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设题方式通常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请概括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某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2.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设题方式通常有:
(1)分析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情节高潮或结尾的作用;
(3)小说在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4)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5)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6)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作品主题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社会环境描写能呈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可
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和增添诗情画意等作用。命题者往往围绕这些方面设题。环境描写设题方式通常有: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4)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4.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浅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分析小说的主题,这就要到题材中去寻找,要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要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要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从主题角度设题方式通常有: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5.“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往往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不同的。在阅读小说中,由于我们审视的角度不同,因而所解读出的主题也就不同。对小说个性化解读和个性体验的考查几乎融合在每一篇小说的阅读题中。题型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阐述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个性看法;
(2)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3)依据具体情境补写续写人物语言;
(4)提炼从小说中获得的启示。
(二)方法技巧
1.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题目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1)在小说情节发展中总体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注意人物所处的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注意把握情节的矛盾变化,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借助作者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评价的语句来分析。
(3)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一般从哪些方面来考虑?
从衬托人物、主旨、情节等方面。
3.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
一般应从两个方面人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4.分析某一事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从哪些角度来考虑?
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是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5.小说情节结构的安排一般有哪些方式?有什么作用?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人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凑、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6.环境描写有哪两种基本类型?作用分别是什么?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7.就环境的一般作用而言,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组织答案?
(1)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
(2)推动(暗示或铺垫)故事情节;
(3)烘托或映衬人物形象;
(4)表达(寄托、暗示或揭示)主题。
8.小说的主题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9.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
(1)从小说的题目人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①设置悬念;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人手。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来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时,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这样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5)从文中能揭示主旨的重要句子人手。
10.对小说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1)表达方式;(2)修辞方式;
(3)表现方法;(4)结构方式。
11.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有什么区别?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使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人胜。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2.小说一般有哪几种叙述方式?有何作用?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着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使内容更加完整。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13.小说叙述中各种人称有什么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14.常见的描写方式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1)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2)作用: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出主题。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15.对小说表达技巧方面的题目,一般怎样来组织答案?
(1)小说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16.小说探究性题目的设置一般有哪些特点?
(1)设题情境紧扣文本:要求考生结合全文来阐释,联系自己的实际来阐述。此时考生不能游离文本内涵凭自己固有的知识随意肯定或否定,必须根据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有所发现。
(2)设题角度的多样性:有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多维解读,有对人物安排的匠心的思考,有对小说结构的特色的探讨,有对重要情节作用的思辨。
(3)设题内容的开放性:要求考生多元思维,适度开放,允许考生有不同的表述,只要扣住题干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力争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对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说,这是展示才华、展现创新能力的极佳平台,具有极大的的鼓舞作用。答案的不确定性对考生有较大的挑战。
17.就小说来讲主要有哪些探究的命题类型?请谈谈的看法。
(1)文本研讨类
(2)个性解读类
(3)知识积淀类
(4)联系现实类
(5)技巧分析类
散文
拿到一篇文章,不要急着去做题,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第一遍阅读很重要,第一印象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读,把握全文。
阅读时,要注意关键性的词句,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要了解段意和层次,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和倾向。然后,再一题一题地解答,注意不要任意打乱试题顺序,因为命题者在安排题目顺序时往往有整体构思,上下题往往有关联。一般说来,考题的形式不外乎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做题时,应根据题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解答。对于选择题的选项要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与立意的核心,注意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选项。
对于简答题,除了采用上面介绍过的答题方法来答题之外,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整体观念,应把全文看做一个大的语言场,注意前后文的联系,不要只取一点,不及其余。
2.要充分利用原文的关键词句,它们往往有
最明确的提示性与暗示性,有些文句就是答题的基本语言材料。
3.要以作品的思想内容为前提,去鉴赏表达技巧;依据表达技巧,去分析作品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内容;以联想与想象去体味、完善作品的形象,用自己对语言的感悟去体味作品语言的精妙。
4.抓住文体特点,用自己掌握的基本的文体知识,巧妙答题。
5.注意突破思维定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随意拔高,也不随意贬损。
(一)命题特点
1.词语理解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常见的命题形式。一般来说,散文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根据文意写出某词语的含义。这就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种类型的词语:
(1)体现作用思想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3)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及移用或移情、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词语;
(4)体现文章主旨及作者意图的“文眼”及“居要”的“片言”;
(5)展示文章脉络及过渡衔接的词语;
(6)表示指代性的词语。
2.句子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散文阅读主要的命题形式。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以下几种语句:
(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
(2)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
②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③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
3.筛选整合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散文阅读的主打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是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4.技巧分析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4)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5.物象分析
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命题者常常从散文的物象人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意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形象分析
散文是以写情为宗旨的,但散文抒情多数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或是触景生情,或是托物言志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散文时,首先要感知散文的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散文对形象的考查,一是归纳概括散文中的意象或形象,二是考查形象的作用。记叙性的写人散文或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更重视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是此类文体的命题重点。
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
(2)根据原文简要描述某人外貌的具体特征。
(3)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某人形象的内在特点。
(4)请扼要评价某一人物形象。
7.语言修辞
常见的设题方式是:
(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2)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4)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8.布局谋篇
常见的设题方式是:
(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首段(末段)的作用。(或:文章主要写……,却又从……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或:文章末尾引用某某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或: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
9.内容要点
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需要阐释能力和综合能力。即要求学生能真正读懂文章。能把文章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认知,在完成这思维行为之后,还必须具备语言的转化能力,也就是能把文中的内容(“原话”)变成自己的话。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2)“……”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0.有关探究
设题重实际:以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符合高中生作答。
(1)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
(2)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3)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很少有现成的答案。
(4)答案有限制:它不会像平时可以“见仁见智”。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也就是说,答案肯定不会“百花齐放”“任尔东西南北风”。
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对文本内容中的疑点、难点提出,提出问题,深入研讨。(评析)
(2)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辨析判断的能力。
(辨析)
(3)质疑某些作品在思想内容或写作方法上可能存在的不足。(质疑)
(4)根据文本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回答问题。(往社会拓展)
(5)根据文本涉及的语言文学知识、写作艺术,分析文本以外的作品。(往文学拓展)
(6)对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假设而作答。(往假设拓展)
(二)方法技巧
1.词语理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旬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2.句子理解
(1)在原文寻找关键信息。具体步骤如下:①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②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2)答案表述的原则:①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②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是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从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③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3)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①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②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椰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③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全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二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3.筛选整合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回答此类问题时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
章的关键所在。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具体步奏如下:
(1)读懂暗示语。散文写景、抒情或叙事,作者为了表情达意总是对人物或事件、时间或空间、景物或感情作某些暗示、标识,或明或暗地给读者传递阅读信息。
(2)悟透概括句(或总结句)。散文的一些概括句(或总结句)是作者感情的升华或表意的集中体现,隐含诸多阅读信息,对它应深入解读。
(3)关注过渡句。.过渡句不仅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同时还常常隐含上下文诸多主要信息。
(4)此外散文阅读还应注意一些指示语(指示代词“这样”“那样”“如此”等)、情态语(表明人、物情态)、感情句、主旨句所隐含的信息,对其正确地辨别、筛选有助于我们阅读作品,解答试题。
4.技巧分析
散文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地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表达方式角度思考
要多角度,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止一种,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所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景物描写等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
师一目了然。
(2)从选材组材角度思考
要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深化了主题、点明题旨等等。
(3)从表现手法角度思考
要用术语,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4)从结构安排角思考度
要看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运用了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运用了制造波澜;是否做到了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5)从语言运用角度思考
要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等);给读者哪些艺术审美情趣;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话、夸张、排比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等。
5.物象分析
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鉴赏物象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形象特征,了解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和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意象之美。
这种题型应该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散文物象特征的概括,一是要找准信息区间,二是要抓住提示性的关键词句,三是注意概括要全面、准确。
(2)分析散文中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神”。首先要区分散文的类型,一般来说写人的寻品,写事的析理,写物的找志,写景的析情。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分析“形”与“神”的“契合点”。①联结上下文线索的作用;②充实文章内容的作用;③深化升华主旨的作用;④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次要物象作用的考查,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物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6.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于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呢?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里描写等方面人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鉴赏散文中的人物形象要注意:
(1)思想性
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在鉴赏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的时候,又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2)艺术性
艺术性主要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包括:①环境和情节对人物的作用;②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③人物描写的技巧:人称、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7.语言修辞
很多散文的语言具有修辞之美,从修辞的角度品析出散文的语言美,可采取以下步骤。
(1)判断该语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排比、设问、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反复、借代等,应根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准确地进行分析。
(2)分析该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对偶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在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分析语句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从全文的感情基调出发,结合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揣摩该语句蕴含的作者感情。
8.布局谋篇
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应注意段落的位置,具体而言:
(1)首段的作用
①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领起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②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③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④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2)中间段的作用
①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②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衬(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③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3)末段的作用
①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②末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③末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4)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
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句子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这样的段落要分析出使用特殊句式的效果。
9.内容要点
读懂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中心,是答题的前提。面对具体的问题,还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和技巧。具体地说,可以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逐点梳理,压缩归纳
这个方法主要针对材料内容丰富,答题“点”比较清晰的试题而言。对“点”较丰富的材料,答题注意一个个“点”依次梳理过去,对每一个“点”加以适当压缩提炼即可。
(2)剖析形象,加工提炼
因为是文学作品,有的全文形象生动,有的部分语句段落形象生动,对这样的文字归纳概括,我们必须解开这形象的“外衣”,还原作者的本意,然后再加以加工提炼。这里说的“形象”,可能是运用了某种艺术手法(多为修辞),也可能是行文的风格幽默诙谐。
(3)大处切入,分解层次
一些文学作品从多角度、多层面描写,有些地方描写得很细腻,归纳概括的时候不能就这些小的层面简单抽取要点,而是要从作者的中心意图出发,大处切人,在主题的统摄下分解材料里面的层次。
(4)抓住核心,挖掘本质
这种方略主要针对于面向全文主旨的归纳。文学作品追求含蓄,我们答题的要求恰恰要求直接明晰,因此,必须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挖掘作者的用意,恰当地加以概括表述。
10.有关探究
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价值在于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体验,而不在于结果本身。所以,评价探究题关键看考生是否进入了问题情境,是否有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所答文字是否显示出探究的意趣。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文本时,一要从多个角度、多面人手,对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把握;二要在把握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三要在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前提下,表达出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探究性题目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
探究性阅读讲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切不可对文本只作粗略肤浅的浏览后,就乱作分析,乱下判断,从而犯误解文意的方向性错误。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应当得到尊重。强调个性决不是不要文本、不要原则、无根据地乱发意见,探究应建立在对事理的尊重,对规律的肯定的前提下。文本往往是客观事实的浓缩,它
表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之所以要探究,是因为对事实规律的认知可能有不全面、不科学的地方,有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作辩证的认知。
(2)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是答好探究题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性和抒情性的语句,把握住这些,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物形象的把握来讲,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倾注的情感的褒贬,是理解好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基础,所以要搞清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事,通过这个事体现了作品中人物的什么性格,表现了什么主题。
(3)选择探究切人角度,善于进行层面切割
是从主题角度,还是从表达技巧角度;是从作者角度,还是从“我”的角度;是作深层探究,还是作广度视角探究;这些,既要从题干中“读”出来,又要根据题干要求,选择一个或多个切人角度。特别要学会根据文章本身的内容进行多方位的联系,选择那些与文章联系较为密切的方向作为探究视角。一般说来,对一个文章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字面上读,这是浅层面的;可以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进行解读,这就可以获得一些具有个性化的说明,相对来说这就深了一层;可以联系文章产生的时代,对文章解读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对文章进行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把文章呈现出来的人或事抽象化、符号化,这样就可以获得具有更宽广的普通适用的一般意义,就可以实现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目的。
(4)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善于有序呈现结果
探究性的题目,问题往往设计成:你是如何看的,或你的感受如何,或谈谈你的理解等。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应题,要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我觉得”等句式来表述;其次,有序地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角度与层面应属两个不同的纬度,当它们彼此不交叉时,可以分别表述。而且不管哪个“角度”和“层面”,都要善于由浅近到纵深这样地有序排列,且在每一条的前面,都尽可能地用一句纲领性的语句作个提示,这样就保证自己的陈述条理清楚,层次井然了。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论选择“角度”
还是“层面”,都要选定两到三个,这样可以充分满足“不同”的要求。
实用类文本阅读
解题意识
一、文本意识
题目都源于原文,而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则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看得见,却又看不清。命题者依据选文,考生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因此,文本意识,考生必须注意。意义点与意义块。
二、问题意识
阅读主观题就是要求考生就提出的问题作答,考生一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
三、得分点意识
阅读阅读简答题的一个答案有多个得分点,而得分点是同赋分紧密联系的。如果一道题2分,要求考生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如果是4分或6分题,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一般一点2分)题目的分值,是答题得分点数的重要提示,考生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解答。
四、关键词意识
答案在原文中也是阅读题命题的原则之一,考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文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考生要学会从文中寻找,并利用其提示作用提炼出答案。
五、术语意识
传记类文本阅读
一、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二、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答题方法:观点+文本的材料+总结)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三、传记文本答题技巧
1.理清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经历;注意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2.注意传主所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剪裁.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等,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4.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的观点和所用手法做出恰当的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
访谈类文本阅读
一、掌握访谈文体的相关知识“访谈”的概念:
如果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这里要注意以下要点: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一个成功的访谈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1.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谈什么,深入、细致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所以要做到:
(1)根据目的和受众需要,选定访谈对象,确定采访方式。
(2)适当了解一些背景知识。搜集与访谈问题有关的资料,详细了解访谈对象的方方面面。
(3)确定采访主题,并根据主题确定访谈的具体细则。访谈主题要明确集中,有针对性;具体细则要清楚明白,便于操作,并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灵活机动应变。要列出访谈提纲,分类设计问题。
2.精心实施、调控好访谈过程。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开头要能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主体要根据进程的变化,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深、拓广。特别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见微知著,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结尾要作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访谈在文本上呈现为一问一答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根据情景进行创造。一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上提问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回答则要视具体内容和人物性格而定。
3.抓好访谈文本写作。先要整理资料、写出访谈纪要,再作进一步加工。访谈写作力求全面真实地记录与访谈对象的谈话内容,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谈话者本意。由于访谈反映问题要有一定深度,所以需要对材料进行再加工,要适当剪裁,着力突出关键。注意访谈文章的时效性,典型性,使文章更加凝练、中心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较好地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二是体现和强调现场感。
二、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在阅读时着重就是要关注提问者问的艺术技巧。
1.一般提问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①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②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③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④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①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②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③对比:有
时侯,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三、重点题型及答题方法
1.如何对访谈进行鉴赏评价。要紧紧把握考试大纲来操作。“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括访谈者的观点和访谈对象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访谈的题材通常都是名人、大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该访谈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2.如何对访谈进行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时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
;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要分析归纳出提问者和访谈对象(主要是后者)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考点是考查考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或借助工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要注意的是,高考考查一般访谈对象应该是该领域的专家,必有其独到之处,对其观点不要轻易完全否定。
新闻类文本阅读
一、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一)新闻的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F层级的探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三、重点题型及答题方法
1.针对新闻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简明阐述自己的看法。例:“泰尔瓦塔村刚刚受到海啸的重创之后急需救援,这时到灾区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合适不合适”谈谈看法。答题步骤:
(1)综合权衡,稳妥立论(理论上讲,无论是认为合适还是认为不合适都是可以的,但结合报道内容,显然选择认为合适的观点更为稳妥,也易于从选文找寻论据,利于表述。)
(2)回读原文,精选论据。明确观点之后需要作简明扼要的论述。应回读原文,从原文中精心挑选有力的论据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一点非常重要。
(3)简要论述,联系实际。适当扼要引用原文关键句作为论据,还要作精要的论述,以证明观点的正确。有的时候,还要联系实际适度分析,以使论证更为有力。
(4)精要作结,回扣论点。最后要用一句话作精要概述,回扣论点作结。句式参考样式:因此……;基于此,我们认为……;简而言之,……
调查报阅读
一、调查报告文本特征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
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还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2.主体:
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①
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②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③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3.结尾。
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二、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材料真实。
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这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2.对象典型。
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正确的、反面的、现实的、历史的、个人的、单位的等事实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进调查报告。但不管从哪方面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调查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3.叙议结合。
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待清楚,但它不是运用文学具体描绘和形象刻画,是让读者具体了解经验成功之处或错误失误之处,所以要运用材料叙述来说明问题。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表明作者的主观见解,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要进行一些议论。但这种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的,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
4.针对性强。
调查报告反映典型,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因此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必须有针对性进行调查研究,对经验或教训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总结,指导群众去弄清他们都关心的事情或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方法:开调查会、个别访问、蹲点调查、现场察访
三、调查报告阅读方法
1.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内容。
(1)迅速准确阅读文章第一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
(2)阅读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
(3)重点精读一些调查者总结收集的数据,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
2.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调查报告是在叙述中把观点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
(1)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相互逻辑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说明观点。
(2)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这种对比,可以今昔、新旧、正反和成败等的对比。通过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突出事物特点,更好地划清是非界线,突出观点。对比还可以是具体的事实,也可以是统计数字、百分比。
(3)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基本统计数字、百分比,都可以反映事物的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在运用统计数字说明观点时,要注意它的精确性,要实事求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运用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力戒盲目堆砌数字,淹没观点。调查报告可以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可以先提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有时虽不明显地提出观点,但可以从阐述中看出观点。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高度统一,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
四、重点题型及解题方法
1.调查报告的鉴赏评价。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是调查者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尤其是对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调查报告的题材通常都是针对性极强的,与民生、社情、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2.如何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
紧紧把握考试大纲来操作。“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时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
;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要分析归纳出调查对象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如果是事件调查,则更多应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进行探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考点是考查考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或借助工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
要注意的是,调查报告本身是一种极具科学性的文体,它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得出观点调查的结果本身就极具科学性一般不能轻易否定。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应更多地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进行一些社会学的原理,关注民生、经济,有时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第三篇:2014年佛山市中考题型例析
2014年佛山市中考题型例析
语文基础第“5”题:
示例 1:结合语境,填人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个时代的精神是丰富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所以作家不仅要目光深邃,而且要有自 己的信念:坚信有爱,有善良,有光明。不要笔走偏锋,只写消极阴暗的,而是要写 出,,让那些崇高美好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广大读者。
A.恶狠中的柔软毁灭中的希望冷漠中的温暖
B.冷漠中的温暖恶狠中的柔软毁灭中的希望
C.毁灭中的希望恶狠中的柔软冷漠中的温暖
D.冷漠中的温暖毁灭中的希望恶狠中的柔软
示例 2: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①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②既然钟情于玫瑰③既然选择了远方
A.③②①B.②③①C.②③①D.①②③
(二)文言文阅读:
A 文段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B 文段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 “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 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 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 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 “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 分)
A.会.有屯戍禁军(适逢)B.将吏亦心轻.之(轻视)
C.何足.为异(值得)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好处)
2.选出下列句中的“以”与“可以—战”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2 分)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B.以塞忠谏之路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韩亿以告旦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旦荐李及,上从之(王旦推荐李及,皇上听从他的意见)
B.复见旦,具道其事(又来见王旦,准备说明这件事)
C.旦之用及,非为此也(我用李及,不是基于这个考虑的)
D.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为人敦厚)
4.选出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正确的一项:()(3 分)
A.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B.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没有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按实情处理。
C.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凭感情办理。
D.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没有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凭感情办理。
5.选出下列对 B 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做法标新立异。
(三)古诗文积累:
示例:
⑴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奇特想象描写雪后美景的诗句是:,⑵《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的语句是:。
⑶,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名著积累:
示例: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你从 备选典型人物,任选一位,按下面三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5 分)孙悟空鲁达保尔·柯察金
①“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1 分)
②“精彩情节”大家看。(简要概述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一个精彩情节)(2 分)
③“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2 分)
(五)附加题之语言运用:
示例: 读下面的材料,参照示例,试从蜜蜂的另外两个角度,写出两点人生启迪。(4 分)
当我们漫步花园,随处可见小蜜蜂飞来飞去忙碌采花。你可知道蜜蜂酿一公斤蜜,需采 花百万朵,如花丛距蜂房 1.5 公里,那蜜蜂就得飞行 45 万公里,几乎等于绕地球 12 圈。蜜蜂各尽所能,分工合作。终日忙碌,可索取于人类的极少,贡献给人类的极多。示例一;蜜蜂要求于人的极少,而贡献给人类的却极多,我们从中感悟到人生的价值在 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第四篇:公务员面试计划组织类题型作答方法
计划组织类
命题思路
此类问题主要考查应试者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由于应试者大多为刚走出校门的学生,缺少组织协调的实际工作经验,所以在回答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掌握答题模式,二是组织过程不全,三是次序颠倒,四是参与主体要素(部门、单位、人员等)不全。一般来说,命题者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出题:
1.会议:(1)准备阶段。①拟写会议方案(会议名称、会议议程和会议安排、参加会议的范围或人员名单、会议预算[场地租金、住宿、伙食、培训、用品、资料、交通]、会场布置方案、后勤保障方案[食宿行、娱乐、资料、用品])。②拟写会议文件通知及分发。(2)会议举行阶段。会议签到,资料分发。会议用品、食宿和娱乐。围绕会议精神开好会议。会议简报、纪要。(3)会议监督和落实。
2.调查:(1)准备阶段。确定主题,制订计划(目的、提纲、表格、问卷以及人员配置、费用预算、工作进度)。调查人员培训,明确任务、分工协作与方法。(2)实施阶段。根据目的,采用方法调查第一第二手资料。如发现计划的内容和方法不妥,及时纠正。(3)分析研究总结阶段。资料汇总、核实,分类汇编。分析,写出调查报告。(4)对整个调查活动进行回顾,总结经验。
3.接待方面:(1)联系对方、了解对方。(2)根据自身情况制订方案。(3)组织落实部门和人员(吃住、学习、交流、车、场地、布置)。(4)联系接待,送宾馆。(5)安排座谈考查。(6)新闻报道。(7)安排私人生活。(8)提前预订往返车票、机票或船票。(9)纪念品。(10)总结。4.事件安排:如咨询或电话,还有做事情顺序等。首先讲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再细讲,讲一个再说自己为什么选这个,讲明理由。解题套路
这类题是有套路的,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不管怎样的会议或者活动等,都可以把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进行阶段、结束阶段。(1)准备阶段:①首先要明确会议的主题或者活动的宗旨,做到心中有数。②确定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的部门和人员,用电话或者文件形式通知到人。③做好会议的预算工作,报领导审批。④准备好会议或者活动需要的材料及物品。⑤确定并联系好与会人员的住宿、用餐地点。⑥如果是大型会议,则需要成立会务组、后勤组、接待组、宣传组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⑦大型会议中,为了让与会人员了解会议的议程,需要将会议议程打印成会议议程表,同时将与会人员住宿的房间及联系电话整理成册,发放到个人手中,方便大家交流。
(2)进行阶段:①请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做好会议的新闻报道工作(不宜对外报道的会议则不用准备),并做好会议的后勤服务工作。②如果自己是会议主持人,则要和与会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使会议顺利、和谐地进行下去。
(3)结束阶段:将会议讨论的结果总结成文,报领导审核,同时做好会议简报和会议信息的编写工作。
特别注意的是:组织旅游要注意拟定一下应急方案,如团友生病、受伤之类的处理,特殊情况则求助于警察。在回答与单位有关的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早请示晚汇报”的原则,即不管你做了什么计划和安排,一定要把你的计划和安排向领导请示,领导同意了才可以进行,事后的总结也要报领导批准了才可以正式成文。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请大家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1、如果让你组织一次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你会怎样组织呢?如何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答案】
组织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既能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又能为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保障。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
首先,确定培训的课程、课时、时间、地点等,并提前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农民工参与到职业技术培训当中来。
其次,为确保培训质量,聘请专业教师授课,为农民工发放培训教材,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以培养农民工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主要授课内容,增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最后,进行结业考核,并对此次活动做问卷调查,总结本次培训活动的经验教训,以备以后开展类似活动之用。
为了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组织实施前我会先做调查。首先在时间的安排上要选择农闲时间,其次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先征求农民工的意见,针对其最急需的技能进行培训。为切 实提高农民工劳动技能水平,可以结合实际,坚持以操作技能培训为主,采取校企联合、就 地培训的方式等。此外,还要为广大农民工提供劳动就业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和自我维权意识等。
总之,我会把提高农民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工收入,提高农民工生活水平,促进我国全面小康社会以及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早日实现。
2、某政府在一片辖区内要开辟“残疾人就业一条街”,领导把此项工作交给你负责,请问你怎么处理? 【参考答案】
“残疾人就业一条街”的开辟,将为我市残疾人和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和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更多的残疾人有就业机会。所以作 为此项工作的负责人,我一定会坚决将任务完成好。
第一,针对实际情况,开展广泛调研和座谈,在经过科学合理论证后,制定出“建立残 疾人就业一条街”计划,并做好资金预算,一并交领导审批。在听取领导意见后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二,将“残疾人就业一条街”纳入城镇建设统一规划,要根据计划在这片辖区内选择 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街道,配合劳动保障、民政和残联等部门,协调解决好残疾人的经营 场所、社会保障等问题。另外,还要联系工商、财政部门对残疾人创业、就业提供相应的优 惠政策和资金扶持,比如小额免息贷款等。
第三,在残联和乡镇、街道、社区办事处的帮助下,积极引导有就业意向的残疾人报名登记,并开展岗前劳动技能免费培训,帮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也可采取“一帮
一、结对子” 的方法,征召经营能手,手把手地教他们进货、销售,并将自己卖得好的产品交给残疾人代 销。
第四,要为残疾人选择最适合他们生产的项目,比如竹制品工艺、手工工艺加工、电器以及环保产品等,争取带动周边乡镇街道的残疾人就业。
第五,在“残疾人就业一条街”开辟之后,还要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以保证广大残疾人的切身利益。
创办残疾人就业创业一条街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应对金融危机、保民 生、保增长、保稳定的实际行动,相信它将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促进残 疾人就业创业工作进行新的有益探索,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作出 新贡献。
3、如果在本单位的门户网站上组织一次与网民交流活动,你将如何操作? 【参考答案】
在本单位网站上组织与网民的交流活动有利于了解民意,有利于我们做出科学合理的决
策,体现了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阳光行政的执政理念,所以,我一定会认真组织好这次网 上交流活动。
首先,根据领导工作安排和网民上网习惯确定网上交流活动的时间以及活动主题。然后,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准备好相关的文字材料、电脑等,在单位安排好活动所需房间;做好 相关工作人员的通知工作;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电视、网络、电台、报纸 等媒体,保证群众能够了解这次活动的时间、目的、意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使 群众能够将所关心的问题充分与我们交流。
网上交流之后,记录和整理网友所关心的问题,并做好相关的后续处理工作,在我们职 权范围内尽力解决问题,其余的问题交给相关部门解决,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最后,对活动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形成完整的文字材料,上报给领导。
4、假设在网络交流中,网民出现了两派针锋相对的观点,你怎么处理? 【参考答案】
真理越辩越明,在网络交流中出现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有利于我们将问题或道理阐述的更加清晰,促进双方思想交流,也体现了这次网络交流中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我对此一定要保持冷静,妥善处理这件事情。
一、要协调网络交流按计划有序进行。了解两方争论的焦点,保持中立态度,劝解争论 两方保持冷静。引导两方认识到:对于不同的观点,可以进行讨论,但是不要发展成为大家 不愿意看到的状况,那样既无助于事情的解决,也不利我们这次网络交流的顺利进行。
二、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及这样两种不同的观点做好记录工作,客观公正地整理成相应的文字材料汇报给主管领导,按照领导指示,协助领导做好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予以解决,要充分考虑到两方面的观点和意见。
三、在今后的网络交流中,事前要做好宣传工作,让群众了解网络交流是政府问政、群众反 映问题的渠道,正常的沟通讨论有助于事情的解决,同时也欢迎群众积极参与我们的网上交流活动。
5、假如你带团去山东参加农产品展销,你是团长,你会怎么组织好这次活动?另外请问你需要重点注意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参加农产品展销是推销当地农产品,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事情,如果我是团长,我会做好以下工作:
一、我会了解这次农产品展销会的相关情况,做到心里有数,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拟定一个参展计划,具体包括确定参加的时间、参加人员名单、交通工具的安排、食宿安排、后勤工作安排、经费预算等等。
二、计划报上级领导审批通过;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与山东方面的接洽事宜、准备需要展销的农产品、进行人员的任务分配等,并制作一份展销的活动流程总表以及联系名单,印发给全体团员人手一份;活动当天按计划落实实施。及时纠正活动过程中与原计划方案有偏差的地方,冷静处理意外事件。
三、活动结束后做好活动总结和个人工作总结,并向领导汇报。
重点注意: 农产品展销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这次参展的有哪些产品,哪些厂家,如何宣传。
6、有30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到某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地方的接待人员,你怎么做好配合接待的工作?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参考答案】
作为地方接待人员,我将采取以下方法做好这次接待的配合工作。
一、我会了解这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的相关情况,并和各个实践单位做好沟通交
流。了解他们的学校、专业、年龄等个人信息。列出一个详细的通讯表,统计他们的联系方式,到达时间、车次、是否需要搬运行李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安排车辆接站。
二、学生到达之后,安排好他们的食宿。我会召开一个简短的会议,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他们简要介绍一下我县的情况和他们实践单位的一些情况。同时在今后的实践中及时和他们保持联系。及时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
三、做好接待的总结工作,以便把以后的接待工作做得更好。
重点需要注意:
(1)学生的基本情况;
(2)是否需要接站;
(3)到达的时间和地点;
(4)社会实践的单位的前期沟通安排。
7、领导让你负责一个研讨会的前期准备工作,你怎样做? 【参考答案】
领导让我负责研讨会前期准备工作是对我的信任,是锻炼我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机会,我一定认真对待,圆满完成准备工作。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准备:
一、我会深刻理解此次研讨会的目的和意义,查找相关的资料和文件,用电话、邮件和其他方式了解各单位和相关人员对此次研讨会的建议和意见。整理出共性和典型问题,草拟出研讨会的主题、内容等。
二、向领导汇报请示,在听取领导建议后,着手研讨会通知撰写:内容包括研讨会的主题、研讨内容、参会时间地点、主讲人员、参会人员、参会费用、研讨会形式、食宿安排、注意事项等。通知撰写完毕之后报领导批准,并下发会议通知。
三、准备好研讨会材料和文件,根据参会人数准备相应的资料份数。布置会议会场,包括会场横幅、音响设备、主讲人台座等。
四、组成一个研讨会专门小组,包括后勤组、会务组、接待组等,明确分工,落实任务,确保研讨会的顺利召开。
注意:这个题目的题干是做前期准备工作,答题的时候要审清题目再做答。
8、你作为领导秘书,如何协助领导举办一个总结会? 【参考答案】
作为领导的秘书,协助领导举办总结会议是我的职责所在,我一定认真负责,全力以赴,圆满完成任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协助领导搞好这次工作。
一、我会全面领会领导对总结会的相关要求,认真做好总结会前的准备工作。会前准备主要包括总结的撰写和总结会的会议议程安排。总结我将会和下属各有关单位沟通协调,请各单位根据具体要求上报各部门的总结和对来年的计划安排。同时我会及时和领导约时间听取领导对总结的建议和意见,以及对单位来年的工作展望。获得以上材料之后,我会分析资料,概括总结,撰写中与各单位保持联系,认真核实有关数据和信息。保证资料准确无误。总结撰写完毕后请领导审阅批准,如果有改动之处及时处理。
二、总结批准之后,我会着手进行总结会的计划安排。计划安排包括总结会召开的开始时间及延续时间、会议场所、会议主持人员、会议参加人员、会场服务、会议资料、会场布置等。
三、总结会议计划报领导批准后,我将及时给各单位发送《会议通知》,确保各参会人员按期参会,不能参会的人员名单应及时反馈给领导。
四、在会议召开前请主持人介绍会议的主题、目的、会议的具体安排、会场纪律、参会代表情况和与会领导等。
五、会议期间首先听取领导的总结汇报,分组讨论。与会人员积极发言并注重引导。做好会议期间的服务工作,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
六、会议结束之后,要归档物品,做好总结工作。将会议决议和总结以通知的方式下发下去,并跟踪监督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对于个人,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和写作水平。
注意:该题给出的角色定位:领导秘书。领导秘书是领导的左右手,同时注意自己在该总结中的作用是协助,这样我们在答题中才能注意处理各种关系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三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做到井井有条,有序进行。
9、现在推行农村医疗保险,一些村民对村官不信任,担心村干部有贪污骗钱行为,来到政府办公室投诉,如果这件事由你来处理,你该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热情接待村民,并倾听他们对推行农村医疗保险的想法和本村医疗保险的推行情况。同时做好详细的纪录。
在听取村民反映的情况后,我会有针对性的作出相应的解释说明工作。如果是对农村医疗保险的政策认识不足,那么我会耐心的对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做好进一步的解释工作,消除村民的疑惑,如果是因为不信任村官而有疑虑,那么我会向他们解释农村医疗是由医疗机构统一管理,一人一个账号,同时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监督检查机制和严厉的惩罚措施,请他们放心。
接待完村民后,我会把相关的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因为这个事件说明我们政策宣传还没有做到位,我们的村领导干部对医疗保险的政策认识还存在这偏差。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加大政策宣传,同时加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防止贪污腐败。把这项利民的事情真正落到实处。
10、领导派你协同一位老专家对某家水利公司进行调查,你作为陪伴者,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参考答案】
领导把协助老专家工作的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帮助老专家完成调查工作。
我会先和水利公司进行沟通,把调查的意愿和目的向其说明,并争取他们的支持。联系好之后我会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协助工作。
第一,协助做好调查计划、行程安排。老专家来到之后,我会及时找合适的机会,了解他的调查内容、初步计划等。然后向他介绍水利公司的大概情况,提供调查建议,共同做出详细的调查计划。详细的调查计划做出来之后,我会同专家商定行程。然后,安排车辆,联系有关部门做好接待工作。
第二,全程陪同调查。我会全程跟随老专家,做好与水利公司联络、服务工作。同时,及时解决调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对调查计划、行程做出调整,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做好收尾工作。老专家调查结束之后,可能会对调查取得的材料进行初步的整理。这时,我会根据老专家的指导,帮助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等各项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我会送老专家离开。
注意:这道题目的调查角色是协助者,而且给出了具体的调查对象,所以考生在三部曲中要具体结合所给角色和调查对象做好协助工作。调查的方式对于调查的结果起到重要的作用,调查中还要做好和水利公司的协调沟通,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11、你怎么组织一场晚会? 【参考答案】
第一,制定计划,发出通知。计划通知内容:参加对象及各部门人员分配、训练彩排时间、经费预算、场地安排、奖励办法、落实要求等。
第二,组织晚会训练彩排,必要时请指导人员。
第三,晚会进行前的准备。晚会场地布置,主持人挑选,乐队、录音、录像准备,服务人员的安排等。
第四,向有关领导汇报计划和准备情况,根据领导的指示,对计划和准备加以补充和完善。
第五,组织晚会。发布公告,安排座位,组织观众入场,领导动员讲话,协调晚会中出现的问题,维护场内秩序,组织观众退场。
第六,做好会后的善后工作,清理会场,物品归位。并做好晚会的工作简报和个人的总结。
12、学校要求学生会组织一项宣传劳动保障法的活动,由你策划开展,你会如何做? 【参考答案】
劳动保障法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涉及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组织这次宣传活动能够锻炼我的组织策划能力,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去组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这次活动:
首先,根据学校的要求,拟定针对学生的“宣传劳动保障法”培训方案。培训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培训课程,选聘相关课程的授课老师、上课时间等。编制培训经费预算。
其次,培训方案批准之后就选择并采购教材,安排上课教室并准备各类教学器材(如投影仪等)。并组织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
最后,培训结束后,组织相关的教学反馈工作。针对毕业生进行跟踪服务,并提供有关劳动保障的咨询。
注意:这是一道活动计划组织类题,题干中表明是一个宣传活动,宣传的内容是“劳动保障法”。考生一定要紧扣活动的主题(宣传劳动保障法),然后展开活动的流程。
13、某地脏乱差现象严重,领导让你开展一项专项整治行动,请问你将如何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你重点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案要点】
(1)为了确保专项整治行动有序进行,我将分阶段开展工作。
(2)第一阶段,制定方案阶段。首先,为了确保专项整治行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制定整改计划前,我会组织一次调研。组成实地调查小组,会同城管、建设、国土、市政、公安、交警等部门按照区域和职责分工,调查了解主要存在哪些脏乱差现象,哪些区域内的脏乱差现象严重以及严重程度。其次,根据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包括确定专项整治行动的主题(如整治脏乱差、实现净绿美)、目标、内容(如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居住区环境、市政公用设施、街面秩序、建筑工地、园林绿化、市容市貌、单位内部环境等)、形式(媒体宣传报道、现场查处、条幅宣传等),时间安排(按照年或者季度开展长期整治),涉及部门和人员(城管、建设、国土、市政、公安、交警等部门)等。将方案报领导批准,并根据领导指示完善方案。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落实好人、财、物,召开专项会议,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部署,并成立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出台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下发专项整治通知。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根据整治方案具体实施,集中歼灭“脏、乱、差”现象,并同步探索建立日常管理长效机制,保持城市环境的长久整洁有序,彻底解决“突击有术、管理无
方”问题。整治后,将进行检查整改和验收,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第四阶段,总结阶段。就整治工作的情况做好总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中,我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1)方案制定前调研信息的可信度。
(2)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3)信息的收集和反馈。
(4)重点整治项目的确定。如重点清理整顿镇区主干道、城乡结合部等地段的卫生死角,整治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的企业,查处超标偷排污染物等违法行为。
(5)正确及时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6)整治过程中和整治后的监督检查工作。
14、单位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领导让你来组织。你认为活动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你会怎么组织落实? 【参考答案】
我认为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活动的具体实施,难点在计划的制定。只有科学的计划、有力的实施才能把这项活动办好,办成功。
其中在计划制定阶段,我会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向大家征求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制定详尽的计划。计划包括活动的形式、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经费等。只有科学合理的计划,活动的执行才能顺利进行。
计划报领导批准后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个重点阶段,因为这个阶段能否实现关系到活动的结果,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合理分工,划分职责,明确责任,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要有专门人负责,保证活动有效进行。
活动结束后也要做好后期的总结工作,这个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总结经验,接受教训,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注意: 这道题目看似问重点和难点,实际上是考查对活动整个流程的认识和把握,哪个环节是重点,哪个环节是难点。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哪些工作点是重点和难点。
15、要对一个农作物的新品种进行推广,但是却没有多少农民来进行咨询和寻求帮助,你怎么做? 1.深入调查,分析原因,制定相应计划;2.沟通协调,保证计划顺利实施;3.向领导汇报,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参考要点:
任何时候,人们对新事物的产生都有一个由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新事物在推广阶段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不断的深入调查,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推广,使之逐渐被接受。
对于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也是这样。我会通过集中调查和入户访谈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走入农户家里,了解农民的看法,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细致地分析,并据此制定更加有针对性地宣传和推广计划,明确推广计划的时间、地点、对象、预算、相关服务和产品等要素,报领导审批并修改。
在计划实施阶段,依照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的帮助,比如利用村委会组织动员村民,利用相关的媒体进行宣传,尤其要针对调查中有困惑的村民,对他们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讲解,方便农民加深对这一新品种的了解。注意推广的方式方法,特别是保证活动中的秩序问题,防止意外的发生。
计划结束之后,统计农民采用新品种的比例,深入总结,并写出书面报告向领导汇报,最后我还会充分利用机关网络和媒体进行宣传。
16、如何组织一次献血活动? 【答案要点】
(1)首先做好宣传工作,希望大家踊跃报名参加。
(2)组织安排报名时间、地点和献血时间、地点,并和医院方联系好。(3)带领大家去献血,对整个程序做合理安排。(4)献血完毕可以向领导申请,发一些纪念品。(5)总结经验。
17、你所在单位要组织一个6人调查小组,搞一次关于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如果此项活动由你具体负责,你准备如何组织实施? 【参考答案】
首先,在调查工作准备阶段:细致了解此次关于农民收入调查中农民收人的主要来源、构成方式等的具体事项和指标,然后根据了解列人调查工作计划,并广泛征求组里其他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工作方案。同时将此次调查的费用列入明细表报领导审批。
其次,在调查工作进行阶段:联系好当地的接待单位,听取当地有关领导关于当地农民收入情况的介绍。组织组员实地调研,在调查过程中对农民收入来源等具体数据一一落实。
最后,调查工作收尾阶段:要求组员整理调查资料,形成调查报告。并由我对此次调查活动进行总结,将调查报告和总结上报领导。
18、你单位要组织5人去外地考察学习,为期三天,由你组织安排。你觉得在哪些方面要重点考虑? 【参考答案】
(1)开展调查,针对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了解五位同志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工作计划。向领导请示,做好日用品、车、食宿等安排。注意安全。与学习单位联系,请求做必要的准备和帮助。
(2)根据学习目标,准备相关资料,对这五位同志作先期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任务。
(3)学习中,根据我们的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这五位同志的主观能动性,抱着学习的心态,与对方单位开展交流。根据学习开展的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学习方案,以求取得最大效益。(4)学习结束之后,要把学习得来的经验和措施,向领导汇报,同时,向全单位通报,根据实际情况在本单位加以借鉴。
(5)要总结得失,听取五位同志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将来不断提高。
19、如何主持一次会议? 【答案要点】
(1)确定主题、议题,准备好相关的材料。
(2)确定时间、地点、参加人及应邀请的领导嘉宾。(3)安排议程,并进行会议预算,安排好食宿。
(4)经领导同意后发邀请函,或电话通知与会人员。(5)安排好会场(主席台、台标等)及报到处。(6)安排好主持人、报告人、发言人及记录人员。(7)会后整理好资料,向领导做一次情况汇报。
20、外地有人到你单位参观、学习,你如何组织会议? 【答案要点】
(1)准备相关资料;
(2)了解来人的一般情况,如人数、级别、参观内容,安排食宿,做好迎接的一切准备;(3)选择并布置会场,写好嘉宾的牌子,布置好主席台、横幅、鲜花、水杯等,现场设置路标;(4)确定发言人、记录员、摄影师等,必要时通知电视台;(5)开始会议;
(6)听取来访者的其他意见,做好善后工作。
21、假如在实行政务公开中,收到一些企业的投诉,称公开的项目不全,一些新的政策规定也没有及时公开,剥夺了群众的知情权。领导要你负责处理此事,你如何向群众解释? 【参考答案】
(1)“政务公开”是中央提出的一项贴近人民的民心工程,目的就是做到让群众可以了解自己本身的权利,是一项避免以前的暗箱操作式的工作方法的重要措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以上的问题在现在政务公开过程中的确存在,但有些政务基于保密的要求不可能公开,还有些问题是因为在操作中还是第一次,没通过实践,所以没法公开,这就是说,政务公开并不是要求把所有的政务都毫无保留地公开,也不是凡是有没有公开的项目就一定是政府机构想暗箱操作,要区别对待。
(3)面对这种情况,我应该通过召开一次听证会和群众进行沟通,开诚布公地向群众解释,相信群众一定会谅解的。
22、调查发现,个别地方和单位的负责人,工作中存在虚报浮夸、弄虚作假的现象,群众意见比较大。你认为应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要点】
(1)强化宗旨教育,端正工作的出发点。
(2)深入检查考核,进一步掌握真实情况,作为评价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3)全面正确地看待干部的政绩。
(4)对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要认真进行查处。
23、单位让你组织一次歌咏比赛,你怎么组织? 【参考答案】
我会把比赛分为三个阶段来组织。
(1)赛前的准备阶段,包括以下六项内容:①做好宣传,发出通知,号召大家前来报名,调动有关人员积极参加。②邀请专业评委和嘉宾;挑一个主持人,要懂得歌咏。③组织安排活动场所;对比赛场地作好必要的装饰,体现歌咏比赛的精神。④对整个程序作合理安排。对歌咏比赛经费做好合理安排,做好奖项设置,并对有关奖品等事宜一一准备到位。⑤把大家比赛的作品整理好次序;打印比赛流程。⑥尽可能地考虑到比赛可能出现的意外,做好应急预案。
(2)比赛的实施阶段,根据事先制定的计划和流程进行比赛,随时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3)比赛的总结阶段,颁发奖项,总结这次比赛的经验。
24、如果让你组织一个新闻发布会,你怎么办? 【答案要点】
(1)进行调研、策划。(2)安排参会人员。(3)布置会场。
(4)做好会议的议程。(5)妥善处理后续工作。
25、领导让你办一期下岗工人技能培训班,你该如何组织? 【参考答案】
(1)首先我会对就业市场进行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领导的要求和下岗工人的实际情况确定这一期技能培训班的主要内容,确保以市场引导培训,以培训引导就业。其次,根据培训内容制定一个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预算,并向领导汇报,经领导同意后,就可按计划组织实施了。
(2)在实施时,我会对计划进行分解,对工作人员进行分工,明确每人的任务,使人有专职,事有专人。同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比如联系培训场地、联系老师、落实培训教材和培训器材、落实经费,以及其他常规的物资准备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技能培训班重点培养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不同于其他一般性培训班,要联系好实习地点,比如可和一些企事业单位联系,求得帮助和支持等。在做准备工作睁同时,我会发出通知,落实培训人员。通知中应写明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地点、报名时间、报名截止时间、食宿方式、自付费用等等。
(3)培训开始后,我会根据学员情况,对培训人员进行合理分组,并选好组长和班长。需要食宿的要安排好食宿。培训时,要注意安全。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使每个人都有动手的机会。要加强和学员的交流,对学习情况要及时反馈,培训期间可以开展一些技能比赛和其他活动,以提高学习效果。
(4)培训结束时,要做好各项扫尾工作。比如要做好考核和就业推荐工作。要主动联系一些用人单位,为学员的就业提供服务。要召开座谈会,召集一些老师、学员和工作人员,就本次培训班有何意见,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有何建议等进行座谈。也可以组织学员对每位老师和每位工作人员打打分,考核一下。
(5)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要和领导保持联系,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培训结束后,要做好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领导。对个人工作要进行反思,以利于以后提高。
26、市里准备在元旦期间举行市直机关篮球比赛,从现在起直到比赛开始,由你主抓我局球队组建和训练工作。你具体应当怎么做? 【参考答案】
(1)挑选合适的人员,组成一支篮球队,其中既包括本身有篮球底子,还有身体素质比较好的人。
(2)召集这些人员开会,并根据每个人的运动特点进行比赛位置安排和讨论固定的训练时间。(3)联系学校的体育老师或者篮球专业运动员、教练,让他们来给予训练指导。(4)训练开始后,注意具体的人员发挥情况,然后进行必要的位置调整。(5)训练要总结经验,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情况。
27、今天早上一上班,上级领导交给你一项任务,要求你就“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这个主题写一篇调研报告。你如何完成这项任务? 【答案要点】
(1)与领导沟通交流,了解写该调研报告的目的与意图;(2)广泛收集资料与信息,做到胸中有数;
(3)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交流情况,征求意见;(4)组织有代表性的基层单位和经济界人士召开座谈会;
(5)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紧扣主题,重点突出,力求创新,高质量地完成调研报告。
28、在你的辖区内发生森林大火,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1)迅速组织辖区内各部门领导,成立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明确分工。
(2)制定灭火及人员撤离计划,在制订计划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火情、风向,确保控制火灾的原则;在人员撤离上要注意分级分批、远近不同、确保没有人员伤亡的原则。(3)组织实施计划,要充分发挥各部门领导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4)在救火过程中,需注意防范火灾扩大,和消防员一起把火扑灭。
(5)在撤离的过程中,要注意检查撤离的情况,防止遗漏。在撤离的整个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发挥领导干部的作用,要坚持人员安全第一的原则。(6)根据火灾的发展情况确定要不要向上级请求支援。
29、假如你工作不久,领导给你一项调查任务,了解有关业务部门及服务对象对本单位的反映和看法,你怎么办? 【答题思路】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
(2)对有关业务部门和服务对象发放问卷,并开设建议箱,公布征求意见电话等,鼓励踊跃提意见和建议,以便达到调查目的。
(3)召开有关业务部门及服务对象参加征求意见座谈会。
(4)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汇总归类,分析调查结果,并研究出解决问题方案。(5)向领导汇报调查结果并提出合理建议。30、领导叫你起草一份文件,你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1)首先我会认真仔细地向领导了解这份文件的相关内容,如文件要说明的问题或对象,文件要在何种场合使用(因为这关系到文件的措辞),并做好相关记录。
(2)根据从领导那里了解到的相关信息,查找有关资料,做好相关调查研究工作,以便充分地占有材料。
(3)对材料加以整理,理清文件起草的思路和文章大体框架,并列出提纲,然后按照文件的标准格式去写,并根据领导的要求突出重点。写好后,要对文章进行修改,订正文法和错别字,形成草稿。
(4)把草稿送与领导审阅,看是否符合领导的要求,并虚心听取领导的看法,然后根据领导批示对文件进行修改,最后将修改稿再次送与领导签发。
31、有关部门要召开一个“环境保护周”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两条标语,并组织三个活动项目。【答案要点】
(1)标语: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2)活动:组织演讲比赛;召开宣传会议;组织一次环保志愿者公益活动。
32、上级近期要到本乡镇来检查安全产工作情况,领导安排你准备一份汇报材料,请问你怎么办?
第五篇:高三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方法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点。一般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在第一卷中出现。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1
1.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组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主要内容。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指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对语段或全篇作归纳和概括,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间接表达出来的3.选材范围
(1)社会科学类
所谓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
所谓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4.抓住命题规律,找到突破口
从所考查的文本上看,选材范围上有所拓宽。近两年,高考论述类文本涉及史学、美学、考古学、文艺学等,所选文本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言具有严谨的特点。经过改造加工的文本,具备了论述类文本所应有的“论证阐述(或立论陈述)”的特征,篇幅虽小,“五脏俱全”,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做一篇完整论述文的缩影。所选文本的论点很鲜明,一般是在文本的首段就旗帜鲜明地点明文章的论点;每段还有分论点,论述层次很清晰。作为论据,既有事实性的材料,也有理论性的论据。论证方法也很灵活,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演绎推理)、对比论证等。
从文本内容来看,新考纲中新增的“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在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已经有所体现。阅读论述类文本无法绕开这三要素,但在高考中如何对其考查是我们应关注的重点。其实,新考纲将其能力层级界定为“分析”,意在要求学生明了文本的论点,并分析其合理性;理解并分析文本为证明其论点运用了哪些论据;文本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是如何运用论据来证明其论点的。这种考查要求回归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本质,可以让考生更好地循着文本特征阅读,考查方式和命题方式也趋于科学和合理。
高三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2
常见命题陷阱
① 范围不清。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② 混淆时间。
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③ 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
④ 条件错误。
设题方式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⑤ 因果混乱。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
⑥ 遗漏信息。
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
⑦ 无中生有。
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
⑧ 指代不明。
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
⑨ 逻辑错误。
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⑩ 曲解原意。
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高三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3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1)比对词语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示例:(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比对:“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2)比对关系
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示例①(天津卷第6题D项)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原句: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比对:原句是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这叫强加因果。
(3)比对依据和结论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示例①(辽宁卷第3题D项)“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原句: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严重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比对:选项由“审美的环境保护”推出“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的结论是有违作者观点的。原句说保护环境首先要“治理污染”,其次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
(4)读中比对
答题步骤有三:读、找、比。
①读。通读全文,借助关键词语、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为做题作准备。
②找。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准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确定下一步比对的内容。
③比(对)。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反之是错误选项。
示例:比对下列选项与原句意思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说明理由。
①选项:(天津卷第7题B项)“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
原句: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比对结果:不一致
理由:“都”说法绝对。原句说“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自我实现”。选项中说的“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是有条件(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的,并不是所有的“粉丝”“都”能获得。
解题步骤顺口溜
咬住原文不放松,答案就在文章中。
先读全文做标记,依据特点通大意;
再读题干明方向,落实原文对应句;
最后巧比看差异,得出答案较容易。
高三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