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跨越式发展动力难题调研报告
唯有源头活水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需要强劲的内生动力。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的矛盾运动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发展观,努力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跨越式发展,使xx尽快成为皖鄂赣交汇处的一个璀璨的明珠,需要深入剖析县域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从而科学地驾驭矛盾,创造性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持续强劲的内生动力。本文试图从选人用人、思想观念和工作机制这三个问题入手,对如何增强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坚持选贤任能,人尽其才,不断激发广大干部和各路人才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激情
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诸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奋力赶超,迫切要求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全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特别是各级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广大干部的激情、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区域强县、实现奋力崛起”的伟大事业中来,让各路人才各展其能,发愤有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真正成为建设美好xx的生力军。近几年来,我县在干部培养、使用和选拔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对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较好的效应。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县干部资源中蕴藏的潜能仍然巨大,无论是他们的激情还是才干尚需进一步发掘;同时存在结构性矛盾,干部年龄老化趋势日益突出,年轻干部偏少,从事常规性行政工作的干部偏多,精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干部较少。干部潜能的“半休眠”状态和结构性不合理,直接制约跨越式发展的进程。要继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贤任能、唯才是举”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刷新用人理念,拓宽用人视野,活化用人机制,努力开创“广纳贤才、唯才是举、各展其才、才尽其用”的崭新局面,让我县的各项建设和事业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用人观,全方位激发广大干部的潜能。合肥市为适应大发展、快发展的需要,在用人制度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通过“公开选拔、竞争择优”、“个人志愿、职位公示、双向选择、组织决定”等新举措,选拔、调整和交流了1600多名干部,极大的盘活了干部资源,极大的激发了干部的潜能,有力地推动了合肥市经济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他们的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赋予各级干部和各路人才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志愿选择岗位的权利,能够把个人愿望和工作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他们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囿于传统的用人观念和模式,我县干部在乡镇与部门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难以合理流动,“领导干部届满调整、一般干部按兵不动”的局面没有打破,干部与组织之间缺乏正常互动交流的平台。应积极探索新举措、新机制,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突破届期调整的常规模式,摆脱单纯组织意志的固定思维定式,打破影响干部合理流动的掣肘,着眼于xx跨越发展的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用人观,加快建立干部与组织之间正常交流互动的平台,构建“发挥特长选岗位,围绕发展任贤能”用人机制,使各级干部的潜能得以充分的释放,使各路人才的才华得到充分的施展。
(二)要树立“才为我所用”的大人才观,为跨越式发展广纳群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知识化、专业化人才队伍是我县奋力崛起的需要。一是要面向大市场引人才。江苏张家港市早在90年代初就把引进人才作为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的政策措施,使各类优秀人才汇聚张家港,建设张家港,成就了今日的繁荣和文明。要研究新时期人才流动的特点,结合我县发展中的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充分运用市场的手段,以优惠的政治、经济待遇广泛吸纳各路优秀人才,为xx的跨越发展献智出力。二是要面向大中专毕业生选人才。xx籍大中专毕业生历来大量流向外地相对发达的地区,回乡发展的只占很小的比重。一方面是因为本县的发展起步晚、水平低,让他们感到发展的空间小、机会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对他们重视不够,面向大中专毕业生这个群体选招急需的人才,不仅有利于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而且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要面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借人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了很多优势人才。可采取高薪聘任、课题合作攻关、特邀讲座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他们强大的智力资源,为我县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引智兴县,借梯上楼。
二、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促进思想的大解放和观念的大更新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表明,每一轮的思想大解放,都推动着新一轮的大发展。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观点,在抓发展、谋全局的实践中具体而又生动的体现,就是要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体制,使我们的思想和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和深化,不断适应发展的新形势,审时度势,引领时代,抢抓机遇,推动发展。针对我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必须在“三围绕三突破三树立”上出实招,使实劲,求实效。
(一)紧紧围绕抢抓发展机遇,突破“片面求稳、小步求安”的小农思想,牢固树立“小干慢进就是退,大干快上抢先机”的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当前,我县面临着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财政信贷支持,解决建设和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沿江经济优势的形成和凸现,为我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临江产业园的建设带来更为有利的宏观环境;东部沿海产业梯度转移,为我县实施强势招商、发挥资源大县的优势,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活第三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同时国家着力实施改善民生,继续推进扶贫开发的战略,有利于我县在落后中反弹起跳,由弱变强,快速赶超。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解放思想,推动发展,要求全县上下深刻认识并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坚决破除“稳字当头,小步求安”的思想意识,增强抢抓机遇、奋力赶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无功就是过、小干就是错”的功绩观,把早干、快干、大干的思想坚持不懈地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二)紧紧围绕破解发展难题,突破消极畏难的思想制约和传统的思维定式,树立“抓发展就是解难题”的新理念和“迎难而上、破难而进”的勇气和魄力。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正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我县在推动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难题,如建设资金瓶颈制约问题,跨越式发展的决心不大、干劲不足、环境不优问题,改革改制、征地拆迁中的利益调整问题,部分群众生育观念陈旧固执问题,信访积案执行难问题等等。对待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勇于正视矛盾,把解决矛盾作为推动发展的机遇,大胆创新,突破常规,千方百计解决矛盾,迎难而上,破难而进;另一种是回避矛盾,遇到矛盾绕道走,“难”字当头,无所作为,坐失良机。推动xx跨越式发展,要求我们各级干部以第一种态度积极应对矛盾,树立“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解决矛盾”,“解决矛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敢于破难,善于攻坚,迎难而上,破难而进。
(三)紧紧围绕增强发展合力,突破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的思想痼疾,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协作意识。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是影响我县跨越发展的思想痼疾,它的主要表现是:习惯于以部门利益为中心,大局意识淡薄,有利就干,无利就绕,甚至把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私有化;习惯于权力的运作,而忽视责任,服务意识、协作意识不强,养尊处优,高高在上,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由于我县近几年舆论监督机制逐步建立,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每年定期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政府网站开设领导信箱等沟通平台以来,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影响了抓落实、抓发展的合力,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从根本上破除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的思想掣肘,需要从强化执行力、配合力、落实力入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和完善行风评议制度、考核制度、激励机制和惩戒措施,同时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同心合力、热情服务、紧张快干、奋勇争先”的大局意识和负责精神,在全县广泛深入开展加快发展“效能年”、“服务年”活动,着力营造“众志成城、合力攻坚、九牛爬坡、各尽其力”的浓厚氛围,凝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坚持改革创新,大胆探索,着力优化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机制
体制和机制,是制度化、功能化的方法。良好的体制和机制是推动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和优化我县良好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有利于党委、政府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转,有利于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有利于凝聚强大的合力,从而推动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从“建设区域强县”的需要来看,我县目前应着力优化三个机制:
一是要着力优化融资投资工作机制。近年来,我县通过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强势推进招商引资,积极争取政策性项目投资等举措,为重点建设项目和中小企业筹集了大量的资金,有效地缓解了资金投入的矛盾,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但融资平台不宽、方式单
一、渠道不畅的问题仍很突出。要进一步做大融资平台,放大担保功能。在继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产权融入建投公司和担保公司的同时,可选择性地利用政府储备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国有可养水面使用权进行融资,拓宽融资领域,提升融资能力。要进一步改进融资方式,变单一的政府融资为政府与民间、企业与银行互动融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融资的新格局。要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契机,树立经营国库理念,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积极引导企业组建商会,为企业之间融资搭建平台,鼓励民间发展金融业、担保业,促进资本集约融通;建立企业和金融机构融资信息互通平台,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
二是要着力优化狠抓工作落实的执行机制。重要决策、重点工作要落到实处,快速高效推进,关键取决于执行力,而建立良好的执行机制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县的各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和项目仍然是按常规模式来组织推进,执行效果不够理想,尚未形成一种有效的落实机制,虽然采取了重点工作“县干牵头、专班负责、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但仍显粗放,缺乏执行的严肃性、强有力的保证措施和相应的激励措施。优化狠抓落实的执行机制,必须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决策、督查与激励相统筹。责权利相结合,就是在坚持一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明确一个专班来抓的基础上,明确目标任务的时间要求,同时赋予专班相应的权利,强化目标任务的严肃性,充分调动专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决策、督查与激励相统筹,就是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定期督查通报,跟踪问效,确保时序进度,对工作执行有力、攻坚克难有功、重点工作推进出色的专班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和奖励,在全县范围内迅速形成“奋勇争先创一流、真抓实干促发展”的热烈氛围。
三是要着力优化鼓励全社会创新的激励机制。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源。紧紧围绕“建设区域强县”主题,鼓励全县广大干群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是聚集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实现xx跨越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我县在鼓励创新的政策层面上,目前还只是在生产经营领域制订了一些激励措施,未能覆盖到发展的各个领域,不全面、不系统,激励效应存在很大的局面性。有必要组织专班围绕鼓励创新进行专题调研。制订系统化、覆盖广、激励效应强的政策性文件。既要突出鼓励企业和科研人才进行科技、产品的创新,又要鼓励教育、文化界进行教育模式和文化产品的创新;既要重视鼓励优势人才的创新,又注重激发民间的创新热情;既要加强发展模式、执行机制的创新,同时要加大选人用人机制的创新力度。让创新引领全县人民的思想,让创新催生出科学发展、富县惠民的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和巨大活力。
第二篇:保护资源发展难题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学以致用,是国土资源部门学习实践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国土资源部门必须进一步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必须要对当前国土资源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有清醒客观的认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推进新时期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正确处理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难题的关键。我们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特别是加强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前瞻性,努力在资源利用方面走出一条既能够科学发展、又能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对此,通过学习调研,我有如下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滇中高原东南部,金沙江、元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全县土地总面积353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65.4万亩。县境内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均耕地少、质量差,尤其在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的今天,全县要坚守住55万亩基本农田耕地红线,要兼顾好“吃饭”与“建设”的双重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努力探索,大胆创新,“把好闸门、严格执法、坚守红线、开源节流、保障发展、维护稳定”,化解资源瓶颈约束和供需矛盾,全力保障**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基本县情下,正确处理好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关系,已成为我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自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来,土地新政不断出台,用地“闸门”不断收紧。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加强管理,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便是摆在我们国土资源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各类用地管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一是强化规划计划管理,严把土地“闸门”,有效参与调控宏观管理,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对投资项目用地进行超前预审,提前做好土地征用工作,搞好规划对接,加快审批步伐,科学合理使用好已有计划指标,用好用足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城乡基础设施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合理分配,搞好全县用地指标的平衡,确保省、州、县各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落地。要优先保证重点项目、工业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优先支持优势产业、工业园区项目建设,严格控制污染环境、高能耗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用地,千方百计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二是坚守耕地红线,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指标体系和责任体系,落实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负总责的规定,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并纳入州、县、乡政府行政问责制,严格责任考核强化各级政府领导保护耕地的责任。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要强化耕地保护管理基础工作,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严格设计和施工监管,提高项目质量,切实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通过控制投资强度和容积率,从立项规划到实施建设、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监督,促进依法依规用地、节约集约用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快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减少耕地占用压力,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和支持农民在现有宅基地上进行“中心村”建设,改造农民住房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容积率,并通过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扩大有效耕地面积;四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不但能够解决农村居民布点零散、浪费土地资源的问题,而且能够提供农民集中居住点和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是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紧、走内部挖潜、保障用地需求的有效途径。
(二)科学规范土地、矿政管理,用创新理念、改革措施,解决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围绕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提高资源综合开发程度;二是整顿和规范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抓好资源整合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县资源整合工作将继续按照以整顿关闭促整合、以整体收购促整合、以企业合作促整合、以市场经济规律促整合的模式和做法全面铺开;三是围绕拓展矿产资源补偿费费源,探索按照资源储量消耗征收补偿费新办法;围绕全面推行矿山生态保证金制度,建立起矿山环境治理和恢复的责任机制。与此同时,还进行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切实解决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制定完善了征地拆迁安置办法。过去,征地拆迁工作是以国土资源部门为主,基
第三篇:保护资源发展难题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学以致用,是国土资源部门学习实践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国土资源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必须要对当前国土资源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有清醒客观的认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推进新时期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正确处理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难题的关键。我们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特别是加强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前瞻性,努力在资源利用方面走出一条既能够科学发展、又能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对此,通过学习调研,我有如下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基本情况
xx县地处滇中高原东南部,金沙江、元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全县土地总面积353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65.4万亩。县境内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均耕地少、质量差,尤其在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的今天,全县要坚守住55万亩基本农田耕地红线,要兼顾好“吃饭”与“建设”的双重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努力探索,大胆创新,“把好闸门、严格执法、坚守红线、开源节流、保障发展、维护稳定”,化解资源瓶颈约束和供需矛盾,全力保障xx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基本县情下,正确处理好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关系,已成为我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自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来,土地新政不断出台,用地“闸门”不断收紧。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加强管理,为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便是摆在我们国土资源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各类用地管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一是强化规划计划管理,严把土地“闸门”,有效参与调控宏观管理,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对投资项目用地进行超前预审,提前做好土地征用工作,搞好规划对接,加快审批步伐,科学合理使用好已有计划指标,用好用足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城乡基础设施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合理分配,搞好全县用地指标的平衡,确保省、州、县各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落地。要优先保证重点项目、工业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优先支持优势产业、工业园区项目建设,严格控制污染环境、高能耗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用地,千方百计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二是坚守耕地红线,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指标体系和责任体系,落实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负总责的规定,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并纳入州、县、乡政府行政问责制,严格责任考核强化各级政府领导保护耕地的责任。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要强化耕地保护管理基础工作,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严格设计和施工监管,提高项目质量,切实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通过控制投资强度和容积率,从立项规划到实施建设、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监督,促进依法依规用地、节约集约用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快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减少耕地占用压力,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和支持农民在现有宅基地上进行“中心村”建设,改造农民住房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容积率,并通过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扩大有效耕地面积;四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不但能够解决农村居民布点零散、浪费土地资源的问题,而且能够提供农民集中居住点和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是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紧、走内部挖潜、保障用地需求的有效途径。
(二)科学规范土地、矿政管理,用创新理念、改革措施,解决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围绕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提高资源综合开发程度;二是整顿和规范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抓好资源整合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县资源整合工作将继续按照以整顿关闭促整合、以整体收购促整合、以企业合作促整合、以市场经济规律促整合的模式和做法全面铺开;三是围绕拓展矿产资源补偿费费源,探索按照资源储量消耗征收补偿费新办法;围绕全面推行矿山生态保证金制度,建立起矿山环境治理和恢复的责任机制。与此同时,还进行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切实解决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制定完善了征地拆迁安置办法。过去,征地拆迁工作是以国土资源部门为主,基本上是独家承担此项工作,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无法适应当前xx快速发展的要求,对此,将征地拆迁工作从国土部门一家完成的模式变为项目所在地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共同完成的方式,国土部门严格把握政策规定,具体办理用地报批手续;地方政府出面协调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和群众的思想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另一方面强化了土地、矿产执法手段。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执法监察难的问题,一直是国土资源部门无可奈何的问题,这需要建立和完善县乡上下联动、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一旦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地方人民政府可迅速组织安监、公安、工商、林业、水利、规划和国土等部门集中力量,及时到现场处置,将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当地人民政府不能处理的,可报上级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共同严厉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三)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全面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一是更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实现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双赢”的新路子。既通过开展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教育培训社会大众,又教育培训自己,发展可以为真正有效的保护提供条件,保护是为了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反过来可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潜力。通过在全社会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将“两难”问题变为“双保双赢”,走出一条开源节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新路;二是严格执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坚持对土地的统一集中管理,统一土地市场,按照“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加强土地计划供应管理,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进一步规范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方式和交易行为,把节约集约要求纳入土地供应规划之中,纳入矿业权设置和资源整合工作中;三是进一步完善市场配置机制、闲置土地处置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加强对闲置土地清理处置,严厉打击囤地、炒地行为,鼓励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地、未利用地以及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与计划指标挂钩,实行奖优罚劣。
(四)创新队伍建设管理,构建国土资源行政绩效问责制度责任体系。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规则,提高国土资源领导班子科学决策能力,解决突出矛盾、驾驭复杂局面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廉洁从政能力,使班子整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执政能力得到全面加强,为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强化目标责任制和行政绩效问责制度管理,努力建立健全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干部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形成用制度规范、用责任约束、用目标管理的良性管理机制;三是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修正后的《党章》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宗旨教育,切实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四是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抓好经常性的党风廉政建设。针对国土资源部门的特点,突出关键岗位和重要部位,提出有效的监督办法,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五是抓好对外信息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站、报刊、信息、简报等载体,大力宣传国土资源工作取得的新成果,进一步优化国土资源工作外部环境;六是切实关心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积极为大家解难题、办实事,维护好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带来的土地、矿产资源粗放利用大量存在。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土地和矿产资源形势严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任务艰巨,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加剧。目前,全县基本查明的矿产资源共26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9种,非金属矿产12种,水气矿产3种。现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盐、煤、铜、铁、钛、硅、高岭土、石膏、石英砂(玻璃用)、石灰石(水泥用)、地热水和普通建材用页岩、砂、石、粘土等15种,已取得采矿权并正在开采的矿山共计126个,全部为小型矿山。2003年到2005年间,全县年平均用地需求量仅在800亩左右;2006年到2008年间,年平均用地量达到1200亩左右,仅2008全县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量就达到3500亩,土地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二)各级干部转变观念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法制障碍依然存在。土地、矿产资源方面的利益诉求和矛盾纠纷凸显;土地、矿产资源方面的违法违规案件调查处理难、执行到位难,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例如,从我县开展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中可以看出,土地违法面宽量大,而清理出来的土地违法问题,又是以国家重点工程和发展新型工业化中存在的违规现象比较突出。由于我们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量薄弱,执法手段落后,面对执法对象的强硬态度,往往因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需要,从而导致违法违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案件难以查处到位。由于点多面广,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整顿与规范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在矿业开发秩序整顿与治理工作中,部分矿山不同程度存在以采代探、乱采滥挖、超深越界等问题,要对此类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取证,必需要有专业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必要的经费来保障。
(三)社会发展进步较快,在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方面任重道远。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中,存在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滞后及不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在个人利益方面的期望、欲望和诉求日趋强烈,特别是在一些重点工程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与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之间存在与当前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为了既要发展又要保障群众合法利益的需要,从而加大了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工作难度,弄不好将很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激化社会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四)制度落实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在国土资源系统中各项制度比较健全,但坚持和落实得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特别是考核和责任追究,实行行政问责制以来,抓工作落实的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大,但仍然有待更加完善。
(五)干部队伍建设的任务仍然繁重。当前,在国土资源系统内工作人员少,层次结构复杂,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乃至执法工作中,或多或少还会出现一些差错,有的还造成了法律后果。目前,全县国土资源系统现有干部职工63人,机关34人,乡(镇)国土所29人。面对当前繁重的工作任务,加强队人员伍建设是国土资源系统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改进办法和措施
(一)大力弘扬学习之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开创性实践,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探索的艰辛过程,当前学习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国土资源部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大兴学习之风。要有一种危机意识,不学习就要落后,就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养成长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要继续深化“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全面提升整个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把建设学习型机关作为一项工作目标,完善学习制度,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在学习时间、学习待遇等方面积极给予支持,使干部的学习较为系统,较为全面,较为深刻,在推动工作上更有实效,真正形成人人学习、求知成才的浓厚风气。
(二)大力弘扬调查研究之风。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大文章,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走下去,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特别是多开展一些问题调研、典型调研、专题调研、系统调研,努力形成一批调研成果,用以指导和改进工作。要探索建立干部调查研究工作制度,把调查研究工作纳入干部考核范畴,严格认真地进行监督考核。
(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作为一种政治品质,体现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就是一种讲求实际的工作作风。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求真务实作风,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要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少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要把求真务实抓落实成为一种品质,体现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当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贯彻落实国土资源管理各项方针政策上来;放在如何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工作思路和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更好的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上来;放在研究解决当前xx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上来,坚持以坚忍不拔、求真务实的精神去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大力弘扬清正廉洁之风。清正廉洁是党和人民对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要求,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准则。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做好表率。同时要教育干部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自觉地接受党内监督,严守党纪国法,慎用权力,用好权力,做到既干事,又干净,绝不能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特别是要建立完善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努力把国土机关建设成为廉洁型机关,使国土干部争当克己奉公的模范,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四篇:武威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引擎
武威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引擎
——对武威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的几点认识武威自然环境严酷,集贫困山区、平原绿洲、戈壁荒漠为一体,是甘肃的缩影。武威自然资源赋存低,人口多、自然灾害多、贫困人口多,水资源少、矿产资源少、可种植耕地少。人口多与自然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更为严峻的是武威市场发展缓慢,技术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不高。这些,为武威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巨大的困难。
有多少米做多少饭固然有道理。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中,用找米下锅来解决武威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规划中建设以金大快速通道为轴的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的生产力空间布局发展模式,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芝麻开门”的不二选择。
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的生产力空间布局模式是“一轴双城三组团”,它是按照统筹城乡和融合发展的要求,以金大快速通道为骨架,以中心城区为重点,以重点建制城镇为重要节点,突出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支撑、产业带动作用,促进经济、人口和要素集聚,构建“一轴双城三组团”的空间开发格局。一轴,金大快速通道为核心区发展中心轴,形成核心区空间组织的脊椎和主动脉。双城,凉州城和大靖城。凉州城属武威市中心城区;现大靖镇按未来县城定位建设,承担古浪县中心城区功能,引导县域经济社会建设重心北移。三组团,永丰组团、黄羊组团、土门组团。依托核心区内重点产业集中区和重点乡镇,形成产业聚集发展核心和小城镇集群,以组团发展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这一发展模式,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金大快速通道为连线,打破城乡界线、打破行政区域间隔,将区域内稀缺的工业、农业、城镇基础建设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农业生产基地、工业园区、小城镇集群和区域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的无缝对接,使稀缺的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优化配置的作用,以最快的速度打造武威各具特色、功能各异的城镇集群,形成三级空间组成框架,城区层级服务覆盖核心区,辐射核心区周边地区和民勤、古浪,组团发展核层级和基本单元层级带动沿线100多公里农村周边区域加快发展;以最快的速度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使其尽快成长为促进武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导产业,扩大就业,形成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实现总量扩大、效益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的“核变”效应;以最大的限度,促进沿线公共资源共享,使武威这个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市对农村带动力弱的传统农业区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改变城乡公共资源差距较大的现状,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让广大人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区域经济的发展,说到底是一个产业发展问题。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把产业发展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核心,作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引擎,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泉,抓住了武威当前经济发展总量不足、后劲乏力的突出问题,抓住
了武威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为武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未来持续发展筑牢坚实的基础。
武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表现在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少、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低和固定资产投入不足上,根源在于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产业发展滞后且效益较差的矛盾十分尖锐。对市情的认识深化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判断,武威市委、市政府着眼现实,面向未来,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胆略,按照“一轴双城三组团”的空间结构,谋划布局核心区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加速发展二、三产业,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三化”同步,紧紧抓住产业培育升级两个环节,促进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在以金大快速通道为轴的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辐射周边、覆盖一区三县的经济增长极,提升武威核心竞争力,推动武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规划》按照空间组织结构和功能定位,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培育壮大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建材、食品工业,加快核心区新型工业体系的形成,为核心区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主攻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果业,加快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向节约集约型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发展转型;通过加大核心区路网密度建设,与北方三大综合交通走廊对接,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强势推进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使核心区中心城市尽快形成金融、信息、保障等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副中心、主要小城镇、工业园区生成生产型物流和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发挥核心区多元文化交流发展的文化资源优势,挖掘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为重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产业培育、优化升级和协同发展,既尊重武威资源赋存现状,又充分利用武威的比较优势,符合产业培育的成长性规律,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和创造性;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便于武威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探索性;产业发展的路径,是以“城乡融合”为理念,准确把握了各产业协同发展的结合点,便于各产业互动推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催生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使相对独立的经济增长点,相互融合生成,成为武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增长极,发挥规模边际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成长性。
第五篇: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难题调研报告
近日,我们对具有发展畜牧业资源丰富和潜力巨大的吉林省xx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结果显示:区域畜牧业在市场经济的拉动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力度减弱,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发展步伐。
截至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畜牧业贷款余额3亿元,占“三农”贷款比重仅为9.2%。其中2004年前畜牧业贷款2.4亿元,近4年来新增畜牧业贷款只有0.6亿元,远远低于其他行业贷款增量。
究竟难在哪里
畜牧贷款风险高,惧贷心理加重。
过去,xx市辖区内农业银行和农信社曾多次承办畜牧业贷款,对当地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市场、经营、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畜牧业贷款出现不良,甚至形成风险。截至2008年末,全市畜牧业不良贷款余额2.2亿元,占畜牧业贷款投放总量的73%,这一巨额不良贷款的形成,致使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产生了惧贷心理,贷款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据对某县农业银行调查了解,2003年办理一批奶牛贷款,贷款规模为2000万元,共计63户,购买奶牛216头,期限为3年,于2005年到期。目前,该批贷款共计收回本金137万元,其余1863万元全部形成不良,不良率高达93.15%。
户多面广、分散经营不利于管理。
几年来,xx市70%以上的养殖户还处于分散经营,庭院养殖,遍布各村屯,给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管理难度。例如某县农行2000年发放的养羊贷款,共计2380万元,养殖户1017户,分布10个乡、97个村、225个自然屯,每名信贷员平均负责170 个养殖户。距离该行最远的养殖户村屯达120公里。这样就导致信贷员到户率低,跟踪管理不到位,对养殖户和养殖情况发生变化不能得到及时了解和掌握。
例如,该县包拉温都乡五道营子村养殖户王志刚贷款2.5万元,购买羊76只,仅半年时间,由于饲养能力和越冬缺少饲养,便把羊一次性全部卖掉,卖羊款用于子女办婚事。目前,该笔贷款已全部形成风险。
缺少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市场与养殖户难以形成产业链条。
目前,畜牧业产品市场发育并不完全成熟,全市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2户,覆盖率低,对养殖户经济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拉动作用小,养殖户直接面对市场,只要市场价格或需求出现较大波动或变化,不但畜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而且养殖业主的经营理念和信心也会产生变化,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导致对农户经营规模,经营项目受到严重制约,致使畜牧业贷款存在风险隐患。
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
无论是当地政府、牧业管理部门或金融机构,在过去项目建设中,往往表现为重扶持、轻管理;重投入、轻回收。这种项目后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现象,是严重缺少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的典型表现,后果是把养殖户风险直接转嫁给了承贷的金融机构。
以某市农信联社为例,2004年奶牛贷款项目启动后,从开始申报贷款、筹建奶牛园区,到养殖户办理贷款,购回奶牛。项目竣工之后,畜牧部门及推介该项目的乡镇政府便完成使命,后续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资金偿还、安全隐患等全部由该联社承担。这种严重缺乏部门之间协管理的现状,致使畜牧业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仅给金融业带来新的风险,而且严重影响了牧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
畜牧业贷款具有额度大、期限长、风险难以把控等特点,如果没有相关政策的配套实施,金融业投放信贷的顾虑短期内难以消除。据对辖内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座谈反映,过去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信贷资金由于缺少相关配套政策,以至于出现大面积不良贷款和经营风险时难以挽回,因而顾虑重重。
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贷资金出现风险时,金融内部缺少保全措施;二是地方政府推介或主导的项目,金融业贷款出现损失后缺少必要的补偿政策;三是畜牧业贷款缺少保险政策的及时跟进。
对策与建议
完善配套机制,实行封闭式运行。
针对区域大多数养殖户与市场脱节,尚未形成产业链条的实际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注重培育和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当地养殖户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市场的有机对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即:市场—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由产业化龙头企业首先建设养殖和加工基地,要引进养殖农户进入基地集中饲养,并由公司统一提供防疫、疾病治疗等服务,提供饲料,统一收购加工,统一销货,统一结算,整体运作程序完全达到封闭式运行,将市场、管理、资金流程等置于可控之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
建立多方联动的协调管理机制。
针对目前养殖户点多面广、分散经营、不便管理的实际,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协调畜牧职能部门,乡村政府,承贷金融机构建立多方联动协调管理机制。
乡村政府要协助承贷银行管住户、看住物,防止个别养殖户中途转产不养、变卖等造成贷款形成风险;畜牧职能部门要对养殖户实行档案化管理,不但要为养殖户提供饲养技术、防疫等服务,还要协助承办贷款行社管理资金使用,防止挪用;对贷款购买的大牲畜实行档案化管理,变卖时需经畜牧业部门批准;承办行要督促分管信贷人员做到经常到户,及时了解掌握养殖户的经营情况和思想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信贷风险。
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实施集约化经营。
政府部门在扶持区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应改变过去按户补贴、分别使用的做法,将政府扶持养殖户的财政资金集中起来,按统一标准建造畜禽集中养殖园区,走牧业养殖专业合作化道路,建议由养殖大户或养殖能手出任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实行种畜统一购进,统一饲养,统一配购饲料,统一防病治病,统一管理,逐步提高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尽快建立并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
首先,要对大牲畜、规模养殖的家禽等实施保险政策,由地方财政统一承担畜牧业保险费用。其次,制定实施畜牧业贷款风险和损失的补偿政策,在该项贷款完成一个周期后,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畜牧、承办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参加的评估小组,对被认定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及时予以补偿。最后,对金融机构新增加畜牧业贷款要给予收贷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
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一是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营销理念,要正视区域经济与社会环境实际,努力寻找金融助推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切忌畏首畏尾,故步自封,无所作为。
二是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力求在信贷人员配备、业务流程设计、风险管控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三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有效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贷款权限,努力保持对牧业经济发展必要的支持力度,尽量放大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效果,有效破解区域牧业发展难题,进而实现政、银、企、农多赢局面。
四是基层央行要发挥协调和窗口指导的作用。主动牵头协调政府、财政、金融机构、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建立完善投资体系,对农信社资金投放能力不足的要给予再贷款支持,努力满足畜牧业发展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