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思考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思考
[摘要]目前古诗教学中,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方面却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本文试着对古诗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以情怡情,传递诗情”、“美学古诗,增强诗情”、“开发诗园,滋养诗情”这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情感培养
古诗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浓缩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在我们小学课本中就收录的一百多首古诗词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它们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但是,我们聚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发现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试着对这些现状进行分析并希冀寻求一些策略与方法。
一、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方法枯燥,课堂缺失美感
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多半是采用“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整个过程程式化,使原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许多教师翻译成一叠索然无味的小菜,而且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隐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课堂上当然就缺乏美感,缺少“情”的涌动。
2.学诗途径单一,体验缺少灵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但是从学生学习古诗的现状来看,还往往仅局限于课堂。老师也盯着课本,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节外生枝,生怕联系一些课外知识、拓展相关古诗会浪费时间,不敢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引进课堂,不想或者极少推荐积累其他古诗。所以,不仅课堂如一潭死水,缺了课外延伸、课外实践活动这一源头活水,而且校园古诗文化建设更是淡漠,使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缺少古诗词的教化、美化。
3.关注角度偏移,学诗丧失兴趣
自从新课标明确指出背诵古诗词的数量后,教师也比较重视对学生古诗词的积累、背诵,但是在理解上有偏颇,不少教师仅仅关注了学生“量”的积累,只知填鸭灌输,让学生大量地机械地抄写、背诵、默写。学生在枯燥的背诗、抄诗中毫无审美体验而言。慢慢地,便丧失了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受到情感的熏陶了。
二、培养策略探讨
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加强学生情感的培养呢?笔者从策略和方法上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思考。
1.以情怡情,传递诗情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感染性的特点。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后的感情传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因此,教师首先在备课要牢记一个要点:要使自己在教学中把古诗词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广猎知识,正确把握古诗的情感内涵。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学习的古诗词都是历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作品语言简练,韵律优美,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诗贵言志”,他们借助古诗抒发了许多美好的情感。这些情感都需要教师用自己对古诗词的感情去架起一道帮助学生通往古诗情感的桥梁。由此,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要以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初步领悟古诗的语言美、情趣美、情感美。
2.美学古诗,增强诗情
诗重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感情就没有诗。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美
学”的理念——古诗词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还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有着具大的美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古诗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快乐地学,美美地学。
(1)吟诗。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只有有感情地吟诵,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果教师事先准备好与诗的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吟诵的氛围,那么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
(2)唱诗。学生喜欢歌唱,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根据这一特点,在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文。这种变读为唱,学生学得愉快,而且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
(3)演诗。古诗词语言凝练,要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可在学诗时采用表演的方式。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生想像画面之后,教师请一个同学作诗人贾岛,请另一个同学做童子,演一演当时的情境,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演中,不仅把《寻隐者不遇》中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而且也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4)画诗。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我们可以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如于永正老师教学古诗《草》时,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境。
(5)写诗。“儿童的心灵世界具有丰富的感受性,旺盛的想像力和诚挚的情感,带有天然的艺术化倾向”“儿童新鲜、柔软的心灵,到处是感知生活的触角”。因此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是有道理的。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地引导学生仿诗、改诗、写诗。在这样的创作中,学生享受了学诗的愉悦,发现了自己的灵气,惊叹于诗的神奇,加深了学诗的感情。
3.开发诗园,滋养诗情
古诗如源源流淌的河流,只有尽情地畅游其间,文化底蕴才能厚重起来。因而,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诗歌家园。
(1)拓展阅读。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高鼎的《村居》和孟浩然的《春晓》,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样进行拓展阅读,就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到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一步地提高,学诗的愿望也就更强烈。
(2)巧用趣用。熟读、理解、积累的诗句,别让它们总关在学生的脑海里,要引它们出来走一走,让学生在 “温故而知新”中感觉古诗用时更觉趣。带学生踏青时,吟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游西湖时,来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诗自然地走进生活,让学生感觉生活处处皆是“诗”。如此,在自然地运用中享受到了“诗趣无穷”。
(3)生成活动。孩子们的素养总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孩子们总是在活动中成长起来的。活动既是我们学习古诗文化的教学理念,又是我们的教学手段,只有在不断生成的活动中才能不断滋养学生的诗情。如组织开展古诗擂台赛、古诗闯关、古诗积分卡、诗词书法绘画赛、古诗汇演等一些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古诗渗入到了孩子的精神家园,品味了学诗的情趣,释放了学生的智慧,更是滋养了学生的诗情。
第二篇: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思考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思考
古诗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浓缩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在我们小学课本中就收录的一百多首古诗词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它们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但是,我们聚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发现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试着对这些现状进行分析并希冀寻求一些策略与方法。
一、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方法枯燥,课堂缺失美感
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多半是采用“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整个过程程式化,使原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许多教师翻译成一叠索然无味的小菜。而且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隐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课堂上当然就缺乏美感,缺少“情”的涌动。
2.学诗途径单一,体验缺少灵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但是从学生学习古诗的现状来看,还往往仅局限于课堂。老师也盯着课本,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节外生枝,生怕联系一些课外知识、拓展相关古诗会浪费时间,不敢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引进课堂不想或者极少推荐积累其他古诗。所以,不仅课堂如一潭死水,缺了课外延伸、课外实践活动这一源头活水,而且校园古诗文化建设更是淡漠,使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缺少古诗词的教化、美化。
3.关注角度偏移,学诗丧失兴趣
自从新课标明确指出背诵古诗词的数量后,教师也比较重视对学生古诗词的积累、背诵,但是在理解上有偏颇,不少教师仅仅关注了学生“量”的积累,只知填鸭灌输,让学生大量地机械地抄写、背诵、默写。学生在枯燥的背诗、抄诗中毫无审美体验而言。慢慢地,便丧失了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受到情感的熏陶了。
二、培养策略探讨
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加强学生情感的培养呢?笔者从策略和方法上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思考。
1.以情怡情,传递诗情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感染性的特点。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后的感情传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因此,教师首先在备课要牢记一个要点:要使自己在教学中把古诗词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广猎知识,正确把握古诗的情感内涵。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学习的古诗词都是历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作品语言简练,韵律优美,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诗贵言志”,他们借助古诗抒发了许多美好的情感。这些情感都需要教师用自己对古诗词的感情去架起一道帮助学生通往古诗情感的桥梁。由此,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要以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初步领悟古诗的语言美、情趣美、情感美。2.美学古诗,增强诗情
诗重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感情就没有诗。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美学”的理念——古诗词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还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有着具大的美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古诗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快乐地学,美美地学。
(1)吟诗。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只有有感情地吟诵,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果教师事先准备好与诗的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吟诵的氛围,那么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
(2)唱诗。学生喜欢歌唱,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根据这一特点,在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文。这种变读为唱,学生学得愉快,而且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
(3)演诗。古诗词语言凝练,要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可在学诗时采用表演的方式。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生想像画面之后,教师请一个同学作诗人贾岛,请另一个同学做童子,演一演当时的情境,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演中,不仅把《寻隐者不遇》中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而且也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4)画诗。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我们可以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如于永正老师教学古诗《草》时,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境。
(5)写诗。“儿童的心灵世界具有丰富的感受性,旺盛的想像力和诚挚的情感,带有天然的艺术化倾向”“儿童新鲜、柔软的心灵,到处是感知生活的触角”。因此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是有道理的。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地引导学生仿诗、改诗、写诗。在这样的创作中,学生享受了学诗的愉悦,发现了自己的灵气,惊叹于诗的神奇,加深了学诗的感情。
3.开发诗园,滋养诗情
古诗如源源流淌的河流,只有尽情地畅游其间,文化底蕴才能厚重起来。因而,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诗歌家园。
(1)拓展阅读。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高鼎的《村居》和孟浩然的《春晓》,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样进行拓展阅读,就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到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一步地提高,学诗的愿望也就更强烈。
(2)巧用趣用。熟读、理解、积累的诗句,别让它们总关在学生的脑海里,要引它们出来走一走,让学生在 “温故而知新”中感觉古诗用时更觉趣。带学生踏青时,吟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游西湖时,来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诗自然地走进生活,让学生感觉生活处处皆是“诗”。如此,在自然地运用中享受到了“诗趣无穷”。
(3)生成活动。孩子们的素养总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孩子们总是在活动中成长起来的。活动既是我们学习古诗文化的教学理念,又是我们的教学手段,只有在不断生成的活动中才能不断滋养学生的诗情。如组织开展古诗擂台赛、古诗闯关、古诗积分卡、诗词书法绘画赛、古诗汇演等一些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古诗渗入到了孩子的精神家园,品味了学诗的情趣,释放了学生的智慧,更是滋养了学生的诗情。
第三篇: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古诗词情感培养_通用版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古诗词情感培养通用版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情感培养教学出现的问题
1.语文教师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欠佳,找不到正确的培养方向由于情感的提炼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主观意识,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成长缺乏一定的了解,其自身的情感调控能力也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培养,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找不到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培养方法。2.教学模式不够灵活,限制学生情感表达的途径对于小学生情感的培养方式的定位,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小学生性格多种多样,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即使语文教师有了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意识,也很难找到正确的教学方式,所以就出现教师盲目培养的现象,部分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过多的灌输给学生学术性的情感描述,或者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思维模式受到限制,失去了探寻个人情感的机会。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实施策略
1.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领悟诗词之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大都语言简练,拥有优美的韵律,通过对景物、事物的描写来表达情感或者当时的心情。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内容,除了掌握古字词的含义、作用以及古诗的中心思想外,还要学会如何去领悟古诗词中的情感,要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养成一种提炼诗词情感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字里行间将它的情感、语言等元素领悟出来,或者通过相应的手段发挥古诗词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教材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选自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古诗两首》):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在这首诗中利用“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词将自己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时候喜极而泣的心情,又运用“即从”、“穿”、“便下”、“向”等动词来描述自己幻想中归家的情境,表达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2.通过表演古诗词来领悟其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情节性比较强的古诗词,对于这些古诗词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诗词中的内容进行演绎,来实现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例如《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描写的是儿童生活的场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首诗进行表演时,主要注重对后两句的演绎,在保证学生对古诗的意思全面了解的前提下,教师要制造一种乡村春季的意境来协助学生进行表演,比如可以播放一些春意盎然的音乐或者通过多媒体来展示春景,在现场找几位衣着比较艳丽的学生在表演春天的花花草草,通过一些小动作的提示,使学生的表演生动活泼,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情与景的真实再现,深切感受到童趣与春天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乡村情趣的喜爱之情。3.通过“画诗”来培养学生情感同上文中的表演诗词相同,对于诗词中情感的领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的形式来实现。图画中的色彩、线条、人物的表情也是可以展现诗人情感的途径之一,所以如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将其描画出来,也是一个不错的情感培养方式。例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是表达诗人情感的主要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前两句中“生”和“挂”的描述来对这首诗的场景进行描画,画出瀑布的珠帘垂空,通过教师的引导,在雄起壮丽的“情景再现”中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验诗人创作时开阔的胸襟和超俗的精神面貌。
三、结束语
优秀的古诗词,都是在作者内心饱含丰富的情感时创作出来的,学者们就是要在作品中提炼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将这种情感的表达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情感调理能力,科学利用教学方法,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模式中深层掌握古诗词的学习能力。
第四篇:语文课中学生古诗词能力培养浅谈
语文课中学生古诗词能力培养浅谈 湖北省 枣阳市 刘升镇 榆树小学 李国锋
语文教材中编入的古诗词是文学的精华,更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古诗词,正是培养他们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弘扬我们古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国古诗词的教学精髓在于让学生心领神会,明其意,感其情,动情处应有共鸣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才是真正的融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去,古诗词的教学必须要从根本的基础入手,让学生从基础的文学知识学起,让学生从一点一滴的情感感受开始,与古诗词产生感情的共鸣,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融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去,融入到作者的人生中去,甚至融入到作者的时代中去。学生的理解能力的上升是阶梯式的,学生的一切的知识都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他们的知识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自然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去理解古诗词。而我们的教学大多数走入到一个照猫画虎的尴尬境地,我们想象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大超过我们自己,我们把我们的所有能查阅的一切有关古诗词的知识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样学生不能真正心领神会,而机械的记忆又不能代替理解,这样对我们教师来说更不能称为古诗词的教学,古诗词的教育应该本着让学生去体会古诗的精神,从而体会作者写作的心理背景和时代
背景。时代背景和个人的心理背景是古诗词的精神所在,也是作者写作的源泉,我们必须要理解这一点,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习古诗词。
我们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习知识的精神所在,在与知识的精神的交流中,让学生自然的进入到知识中去,而不是让学生去机械记忆,或者是让学生机械理解。机械的东西只有在生产中可以出现,这是流水线式的过程。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新知识和创造新的知识,机械的流水线式的教学过程,只能是知识的重复再现,那样学的知识是死知识,甚至把知识学死了,没有发展知识。这不但是我们教育者的悲哀,更可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悲哀,这样我们的文化将永远守着我们前辈的璀璨遗产没有进步。我们的文化就失去活力,教育的落后导致我们民族文化的萎缩的结果,是我们一天两天看不到的,但现实的后果是必然的,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古诗词的教学更不同于其他的教学,古诗词的学习必须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感情的积累的过程,基础知识是学习古诗的基础动力,生活感情是学习古诗的导向,他决定了古诗词学习的方向性,古诗词的学习应是带有创造性的学习,我们学习古诗必须体会古诗词的思想感情,我们拥有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历程,才会有古诗词思想感情的基础,这样我们等于拥有了古诗词的生命,同时我们也给了古诗词新时代的新生命力。我们与古诗词融为一体,这样古诗词才是我们的古诗词。
既然这样,我们应怎样进行古诗词教学呢?以本人微薄的教学经验看来,在学习古诗词之前我们应尽量让学生多多的去查阅一些与作者人生相关的内容,并且要多多了解一些与这首诗词相关的时代背景,从而了解与这首古诗词思想感情相关的作者的思想历程。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而且知道了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想感情。当然还有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的教育必须是日积月累和大量的阅读同时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要陷入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境地,基础知识的教学更不能急欲求成。在必要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加上大量的阅读,那么基础知识就是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不会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难点,也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我这样说并不等于忽视基础知识的教育,必要的记忆是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的。
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中国古诗词的教育一直在探索着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仅以此篇抛砖引玉,来促进我的语文教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思考
摘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四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古诗在文化的传承中占有者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古诗的教学同样需要教师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是的小学生在一个认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更好的学习中国诗词。诗词的教学是一个需要师生在有着良好互动的情况下才可以有更好的效果的过程,随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古歌词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课堂教学简单化,教师讲解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几方面阐述有关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建立汉语语言及文字系统的基础,是简单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初入学的小学生还未建立起成熟的语言和汉字系统,小学语文学习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人的一生。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都达不到成年人的水平,因此在讲授语文课程尤其是古诗词时一定要避免枯燥乏味,要结合生活实际在有趣的情境中让孩子能理解记忆。本文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分析总结。
一、课堂讲解简单化
小学生还处在智力发展阶段,理解力、注意力、记忆力等都未达到成年人水平,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的内容故事都是非常简单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的研究意义更加在于诗词的创作背景,所以,在更高教育级别的中的研究,通常会研究诗词作者的时代背景,会研究当时是发生了怎样的历史事件。同样,在小学的教育中,由于学生的思想认知还无法达到所应有的深度,但是教师同样可以将时代背景加以利用,加以介绍。例如在讲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古诗的时候,可以讲解作者实在怎样的情况之下创作的这首诗。接着引申出作者王维当时为何对被贬,同时向学生提及当时的历史小故事,增加学生对于这篇古诗的热爱度,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加细致的掌握这首古诗的含义,同时方便背诵记忆。在为小学生讲解这些内容时,一定要化繁为简,通俗易懂,给他们举生活中常见的小例子,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把古诗词的意境和魅力带给小朋友,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中华文明传承给下一代,让中华文明的根深深扎下去。
二、教课方式避免生硬刻板
我国虽然近年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可是中国式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为提高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一些考试只能全身心的投身于备考知识的讲解和强化,一味地让学生背诵和默写,可是死记硬背却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只注重应试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学生是否真的会灵活作用,活学活用。“把这些都背熟了”,这是中国学生经常能听到的话,老师们总是把它挂在嘴边。对于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只会增加小学生的厌烦感,尤其是小学生,就更加不愿意去背诵。教师可以设计比赛的形式,同样是布置作业,但是告诉同学们明天会是一个趣味比赛,这样的效果就不会只是增加了学生大脑的记忆负担,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怀,而是学生会从内心愿意接受并背诵这首古诗了。
三、联系生活,再现情节和趣味
小学古诗词读者是小学生,因此要启发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童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教授《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的时候,其中在讲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时候,可以配合幻灯片的放映,让学生通过眼睛的直观感受来理解诗文中所描述的精彩画面。同样,教师的在课堂的具体教书过程中,还可以提问学生“有谁见过荷花”,“在什么时候”等问题,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自己阐述对于荷花的理解,同时可以讲解荷花的花语,同时与本诗向对应。呆板的教学,学生不会引起共鸣,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呈现给学生,学生会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对照反思,努力接受。
四、开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画画远比写字要容易的多,他们能更容易的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心中理解的诗的样子,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画出来的画向他们解释诗的含义,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也可以要学生根据理解的诗歌内容进行舞台表演,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将课本知识活动形式话,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死板,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形式,也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诗词,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于中华古诗词的热爱。
五、结语
对于小学的古诗词教学来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太宽松就没有了纪律性,过于呆板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上认真对待,传承继续绵延已久的古诗歌教育传统,因为“诗歌是对人类情感记忆的表达”。只有在文化和诗歌的不断继承流传中,才能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让我们未来的接班人、正处于花季的儿童、少年们,尽情的与倾听诗歌传统对话,与未来交流。正如托尔尔泰所言,诗人是举着心灵的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让这盏照亮灵魂的火炬,给儿童和少年以人文的关怀和美学的慰藉。
参考文献:
[1]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J].教育评论,2001,(02).[2]于秀兰,沈益亮.古诗教学“六字决”[J].江西教育,1997,(11).[3]章娣.谈小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J].宁夏教育,1999,(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