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时间:2019-05-15 13:5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第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姓名:蔺慧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姓名:蔺慧

[摘要] 本文就中学生正确英语学习情感的培养,旨在通过阐述合理教学策略运用来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正确学习情感态度培养,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语言学习内驱动力,满足他们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正确情感态度对于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潜能,提高学习运用效果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在英语学习中不容忽视。教学中应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情感的个体,尊重和理解学生。利用能影响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原动力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谐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情感态度教学方式开放交流正确评价鼓励社会

责任感和使命感自主感悟竞争意识

倡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不仅是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更是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思维来端正他们的语言学习态度,能够在体现学生是课程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同时,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形成和谐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比那些缺乏感情、自信和乐趣的学生,或比对外语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富有成效。大量的研究表明,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厌恶等因素都影响到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因为,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的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愉快、喜欢等因素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里状态,为了有效的促进情感因素的正向迁移,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加快外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放下师者架子,促进情感培养

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完全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作为过程的控制者和活动管理者,而且是学生成绩控制者和学生发展的制约者。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是主体、权威;学生是知识接受者,是客体、服从者。教学几乎是一种机械的单向传递方式,缺乏师生情感的交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情感压抑,造成情知分离及认知发展的困难,势必学生学习被动、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浓。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应致力于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轻松心理氛围,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传统意义的教师教、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体,达到教学相长。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更新教育理念,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为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作好铺垫。

二、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学习的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

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是在英语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因此,悉心研究教材,精心策划,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最直接途径。实施愉快教学,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有获得外语知识与技能的需要,而且有希望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愉悦的情感需要。因此,有效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习者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与喜悦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创造一个师生融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能够无忧无虑的愉快的学习。此外,外语教学要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来组织实施英语教学。而且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构思,创造生动逼真的情景交际活动,如情景对话、小品表演、英语游戏等,让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充满情境的活动中获得英语技能,体验学习外语的乐趣。

比如创设真实情景的任务或者开展丰富的合作学习或者应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都是情感培养的有效方式。新教材课文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如有关Helen John Snow、Jane Goodall、Thayler、Franklin、Oprah Winfrey、Nelson Mandela、等名人的文章的学习领悟就是一种情感教育过程。他们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震撼是巨大的,因为他们的成功不仅靠的是他们的智力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勇气、意志、信心等因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回答考试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是就问题而回答问题,同时要让他们去回答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养成在日常学习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新高中英语教材许多话题凸显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价值观的矛盾,设置对立的观点,如Is Money Everything? Should Medical Cloning be Allowed?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许多学生认为金钱万能,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整天不务正业。教师就要善于利用这些情景话题,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德智双优的学生。

(一)把情感教育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让课堂人性化,把学生情感化,是可以通过日常的英语教学来实现的。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要设法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例如:英语课的课前、课后互相称谓及问候,只要能恰当地表达自己当时的情感,各种称谓都是可以用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向学生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给学生一种信赖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人格的形成都有直接的影响。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例句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及学习实际,情感导向健康、积极、向上。例如:He used to sleep in class,but now he listens cry carefully:这其实是对某同学课堂上已能认真听课的善意表扬,学生愿意接受这样的肯定,这给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增添了动力。一句“A lazy man can never accomplish anything”无疑能让那些学习还不够积极主动的学生为之一怔,从而去反省自己,去体验英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世界,受其熏陶。

(二)把情感教育融入教材的讲授中。人教版的新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充满了人文思想,体现了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编写理念。例如:通过对English Around the World,work the land, learning Efficiently的教学,教师要尽力去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率。Trapped by Flood,Optimism Helped Us Persevere可以激励学生学习主人公的勇敢机智、坚忍不拔、在险境中求生存的顽强精神。Nelson Mandela,Women of achievements , Bill Gates,Elizabeth Try等课文中介绍的杰出人物为形成健康而有意义的人生观树立了榜样。教师要利用这些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视学习为生活的需要,把学习与自己的生活、成长和发展联系起来,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不仅能掌握英语语言,而且能学会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学习和工作,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交往。

三、.采用积极评价,促进积极情感

(一)正确评价鼓励,培养学生的心理优势。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希望自己

有实力、有成就,并能受到他人的重视与赏识,这就是自尊感。如果这种需要能够得到基本满足,就会转化为持久的推动力,否则就会产生失落感或自卑感。在外语教学实践中,一些希望获得尊重与重视的学生,由于自己的进步长期得不到教师的肯定与赏识而产生知音难觅的失落感;另一些英语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因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与鼓励,而萌生一种自卑感和无能感。这样消极的情感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帮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其自信心和自尊感。

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信心能起到较好的鼓励作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不足进行正确归因,使学生感到努力就有希望。重视使用积极鼓励语,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产生学习动力。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是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眼光流露出热情。答对了,应及时肯定:Good ExcellentInteresting I’m glad to hear that etc.教师的表情话语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强化参与的信心。答错了,要使用建议性的、易接受的、委婉的表达:Would you like to think it over? Work harder, and I’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使学生重树信心。

1.用情感化学生,引发积极情感

动情是引发情感主体积极的情感反应。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是形成教育效果的条件,又是一种催化。教师必须具有真挚和丰富的情感,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情感化学生,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多与学生谈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需要,及时地向学生伸出温暖的手,为学生排忧解难。如学生思想情感上出现障碍,辅之以深入细致的心理疏导,使之调整心态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学法指导、知识弥补,帮助树立信心;对经济上的困难生,发动全班一起想办法献爱心,感受集体的温暖;学生总有犯错时,绝不动辄批评、训斥,而要晓之以理使之认识、改正错误,以宽容的心善待学生。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真情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感化学生,降低他们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轻心理压力,满足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身心愉快地参与语言学习。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其人文素养。

新高中英语教材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和未来,关注当代社会问题,使他们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通过对The Power of Nature,Wildlife Protection,Global Warming, A land of diversity, Earthquake的教学,引导学生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使学生懂得改造自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问的关系和谐,学生才能树立较强的自信心,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个性品格,新教材中,如Friendship告诉学生怎样与他人相处,Friends are teachers.这些生活的道理。Martin Luther King,袁隆平等人物形象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此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和学习外国文化,进一步形成热爱祖国文化的意识,发展跨文化的理解能力,拓宽面向世界的视野,为今后跨文化交际打下基础。

四、倡导自由开放交流,培养学生自信学习精神

英语课程教学是开放性教学,是师生之间知识情感的有效升华和交流。在自由开放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还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学习才华,增强他们的语言学习自信心。这样的开放,更加体现“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可通过运用自由开放交流的模式来进行有效教学,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流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在教学中,应该营造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自由地予以学习讨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交流情况,多运用形成性激励评价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多交流、多展示,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学习交流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运用,不仅能够深得学生喜爱,还能够形成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自信心。

创造英语角及条件,使学生在交际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的过程。所谓自我价值是指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任务。一旦人能够完成所给的任务,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具体的英语交际任务,让学生根据指定的任务,或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完成所给的交际任务。一旦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这些交际任务,就会切身感受到自己外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会更加强烈持久。

五、突出自主感悟过程,培养学生自立学习情感

新课程英语教学认为,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积极情感,能够有效增强他们语言学习激情和兴趣。在教学中,主张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的空间平台,让学生能够进行分解感悟,不仅能够他们接受和消化语言知识需要,更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情感的有效尝试。在教学中,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特点,来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来深入理解感悟文本表达的主题大意,以便他们在学习中进行灵活运用;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思考的形式来质疑文本的语言表达内涵,让学生能够有学习深化的时机;通过圈划笔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学习载体。上述方法的运用,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然需要,更是学生自主学习情感的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产生的一种独立的学习情感,能够有效激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外语交际能力,竞争意识是人的好胜、求荣心里。如果引导得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外语教师要善于把竞争机制引入外语教学活动中,这样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在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中迅速提高自己的外语交际水平。富于竞争性的英语活动很多,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笔试竞赛等。问题是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把具体教学内容同富于竞争性的外语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充满激情、富于挑战性的外语实践活动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从现代教学的观点看,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则更为重要。学生的内在心理因素始终是学好外语的决定定因素。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英语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才能得到迅速的提高。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而情感是人的发展极其重要的方面。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不仅有助于他们学好课程,而且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要求:对于学生的情感关怀必须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一门课程都应尽可能结合学科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来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新高中英语教材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

总之,在高中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不仅应该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园地,更要创造一个浓厚的人文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教育和学生的情感态度,只有搭建起情感交流的沟通之桥,才能使教、学双方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 郭旭.浅析情感因素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3] 叶善明.浅谈情感态度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J].华章,2011年第10期。

第二篇: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的培养

深州职教附中

张立梅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而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情感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情感教育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核心内容,它在促进学生个性主动和谐地发展、开发每一个学生身心潜能、深化学校素质教育、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及提高教师教育素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众所周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反思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着重知识、技能、既定规范的灌输与强化,严重忽视学生情感的现象。同时,缺乏教育者应有的理解、关心、引导,致使目前许多学生在情感发展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和扭曲,并进而导致学生主体性发展扭曲和受阻。因此,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这是深化素质教育、开发学生主体潜能的一项不容基础性工程。

那么,情感态度到底什么是什么呢?

根据新大纲中的解释,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中学英语教学应通过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情感态度与英语语言的关系密切,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英语学习。良好的情感功能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直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我在上英语课时发现,当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他们的学习气氛、语言表达能力等明显提高;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 “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的力量。”

既然,情感态度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们的情感态度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坦诚、无拘无束的交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当热情,具有同情心,多采用恰当的鼓励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建立信赖、理解类型的情感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应融洽,不宜过于拘谨、死板或严肃。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错误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多使用积极反馈。经常地在交流过程中或大庭广众之下“有错必纠”,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怕出错误的紧张感,增加焦虑感。实际上,学生的语言错误很多都是过滤性的,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他们会自己改正,所以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积极反馈,少给消极的反馈。同时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外语进行交流,也允许学生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因此课堂上外语教师的耐心尤为重要。不仅如此,教师的微笑、得体的言谈和对学生经常性的鼓励和关爱以及学生相互间的默契与合作不仅能够融洽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左右课堂的活动方式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交际和学习氛围,着重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英语实践活动中产生好奇,展现好奇,体验交际成功的喜悦。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但笔者认为:在英语学习上,一次次成功的体验才真正是最终成功的心理基础,即,成功乃成功之母。所以,在策划与组织英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时,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下载与主题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史实等资料,给学生一个图文声并茂的立体的英语思维与交际空间,始终坚持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景,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凡是能使学生情感发生振动的事物,就比较容易记住,而且保持牢固,有的甚至终身不忘;凡是学生对之有好感、热爱的事物,就能牢固地保持在他们的记忆中。经过调查93%的学生认为学习积极性高时领悟快,记得牢。

(三)丰富学生课外英语活动内容,为学生开辟一个应用英语、展现才华的新天地,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口语竞赛、联欢等。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英语表达方式在英语口语实践活动中发现错误,1 并不断地纠错扶正。让学生从课堂上控制性的口语练习逐渐过渡到现实生活中的自由会话。培养学生主动、积极、进取、追求、探索和参与精神,使他们逐步排除心理障碍,发挥潜能,养成良好的英语交际心理和交际习惯。

(四)关注学困生的情感态度,用真心实意唤醒他们的良知,用真情实景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并体会学习的乐趣,用恰当的方法帮助他们及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适当降低学习难度,使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不断促进情感态度的积极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功。总结英语教与学的实践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学困生主要的问题就是不能够或不愿意主动地参与英语交际和会话活动。所以,我们应具体要求他们从以下几点入手:

(1)鼓励他们开口说话。高效地利用校园语音网络和学生自己的复读机、随身听等,通过听课文内容和相关的课外资料,大量地接触英语语言之后,便可进行口语能力的训练。此时学生不是被迫说话,因为他们已有大量的语言储备,从而使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成为他们的愿望。这时要教会学生克服障碍,勇于交际,这是培养英语会话能力最主要的一点,简而言之,就是“一薄一厚”,即,嘴皮要薄,要勤说勤讲;脸皮要厚,要敢说敢讲。

(2)保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外语学习是必需的老师。很多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都一直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必须让兴趣在教学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新颖活泼的形式、有趣而且有意义的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动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电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另外,还可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文中提到的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口语竞赛、联欢等活动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运用各种讨论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3)鼓励学生勤于练习,持之以恒。英语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技能,它对智力的要求不高。只要每天利用半小时左右坚持不懈地练习,学生的英语水平一定会蒸蒸日上。

(五)创设情景,“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以学生为主题,以学生的智能发展为根本,达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之目的,这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教学关键。

情景教学使用语言更接近学生,更接近生活,内容更直观,易被学生吸收。引用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从而丰富和激活背景知识,通过语境激活背静知识,促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过程既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也可以将新知识直接置于情景中进行教学,使学生更直接、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

(1)设置问题情景的原则是不束缚学生的思维范围,带有诱导学生质疑的功能,以便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如在上Satellites这一课时,我在配以卫星绕着地球转的教具的同时,设计了以下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satellites? 以此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对以上问题学生给了我以下的回答: I want to know how they were carried up into space.I want to know what‘s in satellites.I wonder what satellites are used for.I want to know the history of satellites in the world.I wonder how our country is getting along with satellites.以上问题我让四人小组讨论并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对于超出教材范围而一时不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可让学生在课后找答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也为后面部分课文的理解打了埋伏。

(2)可设计预测性问题。预测指在阅读前让学生观察插图、看课文标题及课文出处、写作时间、开头与结尾,根据获得的休息预测课文内容,这容易造成“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很快将学生带入情景,以顺利进行课文教学。一般可设计以下问题:What is the title?

What can you think the text is about?

What do you expect the will tell us?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对课文的预测,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从而达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

(3)组织交流讨论,形成合作学习氛围。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或在全班交流 展示。教师及时归纳鼓励大胆发言,形成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教学理念。英语的“情景教学”、“活动课教学”以及现在提倡的“任务型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合作。通过合作性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合作精神是培养情感态度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内容上,积极给他们创造合作的空间,多施与分组活动(group work),角色扮演(role play)和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在各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另外在合作形式上也要有变化,有时我把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优势互补,互相带动;有时为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展示自我,让他们自由组合;有时又把男生和女生进行不同的组合,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没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教师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再者,教与学是双向的,老师和学生也要建立融洽,民主的互动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如课前的Free Talk和Perform dialogues(表演对话),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环节。情景的设置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这时,教材是脚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担任“导演”是发动者、组织者,又是参加者和评判者。在对话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热情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表达思想,充分肯定他们在口语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学习之间的交流、参与,可增进学习主体意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可增强课堂凝聚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频繁交流,形成了合作气氛,获得了交际的乐趣。

(六)开展积极评价,强化成功体验。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态度及时予以积极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见解。迈过互评或师评,使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自信体验。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与否,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有机会表现,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应利用每个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适当的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掘自身的潜力,这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大有益处。教师可利用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的Read and Act和Ask and Answer部分,给每个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表现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得到表现的机会,唤起情感共鸣。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要求自信心不强的学生回答些简单的问题,并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对无法一步到位的学生,教师还应帮助他们架起走向成功的“桥梁”。可以从循环反复滚单词、词组或基础语法知识入手,设计“起点低、台阶密、坡度小、容量适宜”的训练。考试中分层次出试题,所设计的试题应是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从而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经常品尝克服困难逐步上进的喜悦,借助成功体验的积极效应,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变苦学为乐学。同时经常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提供好的学习经验、方法和积极的反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应采取接受和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性格,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创造性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处理好情感因素的影响,克服心理屏障、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心。

总而言之,英语教学应努力把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放在首位;把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把文化渗透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增强世界意识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格、语言能力等的全面教育。要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仅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而且培养其获得知识的能力。这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才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

第三篇: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技能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而且需要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就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它的成功与否与学生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即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认为,它就是教学创新方面最富于挑战的环节,也是素质教育能否落到实处的最终着眼点。学生无论对历史知识的获得,还是在思维能力的增强上,如果最终没有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这样的历史教育,很难说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又创造了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优良品格和气质,形成了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脊梁、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为源泉和以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特征的精神、物质财富。“借鉴历史、服务现实,创造明天”,这是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情感、态度、价值观于历史教学,培养出具有深刻文化素养及身心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良的社会思潮影响和侵蚀了可塑性极强的中学生,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对自己对社会毫无责任感,学习动机不明确,厌学逃学现象严重,甚至有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为此,作为一名多年兼任班主任工作的中学历史教师,我深感在新时期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实在太重要了。突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

新的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把传统的思想情感教育目标拓宽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其内容涵盖了思想、观念、情感、兴趣、态度等多个方面的教育。高中历史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主要包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培养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即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新的课程标准更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相结合起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我们处在农村的中学新课改还处于摸索时期,在这样一个新旧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相碰撞的特殊时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是陷入贴标签式的情感教育。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注重形式化,脱离具体的特定历史情境,孤立、人为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空洞、生硬,也是无力、低效的,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排斥和反感心理,认为你是在生搬硬套政治理论,使历史教学中这部分教育失去原有的价值,造成事与愿违。

二、新课改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和资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谋求的是“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学校、社会、家庭都过分强调学生智育和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没有教育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没有引导学生对人生的负责,使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例如有一位高三学生曾对历史作这样的评价:高中三年的历史学完后,感觉就像背完一本目录。时间、地点、事件,这些乏味的数据连同统一规定的结论一起丢给我们,很难从中体会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其中的人性味道。这位学生的评价让我们历史教师不禁汗颜。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基础学科的历史教育,竟然让我们的学生感受不到其中的人性,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学历史教育的一大缺憾。同时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缺少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欣赏,表现在学生心灵的枯竭,思维的定势,人生态度的世俗化以及行为方式的畸形。行为上表现为浮燥自大或自卑,感情冷漠麻木等等。又如在课堂上讲战争史中战士的伤亡学生却不以为然、对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麻木不仁、对新中国的艰难漠不关心等等。又联想起历史课上播放《南京大屠杀》片段时,面对日军残害中国人民的暴行,个别学生不仅无动于衷,反而与别人在下面搞小动作,甚至还在谈笑;这些历史本应该引起学生对战争的深刻反思,由此产生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正义感,但是部分同学的反应不得不引起历史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感情世界的深思。或许可以理解为个别学生的“幸灾乐祸”出于个性的标新立异,但每次都有,尽管是少部分学生的对生命的淡漠的共性表现,决不是偶然可忽视的现象。相反,近年很多中学生对影星歌星的崇拜,丑化抵毁英雄,似乎出现了“世上无英雄仅存影星歌星”的文化“恶臭”现象;现在的一部分高中生,受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悲观消极、妄自菲薄,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外国的一切,丧失了起码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表现出不屑一顾,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精神表现出一种漠视甚至嘲讽,也出现了一批所谓的“哈韩族”、“哈日族”。以上事实说明中学生在历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是严重缺失的,学生无论对历史知识的获得,还是在思维能力的增强上,如果最终没有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这样的历史教育,很难说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新课改形势下,新的历史课程目标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指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是时候让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回归了。

三、历史教学实践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以下就自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谈谈几点看法:

(一)、用讲述法激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时间上纵横古今,空间上囊括中外。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历史,克服对历史的陌生、枯燥感,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历史人物的活动情节,进行生动的讲述来增强感染力。如讲述林则徐这个人物形象时,过去传统方法是:介绍林则徐的成长经历,主要事迹(如虎门硝烟)及意义,再提问学生“从林则徐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哪些精神?”目的在突出林则徐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气节。而现在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张一百多年前的一张图片:英国伦敦蜡像馆陈列的林则徐蜡像,并说明经过成千上万的英国人的多次投票依然当选,长期陈列在馆中。问:英国人怎么知道林则徐的?林则徐的蜡像为什么长期摆放在英国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名人蜡像馆里?英国人崇拜林则徐什么品质?为什么当年英国的敌人竟成了他们崇敬的对象?这样的例子会使我们的学生信服,并会深深感受到人格魅力跨越国界的伟大力量和民族气节亘古今的光彩,受到触及心灵,内化情感的深刻教育。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

(二)、用情境法唤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逆性,学生无法直接感知、无法重复验证,两者的关系很疏远。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一个主要历史史实创设情境,激趣启情,缩短历史与学生的时空感,让学生充分经历感性认识活动,如观投影、看录像、听故事、赏歌曲等,使学生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产生的特定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特定历史情景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强烈兴趣,产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如上秦始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秦始皇于公元前259年出生。13岁他父亲秦庄襄王去世,他继承王位。22岁,举行成人加冕典礼,从此开始亲理国事。39岁,实现了国家统一。50岁病死。欧洲人称他为“中国的拿破仑”。有一本外国人写的书《影响人类历史的一百个人物》,把秦始皇列入其中。根据这段材料,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13岁时,你在干什么?22岁时,你希望自己在干什么?39岁时,你希望自己在干什么?50岁时,你希望自己在干什么?也就是用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感到要应该发奋学习,才会有作为的。

(三)、用比较法调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挑选恰当、鲜明、可比性强的内容进行比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其灵感的火花,使他们主动参与,而且可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产生,以达到提高记忆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如通过对商鞅与张居正这两位古代改革家的比较,我们会认识到要成就事业,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大刀阔斧的精神;通过对司马迁和司马光两位伟大的史学家编撰史书的情况的比较,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严谨勤奋的治学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玄奘与鉴真的比较,我们一定会为不畏艰险的献身精神、坚持不懈的执著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和友好交往的国际主义精神等这些早已融进中华民族意识形态之中,成为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用联想法帮助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有了很大的改观,内容也更能适应中学生的认知需求,但受到课时和篇幅的限制,在有些地方显得比较抽象,往往是经过浓缩的书面语,其可以拓展的空间很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师生之间的情感对话与交流,情感就象催化剂一样,有力推动着联想和想象的发展,与此相对应,当联想和想象递升到一定高度时,又会反过来促进情感向更高的阶段攀升。“情以物兴”、“物以情观”,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情感与联想和想象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愿意根据自己所储备的知识信息,针对教材的空白之处,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超越时空,走近历史,与历史进行身临其境的接触,触动历史的脉搏,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最大限度的释放自己情感。如讲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这部分内容时,可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包括地理、语文、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等展开想象,讲叙泼水节、那达慕等节日的概况;诵读《木兰辞》、《敕勒川》等优美诗歌;还可以表演历史短剧,这样的历史课堂气氛一定会很活跃,师生之间距离也会由此拉近,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五)、用辩论去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辩论是最具激情,最富有挑战性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挑起问题,让学生去辩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起到教师起不到的作用,同时也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突破的重要途径。例如:结合必修一第二单元相关内容“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化”,根据这一主题设计了论题:正方:“没有鸦片中国就不能接触到近代文明。”反方:“没有鸦片战争,中国迟早也会进入近代化。”通过辩论,使学生明白:侵略、抢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发动战争的主观动机,带来近代化只是客观效果。近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使没有鸦片战争,中国也会以别的契机进入近代化的。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感受到落后是会被挨打的,作为中华儿女应该为中国的崛起而读书的历史责任感。

(六)、提供材料,丰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于历史课文是粗略地介绍历史事实,教学时,我让学生呈现课前收集的历史材料,如图片、故事、文字、名言警句、诗歌等,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去伪存真。同时我提供大量的史实材料,如图象、文字等,如在历史学习中,我带领学生接触哲人的思想,诵读政论家的言辞,领略文者的诗句,钦佩武者的韬略,有时候让先人的墨迹呈现于学生眼前,有时候让历史的旋律和歌声氤氲于学生耳畔,有时候让真实的历史纪实镜头震慑于学生心魄。同时结合现代教学媒体技术,丰满历史事件和人物,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变得真实、生动、丰满,激励和吸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在上《马关条约》时引出《春愁》这首诗,并配以“阿里山云海”的图片为背景。茫茫云海、美丽富饶的宝岛风光,配上这首《春愁》,一种思恋故土、痛恨侵略、渴望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和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跃然纸上,从而非常巧妙的将当今热点“台湾问题”镶嵌其中,使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让学生回到历史,进而回顾台湾发展道路的不平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的热情。

(七)、分析史实,深化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比较等活动,对具体史实进行分析,弄清重点、难点,认识历史事实的实质,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系统的历史表象,深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起心灵世界强烈的反响和共鸣。例如,“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南宋时期“精忠报国”的岳飞;戊戌政变甘洒热血的谭嗣同等等。学生对于他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他们是勇敢、壮烈,是优秀的中华儿女;有人则认为他们都是自愿赴死,死远远不如活更有价值;有人认为,人为了气节、大义可以牺牲生命,但他们完全可以在不丧失气节的情况下保全生命,为祖国和人民做更多的事,死是一种逃避,是缺乏责任感。争论结束,虽然没有得到统一的答案和认识,但教育的收获就在这种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历史责任感。

总之,新课标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突破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即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然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一直未引起人们普遍而足够的重视,归纳其中的原因,最直接的就是对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的操纵、调控缺乏具体的指导。因此,从历史角度来说,人们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作用的先知先觉为我们今天的努力提高了一定的基础,而尚存认识的不足与局限,则是我们今天的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陕西省铜川新区铜川新区正阳路鱼池小学 赵向辉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在积极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小学生一般都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较多学生对数学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而且随着年级的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会大幅度下降。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

1、营造“亲和力”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门学科,除了兴趣倾向外,很大程度是先从喜欢学科教师开始。只有学生喜欢上你这位老师,他们才会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才会越学越起劲。因而,课堂上,教师要摒弃自我权威的思想,摆正自己的角色,发自内心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平时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关爱的手势,信任的倾听,慈祥的笑容都可能使他们对你产生兴趣,把你当成良师益友,从而愿意在课堂上和你交往。

2、平等对待学生

课堂上教师要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避免后进生当旁观角色。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给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或有意把问题分成几个层次,较难的题目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一般的题目让普通的学生回答,容易的题目让能力差的学生回答。也可以有意叫小组中能力差的学生念出小组讨论的结果。这样,所有的学生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并对课堂产生兴趣。

3、放宽部分纪律约束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化的限制,会分散学生的精力,不利于学生积极的思维,也不利于个性风格的养成。教师不必对学生指手划脚或且站且坐等行为过于限制,只要他的注意力集中就行。要正确对待爱插嘴的学生,只有上课精力集中、思维敏捷的学生才会插嘴。要会处理难堪局面,与其为扰乱课堂纪律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如顺水推舟,肯定他的亮点,就事论事,也许效果会出乎预料。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也未必是无可救药的,教师应把这些现象调控成轻松和谐的氛围。

实践证明教师多与学生接触沟通,培养良好的师生情,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能转化为学习动机,使学生解除心理障碍,由怕学到爱学。

二、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基础。日常生活中数学课程与生活联系机会很多,是有效开展数学教学的良好条件,因此我们教学要联系生活,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数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谁要是体验不到好奇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模糊不清的。”从名言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要学有所成,就得从培养兴趣开始,要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兴趣,才会去探索,去考证。因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设置各种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我先问学生亚洲最重大的体育赛事是什么?学生回答是亚运会。你们观看亚运会时,为咱们中国队加油吗?同学们情绪激昂,纷纷表示给中国队加油了。看来大家都很热爱自己的祖国。那么你们知道第14届韩国斧山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夺得了多少枚金牌?学生激动的回答,我们得了第一,得了150枚金牌。亚运健儿们为咱们的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时我出示第9到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从学生的表情来看,发现很多学生很新兴奋。你能用统计图把中国和韩国代表团所获得金牌的数量表示出来吗?学生兴趣高涨回答:能。于是他们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来了。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气氛轻松,学习效果非常好。

2、将课堂溶于生活,提高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个实用平台,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问题,并逐步产生求知和探索的兴趣。如,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后,我要求孩子们观察在教室、家庭中的哪些东西上能找到我们认识的图形;在认识了人民币后,让孩子们直接参与买东西的实践活动,并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观察、发现、运用,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引发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数学价值观得以萌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将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数学教学,学生们会觉得亲切、自然,易于接受与理解。同时由于数学的生活情景化,学生会更感兴趣。

3、开展游戏竞赛,提高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教学中我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或游戏活动。如:口算大王比赛,登山夺红旗比赛,小组对抗赛,“找朋友”、“送信”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使学生比、学、超,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1、课堂评价

课堂中的评价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得好,学生劲头十足,思维空间扩大,对下一知识充满信心;评价不得体,学生会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对于兴趣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因而,课堂评价在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积极评价时不要吝啬表扬。比如,对回答问题有进步,或提出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应积极给以肯定,或竖竖大拇指,或全班击掌鼓励;学生回答不对或不成熟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思维很灵敏,再细心想一想,看能否说得更完整”“你真爱动脑筋,继续努力!”“谁愿意帮助他?”等。教师要避免直接否定的评价,还要批评同学间的嘲笑。总之,要调动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思维,除鼓励他们敢于发表意见外,还要消除他们回答问题的后顾之忧。

2、鼓励性成绩评价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一个学期中,很好地应用合作学习的理念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学生将会获得一种再接再励的内趋力。

首先,经几次小测验后确定个人基础分(几次测验的平均分);然后,按不同层次将学生均衡搭配,分成四人一组的若干组;再次,往后的每一次测验在个人基础分的基础上算出个人提高分(当成绩好于以往时,才能得到提高分);最后,在这种评分制度下,学生只要拿到提高分,就可为小组增加分值,就能为小组作贡献。而小组各成员为了增加小组分值,会帮助其他成员,达到“荣辱以共”的良性效果。此外,教师做到:任何学生,只要他有了提高分,要及时给他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这样,促使全班同学越学越有兴趣。

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认识数学的价值。

我在数学教学中十分关注数学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多了解和留意身边的数学。如教学:“数学广角中沏茶问题”时,我先出示例题,然后让学生记下自己给客人沏茶的过程,并小组进行交流,看谁的时间安排最合理,使学生明白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来自生活而用于生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感到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并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激发学习的热情。

总之,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暂时的、变化的和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却是持久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未来审视今天的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面。

第五篇: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论文题目: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作者姓名:蔡高峰

作者单位:广东番禺中学

学科:历史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获得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能够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表明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入课程目标,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现有的高考制度和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之下,历史教学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历史教学中往往都是以认知目标取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如何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把情感目标有机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真切实在地帮助学生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成为历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本人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浅探究。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理论依据

1.“以人为本”教学观。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即要知道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一书中倡导的意义学习观,注重人本主义的、以人为中心和以过程定向的学习方式;他强调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强调学生应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学习评价的主要依据;涉及学习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过程、对经验始终持开放态度,并把他们结合进自己的变化过程中去。这种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研究学习者的情感需求、学习过程,激发学习者的自我评价,促进学习者主动参与。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革命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主要命题是: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通过活动和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个性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又丰富、发展着个体的个性潜能、资质和素养。

3.当代认知心理学。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传统的教学论研究忽视了教学中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的、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正如苏联教育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有很多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此,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我们要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关注人就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就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当前高中历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的现状及误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课程标准中确定的课程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从目前高中历史的教学实践来看,还远远没有实现这一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

1.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受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把历史课程看作传授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工具,对新课标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的功能没有准确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力求对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知识信息交换、接收、存贮、提取和运用进行最佳的设计,并对整个过程加以有效的控制,以求最快最佳地达到教学开始设计好的认知和技能目标,对师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共处,情感的交流却给以冷处理。把情感作为激发学生的动机,维持注意力的一个催化剂,把情感作为服务于学习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这样,课堂教学只剩下信息的流动,教师忙于做出种种刺激以激发学生,学生忙于做出种种反应以回答教师,至于学生的喜怒哀乐则被排斥在课堂之外的,最多用于保持动机和维持注意。

2.即便是教师意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但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目标更多的只出现在教师的教案或课件里,而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目标往往成为教师“公开课教学”的“点缀”,唯有表面形式,没有实质内容。这即是所谓贴标签式情感教育。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把三维目标“割裂化”。没有认识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没有认识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有机融于总目标的完整体系之中,也就是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知识学习为载体,从一个主题出发,既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又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在情感方面得到体验。

3.不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我们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局面,依然未变:重结果,轻过程.通过考试的方法来测评学生,把考试成绩作为对师生评价的惟一标准,甚至用企业的绩效来评价教育的绩效,用优秀率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用合格率说明教师的勤奋度。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本身不带有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测评,无疑也影响了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必将严重弱化。

4.不少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比较笼统、模糊。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情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层层递进、紧密衔接的情感心理内化和升华的过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情感水平目标系列。(1)从单纯的接受和反应开始,产生情感的倾向;(2)经过内心体验而发生态度的变化;(3)再经过自觉地加工组织,最终升华至价值观,从而形成一个由外显到内化,再由内化至外显的完整情感心理变化过程。如果没有对历史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加以水平层次分析,就很难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水平给予恰当的评价,情感教育目标也难以落实。

三、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有效途径

1.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实现对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构建,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关键途径。

第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调动与培养学生情感意识提供民主的环境。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化该学科教书育人的意识,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摆在教育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朋友关系与学生相处,尊重其人格,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平易近人的教态、亲切感人的语言,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为那些情感内向不易表露的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教学的机会,可以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必须把学生摆在教育的主体地位,在民主的教学气氛中,让他们去感受、体验与内化,所谓“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最后才能形成。最近看到一篇报道《山西南部县高中探索教改只上半天课 高考录取率不降反升》,其中校长宁致义的一个“自己人效应”的教育语言,很发人深省:“你如果在大街上看别人打架,可能回来后也能叙述清楚,但很快就会忘了。可是自己小时候和谁打过一架,怎么打的,许多人很多年以后都会记得清楚,这是因为自己是参与者。情感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

第二、构造生动、形象、感人的历史教学情景。根据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要实现一种情感认知,最佳的途径就是将教学过程构建成师生共建知识的过程。所以,以情感为纽带,实现情景教学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要吃透教材,针对每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作深入具体的分析,然后选择启情点,设置教学情境。师生共同置身于创设的特定历史情境中,通过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通过生动形象、感人肺腑的言语,扣人心弦,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正如古人云的那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第三、紧密联系现实。比较我国的中学历史课本和其他国家的历史课本,我们的历史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问题,过度的偏重对于过去知识的回忆,忽略了联系现实。同时高中的历史学习应该结合时政,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唯物辨证主义的思维。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历史使人聪明”。通过历史的学习,掌握一种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客观分析事物的能力,有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

第四,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根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同层次,构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系。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心理过程分为(1)接受层次——学生外部情感体验的形成;(2)确信层次——学生内部情感态度的确立;(3)个性化层次——学生情感终级目标“价值观”的建构。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上,希望做到以知识激起情,以情串起知识,并用真挚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标准》就如何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文字材料而已。可见,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还有很多。包括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以实现历史课程的目标。因此,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室也不是我们唯一学习知识的地方。我们可以广泛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进行教学。同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也不能仅仅依靠40分钟的课堂教学来解决,对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的热爱,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不能够仅仅依靠口头的表达来实现,需要用行动来证明。我们可以结合传统的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把课堂向外延伸,用更宽广的舞台结合多方面的力量来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例如,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在人教版必修一专题四第13课《辛亥革命》中,新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明确规定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辛亥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孙中山越挫越勇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从“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中体会“法为国根,民为国本”;体会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的趋势打开闸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本人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组有关2010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下:一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布置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查找大量有关辛亥革命及相关资料。二,全体学生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并写观后感;三是让各学习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总结小组查阅资料的结果,介绍辛亥革命的原因,意义和我们今年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然后由学生自由发言,围绕新课标的情感目标,谈各人的体会感触。通过这种纪念活动,不仅能够顺利地完成新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也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当然,除了开展纪念日活动外,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掘身边有用的资源,可以利用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文化和历史遗迹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他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理解和尊重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传统,培育热爱家乡、献身祖国的情感和理想。

3.建构兼顾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教学评价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人格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条件。历史教学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更体现在他们是否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存在,是否悟到了历史认识,获得了主体化的历史;更体现在学生面对感性的历史能否体验到一种历史情怀。因此,历史教学的评价,不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综合性、发展性的评价。可以采用绘制历史题材的图画、编辑历史题材的小报或板报、编演历史剧、撰写历史考察报告、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摆脱过去单一以考试为形式,以分数高低为衡量标准的模式,实现由终结性鉴定转向发展性评价。同时作为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历史试题,也应推陈出新,改变以往再认再现、照搬书本、简单复制的传统,力争创设新的问题情景,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的实际,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如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题可以是这样的:你认为谁该为这场战争负有责任?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方法才可以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结束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通过这些具有探究性问题的作业,引导学生去关注人类命运,让他们学习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书本中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他们一生去寻找于思索。

4.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学生的思想也复杂多样,固有的教师专业要求和原来长期的教学思想状态已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花大工夫学习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课堂管理学等相关知识,认真学习掌握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和人格素养,完善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教学实践中制定出可行的情感认知目标,承担起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任务。

历史学习的价值之一在于人性化,这也是当今我国历史教育的追求。中学历史教学必须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现,让学生在历史中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行动,真正体现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本质和公民教育的功能。作为历史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金相成:《历史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张焕庭主编:《教育辞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美]D·R·克拉斯沃尔、B·S·布卢姆等编:《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温彭年 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5期。

赵亚夫等编著:《国外历史教育透视》,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在本研究中均简称《历史课程标准》

下载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基础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情商的培养论文

    一、情感与情商情商是情感智商的缩写。智商指的是智力系统;而情商指的是非智力因素, 即除智商外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而影响人认知过程的其它心理因素。通常人的情商有五个方面......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英语学习 连城二中林小凤 摘要:本文就情感与认知的关系进行剖析,谈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关键词:积极的情......

    关于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关于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已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灌阳县观音阁中心完小 潘芳勇 【内容摘要】: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

    中学生作文写作情感的培养

    中学生作文写作情感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凡是出色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作者情意的最贴切的符号。”由此可知,写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情感投入的多少。然......

    论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论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木渎三中 胡松龄 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想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种稳定的内心体......

    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研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研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研究 延安实验小学 刘 婷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也随之有了很大程度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