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问题

时间:2019-05-13 03:2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问题》。

第一篇:发展问题

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后,在发展民族经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缩小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一些国家实现了经济“起飞”,甚至创造了“奇迹”。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有增长不一定发展。为了避免“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并深刻认识到,人类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在保持生态环境问题上,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没有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或认识得很不深刻,采取的措施也不得力。因此,在今后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突出的重要内容,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The Issue of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has always been a problem of universal concern.After gaining independence,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scored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ir efforts to develop their national economies, to shake off poverty and backwardness, and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mselves.Some of them have succeeded in their “economic takeoff”, or even created “miracles”.Although economic growth is the basis of social progress, such growth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development.To avoid “growth without development”,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ak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option for their national strategy of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y are fully aware that mankind needs a mea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is a great turning of man’s outlook on development, which has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However,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 rather serious problem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Some of them, in particular, have not taken effective measures in this respect because they have not gained the insight, or the full insight of the profound implic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refore, it is an urgent and arduous challenge that confronts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inclu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n pressing and essential issue, when formulating future strategi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第二篇:连江县发展问题

福建省三明学院政治法律系2009级学年论文

浅析连江县老年协会发展问题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是一个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关注老年人问题,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幸福,无忧的老年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该重视的。而老年协会就是这样一个组织。本文将以连江县为例,探讨老年协会发展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老年协会 现状问题 功能 建设

老年协会是一个以老年人为主体,关于老年人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群众组织。老年协会在联系政府和基层老年群众的关系中担任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深入而全面的推进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对于促进老龄人工作跨越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据了解,到现在为止,连江县每个村都至少有一个老年协会。连江县老年协会的发展已有多年历史,在这些年的发展中连江县老年协会不断成长壮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老年协会的发展现状问题

连江县老年协会自成立到至今已经走过了不少年头,作为一个基层群众组织,它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发展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政府重视程度低,自身机制不顺畅

老龄工作的现状众所周知,作为老龄工作延伸到最基层的老年协会,它在自身机制、财政保障、工作关系等方面都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部分乡镇政府认为管理老年协会应该是老年人自己的事情,并未将有关老年协会的议题真正纳入议事日程。而老年协会是以老年人为主体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群众组织,虽然说老年协会亦属于社会组织范畴,但是它的宗旨主要是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实现老年人价值。按社会团体管理要求,必须有3万元的注册资金才能在民政部门登记,以现有老年人协会的财务状况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即使老年协会都有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居委会批准成立的文件,但是许多老年协会也未在民政部门登记或备案,这必然导致管理体制的不顺畅。

(二)缺少财政投入,长期无稳定的经费和阵地保障。

经费问题是长期制约老年协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了解,目前基层老年协会的经费主要来源为:会费收入,赞助收入,经营收入等;其中经营性收入则主要来自场地出租、活动室茶水费等。可见,老年协会主要通过向单位、会员提供有偿服务获得经费保障,而来自政府财政投入和社会捐赠的部分非常少。由于没有充足的政府财政投入或补贴,老年协会只有依靠自身谋求发展。在这种生存都很

福建省三明学院政治法律系2009级学年论文

艰难的情况下,老年协会还谈何什么真正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呢?在调查中还发现,相当数量老年协会的阵地占地面积不大且装修破旧,设施不齐。这严重制约了老年协会的进一步发展。

(三)缺乏业务培训,自身建设不规范

近些年来,各级老龄办组织了数次老年协会会长能力培训,但是由于受到培训资金不充足、培训时间较短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各个老年协会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业务能力依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这些领导班子对老年协会的职能定位缺乏深入的认识,培训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多数老年协会常年开展的工作大多是打牌等娱乐项目,没有发挥好应有的职能职责作用,造成了老年协会工作上的错位。以黄岐镇老年人协会为例,他们虽然有固定的阵地和较为稳定的会员,长期组织开展下棋、打麻将等文娱活动,在会员生病住院期间也专门看望慰问,会员逝世时给予丧服,但是“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并未得到明显体现。对于那些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落后、生活条件较差、老年人居住分散的地方,如果老年协会只是组织一些时间空闲、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开展文娱活动,这完全失去了建立老年协会的真正价值。(四)人才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水平较低

目前,连江县老年协会的领导班子大多为60岁以上的男性,女性在领导班子中所占的比重极少。而且,这些领导班子中的许多人受教育程度低,大多仅受过小学教育。这些领导班子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处事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样的人才队伍对老年协会的发展无法给予建设性的举措。

二、老年协会的功能

老年协会作为一个基层的群众组织,作为一个维系政府和基层群众的组织,它的存在对老年人的发展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特殊的功能。

(一)老年协会可以丰富老年人生活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是单调乏味而又孤独的。老年协会给这些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场所。老年协会日常组织的打牌,打麻将等娱乐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老年人的生活。在老年协会中他们可以找到许多跟他们一样的老年人,他们可以一起打牌一起聊天,这样他们将没有那么孤单。所以说,老年协会是老年人结交朋友,放松娱乐的平台。老年协会很好的丰富了老年的生活。

(二)老年协会有助于和谐农村的建设

今后,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还将越来越大。构建和谐农村,在一定意义上讲,需要看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代际关系能否和谐、老年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能否和谐。老年协会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老年协会在调解有关老年人矛盾问题,维护老年人的合法利益,保证老年人生活稳定,维护农村家庭和社会安定中有着绝对优势。通过发挥老年协会的这种独特优势,可以为构建和谐农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老年协会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目前,全国都正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和政府都将其作为中心工作之一。农村老年人作为农村群体的重要组成人员,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更是一支不可低估的群众力量。因此为了能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村老年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需要有一个能将老年人团结和组织起来的基层老年群众组织。老年协会作为目前农村基层老年群众组织最主要的形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在农村老年人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所以,加强老年协

福建省三明学院政治法律系2009级学年论文

会建设,可以更好地团结和领导老年人,让他们有组织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去,能更好地发挥老年群体的独特作用。

(四)老年协会有助于推进农村农村老龄工作

农村老龄工作面广量大,又相对薄弱,既是老龄工作的重点,也是老龄工作的难点。仅仅靠乡镇一、二个老龄工作干部和村两委会去做工作,是难以应对的,这需要依靠和借助老年协会的力量。事实也是如此,许多具体的基层老龄工作都是通过老年协会实施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老年协会的建设,为深入开展农村老龄工作奠定扎实的老年群众基础。

三,老年协会的建设

老年协会的现状问题让人深思,也让我们明白加强老年协会建设迫在眉睫。而老年协会的强大功能更是让我们体会到了推进老年协会建设的重要性。关于老年协会建设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党政重视,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党政的重视是老年协会实现科学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推动老年协会发展必须要加强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要把基层老年协会纳入村(居)组织建设范围,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配套组织,并且与村(居)委同步换届。二是将老年协会发展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在宏观方面为老年协会发展提供条件。三是要将老年协会建设纳入党政工作,与其他工作一道进行考核考评。基层老年协会作为老龄办的重要工作载体,建立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是加快发展老年协会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同级党委政府对老年协会的领导,应坚持“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宗旨,科学地确定应承担的工作职责。

(二)加强培训,完善人才队伍

建设老年协会,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老年协会领导班子的决策、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老年协会的发展。完善老年协会人才队伍,首先要选好老年协会带头人。要选出政治觉悟高、思想品德正、工作经验足、精神状态好,且愿意为老年人尽心服务的带头人。其次,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在广大老年群众的监督下,依照老年协会章程开展各项工作,定期公示协会人事、财务和重大事项。再次,要形成有能力的骨干队伍,建立完整的学习培训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和骨干的知识培训,提高老年协会各方面的整体水平。

(三)加强规范,建立完备的评估机制

老年协会的作用不仅要是组织老年人参加文娱项目,最关键的是要实现老年人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加强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首先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要坚持换届工作制度,严肃选举纪律,严格按照老年协会的章程要求开展工作。再次,要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估机制,上级老龄办必须要对每个老年协会的工作情况进行统一考核评估。

在连江县老年协会的发展建设实践中我们证明,基层老年协会在管理老年人事务、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组织老年人参与基层管理、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老龄工作深入基层和群众不可或缺的组织载体。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老年协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真面对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党政重视、工作运行、经费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予以加强,才能真正发展好建设好基层老年协会,才能有效化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各种矛盾,促进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福建省三明学院政治法律系2009级学年论文

参考文献:

[1]社会工作(实务版),Jourai Of Social Work,编辑部邮箱 2011年01期

[2]文辉,我国基层老年协会不发展壮大[J],老同志之友,2011,(12)[3]刘炜,老年协会擎起新农村建设半边天[J],乡镇论坛,2008,(04)

第三篇:均衡发展问题汇总

学校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领导小组成立和组建

1.将公示牌上面的人作为成员(即社会综合治理)加入; 2.成立学校内涵提升办公室; 3.专题片、迎检人员、宣传册。

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

1.交流轮岗和山区支教制度:(1)教师交流只整理了支教教师情况,对调入、调出、借调入、借调出、交流轮岗等情况未统计(每年交流不少于5%)2.五项制度:教职工管理办法、师德考核办法、绩效考核办法 教职工考核结果、师德考核结果、绩效考核结果等只显示等次,学校盖章有效(印证材料不装入档案袋)。

3.教师待遇:三个每年元月份工资表(扣除项目统统去掉,只显示应发数)4.社会保险和住房公基金足额交纳。(文件、交纳表)5.班主任津贴、校长岗位津贴文件(2016)6.教职工工会会费(拨付,写说明)7.教职工体检(两年体检一次,安排及花名册)8.教师成长档案要健全。教师继续教育、三年培养规划和培训计划制定不完善,教师校本教育课程化、校本培训常态化、促进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还未形成。

三、教学方面的问题: 1.班级:九年级18个教学班,人数:917人,平均班额51:最大班额54人,最小班额50人。其中九年级5、6、13、14班是53人,九年级2班是53,其余各班人数为

人。需要准备好教室,准备好班级牌匾,布置好教室,八、九年级成绩册(从七年级开始),准备好学生胸牌,安排好课表,安排好班主任。七年级各班人数平均50人以下,将交流对接学生名单列好,并做好培训。做好成绩分析。

2.第二课堂地点:剪纸在阅览室,十字绣在物理实验室。3.课表安排要根据国家课程进行安排,特别是综合实践课的安排。课时不能超量,多余课程用自习来代替,教师课表要与学生课表一致。九年级课表音乐、美术要进课表,保证检查时有人上课。课程名称不规范(如体育与健康)4.体育器材要齐全,山羊、跳马要齐全。

5.实验器材领取时间、记录、实验器材归还记录、实验报告时间、实验课表时间要统一,要经得起检查。化学实验室危险药品存取、废渣(废液)处理、未用完药品的归还、处理等记录要清楚。实验操作合格率统计表要有

6.时间表安排每天不能超过7小时。

7.严禁各种教辅资料进入学校,检查前学生的书包内容要干净,要经得起检查。

8.设立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问卷调查表

9.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小学毕业测试等文件一律不不准进入档案。

10.心理健康室条件简陋,不符合要求(沙盘),有沙发。有帘子。有谈话记录(包括个人和集体),有心理分析案例。

11.计算机教室人员相对固定,有座位卡。

12.两基表册续建不及时。在校学生花各册只建一次管三年,学生转入、转出、修学、复学、辍学等情况后面注明。手续齐全。

13.心理辅导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大厅、音乐教室、美术教育、书法教室、前楼楼道等布置要跟进。

14.功能室室外墙面公示栏缺失,要有分管领导、管理员、该室使用情况等信息。

四、政教处

1.特殊群体学生名单要清楚,关爱机制要健全;要有相应的图片、资料说明关爱帮扶过程;(图片、记录、特色等)2.家长问卷调查要提前培训,使家长了解问卷内容,并做好准备,确保不出意外。

3.校园安全管理不到位,周边环境治理不及时,不彻底,校门口摆摊设点、乱卖垃圾食品的问题比较突出。

4.校园内自行车摆放不整齐,停放地点布局不合理。

五、后勤

1.卫生保健室要达标(设在一楼),要齐全,学生体检表要有体检表,且有统计表,有通知表,有健康教育记载。记录。

2.校服使用要有成衣合格证,各种资质要齐全,每一批校服要有质量检验合格报告。3.图书阅览室外装挂画线。

4.楼道、楼园摆放的花盆、花草零散杂乱,或枯萎、或积尘较厚,或档次不高;校园花园内杂草清理不及时,校门及教学门厅碱蚀严重;厕所有积水,排水不畅,校园墙面有脚印。

第四篇:农村教育发展问题

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考虑的核心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现代化建设中,“三农”面临着剧烈转型与阵痛。在种种矛盾冲突与调谐过程中,人们认识到,要实现农村社会长期的、持续的、和谐的进步和发展,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根本。最近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回顾农村30年发展历程,探讨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推动农村教育的未来发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农村 教育 发展

Abstract: “three rural” issue has always been the core of our government to consider the issue.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modernization, the “three rural” is facing intense transformation and pains.Among the various conflicts with the tuning process, it is recognized that, to the rural community long-term, sustainable, harmonious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solving the problem and the fundamental.Recently introduced “long-ter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rogram”(2010-2020)re-emphasize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issues.Recalling the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the process of rural development problems, the promo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has a positive meaning.Keywords: RuralEducationDevelopment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大国,全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也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梳理与归纳,将我国理论工作者关于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观点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一 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

仲德涛总结了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第一,发展农村教育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9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第二,发展农村教育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着力点,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教育面广量大,教育

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农村学校作为遍布乡村的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发展农村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第三,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素质低是导致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突破上述瓶颈的关键,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农民人均收入,乃至增加我国国民收入,从而彻底解决我国三农问题[1]。

二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

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65%,但农村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占农村人口的35.9%,初小文化程度约占37.2%,1万名农村人口中大学生仅有4名,且多住在县乡两级所在地。农村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据统计,2000年全国小学55.36万所,其中城市、县镇、农村分别占5.81%、14.66%和79.53%;小学在校生数分别占13.96%,20.69%,65.35%。初中学校6.27万所,其中城市、县镇、农村分别占18.73%、26.99%和54.28%;中学在校生分别占16.78%、27.64%和55.59%。可见农村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后,全国分三片地区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00年,全国有2 410多个县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85%,其中,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的覆盖人口已达到54%左右,但总体上发展不平衡、水平低、巩固率差,城乡教育间的差距日益扩大。据统计,1990年全国只有40%左右的初中达到了国家教委规定的实验仪器和图书配备的标准,而农村中学绝大多数没有达标。许多乡村学校的学生还无法得到必须的书本,教师缺少教学材料。耿德英指出:在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以来,这些状况得到改善,但是农村的教育状况存在的困难仍然是巨大的[2]。伍云峰从教育投入方面指出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占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比重偏低,在全国教育总经费支出构成中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比重呈下降趋势;各级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不合理

[3]。刘克亚亦指出现状如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城乡教育经费分配不均城市教育的发展展现出了现代教育的气息,而农村的绝大部分学校则连一间像样的教室都没有,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中学的危房都还未得到解决,就更谈不上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必备条件的改善了;农村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且呈年龄老化和不稳定状态农村教师普遍学历低,在新课改实施后,由于缺乏经费培训,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不适应教学需要的状况进一步加剧,很多地方因缺教师而大量使用代课教师;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严重,且存在应试教育与读书无用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初中阶段辍学率居高不下。我国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在农村经济收入低的农户多的是,特别是离异家庭的子女、外地打工族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又缺乏教育方法,造成了这些学生的辍学根源[4]。而忽视教育的重点,同样把应试升学作为教育主要目的和人才培养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应用型知识的传授、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一个问题。

三 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方法

杜琳娜指说:1.转变观念。转变农村落后的教育观念,转“向城市靠拢”为“为农村服务”。以新观念带动教育实施,真正从农村的发展需要出发,为农村培养农业生产需要的专业人才,在农村的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发展特点,适当加入相关乡土课程2.加大经费投入,科学管理经费。2000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规定: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际的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3.转变家长观念,实行家、校、社会合作。要转变家长对于教育的“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观念,提倡科技兴农,加大引导农民认识知识文化对于提高家庭收入重要作用的力度,同时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助其了解孩子的发展方向与需要。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保证教师的工资按时发放,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现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担[5]。杜爱华指出:调整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端正教育思想,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创新,探索农村教育结合农村实际新模式[6] 谈松华认为,调整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采取应急措施,缓解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困难,中央与省级政府采取一些特殊政策,解决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燃眉之急,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逐步缩小城乡知识差距,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创新也是重中之重[7]。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制定适合农村环境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农村引进优秀的教师,对现有教师开展在岗培训;加强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监督,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形成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三面监督的体系;加强对农村父母的教育指导,引导其正确、科学、合理地教育子女

[8]。肖月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指出,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管理上,应该实现区域的资源共享,促进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流动;建立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观念,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改造,以更多的政策支持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建立起制度化、规范化的教师流动机制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从根本上讲是师资水平的差距[9]。丁麦秋指出优化农村教育发展环境,为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创造条件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10]。赵家骥认为应该从关心物的发展向关心人的发展转变,关注农村学生的生存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11]。马雪琴认为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中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并加强农村教育政策的可操作性;多途径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个人专业能力;完善农村教育结构,建立适合农村发展需要的农村教育体系;在坚持政府办学为主的同时,应该鼓励和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办学[12]。

四 评价

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我国政府部门及相关专家学者一直在不断的摸索,通过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

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学者们提出了自己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看法及一些解决方法。但是这些很多都停留在理论方面,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实施起来比较麻烦。关于农村教育发展的可行性,学者们认为,我国的农村教育发展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制度设计与理论研究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我国政府工作者与学者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尽快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服务于民,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仲德涛.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2] 耿德英.浅谈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614-7616

[3] 伍云峰.发展农村教育的投入问题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6)

[4] 刘克亚.农村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S1).[5] 杜琳娜.关于我国农村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J].华章,2010(1)

[6] 杜爱华.我国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J].2011(4)

[7] 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8] 范林.论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三农问题,2011:03-0095-01

[9]肖月.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教育论坛,2008(08)

[10] 丁麦秋.制约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四大瓶颈及对策思考[J].农村教育

[11] 赵家骥.改革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农村发展[J].中国农村教育,2010(5)

[12] 马雪琴.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2010(3)

第五篇:小城镇发展问题浅析

中国小城镇发展问题浅析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很重视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但近年来中国小城镇的发展不容乐观,小城镇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本文从多方面着手,证明大力发展小城镇很符合当前的国情需要,并借鉴国外小城镇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指出推动小城镇发展的改革关键。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矛盾;国外小城镇;改革关键

1小城镇的固有优势

一是有利于发展内需型经济。100个经济较强镇的产业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其主要产业为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建筑业、工业、旅游等,除少部分镇属于工业型外,大部分镇属于内需型产业。发展小城镇不会加剧中国经济结构越来越向外化。

二是有利于城乡统筹。小城镇是农村的中心,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比城市更直接。百镇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小城镇解决了将近60%以上本地农民的就地就近由第一产业转为二、三产业。

三是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云南等西部省份,大城市发展程度不如东部省份,但通过发展特色小城镇,推进了城镇化。

四是更加节能。北京市人均汽油消耗量是浙江经济最发达小城镇人均汽油消耗量的7倍,小城镇不用消耗大量能源就能很好地解决出行问题。小城镇建筑能耗也低,小城镇多是低层建筑,大城市多是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是低层建筑能耗的1.5倍。

五是更加环保。小城镇污染排放小,也容易处理。监测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等特大都市周边小城镇的空气质量、水质、噪声都比市内好得多。

六是建设成本更低。不用建设高架桥、地铁等高投入的基础设施就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房价、物价、交通费等便宜,适宜工薪阶层生活可避免大城市中产生的社会不满和矛盾,利用

社会稳定。

2中国小城镇发展状况

发展小城镇,建设好小城镇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之后, 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解城乡矛盾、推动农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以及为缩小城乡差别而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2000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2001年通过的十五规划中10次提到小城镇,要求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国家发改委成立了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2006年通过的十一五规划要求: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3年的主要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以上种种表明,我国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小城镇的发展都作出了安排和布署,提出了不同要求,对小城镇的发展始终予以关注。这表明小城镇具有独特的功能,其地位是大中小城市所不能替代的,是符合中国发展需要;但就目前情况看来,发展的并不好,我国的建制镇有17000多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仅有56个,且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重要产业带,经济比较好的地方。大部分的小城镇很小,1/3的小城镇人口不到5000人,发展速度很慢。

3国外小城镇发展状况

3.1英国

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是先实现了城镇化,后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革命之后大城市问题层出不穷,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影响了英国一代代小城镇的建设。在英国,城市化率极高,城市与乡村也融为一体,很难区分开来。

英国的小城镇开发分为三个阶段:

1、1946~1954年,这时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大城市的过剩人口,主要特点是城镇规模较小,密度较低,功能简单、区分清晰,就是居住休闲,较多考虑社会效益而较少考虑经济效益。

2、1955~1966年,这时的主要特点是新城规模扩大,城市功能区分趋向于综合功能分区格局。

3、1967~1976年,这一时期新的小城镇大部分由在老城镇基础上开发新的工业区和居住区形成,对于不适合单独扩展的小镇进行了成片合并。

英国的小城镇规划非常注重住宅问题、就业问题、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城市建设目标非常具体、实际。同时,英国公众参与度极高,并且公众的意见能够反映到规划中,最终落实。

3.2美国

美国是在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美国实行了多项举措吸引人们到郊区投资、建厂、居住,城乡之间的小城镇不断得到发展,小城镇和工业区相互交错,形成了大规模的城镇群,减小了城镇和郊区、城镇和乡村的差距。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不仅解决了粮食和原料问题,也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大量资金积累。

但是,在发展初期,美国城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无节制的向农村扩张,在完成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也形成了所谓的“过度郊区化”。后来,政府开始注重规划,并重视城镇特色,追求个性,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不同面貌和特色的小城镇,那种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是见不到的。小城镇建好后,仍然重视建设管理,所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美国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主要有两点:一是拥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二是依法办事,违法必究。

3.3拉美国家

拉美地区平均城镇化率已达75%,部分国家已超过80%。多数拉美国家的城镇化带有殖民经济特点,城镇发展不是以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为前提,而主要是依靠无序的人口膨胀进行扩展。来自宗主国的资本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为城镇化带来了动力,但整体经济发展则相对较慢,工业化明显落后于城镇化,加之政府调控乏力,形成了“过度城镇化”。

在管理模式上,完全套用宗主国的发展模式和调控办法,根本无视这些国家原有的民族文化和基本国情。在农村人口持续不断地流向城市的过程中,其经济却日趋衰落或停滞不前。其后果就是城镇发展质量很低、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城镇贫民大量增加。据统计,目前拉美国家

城市贫民已占到城市人口的1/3。贫民窟居民在物质与生存层面难以与所在城市融合,在文化层面上的融合就更难,各类犯罪活动猖獗,成为法律管不到的角落。为了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拉美各国也把注意力转向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目前,巴西许多大城市都非常重视卫星城的建设,并将其作为缓解人口压力、解决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4推动小城镇发展的关键

首先,改革基层行政体制、扩权强镇。塔式级别化行政体制制约了小城镇发展,我国省、市、县、镇的塔式级别化行政体制,使优秀资源向上一级行政单元聚集。镇位于最低端,很难留下、积聚资源。例如一个镇上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不愿意留在镇上,而是搬到县里去,再发展,它还要搬到地级市甚至省会城市。优秀人才也是如此。市场经济的缺陷就是强弱分化,而塔式级别化行政体制推波助澜了强弱分化。

其次,改革农房建设体制,培育小城镇内生发展动力。打破宅基地只能在村内分配的机制,建立宅基地跨村入镇分配机制。在镇区规划农房新区,符合条件的农民可以在镇上分到宅基地。农民自愿,农民自建,宅基地可比在村里分配的小,住房保持独家独院。政府负责规划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支持。通过这种机制,逐步集聚人口和资本,带动小城镇建设,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再次是建立以镇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机制。农民的生活活动只有一部分在村里,许多活动是在镇上,如购物、休闲娱乐、会友、教育、医疗等。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为对象,综合考虑农民生活整体需求,建立镇村统筹的规划建设机制。将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及商业服务设施建设纳入中央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范围。

第四,推进房地产税征收的实施。目前中国地方财政主要依赖于工业,但工业强镇只能是少数,不可能1.7万个镇都以发展工业为主,因此目前大部分镇财政收入薄弱。推进房地产税的征收,一定程度可以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均等化,同时也使地方政府的精力从招商引资向提高人居环境转移。

最后,研究制定国家支持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应建立中央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性资金。提高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维护税、配套费、耕地占用税等征收税费所返还小城镇的比

例,或全部留给小城镇。增加重点镇用地指标。拓宽小城镇融资渠道。

5小结

中国的小城镇建设既具有世界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我们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优秀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如:各级政府大力支持,重视规划的权威性,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视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重视小城镇的个性等,同时要吸取他们的教训,趋利避害、少走弯路。最重要的是深入全面改革,最终实现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卫华,陈家芹.国外小城镇的发展模式[J].中国农村科技,2007,(7):54-55.

[2] 仇保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广西城镇建设,2011,(2):36-41.

[3] 人民网.中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关键[N/OL].2013-10-18,[2014-02-06].

http://news.xinhuanet.com/yzyd/fortune/20131018/c_117766230.htm

[4] 李 铁.城镇化问题是一次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EB/OL].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

中心,2010-3,[2014-02-06].

http://www.xiexiebang.com_content&module=82&sortid=0&artid=1570

下载发展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金行业发展问题

    2012年温州五金行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http://news.byf.com 2012年10月05日 来源:百方网 “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优势仍在在五金行业,温州的锁具、洁具、模具和紧固件闻名中外,温......

    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一、课题简介于选题依据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换言之,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实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在学校出现时,它便作为一种独特......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

    文章标题: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一、引言谈到中国式管理,人们就会联想到易经、孔子、道、仁义等,甚至有学者把中国式管理分四类:由儒家思想及于现代管理;从《孙子兵法》演绎出......

    NGO管理发展问题

    关于环保NGO组织里的管理发展问题 一、我国环保NGO组织面临的问题 据中华环保联会发布的《中国环保NGO蓝皮书》,截止到2008年10月,全国共有环保民间组织3539家,其中由政府发......

    预备党员发展问题清单

    预备党员发展问题清单 一、理论知识方面 1、共产党的性质 2、四讲四有 3、两学一做 4、共产党的宗旨 5、核心价值观 6、“三会一课”制度指的是? 7、四个全面 8、五个文明建......

    浅析中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

    保 险 学 课 程 论 文浅析中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 摘要:农业对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至关重要,但是农业的发展却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双重制约。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

    内涵发展重点问题

    “双高双普”工作检查重点 一、教学常规 1.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1)每年要有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案、措施。(2)开展素质教育大讨论,形成素质教育办学理念。 2.校园环境(校舍文化):(1)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