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问题)-申论经典[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3:0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反腐败问题)-申论经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反腐败问题)-申论经典》。

第一篇:(反腐败问题)-申论经典

申论预测试卷一及解析(反腐败问题)

1.答案提示

近几年来,经过全党上下共同努力,广大干群齐抓共管,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当前,有些腐败现象还在继续滋生蔓延,表现出多发性、反复性、顽固性的特点。对此,我们应高度警觉,及时应对,提高党拒腐防变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遏制消极腐败现象。

2.答案提示

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改革措施之中,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来防治腐败。

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增强领导干部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意识,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面向全社会搞好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观念和良好风尚。

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切实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大力发展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凡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就尽量用市场机制的办法。

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能滥用权力,搞权钱交易。

3.答案提示

反腐败治本之策的战略基点与战略选择

反腐败必须标本兼治,这是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现实的需要。反腐败既要加强事后的惩治,更要加强事前的防范;既要强调道德自律或思想觉悟的约束,更应加强制度化、法律化的反腐败体制和系统全面的预警防范体制的建立。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标本兼治,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工作目标,在坚持治标的同时,加强反腐败治本的力度,工作如何开展,如何选准战略基点,并进行有效战略选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一、战略基点:体制性控制、科学化管理、法制化约束

1.体制性控制。从体制上控制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协调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在传统体制下,政经合一,利益没有分化,大一统的治理格局有效地发挥了利益协调功能。在加快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利益主体进一步分化了,但利益主体的地位、边界没有在体制上予以最终确定,加之政治经济运行体制的改革没有到位,主体利益的实现大量地是以不规范的方式进行;一些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不能按照规范的政治准则和商品经济原则实现,而是通过迂回的方式,在各种矛盾与摩擦的格局下间接地得到实现。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就极具有广泛的体制性基础。体制性的漏洞又为少数腐败分子提供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因此,改革现行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协调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从体制上控制并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是反腐败战略的首要基点。

2.科学化管理。推进政府行政管理、社会事业管理、经济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使社会运行更加文明、规范。以完备、科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法规和程序制约权力,规范主体行为。

腐败现象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与各类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它的存在和发展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和社会基础。腐败现象的客观现实性要求人们要在科学研究和全面分析反腐败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从管理角度,在机制、措施、政策上制定出更为完备的体系,以便更有效、有力地与腐败现象作斗争。近年来,在反腐败的具体实践中,各地涌现出了种种做法和措施,取得了一些经验,中央纪委也相应制定了一些制度、法规,但各地创立的制度和措施缺乏统一规划,做法各异,没有把局部经验普及到全局,上升为整体反腐败方略。

3.法制化约束。依靠法制,对中国反腐败斗争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战略意义。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有效反腐败,必须实现反腐败斗争方式的战略转移。法治是对人治的否定,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政治文明,同时也是一种现代的治国方式。法制的规范化、统一性、强制性、稳定性决定了对腐败现象行为前、行为中和行为后具有全方位、长期性的抑制和制裁作用。依靠法制反腐败充分体现了效率与公平、防范与惩处、打击与保护、治上与治下的统一,在规范各种政府行为、调整社会关系和处理相关社会矛盾方面,体现出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二、战略选择:把反腐败斗争与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法制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1.转变观念,把推进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的开展当成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工程来抓。

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法制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从两者的功效来看,推进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从根本上减少了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也是防止和克服消极腐败现象的现实需要和直接手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我们在工作中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当前,特别要强调,反腐败治本之策要围绕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的实际开展工作。

2.强化改革过程中的监督和纪律约束,保证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的规范化。

当前,推进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和相应的法制建设,在中国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党政机关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在改革过程中的每一举措,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建设,而且对改革和建设的全局也具有带动和影响作用。因此,监督党政机关体制改革沿着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规范化轨道前进,是当前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中心工作,是体制转型时期反腐倡廉的关键所在。纪检、监察机构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施有效监督。

3.重视法制,把反腐败斗争纳入到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来。

以法治国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反腐败斗争必须逐步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精神,必须保护人民当家作主和参政、议政、监督的权利,推进国家政治活动的公开化、民主化;完善党政机关各项政治制度和设施,保证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本试卷节选于《2006年京华版申论预测试卷及解析》,欲知详情请点击http:///book/index.asp

购买。]

第二篇:申论热点及:反腐败问题

反腐败问题

1.答案提示

近几年来,经过全党上下共同努力,广大干群齐抓共管,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当前,有些腐败现象还在继续滋生蔓延,表现出多发性、反复性、顽固性的特点。对此,我们应高度警觉,及时应对,提高党拒腐防变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遏制消极腐败现象。

2.答案提示

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改革措施之中,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来防治腐败。

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增强领导干部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意识,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面向全社会搞好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观念和良好风尚。

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

切实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

大力发展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凡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就尽量用市场机制的办法。

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能滥用权力,搞权钱交易。

3.答案提示

反腐败治本之策的战略基点与战略选择

反腐败必须标本兼治,这是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现实的需要。反腐败既要加强事后的惩治,更要加强事前的防范;既要强调道德自律或思想觉悟的约束,更应加强制度化、法律化的反腐败体制和系统全面的预警防范体制的建立。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标本兼治,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工作目标,在坚持治标的同时,加强反腐败治本的力度,工作如何开展,如何选准战略基点,并进行有效战略选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一、战略基点:体制性控制、科学化管理、法制化约束

1.体制性控制。从体制上控制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协调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在传统体制下,政经合一,利益没有分化,大一统的治理格局有效地发挥了利益协调功能。在加快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利益主体进一步分化了,但利益主体的地位、边界没有在体制上予以最终确定,加之政治经济运行体制的改革没有到位,主体利益的实现大量地是以不规范的方式进行;一些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不能按照规范的政治准则和商品经济原则实现,而是通过迂回的方式,在各种矛盾与摩擦的格局下间接地得到实现。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就极具有广泛的体制性基础。体制性的漏洞又为少数腐败分子提供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因此,改革现行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协调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从体制上控制并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是反腐败战略的首要基点。

2.科学化管理。推进政府行政管理、社会事业管理、经济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使社会运行更加文明、规范。以完备、科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法规和程序制约权力,规范主体行为。

腐败现象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与各类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它的存在和发展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和社会基础。腐败现象的客观现实性要求人们要在科学研究和全面分析反腐败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从管理角度,在机制、措施、政策上制定出更为完备的体系,以便更有效、有力地与腐败现象作斗争。近年来,在反腐败的具体实践中,各地涌现出了种种做法和措施,取得了一些经验,中央纪委也相应制定了一些制度、法规,但各地创立的制度和措施缺乏统一规划,做法各异,没有把局部经验普及到全局,上升为整体反腐败方略。

3.法制化约束。依靠法制,对中国反腐败斗争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战略意义。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有效反腐败,必须实现反腐败斗争方式的战略转移。法治是对人治的否定,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政治文明,同时也是一种现代的治国方式。法制的规范化、统一性、强制性、稳定性决定了对腐败现象行为前、行为中和行为后具有全方位、长期性的抑制和制裁作用。依靠法制反腐败充分体现了效率与公平、防范与惩处、打击与保护、治上与治下的统一,在规范各种政府行为、调整社会关系和处理相关社会矛盾方面,体现出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二、战略选择:把反腐败斗争与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法制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1.转变观念,把推进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的开展当成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工程来抓。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法制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从两者的功效来看,推进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从根本上减少了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也是防止和克服消极腐败

现象的现实需要和直接手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我们在工作中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当前,特别要强调,反腐败治本之策要围绕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的实际开展工作。

2.强化改革过程中的监督和纪律约束,保证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的规范化。

当前,推进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和相应的法制建设,在中国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党政机关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在改革过程中的每一举措,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建设,而且对改革和建设的全局也具有带动和影响作用。因此,监督党政机关体制改革沿着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规范化轨道前进,是当前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中心工作,是体制转型时期反腐倡廉的关键所在。纪检、监察机构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施有效监督。

3.重视法制,把反腐败斗争纳入到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来。

以法治国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反腐败斗争必须逐步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精神,必须保护人民当家作主和参政、议政、监督的权利,推进国家政治活动的公开化、民主化;完善党政机关各项政治制度和设施,保证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第三篇:反腐败申论

近几年来,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广大干群齐抓共管,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当前,有些腐败现象还在继续滋生蔓延,表现出多发性、反复性、顽固性的特点。对此,我们应高度警觉,及时应对,提高我党拒腐防变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遏制消极腐败现象。

俗话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是一个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要在保持查办案件强劲势头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力度,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

首先,在政治领域方面,我们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党的十六大指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因此,我们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机制。

其次,在经济领域方面,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防治商业贿赂。要按照透明、公平、诚信的要求,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机制。

治理商业贿赂,当前需要我们着力抓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决纠正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二是依法查处违反法律、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三是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最后,在文化领域方面,我们要按照正义、责任、自律的要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弘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的有效机制。

中国自古就讲“万事防为先”、“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等道理。古人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我们的反腐败工作就如同治病,“良医治未病”最有效的就是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的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发现一些同志有苗头性问题,要像扁鹊的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对腐败分子,要像扁鹊那样,动手术,下猛药,严肃查处,坚决清除出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推动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

反腐措施:

1、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改革措施之中,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来防治腐败。

2、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增强领导干部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意识,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面向全社会搞好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观念和良好风尚。

3、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切实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

4、大力发展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第四篇:申论热点评析及选读(8):反腐败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个领域都出现并存在一定程度的腐败问题。

2.腐败现象随着公共管理职权的扩散而蔓延。

3.体制制度的改革和转换是造成当前腐败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

4.近年来,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严禁超标准兴建楼堂馆所,可豪华的办公楼依然不断出现。

5.群体腐败,就是个别领导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集团的以权谋私行为。

6.目前反腐败法规制度中党内文件比较多,国家立法偏少。

7.在新兴领域开展反腐败斗争。

8.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对反腐败认识不足,仍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脱离群众,不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致使有些反腐败任务没有落实。

二、原因分析

1.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封建社会在我国延续两千年,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君贵民贱、崇拜金钱,向往荣华富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1)官本位意识孕育腐败行为。(2)升官发财思想滋长腐败现象。(3)封建宗法思想滋生腐败关系。

2.受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1)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繁殖腐败。(2)资本主义的享乐主义助长腐败。(3)资本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导致腐败。

3.利益的驱动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动力。

4.部分领导反腐败斗争认识不足或认识不端正.5.人事决定的集权化、任意化以及交易化势必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6.权力运行的封闭性和隐蔽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首要条件。

7.监督机制滞后.8.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薄弱环节。

9.各种政策、法律、法规所存在的空隙的大小是腐败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三、对策与措施

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众所周知,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扎扎实实地加强勤政廉政制度建设, 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

2.加强教育与自我教育。

3.完善监督机制。遏制腐败现象,保持政府部门的清正廉洁,必须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4.严格执法,加大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

5.严把用人关,搞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6.着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7.加快改革,从体制上根除产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

8.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家庭收支核查制度。

9.适当提高廉洁退休官员的退休金。

四、参考文选

从“良医治未病”谈如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鹖冠子》中有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在这个故事中,扁鹊向我们阐述了“良医治未病”的道理。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央提出的着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方针,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调既要坚决惩治腐败,又要有效预防腐败。

俗话说,“扬扬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是一个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要在保持查办案件强劲势头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力度,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

首先,在政治领域方面,我们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党的十六大指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益。”因此,我们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机制。

其次,在经济领域方面,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防治商业贿赂。要按照透明、公平、诚信的要求,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机制。

治理商业贿赂,当前需要我们着力抓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决纠正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二是依法查处违反法律、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三是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最后,在文化领域方面,我们要按照正义、责任、自律的要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弘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的有效机制。

当前,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一是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舆论;二是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开展岗位廉政培训;三是进一步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的社会覆盖面,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大众文化建设中,渗透到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贯穿到国民教育过程中。

中国自古就讲“万事防为先”、“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等道理。古人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我们的反腐败工作就如同治病,“良医治未病”最有效的就是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的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发现一些同志有苗头性问题,要像扁鹊的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对腐败分子,要像扁鹊那样,动手术,下猛药,严肃查处,坚决清除出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推动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

[ 结 束 ]

第五篇:反腐败问题

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改革措施之中,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来防治腐败。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增强领导干部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意识,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面向全社会搞好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观念和良好风尚。

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切实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

大力发展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凡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就尽量用市场机制的办法。

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能滥用权力,搞权钱交易。

反腐败治本之策的战略基点与战略选择

反腐败必须标本兼治,这是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现实的需要。反腐败既要加强事后的惩治,更要加强事前的防范;既要强调道德自律或思想觉悟的约束,更应加强制度化、法律化的反腐败体制和系统全面的预警防范体制的建立。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标本兼治,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工作目标,在坚持治标的同时,加强反腐败治本的力度,工作如何开展,如何选准战略基点,并进行有效战略选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一、战略基点:体制性控制、科学化管理、法制化约束

1.体制性控制。从体制上控制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协调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在传统体制下,政经合一,利益没有分化,大一统的治理格局有效地发挥了利益协调功能。在加快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利益主体进一步分化了,但利益主体的地位、边界没有在体制上予以最终确定,加之政治经济运行体制的改革没有到位,主体利益的实现大量地是以不规范的方式进行;一些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不能按照规范的政治准则和商品经济原则实现,而是通过迂回的方式,在各种矛盾与摩擦的格局下间接地得到实现。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就极具有广泛的体制性基础。体制性的漏洞又为少数腐败分子提供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因此,改革现行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协调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从体制上控制并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是反腐败战略的首要基点。

2.科学化管理。推进政府行政管理、社会事业管理、经济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使社会运行更加文明、规范。以完备、科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法规和程序制约权力,规范主体行为。

腐败现象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与各类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它的存在和发展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和社会基础。腐败现象的客观现实性要求人们要在科学研究和全面分析反腐败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从管理角度,在机制、措施、政策上制定出更为完备的体系,以便更有效、有力地与腐败现象作斗争。近年来,在反腐败的具体实践中,各地涌现出了种种做法和措施,取得了一些经验,中央纪委也相应制定了一些制度、法规,但各地创立的制度和措施缺乏统一规划,做法各异,没有把局部经验普及到全局,上升为整体反腐败方略。

3.法制化约束。依靠法制,对中国反腐败斗争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战略意义。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有效反腐败,必须实现反腐败斗争方式的战略转移。法治是对人治的否定,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政治文明,同时也是一种现代的治国方式。法制的规范化、统一性、强制性、稳定性决定了对腐败现象行为前、行为中和行为后具有全方位、长期性的抑制和制裁作用。依靠法制反腐败充分体现了效率与公平、防范与惩处、打击与保护、治上与治下的统一,在规范各种政府行为、调整社会关系和处理相关社会矛盾方面,体现出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二、战略选择:把反腐败斗争与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法制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1.转变观念,把推进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的开展当成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工程来抓。

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法制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从两者的功效来看,推进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从根本上减少了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也是防止和克服消极腐败现象的现实需要和直接手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

促进、密不可分。我们在工作中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当前,特别要强调,反腐败治本之策要围绕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的实际开展工作。

2.强化改革过程中的监督和纪律约束,保证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的规范化。

当前,推进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和相应的法制建设,在中国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党政机关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在改革过程中的每一举措,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建设,而且对改革和建设的全局也具有带动和影响作用。因此,监督党政机关体制改革沿着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规范化轨道前进,是当前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中心工作,是体制转型时期反腐倡廉的关键所在。纪检、监察机构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施有效监督。

3.重视法制,把反腐败斗争纳入到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来。

以法治国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反腐败斗争必须逐步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精神,必须保护人民当家作主和参政、议政、监督的权利,推进国家政治活动的公开化、民主化;完善党政机关各项政治制度和设施,保证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下载(反腐败问题)-申论经典[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反腐败问题)-申论经典[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反腐败问题

    我国反腐败问题 - 自从党十六大提出了反腐问题,我国一直大力执行反腐这项艰巨的任务,态势良好,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尚未全面有效......

    反腐败问题探析

    反腐败问题探析 [摘 要]“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显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反腐败的坚定决心。腐败问题危及到人民政权和社会主......

    公务员考试申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一、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防腐败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旗帜鲜明,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体......

    腐败与反腐败问题(范文)

    腐败与反腐败问题 关于腐败的概念,即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的行为。腐败的实质是一种非正式的获取政治影响的过程,当某个群体感到其核心利益在正式政治体系内被......

    申论水资源问题

    申论水资源问题 会议散场,桌上摆着一瓶瓶喝了一半的饮料;水龙头的水兀自流着;洗浴场所,水资源的奢侈消费愈演愈烈……与此同时,我国工业产品生产的单位耗水量居高不下,工业用水重......

    申论租房问题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住房问题 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中表示:逐步推进房产税。中国社科院财税研究室副主任......

    申论:拆迁问题

    申论范文:拆迁问题 我国政府在房屋拆迁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拆迁人申请,物价、国土、建设三部门联合下文的方式,代替房屋拆迁市场主体......

    中国的反腐败问题5篇

    中国的反腐败问题 腐败是一种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公共权力产生而产生的复杂社会历史现象,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现象。早在19世纪,英国的阿克顿勋爵......